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指南

乙肝疫苗接种指南

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600万人,丙肝感染者约1000万人,每年约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是“罪魁祸首”,仅仅42纳米的乙型肝炎病毒给人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难,夺走了千千万万人的性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自从发现乙型肝炎病毒以后,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征服乙肝病毒、消灭乙肝病毒的研究与斗争。很多朋友不了解乙肝疫苗,从而导致有患乙肝的可能,这让乙肝疫苗大大地“苦恼”。

注射乙肝疫苗有什么作用?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接种疫苗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且不会伤害到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哪些人群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因为乙肝疫苗可以很好地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出生后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就能够大大降低将来感染乙肝的几率,因此,新生儿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儿童和成人:儿童和成人,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是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注射乙肝疫苗后抗体产生情况: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后,只有30%的人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而且抗体效果很不稳定;接种第二针后,有90%的人产生抗体;接种第三针后抗体的阳性率可达96%以上,而且抗体效果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乙肝疫苗只需要注射一次吗? 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一种免疫球蛋白),抗体有一定的半衰期,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不足以起保护作用,可通过再次注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所以,乙肝疫苗不是只注射一针就可以了。

打乙肝疫苗加强针有必要吗? 由于在前次注射时免疫系统存有记忆细胞,当再次注射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发挥作用,所以加强注射只要一针,就能恢复到理想抗体水平,并且效果很好。对大多数的人而言,乙肝疫苗加强针是很有必要的。

乙肝疫苗加强针怎么打? 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乙肝两对半,若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乙肝抗体滴度。

若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打1次;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乙肝抗体滴度;

若乙肝抗体滴度在1001~10000ml-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乙肝抗体滴度大于1 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乙肝抗体滴度低于1OmIU/ml 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一般来说,成人3年内加强1次为好,儿童建议5年加强接种一次。

怀孕后能否打乙肝疫苗?一般来说,怀孕后不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原因如下:(1)乙肝疫苗通常在接种后3~6个月才能产生抗体,另外抗体滴度必须达到正常值才能有效地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而孕妇怀孕期间,身体免疫力低,不容易产生乙肝保护性抗体,所以此时接种乙肝疫苗效果不是很好。(2)如果孕妇接种了乙肝疫苗,但在没有产生乙肝抗体之前接触了乙肝病毒,仍有可能引起感染。(3)孕妇接种了乙肝疫苗后会产生发热等副反应,有可能影响胎儿。

乙肝疫苗接种指南

乙肝疫苗接种指南 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600万人,丙肝感染者约1000万人,每年约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是“罪魁祸首”,仅仅42纳米的乙型肝炎病毒给人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难,夺走了千千万万人的性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自从发现乙型肝炎病毒以后,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征服乙肝病毒、消灭乙肝病毒的研究与斗争。很多朋友不了解乙肝疫苗,从而导致有患乙肝的可能,这让乙肝疫苗大大地“苦恼”。 注射乙肝疫苗有什么作用?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接种疫苗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且不会伤害到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哪些人群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因为乙肝疫苗可以很好地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出生后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就能够大大降低将来感染乙肝的几率,因此,新生儿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儿童和成人:儿童和成人,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是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注射乙肝疫苗后抗体产生情况: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后,只有30%的人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而且抗体效果很不稳定;接种第二针后,有90%的人产生抗体;接种第三针后抗体的阳性率可达96%以上,而且抗体效果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乙肝疫苗只需要注射一次吗? 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一种免疫球蛋白),抗体有一定的半衰期,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不足以起保护作用,可通过再次注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所以,乙肝疫苗不是只注射一针就可以了。 打乙肝疫苗加强针有必要吗? 由于在前次注射时免疫系统存有记忆细胞,当再次注射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发挥作用,所以加强注射只要一针,就能恢复到理想抗体水平,并且效果很好。对大多数的人而言,乙肝疫苗加强针是很有必要的。 乙肝疫苗加强针怎么打? 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乙肝两对半,若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乙肝抗体滴度。 若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打1次;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乙肝抗体滴度;

