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鱼类资源

嘉陵江鱼类资源
嘉陵江鱼类资源

嘉陵江鱼类资源

嘉陵江鱼类资源

来自:重庆渔政信息发布时间:2007-07-19 10:25:11

嘉陵江水系主要是四川境内的嘉陵江干流、渠江和涪江。计有鱼类148种和亚种分隶7目18科83属。其中鲟科1属2种占嘉陵江鱼类总种数的1.4%;匙吻鲟科、鳗鲡科和胭脂鱼科均为1属1种各占0.7%;鳅科9属14种占9.5%;鲤科52属90种占60.8%;平鳍鳅科3属6种占4.0%;鲇科1属2种占1.4%;鲿科4属12种占8.0%;钝头鮠科1属2种占1.4%;鮡科2属4种占2.6%;脂科1属3种占2.0%;鰕虎鱼科1属4种占2.6%;其余的青鱂科、合鳃鱼科、塘鳢科和鳢科均为1属1种各占0.7%。鲤科是嘉陵江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其中包含有鲤科12个亚科。以亚科的种类最多有12属22种占鲤科鱼类总种数的24.4%;其次是鲌亚科9属19种占21.2%;鰟鮍亚科3属9种占10.0%;鲴亚科3属8种占8.9%;鲃亚科5属8种占8.9%;雅罗亚科7属7种占7.8%;裂腹鱼亚科3属3种占6.7%;鱼丹亚科和鲤亚科3属3种各占3.3%;鲢亚科和鳅亚鮀科各有2种各占2.2%;野鲮亚科1属1种占1.1%。

[1]

[2] [3] [4]

[5]

-->

大中小打印关闭窗口

海洋鱼类资源供应情况

1、海洋生物资源量估计。海洋是生物资源宝库。据生物学家统计,海洋中约有20万种生物,其中已知鱼类约1.9万种,甲壳类约2万种。许多海洋生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为人类提供了丰富食物和其他资源。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特别是其中鱼类资源的数量,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物学家曾做过许多研究。有些专家用全球海洋净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年产量)作为估算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数量的基础,其结果为:世界海洋浮游植物产量5000亿t。折合成鱼类年生产量约6亿t。假如以50%的资源量为可捕量,则世界海洋中鱼类可捕量约3亿t。 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状况。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另外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开发。1989年世界海洋渔业产量约8575万t。1990年世界渔业总产量估计(正式统计数字尚未见报道)为1亿t,其中海洋渔业产量也比1989年有所增长。其中,世界各大洋的渔业产量分别为:太平洋0.54亿t,大西洋0.24亿t,印度洋0.6亿t。 在接近2万种鱼类中,目前比较重要的捕捞对象800多种,其中年产量超过100万t的共8-10种,年产量10-100万t的品种60-62种,年产量1-10万t的品种约280种,年产量0.1-1万t的品种约300种。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潜力。世界大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潜力是很大的。如前述各国专家所估计的,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总可捕量在2-3亿t之间,目前的实际捕捞量不足1亿t。另外,药用和其他生物资源也有很大开发潜力。 4、从地理分布来说,世界大洋中的各种区域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其中比较重要的区域有: (1) 太平洋西北部潜在渔获量1980-2133万t,目前的实际捕捞量已达潜在可捕量的90%,头足类、鲽鱼是开发潜力大的资源。 (2) 白令海东部和阿列鸟特岛区的底层鱼类资源量约1600万t,目前利用的比较少,尚有开发潜力。 (3) 太平洋中西部的热带海区,头足类资源潜力很大,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沿岸的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尚有开发潜力,本区内的小型金枪鱼尚处于中等开发状态。 (4) 太平洋西南部头足类的年捕捞量6-7万t,增产潜力尚大。 (5) 太平洋东南部的竹策鱼和枪乌贼,未充分开发。 (6) 大西洋中东部区离岸50-200海里的底层鱼类资源,尚有开发潜力。 (7) 印度洋西部的头足类资源潜力很大。 (8)太平洋西南部的鲣鱼,生物量比较大,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重要海洋渔业资源? 突吻鳕 竹筴鱼、黍鲱 小沙丁鱼、金枪鱼、鲱科、鲨鳐类、蟹类 小沙丁鱼澳洲鳕、石首鱼 小沙丁鱼、南非竹筴鱼 鯷鱼 刺黄盖鲽、太平洋鳕、北太平洋无须鳕 鯷鱼、小型金枪鱼 鲐、鲣、长鳍金枪鱼、肥壮金枪鱼、金枪鱼

