第3章 河流相

第3章  河流相
第3章  河流相

第三章河流相

河流是地表水流湖泊、海洋的通道。河流作为重要的地质营力汇集大量的沉积物(包括溶解物质),并将它们搬运到大的湖泊和海洋盆地中去。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下沉的海岸平原、山间盆地及山前盆地,河流的沉积作用非常活跃。有时,河流沉积会成为这些盆地的主要充填物。河流形成的砂体可能成为油气的有效储层。

第一节河流的类型

一、按地形及坡降分类

可将河流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前者地形高差和坡降大,向源区方向侵蚀作用强烈,河岸陡而河谷深,河道直而支流少,水流急而沉积物粗。后者地形高差及坡降小,向源区方向侵蚀停止,侧向侵蚀强烈,河道弯曲而直流多,故平原河流多为弯曲河流。

二、按河流的发育阶段分类

可将河流划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幼年期河流数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山区河流多属此类;壮年期和老年期河流多属平原河流。在同一条河流中,这三类河流分别位于上游、中游和下游。从沉积的角度看,大量的沉积作用发育在河流的壮年期和老年期。

三、按河流弯度分类

河流弯曲度的概念:是指河流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通常称为弯度指数。其临界值为1.5,也有人定为1.3,以此临界值和河道的多寡,可将河流划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和网状河。

(一)平直河

也叫顺直河,河流弯度指数小于1.5。多属于小型河流,或仅在较大型河流的某一段内存在。河道内凹岸为冲坑(深槽),是冲刷边,沿其发生侵蚀作用;凸岸因加积作用形成砂坝,从而河道可以产生侧向迁移而逐渐向曲流河过渡。

(二)曲流河

又称蛇曲河,单河道,河流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天然堤发育。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砂坝(边滩)。由于河道极度弯曲,常发生河道截弯取直作用。曲流河河道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形式以悬浮负载和混合负载为主,故沉积物较细,一般为砂、泥沉积。

曲流河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边滩沉积发育为特征。(三)辫状河

辫状河多河道,河道中有心滩或河中砂岛发育,河道频繁分叉又合并,形状似发辫。河道宽而浅,弯度小。河道坡降大,不稳定,经常改道迁移,故又称为“游荡性河流”。例如恒河的支流科西河,在上两个世纪中向西迁移了170多公里。

由于河流经常改道,辫状河河道砂坝不固定,所以天然堤和河漫滩不发育。由于坡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并以底负载搬运形式为主。这种河流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的中上游以及冲积扇上。

(四)网状河

与辫状河不是同义语。

网状河也是多河道,但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游呈结网状。目前对网状河认识尚不一致,一般认为网状河指的是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区,由于发洪水期间河水产生决口分流而形成的网状河道。

河道的发育类型受地形坡度、流域岩性、气候条件、构造运动以及河水流量、负载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或同一河流发育过程的早期或晚期,河道在类型可有不同的变化。甚至在同一时期的同一河段,由于水位的变化,河流的类型也有所改变,如在高水位时为曲流河,在低水位时则表现为辫状河。

第二节河流的沉积类型

河流相是河流沉积环境及其沉积特征的综合。不同类型的河流因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不同而使沉积相有所差异。总的来说,河流环境包括河床、堤岸、河漫滩和牛轭湖四大部分。

一、河床亚相

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即平水期水流所占的最低部分。其横剖面呈槽形,上游较窄,下游较宽。流水的冲刷使河床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面,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

河床亚相又称河道亚相。其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岩体形态多为透镜状。

(一)河床滞留沉积

河床中流水的选择性搬运,使细粒物质被悬浮带走,而将上游搬来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在辫状河中也可下切侵蚀早期沉积)形成的砾石等粗碎屑物质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透镜体,称为河床滞留沉积。

河床滞留沉积的沉积物主要是砾石和粗砂,包括河水对凹岸或河床底部侵蚀时卷起或刮起的泥砾,还可能有被水浸透而沉积下来的树干等植物茎。细砂、粉砂极少。砾石常具有叠瓦状定向排列,倾斜方向指向上游。砾岩很难形成厚层,一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在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心滩

沉积。

(二)边滩(点(砂)坝)沉积

1.定义

边滩又称为点砂坝或内弯坝,是曲流河中最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道侧向迁移,河曲形成过程中在河道凸岸形成的侧向加积的砂质沉积体。

2.成因

在曲流河的弯曲河床中,主流线随河床而弯曲。在河床弯曲处水流受惯性作用在凹岸产生壅水,使水位高于凸岸,在河床横断面上,凹岸水体承受的压力大于凸岸,这种压力的不平衡使从凹岸流向凸岸的底流和从凸岸流向凹岸的表流构成了连续螺旋形前进的单支横向环流。表流是强烈下降的辐聚水流,惯性力强,对凹岸具有强烈的冲刷侵蚀作用。底流是辐散水流,它携带由表流对凹岸侧向侵蚀形成的沉积物流向凸岸,并在凸岸沉积下来。随着凹岸的侧向侵蚀加剧和河流的侧向迁移,凸岸出现连续的沉积物侧向加积作用而形成边滩。

3.沉积特征

由于曲流河河床中水流对沉积物的搬运以底负载搬运(滚动和跳跃)方式为主,故边滩沉积的岩性以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粘土较少,常含有碳化植物屑。砂岩的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

边滩沉积的砂岩中单向流水成因的各种层理发育,常见有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间或有平行层理。上部有各种沙纹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

受河道中水动力条件控制,边滩沉积物下部的粒度较粗,单层厚度较大;向上边滩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单层厚度减薄。因此,边滩沉积层具有明显的向上变细变薄的F-U层序。

边滩沉积的厚度近似于河床的深度,小型河流边滩的厚度近数米,大型河流的边滩厚度可达30~40m。边滩的宽度决定于河流的大小,从几十米到

数千米。边滩沉积常呈透镜状或板状封闭在河漫滩泥质沉积物中。

(三)心滩沉积

心滩沉积是辫状河的典型特征。

1.心滩的形成

河流的游荡性是在高水位期开始的,由于推移搬运物质的沉积,原来在水下的较小的心滩向两旁及下游方向扩大,同时减少了两旁河道的宽度,使河道身变得宽窄相间,并向侧向侵蚀,还使河道变深。由于洪水期流水作用,不断使心滩淤高,并露出水面形成心滩或河心砂岛,河流发生分叉。这种分叉作用在河道内反复进行,就形成了辫状形态的河流。

