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第一节一分为二地对待中国

古代的文化遗产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第四节中国管理思想的主要派别

第一节一分为二地对待中国

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丰富多彩的珍贵内涵。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祖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华部分,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里记载着中国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有关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学说和主张。正确地对其进行剖析、反思,对于正确地把握中华文明的历史命运,对于形成我国管理科学的民族特色,都是极其重要的。

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观点(1)“民族虚无”论

(2)“儒学复兴”论

(3)“中西合璧”论

“民族虚无”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传统民族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贬斥得一无是处他们明确地主张“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要反传统,要全力动摇、瓦解、震荡和清除旧传统”。

“儒学复兴”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看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和消极的一面,不加分析地盲目肯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的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认为中国的儒学会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得到复兴。

“中西合璧”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国的现代文化应该是把二者的优点集中起来,但对两种文化优劣扬弃的具体分析却不尽相同。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入世精神五、重视名节

二、伦理中心六、家庭观念

三、重义轻利七、任人为贤

四、中庸之道八、辨证思维

一、入世精神

所谓入世精神,就是积极地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作为中国主导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论是先秦的孔孟之道,还是两汉以后的儒学思想,其主旨都是经世致用、教民化俗、兴邦治国。其主要信条,如“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二、伦理中心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伦理道德是又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任之本与?”孔子是把全社会的优良管理建立在儿女对父母的孝、兄弟之间的悌的基础上。这是很合乎逻辑的管理理论。

这种伦理中心主义的传统,有其为封建制度服务的消极性,也有能维系人际关系的伦理纽带,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的积极作用。

三、重义轻利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之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孟子进一步主张:“何必曰利。”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但这种观念易与僵化的经济体制相结合,形成只重生产,轻视销售。否定物质激励、唯意志论的错误思想。

四、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思想观念。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呼!”可见,儒家把中庸之道看作是最高的道德。

中庸之道在历史观、变革观上是消极有害的,但在群体观、社会观上却有其积极的一面。

五、重视名节

孟子有一段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珍视荣誉、讲求廉耻、高度自尊。在危难的关头,就表现为崇高的气节。在企业激励中,重视荣誉,追求自尊,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要求。只要方法的当,就可以有效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水平。

六、家庭观念

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个人主义传统相反,我国意识形态的传统是家庭观念。在企业里,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往往籍助于家庭的观念的中介,以“爱厂如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我国企业文化中,又一个独具特色的优势文化。

七、任人为贤

“知人善任”历来被认为是“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才能。中国古代的人事思想十分丰富,成为我国管理文化的重要历史遗产。在青岛海尔公司,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该企业管理干部的平均年龄才26岁,这是海尔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

八、辨证思维

朴素的辨证思维方式,在《老子》、《易传》、《我国孙子兵法》等典籍中有集中的表现。《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胜”的战略思想;“因敌变化而取胜”的应变策略;以及三十六计的具体谋略,已成

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

五个阶段:

(1)产生萌芽阶段

(2)繁荣和形成阶段

(3)制度化和定型阶段

(4)略有进步、停滞不前阶段

(5)传统管理思想的衰落阶段

一、产生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东周以前的夏、商、周三代时期。根据现存的历史资料,诸如《周易》、《尚书》、《诗经》等书里,我们还只能整理出我国有成文史以来流传与阶级社会初期的一些基本管理概念和管理原则。

二、繁荣的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相当于春秋战国以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段时间,这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促使各学派阐述各自不同的治国、治家、修身、养性的主张,如儒墨道法、兵农名杂,还有纵横家、阴阳家等。

三、制度化和定型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从秦汉至唐朝这段时间。

所以,汉朝和唐朝是这个阶段里两个统一的主要王朝,它们为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定型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经过南北朝到唐朝,中国的封建社会到达了盛世,国家体制及各种管理制度趋于定型。

人教版(部编2019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四)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

课题:中国古代史(四)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 教学目标: 1、识记: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②金与南宋的对峙;③宋代经济的发展; ④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⑤宋元时期的都市。 2、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到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战争是短暂的,和平交融是历史主流。。 教学重难点: 北宋的中央集权政治和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该皇帝的统治措施有哪些?”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9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 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第6-11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9—11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大金。 (2)澶州之战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之后,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北宋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金灭辽后,对北宋发动了战争,北宋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之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代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领先于世界地位,南宋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宋朝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杭州;还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管理思想史模拟试题一

