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办法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办法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办法

电信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法

针对招收来的维吾尔族学生(两名),藏族学生(一名),,我院采取以人为本,以关怀为理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管理帮扶工作。

这些学生,主要指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课外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他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特招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在规模最大的三个节日里,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2)生活习惯。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新疆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而藏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藏饰,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并且藏族学生整体上自由散漫,这也与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他们在家乡,大部分住在闭塞落后地区,家庭贫困。

(3)交际关系。藏族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聚,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

(4)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来说也不例外。但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他们存在问题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特招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并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进入大学之后,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以上是少数民族特招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这些特点,学院除了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给予许多特别关注。

第一,学院尽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对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学院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掌握程度的问题,特别请基础课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更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第二,学院领导经常慰问少数民族同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想办法困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重大民族节日,学院出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过节,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感到家的温暖。

第三,班导师辅导员,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争取助贫资

金,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在学习上,经常与他们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定期找同学帮他们补习功课,共同帮助他们实现成绩的提高、学习上的进步;在生活上,经常走访他们的宿舍,解决发现的问题,平衡他们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创造机会让他们与其他同学有更多交流的机会,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增加与其他同学的接触和了解。同时,发挥他们能歌善舞的特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联欢活动。

总体来说,在院领导老师关心指导下,他们已经真正融入到校园生活中。目前艾比和姑再努尔在学校的职创组织担任学生工作,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见下表),学院将继续关心鼓励他们,是少数民族学生不断提高自我,争取早日成才,为祖国建设、西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繁荣、民族团结添砖加瓦。

班级常规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班级常规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老师不能把常规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 (一)班级常规管理教育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教育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教育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老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主要是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二)幼儿园日常基本的三种常规 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 1、生活常规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 2、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3、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 (三)幼儿园常规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1、对幼儿进行管理教育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管理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管理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但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俗话说:“三岁看大。”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与主要经验

浅谈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大 举措与主要经验 少数民族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采取了诸多重大措施,给予了特殊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对当前和今后我们民族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需要继续坚持,而且对其他多民族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历代统治阶级出于统治的需要,曾相继制定或发布过一些民族教育方面的政策,比如明、清统治者把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作为“治国安边”的一项统治政策,在民族地区兴办了一批义学、社学、书院等,但这些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且这些都建在临近汉族的地区或民族地区较发达的城镇,在少数民族乡村没有学校可言。民国时期,受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的影响,民国政府虽然也设立了蒙藏教育司,专管蒙藏回疆的教育,但由于当时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实际上政府根本就无暇顾及民族教育,上述机构基本上是名存实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蒋介石出于军事的考虑和政治目的,开始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规,兴办了一些学校。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内战,在民族地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大汉族主义”的教育政策,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出现了倒退局面。 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实行消极乃至反动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生产力发展落后,社会发展缓慢。一些少数民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刻木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形态。部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只是寺院和经堂教育,没有现代教育和现代学校,个别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也有少量的私塾、学堂和中小学校,但主要面向贵族子弟,一般老百姓的孩子难以进入。因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几乎是空白。据统计,1949年以前,全国没有一所正规的少数民族高等学校,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极低,如新疆地区1928年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2%,宁夏1949年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为10%,西藏及凉山彝族为2%。教育发展的落后,导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盲率极高。据统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国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的文盲率在95%以上。即使文盲率较低的朝鲜、蒙、乌兹别克等民族的文盲率也在40%-60%之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坚持以教育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实施多种政策,不断加大倾斜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1951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的方针和任务,并决定在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称高等学校或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高职)学生的管理。 第二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学籍管理 第一节入学与注册 第八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应当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应当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十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十一条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考核不合格的课程是否重修或者补考,由学校规定。 第十三条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要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 第十四条学生学期或者学年所修课程或者应修学分数以及升级、跳级、留级、降级、重修等要求,由学校规定。 第十五条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辅修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

