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板法镇痛

热板法镇痛
热板法镇痛

热板法镇痛实验

【摘要】目的:通过热板法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与非麻醉性镇痛药罗痛定(rotundine)的镇痛效应。方法:使用超级恒温器,观察在注射药物前后雌性小鼠产生舐后足反应的时间。结果:小鼠在注射生理盐水后的15/30/60min的痛阈值与注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在注射罗痛定后的15/30/60min时的痛阈值相比注射前明显增大(P<0.05);小鼠在注射度冷丁后的15/30min时的痛阈值相比注射前均明显增大(P<0.05),但是在60min时小鼠痛阈值却与注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5/30min时,杜冷丁提高的痛阈值与罗通定无显著差异(P>0.05),在60min时杜冷丁与罗通定提高的痛阈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杜冷丁和罗通定均具有明显镇痛作用。罗通定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于杜冷丁。

关键词杜冷丁罗痛定痛阈热板法

1.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 20-25g雌性小鼠

1.2 药品0.25%dolantin,0.25%rotundine sulfate,生理盐水

1.3 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金属罐

1.4 调节热板温度开启超级恒温器,调节温度恒定于55±0.1℃

1.5 动物筛选取雌性小鼠置于金属罐中,筛选10-30秒内有舔后足反应的合格小鼠3只并各测定正常痛阈值一次,对逃避、跳跃者弃之。

1.6 实验动物处理测量合格小鼠体重并分组,甲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罗通定0.1ml/10g,丙鼠腹腔注射度冷丁0.1ml/10g

2. 观察指标

1.1测痛阈值记录合格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并分别在注射药后15min、30min、60min各测

痛阈值一次并记录痛阈值。

1.2

1.3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100% 1.4测痛阈值记录合格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并分别在注射药后15min、30min、60min各测

痛阈值一次并记录痛阈值。

1.5

1.6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100%

3.结果

3.1小鼠在注射生理盐水后的15/30/60min的痛阈值与注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在注射罗痛定后的15/30/60min时的痛阈值相比注射前明显增大(P<0.05);小鼠在注射度冷丁后的15/30min时的痛阈值相比注射前均明显增大(P<0.05),但是在60min时小鼠痛阈值却与注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5/30min时,杜冷丁提高的痛阈值与罗通定无显著差异(P>0.05),在60min时杜冷丁与罗通定提高的痛阈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图1

表1 度冷丁和罗通定的痛阈提高百分率(%)

图1 度冷丁和罗通定的痛阈提高百分率(%)

4.结论

杜冷丁和罗通定均具有明显镇痛作用。罗通定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于杜冷丁。

5.讨论

5.1杜冷丁是吗啡的合成代用品,与吗啡的作用相似,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罗痛定结构为四氢巴马汀(左旋),,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并增加与痛觉有关的特定脑区脑啡肽原和内啡肽原的mRNA表达,促进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而产生镇痛作用。[1]

注射罗痛定和杜冷丁后在一定时间内小鼠的痛阈值均有显著性提高,证明了杜冷丁与罗痛定具有的镇痛作用。在痛阈值的绝对值上杜冷丁组与罗痛定组基本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实验方法(观察舐后足反应/痛阈值大于60s记为60s)有关,也可能与实验样本数较少有关。从数据可以看出,某些组别在注射后偶尔出现痛阈值反而降低的反常情况,趋势不一致影响了实验结论。

5.2 罗痛定作用比杜冷丁弱,但无成瘾性。[2]

从理论上来看,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于罗痛定。但罗痛定的镇痛效果在30/60min 时比杜冷丁更好,与查询资料所得不符。从数据可以看出,主要还是由于某些组别在注射后偶尔出现痛阈值反而降低的反常情况而导致,但由于样本数较少,如删去这些趋势反常组将导致样本数过少,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统计学结论。为进一步确认罗痛定和杜冷丁的作用效果强弱,可在后续实验通过扩大样本容量和改进实验技术以避免反常趋势的手段进行进一步研究。

5.3 罗通定具有镇静、安定、镇痛和中枢性肌松弛作用。镇痛作用较杜冷丁弱,镇痛作用与脑内阿片受体及前列腺系统无关,无明显成瘾性。罗通定口服吸收后,10-30min起效,维持2-5h。[3]

参考文献

[1]陆源,夏强等,生理科学实验教程.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58.

[2]陆源,夏强等,生理科学实验教程.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58.

[3]杨世杰主编,药理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甩尾法实验模型的制作。2、观察盐酸哌替啶和安乃近的镇痛作用。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3只小鼠 2、器材与药品:水浴锅(55℃)、天平、鼠笼、小鼠固定器、注射器(1ml)3支、注射针头、秒表、0.4%盐酸哌替啶溶液、3%安乃近溶液、生理盐水、0.5%苦味酸溶液。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筛选实验动物将小鼠装入小鼠固定器,暴露鼠尾,将鼠尾浸水浴锅1/3处,观察小鼠甩尾动作,记录出现甩尾动作的时间作为小鼠的疼痛阈值。选出3只小鼠在6s内出现甩尾动作的小鼠供实验用。 2、动物分组及给药将选出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及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称重编号。将小鼠装入鼠笼,暴露并抓住鼠尾,测量小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给药实验组1小鼠称重:28g,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0.28ml,实验组2小鼠称重30g,腹腔注射安乃近溶液0.3ml,对照组小鼠称重22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2ml。并于注射后5、15、30min分别再次测定小鼠痛阈值。 3、记录、整理实验数据

