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2名词解释

作业2名词解释
作业2名词解释

作业2名词解释

6菜单成本:

曼昆认为,经济中的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策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企业调整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曼昆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并将其定义为调整价格的成本。

9流动性抑制:

如果借贷市场不完善和个人未来收入不确定,就会使人们的消费计划受到流动性抑制。表现在限制家庭借钱超前消费,其结果是推迟消费并增加了储蓄。

5相机抉择:

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难以统筹兼顾时,需要对其进行主次排位,即根据经济形势来判断哪一个问题最为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据此决定将哪个最终目标放在首位,其他目标只要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就应该暂时服从于这个目标,这种选择就叫相机抉择。

3粘性:

指工资和价格在外部冲击下不是不能调整,而是调整十分缓慢,要耗费相当时日。 8、中立货币: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

五、简答题 1、惠伦模型的结论是什么?

答:(1)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的变化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呈立方根关系。

(2)假定一种净支出的正态分布确定后,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将随着收入和支出的平均额的立方根的变化而变化。

(3)持币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市场利率。

2.新古典综合派认为造成期限相同的各种债券利率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答:(1)违约风险

(2)流动性风险

(3)所得税因素

3新古典综合派为什么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

答:1、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2、利率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3、利率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真指标。中央银行的中介目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4利率的激励效应与选择效应的影响是什么?

答:1、的激励效应是指利率的高低能改变借款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它使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必然要考虑利率的高低对借款者行为的影响。2、的选择具有正反两个方向。当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超过利率的反向效应时,银行收益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反之,银行的收益将随利率的提高而下降。

5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

(2)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最有利

(3)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保持不变

(4)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

六、论述题 1、“新古典综合”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部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主要理由:

(1)由金融机构业务活动决定的信贷及其创造的存款货币是货币供应的发源地;

(2)通过金融创新可以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

(3)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通过扩大信用规模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什么是IS-LM曲线模型?

答: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货币量是由经济体系内部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主要理由:a.由金融机构业务活动决定的信贷及其创造的存款货币是货币供应的发源地 b.通过金融创新可以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c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通过扩大信用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与货币非中性的关系怎样?

答:A.工资且有粘性,两个主要原因:合同的长期性和合同的交错签订.B.当工资且有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C.价格粘性的三种学说:菜单成本说交错价格调整论投入产出关联论 D.当价格具有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

哈耶克的新经济自由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答:1.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2.分析方法上注重规范经济学,轻视实证经济学

3.政策主张上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外在融资溢价

由于不对称信息和其他摩擦因素的存在,干扰了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出现了外部筹资的资金成本与内部筹资的机会成本之间裂痕加大的情况。这种裂痕被新凯恩斯注意称为外在融资溢价,它代表净损失成本。

菲利普斯曲线

描绘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的曲线.

银行的最优利率

当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相抵消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优利率,此时银行的收益达到最大化。

自然增长率

是将人口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在内的经济增长率,它反映的是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所容许的最大经济增长率。

保证增长率

又称均衡增长率,是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人口变动的前提下,使企业家们感到满意的均衡增长率。

非市场出清

是指在出现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后,由于工资和价格存在粘性,供求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争产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处于持续的非均衡状态,有名下是你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2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2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 省形:指汉字形声字的形符在形体结构上笔画有所省略。如乔字“从夭从高省”。 省声:指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为某字的省略如:炊,从火,吹省声。 异文: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作者东汉许慎。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该书首创部首法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金坛人《说文解字注》 朱俊声吴县人《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曲埠人《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安丘人《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由于许慎定义模糊,对专注的理解分歧很大。南唐徐锴、清代江声等人主以同部为转注,戴震、段玉裁等人主以互训为转注,朱俊声主以引申为转注。 四体二用: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能创造新字。转注和假借是对已有汉字的运用,是用字之法。 古今字: 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今字”。 异体字: 指在任何情况下,只是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词义不发生歧义。 通假字: 就是古代文献中本有其字不用,而用与之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字代替其意义。 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现意,上下是也。