《管理思想史》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古巴比伦王国为了巩固其统治,_______编制了法典,作为国家行为的准绳。 2.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三个基本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奥和蒙特斯伯格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当时流行的泰勒科学管理思想不同的新观点:其一是职工是_______,其二是企业中存在_______,其三是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_______。 4.美国行为科学家麦克米兰在1966年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类基本激励需要:即对_______的需要,对_______的需要,对_______的需要。 5.最早研究分工的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早于亚当·斯密9年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分工是_______和_______的一个主要支柱。 6.波特在对行业结构的5种作用力进行深入分析以后,提出了企业的3种基本的竞争战略。这3种战略就是:_______战略、_______战略和_______战略。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 A.资本主义 B.人文主义 C.个性解放 D.人身自由 2.霍桑实验的结果由梅奥于1933年将它正式发表,书名是《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这就是行为科学的前身——( )学说的正式诞生。 A.公共关系 B.群体关系 C.社会人 D.人际关系 3.埃及人是首先意识到( )的实践者。 A.管理跨度 B.管理层次 C.管理组织 D.管理职能 4.马基雅维利在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中认识到:( )在国家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A.国王 B.人民 C.圣徒 D.教皇 5.苏格拉底用问答法传播他的思想,他把这种通过谈话、提问、揭露矛盾而从个别求得一般 的方法,叫做( )。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0275]《管理思想史》参考答案

1、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1. B. 古利特 2.法约尔 3.厄威克 4.韦伯 2、构成资本主义精神的首要条件是 1. A. 新好伦理 2. E. 制度伦理 3.市场伦理 4.个人自由伦理 3、管理思想史发展过程中,用来说明“职业”管理角色最古老的是 1.大臣 2.皇帝 3.宰相 4.法老 4、行为科学产生于 1. C. 20世纪50年代 2. 20世纪20-30年代 3. 19世纪80年代 4. 19世纪30年代 5、西蒙所代表的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是 1.社会系统学派

2.管理过程学派 3.决策理论学派 4.经验主义学派 6、按照赫兹伯格激励—保健因素的理解系,下列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1. F. 金钱 2.地位 3.工作环境 4.成就 7、_______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支柱,也是工厂制度的基础。() 1. 期望值 2. 效价 3. 激励因素 4. 保健因素 12、美国的坦南鲍姆和施密特提出了一个选择领导模式的理论,将领导的行为从独断型到放任型,共分为七个等级,根据领导的特点不同有不同的领导方式。这个理论被称为( )。 1. 管理方格理论 2. 连续统一体理论 3. 领导者品质理论 4. 领导方式理论 13、( )在分析了美国的许多大小企业后,提出了成功的公司必须遵循的8条原则:(1)看准就干,行动果断,以求发展。(2)接近顾客。(3)自主创业。(4)以人促产。(5)深入基层。(6)

2018年4月自学考试06088《管理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思想史 (课程代码0608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的是 A.查尔斯?巴贝奇 B.罗伯特?欧文 C.亚当?斯密 D.詹姆斯?瓦特 2.“得其心,斯得民,得其民,斯得天下”,这一管理思想的提出者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管子 3.首创性地采取类似现代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向公众出售股票的是 A.古罗马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希腊 4.早期的银行业产生于 A.美国 B.西欧 C.北欧 D.东欧 5.“为了高效率地指挥一个企业,工厂管理与工稈技术有着同样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提出者是 A.亨利?梅特卡夫 B.梅特卡夫?普尔 C.亨利?汤 D.亨利?普尔 管理思想史试题第1页(共5页) 6.“科学管理”这个名称的发明者是 A.泰勒 B.林德尔?厄威克 C.巴贝奇 D.布兰代斯 7.生产计划进度图的发明者是(A) A.甘特 B.泰罗 C.巴思 D.吉尔布雷斯 8.最早在非工业组织中传播和应用科学管理思想的人是 A.埃默森 B.莫里斯?库克 C.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D.亨利?福特 9.20世纪初著名的会计学家是

