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网张力测试作业指导书

钢网张力测试作业指导书

拟制:黄龙胜

批准:吕鸿泽生效日期:2018-2-7

1.目的:

规范钢网张力测试作业规范,确保SMT印刷质量,满足SMT生产要求;

2.范围:

公司所有钢网的张力测试

3.测试前检查:

测试前应将张力计平稳的放在归零校准玻璃的正

面,检查张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向“RST”位置。如

指针未正确指向“RST”位置,则用手逆时针扭动

刻度锁,直到刻度旋转盘可旋转,旋动刻度转盘直

到RST位对正指针,再顺时针扭动刻度锁紧刻度旋

转盘即可。

4.测试操作步骤:

①将张力计放在平放的待测钢网“1”位置,此时

张力计表盘上显示的数值即为此钢网的张力;

②将钢网非印刷面向上放水平,将张力计平稳放在

距外框边15-20cm处网面测张力,将所测张力值记

在《钢网张力测试记录表》上,依次测试“2”,“3”,

“4”,“5”四个位置的张力值;

③若测试过程中发现钢网张力已损耗到不可使用

(即钢网的张力值小于35N.m),则将钢网废弃,以

免在印刷的过程中影响产品的SMT加工品质。

5.使用注意事项:

①测试时要求保持钢网平整度;

②测试时需轻拿轻放,不可碰撞,不可随意旋转表

盘;

③张力计不用是需放回盒子里,取放张力计时只允许握紧底座,严禁持取其他部位;

④每次使用钢网前需使用张力计测试钢网张力,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6.相关表单:

《钢网张力测试记录表》LD-QR-ZZ-47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XXXX铁路XXXXXX标无砟轨道工程 编号: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XX年X月X日发布 20XX年X月X日实施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XXXX铁路XXXX-X标CPⅢ网布设、测量工作。 2 作业准备 2.1 前期准备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满足且通过沉降评估后开展;收集设计院的CPⅠ、CP 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的贯通复测成果资料,完成对设计所交CPⅠ、CPⅡ控制点和水准点的贯通复测成果再进行一次复测。 2.2 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 根据现场区段CPⅠ、CP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布设具体情况及线下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工程特点,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并报贵广公司进行审批。 2.3 仪器配置 ⑴标称精度不低于1″、1mm+2ppmm的智能型全站仪(具有自动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 ⑵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 每一个CPⅢ控制网布设区段设精测小组1个,每个小组成员8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1名,测量工6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素质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要持有贵广公司组织的CPⅢ测量数据采集与平差处理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⑴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⑵测量仪器有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检校。 3 主要技术要求 ⑴《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⑵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⑶铁道部关于印发《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工作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8]80 号) ⑷《客运专线几何状态测量仪技术暂行规定》(科技基[2008]86号) 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⑺《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⑻贵广铁路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规定 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测量程序 测量准备CPⅢ轨道控制网布设CPⅢ轨道控制测量CPⅢ轨道控制复测与维护 4.2 测量工艺流程

架线工程作业指导书

一、名称:架线工程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作为各区段放线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架线工程放线、紧线、液压、附件的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并明确了导、地线架线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架线施工中的导线保护措施,安全措施等。 三、编制依据 1、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SDJJS2-87《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试行)。 3、SDJ226-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 4、DL5009·2-9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5、有关设计图纸。 8、《杆塔明细表》。 9、《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 10、《安装工艺统一规定》。 11、 四、工程施工特点 1、工程概况 110kV晋城~二街输电线路工程,本工程采用单回路架设,二街变侧终端塔采用双回路塔型,线路全长30.22公里。起于220kV晋城变110kV侧出线构架,止于110kV二街变。 本工程按云南Ⅰ级气象区设计,覆冰厚C=5mm最大风速V=25m/s,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绞线,跳线采用三角排列和水平排列,垂直排列方式。地线:一根采用GJX-50铝合金钢绞线,另一根采用12芯OPGW光缆架设。 绝缘子组合形式: 悬垂串:1×8片LXP-70、2×8片LXP-70, 耐张串:1×9片LXP-70、2×9片LXP-70 跳线串:1×8片LXP-70, 2×8片LXP-70, 2、相序:详见相序图 3、交叉跨越物情况 交叉跨越物统计表 五、作业准备及条件 1 / 27