现行少数民族政策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现行少数民族政策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从小我就在课本中学知: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和睦相处、荣辱与共;我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同胞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即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又主张对少数民族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么多年了,我都赞同和支持我们国家的这些基本政策。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与汉族相比他们确实经历了太多的不公正,我们需要为祖宗们还债。另外,从现实情况看,如今的少数民族绝大多数生活在“老、边、穷”地区,从国家发展的战略上讲,也应该对他们予以特殊的关照。 但是进入大学之后,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学习经历和社会经历,开始对国家现行的一些民族政策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不是针对政策的动机和理论性的政策本身,而是针对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政策的践行情况。我想说的是,我对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实行情况有很多的反思,比如过于强调的民族分界,比如过多的民族自治地方(广义上包括区、县、盟、旗、乡),比如过于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保护(有人说是“拯救”),再比如急功近利性的经济开发,再比如事倍功半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事业…………这样的论调估计是有点“愤青”,或是太没有“政治觉悟”了,但是我认为作为一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向政策提“异议”,青年人应当有替国家反思的勇气——只要我们抱着善意的动机就行了。 虽然对国家现行的少数民族政策有很多的反思,但是在这篇短文中是显然不能都表达出来,原因有二:其一是我的很多思考还是初步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脚罢了;其二是我自知才疏学浅,远没有能力对所有的政策作出公正的评价,这应该是“政治精英”们的工作。所以,我就只能挑一项我相对来说还算了解、同时自认为有点把握的政策来说,只要别人觉得我并不是信口雌黄就行了。因此,我把笔头转向了“现行少数民族政策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反思。 理想下的公平 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的内容相当丰富,但是其核心其实很简单:平等、团结、公平、互利、共富。众多的政策措施无外乎围绕这五个关键词。围绕公平问题,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同胞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其中就有我所关注的教育公平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十分重视,为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教育公平,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措施,其决心之大、力量之强、面积之广、时间之久都是空前的。这些旨在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政策主要是以下几类: 1 、教育经费的倾斜 少数民族群众很多生活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而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这就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教育经费不足,为了帮助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就设立了少数民族的教育补助费,在一般的教育经费之外特设的补助费用,以补助一般教育经费的不足。并对划拨补助费用的使用做了具体详尽的规定。 2 、招生考试上的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照顾 国家在各类学校的招生考试中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了不少的照顾政策。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不得超过20分)要求投档;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这些在客观上有利于弥补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差距。 3 、开展“双语”“多语”教育在民族地区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政策 我国约有20多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因此为了方便教学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等原因双语、多语教学的现象在我国的民族地区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行了《全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制度 根据上级有关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四个认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讲座、报告、深度辅导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2.深入开展法治教育。以法治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法律讲座等形式,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引导少数民族学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3.深化网络安全教育。倡导文明上网,规范网络言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自觉远离涉恐涉暴信息,避免接触或者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 4.深入细致的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摸排工作。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中去,和少数民族学生聊天、谈心、交朋友,增进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交流,准确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真实思想,尤其是对敏感问题的真实看法,以及行为动态。 二、加强学业辅导,促进全面成长成才 1.每学期开学,教导处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普查工作,对学业后进学生进行记录。 2.制定辅导计划,开展学业辅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3.对少数民族特招学生学业和学籍管理实施倾斜性政策。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心灵关怀工作 1.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学生档案。全面细致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心理、经济情况、家庭背景、日常言行、宗教活动等信息,建立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档案。 2.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班主任要以深度辅导为载体,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进行深入谈话谈心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实际问题。 3.建立重点学生帮扶制度。组织班主任对家庭有突然变故、学业成绩薄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怀和指导。 四、关心照顾学生生活,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1.做好助学工作,帮助解决贫困生生活问题。 2.尊重少数民族学生风俗习惯,在重大民族节日期间,组织庆祝慰问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节日生活。 五、依法依规严格管理,切实维护安全稳定 1.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各年级要密切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对无故离校学生,要及时与学生本人及其家人联系,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学校。 2.从严管理。对于违规违纪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及时给予警示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3.建立安全稳定台账。每学期初,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建立安全稳定台账。对于重点学生,按照一人一组、一人一策、一人一案的工作机制,定期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动向,强对帮扶教育工作,尽最大力努力做好转化教育。 4.加强网络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封堵、删除有害信息,及时给予正面引导教育,严防非法分子利用校园网络及现代通讯工具传播有害思想。

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铁山港区营盘镇初级中学夏晓荣 摘要:班级作为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工作开展的主要领导者,对学生的成长,无论就是思想还就是行为层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又肩负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素养的责任,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怎样做人就是班主任需要承担起的重责,可以说,德育教育就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主要从德育教育工作内容出发,分析其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探究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重要性 一、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班级德育教育内容: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在上述管理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活常识与常规习俗等,教师要善于将道德内容穿插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从本质上改善班级管理效益。 2、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班级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1、营造良好班风 一个班级的班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而正确的舆论就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保障,这主要就是因为,舆论