心滩的形成和还可通过河流汇合处或转变处所形成的砂坝发展而成。2.心滩的类型

在河道中,依据心滩的产出方式可将其分为:

纵向砂坝、斜列砂坝、横向砂坝。

心滩极易迁移,往往一次洪水过程就能完全改变河道中心滩的分布格局。

3.沉积特征

由于辫状河坡度大,水流速度高,所以心滩沉积物较粗。心滩的上游方向较陡,沉积物较粗,并遭受侵蚀作用。下游方向较平缓,主要发生沉积作用。通常,粉砂及泥质物很难在心滩上沉积下来,它们多被湍急的水流带到下游河流中去。与边滩砂体中的层理类型相比,心滩中发育更大型的单向水流成因的交错层理。层系底界常具有明显的冲刷面,并有砾石分布。

在大型河流中,如布拉马普特拉河,有报告说其心滩可高达16m,长达1000m.在一些中型河流中,心滩高度小于10m.(注:回忆高中时期春游山间河流沙洲)。

心滩砂体在垂向上粒度也有由下向上变细的趋势。但在辫状河沉积中,心滩砂体间多存在强烈的冲刷造成的侵蚀接触,使心滩砂体在垂向上的相序规律不甚清楚。

单个心滩砂体呈透镜状,在辫状河沉积中,这些心滩砂体互相叠合形成板状、席状砂层。

二、堤岸亚相

堤岸沉积是曲流河发育的主要亚相类型。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而言属顶层沉积,与河床沉积相比,其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以发育小型交错层理为主。可将其进一部分为天然堤和决口扇两个沉积微相。

(一)天然堤沉积(微相)

1.定义

河流在洪水期因水位较高,漫越河岸的河水流速骤减,河水携带的细、粉砂级物质沿曲流河河床两岸堆积,形成平行于河床的砂堤,成为天然堤。

2.沉积特征

(1)发育位置和形态

天然堤主要发育在曲流河凹岸一侧,在凸岸一侧被点坝的上部或顶部所代替,尤其在较小河流中,天然堤和边滩上部交互出现,很难分开。在辫状河沉积中,天然堤因河道的侧向迁移而不易保存起来,因此说,辫状河天然堤不发育。

天然堤高于河床,并把河床和河漫滩分开。其两侧不对称,向河床一侧坡度较陡,粒度也较粗。每次随洪水上涨,天然堤不断加高,其高度范围与河流的大小成正比,最大高度代表最高水位。在现代河流中单个天然堤呈弯曲的豆荚状,随着河流的侧向迁移,天然堤在平面上不断延展,并能形成在河床沉积之上的一个盖层。天然堤剖面呈楔形,远离河床方向变薄,粒度变细,过渡为河漫滩沉积。

(2)沉积物特征

①岩石类型

天然堤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粒度较边滩沉积的细,比远

离河道的河漫滩沉积的粗,垂向上的突出特点是砂、泥岩组成薄互层。

②沉积构造

天然堤沉积构造以小型波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其垂向序列是下部砂质岩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尤其是上攀沙纹层理;上部泥质岩则发育水平纹层。天然堤常间歇性出露水面,故常含有钙质结核。泥岩可出现干裂、雨痕、虫迹以及植物根。

(二)决口扇沉积(微相)

1.定义

在高水位时,过量的洪水冲决天然堤,并在堤岸靠平原一侧(天然堤外侧)的斜坡上形成舌状堆积物,成为决口扇。

2.砂体形态和发育部位

决口扇沉积多呈扇形,有时可延展到邻近的河漫平原中。决口扇在剖面上为透镜状,夹于河漫滩泥质沉积物中,厚度十几厘米至数米。决口扇依附于河床之侧,与天然堤共生。它与河床、天然堤、河漫滩的关系如图所示。

3.沉积物特征

(1)岩性

决口扇沉积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粒度比天然堤沉积物稍粗。

(2)沉积构造

决口扇具有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由于决口扇的形成过程沉积速度快,且沉积物是从悬浮状态沉降下来的,所以决口扇常具有正粒序特点,以及泄水构造、变形层理、火焰构造等。在决口扇中还常有河水带来的植物及其他化石碎片。

二、河漫滩亚相——泛滥盆地沉积

河漫滩亚相主要发育在曲流河环境中,位于天然堤外侧。这里地势平坦,洪水泛滥期间,水流漫溢天然堤,流速降低,使河流的悬浮沉积物大量堆积。由于它是洪水泛滥期间沉积物垂向加积的结果,所以又称泛滥盆地沉积。

河漫滩亚相沉积类型简单,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粒度在河流沉积中最细。

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常因间歇性地出露水面而在泥岩中保留干裂和雨痕。

化石稀少,一般仅见植物碎片。

平面上位于堤岸亚相的外侧,分布面积广泛。垂向上位于堤岸亚相之上,属河流顶部沉积组合。

根据环境和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河漫湖泊和河漫沼泽两个沉积微相。

(一)河漫湖泊

1.成因

在平原地区的弯曲河流中,当河床因天然堤的围限和本身的沉积作用而逐渐抬高时,河水往往在一个比河岸两侧地形较高的“冲脊”上流动(悬河?),即河床高于两侧地形。河水漫溢至两侧河漫滩上,洪水期后,低洼地区就会积水,加上冲积脊上河床水平面高于两侧低地,也构成低地积水区的地下水的来源。因此,长期积水的低洼地带就形成了河漫湖泊。

2.沉积特征

河漫湖泊以粘土岩沉积为主,也有粉砂岩出现,是河流相中最细的沉积类型。

河漫湖泊层理一般不发育,有时可见薄的水平纹层。泥岩中泥裂、干缩缝常见。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面下降,湖泊表面水体急速蒸发,常形成钙质和铁质结核,沉积物中会有泥灰岩、石膏等,在蒸发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河漫湖泊可发展成盐湖,形成各种盐类沉积。在潮湿气候区的河漫湖泊中,生物繁茂,可形成丰富的有机质沉积,并可保存较完整的动植物化石。(二)河漫沼泽

1.成因及概念

河漫沼泽又称岸后沼泽。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河漫滩上低洼积水地带植物生长繁茂并逐渐淤积就形成了岸后沼泽;也可由潮湿气候区的河漫湖泊发展而来。