痛阈改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 用药前痛阈值用药后痛阈值-×100% 四、实验结果 盐酸哌替啶、安乃近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给药前痛阈值 (s ) 5min 给药后痛阈值15min 30min 实验组1 4″ 6″42 2″82 19″29 实验组2 4″ 4″70 3″6 4″4 对照组 2″ 2″79 2″79 3″ 29 五、讨论与分析 镇痛药的原理:各种伤害引起的疼痛性刺激通过感觉纤维传入脊髓,最后达到大脑皮层感觉区而引起疼痛,中枢性镇痛药如吗啡等

和外周性镇痛药如水杨酸等,通过痛感觉中枢整合作用以及抑制和减少痛觉的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1、盐酸哌替啶的作用机制: 盐酸哌替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的人工合成,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其作用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静作用和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到1/8。 其作用机理为:盐酸哌替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抑制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细胞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阻断神经冲动传递。 2、安乃近的作用机制:安乃近是一种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PG的合成,使局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引起的痛觉敏感性降低。 3、数据分析: ①实验组1注射盐酸哌替啶后给药后的痛阈值呈“V”字形变化。但平均痛阈值增大,异常数据:15min后小鼠的痛阈值下降,推测可能是时间测量有误差。 ②实验组2注射安乃近后小鼠平均痛阈值改变不大,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小鼠挣扎过度出现脱针现象,推测药物未注入小鼠体内。 ③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小鼠平均痛阈值无明显变化。 六、总结:参考其他组实验数据比较后得出:哌替啶、安乃近均有

镇痛药

A型题 1、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 A 有镇痛、解热作用 B 有镇痛、抗炎作用 C 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D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E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反复应用容易成瘾 2、吗啡常用注射给药的原因是: A 口服不吸收 B 片剂不稳定 C 易被肠道破坏 D 首关消除明显 E 口服刺激性大 3、吗啡镇咳的部位是: A 迷走神经背核 B 延脑的孤束核 C 中脑盖前核 D 导水管周围灰 E 蓝斑核 4、吗啡抑制呼吸的主要原因是: A 作用于时水管周围灰质 B 作用于蓝斑核 张力的敏感区 D 作用于脑干极后区 C 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 2 E 作用于迷走神经背核 5、吗啡缩瞳的原因是: A 作用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B 作用于导水管周围灰质 C 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D 作用于蓝斑核 E 作用于边缘系统 6、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 吗啡 B 喷他佐辛 C 芬太尼 D 美沙酮 E 可待因

7、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 A 无便秘作用 B 呼吸抑制作用轻 C 作用较慢,维持时间短 D 成瘾性较吗啡轻 E 对支气平滑肌无影响 8、胆绞痛病人最好选用: A 阿托品 B 哌替啶 C 氯丙嗪+阿托品 D 哌替啶+阿托品 E 阿司匹林+阿托品. 9、心源性哮喘可以选用: A 肾上腺素 B 沙丁胺醇 C 地塞米松 D 格列齐特 E 吗啡 10、吗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 蓝斑核的阿片受体 B 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 黑质-纹状体通路 D 脑干网状结构 E 大脑边缘系统 11、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用于: A 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 B 神经痛 C 脑外伤疼痛 D 分娩止痛 E 诊断未明的急腹症疼痛 12、人工冬眠合剂的组成是:

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实验五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镇痛药常用实验方法,观察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加深对兽医临床常用中药材功效的理解和记忆,并验证延胡索镇痛的药理作用。 【实验原理】延胡索能活血行气止痛,是止痛的良药。热板法是筛选镇痛药的经典方法:小鼠的足部受热板刺激而产生疼痛时,就发生舔足的特殊反应。以接触热板到舔后足所需的时间作为痛阈值,以此为观测指标。比较用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痛阈值的变化,来验证药物的镇痛作用。 【实验内容】用哌替啶注射液(lmg/ml)作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用盐胡索水煎醇沉液(4g/ml)作药物实验,分三组,每组5只预选合格的实验小白鼠,三组分别按0.2ml/10 g用药量经过腹腔注射哌替啶注射液、生理盐水、盐胡索水煎醇沉液,纵向比较各组小白鼠在用药前后痛阈值的变化,横向比较各组实验动物在应用不同药物后痛阈值的变化,分析结果。 【实验组织】 (一)班级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小组3名学生; (二)每个实验小组5只实验动物; (三)每4个实验小组组由一名专业教师或实验教师(兼职教师)进行指导。 【实验准备】 (一)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每组预选合格数量为15只。 (二)实验器材鼠笼、水浴锅、烧杯(500ml)、天平、注射器、秒表、钳子、镊子、棉棒等。 (三)实验药品哌替啶注射液lmg/ml;延胡索水煎醇沉液4g/ml;生理盐水;苦味酸(标记用)。 【方法步骤】 (一)预选实验动物(结合给药前第一次痛阈值测定):调节水浴锅,使温度恒定在55± 0.5℃,每次取小鼠1只,放入烧杯内。记录自放入烧杯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 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30s内不出现舔后足者,弃之不用。依次测量各小鼠的痛阈值。取预选合格的小鼠15只作为实验动物。 (二)实验动物的分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用苦味酸标记并编号。 (三)用药前第二次测定痛阈值:再重测痛阈1次,将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四)用药:然后,第一组腹腔注射延胡索液0.2ml/10 g,第二组腹腔注射哌替啶注射液0.2ml/10g,第三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 (五)测定给药后的痛阈值:给药后的15、30、60、90min测定各鼠痛阈值。若小鼠在热板上60s仍无痛觉反应,应取出,按60s计。将结果记入表内,按不同时间测定的各鼠痛阈值。 【数据统计】 将实验数据按下表纪录。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2)