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能够约束、感染与鼓励班级成员。因此,若想营造良好班风,则一定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舆论。在形成新班级之前,应让学生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与规范,并尽量将内容详细化、情景化,潜移默化中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义务与权利,尤其要凸显对班级应履行的义务与权利。 1、1关爱学生,尤其就是学困生 每一个学生都就是来自于不同层次的家庭,每个家庭情况的不同会造就学生性格上的差异。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人道主义关怀,对每个学生都予以人文关怀,让学生能感受到来自于教师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特别就是那些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的学生,从小情感的缺失造就了其脆弱敏感的内心,班主任给予其足够的关怀与呵护,多对学生的发光点进行鼓励与表扬,往往能取到很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其变得更加开朗自信,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 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就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瞧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 1、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与谐、积极的管理氛围。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苏德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苏德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 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8人,下设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分为8个方向,常永才的民族文化心理与教育研究;董艳的语言文化与教育;曲木铁西的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史大胜的民族学前教育;苏德的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研究;吴明海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研究;滕星的教育人类学;张俊豪的民族高等教育管理。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教育 本专业备注 招生导师(或 导师组)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 苏德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 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14民 族学与教育学③3016民族教育学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三、导师介绍 苏德毕力格,简称苏德,1961年生,男,蒙古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研究.doc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南昌工学院作为全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该如何来开展,不仅是学校管理机构思考的问题,也是学校每位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少数民族学生的几个突出特点,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管理 1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1学生到课率不高 在南昌工学院工作的这几年里,我接触过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在2012年时担任了2012级两个本科预科班的辅导员,班上所有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在一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感觉这两个班级的管理比起其他班级的管理,艰难了许多。其中问题之一是学生到课率较差,每次我都会亲自到宿舍去叫学生起来上课,或者处分几个学生等多种方法都尝试过。目的是希望学生到课率能提高,可结果还是不理想,因为学生坚持不了几天。这些问题可能其他老师也都会有同感。 1.2学习语言障碍较大 在这两个本科预科班中,有几个学生学习很认真,从来没有旷过一节课。一个是柯尔克孜族学生,名叫努尔开力地.加尼巴依,一个是哈萨克族学生,名叫江俄丽,还有一个是藏族学生,名叫格桑平措。每次看到他们,不管是上课还是晚自习,都在很认真学习,可是每次考试的成绩却都不理想。我曾经找他们谈过,他们都反映老师讲的课都听不懂、以前根本就没有学过英语,可是到学校却要学习英语。他们甚至有的连汉语都说不清楚,怎么

接受汉语的教学,况且老师授课的进度还比较快。这或许都是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厌学、逃课的原因之一吧。 1.3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 班上每次开展活动,都是汉族的学生积极主动性要高,而少数民族的学生却很少参与进来,情况较好的他们仅仅只会做观众而已。这也是我在管理少数民族的学生时所遇到的问题,要想更好的管理好少数民族的学生,这个问题必须要想办法解决。 2少数民族学生的两个突出特点 2.1进取心强,但文化基础较差 由于一些历史、地理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我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前都是用维语或是柯语来接受教育的,入学后表现出维语或是柯语表达能力强,而汉语听力、会话及写作水平较低。虽然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很努力学习,但是因为入学后接受教育的语言和入学前不一样,导致他们上课时很难听懂,与汉族学生的成绩总是有一定的差距。 2.2民族凝聚力强,需要理解和尊重 据我观察了解,不同民族的学生基本上不会玩在一起,他们一般都是与本民族的学生在一起。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绝大多数新疆籍学生平常与自己本民族的学生都很团结,路上碰到了,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会主动去打招呼或是拥抱,表现得很团结、亲密。而他们对其他民族的学生,甚至是对自己所在班级的老师从不会有这么热情,路上碰到了能躲便躲或是装着没看见,很少主动去与老师或是其他民族同学打招呼,更别说主动与其老师或是其他民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我所带的两个预科班,一年来,有绝大多数学生都未与他们说过一句话,有时主动找他们谈话,他们只会听,却都一言不发,根本没法交流下