A.奥利佛?谢尔登 B.玛丽?福莱特 C.亚历山大?丘奇 D.玛利?福特 10.法约尔根据自己长期的经验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其中统一指挥原则的含义是 A.—个下级可以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 B. —个下级可以接受多个上级的指令 C. 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 D. —个下级可以有多直接上级 11.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人们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卢瑟?古利克 B.法约尔 C.马克斯?韦伯 D.泰勒 12.“霍桑实验”最有价值的成果是 A.提高了产量 B.提高生产效率 C.产生了“非正式组织” D.导致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 13.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把Y理论称为 A.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结合 B.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分离 C.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结合 D.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分离 14.《管理方格》一书的作者是 A.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 B.简?莫顿 C.罗伯特?布莱克 D.坦南鲍姆和沃伦?施密特 15.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A. L ? V ?贝塔朗菲 B.诺伯特?维纳 C.申农 D.哈肯 16.1962年12月出版《管理理论丛林》一书的作者是 A.谢尔登 B.法约尔 C.厄威克 D.哈罗德?孔茨 管理思想史试题第2页(共5页) 17.美国研究管理科学以及现代化生产管理方法的著名学者,其代表作《现代生产管理》,他是 A.斯潘赛?伯法 B.霍勒斯?利文森 C.蓝彻斯特 D.希尔 18.权变理论学派发展的基础是 A. f理过程学派 B.系统管理学派 C.经验主义学派 D.决策理论学派 19.企业文&的理论起源于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20.学习型组织的提出者是 A.威廉?大内 B.彼得?圣吉 C.约翰?科特 D.詹姆斯?钱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少选均无分。 21.科学管理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 A.泰勒 B.色诺芬 C.韦伯 D.法约尔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思想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升本)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思想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进而掌握推动管理思想发展的因素、条件和动力,认清管理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 2.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视野,为学生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从事教育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高借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介绍管理学家们的成功之路,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思想史》属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性,应在《教育管理》等相关课程前开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面讲述中外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及在管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联系当前的管理实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通过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精要讲解,使学生对管理思想史有较全面的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逻辑严谨、阐述清晰、分析深刻、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主要讲授本学科的重点和要点,教材的制作力求准确、生动。 3.学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技能,善于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学习媒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将利用电视直播课堂,网上教学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5.除主教材《管理思想史》外,录象教材《管理学名著提要》、IP课程《<管理思想史>复习指导》作为文字主教材的辅助教材,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拓宽教学渠道,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复习思考题和5次以上的作业。 7.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全年滚动开出。 8.本课程课内学时及配套音像教材分配: 章节名称课内学时录像I P 备 注 绪 论 2 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4 1 二中国的管理思想 3 1 1 三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 展 3 1 1 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4 1 1 五古典组织理论 5 1 1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国家中,共同创造开发了中国的统一、辽阔的疆域与繁荣的民族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其民族与文化、疆域与统一,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一、地理环境中的民族关系——半封闭内向型的地理环境导致了各民族的内聚趋势 中国的地理环境,从边界的自然环境来看,除东部与南部临海,其他边界大多被山脉、高原、沙漠所阻隔,自然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内向型的地理区域。这种环境,一方面阻断了区域内各民族与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区域内各民族之间密切的交往,使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能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一体,而中国历史上多次分裂后而统一的版图都基本相似也得益于该地理环境。 而从内部环境来看,内部地形变化多样,又造成了各民族社会、经济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北方是蒙古高原,以草原游牧民族为主,相继有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和蒙古等部落和民族;东北既有茂密的森林丘陵又有辽阔的东北平原,主要以狩猎民族为主,相继有东胡、肃慎(满族祖先)、乌桓、鲜卑(锡伯族祖先)、室韦(蒙古族祖先)、契丹和女真等族;西北地区是一系列的山脉和沙漠,其间有绿洲适合人类发展,不少民族在此孕育了绿洲文化,相继有塞人、乌孙、月氏、匈奴、突厥、回纥和蒙古准葛尔部等居住;西南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以藏、羌等半农半牧的高原民族为主,自古就有吐蕃(藏族祖先)、门巴、羌、白、苗、傣等几十个民族。 这些周边地区的民族,与边界外的联系被自然地理屏障所阻断,而中原地区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平原、丰富的资源物产和先进的文化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所以,尽管周边民族之间互相也有一定的流动与交往,如东北的鲜卑、室韦等民族向西进入蒙古草原,蒙古草原上的匈奴、突厥向西北扩张等,但总体来说,中国历史上的四边少数民族总是向着中原方向发展的,这是地理环境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内聚的影响。 二、政治中的民族关系——“中原—四方”的“天下一统”格局和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中国一词作为我们国家的名称,是从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使用的。在古代,中国是指国家领域的中心部分,而整个国家的概念是以“天下”、“四海”、“海内”等词来称呼的。中国历代皆认为天下既包括中原地区,也包括四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都有“天下一统”的思想。尽管在国家之内有华夏和狄夷的区分,有民族歧视的观念和政策,但几千年来,“夷夏一体”、“四海一家”的思想始终与这些民族歧视的观念并存。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都执行或多或少的善待异民族的政策。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中原王朝,境内都包括了众多的民族,“夷蛮狄戎,犹错处内地”,而即便是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也往往是多民族杂居的局面。几千年各民族日益密切的交往,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使得华夷之分的概念逐渐淡漠,各民族大一统的思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思想则日益深入人心。至清末民初,各民族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意识和中国的国家概念。 几千年来,中国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之下允许多种类、层次的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并存,也是多民族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中央集权制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皇帝