实验一 药物的镇痛作用 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常用的疼痛实验模型的制作。 2. 观察哌替啶、罗通定的镇痛作用。 实验原理 疼痛是临床的常见症状,疼痛除了由于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外,往往还表现出自主神经反应、躯体防御反应和心理情感及行为反应等。痛觉不仅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同一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痛觉也不同。痛觉的观察指标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常用一种衡量痛觉敏感性的指标即痛觉阈值(简称痛阈值)客观地对痛觉做出描述。 解热镇痛药、镇痛药及麻醉药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可通过提高痛觉阈值达到镇痛的目的。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健康小鼠(18~22 g )54只。 2.器材与药品 天平、鼠笼、注射器(1ml )2支、注射针头、秒表;2mg/ml 盐酸哌替啶溶液、2mg/ml 罗通定溶液、6mg/ml 醋酸溶液或1%酒石酸锑钾溶液、生理盐水、30mg/ml 苦味酸溶液。 实验方法 1. 取体重相近的小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即实验组A 、实验组B 和对照组(每组18只),称重,并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情况。 2. 实验组A 小鼠腹腔注射2mg/ml 盐酸哌替啶溶液(0.1ml/10g)实验组B 小鼠腹腔注射2mg/ml 罗通定溶液(0.1ml/10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 3. 给药后20min ,各鼠腹腔注射30mg/ml 醋酸溶液0.1ml/10g (或1%酒石酸锑钾溶液0.1ml/10g ),观察15min 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腹部收缩内凹、躯干后肢伸张、臀部高起)的动物数。 4. 结果计算 收集整个实验室结果,将各组发生扭体反应和未发生扭体反应的小鼠记入下表,并计算药物镇痛百分率。 药物镇痛百分率=%100- 对照组扭体反应动物数 数对照组无扭体反应动物数实验组无扭体反应动物 表13-5 盐酸哌替啶、罗通定对小鼠化学刺激致扭体反应的影响 动物数 扭体反应数 无扭体反应数 镇痛百分率 实验组A 实验组B 对照组

镇痛实验

实验题目:镇痛药对疼痛反应的镇痛作用 实验目的: 1、掌握扭体法及热板法的镇痛实验方法; 2、观察哌替啶的镇痛效应。 实验原理: 各种伤害如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性刺激通过感觉纤维传入脊髓,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疼痛。镇痛药通过痛感觉中枢整合作用以及抑制或者减少痛觉的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以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镇痛作用。 皮下注射醋酸后刺激腹膜引起深部的、大面积而持久的疼痛刺激,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展,臀部高起。 实验动物:热板法:雌性小鼠10只;扭体法:小鼠10只,雌雄均可;18~22g。实验器材及药品: 热板仪,电子秤,秒表,1ml注射器(3只以上);哌替啶溶液,醋酸溶液,生理盐水,苦味酸。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热板法镇痛实验(物理刺激法) (1)动物筛选将热板仪调至55±0.5℃,将小鼠置于热板上,密切观察小鼠反应,以舔后足为痛觉敏感指标。秒表记录从将小鼠置于热板上到出现舔后足的时间,共两次,每次间隔5分钟,取其均值为该小鼠的痛阈值。痛反应过敏(跳跃、逃窜或痛阈值小于10秒)或痛反应迟钝(痛阈值大于30秒)的小鼠弃去不用。筛选合格小鼠10只,称重编号。 (2)分组和给药将10只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只。甲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乙组皮下注射哌替啶溶液0.1ml/10g。 (3)观察和记录给药后15min、30min、45min依次测定各鼠痛阈1次,如小鼠在60秒内仍无产生疼痛反应,应立即取出不再刺激,痛阈值按60秒计算。(二)扭体法镇痛实验(化学刺激法) 取健康小白鼠10只,称重,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只,观察各鼠活动情况后,甲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乙组皮下注射哌替啶溶液0.1ml/10g。给药30min后,各鼠分别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观察15min内产生“扭体”反应的动物数及扭体次数。 预期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热板法: (1)甲组小鼠给药后平均痛阈值跟给药前平均痛阈值无明显变化; (2)乙组小鼠给药后平均痛阈值跟给药前平均痛阈值相比明显提高。 (二)扭体法: (1)甲组小鼠给药后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及扭体次数跟给药前出现扭体反应动物数及扭体次数无明显变化; (2)乙组小鼠给药后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及扭体次数比给药前出现扭体反应动物数及扭体次数明显减少。

镇痛药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练习题:第十九章镇痛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 A.有镇痛、解热作用 B.有镇痛、抗炎作用 C.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D.有强大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E.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反复应用容易成瘾 2、吗啡常用注射给药的原因是: A.口服不吸收 B.片剂不稳定 C.易被肠道破坏 D.首关消除明显 E.口服刺激性大 3、吗啡一次给药,镇痛作用可持续: A.导水管周围灰质 B.蓝斑核 C.延脑的孤束核 D.中脑盖前核 E.边缘系统 4、吗啡镇咳的部位是: A.迷走神经背核 B.延脑的孤束核 C.中脑盖前核 D.导水管周围灰 E.蓝斑核 5、吗啡抑制呼吸的主要原因是: A.作用于时水管周围灰质 B.作用于蓝斑核 C.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区 D.作用于脑干极后区 E.作用于迷走神经背核 6、吗啡缩瞳的原因是: A.作用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B.作用于导水管周围灰质 C.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D.作用于蓝斑核 E.作用于边缘系统 7、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吗啡 B.喷他佐辛 C.芬太尼 D.美沙酮