丹江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丹江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丹江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1016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8708公顷,实验区面积1460公顷。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月1日—6月30日。保护区地处河南省淅川县南20公里的丹江口水库上游马蹬开阔带,范围在东经111°22′44″―111°33′04″,北纬32°53′35″―33°00′56″之间。核心区是由21个拐点连接172米水位线所组成的封闭区域,拐点坐标分别为:盛湾镇红庙码头(111°30′26″E,32°53′35″N)—陈庄(111°30′09″E,32°53′44″N)—鱼关(111°28′22″E,32°54′28″N)—陈营(111°28′46″E,32°55′12″N)—马岭(111°28′09″E,32°55′45″N)—贾湾(111°26′36″E,32°56′15″N)—宋湾(111°26′01″E,32°56′14″N)—盛湾(111°24′23″E,32°55′40″N)—马湾(111°23′49″E,32°55′54″N)—姚营(111°23′06″E,32°56′32″N)—单岗(111°22′44″E,32°57′11″N)—老城镇王家岭(111°25′58″E,32°59′19″N)—杨家山(111°26′53″E,32°58′18″N)—岵山(111°28′07″E,32°57′37″N)—官夫山(111°28′23″E,32°59′38″N)—姚湾(111°28′17″E,33°00′56″N)—武家洲(111°28′55″E,33°00′12″N)—马蹬镇向阳(111°29′55″E,32°58′39″N)—肖山头(111°29′59″E,32°56′44″N)—吴营(111°30′27″E,32°56′11″N)—白渡(111°30′43 ″E,32°54′20″N)。实验区是由9个拐点连接的封闭区域,其拐点坐标分别为:向阳(111°29′55″E,32°58′39″N)—高庄(111°31′43″E,32°58′08″N)—崔湾(111°31′27″E,32°57′20″N)—任沟(111°32′18″E,32°56′58″N)—寇楼(111°32′55″E,32°57′21″N)—桐柏

鱼纲海洋鱼类

鱼纲海洋鱼类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三节海洋鱼类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海洋鱼类,了解海洋鱼类保护的措施和意义,了解我国海洋鱼类的养殖 和增殖。 2.通过对我国海洋资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海洋鱼类保护措施及意 义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学生只有了解了鱼类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意义,了解了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才能知道怎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鱼类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生态学观点,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作为重点。 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常易混淆,或把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所以养殖和增殖的概念应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三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先复习讨论上节课留的两道思考题。学生回答后,简要小结,并强调淡水鱼的种类在我国是较多的,而海洋中鱼的种类也是较多的。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海洋鱼类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引本节课题。 (二)新课: 1.我国主要的海洋鱼类 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我国海洋鱼类生活、繁殖的优越地理环境,然后通过录像(也可以是投影片或挂图)给学生展示我国丰富多采的海洋资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海洋鱼类已知的有1000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6,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0种以上,并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种类,如:带鱼、鳕鱼、马面、鳓鱼、鲐鱼等。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虽然我国有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但现在和以前相比较,鱼类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可以请同学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若举不出来,教师可给学生举出例子说明。现在我国鱼类资源遭到这么大的破坏,我们必须要加强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从而引出下一个学习内容。 2.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 先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强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学生经过讨论会回答出各种具体的措施,学生可能会答出:制定法律条文,禁止在禁渔区和禁渔期内捕鱼,控制鱼网网眼的大小等。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我国已在1986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其中规定了“不得在禁渔区和禁渔期内进行捕捞,不得使用禁用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这些措施可比较有效地保护产卵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精)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 我国拥有4.7×106km2的海域,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鱼类、头足类和虾蟹类是主要的生物资源。 鱼类资源据《全国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统计,我国海洋鱼类有1 694种,其中硬骨鱼类有1 519种,占89.7%;软骨鱼类有175种,占10.3%。 在我国整个海域,鱼类种数的分布呈南多北少的趋势,南海种类最多,黄、渤海种类最少。 黄、渤海区的鱼类约有291种,其中常见的鱼类159种,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鲅鱼、鲐鱼、鲳鱼、棱鱼、鳀鱼、鲆鱼、鲽鱼、鲱鱼、鳕鱼、真鲷、白姑鱼、黄姑鱼、东方鲀、鲈鱼、鳐鱼、鲻鱼等。 东海大陆架海区的鱼类有727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近百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马面鲀、银鲳、鲐鱼、鳀鱼、海鳗、鲍鱼、鲽鱼、鲻鱼、灯笼鱼、石斑鱼、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等。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1064种,其中经济鱼类有125种,如大黄鱼、带鱼、蓝圆鲹、竹荚鱼、金线鱼、鳗鱼、鲱鲤、蛇鲻、鲐鱼、石斑鱼、金枪鱼等。 南海大陆坡海域的鱼类有205种,南海诸岛海域的鱼类有523种。主要种类有短鳍拟飞鱼、鲣鱼、鲔鱼、旗鱼、金枪鱼、箭鱼、鲨鱼以及众多的珊瑚礁鱼类。 头足类资源我国海域的头足类有91种。头足类资源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小,约占全国海洋渔业产量的2.2%。主要种类有针乌贼、太平洋丛柔鱼、短蛸、长蛸、日本枪乌贼、长枪乌贼、双喙耳乌贼、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等。