1、架线工程开工前,应对参于本工程施工的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资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合格审查,同时进行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架线工程开工前,应对投入本工程的架线施工工器具进行安全检验. 3、架线工程开工前,导地线的连接管和耐张线夹应进行试件的拉力试验,其试验的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地线计算拉断力的95%。 4、架线工程主要工器具 5、架线工程开工前,以上主要起重工具、高处作业安全用具(包括:安全带、软梯)、验电设备(包括:绝缘棒、验电笔、绝缘手套、绝缘绳、绝缘网)必须通过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本工程采用人张结合放线,与张牵设备配套的导引绳为国产的方形无捻钢绳。 7、导、地线的压接采用100吨日产及国产液压设备。 8、放线滑车:本工程使用的放线滑车为尼龙单轮滑车,其摩擦阻力系数取1.015。 9、准备工作 1)铁塔、接地 放线前,放线区段内所有铁塔必须是经过认真检修符合设计要求并验收合格的;接地引下线与铁塔连接完好、可靠,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要求。 2)绝缘子的检查 对于工程中使用的玻璃绝缘子,除了按国家标准《盘形悬式绝缘子技术条件》的规定和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进行检查外,还应作如下检查: (1)绝缘子钢帽及其它金属附件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其中碗头销子应与绝缘子成套供应; (2)重点检查碗头销子与球头的配合,不允许在有销子的情况下,发生球头能由碗头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

恒张力放线及接触网架设作业指导书

恒张力架线车架设承力索、接触线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恒张力架线车架设承力索、接触线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阜淮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接触网承力索、接触线架设施工作业。 2. 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 技术要求

3.1 承力索、接触线的规格、型号、机械电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2 承力索、接触线应有生产厂家供应,现场对号架设,承力索、接触线采用恒张力架线,架线张力应根据线材材质、额定张力等因素选取,且不应小于线盘绕线张力,架线张力偏差不得大于8%。放线速度宜为 3~5km/h 。 3.3 张力架设接触线时,在曲线区段、转换柱处的支柱装配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4. 施工准备 起锚 放线 落锚 4.2.工艺流程图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承力索、接触线材料及线盘进行核实,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准备好工具材料。

5.2施工工艺 5.2.1 架线准备 ①检查架线锚段的支柱装配及补偿装置是否安装正确,并调查所架设锚段范围内线路附近、线路上方电力线等干扰情况。 ②加固腕臂,每隔4~5跨加固一次,方法见图5.2.1-1。 直线及曲线支柱腕臂对拉固定示意图5.2.1-1 ③检查工具和材料的质量及数量是否达到要求。 ④起锚人员提前到达现场,检查支柱强度、拉线、坠砣及补偿等是否达到要求。把补偿a值调至合适,导线补偿绳用三个钢线卡子交错卡紧。