. E.可待因 8、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 A.无便秘作用 B.呼吸抑制作用轻 C.作用较慢,维持时间短 D.成瘾性较吗啡轻 E.对支气平滑肌无影响 9、胆绞痛病人最好选用: A.阿托品 B.哌替啶 C.氯丙嗪+阿托品 D.哌替啶+阿托品 E.阿司匹林+阿托品。 10、心源性哮喘可以选用: A.肾上腺素 B.沙丁胺醇 C.地塞米松 D.格列齐特 E.吗啡 11、吗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蓝斑核的阿片受体 B.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黑质-纹状体通路 D.脑干网状结构 E.大脑边缘系统 12、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用于: A.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 B.神经痛 C.脑外伤疼痛 D.分娩止痛 E.诊断未明的急腹症疼痛 13、二氢埃托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壳核 B.大脑边缘系统 C.延脑苍白球 D.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E.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14、人工冬眠合剂的组成是: A.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 B.派替啶、吗啡、异丙嗪 C.哌替啶、芬太尼、氯丙嗪 D.哌替啶、芬太尼、异丙嗪 E.芬太尼、氯丙嗪、异丙嗪 15、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0倍的药物是:

药理实验复习题

药理实验考察 操作--应该是给药方式(一般是小鼠) 理论 1 实验设计中要有那几组(除了实验组外,还要有阳性,阴性,空白) 2 离体溶液的选择和使用:离体肠肌-台氏液;离体心脏-任氏液 3 LP定义:latent period 潜伏期:从给药开始至出现疗效时间 4 全身麻醉注意事项:先快后慢,缓慢增加麻醉药药量并不时检查麻醉效果,过量会使动物死亡;保持环境安静 5 离体肠肌保存:台氏液,使其保持湿润,恒温38±0.5℃,通气,前负荷 6 全身麻醉药:乙醚,乌拉坦,氯胺酮 7 pA2:拮抗参数,表示竞争性拮抗剂作用强度 pD2:激动剂相对激动效应的参数 8 翻正反射消失:将小鼠轻轻置于仰卧位,松手后仍能保持仰卧状态,即为翻正反射消失 9 灌胃体积范围:小鼠-最多不超过1.0ml 大鼠-一次给药量不超过2.0ml 兔子5~10ml 10 腹腔注射:小鼠-常用量为0.5ml 不宜超过1ml 兔子-5ml 11 静脉注射注意事项:注意不能有气泡注入,否则兔会立即死亡;注射剂量10ml以下;如果插在血管外,有丘状突起,应拔出针头,在近心端重新注射;拔出针头时须用棉球压住注射部位。 12 pA2的计算方法及优缺点比较:累积剂量法给药,采用三点法计算pA2。 优点:只需两条剂量-反应曲线,计算简单,省时省力。 缺点:响应比较粗,精确度较差。 13 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显著升压 --阻断:酚妥拉明 异丙肾上腺素:β受体-降压 --阻断:普萘洛尔 肾上腺素:α,β:先升后微降 毛果芸香碱--M受体激动 --阻断:阿托品 14 筛选镇痛药的方法及使用于何种镇痛药:中枢性镇痛药(镇痛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镇痛药,某些外周性镇痛药如水杨酸类的镇痛作用不易测定) 15 热板法:温度(55±0.5℃)评价部分激动剂时温度低于49.5℃ 痛阈提高百分率=100%×(用药后痛反应时间-用药前痛反应时间)/用药前痛反应时间 不能使用雄性小鼠(因雄性小鼠受热后阴囊下坠,阴囊皮肤对痛敏感) 16 动物分组法 17 急性毒性实验中为什么用LD50不用LD90等其他指标 因为剂量—反应关系的“S”型曲线在中段趋于直线,直线中点为50%,此处斜率最大,变化最明显,亦即计量反应最敏感处,此时剂量也最准确,误差最小。故LD50值最具有代表性。 18 什么是急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是指机体一次或短时间内(24小时)多刺接受大剂量某种药物后所产生的快速而剧烈的中毒反应,包括死亡效应,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第一道关卡。 写出两种计算LD50的方法名称——孙氏改进寇氏法、Bliss法 19 八木氏蛙心灌流法(记名字) 20 列举2种中枢兴奋药名称:士的宁,尼可刹米,回苏宁 21 体重范围:小鼠18-22g.兔2-3㎏犬5~10㎏

药理学6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目的】 1.熟悉镇痛药的筛选方法。 2.观察中枢性镇痛药哌替啶的镇痛作用。 【原理】 1.致痛模型:热刺激、机械刺激和电刺激致痛模型均适用于筛选麻醉性镇痛药,而扭体法属于化学刺激致痛模型,适用于筛选解热镇痛抗炎药。 本次试验用热板法进行热刺激致痛试验,考察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将小鼠置于55±0.5 ℃的金属热板上,其“舔后足”现象可作为疼痛反应的指标。通过考察疼痛反应出现时间(痛阈),可反映镇痛药的疗效。 2. 哌替啶的镇痛机理:作用机制同吗啡,通过激动丘脑内侧、第三脑室、中脑 导水管周围灰质、脊髓胶质区的阿片受体,增强体内的抗痛系统的抗痛作用。【材料】 1.器材:电热板、注射器、电子秤; 2.药品:0.1%哌替啶溶液、生理盐水、苦味酸; 3.动物:小鼠12只,20 g左右,雌性。 【试验步骤】 1.小鼠标记,称重; 2.筛选并测定给药前痛觉反应时间(T前):将小鼠置于温度为55±0.5 ℃的金属 板上,测定其痛觉反应(“舔后足”)现象出现的时间。筛选出痛觉反应时间 。 在10-30 s内的合格小鼠,此时间也为T 前 3.分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哌替啶组和生理盐水组。若筛选出的小鼠数量 为奇数,则平均分;若为偶数,则哌替啶组多一只。 4.给药:两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哌替啶和生理盐水,给药体积为0.2 ml/10 g。 记录给药时间。 5.测定给药后痛觉反应时间(T后):给药30 min后,用热板法测定其痛觉反应 (“舔后足”)现象出现的时间。 6.计算痛阈提高率。痛阈提高率(%)=(T后- T前)/ T前×100%。