管理思想史主要内容

第一章、早期管理思想 ?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 ?中世纪管理思想 第一节、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一、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 ?埃及人懂得了分权并且是最早的“管理幅度”的实践者。 ?《汉漠拉比法典》的编制表明古巴比伦人意识到了——法律方法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古希腊人思想 ?氏族部落采取的是“一长两会”制。 ?(一)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 ?(二)色诺芬-《家庭管理》 ?1、首先提出了管理的研究对象 ?2、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的判别标准问题。 ?3、首先认识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 (三)柏拉图:《理想国》 ?《理想国》 ?第一等:治国贤哲 ?第二等:卫国的武士 ?第三等:民间艺工,商人、农民等组成 ?柏拉图建立了“亚加德米”-大学的雏形。 ?人的灵魂 ?理性 ?意志 ?欲望 三、古罗马人和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 ?(一)古罗马的管理思想 ?1、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2、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具有了集权、分权的经验。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 ?在第一次服役时,古罗马的士兵要在庄严的仪式中宣誓,保证永不背离规范,服从上级指挥的命令,为皇帝和帝国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宗教信仰和荣誉感的双重影响使罗马军队遵守规范。队伍金光闪闪的金鹰徽是他们最愿意为之献身的目标;在危险的时刻抛弃神圣的金鹰徽既是邪恶的又是可鄙的。某种更有实质内容的敬畏和希望加强了这种力量来源于想象的动机,在指定的服役期满之后享有固定的军饷、不定期的赏赐以及一定的酬报等减轻了军队生活的困苦程度;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

?当然,另一方面,由于懦怯或不服从命令而企图逃避最严厉的处罚,那也是办不到的。军团百人队队长有权用拳打作惩罚,司令官则有权处决死刑。古罗马军队的一句最固定不变的格言是,好的士兵害怕长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 ?在西方,这种管理方法终于总结为一句格言:“胡萝卜加大棒”。拿破仑说得更形象:“我有时像狮子,有时象绵羊。我的全部成功秘密在于:我知道什么时候我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在东方,则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视卒如爱子,可与之俱死”等等说法。又说:“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使然也。”“爱设于先,威严在后,不可反是也。”孙子兵法总结说:“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为必取。”总之是一句话:“软硬兼施,恩威并济。”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 ?[思考题] ?1.在现代管理中,这些说法是否还有意义?该不该使用这些手段?譬如大棒、胡萝卜、施恩、威慑等等。 ?2.这些管理思想符合现代管理理论中何种理论的内容?它有何优缺点? (二)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 ?《旧约全书》-出埃及记 ?1、制定法令,昭示民众。 ?2、建立等级制度,委任管理人员 ?3、分级管理、各司其责 第二节、中国古代名家的管理思想(一)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 ?法墨兵商等诸子百家 ?一、法家学派。 ?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 ?核心管理思想:君主专制,重农抑商,招纳贤才,以奖惩的强制手段来求得公平。 (一)商鞅 ?公元前361年,商鞅变法,“渭水尽赤”, ?十个年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法未败”、“兵强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1、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2、以法治者强,以政治者弱 ?黑头法律、红头文件、白头批示和口头指示。 ?古人提倡“民以法与吏相据,下以法与上从事” ?热炉法则(hot stove principle) 热炉法则(hot stove principle) ?1.火炉是烧红着摆在那里,任何人都知道不能触碰。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当前位置:首页>>初中历史>>学生中心>>同步学习资源>>复习检测>>七年级下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综合检测题 山东冯静 一、单项选择题 1.酷爱旅游的小明准备沿着丝绸之路古道进行一次西部旅游,请你指出他不能游览到的文化遗址 A.四川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敦煌莫高窟 D.吐鲁番火焰山 2.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3.汉朝时,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世界也开始关注中国,下列史实不正确的是 A.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B.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C.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来到汉朝 D.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和非洲 4.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A.隋唐时期,日本派学问僧、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来中国学习 B.日本曾大量出土唐朝的货币“开元通宝” C.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在中国生活多年,并在唐朝做了官 D.日本的茶道在唐朝时传入中国 5.如右图:唐朝时,我国和各国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下列原因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6.祖国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下列史实中,不是为建立和谐民族关系而进行的是 A.昭君出塞 B.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 7.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8.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9. 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在四大发明西传的过程中做出最大贡献的是 A.西方传教士 B.大秦安敦王朝使者 C.阿拉伯人 D.中国航海家 10.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右图)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东京 B.临安 C.大都 D.南京 11.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管理思想史读书报告

