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名字由来

秦皇岛名字由来
秦皇岛名字由来

提到秦皇岛呢!从名字我们就不难想起一位皇帝——秦始皇。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我们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俗话说:“当了皇帝想成仙”,所以在一天晚上,秦始皇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仙人。仙人说:“嬴政,你统一了六国,功不可没,玉皇大帝呢,派我来赐你一颗长生不老之药。”然而秦始皇在跪接的时候由于心里非常激动,手一抖,就把药给掉了,即从梦中惊起,集文武百官寻找此药。当时秦始皇手下有一名方士叫徐浦,他对秦始皇说:“此地海里有三座仙山,一座“蓬莱”,一座“方丈”,一座“瀛洲”,这三座仙山时隐时现,岛上一定有仙人,不如就让小人去仙山寻药。于是,秦始皇就命令徐浦带领了500对的童男童女去求仙。但在海上漂泊了多天之后,一直未找到仙山,更别说仙药了。当时徐浦心想,如果就这么回去,不仅自己难逃杀身之祸,还连累了500对童男童女,于是他没有回到秦始皇的身边,而是在当时的扶桑也就是现在的日本的一个港口登陆,现在日本还有徐浦登陆店。这500对童男童女到了扶桑,分为两派,一派姓徐,一派姓秦。后来姓秦的犯了罪被捕,改姓羽田,日本首相羽田孜先生就承认是他们的后代。我们再说秦始皇,左等右等也等不到徐浦回来,于是便令将士四处张贴告示,广招天下方士,说明只要有人替他寻找到长生不老之药便封官,赏赐大量金银珠宝。燕国方士卢生见此告示后,毛遂自荐,到了行宫拜见秦始皇。卢生说:“小人愿带弟子入海为大王求取长生不老之药。”“有何把握?”秦始皇问。卢生答:“从前此地有两个方士,一个叫崇门,一个叫高誓。他们已经得道成仙,住在仙山,他们若知道这是大王求药,定能应允。”秦始皇听后大悦,要卢生即刻起身,但卢生却向秦始皇提了三个条件,一是要秦始皇斋戒三日,二是秦始皇为其送一风水宝地,由此入海并置办此珠宝法器送给仙人做见面礼,三是秦始皇亲自拜海求仙。秦始皇一听,立即应允,并传令兵马集中,分东西二路沿海滩遗址。两个月后,东路人马回宫禀报,距碣石海岸不远的海里,有一个小岛,四面环水,景色十分秀美。秦始皇一听,决定亲自率兵马渡海登小岛查看。果见岛上一片葱绿,遍地野花,十分绚丽夺目。而且此处风平浪静,沙软潮平,船极易航行,于是决定从此处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亲自拜海之后,卢生便带着他的三个弟子韩悠、石生、侯会入海求仙。当然,他们也如徐浦一样未找到仙山,他们这样空手而归一定会犯欺君之罪,还要千刀万剐。但是卢生想到一计(因为媳妇),他从船旗上扯下一块黄缎子做了个符咒,上面写了“亡秦者胡也”五个大字便带着弟子返回小岛。见到秦始皇后,谎称仙山上的仙人让他将此速交秦始皇,不可耽搁,秦始皇见到“仙书”,心中有点忐忑不安,哪还顾得上求仙这事。立刻率兵日夜兼程返回咸阳。秦始皇心想“亡秦者胡也”这个胡字,一定是北方的匈奴。因为匈奴又称“胡人”。于是征发大量民工,派大交蒙恬坐镇北方,修筑了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威振匈奴。”当时秦始皇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妃子叫“胡姬”,因为名字中带个“胡”字,一定是红颜祸水,也把她杀害了。但是,秦王朝最后还是灭亡了,来了在秦二世手里,大家知道秦二世的名字吗?他叫“胡亥”,也就是说当时卢生写“亡秦者胡也”的时候,也是有先见之明的。后来,人们在秦始皇站立的小岛的山岩上,立碑为记,被人们命名为“秦皇岛”。中国封建社会共有340余位皇帝,而以皇帝命名的地方,秦皇岛是唯一的一处。所以我们秦皇岛人也为此感到自豪。秦皇岛市政府为了方便广大游客更好领略秦皇岛求仙史实,1991年7月在东山公园复建秦皇求仙入海处,1993年完工。

家乡地名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资环学院06房地产班张婷瑶 060906049 成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 ---家乡地名与地方文化的关系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华文化发源的一个重要源头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明,标志着成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成都的地名将进一步了解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许多地名都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几乎每一条街巷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或历史典故。 一、成都街道的演变 街道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形成,成都在公元前316年秦来蜀之前就有了居民区和街道,《华阳国志〃蜀志》载:“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这是成都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条街。公元前310年张仪张若筑成都城,乃“徒臵少城内”,成都城“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其郡四出大道,道实二十里,有衢。”左思《蜀都赋》形容为“画方轨之广涂,”可惜秦汉时的街名无传不可考,只留下五担山、石室、石笋、天涯石、支机石、千秋池、龙堤池、锦里等一些古迹地名。成都城内的街道,历代只有一些零星记载。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于公元876年增筑罗城,城内有街坊120个。北宋时,四川制臵使范成大用砖和石板铺设大街14条,计3360丈,改善了路面状况。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城西垣内筑满城(习称少城),城内住八旗官兵眷属,“每旗官街一条,披甲兵丁小胡同三条,八旗官街共八条,兵