2.沉积特征

河漫沼泽与河漫湖泊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河漫沼泽有泥炭沉积,可有煤层、煤线。如新疆某地第三系河漫沼泽沉积中就有厚数十厘米的泥碳层沉积。

在河流迅速侧向迁移的情况下,天然堤发育不良,洪水泛滥可形成平坦广阔的河漫沉积区,沉积物中不仅有泥质,也可有大量的砂质沉积。这是,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已经没有多大差别,统称为泛滥平原沉积。

四、牛轭湖亚相(废弃河道填谷亚相)

(一)截直作用与牛轭湖的形成

牛轭湖的沉积主要与河流的截直作用所形成的微地貌有关。截直作用与曲流河伴生。由于截直作用,河流改道,使得某一段河道或整个河道废弃,就形成了牛轭湖沉积。

截直作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串沟取直,一种是颈项取直。

(二)沉积特征

在牛轭湖沉积中,主要是洪水期河流所携带的比较细粒的物质,如粉砂和粘土等。粉砂岩中具有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岩体呈透镜状,延伸最大可达数十公里,厚可达数十米。

需要指出的是,在串沟取直所形成的牛轭湖沉积中,比较粗的推移载荷物质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即砂或更粗的沉积物常比后来洪水充填的粉砂、粘土一类沉积可能还要多。这是因为它离新河道较近,在旧河道废弃后,还会有床沙载荷物质沉积。颈项截直所形成的牛轭湖沉积则主要是比较细粒的

沉积物,粗粒的床沙物质仅仅分布在旧河道的两端,这主要是由于它离新河道较远。

第三节河流沉积组合及垂向模式

一、河流沉积组合和沉积体系

(一)河流沉积组合

河流沉积是大陆上经常性水流冲积作用的产物。其沉积组合通常有:1.冲积扇—辫状河组合

主要分布于河流上游的盆地边缘地区,由冲积扇和辫状河流沉积而成。沉积物几乎全部由粒度粗、分选差的底负载沉积物组成,以辫状河道发育为特征。

2.河流泛滥冲积平原组合

分布在河流中游地区,主要发育曲流河,有时出现网状河沉积。底负载和悬浮负载均发育良好,故沉积物由混合负载组成,河道砂质沉积与洪泛平原沉积交互出现。

3.海岸平原—三角洲组合

主要发育在河流的下游地区。河流的河漫亚相极为发育,可厚达千米以上,在下游地区构成广阔的海岸平原,沉积物以细粒悬浮负载为主;潮湿气候条件下,发育河漫沼泽的泥炭层沉积,向下过渡为三角洲沉积。

(二)沉积体系

上述各类沉积组合可归纳为一个“沉积体系”

所谓沉积体系是指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上述各沉积组合中,从上游的冲积扇、辫状河,至中下游的曲流河、网状河,直到在海/湖形成三角洲,它们的沉积相各不相同,但其沉积物来自同

一物源并受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而且在空间上有规律地依次出现,彼此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通常把它们归属于同一沉积体系,称为冲积沉积体系。

二、河流沉积的垂向模式

垂向模式也叫垂向层序或垂向序列,它对沉积相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在河流相研究中,以曲流河的垂向模式研究得较为成熟,现已被公认。而对辫状河的垂向模式尚未有统一的认识。

(一)曲流河垂向模式

现在大家都趋于认同沃克等人(1979)提出的曲流河沉积的典型垂向模式。这个标准相模式由下而上可划分为四个沉积单元。

1.第一沉积单元:

为块状含砾砂岩或砾岩,属河床底部滞留沉积,与下伏层呈冲刷侵蚀接触,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面,粗砂中含有泥砾,可见不清晰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2.第二沉积单元

为具有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的中、细砂岩,层理规模向上逐渐变小,中夹具有平行层理的粉细砂岩,沿层面可发育剥离线理,为边滩沉积。

3.第三沉积单元

由粉细砂岩组成,发育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和上攀波纹层理,为边滩顶部沉积。

4.第四沉积单元

主要由断续波状交错层理粉砂岩和水平层理粉砂质泥岩及块状泥岩组成。块状泥岩常发育有泥裂、钙质结核以及植物直立根,属天然堤和泛滥盆地沉积。

5.垂向层序的特点

(1)向上变细(F-U)层序

上述曲流河的理想垂向层序是由上至下,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大

变小:从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小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水平层理,底部具冲刷面。从而构成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即F-U层序。

(2)“二元结构”

曲流河沉积垂向层序的下段为河床亚相的底部滞留沉积和点砂坝沉积,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下部层序,故成为底层沉积。层序的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泛滥盆地)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水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上部层序,故又称顶层沉积。底部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二元结构”。它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

在曲流河沉积中,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大于后者。

(二)辫状河垂向模式

对辫状河人们至今未概括出一个典型的垂向模式。只有极少数古代砂质河流体系被确定为辫状河流。有人认为陕甘宁侏罗系宝塔山砂岩层序反映了辫状河相模式。也有人认为酒泉盆地老君庙油田L3油层层序是辫状河相模式,可是没有大型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只有平行层理。在国外,加拿大魁北克省泥盆系巴特里角砂岩的垂向层序和法国杜朗斯河、阿代舍河的垂向层序被认为是辫状河垂向模式的代表。

砂质辫状河相以心滩沉积的砂岩为主,缺乏垂向加积的河漫沉积物,故辫状河相的二元结构不发育,在心滩砂岩中泥岩呈透镜状薄夹层产出。在垂向上辫状河相层序中粒度及层厚的变化规律不如曲流河那样明显。

(三)曲流河与辫状河在垂向层序上的区别

同曲流河相比,辫状河除了二元结构顶积层不发育或厚度较小以外,还具有因河道迁移而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如块状层理、不明显的水平层理、巨型/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等。辫状河相底层沉积的粒度较粗,砂砾岩发育,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较低。

第四节古代河流的鉴别标志

一、岩石类型及其组合

(一)岩石类型

河流相发育的岩石类型以碎屑岩为主,次为粘土岩,碳酸盐岩较少出现。在碎屑岩中,又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多出现在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的河床中。底部冲刷面上的泥砾,是河流相的重要鉴别标志之一。

(二)岩石成分特征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复杂,它与源区以及河流流域的基岩成分相同。一般不稳定组分高,成熟度低。砾岩多为复成分的。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个别也出现石英砂岩,泥质胶结者居多,间或有钙质、铁质胶结的。(三)地化特征和自生矿物

