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钙的性能及应用

乳酸钙的性能及应用
乳酸钙的性能及应用

乳酸钙的性能与应用

尽管无机钙盐的价格便宜,但很少用于饮料中。饮料中一般都倾向于使用有机钙盐,如柠檬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和乳酸葡萄糖酸钙,这主要是由于有机钙盐都是可溶解的。在饮料中,可溶性的钙盐能起到乳化或稳定的作用。在乳制品产品或含蛋白质的产品中,某些钙盐还是很好的缓冲剂。特别是混合钙盐,由于其溶解性好,可以消除不溶性钙盐的任何不利影响。为了获得最高的缓冲能力,将不同的钙盐按一定的比例结合使用,这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避免沉淀的产生。有时,将钙盐加入到蛋白质饮料中作为营养强化剂中,会出现沉淀,造成质量问题,这是由于饮料中蛋白质的作用。当受热时,蛋白质链夺取了溶液中的游离钙离子引起凝结沉淀。这时调节好饮料的pH值和加入螯合剂是十分必要的,螯合剂可以从蛋白质链中保护钙离子。柠檬酸钙能够作为螯合剂,柠檬酸钠或柠檬酸钾是最常用的螯合剂。在谷类食品中,也经常用硫酸钙作为螯合剂,这是利用了硫酸根基团的多功能性。

对于不同的产品,应根据原材料特性和产品特性,选用不同的可溶性钙,否则加入的钙盐将与产品的成分发生反应,出现沉淀或其他风味问题,例如乳酸钙与蛋白质分子起反应会从乳制品中沉淀出来。

碳酸钙是不溶性的,它会在饮料中沉淀,但通过加入乳

酸钙和磷酸二钙作为缓冲剂,碳酸钙将不会沉淀出来。

钙的生物利用度测定钙的生物利用度有很多变数。例如,在高的加工温度下,谷类食品和蔬菜中的钙被螯合,并降低了反作用,生物利用度降低。当最终产品中钙的数量不变时,钙的生物利用度会降低。其他因素也影响到钙的吸收。当碳酸钙与饭食一起吃时,其生物利用度是最好的,不与饭食同时吃时其生物利用度可能急剧下降。

一般认为可溶性的钙盐生物利用度较高,因为这种钙盐有较高的反作用,更容易在肠道内被吸收。

研究发现低聚糖的加入有助于增加钙的吸收,现在国际食品界得到应用,如短链低聚果糖已经用于乳制品和大豆制品中用于提高钙的吸收。另外菊粉也证明能促进钙的吸收。乳酸钙是纯天然发酵产品,为白色至乳白色结晶粉末或颗粒,无异味,微有风化性,易溶于热水,不容于乙醇、乙醚和氯仿。乳酸钙具有如下特性:

1.溶解度高:

如上图所示,常温下溶解度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磷酸钙>碳酸钙

2.口感好:

钙盐一般都有苦涩味,但是乳酸钙相对于其它钙盐其可感知的阀值较大。阀值是指人们对某种物质感到味觉的最低浓度,阀值越高,表示越难感觉到苦味。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08T10:21:08.73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作者:胡兴琼[导读]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是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才能真正实现高性能。本文从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两个方面对路面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研究,旨在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参数,实现混凝土高耐久性,并兼顾工作性与强度的设计目标,提高混凝土路面性能,供参考。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优化设计;试验设计近年来随着建设领域的大规模发展,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也日益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 ,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其高性能包括:良好的工作性能,稳定的力学性能,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也因此得到了土木工程界的广泛应用及关注。鉴于科学合理的进行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及后期耐久性的关键前提,因此,关于路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下面,笔者将结合试验研究,就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展开探讨。 1 正交试验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设计参数为:水胶比、矿掺比、浆集比、砂率、外加剂掺量。部分应用中为了提高抗折性能,在拌合物中掺加聚合物,如聚丙烯等。路面用混凝土的关键性能技术指标包括: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抗冻性及抗渗性能等。目前施工现场多采用复合型高效减水剂,不同外加剂的成分及性能差异较大,针对单一品种外加剂的研究具有很大局限性,对施工实践的指导意义也不强。本文选取水胶比、矿掺比、浆体百分率及砂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通过试验探寻配合比设计参数对路面用高性能混凝土抗折强度、抗折弹性模量、抗冻耐久性指数、氯离子扩散系数及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其中,水胶比和矿掺比设计为5个水平,砂率和桨集比为6个水平,共进行49组试验(数据略)。关键配合比设计参数的取值范围如表1所示。 2 试验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SPSS软件,对各个设计参数与混凝土性能间的关系进行主效应分析,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根据试验结果,以氯离子扩散系数为因变量的主体间效应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不同配合比设计参数对DRCM的具体影响规律如图1~图4所示。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相关应用

