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人文精神

马克思主义与人文精神
马克思主义与人文精神

总结

2011年5月17日,继张玉柱教授之后,我又一次聆听了朱勇副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文精神”的报告,此次报告依旧令我收获颇丰。

谈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关系,在当代的中国,不同于西方世界的事实是,我们没有广泛的、国家性质的宗教信仰,而在一个大国的发展过程中,国民的信仰又是不可或缺的,于是,马克思主义就成了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的指导思想与中国国民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是在中国诞生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舶来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其理论的成功在于对优秀文化遗产的吸纳和彻底的批判、忘我的奋斗以及艰难的探索,他在研究中揭露了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发现了资本主义必亡、社会主义必兴的的规律和人类发展的规律,他倾其一生完成了世界性的著作——《资本论》,为全世界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针对马克思主义,朱勇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它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的统一与结合。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是能够帮助我们,能够推动人类进步的伟大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不能停滞不前的。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完备着,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

原因。3.我们的国家在以马克思为指导思想的今天,没有完全贯彻其内涵,社会上充斥着信仰危机,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社会诚信体系濒临崩溃。与其他世界上的强国相比,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贯彻还有一定的偏差。4.马克思主义是鲜活的、形象的理论,而不是空洞的、冲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有些时候、有些地域的老百姓会误解和无视马克思理论,是因为我们的有些党员存在腐败现象,从而导致了引导上的错误,使老百姓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误入了歧途。

说到青年与时代的关系,青年人是一个国家国民的新鲜血液,充满活力,血气方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践行中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关于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每个人都要培养四种意识,拥有四种精神。所谓四种意识,即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忧患意识和高尚意识。权利意识是一种做事的资格与可能性,它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平等意识是每个人都应拥有的,但真正的平等却不是十分容易达到的;忧患意识是最不易培养的,它需要我们每个人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觉悟才能实现;高尚意识则是一种人格的体现,是一个人立足的有利因素。所谓四种精神,即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利他精神和法治精神。理性精神是一个大国国民所理应具有的,是大国之崛起所不可缺少的;批判精神则是现今国民所缺少的,它要求我们敢于批判现状,而不是人云亦云;利他精神就是为他人着想,在当今“自我之心”急剧膨胀的现状下,这样一种精神是尤为可贵;而法治精神则是我们

幸福生活的保证,只有守法,我们的社会才有和谐的基础。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思想,用人文精神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社会上能够立足,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电气工程学院

电技一班

李博文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从事实践活动时, 往往纠结于是否只有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才能摒弃自我中心主义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在处理当代人利益和未来人的长远利益关系上,才能消除贪婪和短视; 在物质和精神之间, 才能抛弃对物质的贪欲,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 在人类的个别利益和集团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选择团结协作, 通过对话和交流来消除分歧,突破个别利益的狭隘眼界。这一点,无论何时何地,均可以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因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理想境界,不可能自发形成, 而是需要人的不断努力, 但是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人,无论其能力的发展还是德性的修养都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一)科学精神及其内涵 科学精神总是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所以,要谈科学精神,不能不涉及科学。科学是一种理性地处理感性材料和实事求是地把握对象的方式。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实,说明事实、消解神秘。其方法则是主客二分,即主体站在客体之外,尽可能地摒弃主体的主观情感、信

