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鱼和白鲢鱼的区别

花鲢鱼和白鲢鱼的区别
花鲢鱼和白鲢鱼的区别

花鲢鱼和白鲢鱼的区别

鲢鱼的种类分为花鲢鱼和白鲢鱼两种,由于它们的外观非常的相似,很容易被大家混淆,如果区别错误的话,那么做出来的味道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生活中我们都是以花鲢鱼为主,如果没有掌握区分技巧的话,是很容易购买到白鲢鱼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白鲢鱼和花鲢鱼的区别_花鲢鱼和白鲢鱼的区别有哪些吧?

第一,白鲢鱼和花鲢鱼的区别_花鲢鱼和白鲢鱼的区别有哪些?从鱼头的大小来看,花鲢鱼和白鲢鱼的鱼头都很大,但是花鲢鱼的头却更更大些,可占身体的1/2甚至更多,因此花鲢鱼又称“大头鱼”或“胖头鱼”。

第二,从鱼身体的鱼鳞花色看,花鲢鱼身上是有淡黑色斑点的,而白鲢鱼是全白鳞,无黑色斑点,这点比较容易区分。从肉质看,花鲢鱼肉质细腻,鱼头富含胶质蛋白,最适合做剁椒鱼头、蒜香鱼头、咖喱鱼唇、鱼头豆腐汤等。白鲢鱼肉质略微松散,而且鲜味不如花鲢鱼。白鲢鱼的小刺较多,花鲢鱼要好一些。

第三,花鲢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鱼类,每100克花鲢鱼中含蛋白质15.3克、脂肪0.9克。另外,花鲢鱼

还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花鲢鱼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常吃能暖胃、祛眩晕、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润泽皮肤。

白鲢鱼和花鲢鱼的区别_花鲢鱼和白鲢鱼的区别还是有很多的。花鲢鱼无论是在肉质上还是在鱼头的营养和分量上都是比白鲢鱼占有优势的,买鱼的时候也不可以随随便便,要仔细观察,切勿错买,影响食用效果和食用营养价值。

洈水鲢鳙鱼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

洈水鲢鳙鱼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 鳙鱼,又名花鲢、胖头鱼,浮游动物食性,其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历来被捧为水产上宾。鲢鱼,又名白鲢鱼,浮游植物食性,是人们常见的大宗水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食品结构的不断调整,鳙鱼更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准入机制,特对洈水牌鲢鳙鱼进行无公害养殖,并制定养殖操作规程。 1. 养殖前的准备 1.1 养殖水域选择 1.1.1 池塘条件 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首先选择是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避风向阳,面积10—20亩且池底平坦,池埂宽大、坡比在1:2.5—1:3之间,池塘水深能够保持2米左右。 1.1.2 湖泊条件 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湖泊,选择以蓄水为主的湖泊,并保持丰富的生物资源,且捕捞方便,排灌方便。 1.1.3水源条件 无公害养殖鲢鳙鱼水域的水源应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区,远离鱼病疫区的地方,且进排水方便,其湖泊及池塘进水的主要水源应是水质清新的洈水水源。 1.2 池塘消毒

主要是彻为主的池塘而言,鲢鳙鱼池塘消毒主要是针对养殖. 底清除池塘野杂鱼及有害微生物。 1.2.1 氧化钙(生石灰)池塘消毒 干池清塘消毒每亩用氧化钙(生石灰)75公斤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消毒每亩每米水深用氧化钙(生石灰)150公斤全池泼洒,以彻底杀灭池塘中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1.2.2 漂白粉清塘消毒 每亩每米水深用漂白粉12-15公斤兑水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塘中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1.3适度肥水 以养殖鲢鳙鱼为主的池塘,在清塘消毒后,每亩施粪肥300公斤或绿肥400公斤。 2. 鱼种投放 2.1 鱼种来源 主要是本地人工繁殖的鲢鳙鱼苗经过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再进行套养成0.2-0.5公斤的鲢鳙鱼鱼种。 2.2 苗种繁殖 2.2.1 亲鱼选择 鲢鳙鱼亲鱼种的选择,其亲本来源应该是国家规定的四大家与原良种基地,应选择性腺成熟、体型完整、品质优良、品种纯正、无病无伤的个体,雌性个体生长3-5年,雄性个体生长2-3年。育亲鱼的培2.2.2