钢网使用管控办法

SMT钢网管控作业办法 一、目的: 为规范本厂的钢网使用及管理,特制定此作业办法。 二、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涉及到的SMT钢网。 三、职责: 3.1 开发部:负责钢网的开设及验收 3.2 生产部:所有钢网的使用,清洗,保存 3.3 PE: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 3.4 品管部:负责对钢网的使用及管理进行监督 四、钢网制作: 4.1 设计尺寸:自动印刷设备:650×550mm 手动印刷设备: 470×370mm 4.2 钢网厚度: 4.2.1 最小Pitch≤0.3mm,选取0.125mm以下 4.2.2 最小Pitch≤0.4mm,选取0.13mm 4.2.3 最小Pitch≤0.5mm,选取0.15mm 五、钢网编号: 5.1 开发部工程师按实际需求,填写《请够申请单》制作钢网;另把新钢网编号记录到《钢 网明细表》上。《钢网明细表》上要将钢网的名称、制作日期及序号填写清楚。 5.2 取出钢网标示卡,按钢网明细表上记录的序号、钢网名称、制作日期填入《钢网标示 卡》相对应的位置,《钢网标示卡》上需注明制作人(开发部)和确认人(品管部)。 5.3《钢网标示卡》制作完毕后将《钢网标示卡》贴到相对应的钢网上,并按《钢网标示 卡》上的钢网编号在钢网放置架找到相对应的位置放入钢网。 六、钢网验收: 6.1 每次收到新钢网后,应由开发部先对刚网进行验收。 钢网张力:30≤F≤50(N/cm) (四角及中心点,见附图) 张力误差:△F≤10(N/cm) (两个测试点之间的值相减) 6.2 钢网外观:网面有无明显划伤痕迹;网面有无凹凸感 6.3 新钢网生产前,将钢网正确的安装于印刷机上,试印刷3-5PCS PCB,确认印刷效果, 并对钢网验收试生产情况进行记录。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张力放线作业指导书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1)阿洛一回线路:110KV洛迭二回83#-142#线路长25.234km,阿洛一回新建0.649km,阿夏开关站至洛迭二回83#(即新建阿夏线路3#),最终形成阿洛一回线路长25.883km。导线采用LGJ-400/35型,面向330KV洛大变为大号,右侧挂线,双分裂架设;右侧地线为1*19-9.0-1270-B与JLB40-100良导体(86#-129#为1*19-9.0-1270-B,其余为JLB40-100良导体)。(进两侧门型架详见相序图)。 (2)阿洛二回线路:阿夏线路新建段长0.649km(阿夏开关站门架-G3),利用段洛迭二回83#-142#同塔架设,最终形成阿洛二回线路约长25.883km,面向330KV洛大变为大号,左侧挂线,双分裂架设;左侧地线架设OGPW 一根。(进两侧门型架详见相序图)。 1.1.2 导地线型号及技术特性见表1-2 表1-2:导地线型号及主要技术特性 1.2 架线施工工序 1.2.1 张力放线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1: 1.2.2 本工程采用的张力放线方式展放施工顺序为:展放导线时先人力展放φ15牵引绳,最后一牵二展放导线。遇有线路重要特殊跨越,施工措施另出。 1.2.3 放线的准备工作 张力放线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 施工机械及工器具配备,人员组织计划; b). 放线计算(包括:布线、观测驰度、牵张力及上扬验算等);c). 线路通道内的障碍物清除处理; d). 交叉跨越方案确定及搭设越线架; e). 选择牵张场地及平场、修路,埋设各类地锚; f). 悬挂放线滑车; g). 展放、紧挂地线,展放牵引绳。 (施工准备阶段) 图1-1:张力放线工艺流程图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导地线展放作业指导书

长寿八颗-三坪110kV线路工程导、地线施工作业指导书 重庆泉盛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07月15日

目录 一、机械放线作业指导书 二、紧线作业指导书 三、线路附件安装作业指导书

机械放线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长寿八颗-三坪110kV线路工程导线展放作业。 2 相关引用标准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DL409-91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233-90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DL5009·2—94 3 天气条件及作业现场要求 天气良好,风力小于5级(s),通讯联络畅通,作业区段无障碍物或采取了防护措施。 4 作业人员 工作负责人1人,工作班成员20人,要求了解电力生产的基本过程以及电力设备的原理及结构,熟悉相关安装技能,掌握现行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工作现场的有关安全规定。 5 主要设备及工器具 参见附录A 6 作业程序及质量要求

7 危险点分析及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各工器具连接组合要合适。必须保证所用的工器具在定期试验周期内,不得超期使用。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并正确使用。 转角塔如果牵引力的受力平面对滑轮面的倾斜度较大,易发生跳槽,可用拉绳使其预偏。

检查好放线滑轮,对于转轴不好的不能使用。 在架设跨越架时保证其长宽度符合标准,采取两侧加装拉线或撑杆,防止倒塌 放线前,沿线勘查保证对沿线障碍消除情况的了解。 保证联系畅通,控制好领线人和看线盘人员的协调。 在线头穿入放线滑轮时,不应强用力,使导线受伤。 当导引绳被卡住、挂住时,应立即用通讯工具通知全线施工人员,进行处理。 高空作业人员不得麻痹违章,不管大小工作,都应打好安全带和二道保护绳。 各位置人员应协调一致。 发生滑车转动不灵活、跨越架不牢固、摩擦严重等意外情况时,应先停牵引机,再停张力机,以免发生导线受力严重拉断等问题。 当存在平行或交叉带电线路,感应电较大等情况,应将牵张机可靠接地,当有雷声时应立即停止,避免雷击。在带电跨越架的两侧,放线滑轮应接地。 附录A:工器具材料清册