仰,在价值上保持中立,从而达到对对象客观的观察、实验以及归纳、抽象,最终获得客观知识。 而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应当具有的意识和态度;在不断解决已知和未知的矛盾、经验和理论的矛盾、正确与谬误的矛盾、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过程中,科学工作者所具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和品格。.科学精神是由多种因素所构成的集合体,即以探索真理为核心的求实、批判、创造精神的统一,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求实精神。科学要探索的是世界的真实面目,只有面向客观事实,立足客观事实,才有可能发现科学研究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且,一切科学理论是否正确,也只有在实践中与客观事实相对照才能加以判别,诉诸经典、诉诸权威、诉诸权力都是无济于事的。事实既是科学的起点,又是科学的判定者。因此,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任何真正的科学精神的核心。 2、批判精神。真正的科学不承认任何教条,不偏执任何独断,不迷信任何权威,不崇拜任何偶像,不设定任何禁区,而要在所有领域中进行无止境的、无所畏惧的探索。因而,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经历知、情、意、行活动后,自觉地将良好思想转化为社会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与思想地碰撞中,使学生获得情操的陶冶,精神的丰富,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发展,信仰的确立。 标签: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广大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青少年的思想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品质。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等负面因素,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一项针对青少年“你认为成功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的问卷调查中,有45%的学生选择了“有钱或有权的父母”,而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人生观失衡现象,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二,缺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父母们对子女的物质条件的满足,使得许多青少年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养尊处优的不良生活习惯。在一份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从事家务劳动状况的调查中,仅有11.6% 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63.2% 的孩子从没有洗过或很少洗衣服,孩子每日的平均劳动时间仅有11分钟。 第三,缺乏团结合作意识﹑互帮互助的品质,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很多青少年缺乏集体意识,对学校组织的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等活动,都采取无所谓,或漠不关心的态度。很多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班级卫生值日都采取逃避或糊弄过去的态度。 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认为: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从实际意义上说,“行”比知﹑情﹑意更为重要,学生只有不断地将自己的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这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确立新的工作方针,采取新的教育策略。为此,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第一:红色旅游。红色旅游以革命战争年代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以“缅怀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为目的。它能够将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能够实现他教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语文教育人文精神与其他人文精神的区别

在思想界,人文精神的提法早已有之(1990年),但无一人回应。语文教育界1988年也有人(陈钟梁先生)提“人文主义”概念,也同样没有得到人们回应。直到1993年1月,我在语文教育界再提“人文精神”,才得到广泛回应。我提“人文精神”与陈钟梁先生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一,角度不同。他是从“历史的教育思潮”的角度提,我是从“语言的属人本质”、“语文教育的属人本质”角度提。二,主旨不同。他的主旨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两股教育思潮相互更迭”;我的主旨在于“不可漠视语言和语文教育的精神生命本性。人的生命精神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属 性”。三,概念不同。他用“人文主义”,侧重于“观念、思潮”,我用“人文精神”,意在突显“人的生命、人的灵魂”之于“语言、语文教育”的极其重要性。我的文章中有着十分强烈的反“技术化”倾向。我在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次提出“人文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人文精神是语文教育的基本属性”。 文学界、文化界也曾热烈讨论过“人文精神”,时间较晚。那是到了1993年下半年,华东师大王晓明教授等在6月份的《上海文学》《旷野上的呼唤》一文中提“人文精神”,文学界、文化界才围绕“人文精神”展开热烈讨论。而我提“人文精神”,跟文学文化界的也有根本的不同。一,针对对象不同。他们主要针对“一,知识分子精神操守滑坡,二,严肃艺术受到通俗艺术冲击”这两种状况;我主要针对“语文教育严重漠视语言和语文教育的生命精神本性”的状况。二,概念的涵义相异。他们的主张复归“人文精神”的涵义,是复归崇高、庄严、神圣;我主张张扬“人文精神”的涵义,是张扬人的自由、人的个性、人的生命精神。这是迥然相异的两种“人文精神”。 我们要特别注意分辨两种不同的“人文精神”。一是,一味追求庄严圣化的“人文精神”;一是,世俗化的“人文精神”。我所主张的“人文精神”是指后者。 严格说来,一味追求庄严圣化的“人文精神”不合“人文精神”的本义。 “人文精神”诞生于十六、十七世纪西方人文主义思潮,最原初的、本真的涵义就是世俗化、人间化、平民化、生活化,以世俗化、人间化对抗宗教的神圣化、天堂化,强调人的多方面的自由愿望、生活的欲求,反对教会对人的种种世俗愿望的禁锢、压抑。可是到了今天我们的语文教育中,一些人主张“人文”,却恰好与“人文”原初、本真的涵义相佐--一味主张复归神圣、复归庄严、主张政治思想教育,以之压抑世俗化、人间化、生活化、个性自由、精神自由。这是对“人文”的浅解、曲解。这是仍未摆脱自己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政治教化”情结。这种浅解、曲解本身,就是一种“伪人文”“伪圣化”。 今天,我申说“人文精神”,基本内涵就是:强调人间化、生活化,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人的生命尊严(精神尊严、灵魂尊严),人的生活尊严(精神自由愿望、个性愿望、多元愿望),在封闭的中国语文教育中扩展人性的基本的生存空间。一方面,强调以生命精神、生命灵魂来反对和抵抗“技术化”,让人的崇高生命精神、庄严情感充沛地张扬起来;另一方面,又强调以的入世精神、自由生活愿望,来反对和消解把人的精神宗教化、“伪圣化”,从而肯定人的多方面的自由生活欲求,使人的精神真正跃动起来。它一方面主张神圣、主张庄严,一方面主张世俗化、人间化,它认为人自由的生命精神、自由的生命灵魂、自由的生活愿望,本身就是神圣、就是庄严。大家要理解,世俗化、人间化绝不等于低俗化、颓废化、虚无化。