花鲢使用养殖技术

花鲢实用养殖技术 鳙的食物是水中大量生长的浮游生物。它的鳃耙细长而排列紧密,但没有骨质桥,也没有筛膜,因此滤水作用较快,滤集浮游动物的能力较大。食物的主要组成是轮虫、甲壳动物的枝角类,也包括多种藻类。从个体数量上看,藻类往往多于动物性食物。但从体积上来看,动物性食物仍占主要成分。从鳙的摄食特点可以看出,它是一种不断摄食物的种类,在浮游生物的生长季节内,只要嘴不断张闭,食物就不断地随水进入口腔。 在自然条件下,鳙鱼与其他家鱼一样,其性腺在静水中可以发育,但卵子成熟却需要江河水环境和水位上涨等生态条件。在长江的干、支流中,每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当流域内降雨汇集干流造成水位上涨、水温达到18℃时,亲鱼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成熟,由IV期转入V期即行产卵和受精,鱼卵受精后顺水漂流发育,孵化成鱼苗。 无论养殖或天然生长的鳙鱼,只要达到性成熟年龄,个体大、生长良好并无伤病,均可作为亲鱼。雄鱼在胸鳍前面有几根鳍条上缘各生有似刀的锋口,用手左右抚摸,有摸在钝刀锋上的感觉;腹部较小,性成熟的个体,轻压生殖孔有乳白精液流出。此鱼胸鳍光滑。 亲鱼培育 (1)亲鱼培育池。要近水源、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开阔向阳、交通便利;池底平坦,以壤土并有一些淤泥为好。放养亲鱼前必须进行常规清整与消毒。 (2)放养密度。每1/15 hm2可放养10—20尾。另搭配草鱼亲鱼2—4尾,每1/15 hm2 放养总量。以150—200kg为度。雌雄比例为1:1.5为好。 (3)亲鱼培育。亲鱼放养前,应先施好基肥,放养后,根据季节及池塘具体措施追肥。一般每1/15 hm2 750—1000kg,在冬季或产前可适当补充些粉状精饲料(每尾年投精料20kg左右)。 亲鱼催产 (1)亲鱼选别:雌鱼腹部比较膨大,生殖孔附近饱满、柔软、略有弹性,生殖孔红润,仰翻腹部能隐见助骨,太高尾部,隐约可见卵巢轮廓向前移动。但是如果雌鱼腹部过分膨大,弹性消失则需要放在清水池或微流水池几天后再行进催产。雄鱼能挤出入水即散的乳白精液,都可选用。 (2)雌雄配组:自然产卵受精,雌雄比例为1:1—1:1.5;采用人工受精雄鱼可少于雌鱼,1尾雄鱼的精液可供2—3尾同样大小的雌鱼受精。 孵化 人工孵化是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工具内,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孵出鱼苗。有时也用曝晒过氯气或用硫代硫酸钠处理后认为安全的自来水。孵化水温必须相对稳定,经过滤池或过滤闸进行三级(40目、60目、80目)逐级过滤。孵化工具有孵化箱、孵化桶、孵化缸、孵化环道、孵化槽和塑料孵化器,要因地制宜地选用。孵化时间因水温而异。 苗种培育及运输 培育 (1)池塘条件 鳙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1/15hm2,池深1.5米左右;池堤牢固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无水草丛生;鱼池向阳,阳光充足。而且放养前必须经过清整和消毒。 (2)鱼苗放养密度:每1/5hm28万—12万尾。 (3)鱼种放养: 体长30—60mm时,多采用单养,其密度根据池塘大小、水深、肥瘦来决定。培养鳙鱼种时,应注意勿搭配食性相近的鲢鱼。 (4)投饵技术与投饵量