少数民族优惠性政策

1.在哲学、政治等场域与社会空间的结构之间, 可以观察到一个完整系列的结构上和功能上的同源性: 它们各自都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都有为侵占和排斥而进行的斗争, 都有再生产的机制等等。但是, 这些特征中的每一个部分, 都在每一个场域中呈现特殊的、不可简化的形式。(重要启示:教育场域不像经济场域、政治场域那样存在明显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而是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存在着即好学生统治着差学生,汉族学生统治着少数民族学生;;;) 3.场域是力量关系和旨在改变场域的斗争关系的地方, 因此也是无休止的变革的地方。(可以作为结尾论述教育改革永无停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正。) 4.如果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类型上来看,长期以来我们民族教育政策有两大类型:第一类为优惠性政策,第二类为特殊性政策。〔6〕所谓优惠性政策在西方国家中大都称为“补偿政策”,是在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特殊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之后,所采取的一种倾斜发展政策或优先发展政策。我国自50年代以来,一直都对少数民族教育采取优惠的发展政策。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公平理论、均衡理论、和谐理论。这种政策如果以学校发展作为参照物的话,它重点在学校之外,即注重的是学校与社会、自然、宗教、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政策关注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外部制约因素。所谓特殊性政策是在充分考虑民族教育发展中的特殊因素,特别是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特殊性,就民族教育内在的教育目标、

价值、内容、方法、评价等问题采取特殊政策。这些政策在其它地区的教育中不存在,唯独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存在。如果以学校发展作为参照物的话,它重点在学校之内,即注重学校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特殊性,主要是双语教育政策及多元文化课程政策。〔7〕因为现代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所以在处理传统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基本处在一个探索性的发展阶段,最初是解决民族地区的办学问题,并从条件上保障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缩小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内地学校教育在硬件上的差距。但随着硬件的不断改善,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也要逐渐地转向软件方面的建设,软件方面民族地区教育与内地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尤其需要重视和加强,软件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资、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等,它直接关涉到民族教育的质量问题。现在是该进入一个提高性的发展阶段了,也就是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中所必须的学校系统建立起来,并与民族地区的自然、社会、历史关系处理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民族教育的政策更多地应该关注学校教育内部的特殊性问题,将学校的根深深地扎入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之中,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挥民族教育真正的培养民族人才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进而使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模式阶段迈入质量发展模式阶段。 3.金生鈜教授基于人性的共同性认为,%教育需要的满足是人实现其人性本质的根本方式,也是实现人格精神健全

德育教育对新时代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德育论文

德育教育对新时代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德育论文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德、智、体、美、劳登诸多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当然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要积极探索新路子、新经验。正确认识德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德育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管理效果,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 一、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

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通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学生的“学生守则”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二)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 管理规定 1

【发布单位】国家教委 【发布文号】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7号 【发布日期】1990-01-20 【生效日期】1990-0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1990年1月20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7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应当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应当遵守宪法、法规、校规校纪,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应当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

知识。 第三条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严治校,优化办学环境,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健全管理制度应同加强思想教育相结合,对学生以正面引导为主,警惕并抵制国外敌对势力的思想政治渗透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袭,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 第二章学籍管理 第一节入学与注册 第五条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写信并附原单位或所在街道、乡镇证明,向学校请假。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报到的,以旷课论,超过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办法

电信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法 针对招收来的维吾尔族学生(两名),藏族学生(一名),,我院采取以人为本,以关怀为理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管理帮扶工作。 这些学生,主要指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学习和课外生活等各方面都显现出了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他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特招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在规模最大的三个节日里,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2)生活习惯。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新疆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而藏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藏饰,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并且藏族学生整体上自由散漫,这也与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他们在家乡,大部分住在闭塞落后地区,家庭贫困。 (3)交际关系。藏族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聚,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 (4)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来说也不例外。但这些少数民族特招生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他们存在问题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特招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并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进入大学之后,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以上是少数民族特招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这些特点,学院除了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给予许多特别关注。 第一,学院尽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对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学院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掌握程度的问题,特别请基础课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更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第二,学院领导经常慰问少数民族同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想办法困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重大民族节日,学院出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过节,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感到家的温暖。 第三,班导师辅导员,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争取助贫资金,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在学习上,经常与他们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定期找同学帮他们补习功课,共同帮助他们实现成绩的提高、学习上的进步;在生活上,经常走访他们的宿舍,解决

浅谈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应努力让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学生才容易产生积极的、健康的、热烈的心理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加强班集体思想建设,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个优良的小环境,从而形成大环境整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应贯穿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关键词:德育、道德、班级管理、自我体验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教育以多种多样的手段和途径彰显塑造心灵的无穷魅力。目前,班级管理之班级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班级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班级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德育教育的开展是一门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去不断探索的一门艺术。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 一、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情况