浅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学院:通信工程学号:1501120064 姓名:谢会琳授课教师:张爱萍 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它们具有相互独立的一面,同时又相互融合,内在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或者说谋求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全面发展;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和人文,但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正确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世界性的重要问题,在近几年也一直是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使这两种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指引更有效的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想要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使两者更好的融合,首先要了解它们的内涵,了解它们相互独立的一面和融合的一面。 1、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科学精神得以形成的文化渊源, 一是理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是重视经验与自然的哲学传统。对自然的理解直接决定了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 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探究自然。 从科学精神的本质看,有学者认为:“科学精神”中的“科学”一词应指自然科学,科学精神是在人认识并改造自然界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二是大胆探索,追求并坚持真理[1]。也有学者认为:科学精神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实证精神。美国的著名社 会科学家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中提出,科学精神应该包括普遍性、公用性、共享性、理性的怀疑主义。英国科学家及文学家布鲁诺夫斯基从价值角度论述科学精神,他在《科学和人的价值》一书中提出科学精神应具备求真精神、自由精神、创新精神及宽容精神。 科学精神不同于科学方法,方法可以学习和模仿,但精神就不容易传授了,科学精神是永远不能改变的。科学精神的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文安县大柳河中学王震 摘要: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担负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作为初级中学,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就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与差,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本文根据当前我校办学特点,试探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工作思想政治 正文:新的形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学生正处于一个人生理发育和性格心理渐趋成熟的重要阶段。而学生的政治思想、社会观念、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和要求,必须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来完成。因此,中学生也是倍受广大德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最强学校德育的可操作性,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在长期担任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本人认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机械和教条,一概而论,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有自觉和主动精神,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环境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采取各种办法,将广泛宣传与个别教育结合,平常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家普遍受到教育,思想得到提高,比如把谈理论与做实事相结合,讲原则,讲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要和风细雨,慢慢渗透,无孔不入。 中学生正处于成人预备期,其自我表现意识明显增强,但表现方法比较盲目,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较差。对大而空的道理和政治性说教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这就要求教师或家长必须对其采取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首先,施教者要通过与对象平等、诚恳、亲切的交谈,初步摸准其思想脉搏,找到其存在问题与缺点乃至犯错误的思想症结,使之能够从你真诚和蔼的言语、表情和声调中感受到温暖、友谊和关怀,继而对你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孩子一旦对老师或家长产生信任,就会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真诚地接受教育和帮助。其次,要循循善诱。教师或家长要通过反复的摆事实、讲道理,像春风化雨滋润万物一般,点滴入地,丝丝入心,把正确的思想观念注入到对方的头脑中,进而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目的与效果。 三、要做学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 教师如果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与学生之间就会有难以跨越的鸿沟,心与心之间就有了隔阂。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处在完全平等的位置,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内心接纳你。只有这样,在他们陷入困惑和遇到困难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你,他们就能够敞开心扉,向你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小题目: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对大学生 综合素质的作用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嵌入式12-02班 姓名:高爽爽 联系方式:

流光容易把人抛,感觉才刚刚开始,却后知后觉已不再当初,无论心境还是人。是啊时光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晃一年已经过去了。昨日那埋怨时间过的太慢的情素似乎还游移在脑际,而今大二的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蓦然回首,感慨颇多。在大一步步探索这些好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大学已然教会我太多。我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大学的自由时间是何其之多,一切都该由自己做主。还记得刚入大学时自己还像个孩子一样,什么都不懂,而如今在读过大学以后我却收获了不少,真正了解了大学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进入社会前期阶段的适应,更是提高我们自身价值的宝贵时期。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技能和提高人文素养,我认为大学是最美的人生阶段。 进入大学以后才认识到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需要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科学和人文素养则是提高大学生的两大支柱。了解科学是我们生活的手段,而人文素养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科学和人文素养来发掘自身的价值。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1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2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九五”期间教育部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采取的十项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途径,探索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目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已开始被重视。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的融合与发展 【摘要】 大学校园对一个人来说是对专业知识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科研行业的一片肥沃的土壤,大学生在其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同样也是大学生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形成良好价值观的场所。很多观点擅于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而本文是站在当代大学生的视角,通过分析爱因斯坦对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诠释,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大学生科学与人文意识,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利用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使他们自发的树立正确的科学与人文价值观。本文先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概念、关系及意义来阐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价值与重要性,然后以爱因斯坦为例总结概括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并参考此内涵,在最后一章节给出了当代大学生在校园中应培养的科学与人文意识,旨在提高大学生基本科研素质,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科研氛围,来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科学;人文;融合与发展 第1章绪论 1.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概念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重要内容。[1]它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科学精神是从科学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是人类认识自然活动极其成果的升华。[2] 它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规律为原则,以开拓创新又敢于批判的精神为不竭动力。