名词解释

五、名词解释 1、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目前被列入的法定职业病有10类132种。 2、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职业禁忌: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构成危险,这种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称为职业禁忌。 4、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的各种危害。 5、建设项目:指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所组成,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的建设单位。一般以一个企业(或联合企业)、事业单位或独立工程作为一个建设项目。 6、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7、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8、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尘肺病: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3、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noise deafness)是由噪声引起感应性耳聋。噪声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工作过程和环境中,噪声聋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4、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医学观察和检查,从症状体征和人体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分析、了解和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正确评价劳动条件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和新的危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得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的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科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1.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 2.公害病 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叫公害病。 3.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汽能吸收和反射由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热辐射,是地表温度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等同于人工温室的作用,故称为温室效应 4.有效氯 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时,凡含氯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大于-1者,陈为有效率,具有杀菌作用。5.碘缺乏病 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最明显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和克订病。 1.Occupational hazard: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2.生产性毒物:指在一定条件下,摄入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2

1.组织:为了实现企业的共同任务和目标,对人们的生产经 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合理分配和使用企业的资 源,正确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管理活动。 2.定义: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领导:利用职权和威信 施展影响,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为实现目标 而努力的过程。 3.控制:指管理者接受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 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监察、发现偏差, 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 计划,已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4.企业: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 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 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实体。 5.企业管理:由企业管理人员或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 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 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 6.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由两人或以上依法集资联合组 成,有独立的注册资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7.有限这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有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 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 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8.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 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 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9.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 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0.组织层级:是指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 人员之间所形成的层次 11.组织结构:组织内部各个有机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 式或形式,亦可称为组织的各要素相互联结的框架。它包 括:组织部门的多少、管理幅度、规范化及集权化的程度12.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善于获取和使用各种知识、信 息,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组织 13.集权:把较多的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集中于企业高层 组织 14.分权:把较多的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分散下放到企业 的中下层中去。 15.战略:是对全局问题的筹划,最早运用在军事领域,是指 对战争全局的谋划 16.经营: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 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 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它解决的是企 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问题,具有全局性和长远 性。17.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自身条 件,为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18.决策:为了实现组织所确立的目标,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备 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 19.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 与消费者之间实现产品(服务)价值,满足需求的交换关系、交换条件和交换过程。 20.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 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21.市场细分:按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或服务) 的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的过程。 22.目标市场:在需求差异性市场上,企业根据自身能力所确 定的欲满足的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23.市场定位:针对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 根据消费者或用户对该种产品某一属性或特征的重视程度,为产品设计和塑造一定的个性或形象,并通过一系列营销努力把这种个性或形象强有力地传达给顾客,从而适当确定该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 24.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创 造、建立并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和关系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过程。 25.企业资金循环:企业资金在经营过程中从货币资金开始, 经 过若干阶段, 依次转化其形态, 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称作资金循环。 26.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来 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它权利。 27.负债: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在将以资产或 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28.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 有权。 29.生产: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30.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 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31.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出产的全过程,通常 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等待停歇过程和自然过程,是劳动过程(基本过程)和自然过程(借助外力作用)的总和 32.质量:IS09000-2000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3.质量管理:ISO9000-2000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 的协调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34.

