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

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表内乘法(一) 13课时

表内除法(一) 9课时

厘米和米 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4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期末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 7+3+6

19-6-7 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 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28+34+23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28+16 92-44-23

2、9+4-6 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

60-38+40=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4、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P3: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思考题

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五、作业:P5:第2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怎么

样就公平了?

2.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4.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

教学三维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独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3.出示例题4

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4.指导学生解答: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5.启发: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4=14(朵)

列式后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6.尝试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摆?

5.明确:对应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6.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7.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

8.想想做做第3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强调:上下要对齐。

思考: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个少?为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独立完成。汇报:你是怎么做的。25+7=32(个)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

教学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 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 练习二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练习二第1题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12—1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多边形。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

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练习三,教科书第16—17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

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的关系,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知道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讲解: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教材16页第2题,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角的个数与边数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学生跟着书上的例子边折边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2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集体讲解。

3.练习三第3题,学生小组交流拼法,集体汇报。

4.练习三第4题,学生先判断,再交流说说怎么样将原来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并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5.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三第5、6题。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拼图形,让学生体会图形有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

提问: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同桌互说)提问: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种?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

(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动手操作:试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

(1)学生分小组活动。

(2)指名板演、讲解。

(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19页的几幅图。

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

请形式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是什么?

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2页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个2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 + 2 + 2 + 2 = 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X k B 1 . c o m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1小题图,学生根据图意填空独立完成。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3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3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练习四第1-4题。

教学三维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X|k | B| 1 . c|O |m

一、复习巩固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

二、课堂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展示学生摆法,集体讨论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出示第2题图,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填空,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四第3题

出示第3题的图,学生观察后问:横着看,每行有几个花片,有几行,是几个几相加;竖着看,每列有几个花片,有几列,是几个几相加?然后由学生独立填空,完成后交流:两次填出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练习四第4题

(1)出示第4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

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后记: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一)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1-5的练习 教学设计

认识1-5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 使学生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 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爱学习的教育,初步养成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 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 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 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 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3. 完成第5题。 ①出示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 ②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③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交流,说出有几棵树、几只苹果、几只小兔、几种小猴、几

只小鸟。 ④在书上填写相关的数字。 ⑤反馈。 通过复习旧知,一方面带领学生回顾写数、认数的要领,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数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明白数学不止是学习数数。 4. 完成第6题。 ①教师读明题意。 ②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的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 5. 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三、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打印版)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十几减9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和课堂学习交流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形成运算技能。 2.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学习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协作交流认识新知。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 自主探究方案: 1.仔细观察下图:小猴一共有()个桃。小兔买走了()个,还剩多少个桃? 2.看书第1页。 小辣椒、小萝卜、小柿子、茄子它们算13-9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1)摆一摆:你能照它们算的样子摆一摆吗? (2)说一说:现在13-9你打算怎么算? (3)写一写: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探究质疑:阅读课本P1~2,结合自主学习的过程,你有什么疑问? 自主实践题:

1.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13—9= 16—9= ○○○○○○○○○○○○○○○ ○○○○○○○○○○○○○○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3.在○里填上“<”、“>”或“=”。 11—9○3 10○19—9 7○17—9 18—9○8 4.看图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用课前时间自学。 二、明确目标 交流: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吗?板书:十几减9 三、交流提升 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真好,小兔弟弟一大早就提着篮子上街买东西去了,小兔来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就问:“小猴哥哥,我想买些桃,还有吗?”小猴挠了挠头说:“我这就只剩下1盒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小兔弟弟说:“我想买9个桃。”(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故事情节) 1.提问:谁能帮小猴先生算算卖过以后还剩几个桃?算式怎样列? 生汇报,教师板书。 2.通过课前的学习,你会算13-9吗? 全班交流。 3.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几种计算情况: (1)13-1-1-1-1-1-1-1-1-1=4 (2)13-3-6=4 (3)10-9=1 1+3=4 (4)因为9+4=13,所以13-9=4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以内的进位加法 单元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及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材说明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的加法,简述为“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