人文精神以人为一切价值出发点,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是人对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人文精神关怀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它关注人类本身,关注人性与人文关怀,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心境,更是一种生命的承诺。 1.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二者之间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科学精神为人类发展提供可靠而稳定的推动力,而人文精神可以为这样的推动力保驾护航,确保科学发展朝着一个正确的道路前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像是构成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它们彼此相互制约又共同发展,才使得人类社会和谐和进步。有学者提出,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为“科学世界本身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人文世界: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科学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4] 1.3 校园环境的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 校园环境是一个人一生不断接受系统的教育,而逐渐形成人格与价值观的环境。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人们逐渐从一无所知到思想成熟,可见校园环境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而当代社会是由一个一个人的个体与人类创造的产物有机组合而成的。大学校园是一个人正式开始接触科研和大量专业知识的地方,因此讨论校园环境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们以大学校园为例。 大学校园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培养思想的摇篮,尤其是本科生阶段,正是一个人内在科学与人文意识塑形的阶段。不仅如此,大学生涯给予了一个人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大学的校园里充满了思想、个性和人文情怀。[5] 一个良好思想氛围的大学环境所培育出来的人才才是真正对社会对人类有积极贡献的人才。因此,大学中的学术造假行为以及诸如此类的违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教育,将会给大学环境以及社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法政学院 11思政1班芷芊 2011644112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中学生较之小学生来说,思想和心理都更成熟了,也是三观世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一)、作为学生,学校是学生的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在学校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其中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容和教育目标,使政治课堂成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政治课堂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用各种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要求了老师要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在课堂上做好学生引路人的工作。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显得枯燥无趣,而毫无兴趣的东西学生不爱听,容易走神,没有激情学习。所以利用课堂,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很关键。要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的兴趣,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学生感兴趣的容、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把生活融入课堂,把课堂融入生活,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感受和体验。例如上一节初中的政治课,教材要求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板桥的”丝竹图”,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上出现了冷场。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改变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打开思路。老师让同学们由竹子所想到什么来发言,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由于学生熟悉竹子,所以很快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就变得踊跃。比如有的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那么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杨祖苹 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中,德育教育又占首要地位,有人这样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说:“一个品德不合格的人才就是一个危险品。”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抓好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都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占了极大的比例。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只能满足他们经济上的要求,无法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需要,不能与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导致他们性格、行为、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偏差。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担负起更重要的德育教育责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既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要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以及个性的培养。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一的时候,便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让他们明白锻炼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需要,而且是对社会对民族的一种责任,培养学生为祖国而自觉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为祖国的进步、兴旺和发达而学习的观念,并对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教育还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由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现象较为普遍,他们受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性格固执,感情脆弱,意志薄弱,怕吃苦,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行为语言有偏执。因此在教育中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以及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在活动中表现出这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并把这种优良作风延续到生活中去。例如:2011级学生张军,性格倔强,个性较强经常与学生发生摩擦,甚至打架。由于家住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不知怎样正确管教子女,有时候还为子女护短。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感到棘手,认为此学生不太好管。我也通过教学,了解到他非常喜欢篮球运动,其他同学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于是我就利用这一点对他进行教育。让他知道篮球运动时一个集体合作才能取得胜利的运动,一个人独干是不行的。让他明白同学们不愿意和他一起玩的原因是他性格比较暴躁,个性太强,让他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通过交流,他慢慢发生了改变,学会了怎样与他们和谐相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课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学生对理想前途的认识也就有很大的差异。我就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教育他们不论自己现在成绩是好事坏,也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职业。现在都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发展自己的特长,将来才能选择好自己的认识道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总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要贯彻执行新时代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方针,就要求教师在继续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养。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涉及许许多多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人文精神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政治教学强调的就是要营造一种全体参与的氛围,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以协作的方式,感知教材内容,产生共鸣,进而形成理性的认知。学生的自我意识能觉醒,他们的身心潜能就能被激发,在交流碰撞中就能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学生想要如何学习,老师就如何引导;学生问什么,教师就采取适当机智回答,形成最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当始终问自己:这样做,是否有助于学生独立地进行学习活动?是否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知?是否有益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呢?在学生的课堂适应性状态中总结经验,投石问路,提供优质服务,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拓展了视野、认识了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的启发,加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在积极的、兴奋的、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将基本的知识理解掌握,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新知识的发现、新思维的产生、新情绪的影响,多种元素在学生心中积累、吸引进而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思路。 二、深度挖掘教材当中的人文精神 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是通过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构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追寻自由、平等、和平、解放,引领人们幸福生活的主要的理论依据。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结合对社会实例的实证分析,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这样才有助于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抵御不良的社会风气,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创设情境,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精神 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模式限制,给学生尽情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积极性得以提升,让思想政治课堂变得更加活跃。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知识面宽广、知识又较为枯燥,学生没有那么高的主动性。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利用多媒体使当前教学应用到的声音、图像融为一体,提高课堂感染力,让学生在观看影像资料或者是图片资料时能够有更真实的心理与情感体验。还可以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枯燥乏味的知识演变成小品、相声、话剧等让学生一起表演出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更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科学 精神与人文精神 摘要: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且深入了说明了,对于我国如何运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拉动我国经济,和提高执政能力。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经济增长,执政能力 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我先从建筑业上的一个实例,引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科学与人文方面的问题,比如疏散用楼梯的设计,设计人员通常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或设计为封闭楼梯或设计为防烟楼梯,而忽视了楼梯的易于寻找性。特别是许多公共建筑中,有的把楼梯的疏散门设计成没有透明玻璃的防火门,有的为了空间的最大利用率,而把楼梯设在不易寻找的背角旮旯处,虽然这些楼梯都符合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的要求,却没有想一想人们如何才能找到楼梯的问题。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设计符合了科学原理,但对于人德使用来说,却没有考虑的人的使用问题,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了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能够使人更好的生活,所以科学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下面借此引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认识客观 世界及其规律, 是求真; 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 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 就越真。所以,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 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终极关怀, 是 求善; 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 认识体系, 还是一个价值体系, 伦理体系;