7.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平均值,标准偏差,Student T-Test得到P值。 【结果】 表1哌替啶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 表2 哌替啶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mean±SD,n=6) 组别痛阈提高率(%)P值 哌替啶 生理盐水 【注意】 1.试验选用小鼠均为雌性,因为雄性小鼠阴囊下垂,阴囊皮肤可接触热板,并对疼痛较为敏感,可能影响试验结果; 2. 腹腔注射注意正确的操作,防止将将药物注入皮下。 3. 测定疼痛反应出现时间时,若小鼠置于热板上60 s内仍未出现疼痛反应,则

药理实验指导

实验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回苏灵为中枢兴奋药 【材料】小鼠3只,体重18~22g,同一性别。 0.04%回苏灵溶液 【方法与步骤】 动物称重,标记。每鼠给药剂量均为8mg/kg。甲鼠灌胃给药,乙鼠皮下注射,丙鼠则为腹腔注射。仔细观察动物反应,记录下各鼠的潜伏期和最终结果。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4,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三种给药途与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和作用程度,最好能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三肝脏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脏病理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四氯化碳是一种肝脏毒药,其中毒动物常被作为中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用于筛选保肝药物。 【材料】小鼠2只,四氯化碳原液,0.36%戊巴比妥钠。 【方法与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2只小鼠,在试验前24h,分别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原液和生理盐水0.1ml/只。 2.2只小鼠分别ip戊巴比妥钠30ml/kg。 3.观察动物的翻正反射消失情况,记录药物作用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4.试验结束后,解剖小鼠,比较2只小鼠的肝脏外观有何不同。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5,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不同肝脏状态对药物作用影响,最好能进行分析。 实验四药物的抗电惊厥作用 【目的】观察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对电惊厥的保护作用。 【原理】以一强电流刺激小鼠头颅可引起全身强直性惊厥,若药物预防强直性惊厥发生,可初步推测该药有抗癫痫大发作的作用。 【材料】小鼠3-4,体重18~22g,雌雄不限。钟罩、天平、注射器,药理生理多用仪。 0.5%苯妥英钠溶液,0.5%苯巴比妥钠溶液。

第十五章 镇痛药

镇痛药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1.吗啡的中枢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2.吗啡禁用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三、是非题 1.吗啡可用于脑肿瘤疼痛。 2.哌替啶无缩瞳作用。 3.颅通定亦有成瘾性。 4.镇痛新可减轻吗啡成瘾者的戒断症状。 5.吗啡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四、选择题: A型题 1.对μ受体有弱拮抗作用的镇痛药是: A.吗啡B.哌替啶 C芬太尼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2.下列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吗啡B.哌替啶 C芬太尼D.美沙酮 E.喷他佐辛 3.与吗啡成瘾性密切相关的阿片受体亚型是A.κ亚型B.δ亚型 C ε亚型D.μ亚型 E.ζ亚型 4.吗啡的中枢作用不包括: A.抑制呼吸B.镇咳 C缩瞳 D.恶心、呕吐 E.体位性低血压 5.吗啡可用于: A.支气管哮喘B.心源性哮喘C.阿司匹林哮喘D.过敏性哮喘E.喘息性支气管炎 6.与吗啡成瘾性最密切的作用部位是:A.蓝斑核B.孤束核 C导水管周围灰质D.中脑盖前核K.脊髓罗氏胶质区 7.下列屑于阿片受体拮抗药的是:

A.喷他佐辛B.美沙酮 C纳洛酮D.芬太尼 E.哌替啶 8.下列成瘾性极小的镇痛药是: A.哌替啶B.可待因 C.美沙酮D.喷他佐辛 E.芬太尼 9. 吗啡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是: A.阻断α受体B.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C.抑制血管平滑肌D.激动β受体 E.激动M受体 10. 有关吗啡的作用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末梢释放的P物质可传递痛觉引起的疼痛B.吗啡可使P物质释放减少 C.吗啡激活K+电流,抑制Ca2+电流,引起膜超级化D.吗啡与阿片受体结合后减少P物质释放 E.吗啡直接作用于中枢的痛觉感受器 11. 关于吗啡描述错误的是: A.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 B.镇静作用 C.呼吸抑制

