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新课改之前的语文教学倾向于应试教育,重视封闭性知识的学习,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等等,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低下。新课改的出现似乎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理念等让我们耳目一新,十几年下来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也暴露了许多缺点。

一、语文教学的困境

1、教师观念落后。传统教师理念认为教学只是课本知识的简单传

授,是一种复制、粘贴的过程。然而,真正的教学应该是知识的

再生成过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寻

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实现知识的内化。落后的教师理念导致

教师的职业倦怠期延长,很难寻找到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实现

教师专业的纵深发展。

2、评价体系单一、教法单一。高考分数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指挥

棒,高分数代表高素养,低分数代表低素养,不仅得到老师同

学们的认可甚至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高考语文分数是一个学

生、一个教师、一个学校最高的评价标准。教师教法单一,在

讲授法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个小组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

的提问巩固知识点,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这就是教学的完整

环节。教学方法的枯燥,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限制了教学内

容的范围,失去了课外趣味性延伸的版块,导致教学效率的低

下。

3、教师地位的弱化。新课改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

位,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地位空前弱化,学生地位空前提高。

许多教师对学生玩手机、谈恋爱、化妆、等违反学校行为规范

的行为,不敢管、管不了。直接影响课堂效率,还谈什么核心

素样。

二、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从教学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教学、语言交流教学、写作教学等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语言的使用方式,将语言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地融合起来,确保学生能够使用汉语言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特别是在不同语境环境下熟练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体验式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模式,有效丰富学生们的语言体验。

2、教师理念:更新、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学会尊重、赞赏学生,及时的鼓励、关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实施的主导者,通过多元、趣味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因此,教师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要角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对于美的认识与鉴赏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深层次品质,其关乎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本质上关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语文核

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可以借助丰富的活动如品味美文、朗诵经典诗歌、编排小话剧、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审美实践中,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

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学生开展语文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更好的语文提高空间,从而不断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 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 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 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 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 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

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 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 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 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 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 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 月”“ 黄河”“ 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 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 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

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顾之川: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作者: 顾之川,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师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8年第10期第48—52页。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入“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启示: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引领素质教育;二是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三是立足语文学科,突出语言运用;四是鼓励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考;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阅读;写作 2018年高考已尘埃落定,高校录取到合格新生,被录取学生走向心仪高校,开启新的人生。然而,201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如何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上有哪些具体表现,对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又有着怎样的启示?这些问题不仅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也是下届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预示着未来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与考查趋势。 1、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提出

核心素养是借鉴新时代国际教育改革成果而提出来的概念,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所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3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其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为此,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将育人目标加以细化和具体化,深入挖掘本学科所独有的育人价值,基于学科实际和本质特点,总结、提炼并归纳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4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 因此,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坚持守正创新,通过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形式,考查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新课改之前的语文教学倾向于应试教育,重视封闭性知识的学习,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等等,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低下。新课改的出现似乎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理念等让我们耳目一新,十几年下来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也暴露了许多缺点。 一、语文教学的困境 1、教师观念落后。传统教师理念认为教学只是课本知识的简单传 授,是一种复制、粘贴的过程。然而,真正的教学应该是知识的 再生成过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寻 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实现知识的内化。落后的教师理念导致 教师的职业倦怠期延长,很难寻找到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实现 教师专业的纵深发展。 2、评价体系单一、教法单一。高考分数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指挥 棒,高分数代表高素养,低分数代表低素养,不仅得到老师同 学们的认可甚至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高考语文分数是一个学 生、一个教师、一个学校最高的评价标准。教师教法单一,在 讲授法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个小组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 的提问巩固知识点,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这就是教学的完整 环节。教学方法的枯燥,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限制了教学内 容的范围,失去了课外趣味性延伸的版块,导致教学效率的低

下。 3、教师地位的弱化。新课改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 位,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地位空前弱化,学生地位空前提高。 许多教师对学生玩手机、谈恋爱、化妆、等违反学校行为规范 的行为,不敢管、管不了。直接影响课堂效率,还谈什么核心 素样。 二、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从教学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教学、语言交流教学、写作教学等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语言的使用方式,将语言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地融合起来,确保学生能够使用汉语言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特别是在不同语境环境下熟练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体验式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模式,有效丰富学生们的语言体验。 2、教师理念:更新、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学会尊重、赞赏学生,及时的鼓励、关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实施的主导者,通过多元、趣味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因此,教师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要角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对于美的认识与鉴赏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深层次品质,其关乎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本质上关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语文核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 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提要: 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 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 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 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