纳米材料的研究属于一种微观上的研究,纳米是一个十分小的尺度,而一些物质在纳米级别这个尺度,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对此类特性进行研究、控制。那么,关于纳米材料的特性及相关应用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例举介绍一下。 一、纳米材料的特性 当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特性。比方说:被广泛研究的II-VI族半导体硫化镉,其吸收带边界和发光光谱的峰的位置会随着晶粒尺寸减小而显著蓝移。按照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控制晶粒尺寸来获得不同能隙的硫化镉,这将大大丰富材料的研究内容和可望获得新的用途。我们知道物质的种类是有限的,微米和纳米的硫化镉都是由硫和镉元素组成的,但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可以获得带隙和发光性质不同的材料。也就是说,通过纳米技术获得了全新的材料。纳米颗粒往往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每克这种固体的比表面积能达到几百甚至上千㎡,这使得它们可作为高活性的吸附剂和催化剂,在氢气贮存、有机合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对纳米体材料,我们可以用“更轻、更高、更强”这六个字来概括。“更轻”是指借助于纳米材料和技术,我们可以制备体积更小性能不变甚至更好的器件,减小器件的体

积,使其更轻盈。如现在小型化了的计算机。“更高”是指纳米材料可望有着更高的光、电、磁、热性能。“更强”是指纳米材料有着更强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和韧性等),对纳米陶瓷来说,纳米化可望解决陶瓷的脆性问题,并可能表现出与金属等材料类似的塑性。 二、纳米材料的相关应用 1、纳米磁性材料 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倍。超顺磁的强磁性纳米颗粒还可制成磁性液体,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旋转密封及润滑和选矿等领域。 2、纳米陶瓷材料 传统的陶瓷材料中晶粒不易滑动,材料质脆,烧结温度高。纳米陶瓷的晶粒尺寸小,晶粒容易在其他晶粒上运动,因此,纳米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高韧性以及良好的延展性,这些特性使纳米陶瓷材料可在常温或次高温下进行冷加工。如果在次高温下将纳米陶瓷颗粒加工成形,然后做表面退火处理,就可以使

PP材料性能和用途

PP材料性能和用途 聚丙烯成型工艺 PP聚丙烯 典型应用范围 汽车工业(主要使用含金属添加剂的PP:挡泥板、通风管、风扇等),器械(洗碗机门衬垫、干燥机通风管、洗衣机框架及机盖、冰箱门衬垫等),日用消费品(草坪和园艺设备如剪草机和喷水器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如果储存适当则不需要干燥处理。熔化温度:220~275C,注意不要超过275C。 模具温度:40~80C,建议使用50C。结晶程度主要由模具温度决定。注射压力:可大到1800bar。 注射速度:通常,使用高速注塑可以使内部压力减小到最小。如果制品表面出现了缺陷,那么应使用较高温度下的低速注塑。 流道和浇口:对于冷流道,典型的流道直径范围是4~7mm。建议使用通体为圆形的注入口和流道。所有类型的浇口都可以使用。典型的浇口直径范围是1~1.5mm,但也可以使用小到0.7mm的浇口。对于边缘浇口,最小的浇口深度应为壁厚的一半;最小的浇口宽度应至少为壁厚的两倍。PP材料完全可以使用热流道系统。 化学和物理特性: PP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它比PE要更坚硬并且有更高的熔点。由于均聚物型的PP温度高于0C以上时非常脆因此许多商业的PP材料是加入1~4%乙烯的无规则共聚物或更高比率乙烯含量的钳段式共聚物。聚物型的PP材料有较低的热扭曲温度(100C)、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PP的强度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P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0C。由于结晶度较高,这种材料的表面刚度和抗划痕特性很好。PP不存在环境应力开裂问题。通常,采用加入玻璃纤维、金属添加剂或热塑橡胶的方法对PP进行改性。PP的流动率MFR范围在1~40。低MFR的PP材料抗冲击特性较好但延展强度较低。对于相同MFR的材料,共聚物型的强度比均聚物型的要高。由于结晶,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1.8~2.5%。并且收缩率的方向均