《基业长青》读书报告 著作者简介: 吉姆·柯林斯(1955—),英文名:Jim Collins,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著名的管理专家及畅销书作家,影响中国管理十五人之一。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帕洛河尔托经营着自己的管理教育和咨询公司,他是《超越创业精神》的作者之一。1988年他进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曾获得该学院的杰出教学奖。此前他在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任职。柯林斯早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获得杰出教学奖。1996年,他回到家乡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创办了自己的管理实验室,与各种企业和社会机构的领导人一起开展对商业生活的研究。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CEO。主要作品有《基业长青》、《超越创业精神》、《从优秀到卓越》等,每一部著作都超级畅销,享誉全球,其中《从优秀到卓越》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20本最佳商业畅销书,盘踞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数年,畅销不衰。他的著作被《财富》、《经济学人》、《商业周刊》、《今日美国》等杂志广泛报道,引起巨大反响。 著作者主要研究成果简介: 吉姆·柯林斯是一位管理专家,其管理思想有很多,如公司要有超越利润的追求等。这些思想均包含在其与杰里·波勒斯合著的《基业长青》一书中,故将在下一个大内容中一一列出。 书中重要观点摘要: “造钟,而不是报时”。吉姆·柯林斯指出,“伟大的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用一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打入市场;他们并非致力于高瞻远瞩领袖的人格特质,而是致力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他们最大的创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代表的一切。” “超越利润的追求”与“教派般的文化”。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基业长青》中写到,“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利润之上的追求在伟大的公司里,更是被“教派般的文化”灌输。 “自家长成的经理人”。吉姆·柯林斯经过研究后发现,“18家伟大的公司在总共长达1700年的历史中,只有四位CEO来自于外部”。“自家长成”的

中国历史民族关系

中国历史民族关系 姓名XXX 学号;学院;班级年级;1 摘要:中国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关系形态。从总体上来说,历史上民族关系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民族群体动态平衡过程。由于阶级社会的这一决定性条件,民族关系的调整核心实际上是各民族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调整和关系的调适,而大量的各民族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并不在各朝代政策和制度的调整之列,属于地缘、经济等民间需求的自然结果,只不过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借助了王朝政策的力间需求的自然结果,只不过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借助了王朝政策的力量。 关键词:历史上民族关系主流;历史民族关系调整;历史民族融合 参考文献; 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丁龙召,李晶主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2)单静,中国民族关系和谐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 3)施芳,中国史史学研究论述[D]云南大学,2012. 正文: 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题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虽然在文化上的发展程度不同,但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1.春秋战国时期:此时中原战乱,诸侯争霸,华夏族内部及与其他少数民族之 间的相互交往,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华夏族(汉族)的形成。 2.秦汉时期:这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 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由于少数民族的大批内迁,形成了中华民族大 融合的第一次高潮,各民族间的共同斗争及政治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主要特征是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加快。 4.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此时汉族政权衰微,少数民族政权强盛,各少数民 族为推进自身的发展,纷纷学习汉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使汉化进程加快。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此时期民族融合的特 征是:民族政权对峙和少数民族汉化。 在古代的民族关系中,有民族斗争的一面;也有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一面。民族斗争毕竟不是经常发生的事,不是年年月月天天都要发生的事;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事,确是年年月月天天都在进行的,因而我们认为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各族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乃是无声的律令,它能够冲破一切障碍而力求满足。就