乙肝疫苗接种科普知识

乙肝疫苗接种科普知识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2006年全国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具有传染性),估算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9300万人。 我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全球3.5 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有近1亿人。在造成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的人群中,全球每年大约70 万人,我国占近50%。我国不仅有近1亿人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者达10万之多,因此,不论是从急性传染病的角度,还是从慢性肝病的角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慢性肝病都是我国极其严重的问题。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一、乙肝的传播途径: (一)母婴传播。 (二)医源性传染。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所引起的感染。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三)输血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如全血、血浆、血清等,可引起乙肝传染。(四)密切生活接触可能传播。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等。生活当中如果皮肤黏膜受到损害,再沾染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就可能感染乙肝。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均有可能因划破皮肤,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五)性传播。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在性生活过程中,男女双方的性器官都可以出现损伤,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或阴道的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因此,乙肝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的话,接吻也有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 (六)纹身、穿耳洞等操作,用具不卫生、消毒不过关,也可能传播乙肝。 二、常见问题: (一)接种乙肝疫苗有什么禁忌?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以及抗生素过敏者; 2、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3、发热者; 4、妊娠期妇女; 5、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二)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吗?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甲肝疫苗等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疫苗同时接种时要在不同部位分开接种。 (三)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有哪些? 成人中某些重点人群暴露机会多,感染乙肝病毒风险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推荐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包括需要频繁使用血液或血制品者、血液透析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监狱内的囚犯、静脉吸毒人员、HIV感染者、慢性HBV感染者的家属和性接触者、有多个性伴侣者、性病门诊就诊者、糖尿病病人、医务工作者及其他因职业原因可能暴露于血液和血制品者。

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完整版)

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完整版) 我国目前开展的新生儿期疫苗接种主要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但由于中国药典和预防接种管理部门制定的新生儿疫苗接种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关规定比较笼统,疫苗接种工作人员难以科学掌握;同时医患关系紧张,偶发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被过度渲染等因素,也造成部分疫苗接种工作人员非常谨慎地将一些不必要的轻微症状或疾病也列为接种禁忌证。基于上述情况,旨在为从事新生儿疫苗接种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提出本建议。 一、乙肝疫苗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的主要途径,30%~5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1,2]。研究发现,新生儿和儿童期感染HBV慢性化转归比例分别为80%~90%和30%~50%,明显高于青少年和成年时期的5%~10%[3]。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和降低HBV感染后危害的必要手段。乙肝疫苗是唯一的国内外均在新生儿出生时就常规接种的疫苗。1992年起,我国对所有健康足月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已被列入法定预防接种项目。新生儿普遍乙肝疫苗接种,结合乙肝母亲婴儿联合免疫阻断,我国人群总的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已降至7.18%。尽管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每年乙型肝炎仍位居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前列,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还存在接种不及时、不规范、第2针禁忌证掌握过严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第2针接种,

减少因疫苗不及时规范接种给乙肝阻断工作带来的隐患,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此建议。 (一)接种时间 1.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我国1992年起对所有健康足月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出生体重≥2 500 g且胎龄>37周的健康新生儿,出生24 h内接种首针。国内有研究发现,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为新生儿出生后未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的主要原因[4]。国外多项研究已证实,出生体重2 000 g以上、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该与足月儿一样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大多数情况下,出生体重和胎龄不应作为疫苗接种的限制条件[5]。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临床状态稳定、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与足月儿一样,在生后不久完成首针乙肝疫苗接种[6]。生后日龄不足30 d 出院的早产儿和体重≤2 0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应在出院时完成首针乙肝疫苗接种[7]。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013年制定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8]中也建议:早产儿如果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重≥2 000 g,即可按0、1、6月3针方案接种;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如果早产儿出生体重<2 000 g,待体重到达2 000 g后接种首针(如出院前体重未达到2 000 g,在出院前接种首针);1~2个月后再重新按0、1、6月3针方案进行接种。Lian等[9]研究表明,在临床状态稳定时接种乙肝疫苗,78%体重≤1 800 g的早产儿可获得血清学保护。Arora等[10]通过对82名早