诊断(二)名词解释

大炮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与心室的搏动互不相关,各自保持自己的节律,当心房心室同时收缩时可产生极响亮的第一心音,称为大炮音。 心音分裂:正常生理条件下,心室收缩或舒张时两个房室瓣或两个半月瓣的关闭并非绝对同步,但上述时间差被能被人耳辨别,听诊仍为一个声音。当S1或S2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闻及心音分裂成两个声音,称为心音分裂。 奔马律:系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心音律,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啼声,故称奔马律。 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声,常位于第二心音后0.05~0.06s,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上柔软。由于舒张早期血液自高压力的左房迅速流入左室,导致弹性尚好的瓣叶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停止,使瓣叶振动引起的拍击样声音。 心包叩击音:心室在急速充盈阶段突然舒张受阻而被迫骤然停止所引起的心室壁震动。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肿瘤扑落音:见于心房粘液瘤患者,为粘液瘤在舒张期随血流进入左室,撞碰室壁和瓣膜,以及瘤蒂柄突然紧张产生振动所致。 Austin Flint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由于舒张期血流由主动脉反流入左心室,将二尖瓣前叶冲起,造成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称为Austin-Flint杂音。Graham Steell杂音: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扩张引起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时,肺动脉瓣听诊区出现柔和的吹风样舒张期反流性杂音,称为Graham Steell杂音。 钟摆律:心肌严重病变时心音性质改变,第一心音失去原有的特性而与S2相似,心率增快,收缩期与舒张期时限几乎相等,此时听诊S1,S2酷似钟摆“滴答”声,又称“钟摆律”。当钟摆律超过120次/分,酷似胎儿心音,称为胎心律,提示病情严重。以上两者可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等。 心包摩擦音:指脏层与壁层心包由于生物性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潮落,故名水冲脉。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或存在血液分流、反流所致。前者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脚气病等,后者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检查者紧握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可明显感知桡动脉犹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 交替脉:系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为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见于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又称“吸停脉”。 枪击音:听诊器膜型体件轻放股动脉表面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 Duroziez双重杂音:以听诊器钟型体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并使体件开口方向稍偏向近心端,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 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患者口唇黏膜,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 蛙腹:当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时,平卧位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侧壁明显膨出扁而宽,称为~。 舟状腹:患者仰卧时前腹壁明显凹陷,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称~。 板状腹: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为板状腹。

科学与技术作业1------名词解释讲解学习

科学与技术作业1 名词解释: 科学:科学是一个很难界定的名词。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含义。事实上,科学本身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技术: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高新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技术的高新技术。由于高新技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而且涉及面很广,因此,较难对高新技术的概念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经济界、政治界、艺术界和科技界都对高新技术有一个界定。但目前多数人赞成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及其产品的通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第二种认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指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二、简答题: 1、我国863计划评选列出的高技术群有哪些? 答:我国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高新技术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对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这两者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 答: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首先,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电能为动力,有效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力呈直线上升。其次,电力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的先后发明,使人类快速传递消息成为可能;电灯、留声机、电影等发明,更使人们享受了文明生活。电能已经充分渗透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再次,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4、简述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意义? 答:1912年,玻尔提出量子化的原子结构理论。此后,德布罗意、薛定锷、海森堡、玻恩、狄拉克等人发展了量子理论,建立了量子力学。爱因斯坦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力学体系——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创立和发展,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量子理论和相对论革新了人们眼中的世界图景。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不仅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也为现代其他自然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理论和方法。 三、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1)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 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

名词解释(2)

2012教师职业道德思考题及其答案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职业 答;1.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 2.教师 答;2.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3.教师职业 答;3.教师职业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4.道德 答;4.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5.职业道德 答;5.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6.教师职业道德 答;6.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体现出社会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教师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完成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和教师职业作风等方面。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一、名词解释 1.道德原则也 答2.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2.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答2.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3.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答3.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在此基础上,注意发挥教育者作为过程主体的角色作用,以完美人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4. 集体主义原则 答4. 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要求是: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不断发展完善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5. 教书育人 答5. 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6. 乐教勤业原则 答6. 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7. 教育民主原则 答7. 教育民主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8. 教育公正 答8.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公正的核心是公正。公正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形态,其基本准则是“公平”“平等”。公正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所谓教育公正,就是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应得,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9. 人格示范 答9. 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人格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它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表

现代汉语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大小音译结合体的聚合组合规律(高更生) 2.语法单位:构成语法体系的大小不同的音译结合体 3.语法体系: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二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 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的系统性。 4.句法结构:由词构成的组合体 5.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6.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7.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的词。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9.短语: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又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 10.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是 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11.中心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2.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 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的特殊成分叫独立语。 13.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 14.句型:按句子结构类型划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15.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法成分得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法 成分 填空题 1.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层级性。 2.词类划分的三个依据:意义、形态、功能。 3.虚词的三个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 独做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4.短语的五种基本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 5.短语的两大功能:做句法成分,独立成句 6.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动语、中心语 7.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又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又分 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叹词句、拟声词句。 8.句式:主谓谓语句、主谓作宾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9.句子的变换方法:移位、增添、删减、替换。 10.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11.复句类型:联合复句、偏正复句 12.联合复句:并列复句、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 13.偏正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转折复句。