实验四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实验四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一、热板法 【目的】观察吗啡的镇痛作用 【材料】 动物:昆明鼠,♀ 仪器:恒温水浴1台,大烧杯1只,温度计1支,秒表1只,1ml注射器2支, 药物:0.1%盐酸吗啡,生理盐水 【方法】 取雌性小白鼠数只,测定每只鼠痛反应时间,挑选合格者2只供实验用。将恒温水浴加热并调节到55℃,其内放入大烧杯并固定之(或用热板),预热3分钟后将小白鼠投入烧杯底,立即记录投入时间。小鼠足部受热刺激产生痛反应,以小鼠舐后爪为痛反应指标,用秒表测定其痛反应时间。自小鼠投入烧杯底至舐后爪时间即为痛反应时间(痛阈),以秒计算。一旦出现舐后爪立即取出小鼠,以免烫伤。5分钟后再测一次,如两次痛反应时间均在10~30秒内者为合格鼠,取两次痛反应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正常痛阈。不合格的鼠弃去不用。 取合格鼠2只,称重标记,甲、乙两鼠分别腹腔注射0.1%盐酸吗啡0.1mg/10g及生理盐水0.1mg/10g。注射后15、30分钟各测一次痛反应时间,如60秒内无痛反应则取出,以60秒计算,算出两次痛反应时间的平均值。痛阈明显延长或痛阈提高百分率明显为药物镇痛作用的指征。 【结果】 鼠号体重药物正常痛阈给药后痛阈 1次2次均值15分30分均值% 甲0.1%盐酸吗啡 0.1mg/10g 乙生理盐水 0.1mg/10g 给药后痛阈均值-给药后痛阈均值 痛阈提高百分率=×100% 给药前痛阈均值 如上式中的分子为负数,则以零计算 【注意事项】 1、雄性小鼠阴囊易接触烧杯底或热板,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计算正常痛阈和给药后痛阈拟统计全实验室结果。 3、室温以15~20℃为宜。 二、化学刺激法(扭体法) 【目的】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材料】 动物:昆明鼠(28~32g),雌雄兼用

药理学实验方案

药理学实验方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药理实验设计 设计人:级药学一班 张礼杰 515010 信盼 515024 陈茂琴 515026 何朵朵 515028 药学四班 杨森 515101 冯禹 515110 王同月 515102

元胡止痛片中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 1.实验目的:探讨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2.实验原理:(1)元胡止痛片收载于《元胡止痛片收载于《中国药典》是由元胡、白芷两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行气活血止痛剂临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症疗效确切。本实验是为验证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进行验证。实验对四川禾邦阳光制药厂家生产元胡止痛片不同剂量进行了药效学研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和耳肿胀法实验分别测定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小鼠痛阂值提高率和肿胀率从而确定不同剂量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效果。 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筛选镇痛药的常见致痛方法概括有物理法(热、电、机械)和化学法。动物的疼痛反应常表现出嘶叫、舔足、翘尾、蹦跳及皮肤、肌肉抽搐。化学法,即将某些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钾离子、缓激肽等,涂布于动物的的某些敏感部位或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损伤物质引起受试动物腹痛,动物表现出“扭体反应”(即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 3.实验方法 :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并分别建立小鼠疼痛和炎症模型 ,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元胡止痛片配成的溶液,观察对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4.实验过程: 1.内容

4.1 药品与试剂 元胡止痛片: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658,规格:片芯重0.25g,12片 阿司匹林: 浙江金华市第三制药厂, 国药准字: H13023716, 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为适当浓度的混悬液。 4.2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雌性,32只 4.3 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烧杯、1ml 注射器、电子秤 4.4分组: 空白对照组 (灌胃0.9%生理盐水 10 mL/kg) 元胡止痛片高、低剂量组 (0.2,0.4mg /10g) 阳性药阿司匹林对照组 (灌胃阿司匹林 0. 4 g/kg) 4.5人和动物剂量换算公式 小白鼠=20 0026 .0?人/g 2 方法 (1)热板法 1.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 (痛阈值)为 5~30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32只,热板法镇痛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 0. 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 2 次,间隔30 s ,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 5 s 或>30 s ,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药理学重点填空和选择题

1.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2.从量效曲线上能反应药物内在活性的特定位点是最大效应。 3.t 1/2的长短取决于消除速度。 4.毛果芸香碱对眼的调节作用是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 变凸。 5.与肾上腺素比较异丙肾上腺素不具备的作用是收缩支气管粘膜血 管。 6.为了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可配套应用的药物 是肾上腺素。 7.多巴胺使肾和肠系膜血管扩张的原因是激动DA受体。 8.抢救心脏骤停的药物是肾上腺素。 9.轻度高血压患者可首选利尿药。 10.强心苷治疗房颤的机制主要是减慢房室传导。 11.硝酸甘油没有下列哪一种作用增加室壁肌张力。 12.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药物是普萘洛尔。 13.某人嗜酒如命,不料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还有左 心室肥厚,请问他最好服用哪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14.噻嗪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机制是抑制远曲小管近端钠氯离子共转 运子。 15.下列哪种药物不能用于心源性哮喘异丙肾上腺素。 16.下列药物对心肌收缩力抑制作用最强的药物是维拉帕米 17.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时可产生下列哪一种不利作用心室容积扩大,