由于大多数河流的水介质是弱氧化的,并几乎是中性至酸性的,故河流相沉积中不出现海绿石。菱铁矿等二价铁矿物也不常见。粘土矿物以高岭石较多,伊利石较少。

二、结构标志

河流相碎屑沉积物以砂、粉砂为主,分选差至中等。粒度频率曲线常为双峰。粒度概率曲线显示明显的两段式,且以跳跃总体为主,其分布范围在1.75~3.0Φ之间,跳跃总体与悬浮总体之间的截点在2.75~3.5Φ之间,悬浮总体的含量为2~30%,通常缺乏牵引总体,如果有,粒度大于1Φ。

河流的水流属于牵引流,故河流相沉积在牵引流C-M图上呈S形,有较发育的PQ、QR、RS段。

三、构造特征

(一)层理类型

河流相层理发育,类型繁多,但其中以板状和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

在河流相中,半数以上的层具有交错层理。纹层倾斜方向指向砂体延伸方向,倾角15~30°,由下至上层系及纹层的厚度变薄,粒度变细,纹层也具有粒度正韵律特征,层系厚度不超过1m,一般在30cm。

在河流沉积的剖面上,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发育在下部,小型者发育在上部,波状交错层理发育在剖面顶部。

(二)波痕

河流沉积中常见流水不对称波痕。

(三)砾石的叠瓦状排列

河流沉积中常呈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向上游倾斜,倾角约为10~30°。(四)侵蚀—冲刷构造

河流沉积最底部常见明显的侵蚀、切割及冲刷构造,并常含泥砾及下伏层的砾石。

(五)暴露成因的沉积构造

由于河漫亚相和堤岸亚相时常暴露在大气中,因此,在天然堤顶部和河漫沉积中可见到雨痕、干裂等暴露成因的沉积构造。

(六)其它

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天然堤和河漫湖泊中,可形成钙质、铁质结核。四、生物化石

河流相的生物化石一般保存不好,通常较难见到大量化石及较完整的植

物化石,所见者常是破碎的植物枝、干、叶等。

(一)河床亚相的硅化木

河床亚相典型的指相化石是硅化木,它是由植物的干或茎在开放系统条件下硅化而成的。

另有一些生物残体充填在冲刷面之上的凹槽中。

(二)堤岸亚相可见到少量虫迹和直立的植物根。

(三)河漫亚相

1.河漫沼泽中炭化植物屑或完整的植物化石是该亚相较典型的生物化石。

2.河漫湖泊除可能具有完整的动植物化石外,还见到浅水介形虫化石。

另外,在时代较新的河流相地层中可见到脊椎动物化石。

五、沉积层序

在沉积剖面上,自上而下表现为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可简写成F-U层序。每个旋回底部发育有明显的底冲刷现象。典型的河流沉积剖面应具有完整的河流沉积层序,即具有完整的二元结构,自上而下由河床滞留沉积开始,向上一次出现点砂坝或河道砂坝以及泛滥平原沉积。

六、砂体形态

河流砂体在平面上单个砂体沿水流方向多呈弯曲的长条状、带状、树枝状的形态。在横切河流的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体或板状嵌于四周河漫泥质沉积中,如辫状河心滩砂体,总是呈透镜状成群出现,交错叠置,四周被泥岩包围,显示河道的多次往复迁移(画图)。

七、测井相标志

河流相河床亚相自然电位曲线一般为中幅箱形或钟形,在顶部略有齿化。

堤岸亚相的自然电位曲线一般为低幅对称或正向的齿形。

河漫滩沉积的自然电位曲线则为平缓的齿形。

牛轭湖沉积的自然电位曲线一般为箱形,有齿化现象。

总的来说,河流相自然电位曲线底部幅度大,向上变缓;底界清楚,顶界渐变。大致形态如图所示。

八、泥岩颜色

河流相的泥岩颜色较杂,反映以弱氧化环境为主,兼有弱还原环境的特点。

第五节河流相沉积实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一、河流相沉积实例

(一)现代河流实例

滦河是现代河流沉积的一个典型实例。

滦河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境内,向东注入渤海,为一近源中小型季节性河流。其沉积物在上游以砂砾为主,下游以细砂为主,粒度粗,泥质夹层少。碎屑成分中岩屑含量高,成熟度低。河流的中上游河床宽阔,河道砂坝发育,沉积层序具辫状河的特点,中下游沉积层序表现为曲流河特点。

(二)古代河流实例

1.黄骅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河流相沉积

我国华北黄骅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河流相沉积可作为古代河流沉积的实例。馆陶组属辫状河沉积,明何镇组属曲流河沉积(孙永传)。2.胜利油区(主要是济阳坳陷)馆陶组河流相沉积

胜利油区馆陶组沉积时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

二、河流相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河流相沉积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古河流砂体如果接近油源,可成为油气储集层。

由于河流砂体岩性变化快,其内部储油物性的非均质性较为明显。垂向上以旋回下部河床亚相中的边滩或心滩砂质岩储油物性最好,向上逐渐变差;横向上透镜体中部储油物性较好,向两侧变差。