虾、蟹类资源我国海域的虾类有300多种,磷虾类有42种,蟹类有600 多种。我国海域中虾和蟹的种数从北向南依次增加。 渤海和黄海的主要虾、蟹类有中国对虾、中国毛虾、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口虾蛄、三疣梭子蟹、泥足隆背蟹等。 东海的虾类有100多种,主要经济虾类有中国毛虾、须赤虾、鹰爪糙对虾、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等。东海的蟹类以梭子蟹数量最多。 南海北部的虾类有200多种,主要种类有刀额新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须赤虾、中华管鞭虾等。南海北部海域仅梭子蟹就有40多种,如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珠脊梭子蟹等。

鱼类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嘉陵江古称阆水,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水系跨越陕西、四川、重庆三省市,流域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属于长江北岸重要的一级支流,它的水系主要由嘉陵江干流、涪江、渠江三大河流组成,流域内鱼类资源丰富。江中鱼类多达151种,属于7目19科83属,其中51种是长江流域特有种,居四川省各河之首。 近20年来,随着嘉陵江“全面渠化,梯级开发”综合水电工程的实施,嘉陵江水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鱼类资源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于鱼类的外形特征易于呈现出随地理分布的变异, 是鱼类不同地理种群划分的重要依据 , 进而在鱼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意义 嘉陵江流域渔业资源丰富,经实地考察整理分析发现:由于大量水利枢纽的建设,河段的人为阻隔,大部分水域环境发生了改变。其水域环境的变化对该区域鱼类组成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统计各方所得数据,并对比1980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发现,经济鱼类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在渔获物中消失或比例急剧减少。因此,为研究环境变化对鱼类的影响,加强对鱼类形态特征的认识十分重要。 不同形态的鱼类栖息在不同的生境下,江河鱼类形态特征与环境之间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形态特征是生物与环境

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鱼类对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必然会在其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适应性变化;其中,形态学特征的变化较之于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的变化更为具体,易于比较观察,是探讨生物与环境间相适应的重要依据。 2.1环境分布的特点(嘉陵江):银飘鱼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鱼类,不论静水、流水都能生活。喜欢漂泊于浅水地区,行动迅速,经常成群地在水面上来往漂游,故有飘鱼之称。冬季到深水层中越冬。以小鱼、浮游动物及植物碎屑为食。个体不大,但繁殖力强。 2.2相关形态学测量: 用游标卡尺测定鱼的全长、体长、体宽、眼后头长、头长、头高、体高、尾柄长、尾柄高、背鳍基长、臀鳍基长、吻长、尾叉长、眼径等14个形态指标 2.3数据分析 根据所测量的各项可量性状, 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处理分析,对 各项数据进行统计, 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主要变化范围、形态特征的偏相关系数等。观察其变动范围,并与之前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近年来环境变化对银飘鱼形态特征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和材料来源 3.1 材料来源: 3.2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等) 3.3 测量方法: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利用传统形态度量法对所选种类进行可量性状的测量,精确到0.01cm.

彭泽鲫水产种质资源可研报告

彭泽鲫水产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一、项目情况 以保护彭泽鲫种质资源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实现保护、科研、生产开发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建成集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加强太泊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保证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二、项目内容 设立彭泽鲫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知识强的职工队伍,实现保护区的有效管理。通过建设和保护,使彭泽鲫原种种群数量逐步增加,鱼类产卵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明显改善和提高。具体实施如下: 完成保护区的总体实施方案; 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编制经费,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完成保护区的勘界以及界标、界桩、界牌的设置;

完成保护区管理局选址征地和建设,购置办公、管理设备等; 建设彭泽鲫水产良种场,开展基础性科研工作; 配备科研仪器设备,建立完善标本室、资料室、化验室、病害研究防治室、技术培训室等; 完善整个保护区管理体系,行使保护、救护、执法、宣教等职能。 中、长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科研监测站,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强对水产遗传种质资源、特别是珍稀水产遗传种质资源的保护,强化相关技术研究,促进水产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处理好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进与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建立比较完善、科学、规范的彭泽鲫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和管理体制,以及保护区资源监测体系和法规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保护、科教、综合利用等相互促进的科学体系。通过加强保护和管理,使太泊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争取使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成为我国淡水优质水产种质资源的宝库 三、项目背景 XX是彭泽鲫的原产地,保存比较完整的适合彭泽鲫

