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园区

特色园区搜集

一、国际园区

1.美国斯坦福科技园,俗称“硅谷”,是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的,开高新技术产业区先河,目前该区生产的电子集成电路产品占世界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2.日本筑波科学城,是日本六十年代后建立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开发区,聚集了1.5万名科研人员千余家企业,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区;

3.独联体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区,是原苏联的六十年代建立的联合综合性科研基地,聚集了近三十所国立研究所和大学的科研力量,人数2万余人,是目前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高科技产业区;

4.加拿大卡尔顿高科技区,位于渥太华西部,是加拿大科技核心区,集中近400所大学、科研机构及高新开发公司,被称为“北硅谷”;

5.德国慕尼黑高科技区,是德国电子和微电子及机电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中心,有“巴伐利亚硅谷”美称;

6.英国苏格兰高科技区,是英国高科技产业中心,聚集了皇家科学院的科研机构和400余家高科技企业,生产了占英国80%的集成电路和50%以上的计算机及软件和附件产品;

7.法国诺布尔高科技产业区,是法国高能物理和电子技术的研究中心和开发基地,拥有8000多家研究和制造高能物理和电子产品的科研机构和企业;

8.意大利国家高科技区,主要从事通讯卫星及卫星地面接收站台票的研究和开发,迄今已为世界各国生产了六十二颗通讯卫星和七十四座地面站系统;

9.瑞典希斯达电子城,聚集了全国五分之一的电子公司,能生产完整的成套电子整机和附件产品;

10.新加坡国家高科技区,是新加坡1994年建成的高科技产业区,是亚洲国家中比较成熟和最先产生经济效益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

二、国内园区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占地面积139公顷,总建筑面积60余万方,容积率0.44,平均建筑层数3层。园区由商务区和自然形态的研发区组成。商务区设在园区东、南两侧,建筑平面布臵以街区的形式排列,建筑之间以庭园绿地相互连接。该区孵化器、公共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宾馆等已建成使用。中关村软件园是集研发、孵化、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软件产业园区。背靠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全国数所顶尖院校、科研院所,园区获得了无以比拟的先发优势,进驻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人才。

园区提供从产业研究到创业孵化、品牌拓展、人才培养与服务、科技金融超市、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信用建设等一系列产业促进服务,以及从基础通信服务到云平台服务和数字化、智慧型服务的多层次技术支撑服务。

2.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基地。1999年上海市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张江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

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张江园区”作为国内自主创新的主要承载地、中国高科技园区的重要名片,其品牌影响力也快速提升。2006

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张江高新区”);201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张江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一区十二园),张

江园区被列为核心园,规划面积扩大至75.9平方公里,包括原张江

高科技园区、康桥工业区、国际医学园等区域。

3.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至2011年,累计上交各类税收

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

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最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

4.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东邻上海,西接苏州,是江苏的"东大门",浦东的"连接站"。昆山开发区先后投入140多亿元资金,用于交通、电讯、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主次干道线200多公里,均为混凝土路面,与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虹桥国际机场路、沪宁铁路线相连接,交通十分便捷。并做到集中供热供气,区内没有烟囱,气化率78%,绿化覆盖率41.6%,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水标准。还创办了国

际学校,新建了友谊医院,设立了外商公寓。同时建立了完善的配套服务机构,成立了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开通了陆路口岸通关点,构筑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5.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始建于1996年9月,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6.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

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14年位居第一。

7.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为浙江省宁波市“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片区,其主要职能是重要的都市型产业集聚区块以及生活居住中心,以打造产业培育孵化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为特色,重点加强科研机构、职业院校等培育,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配套服务体系,引导发展商贸、金融信息、专业市场和生活居住等功能。

8.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成为陕西、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9.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大项目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方针,努力构建“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在中西部地区率先一次性通过了ISO9001、ISO14001质量和环境体系认证,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

向国际化标准看齐。成功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示范基地(全国唯一)”、合肥出口加工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等3项国家荣誉。名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第2位,在国家商务部的综合评比中,投资环境位居全国第15位,中西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首位;其中“发展与效率”指标居全国第九位。

10.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学习先进国家的环境规划,严格控制建筑物的容积率,不单建筑整齐有致、街道平整,处处可见的绿地、公园,更使整个生活空间舒坦宽裕。为了满足工作、生活、居住的机能,占地约600公顷的园区分为工业区、住宅区、休闲娱乐区三个部分。创造台湾经济奇迹的工业区聚集了电脑及周边产业、集成电路、精密机械、光电、通讯、生物科技等六大高科技产业。住宅区和休闲娱乐区则依著静心湖畔展开,散布著游泳池、高尔夫练习场、餐厅、公园和科技生活馆等各项休闲设施。

截冷水坑溪而成的静心湖,湖畔绿地广阔,是园区内的主要休闲场地,环湖步道是园区人的慢跑路线,沿岸杨柳拂水,樟树与相思树林围绕成荫。北岸的假日广场由黑白鹅卵石铺成,其上矗立著朱铭的“太极”巨型雕刻。广场边的庭园景观区,则以水泥墙、红砖步径、徊廊、拱桥荷池,营造出中国庭园曲径通幽的空间层次,透过不同造型的菱形门、月门、扇形窗等设计,景物也随之变化。而庭园建材以钢铁取代木头的做法,更展现了传统气氛中的现代感。