放线作业指导书

一般施工方案(措施)报审表 工程名称:恩施鹤峰中营—北佳35kV输变电工程编号:SJSX3-003致湖北环宇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恩施鹤峰中营-北佳35kV线路工程监理项目部:现报上导线展放施工方案(措施),请审查。 附件:导线展放施工方案 施工项目部(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监理项目部(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注本表一式4 份,由施工项目部填报,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各存 2 份。

恩施鹤峰中营-北佳35kV线路工程导线展放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盖章) 2014 年11 月25 日

批准: __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审核: __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编写: __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

一、编写目的 首先旨在规范鹤峰中营-北佳35kV线路架线工程的施工工艺,使得架线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实现架线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的质量目标。 二、编写依据 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 2、《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1992) 3、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 三、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该线路工程。 四、工程概况及特点 4.1.工程概况 线路全长9.116km,共有18个耐张段。 4.2.设计特点 (1)本线路采用导线为LGJ-150/35钢芯铝绞线用于全线,地线为OPGW-24B1-35。 (2)导线防振锤型号为FR-2C型防振锤。 (3)本线路悬垂串、耐张串及跳线串均采用U70B玻璃绝缘子。 五、主要施工操作及工艺控制 本工程架线施工采用张力放线,包括五个子工序:架线前的准备、放线、紧线、导地连接、附件安装。 5.1 架线前的现场准备。 5.1.1清除通道的障碍包括树林、竹林、房屋及其它需拆迁的设施。砍伐通道范围应执行《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同时注意环境保护。

(完整)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1CPⅢ控制网测量的准备工作 1.1.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通过沉降评估(以沉降评估单位出具的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报告为准)后开展。 1.1.2CPⅡ控制网加密 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轨道控制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 Ⅱ控制网。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Ⅲ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Ⅱ控制网。 1.1.3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CPI、CP 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 、Y 坐标分量较差。 表1.2-2 GPS 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 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式1.2.3计算 ()s Z Y X 2ij 2ij 2ij ?+?+?=s d s 式1.2.3 式中:△Xij=(Xj –Xi )复 –(Xj –Xi )原 △Yij=(Yj –Yi )复 –(Yj –Yi )原 △Zij=(Zj –Zi )复 –(Zj –Zi )原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Xij ,△Yij — 相邻点i 与j 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 △Zij — 相邻点i 与j 间Z 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 度时该值为零(m )。 (2)采用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时,满足相应等级规定后,应进行水平角、边长和平面点位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符合表1.2-3的规定: 表1.2-3 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精度要求 (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L 6。 2 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机械放线作业指导书

机械放线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南阳飞龙电力集团有限公司送变电分公司110kV-500kV新建线路的导线展放作业。 2 相关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凡注明日期的文件,其随后的 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凡不注明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DL409-91 《10~500kV 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3-90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94 3 天气条件及作业现场要求 天气良好,风力小于5 级(10.7m/s),通讯联络畅通,作业区段无障碍或采取了 防护措施。 4 作业人员 工作负责人1 人,工作班成员20 人,要求了解电力生产的基本过程以及电力设备的原理及结构,熟悉相关安装技能,掌握现行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工作现场的有 关安全规定。 5主要设备及工器具(参见附录A )

7 危险点分析及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7.1 各工器具连接组合要合适。必须保证所用的工器具在定期试验周期内,不得超期使用。 7.2 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并正确使用。 7.3 转角塔如果牵引力的受力平面对滑轮面的倾斜度较大,易发生跳槽,可用拉绳使其预偏。 7.4 检查好放线滑轮,对于转轴不好的不能使用。 7.5 在架设跨越架时保证其长宽度符合标准,采取两侧加装拉线或撑杆,防止倒塌 7.6 放线前,沿线勘查保证对沿线障碍消除情况的了解。 7.7 保证联系畅通,控制好领线人和看线盘人员的协调。 7.8 在线头穿入放线滑轮时,不应强用力,使导线受伤。 7.9 当导引绳被卡住、挂住时,应立即用通讯工具通知全线施工人员,进行处理。 7.10 高空作业人员不得麻痹违章,不管大小工作,都应打好安全带和二道保护绳。 7.11 各位置人员应协调一致。 7.12 发生滑车转动不灵活、跨越架不牢固、摩擦严重等意外情况时,应先停牵引机,再停张力机,以免发生导线受力严重拉断等问题。 7.13 当存在平行或交叉带电线路,感应电较大等情况,应将牵张机可靠接地,当有雷声时应立即停止,避免雷击。在带电跨越架的两侧,放线滑轮应接地。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一)地形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 一、说明 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 1.一般规定 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 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 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张力放线作业指导书