丁胡同共三十三条”。其时,牛车手推车拉货进城,以致街道损坏严重,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布政司查榕巢下令通城修砌街道,清理沟渠,不使积水”。1870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访问成都后写道:“街道宽阔,大多笔直,相互交叉成直角。(《四川后记》)1897年法国人马尼爱在《游历四川成都记》里,说成都的大街“甚为宽阔,夹街另筑两途,以便行人,如沪上元大之路然。”清末调查成都城共有街道438条,小巷113条(1910年《四川官报》),《成都通览》统计为543条。清人周询《芙蓉话旧录》描述了清代成都的街道情况:“全城四门及附郭街道,大小五百有奇。时未改筑马路,街面最宽者为东大街,宽约三丈。次则南大街、北大街、总府街、文庙前后街,皆二丈许。其余多不及二丈……,各街面悉敷以石板,两旁有阶沿,高于街面四、五寸,阶沿上宽二尺内外。……城内外各街平坦,无一陂陀。”1913年,拆除满城,与大城并击为一。满城胡同名称悉改为街或巷。 新中国建立后,成都从一个消费性城市,逐步向综合性工业城市转型,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区范围扩大,街道变易甚多,随着城市规划的建设加速,许多传统的街道得到改造,城市的主要干道拓宽延伸,形成了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系统。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都新建各大干道,如: 1、贯通南北之干道:人民路、解放路、府青路、红星路; 2、贯通东西之干道:新华大道、蜀都大道; 3、环城干道:一环路和二环路。

家乡地名的学问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家乡地名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 方案 陈萍 活动目标 1、搜集并熟悉家乡的地名,了解这些地名的由来、趣闻、历史变迁等。 2、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查询资料等形式掌握确切材料,了解地名知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在活动的各个阶段注重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4、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主动关注周围事务,关注城市变化。 5、通过了解地名而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学生无比的自豪感,促进学生更加爱学习,用更好的知识和本领建设家乡。 活动准备 1、组织策划: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2、分组活动:通过图书阅览、上网搜寻(浏览专题学习网站)、人物专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所需资料。 3、资料整理:引导学生根据各自主题整理资料,根据资料的内容确定合适的交流表达形式,如表演、讲述、竞赛等。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记录活动体验和感受,如绘画、习作、小制作、排练节目等。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的能力。 活动时间:2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步骤: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 猜一个城市名:两个胖子合着睡(合肥);两个节日一起庆祝(重庆);东、西、北都不通(南通) 生猜谜语

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了解了解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家乡地名的学问) 二、集思广益,确定主题。 1、生开火车说自己所在村名或者当地小名,师相机提示说说地名的来历,地名的变迁等等。 2、学生思考后回答:我想了解家乡地名的……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预设:家乡地名的来历(地貌、人名、历史事件)家乡地名的历史变迁家乡地名变迁的小故事家乡地名的分类家乡的行政区域 3、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归类,确定活动主题。 三、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1、要开展好活动,必须有个活动计划,这就是活动方案。引导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内容及制作,出示一份活动方案: 灵通组活动方案组长: 活动主题:家乡地名的来历 活动任务:调查了解家乡5个地名的来历 活动方式:调查访问(调查表) 活动地点:家里、居民点、街头 时间安排:放学后 小组分工:XX(可以是几个人)访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了解家乡地名的来历,XX访问街坊邻居了解家乡地名的来历。XX负责汇总,XX负责全组统筹。(翻开书79-80了解活动的方法) 2、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方案。 3、全班交流,完善活动方案。 四、阶段小结,明确任务。 有了活动方案,我们的活动就有了方向和保证,请同学们放学后分头实施吧,不过大家别忘了——(读83页特别提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汇报我们的收获吧。 第二阶段:收集处理信息 分组调查访问收集整理记录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 第四阶段:拓展提升

韩国城市地名的由来

韩国城市地名的由来 我是个文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看地图。有专家说“地理决定历史”,也有专家说“历史影响地理”,我觉得都很有道理。 多年前就"发现"朝鲜地图上有不少“中国地名”,好多还是我家乡的,感到很好奇。直到今年上半年看到一篇有关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交流的文章,才解 除了我心中的疑惑。 2005年6月在韩国江陵举行的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7次学术会上,一批中国学者参观、考察了江陵端午祭。主会场设在江陵市政大厅,市政府门前不远处的一块巨石上刻着“第一江陵”几个大字,在端午祭场“第一江陵”这几个字也随 处可见。 江陵是笔者家乡湖北省的一个地名,是古代楚国的都城所在。何故“飞渡” 到了东北亚的韩国?这难道仅仅是历史的巧合?个中缘由容我慢慢道来。 韩国与古楚国地名辨析 在公元前的古朝鲜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先后出现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3个王朝,南部则有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等部族国家。公元前后半岛进入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676~935年)灭高句丽、百济两国,统一了半岛。公元10世纪高丽王朝(918~1392年)取而代之。后李氏朝鲜(1392~1910年) 又取代高丽。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李氏朝鲜亡。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独立。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建都汉城,称为南朝鲜或韩国;同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 建都平壤,称北朝鲜或朝鲜。 以上就是整个朝鲜半岛的完整而概要的历史。 翻开朝鲜地图,中国的地名几乎遍及其全国,其中有湖北的江陵、襄阳、黄州、利川,湖南的洞庭、长沙,河南的南阳、淮阳,江苏的丹阳(古代河南、湖北亦有此地名),还有陕西的咸阳、延安,山西的五台山等等。甚至连韩国现在的首都首尔去年还叫汉城(又称汉阳,与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相同),而与古楚国息息相关的汉江,贯穿了整个韩国东西,其发源地竟也叫太白山!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韩国的这些“中国地名”是怎么来的吧。