水库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大中型水库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水库有大、中、小之分,渔业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鱼类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也各不相同。 大、中型水库具有是面大、水深、库容大的特点,生态条件复杂且难控制。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利用库内的天然饵料进行较为合理的粗养。 放养密度主要是根据水域的供饵能力决定的,不同水域的供饵能力不同,鱼产力(水域生产某种鱼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不同。从理论上讲,一个水域某种鱼的合理放养密度,应当是放养后存活鱼群恰好能达到这种鱼产力的密度,或者说是某种鱼对饵料的利用强度同饵料资源增殖能力相适应的密度,低于或高于此密度均属不合理,但在生产中很难达到这个要求。通常是通过渔获物分析,根据某种鱼放养后的生长情况,逐年对密度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趋于合理。 在鱼种规格13.2厘米,放养鱼种回捕率约40%,商品鱼的起捕率达到70%左右,成鱼起捕标准1千克/尾的情况下,不同营养类型的大、中型水库每年鱼种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鱼产力(千克/亩):富营养型水库:30~40,中营养型水库:20~30,贫营养型水库:15~20;放养密度(尾/亩):富营养型水库:110~140,中营养型水库:80~110,贫营养型水库:50~80;鲢鱼的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35~40,中营养型水库:30~35,贫营养型水库:25~30;鳙鱼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50~55,中营养型水库:55~60,贫营养型水库:60~65;草、鲤、鳊、鲴等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5~15,中营养型水库:5~15,贫营养型水库:5~15。 在水库渔业生产中,如放库鱼种的规格不到13.2厘米或回捕率达不到40%,或2~3龄的鲢、鳙个体生长已超过1千克,则鱼类的放养量应适当增加,反之,则应适当减少。同理,若当年起捕率达不到70%,则下一年度的鱼种放养量亦应适当减少,反之,则应适当增加。养殖鱼类搭配比例的调整亦需因库制宜。有的水库,水土保持较差,库水经常混浊,则鲢、鳙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减少,草鱼、鲤、鲫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增加。至于作为主养鱼类的鲢和鳙之间的混养比例须根据同龄鱼的生长速度调整。若同龄鳙的个体生长显著快于鲢,则鳙搭养比例适当增加;反之,鲢的放养比例应适当增加。许多高产水库的渔业生产实践表明,大型水库鳙的放养比例一般以大于鲢为佳。 对于新建成的大、中型水库,由于大水初淹库区,水质较肥,青草、有机碎屑等饵料也较丰富,开始1~2年的鱼种放养量可高于该库正常放养量(根据营养类型的特征而定)的2~3倍。草鱼、鲤、鳊等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搭养比例也可提高到20%左右。新建水库由于鱼类区系尚未形成,没有或很少有凶猛鱼类,鱼种的放养规格也可适当降低,甚至放养夏花鱼种也可以 一、合理放养的涵义 (1) 二、放养对象的选择 (1) 三、鱼种放养规格 (3) 四、鱼种质量 (4) 五、鱼种放养密度 (5)

大中型水库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大中型水库鲢鳙鱼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作者:钟海平点击数:62 更新时间:2011-12-28 来源:瑞金市水产站临近冬季,各地大中型水库又到了开始准备投放鱼种的时候,采取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能够在同等条件下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水库有大、中、小之分,渔业条件各不相同,鱼类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不尽相同。大、中型水库具有面大、水深、库容大的特点,生态条件复杂且难控制。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利用库内的天然饵料进行较为合理的粗养。 放养密度主要是根据水域的供饵能力决定的,不同水域的供饵能力不同,鱼产力(水域生产某种鱼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不同。从理论上讲,一个水域某种鱼的合理放养密度,应当是放养后存活鱼群恰好能达到这种鱼产力的密度,或者说是某种鱼对饵料的利用强度同饵料资源增殖能力相适应的密度,低于或高于此密度均属不合理,但在生产中很难达到这个要求。通常是通过渔获物分析,根据某种鱼放养后的生长情况,逐年对密度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趋于合理。 在鱼种规格13.2厘米,放养鱼种回捕率约40%,商品鱼的起捕率达到70%左右,成鱼起捕标准1千克/尾的情况下,不同营养类型的大、中型水库每年鱼种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鱼产力(千克/亩):富营养型水库:30~40,中营养型水库:20~30,贫营养型水库:15~20;放养密度(尾/亩):富营养型水库:110~140,中营养型水库:80~110,贫营养型水库:50~80;鲢鱼的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35~40,中营养型水库:30~35,贫营养型水库:25~30;鳙鱼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50~55,中营养型水库:55~60,贫营养型水库:60~65;草、鲤、鳊、鲴等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5~15,中营养型水库:5~15,贫营养型水库:5~15。 在水库渔业生产中,如放库鱼种的规格不到13.2厘米或回捕率达不到40%,或2~3龄的鲢、鳙个体生长已超过1千克,则鱼类的放养量应适当增加,反之,则应适当减少。同理,若当年起捕率达不到70%,则下一年度的鱼种放养量亦应适当减少,反之,则应适当增加。养殖鱼类搭配比例的调整亦需因库制宜。有的水库,水土保持较差,库水经常混浊,则鲢、鳙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减少,草鱼、鲤、鲫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增加。至于作为主养鱼类的鲢和鳙之间的混养比例须根据同龄鱼的生长速度调整。若同龄鳙的个体生长显著快于鲢,则鳙搭养比例适当增加;反之,鲢的放养比例应适当增加。许多高产水库的渔业生产实践表明,大型水库鳙的放养比例一般以大于鲢为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