科学养护土著鱼类,发展特色渔业经济

基层农技推广 2013,1(7):47-49 经验交流 Grass-root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27362862.html, ·47· 科学养护土著鱼类,发展特色渔业经济 李 军 (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辽阳 111000;联系人E-mail: lj_nwafu@https://www.360docs.net/doc/27362862.html,) 摘 要:我国土著鱼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经济价值。由于土著鱼类的栖息地不断减小, 其种群数量也不断减少,野生资源破坏严重,所以有必要进行科学养护。保护栖息地以及建立保护区;在科学养护的基础上,进行土著鱼类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土著品种的弊端。 关键词:科学养护 土著鱼类 渔业经济 引言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此诗道出了渔民劳作的艰辛,但同时也反映了土著河鱼—松江鲈鱼的鲜美。赞誉土著鱼类美味的诗文颇多,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清人徐鹄庭在《汉口竹枝词》也写道:“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自古以来,土著鱼类就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久负盛名,这些赞美之词,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随同这些名家名篇而千古流传。 土著鱼类属于土著品种范畴,土著品种也称本地物种或当地物种,顾名思义,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区及其自然传播范围内(即在其自然占领的或无需人类直接或间接引种也能占领的分布区内)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的分类单元。 我国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按水系分主要有珠江水系、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和松花江七大水系,另外有内陆河流塔里木河和主要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灵渠。辽阔的水域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鱼类因其特殊的生活史和栖息环境,生活习性不同,演化成品种众多的土著鱼类,如我国长江、黑龙江水系和钱塘流域 的蒙古红鲌,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白斑狗鱼,黄河水系的黄河鲶、黄河鲤和黄河裸裂尻鱼,澜沧江下游叉尾鲇、云南抚仙湖的抗浪鱼、澜沧江水系的丝尾鳠、云南滇池的滇池金线鲃、斑鳜、拉氏鱥、松江鲈鱼、兴凯湖翘嘴鲌、云南陆良鲇鱼、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中秦岭细鳞鲑、长江鲥鱼、盛产于嘉陵江的中华倒刺鲃、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附属湖泊中的似刺鳊鮈、瓯江刺鲃等等。 1 土著鱼类生态效益和社会价值 1.1 生态效益 土著鱼类是庞大生物网络中重要的一员,是在特定的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中长期进化的结果,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的生态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青海湖是以水生生物—鸟类—草原为主的湖泊生态,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土著鱼类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唯一的优势种类,青海湖裸鲤每年5~8月洄游到河流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了丰富食物条件,形成了青海湖独特的鱼—鸟共栖生态系统,其种群对鸟类群体繁衍、青海湖生态环境和青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不仅仅作为一种生物资源,更重要的是会对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影响。

海洋鱼类摄食生态研究进展

海洋鱼类摄食生态研究进展 摘要:海洋鱼类摄食生态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鱼类群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所在,是实施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海洋鱼类摄食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作一简要综述。Abstract:Marine fish feeding ecology is a crucial part of the study of marine ecosystem.It is the key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system and the basisof fisheries management.This paperbriefly summarized the main content,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progress of marine fish feeding ecology. 关键词:海洋鱼类;摄食生态;胃含物分析 1 前言 海洋鱼类摄食生态研究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鱼种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构建食物网,分析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薛莹,2003)。摄食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不同种鱼类之间通过摄食竞争会影响鱼类的空间分布和种群的数量动态。因此,对鱼类摄食生态的研究,是了解鱼类群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所在,是改造海洋生态系统,提高水域生产力以及实施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邓景耀,198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渔业科学也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方法应用于鱼类的摄食生态的研究。鱼类摄食生态学研究从最初的单鱼种食性研究扩展到不同物种间的食物关系、食物网结构及其营养动力学的研究。对单鱼种食性的研究有助于判断鱼类生长的好坏,有利于了解鱼类的徊游分布、数量变动、行动规律以及不同鱼类间的种间关系(洪惠馨等1962)。对鱼类种间食物关系的研究,能够反映不同鱼种间相互密切程度,从而能够进一步了解鱼类群落结构的稳定巧及其变化的机制(Werner,1986;孟田湘,1989;Fujita等,1995)。 本文就鱼类摄食生态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鱼类的食物组成、摄食重叠、摄食量、摄食选择、摄食习性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作一简要综述。 2鱼类的食物组成 2.1 鱼类的食性 鱼类的食性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植食性(Herbivores):包括以水草为主的鱼类,如草鱼、团头鲂、鳊等以及以藻类为主的鱼类如鲢等;碎屑食性(Detritivores):包括以有机碎屑及其依附碎屑而生的细菌为食的鱼类,如鲴亚科种类,银鲴;腐食性(Scavengers):