地名的故事

地名的故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发现家乡有趣的地名和有趣的现象,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物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读题目、调查报告、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是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发现家乡有趣的地名,了解这些地名背后的故事,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为家乡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发现家乡有趣地名,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学习重点】 了解家乡地名的背景和文化,感受家乡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培养对家乡的发展与变化的自豪之情。 【学习难点】 能通过家乡的地名来感受家乡的文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 一、学习引入。 一元路、二道街、三太里、四方坪……听过这些地名吗?家乡有哪些有趣的地名?知道这些地名的来历吗?听听家乡地名的故事,从中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和人杰地灵。 二、自主预习。 1.给家乡的地名分分类、排排队,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2.地名的学问还真不少。比一比,看一看,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三、新知学习。 活动一: 家乡有哪些有趣的地名?请你写下来。

活动二: 说一说你感兴趣的地名,想办法了解它的来历吧! 活动三: 让我们寻找发生在家乡的故事,和同学交流分享吧! 四、巩固练习。 1.为什么很多城市都有“中山路”呢? 2.小小的_____真有趣,有的反映家乡的_____特点,有的记载着家乡的_____与_____;有的地名是最近取的,有的地名已经使用很久了,有的则改了很多次。这些_____是我们了解_____的重要线索。 3.家乡的地名很多都有特别的_____,有着优美的_____。了解地名的_____,你会发现家乡真是个_____的好地方! 4.你还知道哪些用英雄名字命名的地方? 5.为什么人们常常说我的家乡“人杰地灵”呢?

家乡名称的来历教案

《家乡名称的来历》----中山实验学校陈冬梅 教材分析: 教科书以金沙滩地区作为探究家乡名称来历的一个具体范例,帮助学生知道家乡的名称是在家乡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我根据大连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大连的名称来历进行资料的查找、探究。理解个中的含义,深化对自己家乡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大连本地人,大连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那里生活;陌生是因为他们对家乡并不太了解.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物产风光等有一定的了解,从大人口中也获得了某些地名的来历,但对详细内容不甚了解.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大多是零散的,表面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连"名称的由来,能说出大连曾经叫过的名字的来历. 2,通过读书交流,能说出两三个地名的命名方式. 3,体会家乡丰富的文化,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名称,而每个家乡的名称又各有不同的来历。这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们了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家乡名称的来历。(板书课题) 二、探究金沙湾的来历(5’) 1、师:书中卫我们展示了乐乐的家乡金沙湾的来历。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 阅读书44—45页的文字和图片,并在组内讨论:“乐乐的家乡金沙湾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书中还提到了哪些地名?它们的命名方式是什么?(ppt出示两个问题) 生:分组阅读并讨论。 2、师:好,谁来说说金沙湾的来历? 生:回答。 师:也就是说金沙湾是以什么来命名的? 生:回答。

师:(板书:地形地貌) 3、师:书中还提到了哪些地名? 生:山东、山西、湖南、湖北 师:这几个地方是怎么得名的? 生:回答。(师板书:地理位置) 师:还有吗? 生:还有中山市。 师:这个名称又有什么依据呢? 生:回答。(师板书:纪念某人或某事) 4、师小结:原来地名有这么多的命名方式啊! 三、探究大连名称的来历(10’) 1、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调查并搜集家乡大连名称的来历,谁想给大家介绍一 下大连的来历?(师板书:大连的来历) 生:我想,有关大连的来历我在书上查到是这样的: 大连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大连早在6000年前,我 们的祖先就开发了大连地区。 唐朝时称三山浦,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清朝于今大连湾北岸建海港栈桥、筑炮台、设水雷营,一时成为小镇。 1897年,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起名“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1905 年,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里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 师:很好,在书中查找资料说明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那么他的讲述说明大连是怎么来的? 生:是根据历史发展而来的。 师:(板书:历史发展) 关于大连的来历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生:有,我在网上查到一个有关大连的资料说大连是因为当地的物产而得名的。(师板书:物产) 因为大连湾周围均以出产大蛎著名,因此得名“大蛎湾”后因其称谓不 雅,因而改称“大连湾”。