附件1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情况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三条修改为:“高等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将第四条修改为:“高等学校学生应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积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体魄。” 四、将第五条修改为:“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平等享有下列权利”,将第(二)项修改为:“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获得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将第(三)项修改为:“申请奖学金、助学贷款”;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将第(六)项改为第(七)项,修改为“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五、将第六条第(二)项修改为:“遵守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第(三)项修改为:“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第(四)项修改为:“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助学贷款及相应义务”;第(六)项修改为:“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六、将第八条修改为:“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主要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学生考试报名、志愿填报信息是否真实、准确;

浅析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浅析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作者简介:彭雪清(1989.4-),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揭阳市;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历:在读研究生。 马振钦,性别:男,民族:汉族,学历:研究生。 摘要:只有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近年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实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加强立法监督、加强民族教育管理、提高民族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能力建设以及通过提高群众参与度来实现民族教育政策的公正、公平。 关键词:民族教育政策;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教育政策问题 自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以及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习俗观念的影响,民族地区的教育依旧存在一些障碍,民族教育政策的实施也并没有完全解决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民族教育政策在被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此外民族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是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因而必须要考虑民族教育政策也应

该具有分类或者是差异性。只有更好地解决民族教育政策实行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文化的大发展,只有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必须得到重视,只有通过教育,培育更多发展需要的人才,通过人才与科技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的发展。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目的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p以促进民族发展的民族教育政策 以促进民族发展为目标,民族教育政策可分为四个阶段:在社会主义的前七年民族教育政策更体现是追求政治的发展;然后才是既重视经济发展又重视政治的发展;直到拨乱反正结束后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在重视经济政治发展同时也同时开始重视文化的发展。[1] 对于我国多民族的教育发展坚持“多元一体”的原则,既提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又强调文化教育的一体性。这一原则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体现了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目标是实现民族统一和发展。周恩来曾说过,我们国家的教育是民族的。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的表现形式,各民族除了互相学习,更需要学习现代科技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正真的实现民族的大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研究 贺新宇王志杰熊金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有理想,有道德的各类建设人才,培养少数民族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各高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作为未来的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与各族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开展民族自治地区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一、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本民族的杰出代表,是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民族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将教育资源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因此,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探索合理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合格人才。 (二)有利于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方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此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以及相关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三)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增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民族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猖獗,而作为思想传播主阵地的高校,也就成为了分裂分子与我们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可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愈发重要。高校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与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民族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四)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我们党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经济欠发达、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不断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任务的提出,对民族地区人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让更多、更加优秀的来

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两个要件,两者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教师、学生、环境等负面因素都会对课堂管理的有序进行产生严重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全面掌握相应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每位学生品学兼优可持续的发展。 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管理是在特定的教学时间、特定的教学地点,通过教师的努力由师生共同协调完成的教育行为活动。没有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教师所有的努力和前期准备工作都将会是徒劳的。因此,我们应该对课堂管理进行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刘电芝主编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1】赫尔巴特同样也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缓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2】这话同时也说出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将有助于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使教与学的双方都能够轻松快乐,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没有阻碍,减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教学效果会有显著的提高,反之则不然。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负面因素

对课堂管理直接影响的负面因素有很多,综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师自身的管理因素、学生的自身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因素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层次上严重影响着课堂管理的效果。我们应该剖析这些因素,找出解决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后日常的课堂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具有很大帮助的。 (一)教师自身的管理因素。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个人修养及其课堂组织的管理能力都直接影响着课堂管理的效果。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没有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课堂中去,从而导致业务不精,上课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呆板,由此影响课堂的正常管理;如果教师专业知识不够,基础不牢,教 学和组织能力不强,对班级问题的监控不足等,都会引起课堂的混乱,爆发师生冲突,也由此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二)学生的自身因素。 众所周知,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学习的态度、兴趣的选择、目标的追求以及对教师的需求都有着不同的变化;课堂中发生的很多异常行为和意外情况,多数都是由个 别学生或者局部学生引起的,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年龄变化、性格变化、生理变化都会成为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 1.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喜欢在安静舒适、宽敞明亮的教室环境中进行教学和学习。如果教学楼就在马路旁,窗外不时传来嘈杂之声,何谈良好的课堂管理呢?更是直接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外在的 自然环境因素都会严重的影响课堂管理的正常进行; 2.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家庭成员的情绪氛围影响着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