四大光学仪器在生活中各领域的应用

四大光学仪器在生活中各领域的应用 摘要:现代光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成为现代科学技术最活跃前沿领域之一[1]。光学的应用是与光学实验仪器的不断改进和光学理论的逐渐完善同步产生的。本文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和Raman光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在生活中各领域的应用一一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问世以来,在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分光光度计仪器的不断创新,功能更加齐全,使得光度法的应用更拓宽了范围[2]。目前,分光光度法已为工农业各个部门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所广泛采用,成为人们从事生产和科研的有力测试手段。 1.结构 一般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系统、单色器系统、样品室、检测系统组成。光源发出的复合光通过单色器被分解成单色光,当单色光通过样品室时,一部分被样品吸收,其余未被吸收的光到达检测器,被转变为电信号,经电子电路的放大和数据处理后通过显示系统给出测量结果[3]。 2.原理 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都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3]。 3.特点 分光光度法对于分析人员来说,可以说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工具之一。因为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适用浓度范围广的特点[4]。 4.应用 4.1纯度检验 紫外吸收光谱能测定化合物中含有微量的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如果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区没有明显的吸收峰,而它的杂质在紫外区内有较强的吸收峰,就可以检测出化合物中的杂质[4]。 4.2与标准物及标准图谱对照 将分析样品和标准样品以相同浓度配制在同一溶剂中,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若两者是同一物质,则两者的光谱图应完全一致。如果没有标样,也可以和现成的标准谱图对照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要求仪器准确,精密度高,且测定条件要相同[2]。 4.3氢键强度的测定 不同的极性溶剂产生氢键的强度也不同。这可以利用紫外光谱来判断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氢键强度,以确定选择哪一种溶剂。 4.4反应动力学研究 借助于分光光度法可以得出一些化学反应速度常数,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温度条件下得到的速度数据,得出反应活化能。 4.5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金属离子常与有机物形成络合物,多数络合物在紫外可见区是有吸收的,我们可以利用分光光度法来研究其组成。 除此之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还常常应用于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吸收系数的一致性、检定物质等方面的研究[3]。 二、红外光谱和Raman光谱仪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和化学组成的分析领域,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由于其专属性强各种基因吸收带信息多,固可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定性和定量分析[4]。又由于用红外光谱作样品分析时基本不需要处理,且不破坏和消耗样品,自身又无环境污染,因而被广泛运用。 1.结构

光学测量技术详解

光学测量技术详解(图文) 光学测量是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环节上重要的一步。它包括通过操作者的观察进行的快速、主观性的检测,也包括通过测量仪器进行的自动定量检测。光学测量既可以在线下进行,即将工件从生产线上取下送到检测台进行测量;还可以在线进行,即工件无须离开产线;此外,工件还可以在生产线旁接受检测,完成后可以迅速返回生产线。 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它可以处理通过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当物体靠近眼球时,物体的尺寸感觉上会增加,这是因为图像在视网膜上覆盖的“光感器”数量增加了。在某一个位置,图像达到最大,此时再将物体移近时,图像就会失焦而变得模糊。这个距离通常为10英寸(250毫米)。在这个位置上,图像分辨率大约为0.004英寸(100微米)。举例来说,当你看两根头发时,只有靠得很近时才能发现它们之间是有空隙的。如果想进一步分辨更加清楚的细节的话,则需要进行额外的放大处理。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 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它可以处理通过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本图显示了人眼成 像的原理图。 人眼之外的测量系统 光学测量是对肉眼直接观察获得的简单视觉检测的强化处理,因为通过光学透镜来改进或放大物体的图像,可以对物体的某些特征或属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大多数的光学测量都是定性的,也就是说操作者对放大的图像做出主观性的判断。光学测量也可以是定量的,这时图像通过成像仪器生成,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再用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光学检测其实是一种测量技术,因为它提供了量化的图像测量方式。 无任何仪器辅助的肉眼测量通常称为视觉检测。当采用光学镜头或镜头系统时,视觉检测就变成了光学测量。光学测量系统和技术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但是基本原理和结构大致相同。