家乡有趣的地名作文300字400字

家乡有趣的地名作文300字400字家乡有趣的地名作文 我的家乡福建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它的地名中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而且蕴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泉州古时候叫温陵,在一些古建筑上,常常看到有温陵的名称,市北通清源山旧亭上的匾额写有"温陵山门",城隍庙的临街正门楣上有"温陵古地"等等,其实它的出现比"泉州"还要早,甚至在它还未建城之前,这片土地早就叫温陵了。温陵,不言而喻,是指这里的地形和气候而言,既气候温暖又地属丘陵,据说:宋代理学家朱熹住在泉州时曾称赞这里是:"山陵独温",温陵的地名就是这样开始的。 泉州的另一个别名叫刺桐,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时候海外交通关系,而移植来泉州,并环城遍植,因而泉州又名刺桐城。这个在历史文献上记载不少,最早记述的是十三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的记述中称泉州港为刺桐港。到目前泉州还有刺桐路和刺桐大桥,现代学者黄寿祺先生在泉州曾有感而发:"泉州已渺刺桐花,空有佳名异代夸。" 泉州城里最让人感兴趣的地名就是一一聚宝街。到底聚了什么宝呢?据说啊,宋元时代泉州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两个贸易港之一,当时有107个国家和地区跟我国逼商贸易,各国商人驾着巨轮,冒着风浪,远渡重洋,驶进刺桐港后,便在此停泊卸货,货物卸后,即在临港口的一条街与华人交易,宝石、珍珠、翡翠、

玛瑙等各种奇珍异宝,摆满了整条街,光彩熠熠,耀人眼目,于是有了"聚宝"这个雅致名称。 泉州有趣的地名还有许许多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家乡有趣的地名 新余有很多很多有趣的地名,不信你来看一看,有仰天岗、仙女湖、抱石公园、孔目江等。 先说说仙女湖吧,新余的仙女湖来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书《搜神记》中记述的“仙女下凡”传说的发祥地,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有位新余少年在此偶会下凡的毛衣仙女,并与其中最美丽最年轻的仙女结成夫妻,由此而得名。 再说说新余人常去的抱石公园,你可不要以为是一个抱着石头的公园哦!这可是为纪念我们新余著名的大画家傅抱石先生而建的,他的画《江山如此多娇》还被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呢! 再来说说我们新余的仰天岗吧,如果你以为是一个人在山上仰着头望天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它其实是因为山上有许多悬崖,仿佛是在比天还高的山上,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 这就我们新余有趣的地名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怎么样,不错吧。 家乡有趣的地名 家乡在泉州,这里的地名可多了,例如:二郎巷、三圣宫、

天长各地名来历

天长各地名来历 唐玄宗与天长县 天长县位于安徽省的东部,地处江淮之间,东临高邮湖,南依长江,三面被江苏环抱,有安徽“飞地”之称,夏、商、西周,天长属淮南境地。《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扬州是九州之一,故天长旧志载夏、商时代天长属扬州。春秋时,天长地方先属吴,公元前473年,越国强盛起来灭掉吴国,天长属越国,但时间较短。战国时,天长又属楚,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汉属东阳、广陵、高邮县地,两晋先属广陵、高邮二县(后分广陵为沛郡、肥如县),北州改沛郡为石梁郡,改沛县为石梁县。隋大业初改石梁县为永福县,属江都郡,隶徐州。唐初复称石梁县、石梁郡。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置千秋县,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改天长县,属淮南道扬州。 7 p$ x 为什么叫天长县呢?据《旧唐书.宗纪》和史志载,唐玄宗李隆基诞生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八月初五,公元712年登基。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玄宗生日那天,宴百官于花萼楼,“百寮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于是,玄宗每年的生日那天均要庆祝‘千秋节”。 7 p/ u& s8 X) N$ [玄宗身为天子,富贵已极,却又想长生不老,嗜好神仙。自昔高宗尊奉老君为玄元皇帝,至玄宗时又求得李老君遗像,十分敬礼,命天下都立庙,招住持奉侍。奸相李林甫乘机借以灵符呈瑞,表上尊号。玄宗百信不疑,下诏改元,称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受尊号为开元天宝圣神文武皇帝。建玄元皇帝新庙,亲自祭食,并“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一百一十处”。李林甫等人为讨好玄宗,“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置千秋县”,和“千秋节”呼应。大诗人杜甫曾有《千秋节有感》:“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群臣又为玄宗大庆诞辰“千秋节”,在设宴庆贺频频举杯时,李林甫奏道:“吾皇万岁,万万岁,皇上与贵妃娘娘的寿命应与天一样长,‘千秋’只一千年太短;万岁也有限度,皇上与娘娘不与天地同生,应与天地齐寿,天长地久,恩恩爱爱,青春永在。依老臣之见,‘千秋节’应改为‘天长节’,千秋县也应改为天长县。”高力士和杨国忠等人也连声附和。唐玄宗和杨贵妃听了满脸微笑,即降旨准奏。从此,“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千秋县”也改为“天长县”,1946年后,为纪念新四军名将罗炳辉一度改称炳辉县,1960年复称天长县。1993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天长市。 古人有诗赞道:& c: f6 ]5 {" p) L( f. u% s 匹马向天长,扁舟膑石梁。路通樊店月,人住古城岗。 花县神明府,秦栏孝子乡。白云看不尽,愁思两茫茫? 秦栏镇 秦栏历史悠久,是天长古镇、皖东名镇,位于高邮湖畔。据传,历史上秦栏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盛(肥美),公元前221-206年间,秦始皇帝赢政统一天下时,得知这一风水宝地,便下旨广陵县令在秦栏设立牧马场。为使马群不散放走失,就在牧马场的周围架设栏杆,在此围栏养马,“秦栏”一名由此而得,镇北牧马湖亦因此而得名。秦王养马的技能属祖传,不但把马养得膘肥体壮,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三大好处:首先解决了战争装备,其次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第三是增加了肉食品的供应。自秦王在这里设立牧马场后,江南———特别是苏州一带,许多人家纷纷迁居而来,人丁旺盛,秦栏顿时商贾云集。加之秦栏河是高邮