海洋鱼类色彩图谱

鱼类的主要特征 鱼类是适应水栖生活的低级有颌脊椎动物,它具有比圆口类更为进步的机能结构,主要表现在: 1.出现了上下颌。从鱼类(盾皮鱼、软骨鱼、硬骨鱼)开始,有 了能活动的上颌和下颌.和无颌类相对,鱼类以上总称有颌类(或 颌口类) 。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上下颌的出现是—个重大的转折点。自从有了上下颌,动物就能主动地去追捕咬牢食物,增加了动物获得食物的机会,并通过颌上牙齿的撕割和研磨等机械性加工,使原来不能利用的食物变为可利用的,从而开拓了广泛利用食物资源的领域。此外,上下颌也是防御的工具。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动物,既能进攻,又能防御。而上下颌又是营巢、 钻洞、求偶、育雏等多种活动的工具。与主动捕食及多种活动相适应,动物的其他器官系统,如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也必然相应的得到发展。因此,颌的出现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 2.有了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其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改变运动的方向。偶鳍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游泳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脊柱代替了脊索。虽然雏形的脊椎骨是从圆口纲开始的,但是从鱼类开始,脊柱才逐渐成为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的主要结 构。新的支持结构取代了旧的支持结构,达就加强了支持、运动和保护的机能。 4.脑和感觉器官更为发达,脑分为明显的五部分。开始具有一对鼻孔和三个半规管的内耳,保护脑和成觉器官的头骨也较圆口类更为完整。脑和感觉器官的发达更能促进体内各部的协调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但是,局限于水中环境,鱼类在进化上也有局限性,体制结构在脊椎动物中还处于低级的水平。鱼类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骨与躯椎间缺少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2.体形多呈梭形,在水中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体表多被鳞片。 3.以鳃进行呼吸,鱼的呼吸动作是依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以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水由口进入咽,由鳃裂流出体外,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氧渗透进薄的鳃壁再入血管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渗出水中。 4.血液循环是单循环。和鲤呼吸相联系,鱼类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由心室压出的血液流至鳃,在鳃处,血液与外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后,多氧血流到身体各器官和组织;经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与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后汇合成静脉,缺氧血流回心房,再 入心室,整个循环途径是一大圈,称为单循环。 鱼类分成两个独立的类群: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在分类学上,以前这两类是作为鱼纲之下的两个亚纲,但这两个类群早在泥盆纪有化石记录开始,就是两个独立的支系,目前较新的材料多已把达两类升为两个独立的纲,即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鱼类的分类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海水养殖生态与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合同书 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课题承担单位: 课题起止时间: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电话: 电子邮件:

共同条款 开放基金课题的设置是重点开放实验室运行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完善开放课题管理,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经开放课题资助方(实验室,甲方)和课题承担方(乙方)共同协商,就如下共同条款取得一致意见: 1.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并加盖公章后,合同即开始生效。 2.乙方必须遵守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之规定。 3.乙方应按年度计划开展研究,并按规定向甲方提交年度课题执行情况的书面材料。若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则甲方可视为乙方自动放弃课题,将终止拔款,并告其所在单位追究责任。 4.乙方凡无正当理由或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如灾害等)终止课题或未完成课题,甲方除告乙方所在单位追究责任与追回所拔经费外,并取消乙方及所在单位申请本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资格。 5.若乙方承担一般开放课题,必须发表一篇学报级论文,承担重点课题必须发表一篇SCI论文,发表论文格式如下: 论文题目:XXXXXXXXXXXXXXXXX * 作者标注:申请人1,2,……,实验室固定人员 1 ? 单位标注:1)农业部海水养殖生态与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 510300 2)申请人单位 内容:…… 脚注:* XXXX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 乙方发表的其它文章只需脚注为甲方资助即可。 6.资助经费分两次拔付,合同签订后二个月内,甲方应及时拔付第一次资助经费。乙方提交第一年度执行情况材料后,甲方即拔付第二次资助经费。 7.课题结束后,乙方应及时向甲方提交工作总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经费使用报告。并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查、验收。 8.开放研究课题取得的成果,按有关成果监定管理办法,组织鉴定和申报,其成果属实验室和完成者单位共有。 9.在课题执行过程中,甲、乙双方均不得单方面修改合同内容,若需修改某项内容,需向对方提出理由,经对方同意后由双方商定作相应修改。 10.本合同正式文本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 签约双方 开放课题设置方(甲方)开放课题承担方(乙方)(公章)(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财务负责人(签字): 开户银行及户名: 银行帐号: 年月日年月日

怎样保护海洋鱼类

1.鱼类减少的原因 1.全球变暖 据资料显示海水温度每升高两度就会有大约一百种鱼类灭绝 2、栖息地被破坏 珊瑚礁 暖海水温度发生频率的增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使为珊瑚虫提供营养的共生虫黄藻大量离去或死亡,而导致珊瑚的白化和死亡现象就被称为珊瑚白化。研究显示,暖海水发生频率的增加与珊瑚死亡有直接关系,暖海水发生频率的增加使很多珊瑚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在经历过较热的夏天和连续的热海水温度之后,珊瑚需要长达3-4年时间恢复。这说明了在暖海水的不断刺激下,珊瑚恢复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如2006年澳大利亚的高温导致凯珀尔岛的珊瑚大量白化。 湿地 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统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中国湿地资源的退化及其原因分析],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

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近几百年来,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近一百年的时间,就减少了一半。在亚洲一部分地区,每年正以1.6%的速度消失。 3.恶劣的环境 近年来,由于石油泄漏,乱排乱放、气候变暖,鱼类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 1.制定法律 1.休渔:为礼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部鱼,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2.规定网眼大小。

2.加大宣传力度 1.拍摄公益广告 2.在网络建立公共平台,如贴吧、微博等,以便于大家交流。 3.组织公益活动 3.其他 1. 人工投放鱼种是增值鱼类资源的有效途径。 2.建造人工栖息地,投放人工珊瑚礁。