高流动性PA 6超细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研究与开发 合成纤维工业,2017,40(2):34CHINA SYNTHETIC FIBER INDUSTRY 收稿日期:2016- 12-19;修改稿收到日期:2017-02-07。作者简介:陈忠海(196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推广应用。E-mail:chenzhonghai1996@csrzic.com。 高流动性PA 6超细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陈忠海1 ,刘玉峰1 ,胡天辉1 ,刘跃军2 ,邓如生 1 (1.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7;2.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摘 要:采用自制的高流动性聚己内酰胺(HPA6)、普通聚己内酰胺(PA6)、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 料,通过共混纺丝法分别制备HPA6/LDPE定岛纤维和HPA6/PA6/LDPE不定岛纤维,溶解去除LDPE,得到一系列HPA6超细纤维;研究了HPA6的可纺性及其超细纤维的线密度、力学性能、染色性能等。结果表明:由于HPA6在纺丝温度下较好的流动性和高支化结构及大量末端基团,HPA6可纺性良好;HPA6/LDPE质量比为70/30时,157.4dtex/36fHPA6超细纤维断裂强度为3.8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4%,染色深度为1.809,色牢度达5级;HPA6超细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染色性能优异,与PA6超细纤维性能相当,可拓展其在纤维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聚己内酰胺纤维 高流动性 超细纤维 海岛结构 共混纺丝 中图分类号:TQ342+.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41(2017)02-0034-04 超细纤维通常是指单丝线密度在0.55dtex以下的纤维 [1] 。因直径小、比表面积大,超细纤 维及其制品的手感柔软性、蓬松性、保暖性、清洁性、覆盖性明显优于其他纤维,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效果与抗皱性能,因此,在高档织物、皮革、过滤材料、医疗防护用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超细纤维的生产方法有超拉伸法、静电纺丝法、海岛复合纺丝法 [2-3] 。海岛复合纺丝法是指通过共 混纺丝制备海岛纤维,再通过溶解去除连续相(海相)成分得到由分散相(岛相)形成的超细纤维的制备过程,在推动聚酯(PET)和尼龙(PA6)纤维实现超细化进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PA6树脂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及较宽的加 工温度范围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汽车、纺织等领域。高流动性PA6(HPA6)由于其高度支 化的三维球状结构及丰富的末端化学基团,不仅具有优异的流动性、易成型、对玻璃纤维等的完善浸渍与对填充物的高度分散性等优点,同时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 [4]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 前关于HPA6的报道集中在HPA6的阻燃、增强和增韧改性,以及其在电子电器、汽车与轨道交通轻量化方面的应用[4-7] ,HPA6在超细纤维方面 的应用鲜有报道。 作者通过HPA6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纺丝制备了以LDPE为海相,HPA6为岛相的超细纤维原丝,经二甲苯溶解去除LDPE后得到 HPA6超细纤维,研究了HPA6在超细纤维应用 中的可纺性,并对制备的HPA6超细纤维的线密 度、力学性能和染色性与普通PA6超细纤维进行了对比研究。 1 实验1.1 原料 HPA6切片:牌号XC010,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普通PA6切片:牌号M3280,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产;LDPE树脂:牌号1150A,中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产;染料:雅格赛特,上海雅运集团产;二甲苯:分析纯,市售。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熔法纺丝机:北京服装学院制;纺织机:福建华阳超纤有限公司制;ME600光学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制;S-2150扫描电镜(SEM):日本日立公司制;DatacolorSF600Plus测色配色系统:Data-color公司制。1.3 HPA6超细纤维及其织物的制备 首先将干燥的PA6(M3280或XC010)切片与LDPE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并进行熔融共纺,得到相应的海岛型纤维,再经上油、拉伸(拉伸倍数为2.5)、二甲苯溶解剥离、卷曲、干燥定型及切断得到相应的PA6或HPA6超细纤维。 万方数据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科技,我认为其本质不亚于当年的电子与半导体科技,有着我们未所发掘到潜能与实用价值,在这个世代,各种技术的发展迅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高新技术。“纳米”主要是指在纳米(一种长度计量单位,等于1/1000,000,000米)尺度附近的物质,其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能用于不同领域而称之为“纳米技术”,其具体定义见词条“纳米科技”。 纳米技术目前已成功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学、药学、化学及生物检测、制造业、光学以及国防等等。本词条为纳米技术应用的总纲,包括如下领域: 1、纳米技术在新材料中的应用 2、纳米技术在微电子、电力等领域中的应用 3、纳米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4、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中的应用 5、纳米技术在化学、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6、纳米技术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尽管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但纳米技术已经证明,可以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等工具移动原子个体,使它们形成在自然界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的排列方式,如IBM 公司的标志图案、比例为百亿分之一的世界地图、或一把琴弦只有50纳米粗的亚显微吉他。纳米材料的应用有着诱人的技术潜力,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从制造工业、航天工业到医学领域等。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曾发表声明说:“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纳米技术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财富和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至少如同20世纪的抗生素、集成电路和人造聚合物那样。”科学家们预计,纳米技术在新世纪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涵盖了材料、测量、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生物等众多领域,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 从纳米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早在1861年建立所谓肢体化学时即开始了对纳米肢体的研究。但真正对纳米进行独立的研究,则是1959年,这一年,著名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德·费曼在美国物理学年会上作了一次报告。他在报告中认为,能够用宏观的机器来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又可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程度。费曼还幻想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 在70年代末,美国MIT(麻省理工大学)的W.R.Cannon等人发明了激光气相法合成数十纳米尺寸的硅基陶瓷粉末。80年代初,德国物理学家H.Gleiter等人用气体冷凝发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颗粒,并在超真空条件下原位压制了多晶纳米固体。现在看来,这些研究都属于纳米材料的初步探索。 科学家预言,尺寸为分子般大小、厚度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几百万分之一的纳米机械装置将在今后数年内投入使用。学术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开发分子马达、自组装材料等纳米机械部件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纳米机器具有可以操纵分子的微型“手指”和指挥这些手指如何工作、如何寻找所需原材料的微型电脑。这种手指完全可以由碳纳米管制成,碳纳米管是1991年发现的一种类似头发的碳分子,其强度是钢的100倍,直径只有头发的五万分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组件开发出一个分子大小的马达,一些人称之为纳米技术领域的“T型发动机”。 纳米科技中具有主导或牵头作用的是纳米电子学,因为它是微电子学发展的下一代。纳米电子学是来自电子工业,是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纳米电子学立足于最新的物理理论和最先进的工艺手段,按照全新的理念来构造电子系统,并开发物质潜在的储存和处理