英美的地名的由来

英美的地名的由来 第一部分英国地名 关于英美地名的知识,在阅读或工作中对于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背景、地形特点、政治演变、社会概况以及语言文学的源本,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地名很多,不可能一一解释。现在只举出其中重要的和典型的加以说明。又,地名来源往往不易考证。这里所提的多半是通俗的解释。 据地理学家说,英伦诸岛(The British Isles) 在很古的时候是同欧洲大陆接连着的。在这接连的地方住着一种民族叫作格尔特人(Celts或Kelts),其中的一个支派叫作布列敦(Briton,Brython)。后来连接那一段的陆地下沉,人们就把格尔特人在海岛上所占的那块大一些的地方叫作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把他们在大陆上所占那块较小的地方才叫作小不列颠(Lit tle Britain)。大陆上这块地方十三世纪之后渐渐简称作不列颠尼(Brittany),后来归属了法国,法文是Bretagne。因此,大不列颠之“大”,纯指地形而言。有人以为这个“大”字表示“伟大“的意思,这是误解。又,在一般场合,“大不列颠”即简称“不列颠”。 不列颠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被罗马人侵入,到公元后五世纪时才撤走。不久,皮克特人(P icts)和苏格兰人(Scots)侵占了北部。接着欧洲北部沿海一些日尔曼民族如安格鲁人(Angle 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相继侵占了不列颠的南部。八世纪时丹麦人又侵占了东部。十一世纪时法国诺尔曼人(Normans)侵入,征服了全岛而作了主人。这一系列的种族入侵和占据都在不同程度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他们所命名的地名,很多具有历史的意义和内容,但他们的语言和方言很复杂,发音和拼法不一致也不固定,年代久远,辗转讹传,到现在不易辨别其本源,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们先从England(英格兰)说起。这个名词是表示“安格鲁人(Angles)的乡土或国度”。An gle的原义是“钩子”,因为这个民族是从德国西北部Schleswig—Holstein地方一块钩形半岛(德文Angeln)到不列颠来的。这名称可能是先被外人(如罗马人)叫起来的,因为不列颠岛上的各民族在政治上不是统一的,其中以安格鲁人为最强而且是主要统治者。他们对于这个名称既然居之不疑,其它民族也就相继沿用了。 进而我们再讲英国的首都London(伦敦)。在讲London之先我们必须说说Thames/te mz/(泰晤士河)。这条河是不列颠岛上最大的河。全长二百十哩,入海处河水宽深,大船可直接到达伦敦:水带暗青色,Thames即是“黑水”的意思。London市区在河的下游,横在两岸有几座桥。其中最早的一座是London Bridge(伦敦桥)。北岸上有几座小山,叫作Tower Hill(塔山)。伦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就在这里。它是以一个长方白塔为中心而环以十三个圆塔(实际是碉堡)的建筑。这建筑有三个功用:堡垒、皇宫和监狱。从十世纪到十八世纪。英国统治阶层因争权势互相倾轧。不少的王公贵族丧命于塔中或山上,例如美丽的苏格兰女王玛利(Mary Queen of Scots)、空想社会主义者“乌托邦”(Utopia)的作者摩尔(Thom as More)以及被理查三世(Richard…)所谋害的年幼的爱德华五世(Edward V)和他弟弟约克公爵(Duke of York)。无怪乎英国历史家麦考莱(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说:“这是世界最悲惨的一块地方。” 离伦敦桥二哩,在泰晤士河上游南北转折之处有一座长方形的大建筑,就是议会大厦。议会在英语是Parliament(作为专用名词看待,前面不加冠词),由法语Parlement而来,其词根parler,意思是演说,因为在议会里发言一般地是演说一通。建筑的西南角有座大钟楼。这钟有个特别名字叫Big Ben是纪念铸钟的工程督办Benjamin Hall而命名的。