名词解释作业2

名词解释作业2 8.李斯 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曾师从荀子。入秦后,先为客卿,后升至廷尉。统一中国后,任丞相。秦始皇死后,与宦官赵高奉胡亥为帝。后被杀。 李斯是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李斯的极端化政治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提出督责之术。前者排斥广大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的社会基础。而且李斯颁布《焚书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锢了人们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后者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这就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帝国的速亡。 9.贾谊 西汉初期有影响的思想家、政论家,是西汉初年儒学复兴的代表人物。贾谊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上具有重要地位。贾谊对秦兴亡的历史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写出了著名的政论文章《过秦论》。他继承和延续了先秦以来礼的思想和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主张实行礼治,强调民的地位和作用。贾谊关于强秦二世而亡教训的总结和重民思想等对于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0.董仲舒 西汉早期著名思想家,被誉为当时的儒学宗师。他着力阐发了儒家典藉《公羊传》中的王权大一统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促成汉武帝独崇儒术,提出了君权天授理论和三纲五常的伦理政治原则,使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这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著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11.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提出并为汉武帝采纳的旨在用儒家学说统一当时思想文化的政治措施。汉武帝即位后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其具体内容是:立儒家学说为官学、禁断儒家学派以外的思想学说,用儒家思想统一思想文化领域。此后,儒学即上升为政治指导思想,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思想演进中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2.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淮南子》著录内篇21篇,外篇33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仅存《内篇》21篇。 13. 东汉名教 名教,指以封建等级名位及其伦理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礼义教化的总称,亦称礼教。名教渊源于孔子的“为政之道在正名”之说,经汉代董仲舒及经学家们的神学论证和发挥阐释,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一整套思想体系及相应的典章制度,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名教与礼教本质上是一致的。礼教强调具体的实践,而名教则强调为封建统治提供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在名教思想的影响下,选拔人才过于注重舆论效应和道德评价,而导致东汉时期士人浮华交会,相互品题标榜之风兴起,并出现了大批沽名钓誉、名实相悖的伪名士。东汉末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名教完全丧失了凝聚社会的功能,玄学随之兴起。 14. 道统

名词解释2

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人. 3、韦伯提出的理解社会学:声韦伯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4、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5、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6、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第1-2章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群体:是把个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谁先谁后的整体,但又是存在矛盾需要不断调整的一个整体。 4、社会批评: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5、社会研究:是寻求有关社会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一种科学研究类型。 6、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7、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自填式问卷:一般是指采用分发、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送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按要求自行填答,然后由访问员收回或通过邮局和电子信箱寄回来的问卷。 9、访问式问卷:是指由经过培训的访问员依据问卷所列的问题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询问逐一向被调查者发问,然后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填写的问卷。 10、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1、参与观察:是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的一种观察方法。 12、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方面的个别事例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3、社会实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类型有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准实验和双盲实验。

名词解释 (2)