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及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加几,、、加几,、、、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并且,每节中内容丰富,比如“、、加几”中含有道加法题。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前两节例题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只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在“加几”部分呈现有“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等;在“、、加几”部分呈现有“拆小数,凑十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教材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且,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的形式表明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多种计算方法中,像“点数”和“接着数”等,学生学习在以内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

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一起看看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

苏教版三上数学教案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 电 子 备 课 车青青 甘亭星海学校 2016.9

目录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 第一节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3) 第三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8) 第四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9) 第五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11) 第六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14) 第七节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6) 第八节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8)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20) 第一节千克的认识 (20) 第二节克的认识 (22)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24) 第一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4) 第二节认识周长 (26) 第三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28) 第四节周长是多少 (29)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31) 第一节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1) 第二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33) 第四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38) 第五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40) 第六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42) 第七节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44) 第八节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 (46)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48)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48)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50) 第三节间隔排列 (52)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53) 第一节认识平移、旋转 (53) 第二节轴对称图形 (55)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57) 第一节认识几分之一 (57) 第二节认识几分之几 (58) 第三节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0)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8)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0)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3) 第五单元元、角、分 (40)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45)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 9+5 9+3 9+4 9+9 9+8 9+6 9+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7 9+()=149+()=15

9+()=169+()=13 9+()=189+()=12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 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 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回答: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3、评一评、比一比。 引导:小朋友,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你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法好,为什么觉得它好?把别人的方法和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 4、活动小结。 同学们积极思考、团结协作,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5、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题) 计算12-9和16-9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17-9=()12-9=()15-9=() 想:9加()得17 想:9加()得12 想:9加()得15 2、9+()=12 9+()=11 9+()=14 12-9=()11-9=()14-9=() 3、5+9=()7+9=()4+9=() 14-9=()16-9=()13-9=() 4、“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5、“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6、“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准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回顾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怎样才能教好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前、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 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我还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的愉快。进步越快。针对各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的吸光有积极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求未知加数 2 教学设计

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未知加数的含义,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思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求未知加数的含义,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思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学具盒、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出示教具:一个空盒,请同学们看一看其中有多少个空格?然后放入8个苹果。 2. 问:这个盒子里再放几个苹果就能放满?怎样把这个问题列成数学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8+()=10 告诉学生:这个式子读作:“8加几等于10”。 二、自主探索,领悟道理 1. 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8加几等于10”里的“几”?也就是求出8+()=10里括号中的数?请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研究。 2. 议一议,说一说 小组汇报,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并小结:你们回答都很好,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这里有几种想法,你喜欢哪一种就采用哪一种: (1)因为8与2合成10,所以8+( 2 )=10; (2)因为把盒子装满就是10个,要装满盒子,再放2个就行了,即8+( 2 )=10;(3)盒子里空格可以用减法10-8=2算出; ……

三、运用巩固 1. 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求出信箱上的数,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 第2题。 出示情境图“拔萝卜”,教师话外音:拔萝卜,拔萝卜,菜地种了很多的萝卜,小白兔又提着篮子来拔萝卜了,小白兔今天要拔10个萝卜,它有许多问题等着小朋友回答呢。出示题目: 它拔了1个萝卜,还要拔几个呢?它拔了3个萝卜,还要拔几个呢? 依次类推,各小组讨论,共同填表。 3. 第3题。 先让学生复习大于号、小于号,让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然后问学生:现在要你比较4+5与7的大小,你怎么思考呢?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很认真,各个小组拿了好多小红旗,教师说过10个小红旗就可以换得一张学习优秀小组的奖状,看看,哪个小组可以换得奖状?你们小组有几面小红旗,还差几面?请各个小组回答。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三单元分一分 第四单元认位置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有趣的拼搭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数一数 课题:数一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教学难点:有序地数数,不重复、不错漏。能从实物数数到抽象程度的数数之间转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左右) 1.学生观察图片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儿童乐园去看一看(出示挂图)。 2.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练习内容及目标。 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15分钟左右) 1.引导数数(给1分钟时间) 学生可能会不按顺序数。数的方法也可能不一样。 这么美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先不着急说,把你喜欢的东西数一数,记在心里! 2.学生根据数量从小到大地再数一次 刚才大家把图上的人和物都数好了,能不能把这些物体和人按数量多少在再从小到大分类数一数。 3.学生依次说三幅图和点子的意思。 个别说、集体说。 仔细观察前三幅小图和小图下的点子,说说每幅小图画和下面的点子是什么意思。 4.学生根据小图里的物体在场景中找一找,依次数一数,说一说。并画出空缺的“点子”。 观察第四、五、六、九幅小图,再根据小图里的物体在场景中找一找,依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2~2013(一) 执教:章翠花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29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课题一、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20以内加减法