古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藏、地层—岩性圈闭油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藏。目前这类油藏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油田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各地不断有所发现。如美国怀俄明州下白垩统砂岩中凯奥蒂油田、米勒溪油田、加拿大阿尔伯达省贝尔希尔油田分别属于河流相的岩性油藏和地层—岩性油藏,我国陕北三叠系某油田亦属于河流相成因。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馆陶组相继发现了河流相砂体为储集层的大型油气田。如胜利油田馆陶组油气藏多处于凸起或构造带高部位,一般为河流相沉积。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fluvial landforms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研究简史大致分为3个时期。 初始时期19世纪以前,主要是对河流作用和河流地貌有所认识,并提出了一些概念。如公元前3世纪末,中国秦朝史禄利用河谷地带引水方便的地貌条件,开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公元前7年,汉代贾让就认识到黄河下游演变的"游荡”特点。5世纪末(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提出河水冲蚀河谷的问题。11世纪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不但指出河流的侵蚀作用,还指出河流的搬运和堆积作用,认为瀑布、峡谷是急流下切侵蚀作用造成的,华北平原是由黄河的泥沙堆积而成的。17世纪前期,徐霞客提出河床比降与流速的关系,认为河床比降大,则水流急,并以此解释峡谷的险要地形。稍后,孙兰提出“变盈流谦”的理论。在国外,最早提到河流在塑造地貌过程中的作用是11世纪的阿拉伯人阿维森纳,他认为是流水把地表刻蚀成起伏的山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达·芬奇指出,河流侵蚀山坡,将泥沙堆积在山谷中;三角洲沉积物是河流供给的。德国G.阿格里科拉指出,小溪沟冲去土壤,刻入基岩;深谷是由河流切割而成;最后造成肥沃的冲积平原。意大利伽利略明确提出了河流侵蚀作用和河流均衡剖面的概念。1795年,英国J.赫顿提出流水是侵蚀地表最为活跃的营力。 理论涌现时期19世纪到20世纪初,出现了河流地貌的一系列概念和理论。法国de la 诺埃与E.M.P.M.J.de马尔热里发现溯源侵蚀;俄国В.М.洛赫京提出河床纵比降的稳定性指标;俄国В.Р.威廉斯提出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美国J.W.鲍威尔提出侵蚀基准面等;最为重要的是W.M.戴维斯建立侵蚀轮回学说。 学科建立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河流地貌研究采用了模拟实验、定位观测、统计理论、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并吸收了河流动力学、河流水文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使河流地貌研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主要成果有:苏联Н.И.马卡韦耶夫等人的河流地貌模拟实验研究;美国L.B.利奥波德、A.D.赫华特对河流及其流域特征进行了随机变量的定量研究;美国D.B.西蒙斯、E.V.理查森对沙波等河床微地貌形态发展的模式的研究;S.A.舒姆提出了河流开放系统和河流地貌临界值的概念。中国学者钱宁等提出了多沙河流河床的演变规律、河流游荡的指标,并对三角洲的成因提出了新见解;沈玉昌等系统研究了河谷地貌、河型成因等,并对河流纵剖面、河流基准面与气候、新构造运动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作用

断陷盆地 fault subsidence basin 由断层所围限的陷落盆地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形。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充填,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冲平原。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坳陷 depression 泛指地壳上不同成因的下降构造。这一术语无尺度大小和形态的限制。如盆地、坳槽、地堑、裂谷等。而这种下降可以直接起因于垂向地壳运动,也可以由侧向挤压或伸展所导致。 ①地壳内的碟状沉降区,它以没有或不发育盆地沉积断层为特征,因而成为与断陷相并列 的构造单元。 ②盆地内的相对沉降性更强一级的构造单元。它可以是克拉通内盆地的若干个沉降中心之 一,也可是复杂断谷盆地的沉降区(如渤海盆地的济阳坳陷),此时它是与隆起并列而性质相反的构造单元。 进积 p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 ret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沉积物堆积作用。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 aggradation 流水塑造和改造地表形态的一种过程。通常指通过泥沙在同一方向上的均匀沉积,使河床或斜坡表面不断抬高。 加积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积对地表起的充填作用。当河流松散沉积来源丰富,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无力将其全部搬运走时,就有部分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填高。 垂向加积作用 垂向加积作用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地层特征:时间界面一般是水

求根公式及根的判别式

加强班求根公式及根的判别式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问题时,最好能知道根的特点:如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根的符号特点等。我们形象地说,判别式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判别式,判定方程实根的个数,根的特点; 运用判别式,建立等式、不等式,求方程中参数的值或参数的取值范围; 通过判别式,证明与方程相关的代数问题; 借助判别式,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必定有解的代数模型,解几何存在性问题、最值问题。 例题1 (1)设a,b 是整数,方程02=++b ax x 的一根是324-,则a+b 的值是 (2)满足1)1(22=--+n n n 的整数n 有 个。(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 例题2 已知0132=+-a a ,那么=++ --2219294a a a ( ) A 、3; B 、5; C 、35; D 、65 例题3 解关于x 的方程02)1(2=+--a ax x a 例题4 设方程04|12|2=---x x ,求满足该方程的所有根之和。 例题 5 设关于x 的二次方程0)2()2()1(222=+++--a a x a x a ○1及 0)2()2()1(222=+++--b b x b x b ○ 2(其中a,b 皆为正整数,且a ≠b )有一个公共根。求

a b a b b a b a --++的值。 例题6(1)关于x 的方程k x k kx 8)18(2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2)关于x 的方程0122 23=-+--a ax ax x 只有一个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例题7 把三个连续的正整数a,b,c 按任意次序(次序不同视为不同组)填入□2x +□x+□=0的三个方框中,作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使所得方程至少有一个整数根的a,b,c ( ) A 、不存在; B 、有一组; C 、有两组; D 、多于两组; 例题8 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2(2=++-k x k x (1)求证:无论k 取任何实数值,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一边长a=1,另两边长b,c 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三角形ABC 的周长。(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 例题9 设方程4||2=+ax x 只有3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a 的取值和相应的3个根。(重庆市竞赛题)

第3章 河流相

第三章河流相 河流是地表水流湖泊、海洋的通道。河流作为重要的地质营力汇集大量的沉积物(包括溶解物质),并将它们搬运到大的湖泊和海洋盆地中去。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下沉的海岸平原、山间盆地及山前盆地,河流的沉积作用非常活跃。有时,河流沉积会成为这些盆地的主要充填物。河流形成的砂体可能成为油气的有效储层。 第一节河流的类型 一、按地形及坡降分类 可将河流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前者地形高差和坡降大,向源区方向侵蚀作用强烈,河岸陡而河谷深,河道直而支流少,水流急而沉积物粗。后者地形高差及坡降小,向源区方向侵蚀停止,侧向侵蚀强烈,河道弯曲而直流多,故平原河流多为弯曲河流。 二、按河流的发育阶段分类 可将河流划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幼年期河流数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山区河流多属此类;壮年期和老年期河流多属平原河流。在同一条河流中,这三类河流分别位于上游、中游和下游。从沉积的角度看,大量的沉积作用发育在河流的壮年期和老年期。 三、按河流弯度分类 河流弯曲度的概念:是指河流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通常称为弯度指数。其临界值为1.5,也有人定为1.3,以此临界值和河道的多寡,可将河流划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和网状河。