Alcock管即阴部管,位于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上,由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穿经闭孔筋膜形成的裂隙.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下面三者围成;为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Camper筋膜即腹前外侧壁的浅筋膜浅层,为富含脂肪组织的脂肪层,与邻近部位的浅筋膜相延续. Heister瓣为近胆囊颈侧的胆囊管内面的螺旋状黏膜皱襞,可使胆囊管不致过度膨大或缩小,有利于胆汁的流入与流出.当此瓣因炎症而水肿或有结石嵌顿时,可致胆囊积液. Hesselbach三角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腹壁的薄弱部位.腹腔内容物可由此突出可形成腹股沟直疝. Mcburney点即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阑尾根部在腹前外侧壁的体表投影部位. pelvic diaphragm即盆膈,由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上、下筋膜构成,有肛管通过. perineum即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Scarpa 筋膜即腹前外侧壁的浅筋膜深层,为富有弹性纤维的膜性层,在前正中线附于腹白线,向下在腹股沟下方约一横指处附于阔筋膜,在两侧耻骨结节之间向下与阴囊肉膜和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相延续. 鼻烟窝位于腕外侧和伸肌支持带的远侧,当伸、展拇指时,在桡骨茎突后下方呈一远侧的三角形凹陷. 臂前骨筋膜鞘臂前深筋膜和臂内、外侧肌间隔及肱骨围成的骨筋膜鞘,内有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以及行于臂前区的血管神经. 边缘动脉由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结肠动脉分支之间,在结肠内缘相互吻合而成,由此发出直动脉,布于结肠壁. 肠系膜根肠系膜根:为肠系膜附着于腹后壁的部分,长约15cm,起自第2腰椎左侧,斜向右下方,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 齿状韧带软脊膜增厚并在脊髓两侧向外突,形成的三角形结构称齿状韧带.冠状位介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有维持脊髓正常位置的作用. 齿状线是通过肛柱下端及肛瓣的边缘连成锯齿状的环状线. 耻骨后隙位于耻骨联合后面与膀胱下外侧面之间,内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 耻骨梳韧带为腔隙韧带向外侧延续附于耻骨梳上的部分,构成股环的后界. 从骶骨外侧缘向坐骨结节和坐骨棘各发出一条韧带,即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这两条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坐骨棘和坐骨结节围成坐骨大、小孔. 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为椎管的下口,是由第4、5骶椎背面的切迹与尾骨围成的沿骶正中嵴向下的孔. 骶角骶角是骶骨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易于触及,是骶管麻醉的进针定位标志. 第二肝门在肝的腔静脉沟上端,肝左、中间、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其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反转韧带为腹股沟管皮下环外侧脚的部分纤维经过精索深面与内侧脚的后方,向内上返转附着于白线的部分.肺根为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表面包以胸膜. 肺韧带为肺根下方脏胸膜和纵隔胸膜相互移行部分的双层胸膜结构.它上连肺根,下达肺下缘,呈冠状位,有固定肺的作用半月线又称腹直肌线,为沿腹直肌外缘的弧形线. 腹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或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彼此交织而成.脐上宽、脐下窄(约1~2cm),坚韧而血管少,有血管、神经穿过的小孔或裂隙.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即腹股沟管外口,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有外侧脚、内侧脚和脚间纤维等结构. 腹股沟管深环腹股沟管内口,为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以一横指(1.5cm)处形成的卵圆形开口. 腹股沟管是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由腹膜外间隙斜穿腹前外侧壁至皮下而形成的一个潜在裂隙,位于腹股沟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是腹前外侧壁的重要结构和薄弱部位. 腹股沟镰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在腹直肌外缘呈腱性结合所形成的结构,若两者以肌性结合则称联合肌,参与腹股沟管后壁内侧1/3的构成. 腹股沟内侧窝腹股沟内侧窝: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襞内侧的凹陷.其位置相当于腹股沟三角,其尖端指向腹股沟管深环.是腹壁的薄弱部位,腹腔内容物可由此突出可形成腹股沟直疝.

作业2名词解释

作业2名词解释 6菜单成本: 曼昆认为,经济中的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策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企业调整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曼昆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并将其定义为调整价格的成本。 9流动性抑制: 如果借贷市场不完善和个人未来收入不确定,就会使人们的消费计划受到流动性抑制。表现在限制家庭借钱超前消费,其结果是推迟消费并增加了储蓄。 5相机抉择: 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难以统筹兼顾时,需要对其进行主次排位,即根据经济形势来判断哪一个问题最为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据此决定将哪个最终目标放在首位,其他目标只要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就应该暂时服从于这个目标,这种选择就叫相机抉择。 3粘性: 指工资和价格在外部冲击下不是不能调整,而是调整十分缓慢,要耗费相当时日。 8、中立货币: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 五、简答题 1、惠伦模型的结论是什么? 答:(1)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的变化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呈立方根关系。 (2)假定一种净支出的正态分布确定后,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将随着收入和支出的平均额的立方根的变化而变化。 (3)持币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市场利率。 2.新古典综合派认为造成期限相同的各种债券利率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答:(1)违约风险 (2)流动性风险 (3)所得税因素 3新古典综合派为什么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 答:1、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2、利率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3、利率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真指标。中央银行的中介目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4利率的激励效应与选择效应的影响是什么?