射血时间延长,增加氧耗。 18.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是阻断中脑-边缘及中脑-皮层通路中 的D2受体。 19.吗啡主要用于急性锐痛。 20.不属于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是异戊巴比妥。 21.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比较,前者没有哪个作用麻醉作用。 22.解热镇痛药有解热作用,主要由于作用于中枢,使PG合成减少, 23.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地西泮。 24.香豆素类药物的拮抗剂是维生素K。 25.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是西咪替丁。 26.下列属于抗过敏平喘药的是色甘酸二钠。 27.奥美拉挫属于H-K-ATP酶抑制药。 28.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的特点是小剂量引起子宫底节律性收缩, 子宫颈松弛,促进胎儿娩出。 29.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可能引起感染加重。 30.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的临床适应症不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 31.以下哪点不是胰岛素的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 32.下列哪项不是甲硝唑的药理作用抗真菌作用。 33.可用于治疗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蠕虫病的药物是阿苯达唑。 34.可作为救援剂,拮抗甲氨蝶呤毒性的药物是甲酰四氢叶酸。 35.对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细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利福平。 36.下列哪种药物与呋塞米合用增强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药店店员经典培训教材: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临床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包括:一、麻醉性镇痛药;二、解热镇痛药;三、抗神经痛药;四、抗偏头痛药;五、解痉止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又称为阿片类镇痛药,是最常见的镇痛药,临床主要有吗啡和芬太尼等,通过对中枢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如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如喷他佐辛等;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络酮等。 用途 一、急性疼痛。对急性疼痛患者,主张使用速效和短效药物,如即释吗啡、芬太尼针、杜冷丁针等。需持续镇痛的患者可通过持续给药方法达到长时间镇痛。 二、慢性疼痛。如骨关节痛、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血管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等。对慢性疼痛患者,主要使用控释药物,如控缓释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等,以达到最小的药物浓度峰谷比。 三、癌痛。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 一、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苯胺类(如醋氨酚)、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二、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 用途 一、解热镇痛。可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肌肉痛和痛经。 二、血栓形成。 三、胆道蛔虫症。 抗神经痛药 抗神经痛药大部分都是经过临床试用发现可能有效,再进行系统临床研究,然后回到实验室研究,探讨其机制,推动新药研究发展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 一、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 二、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 三、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 四、其他药物,如神经妥乐平。 用途 一、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第一代抗抑郁剂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慢性腰背痛、慢性紧张性头痛、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多发神经炎性疼痛等神经痛具有镇痛作用。 二、局部麻醉药。可缓解中枢和外周神经痛。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FDA批准了利多卡因贴片局部贴敷治冶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和其他神经痛。

镇痛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 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 一、实验原理: 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 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 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 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 1. 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 2. 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 1. 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观察一般活动。 2. 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 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 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 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 3. 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 4. 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 编号 2 3 4 5 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 0 10 0 1 7 13 每 次持续时间(秒) 0 2 0 3 2 五、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 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 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 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 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 扭体反应。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篇 二:热板法镇痛实验 热板法镇痛实验 [摘要] 目的掌握镇痛药的实验法。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的镇痛效应。方法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板上,热刺 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以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 是否具有镇痛作用。结果比较不同时间度冷丁、罗通定和对照组的痛阈提高百分率。度冷丁 组、罗通定组、对照组的小鼠在注射药物前的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15min时,度冷丁组的小鼠的痛阈提高百分率为163.1%,痛阈值为47±14.39 s,罗通定组的 小鼠的痛阈提高百分率为100%,痛阈值为34±12.47s,两者的痛阈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哪些? 鸦片类镇痛药是古老的止痛药,也是至今最有效的癌症止痛药。在目前所有的止痛方法中,鸦片类镇痛药是癌症止痛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对于癌症病人的中、重度疼痛,鸦片类药物是必不可少的。鸦片类药物的止痛作用超过其他任何非鸦片类止痛药。与非鸦片类止痛药相比较,鸦片类止痛药几乎只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这些药物本身对胃、肠、肝、肾等重要脏器没有毒性作用。当病人的疼痛因为疾病的发展而加重时,可以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提高止痛效果,而其他止痛药有最高剂量的限制。不推荐使用有争议的鸦片类药物,这些药物包括杜冷丁,鸦片受体激动剂喷他佐辛、布托诺菲、纳布芬。杜冷丁的镇痛作用维持时间很短,而且在反复应用的情况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鸦片受体激动剂的止痛作用非常有限,并且可能产生不愉快的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幻觉等。 1、吗啡这是鸦片类止痛药的典型代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强力止痛药,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这种药物具有强大的镇痛效果,对所有的疼痛都有效,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断性锐痛和内脏疼痛效果好。此药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改善病人的紧张情绪。同时,这种药物可抑制咳嗽中枢,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长期应用可产生依懒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成瘾性。 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呼吸抑制,此药物可抑制呼吸中枢,因此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的患者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对平滑肌具有兴奋作用,可导致便秘和排尿困难。吗啡可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扩张脑血管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因此,患者存在脑转移、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使用时应该注意。 这种药物经口服、皮下注射或者肌内注射都可很好地吸收,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过肾脏排出,可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影响,也可少量经过乳汁排泄。但是,这种药物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半衰期短,因此止痛作用维持时间短,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缓释剂型,使作用的维持时间延长。 注意事项:该药可产生恶心、呕吐,在持续用药后会逐渐缓解,并且可使用止吐药物来控制。发生便秘时可用泻药。呼吸抑制、胃肠道排空延迟、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肺心病患者禁用。妊娠、哺乳期患者、儿童禁用。存在脑外伤、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在应用时应该慎重。 2、杜冷丁这是大家最熟悉的止痛药,作用强度是吗啡的1/10,除了止痛作用以外,这种药物还有镇静、镇咳作用,有轻微的呼吸抑制作用。其反复应用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如震颤、精神错乱、癫痫发作。不良反应与吗啡基本相同,可有头痛、头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等,过量时会出现幻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注意不能与氯丙嗪合用。成瘾性比吗啡轻。 这种药物口服吸收不良,因此很少采用口服给药。皮下注射具有刺激性。因此,多数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在癌症的止痛中,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因为癌症病人多数需要