(一)平直河 也叫顺直河,河流弯度指数小于1.5。多属于小型河流,或仅在较大型河流的某一段内存在。河道内凹岸为冲坑(深槽),是冲刷边,沿其发生侵蚀作用;凸岸因加积作用形成砂坝,从而河道可以产生侧向迁移而逐渐向曲流河过渡。 (二)曲流河 又称蛇曲河,单河道,河流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天然堤发育。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砂坝(边滩)。由于河道极度弯曲,常发生河道截弯取直作用。曲流河河道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形式以悬浮负载和混合负载为主,故沉积物较细,一般为砂、泥沉积。 曲流河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边滩沉积发育为特征。(三)辫状河 辫状河多河道,河道中有心滩或河中砂岛发育,河道频繁分叉又合并,形状似发辫。河道宽而浅,弯度小。河道坡降大,不稳定,经常改道迁移,故又称为“游荡性河流”。例如恒河的支流科西河,在上两个世纪中向西迁移了170多公里。 由于河流经常改道,辫状河河道砂坝不固定,所以天然堤和河漫滩不发育。由于坡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并以底负载搬运形式为主。这种河流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的中上游以及冲积扇上。 (四)网状河 与辫状河不是同义语。 网状河也是多河道,但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游呈结网状。目前对网状河认识尚不一致,一般认为网状河指的是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区,由于发洪水期间河水产生决口分流而形成的网状河道。

河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第二部分是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一部分共包括两个内容: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然后详细分析了河谷的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主要介绍了典型的地貌类型:冲击平原。并对构成冲击平原的三个部分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第二大部分“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通过分析不同地区河流地貌特点,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态、规模和集散程度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内外力作用的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具备了运用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邢台影响的能力。同时学生对于河流有一定的认识,初中之学过关于河流的知识。但是本节课内容专业性较强,有河漫滩、溯源侵蚀等新概念。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表现地理过程,对学生的空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现实案例与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相结合,让学生能在脑海中形成这河流地貌形成过程。教法学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放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形式及其对地表邢台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种类型及形成过程。 (3)理解冲积——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河流冲击平原各部分成因级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 (2)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加强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类型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与根的判别式

课题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与根的判别式 教学目标: 1、熟记求根公式,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渗透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3、通过求根公式的发现过程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概括能力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4、能不解方程,而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5、培养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灵活性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教学重点: 1、求根公式的推导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当240b ac -<时,方程2 0(0)ax bx c a ++=≠无实数根. 2、运用判别式求出符合题意的字母的取值范围. 一、学习新知,推导公式 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0=+b ax (其中a 、b 是已知数,且a ≠0)的根唯一存在,它的根可以用已知数a 、b 表示为a b x -=,那么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其中a 、b 、c 是已知数,且a ≠0),它的根情况怎样?能不能用已知数a 、b 、c 来表示呢?我们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解: c bx ax -=+2 移常数项 a c x a b x -=+2 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由于a ≠0,因此不需要分类讨论) 222)2()2(a b a c a b x a b x +-=++ 两边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2244)2(a ac b a b x -=+ 转化为n m x =+2)(的形式 注: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中,会碰到有的方程没有解。 因此对上面这个方程要进行讨论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地貌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河谷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2.教材第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其形成过程。 【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并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洪积-冲击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发生的位置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图片导入 投影展示:

师问:看投影上的几幅图,看看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影响有关? (学生看图回答)生答:第一幅主要受内力作用,其余三幅受外力作用。 教师总结: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地貌还受到流水、风、冰川、生物等的影响。引出外力作用的含义。 过渡:我们生活在黄河入海口,流水形成的地貌比较常见,尤其是河流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是最常见的地貌之一。(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思维空间,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导入地理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回忆河流可以形成哪些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投影展示小实验视频:(联系实际生活中流水的流动状况,请同学合作探究后填写下面表格) 投影表格 表: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谷的影响 过渡 实际上河谷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地形成河谷的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河谷的形成原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内容,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 (投影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图片,并绘制剖面图。利用图形分段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公式法与根的判别式

八 年级 数学 学科 总计 20 课时 第 5 课时 课题 求根公式与根的判别式 教学目标: 1、熟记求根公式,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渗透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3、通过求根公式的发现过程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概括能力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4、能不解方程,而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5、培养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灵活性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教学重点: 1、求根公式的推导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当240b ac -<时,方程20(0)ax bx c a ++=≠无实数根. 2、运用判别式求出符合题意的字母的取值范围. 一、学习新知,推导公式 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0=+b ax (其中a 、b 是已知数,且a ≠0)的根唯一存在,它的根可以用已知数a 、b 表示为a b x -=,那么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其中a 、b 、c 是已知数,且a ≠0),它的根情况怎样?能不能用已知数a 、b 、c 来表示呢?我们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解: c bx ax -=+2 移常数项 a c x a b x -=+2 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由于a ≠0,因此不需要分类讨论) 222)2()2(a b a c a b x a b x +-=++ 两边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2244)2(a ac b a b x -=+ 转化为n m x =+2)(的形式 注: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中,会碰到有的方程没有实数解。 因此对上面这个方程要进行讨论 因为2 040a a ≠>所以

河流的沉积作用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形。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充填,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冲平原。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坳陷 depression 泛指地壳上不同成因的下降构造。这一术语无尺度大小和形态的限制。如盆地、坳槽、地堑、裂谷等。而这种下降可以直接起因于垂向地壳运动,也可以由侧向挤压或伸展所导致。 ①地壳内的碟状沉降区,它以没有或不发育盆地沉积断层为特征,因而成为与断陷相并列 的构造单元。 ②盆地内的相对沉降性更强一级的构造单元。它可以是克拉通内盆地的若干个沉降中心之 一,也可是复杂断谷盆地的沉降区(如渤海盆地的济阳坳陷),此时它是与隆起并列而性质相反的构造单元。 进积 p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 ret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沉积物堆积作用。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 aggradation 流水塑造和改造地表形态的一种过程。通常指通过泥沙在同一方向上的均匀沉积,使河床或斜坡表面不断抬高。 加积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积对地表起的充填作用。当河流松散沉积来源丰富,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无力将其全部搬运走时,就有部分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填高。 垂向加积作用 垂向加积作用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地层特征:时间界面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时间界面与岩性界面时平行或基本平行。环境分布:较深水海洋盆地、湖盆、泛滥平原。