一、工程概况 1、塔洋至迈号220kV新建线路工程: 本工程为塔洋至迈号220kV线路新建工程为迈号至官塘220kV线路在P113号转角塔附近解口Π接入塔洋站,形成塔洋至迈号、塔洋至玉洲2条220kV线路工程其中之一。本工程新建220kV线路全长2.297km,共全线共用双回路铁塔9基,其中:双回路直线塔4基,占总数的44.44%;双回路耐张、转角塔5基,占总数的55.56%,线路总体走向为由南向北。 2、塔洋至玉洲220kV新建线路工程: 塔洋至玉洲220kV线路新建工程为玉洲至官塘220kV线路在P214号塔附近Π接,然后利用现迈号至官塘P144至P114段线路架设,直至接入塔洋220kV站。本工程新建220kV 线路全长约2.437km,利用迈官线挂线段长10.68km,另外需重新紧线段长约5.0km,同时改造泮水至大路35kV线路约1.5km。新建段共使用铁塔11基,双回路直线塔4基,双回路耐张、转角塔6基,单回路转角塔1基。 3、塔洋至官塘220kV新建线路工程: 琼海塔洋220kV站220kV构架侧出线起,至迈号至官塘220kV线路P155号铁塔附近新立双回路Π接塔止的双回路220kV线路新建工程(包含光缆部分),新建线路长度为 11.673km,新建线路使用铁塔38基,其中直线塔24基,耐张、转角塔14基;之后利用迈号至官塘220kV线路P156-P170段已架双回路铁塔挂一回路导线,挂线长度为4.64km,更换本工程新立П接塔至迈官线P170号塔段普通地线为24芯OPGW光缆,长度为4.64km;拆除迈号至官塘220kV线路P146至P155段双回路塔挂单边导线段线路(包含光缆部分),长度为 3.237km,共10基铁塔,另外拆除原玉官线P214—P217段4基铁塔及导、地线,长度约1.5km;重新紧本工程新立Π接塔至迈号至官塘220kV线路P163号塔段一回线路(包含光缆部分),长度为2.55km;在P214、P238塔上打拉线固定玉洲至官塘220kV线路P214—P238段单回线路(包含光缆部分),长度7.758km。 二、编写依据 1、《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2、《输电线路施工机具设计、试验基本要求》DL/T875-2004 3、《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4、《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 5、《架空送电线路导地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SDJ226-87 《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1部分送电工程Q/CSG 1 0017.1-2007 6、 7、《架空线路及电缆安健环设施标准》Q/CSG 1 0002-2004

网版张力计的特点是什么,网版张力计的运用以跟特点新

网版张力计的特点是什么,网版张力计的应用以及特点 众所周知,外界对物体有一定的拉力,那么物体就会产生一定的张力,张力也会分为很多种,我们今天就兰泰仪器生产的网版张力计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网版张力计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张力,但是这些应该应用在什么地方,有些人还是不是特别的了解,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网版张力计的应用以及特点吧。 网版张力计的特点: 网版张力计的特点是什么,网版张力计适用于各种类型丝网版张力的测试,指针式指示张力(单位:牛顿),无需任何电源。可随意检测拉紧网布任意位置上的张力,该张力计一般测试网版的径向和纬向张力,使网版达到经、纬线方向一致。不论是新绷制的网版还是重复利用的旧网版,均可提供可靠的张力测试数据。网版张力计是精密测量仪器,要想长久获得良好的测量效果,需要在无尘、干燥的环境中保管。测量条上的灰尘和污物会造成测量的不准确。 网版张力计的使用技巧:

网版张力计的特点是什么,网版张力计出厂前已经校正零位,用户不用自行调整,拉网的张力用N/cm,即表示网纱在每厘米宽度有多大的张力,通常用N-牛顿或是Kg-公斤来表示,所以牛顿显示张力计才是有实际意义的张力计)。 读数显示方法:网版张力计读数指针旋转刚开始第一圈的读数是不准确的,指针旋转第二圈开始才是正常读数,并要轻弹张力计旁的网纱。 网版张力计技术参数: 测量原理:用精密机械的方法测量网版上张力的仪器。 显示误差:满刻度精确度误差为±5% 单位:牛顿 / 厘米(N/cm)。 测量范围:7-50 N/cm。 净重:500 g 毛重:约1kg 净尺寸:108X76X44mm 装盒尺寸:229X200X76mm 备件:标准校正玻璃。 注意:防震,使用完毕后要侧放。 网版张力计的应用以及特点: 规格型号:网版张力仪 HT-6510N 产品应用:适合一般丝网张力和钢网张力测量使用。 产品特点: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请到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贴子下载附件。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钢网张力计操作规程

钢网张力计操作规程 发布时间2012-09-20 1.目的:给钢网张力计测量使用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及时的检测生产所使用的钢网张力是否合格。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昌龙电子所使用Y-3网版张力计测试仪。 3.内容: 3.1使用张力计测量之前先将张力计校正,将张力计放在对零调 整板上的正面(不要太大力),用手逆时针扭动刻度锁,直到刻度旋转盘可旋转。旋转刻度转盘直到0位对正指针,再顺时针扭动刻度锁能锁紧刻度旋转盘即可。(备注:1、刻度在对零位时长针不一定和水平线成90度,偏左偏右是正常的。2、日常使用中如对零调整板出现大缺口或破碎应及 时更换。3、对零调整板上的标签在使用中不要撕毁,以便 分出正反面,而校正时一定要在正面上归零校正。 3.2 将钢网非印刷面向上放置于水平台上。将整个张力计平稳 的放在距外框边15-20cm处的网面上,用手指轻拍钢网 表面几下,这时指针所指向的读数是现时钢网上的实际张 力(牛顿读数)。取五点测量。 3.3 Y-3张力计测量范围为7-70N ,所测量的数据直接牛顿读 数,昌龙电子要求的钢网张力为30N-65N ,在检测中发现

钢网张力能达到昌龙电子所规定的要求值则可继续使用,若测试中发现钢网张力已损耗到不可使用,则将钢网废弃。以免在印刷的过程中影响产品的SMT加工品质。 4.注意事项: 4.1测试时一定要先将张力计校正合格。 4.2 校正位置的六角螺丝平常绝对不许扭动,不用时请将张力 计放回专用的仪器箱子里。 4.3测量钢网张力时必须要检测五个点(上、下、左、右及中间)。 4.4 测量时注意若张力计的测量板和钢网的经线平行,则指针 所指的读数是钢网经线张力数据,若张力计的测量板与 钢网的纬线成90度角。则指针所指的读数是钢网纬线 的张力数据。若张力计的测量板和经线成45度角,则 指针所指的读数是钢网经、纬线平均点数据。 5.保养 使用后保持仪器清洁,将仪器保存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