《家乡名称的来历》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家乡名称的来历》教学设计 广州市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刘洁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开展认识和了解家乡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家乡名称的来历》一课是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故事、家乡的历史、家乡的传说,教材所列举的仅是以一个名为金沙湾的地方,这只是探究家乡名称来历的一个具体范例,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真正对自己所处的家乡——广州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应立足于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作大量的课前资料收集,了解广州的故事,广州的历史,广州的文化背景,深化学生对广州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对象分析: 大部分学生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于祖辈生长的家乡大多是只知其名不知其意,有些模糊的印象而已。而对于自己生长的广州,相对来说是较为熟悉的,但对于广州的一些历史、传说却并不是很熟悉。因此需要学生作大量的课前资料搜集,同时由于学生对广州认识的局限性,教师不能期待学生能作出较为完整的资料搜集,因此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些补充资源包,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探究性学习,并结合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在班上进行分享交流,加深他们对广州的认识,从而感受广州现在的美好生活,并由衷产生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对家乡历史和文化的挖掘,培养他们乐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感受家乡历史的悠久以及独特的传统。 3、了解家乡的名称是怎么来的,从中探究家乡的有关历史。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名称的来历,并从中探究家乡的有关历史。 教学策略: 1、深入开发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容易产生共鸣。 2、除了布置学生做课前资料搜集外,老师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整合成两份补充资料,让学生在课堂的探究学习中了解广州的历史,了解广州的故事,了解广州的变迁,从而产生热爱之情。 3、让学生在组内、班内进行交流分享,达到情感的交流。 课前准备: 1、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包。 2、搜集有关广州的传说、一些历史故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广东音乐等。

家乡地名的由来

家乡地名的由来 楚汉战争时期,家乡产生的地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围绕赵将司马昂所产生的地名。二是围绕汉高祖刘邦西征时汉军的驻扎地所产生的地名。下面谈谈司马昂被封为殷王时所产生的地名。 殷王司马昂出生在孝敬镇孝敬村,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十三世祖,是项羽分封的18个分封王之一(即殷王)。他被封为殷王后所设的王都在距离我出生的东王贺村东邻1000米的内都村。 司马昂出生在孝敬村的一个破庙里,当年他的母亲讨饭到这里,在破庙的舞楼下生了他。生他的时候是冬天,好心人在破庙门前放了半包(袋)面,才没把他母子二人饿死。靠讨饭,他的母亲把他拉扯大,他后来参加了赵国的军队。楚汉战争时为夺得河内的政权,司马昂立下了很大功劳,正像《项羽本纪》中记载的那样:“赵将司马昂定河内数有功,故立昂为殷王,王河内。” 在孝敬村的四个十字街口,都有四个石羊,群众称为“石狮”,传说为司马昂诞生的信物。这四个石狮一个被埋在一个十字街口的电线杆旁。另一个在张村。孝敬村与张村相连,张村有个年轻人叫牛虎,他将石羊掂回家一只,练武功用了,现在还在张村。另外两只在大岩村。与牛虎同时,孝敬村有个年轻人叫王楞,也是力大无穷。有一年,大岩村人不知为何要和孝敬村人打架,于是,王楞两手提了两只石狮到了大岩村。大岩村的年轻人看孝敬村有能人,便再也不敢提打架的事了。这两只石羊现在还放在大岩村。 有11个村名、地名的来历与司马昂有关,其中孝敬镇7个、金

城乡2 个,其他乡镇2个。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司马昂高尚品质产生的地名,有两个:孝敬村、扒庄村。因司马昂对母亲至孝,他在赵国当兵以及被封为殷王后,仍不忘母亲的生育养育之恩,母亲去世葬于孝敬后,他利用战斗间隙常回家祭祀母亲,每次回去.便在距孝敬村东5里远的扒庄下马,跪在地上叩三个头(一说一步一叩头).步行到母亲的陵寝处祭奠。为了张扬司马昂的美德,人们便将生养司马昂的村庄更名为孝敬村,将他每次开始叩头的地方命名为爬庄,后人因爬字不雅,又将爬庄改为扒庄。二是由司马昂王河内产生的地名,共7处。据孝敬镇内都村村志记载,司马昂王河内后,在内都建立了王都。司马昂所建的内都城,周长九里十三步,至上世纪50年代初仍保持完好。到了1958年,县里组织修沁河堤,便将南城墙作为堤基,拆去东、西、北三面城墙,将土运到了沁河堤上。60年代在我幼年的时候,还经常在西城墙上玩耍,逮蚂蚱、捉知了。目前,唯存西城墙30米左右,被焦作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司马昂被封为殷王后,许多官员前来朝贺。朝贺官员的下榻的驻地形成了两个村庄,叫东王贺、西王贺。王都的粮仓建在王都的东边,后来形成了两个村庄,叫东粮食、西粮食。后人因这两个名称太土气,便更名为西良仕、东良仕。 《晋书〃宣帝纪》载:“宣皇帝讳懿宇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此官克年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昂为赵将,与诸侯伐

家乡有趣的地名调查报告

家乡有趣的地名调查报告 篇一:家乡地名调查 《家乡地名调查》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

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两个胖子合着睡();两个节日一起庆祝();东、西、北都不通()猜一个城市名。 生:猜谜语。 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二、 师:在祖国的各地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名,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

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学的位置。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 ①:家—哈尔滨大街—自由西路—自由东路—银川大街;②:家—哈尔滨大街—中山西路—中山东路—银川大街。 从他上学路上经过的地名你们发现了什么?(以城市名称、人名命名) 3、用你的“火眼金睛”再找找图中的地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以方位、族姓等方式命名) 4、师简介地名的命名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命名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命名)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观察家乡的地图。 (一)、师:地名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山东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海上丝绸之