《汽车上的光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说明文,完成17-18题。(4分) 汽车上的光学 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它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最近,我观察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发现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 ②例如,汽车的头灯总是安装在汽车前部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安装在车顶上。依我们看来,安装在车顶上照射的范围会更广些,更可行些。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觉得头灯靠近地面更有道理。 ③一般说来,汽车头灯是为晚上照明用的。安装得低一些,在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时,光照射在路面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就会留下长长的影子。这样,影子的阴暗处与其他地方的光亮处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司机就比较容易选择平坦的道路了。 ④又如汽车的头灯,它的结构看似与手电筒的灯头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又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⑤手电筒的灯罩使用的是平面玻璃,而汽车头灯的灯罩使用的玻璃却是凸形的,而且上面还有横竖条纹式的棱。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头灯的后面是一个凹面镜,灯丝就装在这个凹面镜的焦点处。这样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就平行照射到地面上了。这对于照亮路面是很有益的。但是,司机除了要看清路面,还要看清路边的建设、路标等等,灯罩的特殊结构恰恰起到这样的作用。它的带横竖条纹式的棱就好比透镜和多个棱镜,将反射的平行光进行了合理“分配”,分散了一部分到四周去了。这样,既不影响照亮路面,又让司机看清了两旁建筑,岂不是一举两得。 ⑥再如,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有区别的。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总是略有倾斜,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原因是档风玻璃虽然是透明的,却也不是绝对不反光。小汽车较矮,如果挡风玻璃安装成竖直的,车内人的影像就正好映在挡风玻璃上,而其高度又和车外的行人差不多,司机就不容易分清哪是影像、哪是行人了,容易造成事故。以倾斜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车内人的影像就映在司机观察不到的上方,不会造成司机视觉上的混乱。大汽车较高,以竖直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尽管车内人的影像映在司机前方的玻璃上,但此影像比路上行人高,不会给司机的辨认造成麻烦。 ⑦还有,汽车的反光镜采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 ⑧你们看,汽车上的物理学原理是不是很多呀!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学。 17.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光学知识在汽车上的运用,请依次概括另外两个方面的内容。(2

高分辨率手机镜头的光学设计与性能仿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_高分辨率手机镜头的 光学设计与性能仿真 学生姓名洪鑫 专业班级电子科技13-01 学号541311010111 院(系)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运高谦(讲师) 完成时间2017年5月30日

高分辨率手机镜头的光学设计与性能仿真 摘要:手机的数码相机功能指的是手机是否可以通过内置或是外接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静态图片或短片拍摄,作为手机的一项新的附加功能,手机的数码相机功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针对目前国内高像素手机镜头的快速发展,本文对整个手机镜头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设备原理及其制造材料加以了阐述。 关键字:手机镜头/发展/原理/未来 1.手机镜头的历史背景 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发展带动了整个手机镜头产业的进步,作为手机产业中重要的一环,手机的拍照功能的竞争己经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这就带动了手机镜头产业的飞速发展,市场规模和需求不断增大,手机对传感器的需求量,已经超过电子产品的整个市场,成为最大。 前几年,全球的手机出货量达到惊人的百亿部,这种格局的改变带动了整个产业的火热度,从而提升整体的业界水平。智能手机的高清晰度及其功能效果更能在同类行业里形成明显的价格优势,加上三星、苹果等大企业在各自品牌上,对拍照功能的优势进行品牌效应的手段,更使得手机镜头行的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 镜头行业的高速发展,究其原因,其一源于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目前的发展潜力非常大,成长最快,并且搭载了双镜头的模式。随着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3G/4G业务的广泛应用这种双镜头模式的技术提升,也是未来终端镜头技术发展的重点;其二,高像素手机的使用比例步步攀升,这种使用比例的迅速提高,促使镜头市场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加,从iphone4搭载了500万像素的镜头开始以后快速发展指到现在普遍手机都会有1300万像素的手机镜头最高可达5000万像素以上。 近几年来,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得到广泛的发展与应用,镀膜技术,高精密数控加工技术的单点金刚石加工技术,新型材料的研发与使用,非球面技术的研