海洋鱼类大全

海洋鱼类大全 海洋鱼类1 刺鳐沙丁鱼鲱鱼海鳗康吉鳗鲑鱼鰔鱼飞鱼海马鮟鱇鱼海洋鱼类...81份文档笑话大全集笑话大全爆笑版幽默笑话大全全球冷笑话精选20份文档... 中国海洋鱼类图库 中国海洋鱼类图库名称: 科目: 俗称: 扁头哈那鲨六鳃鲨科英文名: 英文名称: 哈那鲨、七鳃鲨鳃孔7 个,最后一个鳃孔位于胸鳍基底前方。背鳍1 个,位于... 千奇百怪的海洋鱼类(图) 千奇百怪的海洋鱼类(图)_水产渔业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含多幅及文字介绍...九妖笑话2014年笑话大全之让你笑个够儿童笑话大全爆笑爆笑笑话精选文档... 海洋馆鱼类翻译大全 海洋馆鱼类翻译大全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海洋馆鱼类翻译大

全Jaanese koi car 锦鲤Asia dragon fish 亚洲金龙Knife fish 七星刀Arowana 银龙Cichlid... 鱼类大全整理 鱼类大全整理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鱼类英文整理ahi (日语)金枪鱼,吞拿...(一种产于热带海洋黑鳕鱼) 也称食蟹鱼, cod cheeks 一种上等昂贵的鳕鱼... 海洋生物认知大全_4 海洋生物认知大全_4_水产渔业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英文名:Jaanese stingfish、...褐牙鲆是名贵的暖温性、底栖海产经济鱼类,也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海水增养殖... 海洋污染鱼类减少 然而,如果考虑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预计未来海洋鱼类资源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克里斯...笑话大全爆笑版幽默笑话大全全球冷笑话精选89份文档应届生求职季宝典英文... 海洋中十大恐怖鱼类

海洋中十大恐怖鱼类_水产渔业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海洋中十大恐怖鱼类海洋“绿巨人...2014年笑话大全之让你笑个够儿童笑话大全爆笑爆笑笑话精选89份文档应届生... 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2 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2_初二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中医养生知识大全女人养生之道78份文档笑翻神图爆笑汇集搞笑乐... 海鱼大全 海鱼大全_水产渔业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黄姑鱼褐菖鲉刺鲳蓝眼狼牙鰕虎鱼...终于收集到了以下海洋鱼类(部分) ,本次一并奉献,鱼名按标准名和舟山本地渔民...

土著经济鱼类--华鳈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

土著经济鱼类--华鳈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 华鳈是我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因其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好、易饲养、经济价值高,以及体色鲜艳、观赏性好、可作为土著“水族清道夫”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长期以来,由于水体污染等原因,使华鳈种质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一些地方甚至已濒临灭绝;而目前观赏鱼市场上大多数为引进的热带鱼类,养殖与维护成本高,并具有潜在的生物入侵风险等。 本项目通过调查华鳈在浙江及周边地区的分布情况;分析水质、光照、温度、营养等对其生长、繁殖的影响;旨在明确野生华鳈人工驯化饲养的主要条件,确定人工促熟和人工催产繁殖的技术要点;据此开展野生华鳈的人工驯化、饲养和人工繁殖,并培育出适宜生产和观赏需要的苗种,力求建立一套对该鱼类进行有效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举的技术模式。为促进我省水产养殖业和观赏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镉污染土壤修复利用与白菜镉低积累品种筛选项目 项目从适合本地种植的80种小白菜品种和30种大白菜品种中,筛选出4种高积累小白菜品种和4种高积累大白菜品种。利用这些品种在污染土壤中种植可带走较多的镉,从而为土壤修复提供可能。同时使用合适的螯合剂和合适的氮肥可使土壤中镉活性增加,更多进入白菜体内,结合高积累性白菜,有利于更快修复污染土壤。 项目的研究结果可带来其他社会效益:①合理利用轻度镉污染土壤。②降低食用白菜的镉污染程度,提高白菜的食用安全性,降低人类镉中毒的风险。③利用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方法,降低土壤镉污染程度,修复土壤。并为其他重金属污染改善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的高效检测及防治研究 对虾桃拉病毒(TSV)基因组为单链RNA病毒,该病毒主要感染西半球的对虾品种,如凡纳对虾(P.vannamei,南美白对虾))、蓝脚细对虾(P.setiferus)、褐对虾(P.aztecus)和桃红对虾(P.duorarum),其中以南美白对虾最为敏感,对虾感染病毒后死亡率高达40%~95 %,曾引起美洲对虾养殖业的巨大损失。近几年由于我国成功引进南美白对虾,大规模养殖已开始,为了避免我国对虾养殖业悲剧的重现,必须尽快建立灵敏、准确、快速的早期诊断技术,加强检疫、监测,杜绝TSV的大规模流行爆发。本研究通过建立快速、特异的TSV的RT-PCR方法,对采自绍兴地区养殖场的疑似病样进行了TSV检测,希望了解这些地区TSV的流行情况,并建立该病的防治体系。 钱塘江黄尾密鲴种质资源保护及修复技术研究项目简介 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隶属于鲤科、鲴亚科、鲴属,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闽江及闽东南各溪流,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易捕捞等特点,且该鱼易养殖,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增养殖前景,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中首选的优良品种之一。该项目运用鱼类分类学、形态学、繁殖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及数理统计等方法,摸清钱塘江水域黄尾密鲴种质资源的本底情况;突破黄尾密鲴人工繁殖技术;弄清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 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淡水、海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 2.漂浮性卵:是鱼类的雌性生殖细胞,它的特性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密度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 3.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要食物的鱼类。又可分为伏击式猎食性、追捕式掠食性和吮吸式猎食性。 4.生理生态产卵:将生态法与生理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的产卵方法。 5.胚前期:是精、卵细胞发生和形成的阶段。 6.混合性营养期:随着鱼体内鳔的充气,消化道、眼、鳍等初步发育,鱼苗一边吸收卵黄,一面开始摄食外界食物。 7.摄食效率: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 8.养殖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9.主养鱼类:又称主体鱼,也就是主要的养殖鱼类。 10.合理放养:包括合理的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合理的放养数量和良好的鱼种规格。 11.养殖容量:在特定水域和养殖对象条件下,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持环境友好,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实现养殖生物学安全,保证水域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单位水体对增养殖对象的最大承载量。 12.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13.经营管理:包括经营和管理两部分内容。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对象,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手段,为实现企业的长远性总目标所进行的制定方案等一系列组织活动。管理是对企业的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按市场和生产要求进行有效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企业总目标的实现。14.经营决策:为了解决企业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手段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 15.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鱼类增殖是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促使其生长发育繁殖,最终培育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食用鱼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苗、种苗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数量的过程。 16.产卵率:实际产卵量和理论产卵量的比值。 17.全人工繁殖:从亲鱼培育至鱼苗孵出都在人工控制下进行,可按计划大量生产鱼苗的繁殖方法。 18.鱼苗培育:将初孵仔鱼经一段时间的饲养,培育成3cm左右的稚鱼的过程。 19.摄食量:鱼类在一定时间内摄食的食物数量或生物量。 20.饥饿期:仔鱼在卵黄囊耗尽时没有从内源性营养转入外源性营养,就进入了饥饿期。 21.口开饵料:大多数鱼类的鱼苗只能依靠吞食方式来获取食物,而且其食谱范围也十分狭窄,只能吞食一些小型浮游生物,生产上通常将此时摄食的饵料称为开口饵料。 22.不可逆点:指仔鱼因饥饿抵达某一时间点,尽管还能生存一段时间,但其身