SMT印刷工序作业流程图

SMT印刷工序作业流程图流程图

作业内容 1、熟悉工艺指导书及生产注意事项 参照《锡膏印刷作业指导书》,里面有一些产品的特殊要求。 2、准备PCB、辅料、工具 2.1、工具准备:搅拌刀、酒精瓶、擦拭纸、顶针、印刷治具、气枪、放大镜(针对一些特殊产品) 2.2、锡膏、红胶准备 根据产品要求选择无铅锡膏、有铅锡膏、红胶。 千住锡膏(M705-GRN360-K2)在室温下进行回温2小时。车间温度:18~26℃,车间湿度40-70%。 已回温未开封的焊膏不得放置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应重新放回冰箱,下次先领用;同一瓶焊膏的回温次数≤2次。 乐泰锡膏(CR37)在室温下进行回温4小时。车间温度:18~26℃,车间湿度40-70%。已回温未开封的焊膏不得放置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应重新放回冰箱,下次先领用;同一瓶焊膏的回温次数≤2次。贴片胶使用前,应先从冷藏柜中取出,放置在阴凉处(不要放在冰柜顶部)回温,ESGS.W880、富士NE3000S回温时间3-4小时。回温时不应打开封口,贴片胶只允许回温一次. 锡膏搅拌时间3分钟。 2.3、准备PCB板 2.3.1、确认PCB型号/周期/数量/版本号/包装状态(OSP必须是真空袋包装)。 2.3.2、确认领取时是否有不同版本的PCB,如果有必须确认清楚。 2.4、刮刀准备 2. 4.1、每次生产前必须先检查刮刀的平整度、变形、磨损情况,若不良现象存在于印刷区域中,致使无法印刷出品品质合格的图形,该刮刀必须报废处理;若不影响印刷效果或不良情况未在印刷区域中,则需请技术部确认后方可使用。 2. 4.2、上述情况必须完全记录在《SMT制程记录表》上。 2.5、准备钢网 2.5.1、检查钢网版本/状态/是否与PCB相符。 2.5.2、每次使用前必须先检查钢网的平整度、变形、磨损、钢网绷网、张力,若不良现象存在于需印刷的图形之上致使无法印刷出合格的图形,该钢网必须报废处理; 2.5.3、若不影响印刷效果或不良情况未在印刷图形之上,则需请技术部确认后,才能使用;针对绷网胶水开裂致使钢网松弛现象,则需请技术部进行绷网处理之后,测试张力大于30N/cm,方可使用。 2.5.4、钢网投入使用印刷前用张力计检验张力是否在规格内,测试的张力数据要记录《钢网领用记录表》中,如不在标准内要报废。张力标准:取五点位置:四角、中间(张力﹥30 N /cm),四角测得的张力差异要求(-5 N/cm~+5 N/cm)。 2.5.5、检查完后填写钢网领用记录表。 3、装定位针、顶针 3.1、根据PCB的要求安装适合的顶针,注意顶针不能碰到元器件。(依据作业指导书) 3.2、顶针上涂上红胶,在PCB的非印刷面用塑封膜封住,把PCB固定后检查,有无红胶沾在元器件上。元件上有红胶表示不良。 3.3、安装定位针时,定位针不能突出PCB,以免印刷时损伤钢网。 4、装钢网 4.1、把钢网装上印刷机,对准钢网,PAD与开孔重合。(效果确认?)(注意事项) 4.2、对准钢网后固定钢网,固定方式根据印刷机作业流程作业。 4.3、装钢网时注意保护钢网,以免损伤钢网。 5、装刮刀 根据PCB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刮刀。 6、添加锡膏或红胶 6.1、为确保钢网上焊膏在印刷时形成良好的滚动形式,印刷前钢网上的焊膏高度应控制在15mm左右即:一个一元硬币的高度),长度应控制在刮刀运行方向一致的PCB边长的长度,且两边顶端各多出10mm左右。 6.2、加锡膏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印刷一段时间后再根据所需要量添加新鲜的锡膏。

完整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CPⅢ控制网测量 作业指导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1CPⅢ控制网测量的准备工作 1.1.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通过沉降评估(以沉降评估单位出具的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报告为准)后开展。 1.1.2CPⅡ控制网加密 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轨道控制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Ⅱ控制网。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Ⅲ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 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Ⅱ控制网。 1.1.3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表1.2.-1 CPI、CPⅡ控制点复测坐标较差限差要求单位:mm

、Y坐标分量较差。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 计算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式1.2.3??222Z?????XY d ijijij s?1.2.3 式s s–Xi)复–(Xj –Xi)原式中:△Xij=(Xj Yj –Yi)原Yj △Yij=(–Yi)复–()复△Zij=(Zj –Zi –(Zj –Zi)原 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s---);与j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Xij,△Yij—相邻点i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间Zi与jZij△—相邻点)。度时该值为零(mⅡ控制点时,满足相应等级规定后,应进行水CP2()采用导线复测的规定:平角、边长和平面点位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符合表1.2-3Ⅱ控制点精度要求导线复测CP 表1.2-3 6L。(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2技术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号);[2009]20建设 (4)《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运专线建设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 246号); (5)铁道部其他相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