名词解释2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 生产的机会成本。 2)生产可能性边界 :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的轨迹,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 3)需求规律 :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 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4)供给规律 :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 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5)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 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6)边际技术替代率 :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 减少的数量的比率。 7)规模报酬: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 情况。 8)完全竞争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类型,它需要具备下列四个特征:①该产品在市场上 有大量的卖主和买主,从而双方都是价格接受者。②产品同质无差异。③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④信息充分。 9)正常利润是指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亦即厂商投入经营活动的各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超 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之总额。 10)厂商短期均衡指在短期生产规模给定条件下厂商通过变动可变要素实现利润极大或亏损极 小的均衡状态,要求满足 MR=MC。 11)上策均衡是指不管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每个局中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所构成 的一个策略组合。

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呈环状裸DNA结构,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笑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包括真菌、原虫。 3、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仅有核酸类型,即由DNA或RNA构成的核心,外披蛋白质衣壳,有的仅有一种核酸不含蛋白质或仅含蛋白质没有核酸,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如病毒、亚病毒、朊粒。 4、L型菌: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影响,细胞壁合成被抑制,形成L型。 4、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5、选择性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目的是抑制标本中杂菌的生长,有助于所选择细菌种类的生长。 6、外毒素:外毒素是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其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等均能产生外毒素。外毒素不耐热、不稳定、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用作治疗。 7、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 9、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 10、对数期:对数期细菌已经适应环境,且营养丰富,细胞生长很快,呈几何级数增长。8、KIA试验:克氏双糖鉄琼脂培养基试验,主要用于判断肠杆菌科细菌对葡萄糖和乳糖的利用情况,发酵葡萄糖则底层为酸性反映(黄色),斜面为碱性反应(红色);如葡萄糖和乳糖均发酵则底层和斜面均呈酸性反应(黄色)。 9、O/F试验:即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不同。例如大肠埃希菌就能发酵葡萄糖和乳糖;而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不能发酵乳糖。即使两种细菌都能发酵同一种糖,其结果也不尽相同。 10、触酶试验:触酶又称过氧化氢酶,具有该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成为水和原子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11、MIU试验:即动力吲哚触酶试验的合称,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的细菌鉴别。如大肠埃希菌MIU为++-。 10、IMVC试验: 11、MRSA、HLARE、MIC、D试验 12、肠道杆菌:栖居在人和动物肠内的一大群形态,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 13、非发酵菌: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指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的革兰阴性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14、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 15、血浆凝固酶:是多数致病菌株能产生凝固酶,能使含有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致病株大多数能产生,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16、杆菌肽实验:A群化脓性链球菌对杆菌肽几乎100%敏感,而其他链球菌对杆菌肽通常耐

药理学名词解释(2)

1.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 互作用规律和机制。 2. 药物代谢动力学:定量研究药物(包括外来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吸 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体内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 3. 首过效应:口服给药后,药物经胃肠道和肝脏代谢分解,使进入体循环 的药量降低。 4. 血脑屏障:是位于血- 脑,血- 脑脊液,脑脊液-脑三者之间的屏障,它 可限制某些物质由血进入脑组织。 5. 再分布:药物首先分布到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然后再向分布容积大的 组织转移。 6. 房室模型:该数学模型视身体为一个系统,按动力学特点分若干房室。 房室为假设空间,与解剖部位或生理功能无关,转运速率相同的部位均视为同一房室。 7.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血浆中药物浓度为纵坐标,得 到反映血药浓度动态变化的曲线。 8. 半衰期t 1/2 :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 9. 消除率Cl :单位时间内多少体积血浆中药物从体内被清除。 10. 表观分布容积V d:体内药量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比值 11. AUC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下面 积。是计算生物利用度的基础数值。(药物吸收程度) 12. 生物利用度: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到吸收进入体内循环的速度和程

度。 13. 稳态血药浓度C ss :用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平衡时的血药浓度。(坪浓 度)。 14. 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使动 因素。 15. 药理效应: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继发性改变,是机体反应的 具体表现,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16. 局部作用: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17. 全身作用:药物经吸收入血,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后再发挥作用 (吸收作用)。 18. 治疗作用: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利于改变病人 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19. 对因治疗:用药后消除了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20. 对症治疗:用药后改善了患者疾病的症状。 21.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22. 药源性疾病: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 23. 副作用:治疗剂量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24.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机体的反应。 25. 变态反应:药物(或者药物的杂质)作为抗原或者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 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的反应。 26. 后遗反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仍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