2021年八年级生物《海洋鱼类》教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海洋鱼类》教案 第三节海洋鱼类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海洋鱼类,了解海洋鱼类保护的措施和意义,了解我国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 2.通过对我国海洋资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海洋鱼类保护措施及意义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学生只有了解了鱼类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意义,了解了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才能知道怎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鱼类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生态学观点,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作为重点。 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常易混淆,或把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所以养殖和增殖的概念应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先复习讨论上节课留的两道思考题。学生回答后,简要小结,并强调淡水鱼的种类在我国是较多的,而海洋中鱼的种类也是较多的。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海

洋鱼类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引本节课题。 (二)新课: 1.我国主要的海洋鱼类 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我国海洋鱼类生活、繁殖的优越地理环境,然后通过录像(也可以是投影片或挂图)给学生展示我国丰富多采的海洋资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海洋鱼类已知的有1000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6,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0种以上,并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种类,如:带鱼、鳕鱼、马面鲀、鳓鱼、鲐鱼等。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虽然我国有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但现在和以前相比较,鱼类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可以请同学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若举不出来,教师可给学生举出例子说明。现在我国鱼类资源遭到这么大的破坏,我们必须要加强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从而引出下一个学习内容。 2.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 先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强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学生经过讨论会回答出各种具体的措施,学生可能会答出:制定法律条文,禁止在禁渔区和禁渔期内捕鱼,控制鱼网网眼的大小等。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我国已在1986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其中规定了“不得在禁渔区和禁渔期内进行捕捞,不得使用禁用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这些措施可比较有效地保护产卵期间的亲鱼和肥育期间的幼苗,

