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结

高考生物总结
高考生物总结

一、细胞膜及生物膜系统

1. 细胞膜

※(1)膜功能越复杂,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一般越丰富。

(2)糖被,主要起识别功能,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糖被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据此可以判断细胞内外侧,和区别细胞膜及其他生物膜。

(3)磷脂分子包括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两部分,因此在水水界面,要组成双层结构,而在空气和水或者水油界面可以是单层结构。

2. 生物膜系统(不同生物膜的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差别较大)

(1)生物膜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生物膜的功能复杂还是简单取决于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即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而与膜面积无关,因为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其中有的与物质的运输有关,如载体;有的是酶,能催化与膜有关的生化反应;有的与细胞识别有关,如表面抗原。

生物膜中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细胞膜结构中,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和植物细胞膜中一般没有胆固醇.

(2)生物膜的功能

①细胞膜——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内吞与外排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该过程消耗能量但不需载体协助,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细菌等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不构成生物膜系统,而病毒根本没有生物膜。

②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保证了在生物膜上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割开,形成一个个小的区室,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重要细胞器

1. 以分泌蛋白(胞吐)为例分析细胞功能结构的关系

※分泌蛋白:常考的有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血浆蛋白等(在细胞外行使功能); 胞内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等(需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物质追踪手段:同位素标记。如用3

H 标记亮氨酸,最先出现在A 图中②处或B 图中①处。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了解)、高尔基体(了解) 能产生ATP 的结构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 细胞核、线粒体(自身DNA 复制、转录、翻译)、 叶绿体(自身DNA 复制、转录、翻译)、核糖体(翻译) 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 核糖体(间期),高尔基体(末期、植物细胞壁),线粒体(供能)、中心体(前期)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含花青素、非绿色) 双层膜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线粒体

叶绿体

异 增大膜面积的方式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堆叠而成基粒

代谢过程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光合作用的场所,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ATP 的去路

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除光合作用暗反应) 光反应产生的ATP 只用于暗反应中C 3的还原

[H ]的去路

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和O 2结合形成水

在暗反应中用于C 3的还原

酶的种类和分布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

内膜和基质中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囊状结构的

薄膜和基质中 同 能量转换功能;有双层膜结构;含有少量DNA

三、细胞核

1. 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①“杆”、“球”、“螺旋”、“弧”菌都是细菌。

②常见的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其他藻类,如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属于真核生物。

③原核生物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

④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注意:在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菌发生的变异是基因重组。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用哺乳动物的细胞制备细胞膜时,加入的清水能使烧杯中的红细胞胀破.这是由于红细胞细胞质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少于外界溶液.由于细胞内外水分子数不平衡,水分又能通过细胞膜,而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等不能通过细胞膜,水分子趋向平衡的运动,使红细胞吸水.

将红细胞放入一种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而皱缩.将红细胞放入与细胞质的浓度相同的溶液中,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红细胞不变形.静脉注射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就是与血浆的浓度相等.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渗透作用的原理

①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②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即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A和B)以及隔在二者中间的半透膜这三者构成.

半透膜与生物膜的联系和区别: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从结构上看,生物膜相当于于半透膜.但是,从功能上看,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玻璃纸)对物质的透性取决于它的分子间隙,只要分子直径小于此间隙的物质就可以通过.而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只有被选择吸收的物质才能通过,其具体表现是:①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②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生物膜上的通道;③细胞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可

以通过;④细胞需要的一些大分子物质采用膜泡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⑤不被细胞选择的离子、小分子、大分子不能通过.

③原理: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B流向A;当溶液浓度A

④渗透作用的结果:从微观水平分析,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从宏观水平观察,水分子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吸水方式

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收水分;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②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即从含水量相对较高的一侧向相对较低的一侧运输.但某些物质在跨膜运输时不一定是顺浓度梯度的.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对物质的通过具有选择性,它允许水分子以渗透的形式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不被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所以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对细胞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了重要作用.

探究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实验原理

(1)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进而质壁分离.

(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

2.实验过程

3. 实验结论

(1)成熟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2)当外界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3)当外界溶液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本实验的方法与技巧

(1)取材:选取紫色明显的洋葱表皮,撕取的表皮不宜过大或过厚,避免带有叶肉. (2)制装片:装片标本周围若有气泡,将会阻止蔗糖溶液扩散. (3)质壁分离试剂浓度要适当.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或者速度太慢,实验效果不佳;若浓度过高,虽然质壁分离速度快且效果明显,但将导致细胞脱水死亡,无法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4)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再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间隔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将因原生质脱水变性而导致实验失败.

(5)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必须在实验桌上进行,而不能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直接进行.滴加蔗糖溶液或清水时,必须重复几次.

(6)作分离剂所具备的条件. ① 要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② 浓度要适当,如5%的KNO 3或Ca (NO 3)2,只有在保证细胞不被损害的条件下,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 被动运输的类型

物质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它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大类. (1)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子很小,很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这些分子通过细胞膜时遵循扩散作用的原理,即物质

①有一个紫色的中央大液泡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0.3g/mL

吸水纸吸引

①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

②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吸水吸引

清水

高倍显微镜观察

①中央液泡逐渐胀大

②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从高浓度一边,穿过细胞膜到达低浓度一边,直到平衡为止.

(2)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必须由镶嵌在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才能完成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

概念:在载体的协助下,消耗细胞内代谢所释放的能量,把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低浓度的一边通过细胞膜运输到高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举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K+、Na+、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就是通过主动输进行的.

意义:主动运输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可见,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首先是栽体蛋白的种类数量,它决定所运输的物质种类和数量.其次,由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凡是能够影响能量供应的因素也都影响主动运输速度,如温度、氧气浓度等.第三,主动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有关.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2.胞吞和胞吐

用一种无毒染料(例如刚果红)将酵母菌染成红色,放到草履虫培养液中,不久草履虫细胞里面出现了红色的食物泡.这种吞食固体颗粒的作用叫做胞吞.很多细胞都有这种能力,我们体内的白细胞能将侵入体内的外来物(如细菌等)吞入,起着保卫身体的作用.

胞吞使一些不能穿过细胞膜的物质如食物颗粒、蛋白质大分子等,都能进入细胞之中,形成含有液体或固体的小泡(食物泡).这时,细胞质中的溶酶体很快地和这种小泡融合,溶酶体中所含的酶把食物颗粒、蛋白质大分子等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供细胞利用.

与胞吞相反,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小泡,小泡逐渐移到细胞表面,小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并且向细胞外张开,使内含物质排出细胞外,这种现象叫做胞吐.细胞通过胞吐向外分泌物质.胰腺细胞分泌酶原粒(蛋白质)就是胞吐.酶原粒是在高尔基体中产生的,这些包以外膜的酶原粒脱离高尔基体后,逐渐向细胞表面移行,在与细胞膜接触后,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并裂开,将内含物释放出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