位于工业东二路的科技生活馆,是园区的多功能服务中心,馆内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许多未上市的高科技产品展示,预言着未来世界

里科技与生活的理想结合,其中又以“未来智慧屋”最具特色,该屋依人类公元2020年的衣食住行娱乐需求,设计出电子书柜、生化马桶、网际网路冰箱、智慧型烤箱、3D立体电影等产品,引领参观者一窥未来的生活形态;而琉璃艺品、书店、画廊、咖啡馆的浓厚人文气息,则适切地缓和了科技的冰冷感。

11.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又成为APEC国际科技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984平方公里,综合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开发区前列。目前已形成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机器软件和新材料等四大产业,建成研究开发、网络运行、金融数据、技术创新四大中心,正在建设“双优园区”、“数字园区”、“国际园区”等三大园区。2001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漕河泾开发区同时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以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新兴技术为主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12.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由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股东共同出资,集科研、人才、资本、产业等优势,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而设立的新型科学园区。园区由大学园区、研发基地和浦江森林半岛三部分组成,一期总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在总体规划上借鉴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园区的成功发展模式,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分区、突

出优势,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其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园区。

13.深圳蛇口工业区,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东临深圳湾,西依珠江口,与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占地面积10.85平方公里。该工业区是招商局全资开发的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成立于一九七九年,兴建了海上世界、女娲补天、盖世金牛等一批新景观,使得到访蛇口的旅游者能够在探古访今留连忘返。从昔日一个偏僻荒芜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今日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稳定、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功能齐全的新型海滨城区。

14.重庆工墅壹號特色产业园。重庆市江津区的丰茂〃工墅壹號,是中国工业别墅典范之作,开拓性的提出“工墅”的新概念和标准,专业为生产性中小企业提供优越的生产办公环境和快速成长平台,其中包括标准厂房生产区、品牌展示区、产业服务区、生活配套区四大区块。

15.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创立于2002年3月,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建立,是整合办公、商务、住宅等项目为一体的新生代园区。园区坐落于长宁区中心地带,毗邻中山公园,这里区位优越、配套完善、规划超前,是数字长宁的战略中心。

16.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于1990年共同创办,并于次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9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汇集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国家高

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等七个国家级基地,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七块国家级基地牌子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7.常州科教城,苏南未来的创新之核,是含创业园区、孵化器、大学园区、高新区在内的综合型园区。园区聚焦于智能、设计和信息三大先导产业,通过政策扶植、金融创新、营销辅导等方式培育创新企业。

18.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联手推出的战略性合作项目。园区环境优美,住宅、学校、商业中心、社区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已吸引2000余家企业入驻,涉及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绿色建筑四大产业集群。同时,为提高园区服务,生态城还配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IDC数据中心等。

19.武汉光谷生物城,是一个主打生物产业牌的的创业园区。园区深度开拓生物医药等领域,已建成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生物制造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六大园区,并致力于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物流、行政、居住为一体的生物产业新城。现已建成技术支撑、公共服务、企业孵化、信息资源共享、投融资、人才引进六大平台。

20.天府软件园,西南地区高端软件核心聚集地,是成都发展高端软件及新兴信息服务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10个软件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园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中国战

略布局的首选地。

21.杭州东部软件园,是浙江省首家企业化运行的科技园区,形成了以“科技产业、科技孵化、科技投资”为价值内涵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作为杭州市天堂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港的形象和窗口,东部软件园周围汇集了大量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一批实力雄厚的高科技企业,是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最密集的区域。

22.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亮点:生物医药人才的创新社区。是苏州工业园一个别具特色的园区,聚焦于生物产业发展,已形成国内最完善的生物制药产业链,国内最集聚的诊断与转化医学产业链,国内最具活力的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圈。

23.香港数码港。亮点:亚太地区未来的资讯及通讯科技枢纽。

园区内主要产业:资讯及通讯科技、信息服务、多媒体内容创作园区内明星企业:微软、IBM、思科

香港数码港集聚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颇具规模的资讯及通讯科技公司进驻,资讯、通讯科技设施及物业配备齐全。其中,数码港协作中心为资讯及通讯科技起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覆盖全面的

网络。同时,在投融资渠道上,数码港协作中心会举办不同活动,如创投和商贸配对,为通讯科技起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机会与本地及海外投资者交流。

24.厦门软件园

亮点:连接宝岛台湾高科技产业的纽带

园区内主要产业:软件产业、移动互联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内明星企业:易联众科技、三五互联、星网锐捷

立足于区位优势,厦门软件园积极发展与台湾软件业的对接业务,吸引台湾IC设计企业、动漫游戏软件企业来厦落户。同时,为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好的软件园区”,厦门软件园在扶持中小型软件

企业上也不遗余力。目前,园区已经搭建了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帮助解决软件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紧缺的问题,并免费为园区中小企业开展各项服务。

25.大连软件园,是高科技产业园区,创建于1998年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的西部郊区,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世界大中型IT相关的企业的

软件发展以及资讯服务的基地。当欧美企业因为英语的优势选择到班加罗尔以及其他印度地区进行投资开发的时候,许多日本企业则选择来到大连以及中国其他的城市,同样也是因为这里的日语语言的优势。

26.南海国家生态产业示范园区,是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成立的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八大环保产业园之一、佛山市重点工业园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