解读新版《乙肝指南》

解读新版《乙肝指南》 ■健康发布 时隔五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终于得以更新。12月10日,2010年版《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在京发布。相较于2005年首个《指南》(以下简称旧《指南》),新《指南》在乙肝治疗用药方面也提出了更为规范和具体的要求。 文/朱瑞娟陈晓鸿 疫苗:成年人接种有新标 和旧版一致,新版《指南》依旧强调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不过,此次在接种疫苗的推荐剂量上,因不同人群而有所区别。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继东介绍,新《指南》中特别强调乙肝疫苗首针注射的时间和注射的剂量。他表示,婴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接受10微克剂量的乙肝疫苗注射。这样可以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而此前婴儿首针注射的乙肝疫苗多为5微克。 此外,新《指南》还指出,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剂量上应选择20微克。 此次《指南》更新的部分还有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不产生抗体)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推荐剂量为60微克/针。至于针次,专家指出,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 贾继东表示,一般来说,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至少可以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不需要进行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等高危人群,仍建议定期监测,必要时可给予加强免疫。 成药:停药标准更严格 旧《指南》确立了抗病毒治疗的基础地位。5年来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肝临床中得到广泛认可,提高了我国乙肝防治总体水平。关于治疗部分,新指南继续强调抗病毒治疗的作用,但更加强调适应证,也更加明确长期治疗的概念。 贾继东介绍,新《指南》与旧版相比,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基本一致,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同时提出了明显的纤维化也需进行抗病毒治疗。 新《指南》中有关抗病毒治疗药物中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外,还新增加了替比夫定。在疗程和停药标准也做了相应的修改。贾继东介绍,治疗疗程长了,在达到HBV DNA (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即乙肝病毒基因)低于检测下限,ALT(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后,至少再巩固一年半(经过至少3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两年半者,方可考虑停药。

【重磅】2019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非终稿)及解读

【重磅】2019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非 终稿)及解读 编者按:8月24日,《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于“第十九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期间发布(非终稿)。《指南》执笔人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对最新版《指南》进行了解读。相关内容如下。 该版《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制定,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共提出27条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1)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1和6个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A1)。(2)对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1和6个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于接种第3针乙肝疫苗后1-2个月进行HBsAg和抗-HBs 检测。若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0、1、6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A1)。(3)HBsAg不详母亲所生早产儿、低体重儿也应在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和HBIG。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完成3针乙肝疫苗免疫(A1)。(4)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接种了乙肝疫苗和HBIG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B1)。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 一、前言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 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减少 疾病负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患者, 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长约 3.2kb,具有高度变异性。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 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HBV,其中约7000万人患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严重疾病。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3.1 临床表现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 3.2 实验室检查 (1)血清学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等。 (2)病毒学检查:HBV DNA载量、HBV DNA耐药检测等。 (3)肝功能检查:ALT、AST、ALP、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 (4)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 (5)肝组织学检查:病理活检。

3.3 诊断标准 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1)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 (2)HBV DNA载量≥10^5 IU/ml。 (3)肝功能异常,如ALT、AST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慢性肝炎表现。 四、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4.1 治疗原则 (1)抗病毒治疗:抑制HBV DNA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2)免疫调节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脏炎症。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指南2024年解读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存 在着广泛传播和高致病性的特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 3.4亿人慢性感染HBV,其中我国约占1/3、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进程缓 慢的病情,但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为了规范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指南提出了以下几个重要方 面的指导意见: 1.全民免疫接种: 指南强调了乙肝疫苗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出生儿童和易感人群。全 国范围内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也逐年提高,目前已经达到和超过了国际标准。 2.临床干预: 指南鼓励医疗机构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水平,特别是在病毒学和免疫学方面。同时,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 肝炎病毒相关标志物等指标,以及进行肝脏超声检查等。 3.药物治疗: 指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患者的 病情和肝功能状态,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肝保护治疗等不同 方案。这些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提高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 症和纤维化等。 4.并发症的防治: 指南详细介绍了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包括肝 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对于有肝癌高风险的患者,还提出了定期筛 查和个体化治疗的建议。