NO:1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数。 (教材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4题、)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

NO:2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教材第116页第3题第118-119页第3-6题)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NO:11 教学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及练习二十二(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NO:12 教学内容:书第114-115页(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己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 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总复习 复习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最新-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认识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0,并初步了解“10个一就是1个+”。 2.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及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并建立起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0。 数学难点:初步建立“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 放大直尺图、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观察场景图,数出人数,知道可以用10表示,会读会写。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直尺上的数。 二、交流共享 1.数出10,利用学具抽象出10 (1)出示主题情况图,十月一日国庆节到了,各族小朋友在跳舞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先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数一下,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数量是10的事物,先小声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听。 (4)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故事,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0比9大,你们知道10比9大多少呢?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9个珠子,问:这是几?再拨出几个珠子就是10了?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看来10比9大1,9的后面就是10 2.10的读与写 师引导:你觉得“10”这个数和我们认识的其他数有什么不同?那我们怎样才能在田字格里写好“10”这个数呢?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试着写10。 3.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师报数,小朋友数出对应根数的小棒,如3、4、7、10当教师报出10、小朋友数出10根小棒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说明: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这样10个一就是1个十。 反复追问:你手中的那一捆共几根?表示多少个一?表示多少个十呢?结论:10个一就是1个十(板书) 你能再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吗?现在你手中有几个十了? 三、检测完善 (1)今天,我们的数字王国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10个。(师出示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师备课手册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任教学科:数学 任教年级:一年级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或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2、渗透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NO:1 、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难点: "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培养学生有序数数的思想.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2-3 自学提示: 1 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分别数出你所看到的物体的个数 3 跟同桌说说 :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激发兴趣 (1)数数:从1数到10 (2)师: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看看图中都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1至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较大的.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一面国旗,用数字1表示.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一数(1)

课题:数一数(1)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4~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连一连,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初步感知对应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指着数”物体的个数,“听着数”听到声音的次数,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听讲习惯。 2、了解数字的起源、古代计数的方法,感受我国数学家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习自信心,鞭策自己学习。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对应的思想。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方式记录数字。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课前2分钟: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连一连

1、观察,书有几本?铅笔有几支? 2、你是怎样数的? 3、数好后怎样和上面的数字连起来? 生:数出来是几,先把这些相同的铅笔圈在一起,再和数字连起来。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一起来认识阿拉伯数字,中国数词,小圆片。 【民族精神教育】介绍数字的起源,古代计数的方法,感受我国数学家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习自信心,鞭策自己学习 4、学生自主完成其他物品的数一数,连一连。 反馈交流。师板书1~10的数字。 二、指着数 1、观察铅笔图,我们可以怎样数? 师示范指着一个一个数。学生模仿。 2、书本指着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依次指着数,不容易漏数。 3、防止漏数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数过的物体上做记号

4、学生完成下面六张图的数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数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尝试同时用中国数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 三、听着数 (一)引入 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敏。 我来击掌,请你说出你听到了几次掌声。 教师击掌,学生回答。 师:再来一次。 教师击掌,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都听的很仔细,接下来我们学习听着数。 板书:听着数。 (二)游戏 1、击鼓:教师击鼓,学生记录,学生汇报 2、敲三角铃:(小组代表敲)其余学生记录 3、拍手:一生拍手,其余学生汇报,全班核对 4、按照一定的规律拍手,如先4再3共7下等。 (三)生生互动,做练习 以小组形式或者同桌之间自己相互练习“听着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