超细纤维的整理技术

超细纤维的整理技术 超细纤维,又称微纤维,细旦纤维,极细纤维。成份主要有绦纶、锦纶两种构成。一般化学纤维的纤度(即粗细)多在1.11~15旦之间,直径大约10~50微米,我们通常所讲的超细纤维的纤度在0.1~0.5旦之间,直径小于5微米,其纤维细度是头发丝的1/200,是普通化学纤维的1/20,纤维强度是普通纤维的5倍(耐用性),吸附能力,吸水速度和吸水量是普通纤维的7倍。 1.历史发展: 纤维超细化的源流可上溯到40年代仿羊毛纤维二相结构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共轭纤维)的人造丝时代。最先利用合成纤维成功地使复合纤维实用化的依然是美国的杜邦公司。该方法利用并列复合使纤维产生自卷曲。 1962-1965年间,日本东丽、钟纺、帝人、可乐丽等公司利用各自的方法开发出多层结构化的特殊纺丝法和剥离法,成功地制造出各具特色的超细纤维。例如,多芯型、木纹型、放射型、中空放射型等各种复合纤维被开发出来。 进入70年代后期,利用超细纤维的仿真丝织物和超高密度织物不断出现,东丽公司通过分析天然纤维从中受到启发,开发出制造细长达到极限、并且非常均匀的纤维技术。用该技术制造的纤维称之为高分子相互排列纤维。当时该纤维受到本国内的好评,而且数年后在巴黎国际展览会上获得很高的评价。 进入80年代以后,超细纤维良好的特性受到大众的欢迎,形成今日的人造麂皮热。到了90年代后,国际上诸多公司纷纷推出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以及聚丙烯等细旦长丝。同时也出现了"细旦纤维"、"微细纤维"、"超细纤维"等名词,然而至今国际上尚无有关细旦纤维的统一定义。 近些年来,日本化纤行业普遍将单丝线密0.3dtex的纤度低于维称为超细纤维。另外,由于超细纤维与已发展成为未来纤维工业竞争力之重大指标,加之由于复合超细纤维具有不同于常规纤维的性能,从而使其制品有许多异乎寻常的特性,并因此跨入众多的应用领域。 目前世界纤维主要产品中以超细纤维最受瞩目,现在主要生产超细纤维之国家及地区,应该为日本、美国、西欧。 2.超细纤维的分类: (1)分裂片型:一般都是两组份长丝,用来做纺织面料,然后再在机械力(一般都是水刺法)或化学法(碱液处理)开纤,使得纤维细化,得到细密的绒感。 (2)海岛型:一般都做成无纺布,然后含浸PU树脂再进行开纤,一般是用来做运动鞋皮料的。海岛纤维是将一种聚合物分散于另一种聚合物中,在纤维截面中分散相呈“岛”状态,而母体则相当于“海”,从纤维的横截面看是一种成分以微细而分散的状态被另一种成分包围着,好像海中有许多岛屿。其“岛”与“海”成分在纤维的轴向上是连续、密集、均匀分布的。在生产过程中,它具有常规纤维的纤度,但是用溶剂把“海”成分溶掉,则可得到集束状的超细纤维束。 一般性能: (1)柔软的手感:纤维的断面惯性矩随直径的4次方而变小,纤维越细,越柔软,所以海岛型纤维比普通纤维纺织品要柔软的多。

纳米材料新进展及应用

纳米材料应用的新进展 来源:全球电源网 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四种贮氢合金材料:即稀土镧镍系、铁一钛系、镁系以及钒、铌、锆等多元素系合金材料。但它们全都是非纳米材料。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在大力开发纳米贮氢电极材料,一系列纳米贮氢材料不断问世。它们的进展为更好利用氢能带来了福音。目前开发的主要材料系列有镁镍合金、碳纳米管和纳米铁钛合金。三种纳米材料的开发已经形成热潮。美洲和欧洲国家开发工作最集中的是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用的镁镍合金和碳纳米管,其次是燃料电池用的铁钛合金及碳纳米管。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开发纳米镁镍合金主要是针对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的应用,开发纳米铁钛合金及碳纳米管主要是针对燃料电池的应用。在开发金属氢化物储氢方面,过去的主要问题是贮氢量低,成本高及释氢温度高。现在在开发纳米储氢材料过程中这些问题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介绍目前科研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开发纳米储氢材料方面的进展。1 镁镍合金开发继续升温镁系贮氢合金是最具开发前途的贮氢材料之一,所以目前开发最热的是镁镍合金。镁镍合金成本低,其贮氢质量高,若以CD ( H )代表合金贮氢的质量分数, 理论上纯镁的质量分数为7.6% ,而稀土LaNi5 的只有1.4% ,钛系TiFe 只为1.9%。这就是形成镁系合金开发热潮的原因。以前主要使用熔铸法和快速凝固法生产镁合金。能够体现出高技术的发展水平是现在的机械研磨技术。也就是先在600 C以上使镁与镍形成合金,经过检测确定是Mg2Ni合金以后,然后进行机械研磨。目前普遍用机械研磨法生产多元纳米贮氢合金、纳米复合贮氢合金。新型纳米镁镍合金同稀土系、钛系和锆系贮氢材料相比具有许多优点。镁系合金中最典型的是Mg2Ni 合金。其氢化物Mg2NiH4 合金贮氢量为3.6%。1.1 代换镁的金属呈增加趋势国内外制备传统镁系合金采取的措施是添加铝、铁、钴、铬、钒、锰、铜、钛及镧等元素来替换镁,使其形成多元镁镍合金。第二种是将 纯镁粉与低稳定性的贮氢合金复合。第三种是把镁系合金与别的合金混合制成复 合贮氢材料。最后就是将负极浸入铜、镍-硼或镍-磷等镀液里,使镀上一层金属膜,镀