5.健康教育和宣传: 指南强调了慢性乙型肝炎健康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特别是关于乙肝 病毒的传播途径、防范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知识。提倡通过多种途径 和渠道,如媒体、学校、社区等,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 自我保护能力。 总体来说,202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指南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它提供了规范和系统的指导,对于我国乙肝疫情的控制和在患者治疗中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疫苗技术的进一 步完善,我们期待未来的指南能够更加精准和高效地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的 防治工作。

乙肝相关知识问答总结最新经验-郑州肝病医院

乙肝相关知识问答总结最新经验 什么是乙型肝炎?它是怎样传播的?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已确定有五型,即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它主要的传播途径以血液、性和母婴传播为主。一般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乙肝,例如共同办公、握手、游泳、公用卫生间等。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传染性吗? 郑州中大中医肝病医院医生表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与一般健康人无区别。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大小,取决于体内乙肝病毒DNA水平的高低。由于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乙肝病原携带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或环境构成威胁。除不能献血、不宜参加体能负荷超常的特殊训练或职业,不宜担任手术治疗科室的医务人员外,其入托、升学、就业、婚姻、社会活动均不应受限制,更不得歧视。 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会通过精子传染给胎儿吗? 一般情况下,母婴围产期乙肝的传播机率较高,其中主要是产程感染和产后短期内感染,宫内感染一般仅占2~3%(〈5%),在宫内感染者中仅有极少数可能是父婴传播所致。所以,父婴传播的机率极低。 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能检出乙肝病毒DNA,随着精子进入卵细胞,尽管母亲没患肝炎,但这种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断增殖,有可能使子代成为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其传播方式称为父婴传播。 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包括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者表现为病毒标志长期阳性(HBVDNA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应作肝穿刺,以进一步确诊和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sAg阳性,但HBeAg和HBVDNA阴性),转氨酶一直正常,肝组织无明显病理损伤。他们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无区别,其中少数人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 什么是慢性乙肝病人? 慢性乙肝病人,表现为乙肝血清学感染指标阳性,并且伴有反复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但大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少部分人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乙肝大三阳哺育,出生后十二小时内接种,实现阻断

乙肝大三阳哺育,出生后十二小时内接种,实现阻断 担忧乙肝大三阳是否能够生育以及后续哺乳问题,原则上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就能够阻断乙肝传播。例如,新生儿出生后多久时间应该注射免疫疫苗,是否可以选择母乳,小番健康都会进行详细的医药学解读。 点击加载图片 乙肝大三阳哺育,出生后十二小时内接种,实现阻断 依照慢乙肝指南指导,只要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十二个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即便母亲携带有乙肝,即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等乙肝表面抗原者,均可以选择母乳喂养。还需补充一点,新生儿已经按照指南中指导在十二个小时内接种疫苗,并必须已经产生保护性抗体,即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点击加载图片 同时,母亲属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只要未

出现破溃出血等,也是可以选择母乳喂养的。临床医学上,曾有分析与介绍,乙肝患者的母亲乳汁中未检出HBVDNA,但可以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所以,通过前期小番健康描述,HBV-DNA结果能够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 点击加载图片 随着临床医学揭示,乙肝母亲乳汁中未出现HBVDNA,即乳汁是否具有传染性尚不确定。因此,只要母亲在进行母乳喂养时,未出现破溃出血就能够像其他母亲一样正常喂养。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若出现破溃出血,应暂停母乳喂养,避免乙肝病毒随着血液进入伤口或者随着伤口进入乳汁。 点击加载图片

也包括幼儿存在口腔溃疡时,尽量在溃疡愈合后在选择母乳喂养。对日用品、生活密切接触物品如饮水杯、毛巾、面盆等尽量避免混合使用,乙肝母亲还应该定期检测HBV-DNA结果,既能够了解传染性,又可以了解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假如HBV-DNA为阳性,提示体内病毒复制较为活跃,尽量避开这个阶段进行母乳,并咨询临床医生是否应该治疗。