公式法与根的判别式

公式法与根的判别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八 年级 数学 学科 总计 20 课时 第 5 课时 课题 求根公式与根的判别式 教学目标: 1、熟记求根公式,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渗透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3、通过求根公式的发现过程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概括能力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4、能不解方程,而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5、培养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灵活性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教学重点: 1、求根公式的推导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当240b ac -<时,方程20(0)ax bx c a ++=≠无实数根. 2、运用判别式求出符合题意的字母的取值范围. 一、学习新知,推导公式 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0=+b ax (其中a 、b 是已知数,且a ≠0) 的根唯一存在,它的根可以用已知数a 、b 表示为a b x -=,那么对于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其中a 、b 、c 是已知数,且a ≠0),它的根情况怎样能不能用已知数a 、b 、c 来表示呢我们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解: c bx ax -=+2 移常数项 a c x a b x -=+ 2 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由于a ≠0,因此不需要分类讨论) 222)2()2(a b a c a b x a b x +-=++ 两边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2244)2(a ac b a b x -=+ 转化为n m x =+2)(的形式

沉积相及划分

相类型亚相微相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地震相冲 积扇旱扇、湿扇 扇根块状混杂砾岩~叠瓦状砾岩 电位、GR呈箱状、钟状扇中砂岩~含砾砂岩 扇缘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煤电位、GR在箱状、钟状背景 河流相曲流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砾石为主,砂、粉砂 “泥包砂”正韵律,地震属性显 示曲流河 边滩砂岩(低成熟),正韵律 堤岸亚相 天然堤细砂岩、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细砂岩、粉砂岩 河漫亚相 (泛滥盆地) 河漫滩粉砂岩、粘土 河漫湖泊粘土为主,粉砂 河漫沼泽粘土、泥炭 牛轭湖 辫状河 河床滞留砂砾岩 “砂包泥”正韵律,泛滥平原不 发育 心滩、河道砂岩 泛滥平原粉砂岩、泥岩互层 湖泊相断陷型、坳陷型、前 陆型 湖成三角洲 滨湖砾、砂、泥、泥炭电位、GR齿状 浅湖粘土、粉砂 电位、GR平直半深湖粘土(富有机质) 深湖泥岩、页岩、泥灰岩、油页岩

湖湾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夹薄层云岩电位、GR平直少量齿 三角洲相河控(辫状河)三角 洲 三角洲平原 分支(辫状)砂岩 退积型三角洲为正韵律,电 位、GR呈钟状;进积型三角 洲为反韵律,电位、GR呈漏 斗、反钟形,地震相为叠瓦状 前积构造 陆上天然堤细、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细、粉砂岩 沼泽粘土、泥炭、褐煤夹粉砂 淡水湖泊暗色有机粘土夹砂岩透镜体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砂、粉砂 水下天然堤极细粒砂和粉砂 支流间湾粘土,含少量粉砂、细砂 分支河口砂坝分选好的细砂、粉砂 远砂坝粉砂,少量粘土、细砂 前缘席状砂分选好的细砂、粉砂(仅见于退积型三角洲) 前三角洲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电位、GR平直 扇三角洲(分旱扇、 湿扇,属灾变性沉 积) 扇三角洲平原 泥石流厚层~块状砾岩,砾石磨园低、分选差、基质高60% 电位、GR韵律与上同,地震 相杂乱 河道充填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成熟度低,正韵律 漫滩薄层状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 扇三角洲前缘 碎屑流类似泥石流,由分选差的砾石、不等粒砂、泥岩组成 水下分流河道含砾中、粗粒砂岩 支流间湾灰色细砂、粉砂夹灰绿泥岩 河口砂坝分选好的细砂~中砂 远砂坝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 前扇三角洲灰绿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页岩、油页岩电位、GR平直

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fluvial landforms),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3个部分。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一、河漫滩(flood plain)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①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②汊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④平行鬃岗型河漫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洼地或湖泊。 二、河流阶地(river terrace) 图1.河流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粘土,具二元结构。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也不相同。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 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②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

人教版高三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大而普遍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教师精讲] 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 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吗? 生:成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发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生:(讨论后回答)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师:非常好。这种侵蚀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请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 生:“V”字形 师:对!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期,也就是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_图文(精)

第七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第一节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第二节洪积相 第三节河流相 第四节湖泊相 第五节三角洲相 第六节海岸沉积相 第七节碳酸盐岩相 沉积相研究意义及工作思路 沉积学是地学中的基础学科,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矿产领域,尤其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几个事实: a.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油气,99.9%储存在沉积岩中,当然,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受控于沉积相。 b. 盆地或区域物源分析、沉积相研究,可掌握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分布及其空间组合→预测有利探区。 c. 我国经50年勘探,在老区易找大中型构造油藏的基本已找到,

现在多为难找的、复杂的隐蔽油气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岩性油气藏,岩性油藏在哪里?—→都直接取决于岩性的分布、规模、特征等→受控于沉积相。 d. 用现有资料,作出相对最好的预测: 如第一口探井钻遇5.6m油砂(图 非地质人员眼中:仅仅是5.6m油砂 沉积学工作者眼中:① 5.6m油砂;②是河流相-曲流河砂体;③油层呈条带状;④油层宽度约800-1500m;⑤砂体可能呈北东向延伸;⑥下口探井应在该井北东向1.5km 处。 沉积相工作方法 ?野外剖面观察 ?钻井岩心观察 ?室内单井沉积相剖面分析 ?室内井间沉积相对比 ?室内地震相分析 ?沉积相平面展布分析-有利储集区带预测 “将今论古”的原则和比较地质学研究方法 一、相标志 是指沉积岩所具有的那些能反映其沉积环境的环境参数,沉积过程的各种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岩石的成分、结构

2、岩石的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交错层理反映水动力条件

河流的沉积作用说课讲解

河流的沉积作用

断陷盆地 fault subsidence basin 由断层所围限的陷落盆地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形。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充填,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冲平原。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坳陷 depression 泛指地壳上不同成因的下降构造。这一术语无尺度大小和形态的限制。如盆地、坳槽、地堑、裂谷等。而这种下降可以直接起因于垂向地壳运动,也可以由侧向挤压或伸展所导致。 ①地壳内的碟状沉降区,它以没有或不发育盆地沉积断层为特征,因而成为与断陷相并 列的构造单元。 ②盆地内的相对沉降性更强一级的构造单元。它可以是克拉通内盆地的若干个沉降中心 之一,也可是复杂断谷盆地的沉降区(如渤海盆地的济阳坳陷),此时它是与隆起并列而性质相反的构造单元。 进积 p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 ret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沉积物堆积作用。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 aggradation 流水塑造和改造地表形态的一种过程。通常指通过泥沙在同一方向上的均匀沉积,使河床或斜坡表面不断抬高。 加积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积对地表起的充填作用。当河流松散沉积来源丰富,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无力将其全部搬运走时,就有部分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填高。 垂向加积作用