光电式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重点

光电式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传感器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 试与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 而测试技术与自动控制水平的高低, 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介绍了光电传感器的原理, 列举了光电传感器在汽车一些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光电传感器;汽车传感器;应用;发展趋势 The Adhibition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Photo-sensor of the Motor Vehicle Abstract:Sensor is the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society.The sensor techniques is a important part to realize the test and automatic control.The level of the testing technology ang automatic control is th e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the modernization of a country’ s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photo-sensor and enumerates some photo-sensors applied on the motor vehicles. Keywords:photo-sensor;automotive sensors;adhibi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0 引言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电控单元运用的普及, 新型汽车为了提高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减少排气污染,已广泛应用电子控制技术。从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点火装置、进气装置、废气排放、故障自诊断到底盘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制动系统以及车身和辅助设备等普遍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 传感器担负着采集和传输功能, 它是电子控制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其技术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汽车传感器主要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位置与角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速度与加速度传感器、爆燃与碰撞传感器等几十种。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 通常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21世纪,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将扮演重要角色。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之一。本文简要地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力学、磁学、电学、热学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并简单展望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材料;功能;应用; 一、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材料基本构成单元的尺寸在纳米范围即1~100纳米或者由他们形成的材料。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可以说纳米材料特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 1、力学性质 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 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米材料中位错滑移和 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 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 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 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 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 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 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 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3、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 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 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 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功研制出了室 温下的单电子晶体管。随着单电子晶体管研究的深入进展,已经成功研 制出由碳纳米管组成的逻辑电路。

功能材料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功能材料 英文名称: functional material 定义: 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的其他物理性能的特殊材料。 应用学科: 航空科技(一级学科);航空材料(二级学科)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 功能材料专业介绍(新增) 本专业为2011年新增专业。专业代码:080215S,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门类:工学。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3、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材料加工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5、具备相应的实验、科研能力。职业前景:这个专业是在国家新兴产业结构调整下应运而生的,有政策支持,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毕业生可以从事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相关的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相关的职业,也可在高校、事业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功能材料在国外发展迅速,新工艺层出不穷,相对于传统材料领域,就读国内该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多的出国、读研机会。相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080203)、冶金工程(080201)、材料科学与工程(080205Y)、复合材料与工程(080206W)、焊接技术与工程(080207W)、生物功能材料(080213S)。开办学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石家庄铁道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侨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石化学院,昆明理工大学。 功能材料的重要性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它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功能材料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还对我国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85 % 。我国高技术(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均安排了许多功能材料技术项目(约占新材料领域70%比例),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新型功能材料国外发展现状 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

《汽车上的光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汽车上的光学 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它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最近,我观察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发现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 ②例如,汽车的头灯总是 ..安装在汽车前部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安装在车顶上。依我们看来,安装在车顶上照射的范围会更广些,更可行些。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觉得头灯靠近地面更有道理。 ③一般说来,汽车头灯是为晚上照明用的。安装得低一些,在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时,光照射在路面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就会留下长长的影子。这样,影子的阴暗处与其他地方的光亮处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司机就比较容易选择平坦的道路了。 ④又如汽车的头灯,它的结构看似与手电筒的灯头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又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⑤手电筒的灯罩使用的是平面玻璃,而汽车头灯的灯罩使用的玻璃却是凸形的,而且上面还有横竖条纹式的棱。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头灯的后面是一个凹面镜,灯丝就装在这个凹面镜的焦点处。这样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就平行照射到地面上了。这对于照亮路面是很有益的。但是,司机除了要看清路面,还要看清路边的建设、路标等等,灯罩的特殊结构恰恰起到这样的作用。它的带横竖条纹式的棱就好比透镜和多个棱镜,将反射的平行光进行了合理“分配”,分散了一部分到四周去了。这样,既不影响照亮路面,又让司