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知识问答

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知识问答 一、大专院校学生为什么是高危人群?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对《中国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防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06%,高于15-59岁人群8.57%的平均水平。其中,南方高校高于北方高校,一般院校高于重点院校,有的院校甚至达到13%乃至19%的高携带率。我国高校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低,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是乙肝通过性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乙肝防控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应当成为今后我国乙肝防控的重点人群之一。 二、成人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吗?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对成年人而言,性生活、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牙刷等都有可能感染乙肝。我国家长普遍提高了对儿童的保护意识,但是大多数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却很淡薄,有的认为没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应该说,接种乙肝疫苗,不仅是保护您自己,还是为了保护您的家人、后代。为了对自己、家人和社会负责,成人应积极主动地接种乙肝疫苗。 三、成人要选择什么样的乙肝疫苗接种才能有效产生抗体,并且更长时间保护自己不受乙肝病毒侵袭? 目前我国使用的均是基因工程生产的乙肝疫苗,这种疫苗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但根据权威机构研究分析:目前使用的乙肝酵母疫苗对于成人来说所含有效成分较低,一般为5-10μg/ml,往往在3-5年后抗体将会逐渐下降。乙肝疫苗抗原成分若≥20μg/剂,全程接种后可使95%以上的接种人群获得保护。根据随访18年的资料显示,它的保护效果至少可持续15年以上。中华医学会发布的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明确提出:对成人接种20μg酵母或20μgCHO 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于乙肝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群居学生这些高危人群而言,更应及早接种抗原含量较高的乙肝疫苗,以获得更快的血清保护和更高的保护性抗体,并能有效延长保护时间。 四、有的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低抗体、无抗体或抗体水平下降了怎

常见免疫接种禁忌证及早产儿接种注意事项

常见免疫接种禁忌证及早产儿接种注意事项 预防接种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有效、最经济的公共健康预防措施,预防接种使许多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并因此而消灭了天花等传染病[1]。2007年,我国扩大计划免疫接种范围,将种类扩大到14种,所针对的传染病增加至15种,对适龄儿童实行免费常规接种,这是我国政府在儿童健康保健领域的重大举措[2]。 医学专业的不断细分,即使是儿科专业人员,也对疫苗接种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和偶合事件发生存在一定的认识差异甚至缺陷。现将通过疫苗禁忌证、早产儿预防接种两方面梳理常见的免疫接种相关问题,便于各级医生指导家长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疫苗安全接种率,减少患病率,降低儿童病死率。 一、疫苗禁忌证 查阅所有社区接种疫苗的说明书,可见所有的疫苗有2条共同禁忌证:(1)对相应疫苗任一组分过敏;(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其他的禁忌证如下。 1.一类疫苗禁忌证:

(1)神经系统,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禁忌接种以下疫苗,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白破联合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2)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禁忌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皮内注射用卡介苗。(3)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禁忌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4)新霉素过敏者禁忌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5)抗菌药物过敏者禁忌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6)白喉类毒素过敏者禁忌接种白破联合疫苗。(7)破伤风类毒素过敏者禁忌接种白破联合疫苗。(8)卡拉霉素过敏者素禁忌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9)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忌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10)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禁忌接种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2.二类疫苗禁忌证: (1)神经系统,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禁忌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Ho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联合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Hib联合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2)免疫系统,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禁忌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全身使用类固醇治疗的个体、淋巴细胞总计数少于0.001 2/L或表现有细胞免疫

幼儿园疫苗接种指南美篇

幼儿园疫苗接种指南美篇 幼儿园疫苗接种指南 自古以来,疾病就是人类的一大威胁。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发明了各 种医疗手段,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疫苗。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减轻病痛,保护人类健康。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而言,疫苗 更是保障健康成长的必需品。那么,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如何进行疫 苗接种呢?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幼儿园疫苗接种指南。 一、接种对象 幼儿园疫苗接种主要对象是3-6岁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发育迅速,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因此进行疫苗接种就显 得十分重要。 二、哪些疫苗需要接种 1.肺炎疫苗: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疫苗可以使孩子的抵抗力增强,减轻病情。 2.麻疹疫苗: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麻