公式法与根的判别式

八年级数学学科总计20 课时第5课时 课题________ 教学目标: 1熟记求根公式,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渗透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3、通过求根公式的发现过程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概括能力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4、能不解方程,而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5、培养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灵活性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教学重点: 1求根公式的推导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当b2 -4ac :: 0时,方程ax2 bx弋=0@厂0)无实数根. 2、运用判别式求出符合题意的字母的取值范围 一、学习新知,推导公式 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 (其中a、b是已知数,且a* 0)的根唯一存 一 b 2 在,它的根可以用已知数a、b表示为x ,那么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bx 0 (其 a 中a、b、c是已知数,且a丰0),它的根情况怎样?能不能用已知数a、b、c来表示呢?我们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严0) 解:ax2? bx - -c 移常数项 x2二-- 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由于a*0,因此不需要分类讨论) a a 2 b b 2 c b 2 x x ()()两边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a 2a a 2a 2 (x ?——)2=- 4一转化为(x ? m)2二n的形式 2a 4a 注: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中,会碰到有的方程没有实数解。 因此对上面这个方程要进行讨论

因为a = 0所以4a20 2a

河流相

河流相 一、河流沉积作用过程 (一)常见水流流态:层流、紊流、横向环流。 横向环流:是由表面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 (二)流水作用:1.侵蚀作用:下切侵蚀、侧方侵蚀。 2.搬运作用:悬移(一般小于0.1mm)、跳跃(向上垂直分力大于颗粒重力)和推移方式搬运。 3.堆积作用:侧向加积(凸岸沉积,凸岸向凹岸迁移)和垂向加积两种类型。 二、河流分类、不同类型河流的基本特点 (一)现代河流的类型的划分 1、按地形和坡降分类: 山区河流:地形高差大,朔源侵蚀强烈、河岸陡、河谷深、河道直、分支少、流速大、沉积物粗。 平原河流:坡降小、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弯曲、支流多、沉积物相对较细。 2、按河道发育阶段分类: 幼年河:发育在河流的上游、山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多分支汇合成主流。 壮年河:发育在中游,形成泛滥平原。 老年河:发育在下游,以网状河为主 3、按照河道分岔参数和弯曲度分类: 分岔参数:小于1为单河道; 大于1为多河道。 利用弯度指数和游荡性指数划分:曲流河:S>2.0,B≈0; 顺直河:22.00>S>11.33; 辫状河(游荡性河):S<1.3,B>0。 弯度指数(S)=河道长(l)/河谷长的比值(L); 游荡性指数(B)=2×各河心滩总长/河道长(l)。 按河道的弯曲度和分岔系数(Rust,1978)可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及网状河四种 四、不同河流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 1、顺直河:河流弯曲度小,通常仅出现于大型河流某一河段的较短距离内,或属于小型河流,随时间推移将向曲流河发展。 2、曲流河:又称蛇曲河,为单河道,其弯曲度很高,河道较为稳定,宽深比低,一般<40,因河道较为固定,其侧向迁移速度较慢,故泛滥平原和点砂坝(边滩)较为发育。河道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形式以悬浮负载和混合负载为主。 3、辫状河:为多河道,多次分岔和汇聚构成辫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宽/深比值>40,心滩较为发育。河流坡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故又称“游荡性河”,以底负载搬运为主。 4、网状河:具弯曲的多河道特征,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呈网状。沉积厚度与河道宽度呈比例变化,河道间被半永久性的冲积岛和泛滥平原或湿地所分隔。河道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 浮载荷为主。 (一)顺直河、曲流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1、曲流河沉积特征: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将曲流河相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 (1)河床亚相: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其横剖面呈槽形,上游宽、下游窄,其岩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根的判别式 主讲:黄冈中学高级教师余国琴 一、一周知识概述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进行配方,当b2-4ac≥0时的根为 . 该式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求根公式法,简称公式法. 说明:(1)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由系数a、b、c的值决定的; (3)应用求根公式可解任何一个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应用时必须先将其化为一般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二、重难点知识 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是重点,难点是对各种方法的选择,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在对四种方法都会使用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 “开平方法”一般解形如“”类型的题目,如果用“公式法”就显得多余的了。

(2)“因式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是首先考虑的方法。 (3) “配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一般不使用,但若能恰当地使用,往往能起到简化作用,思考于“因式分解法”之后,“公式法”之前。如方程;用因式分解,则6391这个数太大,不易分解;用公式法,也太繁;若配方,则方程化为,就易解,若一次项系数中有偶因数,一般也应考虑运用。 (4)“公式法”是一般方法,只要明确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若方程有实 根,就一定可以用求根公式求出根,但因为要代入(≥0)求值,所以对某些特殊方程,解法又显得复杂了。 2、在运用b2-4ac的符号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b2-4ac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即只有确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时,才能确定a、b、c,求出b2-4ac; (2)在运用上述结论时,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以便确认a、b、c; (3)根的判别式是指b2-4ac,而不是 三、典型例题讲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2);(3). 分析: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找出a、b、c的值,再代入公式计算, 解:(1)因为a=1,,c=10 所以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喀斯特 地貌与河流地貌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 组成地壳的□01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或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分布 我国的□02广西、贵州、□03云南等地分布最为广泛。 3.表现形式 (1)地表喀斯特地貌 主要有溶沟、洼地、峰丛、□04峰林、孤峰、残丘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 主要是溶洞,溶洞内有□ 05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06石柱等。 1.判断正误。 (1)石灰岩分布地区都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 (2)喀斯特地貌降水丰富的地区也会常发生干旱现象。(√) 2.下列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区的是( )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答案 B 3.想一想,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 提示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土层贫瘠浅薄等。 二、流水地貌 01山地和高原。形成深而陡的□02V形谷。 1.河流上游:一般分布在□ 2.河流中下游:中游多分布在山区和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03平原地区,下游多分布在 04槽形。 平原地区。河谷呈宽而浅的□ 3.河口段: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多发育□05三角洲。, 1.判断正误。 (1)一般情况下,河流越往下游,河床越浅。(√) (2)在河口段,都会形成三角洲。(×) 2.牛轭湖主要发生在河流( ) A.上游段B.中上游段 C.中下游段D.入海口 答案 C 3.我国哪些岛屿的成因与三角洲成因相同? 提示主要在大河的入海口,如崇明岛等。 任务探究喀斯特地貌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下图为广西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