我国海洋鱼类染色体组型研究

我国海洋鱼类染色体组型研究 发表时间:2009-04-03T09:25:48.763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满敬杰[导读] 染色体组型研究是细胞遗传学的基础。 摘要: 染色体组型研究是细胞遗传学的基础, 随着细胞遗传学的深入发展, 愈来愈多的生物学家认识到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染色体,非但其数目和形态结构具有物种的特征,而且还反映出生物进化的历史。对其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海洋鱼类染色体组型遗传资源 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Karyo type)。染色体组型研究是细胞遗传学的基础, 随着细胞遗传学的深入发展, 愈来愈多的生物学家认识到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染色体, 非但其数目和形态结构具有物种的特征, 而且还反映出生物进化的历史。从现存物种的染色体组型研究和比较分析中来探讨种群的进化路线和亲缘关系, 不仅对于分类学和系统发生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于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基因定位、原位杂交、种间杂交鉴定和多倍体育种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我国海域辽阔, 沿岸曲折, 栖息着丰富的海洋生物, 有成千上万种的鱼类和贝类, 开展鱼类和贝类染色体组型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我国海水鱼类染色体组型特征 1.染色体数目 我国海水鱼类的染色体数目特点有: ①染色体数目较少,无多倍化。②染色体数目变异较小,分布范围相对狭窄,呈连续分布。染色体数目可分8种类型,淡水鱼类由于多倍化,部分类群的染色体数目可达260条。海水鱼类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可能主要来自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原始基本型数经罗伯逊易位,少数染色体着丝粒融合,不断特化演变成染色体数等类型。 2.染色体形态 海水鱼类染色体形态的共同特征之一是端部、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较多,而中部、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较少。在研究的50种海水鱼类中,除鳗鲡目外,其他6个目都明显体现了这一特性。鲱形目、鲻形目、鲈形目和鲽形目等中的许多种类的染色体全部为端部、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结构重排和异染色质扩增,是引起染色体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臂间重排会直接引起染色体的臂比变化,导致染色体形态发生相应变化。现已在许多海水鱼类中都发现有次缢痕或随体,银染法、分带技术等还揭示了不同染色体上异染色质的大小和位置,提高了对单个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断的有效识别。迄今,在所有研究过的海水鱼类中仅发现星康吉鳗有性染色体存在,雌性为ZW型,雄性为ZZ型。此外, 斑头鱼的核型中均只有1条具有次缢痕染色体,形成异染色体对。丝背细鳞,雌性核型这一特殊差异可能与之有性别决定机制有关。这些表明鱼类性染色体分化可能处于初级阶段。 3.核型特征 由于染色体的数目不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各异,因而核型具有明显的种的特异性。根据不同类型染色体的组成,海水鱼类染色体组型可分为不同类型。核型类型的同缘性,反映了鱼类种间、类群间进化上的趋同性和变异性。鲈形目是硬骨鱼类中进化上的高位类群,也是鱼纲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目。该目中不仅染色体数目多样性,核型同样也表现有多态性。如石首鱼科一些鱼类的核型全部由端部、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石鲈科一些鱼类的核型以端部、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占优势, 虎鱼科一些鱼类的核型中以中部、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占优势,锦科鱼类全为中部、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不同类型的核型反映了科的特异性。同时,同科鱼类的核型也有分化,如鲷科鱼类的真鲷和黑鲷,虽然同属一科,但核型迥异。不同科内种间核型类型也有交叉性。这些反映了现生鱼类进化演变过程中的趋同性、趋异性和多样性。由于海水鱼类染色体数目相对稳定,组型特征反映染色体形态水平的显微差异,因而,在许多种类中组型特征完全相似。此外,一些海水鱼类的染色体核型在个体、群体水平上表现有多态性。 二、带型和性染色体 带型研究是染色体形态结构比较精细分析的研究。染色体显带的实质——是DNA、蛋白质和染料三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染色体经过碱、酸、盐或酶等处理后, 引起染色体崩解或DNA 片段的断裂或丢失。由DNA 或蛋白质的差别提取及随后染料在DNA 侧面的堆积导致带纹产生。关于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但是在鱼类当中确实有性染色体存在。余先觉等(1989)报道:在我国已进行染色体研究的215种淡水鱼类中, 有10种鱼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 它们分别位于不同的4个目, 且染色体数目差异很大。可见鱼类性染色体的分化发生于进化历史不同的分类群中,并没有统一模式。总之,大多数鱼尚未发现有性染色体存在, 只有少数鱼类出现异形性染色体, 其类型有: xx?x y;xx?xo; zw? zz; zo? zz、。郑家声等(1997)报道:斑头鱼有性染色体, xx?xy类型, x与y染色体形态差异是在短臂的末端有无次缢痕。这是我国海洋鱼类性染色体首例报道。 三、海洋鱼类染色体组型研究展望 我国海洋鱼类、海洋贝类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开发利用潜力非常之大,为了科学地开发这些宝贵资源,必须对遗传资源进行充分的了解,染色体组型研究则是遗传资源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我国已知染色体组型、带型的海洋鱼类和贝类种类与现存种类数目相差甚远,而且面也很窄,软骨鱼类还无一种,多倍体化的海洋鱼类和贝类也无一例报道。而我国只是在80 年代以后海洋动物染色体研究工作才开始,且至今进展缓慢,其原因是近几年新的分子标记技术相继问世,揭示了生物遗传分子基础——DNA的变异,这些技术快捷、简便,因此对我们更具吸引力, 但是染色体组型研究是细胞遗传学的基础, 也是分子遗传学的基础,是不可缺少的。可喜的是近几年国内信息科技图像分析软件发展迅速,染色体自动分析仪已经问世,这对染色体研究工作者是一极大鼓舞。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有些问题还可以得到解决,因此海洋鱼类和贝类的细胞遗传学基础研究应该会有振兴和持久的发展。参考文献: [1] 楼允东.我国鱼类染色体组型研究的进展[J].水产学报,1997,21(7). [2] 楼允东.我国鱼类染色体组型研究的进展[J].水产学报,1997,21. [3] 周暾.鱼类染色体研究[J].动物学研究.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