地名的来历

地名的来历 摘要: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认识和需要,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给以共同约定的文字代号。地名虽然是一种符号标志,但同时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它还具有意义。地名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它从一开始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地名;文化;历史;类型;来历 古往今来,我国有着无数的地名,从“中国、湖南或长沙”这些大地名到“道县、马家河或杨柳村”这些小地名,地名的命名或者变迁有一定的规律。透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解读出地名背后所蕴藏着的社会和历史文化。 (一)地名中一些常用字的含义 州:行政区划单位,如郴州、荆州 阳:山南水北为阳,如衡阳、洛阳 阴:山北水南为阴,如蒙阴、江阴 河:指黄河,如河内、河套 江:一般指长江,如江南、江汉 (二)“中国”国名的由来 国,商周时期最早是用来指代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

地,又称国城、国邑,著名的“国人暴动”中的“国”就是这种意思;而把“国”以外的地区称为“野”,如“大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中的“野”。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国,邦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此意。 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其直接统治地区是为中国本土,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而华夏民族最早直接统治的地区是中原地区,即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淮河上游以北,所以“中国”在先秦时期是指这片地区。后来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便用“中国”一词来指代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所有地区,沿用至今便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疆域。 (三)地名的命名类型 在众多的地名中,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按词意可将地名的来历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描写自然景观型、记叙任文历史型、寓托思想感情型和其它命名型。 ⑴描写自然景观型 ①以位于山、水的方位来命名,在这些地名中,方位词用的比较频繁。如山西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湖南因位于洞

家乡有趣的地名

家乡有趣的地名 我的故乡汗山村属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南乡,距桂林城35公里,离六塘古镇3公里。 汗山村住有100来户人家,南北1条巷,村前村后各有1条河,河的前面1洞田,田的前面便是1排石山,爷爷和爸爸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还在那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和少年。 爷爷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故乡的有趣传说,其中有两件使我记忆犹新,至今不忘。 关于汗山村是1块船地的传说。村前50米有1条河,河面架着1座桥,名叫“大木桥”,从肉眼来看,每个人都认为这座桥的桥面要比地面高,可是每年春季涨水,桥面冒水了,村子里却进不了水,因此老人们就流传着说,我们汗山村是一块船地,水涨船高,永不会淹。从汗山村的地形看,村南,村北两头高,中间低,看上去也实在有点像船,所以这些传说就好像有了根据,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汗山村地名的传说。“汗山”村的前方五百米有一座石山,拔地而起,很像桂林的独秀峰,但要比独秀峰高、大、清秀,它就叫“汗山”。汗山的山头是弯的,山头下方有一片红色的石头,是它的脖子。是它自杀时留下的血迹。传说汗山同附近的马鞍山比高,汗山旁边有几座小山,分别是它的老婆和儿子,女儿。它们全家拼命的挑泥往汗山头上堆,累得满头大汗。由于“马鞍山”是一条龙地,有龙气,只要“汗山”高过了它,它尾巴一摆,就把它们辛辛苦苦堆起的泥巴给卷平了,由于比不过“马鞍山”,气愤之下,抹喉自杀了。也因此,附近一带的村民都把它叫作“抹喉山”,而不叫汗山了。我们村原先不叫汗山村,后来为了使后人不要忘了“汗山”这座山名,就把自己的村名改叫“汗山村”,也永远叫这座山为“汗山”。 我爱故乡山村的山山水水,我更爱听那些娓娓动听的有趣传说。

家乡地名调查手抄报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家乡地名调查手抄报 篇一:家乡地名调查 《家乡地名调查》 备课时间:10.16 教学目标: 1、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 可缺少的工具;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 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 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 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 挑战吗?出示谜面:两个胖子合着睡();两个节日一起庆祝();东、西、北都不通()猜一个城市名。 生:猜谜语。 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二、 师:在祖国的各地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名,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 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 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学的位置。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①:家—哈尔滨大街— 自由西路—自由东路—银川大街;②:家—哈尔滨大街—中山西路—中山东路—银川大街。 从他上学路上经过的地名你们发现了什么?(以城市名称、人名命名) 3、用你的“火眼金睛”再找找图中的地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以方位、族姓等方式命名) 4、师简介地名的命名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命 名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命名)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观察家乡的地图。 (一)、师:地名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山 东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存有包 罗万象、别致有趣的地名,让我们来看一看家乡的地图。 1、找找图中你熟悉的地名;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图中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家乡地名的传说