中小学思想教育工作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3篇

中小学思想教育工作计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 划3篇 贯彻新课标理念,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目标。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中小学思想教育工作计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思想教育工作计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上杭二中的计划目标为统领,以《高考政治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提升我校高三学生政治学科成绩。 二、教学目标及对策 立足教材,夯实“双基”; 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多背、多写,熟练掌握教材,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2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立足规范,提高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从经

济、哲学、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热点问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精选二轮复习资料和试题,增强二轮复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仿真性。 4.归纳总结高考试题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进行变式演练。强化学生模拟训练,着重题型训练、规范训练、限时训练、变式训练。 5.重视每一次综合检测与讲评,做到讲练结合。 6.加强学科内与学科间的综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三、第二轮、第三年轮复习要求 1、第二轮时间:20xx年3月15至5月初, 第三轮5月初至6月初。 2、主要目的:应用能力、考试技巧水平提高 3、具体方法 (1)回归书本 一是结合考纲,对反复考的考点,以往没考过的考点,今年新增的考点,要高度注意,务求系统、规范、完整的把握。 二是重温知识体系和板块,力求完整系统。与一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同,三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梳理,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 浙江永嘉城关中学刘志有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全面的推进,新课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弘扬人文精神成为新时期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大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新课程;人文精神;培养 人文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长期实践的指导思想,同时,又是《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包括历史和人文地理)的核心精神,在其指导下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人性的发展。关于人文精神以及与人文精神密切相关的人文素质、人文素养的内涵和外延的讨论,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还没有较统一的标准和观点。综合他们的看法,可以认为:所谓人文精神,是以对人自身的关注为内在规定,以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利益为最高准则的一种价值取向,是人类有史以来不断形成、积淀、丰富的精神文化的总和。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素质、人文素养显现出来,而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滋润着人文精神的完善。随着内在气质、性格、价值观念、个性的积淀和形成,人文素质、人文素养逐渐升华为人文精神。 一、重建失去的精神家园,充分认识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培养人文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国教育正在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一转变的过程是理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人文精神不断塑造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主导上的偏颇,使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和素质教育功能被淡化,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历史的人文性被浓烈的功利色彩所掩盖。《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学科,培养人文素质责无旁贷。因此,深化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 (二)培养人文精神是新课程改革深化的需要 传统的历史教学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讲授,注重教学目的的实现,偏重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文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应大力培养人文精神。把人文素质作为学生发展的一项新的要求,这既符合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又体现了《历史与社会》学科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时代的人文精神。只有树立人文精神的新理念,才能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制度的创新、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师更好地认识、理解、接受、落实新课程,把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三)培养人文精神是学生终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以前的历史课程过于注重“双基”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应试,注重意识形态的教育,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缺乏关注人类命运的情怀。这种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合格人