机看清了两旁建筑,岂不是一举两得。 ⑥再如,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有区别的。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总是略有倾斜,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原因是档风玻璃虽然是透明的,却也不是绝对不反光。小汽车较矮,如果挡风玻璃安装成竖直的,车内人的影像就正好映在挡风玻璃上,而其高度又和车外的行人差不多,司机就不容易分清哪是影像、哪是行人了,容易造成事故。以倾斜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车内人的影像就映在司机观察不到的上方,不会造成司机视觉上的混乱。大汽车较高,以竖直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尽管车内人的影像映在司机前方的玻璃上,但此影像比路上行人高,不会给司机的辨认造成麻烦。 ⑦还有,汽车的反光镜采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 ⑧你们看,汽车上的物理学原理是不是很多呀!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学。 99.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光学知识在汽车上的运用?请概括。100.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1.第②段加点词语“总是”能否换成“通常”?为什么?10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效果? 【答案】 99.头灯的位置选择;头灯灯罩的特殊结构;挡风玻璃的安装方式;反光镜的镜面选择。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 【摘要】: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热容,晶格参数,结合能,内聚能,熔点,溶解焓,溶解熵及纳米材料参与反应时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等方面对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的研究进行阐述,并对纳米材料热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热学特性发展前景 【正文】: (一)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一种既不同于晶态,又不同于非晶态的第三类固体材料,通常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 1 n m~1 0 0 n m)的固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处于粒子表面无序排列的原子百分比高达l 5 ~5 0 %。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高浓度界面及原子能级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不同于常规块体材料和单个分子的性质,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得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具有特殊性,纳米材料的各种热力学性质如晶格参数,结合能,熔点,熔解焓,熔解熵,热容等均显示出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可见,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在各方面均显现出与块体材料的差异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热学特性 一热容 1996年,在低温下测定了纳米铁随粒度变化的比热,发现与正常的多晶铁相比,纳米铁出现了反常的比热行为,低温下的电子比热系数减50 %。1998年,通过研究了粒度和温度对纳米粒子热容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预测热容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过剩的热容并不正比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当比表面远小于其物质的特征表面积时,过剩的热容可以认为与粒度无关。2002年,又把多相纳米体系的热容定义为体相和表面相的热容之和,因为表面热容为负值,所以随着粒径的减小和界面面积的扩大,将导致多相纳米体系总的热容的减小,二.晶格参数,结合能,内聚能 纳米微粒的晶格畸变具有尺寸效应,利用惰性气体蒸发的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上制备了1. 45nm 的pd纳米微粒,通过电子微衍射方法测试了其晶格参数,发现Pd 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结合能的确比相应块体材料的结合能要低。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Pd 纳米微粒在热力学平衡时的稳定结构,并计算微粒尺寸和形状对 晶格参数和结合能的影响,定量给出形状对晶格参数和结合能变化量的贡献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形状下,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在一定尺寸时,球形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要高于立方体形纳米微粒的相应量。 三纳米粒子的熔解热力学 熔解温度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几乎所有材料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都是工作温度比熔解温度( T /Tm )的函数,除了熔解温度外,熔解焓和熔解熵也是描述材料熔解热力学的重要参量;熔解焓表示体系在熔解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而熔解熵则是体系熔解过程中熵值的变化。几乎整个熔解热力学理论就是围绕着熔解温度,熔解熵和

浅谈光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光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主要论述了光学的应用。如:x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光纤通信发展现状及配电网上的实施方案,OLED显示技术,全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前景等。关键词:x射线光纤通信 OLED显示技术全系技术激光应用 英文摘要: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optical. Such as: X-ray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nline plan, oled display technology, all is the principle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echnology, etc. 正文 一 x射线在影像医学的应用 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X线透视和摄片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今影像医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在近20年中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作用的日益扩大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大医院中,影像学科已成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在医院的医疗业务、设备投资、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特性,即其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由于存在这种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达到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就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因此,X线影像的形成,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这样才能穿透被照射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这样,在穿透过程中校吸收后剩余下来的X线量,才会是有差别的;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仍是不可见的,还必须经过显像这一过程,例如经X线照片或荧光屏显像,才能显示出具有黑白对比和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X线穿透密度不同的组织时,密度高的组织被吸收的多,密度低的组织被吸收的少,因而剩余的X线量就出现差别,从而形成黑白对比的X线影像 第二密度 (一) 物质密度与影像密度物质密度即单位体积中原子的数目,取决于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物质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例。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也多,影像在照片上呈白影,在荧光屏上黑暗。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也少,影像在照片上则呈黑影,在荧光屏上明亮。由此可见、照片上的白影与黑影或荧光屏上的暗与明都直接反映物质密度的高低。在术语中,通常用密度的高与低来表达影像的白与黑。例如用高密度、中等密度和低密度或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术语表示物质的密度。人体组织密度发生改变时,则用密度增高或密度减低来表达。由此可见,物质密度和其影像密度是一致的。 但是,X线照片上的黑影与白影,还与被照器官与组织的厚度有关,即影像密度也受厚度的影响。 (二) 天然对比与人工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