热板法镇痛试验

授课纲要 热板法镇痛实验 Analgesic experiments with hot plate method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镇痛药的实验法; 2.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dolantin 杜冷丁)与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的镇痛效应。 二、实验原理 疼痛(pain) 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以及生理功能障碍,是许多疾病的症状,是机体受到不良刺激或损害的一种信号和反应。 锐痛和钝痛。 疼痛模型 1.热刺激模型 2.机械刺激模型 3.电刺激模型 2.3.4 化学刺激模型 热刺激、机械刺激及电刺激致痛模型均适用于筛选麻醉性镇痛药-与锐痛接近 化学刺激致痛模型(扭体法)适用于筛选解热镇痛药-与钝痛接近。 热板法的特点: 1.仪器装置简单,反应灵敏,指标明确。 2.对组织损伤小,可反复利用动物。 3.痛反应潜伏期长,利于比较药物镇痛作用的强弱、快慢、持续时间。 4.主要用于筛选麻醉性镇痛药,并不适用于筛选解热镇痛药,后者可使用化学性致痛模型进行评价。 镇痛药(analgesics)的定义和分类 1.麻醉性镇痛药-依赖性和成瘾。 2.非麻醉性镇痛药-包括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如NSAIDs。 哌替啶(dolantin 杜冷丁) 1.合成品,吗啡代用品,较吗啡的成瘾性轻; 2.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 3.镇痛效力约比吗啡弱(1/10~1/8) ,持续时间也比吗啡短(0.5hr-2.5hr)。

罗通定(rotundine) 1.结构为四氢巴马汀; 2.镇痛作用比dolantin弱,无成瘾性。 3.阻断脑内DA受体,增加与痛觉有关的特定脑区脑啡肽原和内啡肽原的mRNA表达,促进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镇痛作用。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雌性小鼠;超级恒温器; 2.5g/L dolantin,2.5g/L rotundine sulfate,生理盐 水(NS)。 2.实验方法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 以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镇痛作用。 实验步骤 1. 预选动物:将小鼠置于热板仪内,温度55±0.5℃,测定小鼠的痛阈值,测2次,间隔5min,以小鼠舔后足作为观察指标。预选30s内出现痛反应的小鼠。 2. 分组及给药:取预选合格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 A组-i.p. dolantin 25mg/kg (2.5g/L, 0.1ml/10g) B组-i.p. rotundine 25mg/kg (2.5g/L, 0.1ml/10g) C组-i.p.生理盐水(0.1ml/10g) 3. 痛阈测定: 给药后15、30 、60min测定,若小鼠60s内无痛反应,立即取出,按60s 计算。 4.痛阈计算:实验完毕,计算各给药组的用药前后各次的小鼠热痛反应时间(痛阈值)的平均值,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药理学模拟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A型题 1、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的适应症不包括: A 重症肌无力 B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C 尿潴留 D 房室传导阻滞 E 青光眼 如新斯的明,适应症: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H1受体、H2受体激动后均可引起的效应是: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 胃酸分泌增加 C 心率加快 D 血管扩张 E 肠蠕动增强 组胺H1受体、H2受体 3、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 A 作用原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故对胰岛功能丧失者有效 B 作用原理为激活胰岛素受体,使细胞内量减少 C 均具有抗利尿作用,故可用于治疗尿崩症 D 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酮症和糖尿病昏迷 E 和磺胺类药合用时,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还可治疗尿崩症,(格列本脲,氯磺丙脲,有抗利尿作用),是血小板粘附力减弱。 降血糖原理:1、作用原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降低血清糖原水平 3、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 4、的中文名是: A 麻黄碱 B 间羟胺 C 去氧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 E 以上都不是 5、军团菌感染应首选: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土霉素 D 四环素E红霉素 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于50s亚基,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对部分阴性菌有作用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布鲁斯菌,军团菌等。对螺旋体,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杆菌也有抗菌作用。 6、胆绞痛时的最佳治疗,应选用: A哌替啶+阿司匹林B哌替啶+阿托品C哌替啶+毛果芸香碱 D哌替啶+妥拉唑啉E哌替啶+卡马西平 哌替啶:又名度冷丁,作用镇痛,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及与氯丙嗪,异丙嗪组成人工冬眠药。 阿托品:对多种内脏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尤其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平滑肌作用更为显著。7、有一药物在治疗剂量静脉注射后,表现出心率明显加快,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而总外周阻力明显降低。该药应是: 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阿拉明 E多巴胺 β受体激动剂:舒张血管,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加快心率,由于兴奋心脏和外周血管舒张,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目的】了解用热板法和腹腔注射刺激性药物法筛选镇痛药的方法 【原理】各种伤害如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性刺激通过感觉纤维传入脊髓,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疼痛。中枢性镇痛药和外周性镇痛药通过痛感觉中枢整合作用以及抑制或者减少痛觉的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以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镇痛作用。 腹腔注射醋酸后刺激腹膜引起深部的、大面积而持久的疼痛刺激,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展,臀部高起。 了解用,引起扭体反应来筛选药物的方法 【原理】腹腔注射醋酸后刺激腹膜引起深部的、大面积而持久的疼痛刺激,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展,臀部高起。 【材料】 1. 动物小鼠,雌性,体重18-22g 2. 药品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每ml含氨基比林50mg,安替比林2mg,巴比妥9mg),使用时稀释5倍后使用;生理盐水、0.6%醋酸 【方法】 1.将动物编号空白组10只,给药组10只 2.动物选择将热板调节到55度,置小鼠于热板上,测定小鼠的正 常痛反应时间,共测两次,每次间隔5min,以平均不超过30s为合格,共选出3只小鼠。 3.给药空白对照组每只小鼠按照体重腹腔注射0.1ml/10g生理盐 水,给药组每只小鼠按照体重给予0.1ml/10g复方氨林巴比妥稀释液 4.痛反应时间测定将热板调节到55度,30分钟后将各小鼠置于 热板上,测定痛反应的时间1次,如小鼠在热板上60秒无痛反应,按60s 计算。计算两组痛反应提高值,并比较空白对照组与给药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