思想政治课不可忽视人文精神教育

思想政治课不可忽视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 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学生具有正确 的思想观念,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探究意识,并且 能加强学生的办事效率。然而消极的心态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还容易使学生养 成懈怠、懒惰的毛病,使其做事缺乏责任心。因此,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对于初中生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当今的教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为学生的未 来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1.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 对于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理论的方法,另一种是采用实践的方法。其过程中不断的教育培训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并且通过工作从而提升学生实 践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初中生的思想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老师应在教育过程中一视同仁,并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对思想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采用多 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精神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并可以结合教师自身 的经历作为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杰出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并将教学目标定为提升 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2.针对初中生心理特征展开教学。 初中生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是由于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为使 初中生能够有效地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需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 分析,从而找到最适合、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初中生人文精神培养目标是使初中生成为优秀 新青年,使其具有互相团结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良好品质。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 的特征,对其心理思想进行分析,并且及时对于问题展开交流。要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融入到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其制定专 门性的方针,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对于中学生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培育。 3.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中。 初中生处于思想道德尚未建设完善的时期,其基本的道德观念也尚未系统性地形成,因此在 该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应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 生起到有效引导,并不断在其中引入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升学 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教师可以在引导过程中结合某些重要的思想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通过 此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展开与学生的互动,并且使学生之间相组合展开谈论,从而促 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相关的技能可进行 培训,从而建立学生优秀的品质,使初中生更加自强、自信。 4.保障人文精神培养和实施,改进评判机制。 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应参与其中,而不仅是只有老师对学生进行评判。可以使学生彼此间进行 评价,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共同改正、共同进步。对 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当今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改革,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也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文精神有利于现代教育过程中整个社会的进步, 也有利于初中生素质的提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深远意义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摘要: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刻分析,并且结合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需要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发展新的科学和人文与社会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如何运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积极拉动我国经济,和科学的提高执政能力,指出了科学技术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结合,经济增长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先从输电线路工程上的一个实例引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科学与人文方面的问题,比如对于输电杆塔的设计,设计人员通常根据结构规范的要求,或设计为角钢结构塔或设计为钢管结构塔或设计为混凝土电杆,而忽视了杆塔的易于攀爬性。特别是许多超高压输电线路中,有的把塔的脚梯设计在主材的一侧,很短很细,仅供人脚的宽度,没有与脚足够的接触面积,攀爬时费时费力,虽然满足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却没有想一想作业人员如何才能安全、快速、省力的爬到塔顶处理实际问题,尤其是超高压塔,塔体很高,需要有安全的可靠的平台供人在中间累的时候歇息。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设计符合了科学原理,却没有考虑人的使用问题,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了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能够使人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所以科学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下面借此引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是求真; 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 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 就越真。所以,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 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终极关怀, 是求善; 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 认识体系, 还是一个价值体系, 伦理体系; 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 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 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从上面问题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们的行为方式要本着科学的原则,要符合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方法下产生正确的结果,而我们行为的目的,则应本着人文的原则,因为从原始社会到当今社会,我们最开始是自己自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也就是我们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服务,所以人文精神,侧重的更是能像关怀自己一样的心态去关怀别人,同时别人也能用同样的方式来关怀自己。在当今社会两种精神起到的作用,我们将在下文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开放三十年,国内生产总值迅速上升。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生活因为科技的提高而变得更加的舒适,然而在科学技术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因素,比方说地沟油,各种有毒的食品添加剂,毒奶粉,瘦肉精,可以说他们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的产物,所以单纯从科学来讲是不能判断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其对策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中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等问题滞后形势的发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 种种问题。本文就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意义、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回首过去的20世纪,在党的领导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曾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今,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下世纪我国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到下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但是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力拼搏,共同努力。现在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这一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下世纪我国国民总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下世纪的中国能否牢牢发展的主动权,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庄严的使用,为使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负重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我们同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将更加广泛、深入。这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大量进入我国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四个多样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诱发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社会上还出现了黄赌毒、腐败、非法宗教活动、封建学信活动等社会丑恶现象。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干扰着青少年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再一方面,当今时代,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载体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是开放的,网上信息诚杂多样,即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这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只有努力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大力探索新路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年轻一代健康茁壮成长。 二、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 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观念陈旧,一些家长、老师存在偏面的成才观、价值观,没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用学习成绩以偏盖全,忽视甚至抵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阻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是很多人的思想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被看成是一种说教,在很多地方,政治思想教育也往往仅仅留于形式,照本宣科。所以,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人就立刻把它和“枯燥”二字联系起来,这使得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难度。是现在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独立意识很强,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对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很容易接受,但对于事物的好坏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