家乡地名的传说 曹宝文 老家在农村,记得小时候,每逢下地干活时,在村头相遇的人们都会按辈分礼貌地问候一声“三大爷或二哥去哪儿”?对方答曰西河或者南洼,通过简单的问答,互相了解对方到那块地干活。这也是当时村人见面的一种交流。而这些地名却都有典故,回忆起来倒也饶有趣味。 老家的地名,称河、洼、岭的居多,如西河、汤家河、小河、东南河、南洼、谭家洼子、西南洼子,土地岭子、糖果墩岭子、西大岭子等等,这是因为老家地处古黄河入海口的一段,从谷歌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老家古河道的地形,现在的村子座落在古河道的左(北)岸边。 看看这些地名的来历: 西河:作为古黄河入海的一段,形成的一长条偏东北、西南走向的平坦的洼地,位于村西,因此得名“西河”。 西河沿:位于西河地的南边低于南边的高地,故名“西河沿”。 汤家河:作为古黄河入海的一段,据说是原汤姓人家的地;可是上百年来别说本村,附近村庄也没有一家姓汤的,原主人年代太久远矣。 小河:位于村西古黄河入海的一段,应该连接村前的坑塘(原古河道),因长度不大,故名“小河”。 东南河:作为古黄河入海的一段,形成的一长条偏西北、东南走向的平坦的洼地,位于村东南,因此得名“东南河”。 大台:位于西河沿南边,与西河高差达2米多,原是一块方正的高地,传说是商周时姜太公在西河垂钓的钓台,俗称“大台”。 曹庄子:这个地名在全国许多地方是实实在在的村镇地名,而在老家是一块耕地名。该地位于西河的西北,与西河高差达3米左右,传说先民们从大六间房迁移到此立庄,每天驾驭骡马开垦荒地,待到傍晚收工回家,卸下犁杖、解脱绳套后,照例要牵着劳作后的骡马遛一遛,打几个滚,让牲畜们放松放松,然后,再栓到槽头饲喂草料。 可不成想,每天刚卸下绳套,那些骡马就挣脱缰绳,撒欢撂蹶扬尘而去,一直跑到现在的村址,才慢下来,然后打几个滚,趴在地上休息。曹庄子距现在村址2000多米。一天这样,两天这样,天天如此。先民们感悟道,万物都有灵性,看来此地才是建村立庄的宝地呀。遂就搬到这儿,打那儿起就把原来落脚的地方叫了“曹庄子”。 弯子地:位于曹庄子地北,因该地呈三道弯,故称“弯子地”。 韩家坟:位于村西北原为韩姓坟地故名。

家乡地名调查

《家乡地名调查》 备课时间:10.16 教学目标: 1、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两个胖子合着睡();两个节日一起庆祝();东、西、北都不通()猜一个城市名。 生:猜谜语。 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 二、 师:在祖国的各地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名,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学的位置。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①:家—哈尔滨大街—自由西路—自由东路—银川大街;②:家—哈尔滨大街—中山西路—中山东路—银川大街。 从他上学路上经过的地名你们发现了什么?(以城市名称、人名命名) 3、用你的“火眼金睛”再找找图中的地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以方位、族姓等方式命名) 4、师简介地名的命名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命名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命名)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

安徽各地地名的由来,作为安徽人你知道么? 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人有名字,咱们的家乡也有名字,他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快和星报君一起涨姿势! 安徽 安徽简称皖。在我国东南,长江下游。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以巡抚驻所安庆府(今安庆市)和所辖徽州府(今歙县)首字命名。清置安徽省。简称皖,本是安庆府的别称,系春秋时皖国和两汉皖县故址而得名。 合肥市 合肥市:在安徽省中部。汉置合肥县。应劭曰:夏水出城文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郦道元云:按水派别无合注之理,“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据《通鉴地理通释》:淮水与肥水合,故曰合肥。案《尔雅》:“归异出同为肥。”谓所出同所归异也,肥水出县西南,紫蓬山、施水在县东,夏肥水亦名西肥河,在风台县西北。1949年设市。 长丰县:在合肥市北。1964年置长丰县,因此县大部分原系寿县东部地区,历史上曾是寿县的长丰乡,故名。 肥东县:在合肥市东部。1949年以原合肥县东部地区置肥东县。因在合肥之东,故名。 肥西县:在合肥市西南。1948年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庐江县:在合肥市南。隋置庐江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庐江盖因旧郡而名。” 巢湖市:在合肥市东南。唐置巢县。因古巢国为名。1983年改为巢湖市,因巢湖得名。 淮南市

淮南市:在安徽省中北部。1951年设淮南市。因在淮河南岸,故名。 凤台县:在安徽西北部,清雍正11年(1733年)设县。据《凤台县志》:“以县北之凤凰山,名县曰风台。”据《清一统志》:凤凰台“在寿州城南门之左,相传尝有凤凰至,因名” 淮北市 淮北市:在安徽北部,1971年改濉溪市为淮北市。因地处淮河北,与淮南相对,故名。 濉溪县:在安徽北部。1950年置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 芜湖市 芜湖市、县:在合肥东南。汉初置芜湖县。1949年设芜湖市。据《太平寰宇记》:芜湖:“在芜湖侧,以其地卑,蓄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此名县。” 南陵县:在安徽东南。晋置南陵戍,南朝梁置南陵县。南陵,本汉县名,在关中,属京兆尹。东晋侨置于江南。隋统一后,沿用侨置县名。 繁昌县:在合肥东南。东晋侨置繁昌县于此。县因繁阳亭而得名。 无为县:在合肥市东南。宋淳化初年建无为军,熙宁三年(1070年) 置无为县。据《太平寰宇记》:“无为军本庐州巢县之无为镇,曹操征孙权,筑城于此。攻吴无功,因号无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