全方位多角度解读语文核心素养

全方位多角度解读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界一谈到语文教育、语文教学改革几乎没有不提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的。总结语文教学经验和一些语文教育的理论文章一提到语文素养大多都要分析其内涵。特别是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后,有关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说更是见仁见智。经过一些人的“深入”探究,语文核心素养越来越玄,越来越难理解,这不利于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教学发挥指导作用。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落脚点就是“素养”,素养就是素质和修养,素质是先天的,素养是后天的。“语文”“核心”四个字界定了素养的范围,语文核心素养指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不是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一些论述中对“核心”的解读分歧比较大。其实,“核心”是就事物之间关系来说的,指处于主要地位的具有领导性的事物,依此来看,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所有语文素养中起重要作用的居于统帅地位的素养。这种解读比较简明是一种简明,但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有很大助力。为了使语文课程标准更好地发挥指导语文教育教学的功能,我们从研读新课标入手,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构成要素、生成手段、展现方式,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用下定义的方法简洁明白地揭示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也就是说,语文核心素的本质就是语言能力和品质。能力也好,品质也好,它们都姓“语言”,凡是与语言运用有关的能力都是在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时所应关心的。凡是语言表达所表现出的思维品质,阅读鉴赏所表现出的审美情趣,语言学习中传承和理解的文化也都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时所不能忽视的。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素养,这里点明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特性:内在性。其内在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语文核心素养是内在的、隐含的。二是没有语言运用的情景,语文核心素养不能显现出来。这犹如一个战士虽然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如果没有战斗或军事比赛等情景,军事素养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明白语文核心素养的这一特性,对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还有,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能力和品质,作为学生个体来说,未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九年或十二年的语文学习应该为学生的未来做谋划。从国家层面看,一个国家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战略必须具有前瞻性,新课标的理念适应了学生个体、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国际视野。 在认识事的时候,除了弄清它的本质外,还需要弄清它的组成要素。弄清其核心要素可以加深理解事物。犹如对房屋的理解,不仅要知道房屋的居住性本质特点,要进步理房屋就可以了解它的结构,它是砖木构成,还是砖混结构?它是楼房还是平房?有多少层楼多少间屋?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看,要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有必要弄清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做了规范性说明,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习不仅积累语言知识,还要积累语言经验。光积累语言知识和经验还不行,还应当让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各自形成一定的关联或架构。只有这样,才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情景中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知识和经验,也只有这样语言运用的能力才能形成、提升。语文学习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在阅读活动中进行。不管是语言实践活动还是阅读活动,都将积极思考问题。语言与思维是一对孪生兄妹,用语言进行思考。所以,在语言积累与运用过程中,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提升。中学生学习语文要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欣赏其中的文学作品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从提高生活品位的角度来说,欣赏文学作品也是高品位生活的表现。提高审美趣味和能力着眼于人的品格和高质量的生活。在大量的阅读中,必须触及古今中外的文化,吸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在学习文化过程中,关照他人对自然、社会的思考,充实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 素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初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7年1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一)学习任务群/ (二)学习要求/ 五、学业质量标准………………………………………………………………… 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高中语文素养水平描述/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应在语文课程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言语经验积累,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祖国语文是学生和国民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增进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突出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正在向以素养为本的教育目标转变,既要获得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学科内外的隐性品质,要让学生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将多方面要素综合、内化,养成为一种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

语文核心素养如何落地高中语文课堂

语文核心素养如何落地高中语文课堂 当下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热门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既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我将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②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③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④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 ⑤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核心素养给了我们一线教师从事教学的许多“预设”,它同样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精彩的“生成”。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应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引发学生自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

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

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涉及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四个方面。对于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方针具体化表现,也是宏观教学观念、教育目标、具体教学实践之间的沟通桥梁。具体而言,语文核心素养从低到高可以分成以下6个层次:(1)必要的语文知识,脱离了知识,单纯的说能力是不能的,在实际中,教师不能否定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引导、督促效果,避免语文教学陷入非理性主义的泥坑。(2)丰富的语言积累,高中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特殊性,其主要是对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进行探索,这就使得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提升。(3)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可以看作是一种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逐步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如查阅字典能力、朗读及默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本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4)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境界为目的,引导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5)深厚的文化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在语文鉴赏中实现高尚情操熏陶,逐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品味、审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态度,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6)高雅的言谈举止,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文明的言行举止,并培养学生儒雅气质,让学生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谈吐文雅、端庄大方,在不同场合可以应用不同措辞。 2.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1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培养。对高中生来说,阅读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实现语言构建、语言应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良好的阅读活动,指引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开展读后感、仿写等活动,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满足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提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剖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73306496.html,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剖析 作者:汪全有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02期 摘; 要: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和条件下,我国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型发展能力以及培养全面发展型的教育人才。因此“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开始出现在学生的课堂学习环节中,并且随着教育改革水平的提升,其地位显得更为重要。语文阅读承担着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的重任,因此在核心素养下进行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必要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思维;培养措施 面对着我国实行教育改革的新社会发展背景条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及创新思维发展是一项急需实施的教学环节以及手段。但是在现有的高中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未彻底了解以及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工作,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发展。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在新课改的要求条件下,高中语文课堂应当进行适当的改进工作,在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前提下,稳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材使用效率不充分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但是在现有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进行的环节中,相关任课教师进行的一系列课堂设计、课堂授课环节,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应付高考。对于阅读素材的选取,通常都是根据考纲明确要求的书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导致课本语文教材的利用并没有达到合理最大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1]。这种照本宣科的讲法,禁锢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阔性发展。 (二)课程指标设计不达标 由于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包括的题目类型较多(如文言文、古詩词以及现代文阅读等),这就给相关任课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挑战。新课改要求其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把握课程的重难点,让学生更清楚、熟练地掌握相关字词的应用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整体把控。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以及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手段,仅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

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

语文核心素养开题报告材料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堽城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核心概念: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阅读教学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 C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Competencies”可以直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强调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

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界定: 鉴于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拟以本校一至六年段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层面来认识和确定小学阅读教学要如何着眼于学生基本言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以语言带动内容,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定位在: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全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美)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用分类学方法分析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生的各种学习,并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根据,将学习划分为3类:认知领域学习、情感领域学习和精神运动领域学习,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 2.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根据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