管理思想史

浅析《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中的责任摘要:本文对德鲁克在《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中提到的管理的责任,管理责任的基础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组织责任的基础的理解。 关键词:管理责任实务 德鲁克认为:“使各种机构有所成就的是管理者和管理。负责的管理是代替专制的惟一选择和保护我们免受专制的惟一途径。”可见德鲁克所坚持的责任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哲学了。 《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一书首次出版于1973年。从书名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德鲁克教授以以贯之思想:管理是一种使命、责任和实务。他在《责任篇》中讨论高层管理及其任务、结构及战略。从内容上看,本身融合了《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等著作的思想,让我们不难获悉其他管理著作中无法找到的“真知灼见”。这部管理学的《圣经》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使命、责任和实务。德鲁克先生实在这本书中率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实践了自己所倡导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学和管理工具。并且也建立了一门学科,一门管理学科,一门“经世济民”的学科。 战后的25年,一股管理热潮席卷了全球,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个事件意味着“管理”正成为现代组织机构不可或缺的“功能”,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而伴随我们左右。 德鲁克的管理责任观点对于当今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社会秩序重建有积极地意义。他论述了多元化社会中公民责任是确保公民个性自由的有效保障,责任管理是代替专制的惟一选择和保护我们免受专制的惟一途径。 一、管理的责任 德鲁克从管理角度理解的责任有自己独到之处。第一,责任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即“作一个管理人员就意味着需要分担企业成就的责任,一个没有被期望承担这种责任的人,就不是一个管理人员。第二,承担责任需要起码的职权限度,任何人要求职权就要承担责任,而任何人承担责任也就是要求职权。因此,责任与职权是让管理者承担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管理者如何正确行使他的职权呢?德鲁克主张应该在职权基础上建立一定的权威,通过工作过程中获得的权威来进行管理,而不是靠“权力”进行管理。所以他建议“为了建立可达成的组织,你必须用责任取代权力”。同时,权威是管理者在进行工作时才具有权威,离开工作环境就不存在权威的问题。第三,责任是管理者的目标与整个团体目标一致的保证。责任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对自己他人关系的一种规范。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的。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对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来。要使员工承担起责任和有所成就感,就必须使追求工作目标的人员与他们的上级共同为每一项工作制度目标。 二、管理责任的基础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7年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中考考点:1、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2、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 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⑵人物:赢政⑶都城:咸阳。 ⑷影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愿望,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⑴目的:适应统一的新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⑵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这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思想上:焚书坑儒①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②内容: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后又把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③影响(或评价):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这种做法是既残暴又愚蠢的,它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郭沫若:“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4、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5、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6、军事上: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平越疆修灵渠 ⑴目的:为抵御匈奴,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 ⑵人物:秦始皇、蒙恬。⑶起止: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⑷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同时,也是秦暴政的 历史见证。 7、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二)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1)出现原因: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兵役和徭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①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②国家的粮仓丰满③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出现的这种局面,叫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上: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 ⑴背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 ⑵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⑶影响: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背景: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聚集诸侯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⑵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政权。⑶提出者:董仲舒。 ⑷内涵: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⑸相关措施: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⑴西域的地理位置: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⑵经过:①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结果:未达到预期目