疹的发生。 3.脊灰疫苗:脊灰病是一种十分严重和危险的疾病,脊灰病的发病率很高,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脊灰病的发生。 4.百日咳疫苗:百日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害孩子的健康。疫苗可以使孩子预防百日咳。 5.乙肝疫苗: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易感人群很广泛,无法通过卫生条件的改善来彻底控制和消灭。生完孩子之后第一时间给孩子接 种这个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三、接种时间和次数 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次数一般是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具体而言,幼儿园 儿童常规接种项目共有八次,分别在接种日龄60天、90天、120天、150天、18月龄、24月龄、3周岁和6周岁时进行,其中一些疫苗需要分多次接种(如肺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在接种时,一 定要遵照医生的建议,按照时间和次数进行接种。 四、接种效果 幼儿园疫苗接种的效果是非常明显和积极的。通过接种,可以刺激孩

60微克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

60微克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潜在危险因素和罪魁祸首! 全国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感染乙肝病毒。全世界3亿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约1/3的人在中国,其中约有3千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 一旦患上乙型肝炎,对自身家庭、社交事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手段。 以往接种低剂量乙肝疫苗全程需要半年时间,总共接种3针,存在接种程序复杂、容易遗忘针次造成免疫失败和低应答的弱点,因此使用60微克高效价乙肝疫苗,只需接种一针即可获得抗体保护,免疫成功率高,产生抗体时间快,对低应答和无应答都有很好的效果。接种前不需要筛查。为了您及家人的健康和幸福,请尽快接种60ug乙肝疫苗,人人享有健康! 【接种对象】16岁及以上年龄的乙型肝炎易感者。以及以前接种过乙肝疫苗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抗体滴度较低的16岁以上人群。 【免疫程序】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接种1剂(1.0ml)。 【接种反应】注射局部可能有疼痛、硬结、红斑、肿胀、出疹、瘙痒等;全身可能出现发热、头痛、疲倦乏力、变态反应、肌肉痛、肌肉;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咳嗽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禁忌】发热、患急、慢性严重疾病者应推迟接种,疫苗任何成分过敏者,以前接种乙肝疫苗过敏者禁用。 【疫苗价格】60u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预充型元/支。………………………………………………………………………………………… 回执单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电话:

儿童疫苗接种指南

儿童疫苗接种指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疫苗接种成为预防儿童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了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以下是儿童疫苗接种的指南,帮助父母正确选择和安排疫苗接种计划。 1.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对于保护儿童远离许多可预防疾病至关重要。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和细菌感染,提高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经过多年的科研和实践,疫苗已经被证明是安全且有效的预防手段。 2. 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疫苗接种一般分为基础免疫和增强免疫两个阶段。基础免疫期通常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进行,而增强免疫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逐渐进行。 2.1 基础免疫期 在基础免疫期,儿童应接种的主要疫苗包括以下几种: (1)乙肝疫苗:乙肝是一种常见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感染后可能导致肝损害和肝功能异常。乙肝疫苗需要在婴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接种,同时在出生后的1个月和6个月进行补种。

(2)百白破疫苗:百白破是由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病毒引起的 传染病。百白破疫苗通常在儿童出生后的2、4、6和18个月接种,然 后在4-6岁和11-12岁进行补种。 (3)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病 毒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疫苗在出生后的2、4和6个月接种,然后在 4-6岁进行补种。 (4)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这种联合疫苗可以预防麻疹、腮 腺炎和风疹,这些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疫苗在12-15个月接种,然后在4-6岁进行补种。 2.2 增强免疫期 在增强免疫期,儿童需要接种的主要疫苗包括以下几种: (1)水痘疫苗:水痘是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水痘疫苗 在12-15个月接种。 (2)流感疫苗: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季节性传染病。每年秋季,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接种相应的流感疫苗。 3. 接种时机和次数 根据疫苗接种指南,儿童接种疫苗的时机和次数是非常重要的。在 确定接种时机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国家的疫苗接种日程表。一 般来说,疫苗需要按照指定时间间隔接种,并且多数疫苗都需要接种 2-3针以保证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