管理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丹尼尔·A·雷恩博士(Daniel A.Wren)所著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书于1979年出版。P6 2.研究历史问题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地总结、辩证地否定、批判地吸收,在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P7 3.体现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的著名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P18 4.希伯来人很善于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P19 5.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都体现在法律上,他们在法律上做出了民事控制、事故责任、生产控制与激励以及最低工资等规定。P35 6.巴比伦人首先认识到责任不能推诿给下级这一原则。P18 7.古埃及人在管理中已有了萌芽状态的管理咨询制度、例外原则、授权等思想。P17 8.都江堰工程,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科学合理,兼有防洪、排灌、航运三种作用,在世界古代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水平。P41 9.“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治国思想。P44 10.孟子全部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对人及人性的认识和理解。P46 11.“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是管子所强调的管理者应有的创新精神。P50 12.管子的“四民分业”,强化了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P52 13.工业革命之前,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是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P62 14.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的观点对早期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P65 15.萨伊第一个明确承认生产力继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还存在第四种要素——管理 P63 16.尤尔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是1835年出版的《制造业的哲学》。P65 17.普尔发现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个原则,它们是组织原则、沟通交往原则、信息原则。P73 18.泰勒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P83 19.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P86 20.在组织管理方面,泰勒认为应该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P89 21.甘特特别出名的原因是他发明了甘特图(生产计划进度图)。P94 22.泰勒认为,必须在雇主和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双方才能变相互对立为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P90 23.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P107 24.韦伯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P118 25.韦伯提出的法定权力是指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P121 26.古尔德纳提出了实证的行政集权制理论。P122 27.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正式被命名为行为科学,是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P133 28.行为科学是由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起来的,它和工业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后来又融入了人力资源学派。P141 29.霍桑实验是在位于美国芝加哥城郊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P143 30.霍桑实验得出了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的主要结论。P147 31.许多行为科学家对行为科学做了更细致深入的研究,从“社会人”假设发展到“自我现实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等,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P152 32.梅奥指出,人除了有经济方面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需要。P157 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P160 P190 34.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在1965年出版的《组织心 理学》中对人性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 P169 35.团体动力学所研究的团体指非正式组织。P172 36.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社会关系计量学,又叫做团体成 员关系分析法,是一种分析和计量团体中人际关系的学说和方法。 P180 37.雷定认为,领导效率的模型,取决于对工作的关心、对人的关 心和效率高低三种因素。P198 38.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认为,不存在“最好的”领导方式, 一切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因素。P199 39.王经理的信息传播者角色面向的是组织内部,而其发言人角 色则面向外部,把本组织的信息向组织周围的环境传播。P207 40.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 他工作都取决于它。P213 41.当一个大企业经过短时期的激烈变革以后,必将继之以一个巩 固时期,经理也将从“企业家”变为“内当家” P209 42.一般认为现代管理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直到20 世纪80年代初的整个历史阶段中西方的管理理论。P221 43.“老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P224 44.“新三论”是指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P224 1.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P238 45.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过 程和职能。P238 46.切斯特·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 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P244 47.西蒙用“管理人”来代替最优准则的“经济人”。P252 48.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热潮的兴起源于日本经济的腾飞。P272 49.彼德斯在分析了美国的许多大小企业后,提出了成功的公司必 须遵守的八条原则。P291 P326 50.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以 儒家为主导,儒、道、佛互补的文化。P318 51.知识型企业是以知识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以知识投入、知识 传播、知识转化和创新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P301 52.知识管理的两个直接目标是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P301 53.圣吉认为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这两项修炼是基础;自我 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这两项修炼形成向上的张力;系统思考是核心。P307 54.企业再造理论是由哈默和钱皮提出的。P342 55.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管理的第一次飞跃。从科学 管理到文化管理是管理的第二次飞跃。P334-335 56.管理创新作为一个过程和一个结果,可将创意分成创意形 成阶段、创意筛选阶段、创意验证实施三个阶段。P340 57.文化管理的激励方式是以塑造企业文化为主。P334 58.企业再造与事业重组的区别在于,企业再造着眼于任务是怎 样完成的,以及如何相应地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从而带动整个组 织的全面变革;事业重组则是通过改革事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并没有触及业务流程,它只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P344 二、选择题 1. B 美国的管理思想史学家克劳德·小乔治(Claude S.George)撰写的《管理思想史》于1972年正式出版。P6 2.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总体上可分为 A两个阶段。P4 2.《理想国》是 D柏拉图的代表作。P21 3.最早用音乐来规定劳动动作、愉悦劳工心态是 C古希腊人。 P21 4.色诺芬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他认为,检验管 理水平高低的标准是 A财富是否得到增加。P22 5.巴比伦的商业交易大都是在 B石板上刻上文书作为控制手段。P18 6.古巴比伦的纺织女工工资是以食物形式支付的,而其数额则取 决于每个女工的 C生产量。这是早期的计件工资制,的确是一 种基本的和有高度刺激性的工资制度。P19 7.罗马人发展了一种类似工厂的体制。第一个类似公司的组织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