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观后感

将心注入索碧千寻--高沛沛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冬季教学研讨

活动随感

卫东区豫基实验小学刘瑞华

2016.01

将心注入索碧千寻

前些日子相约“当当”,有幸索得一书--《将心注入》。星巴克咖啡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从“星巴克”的出生开始,用丰厚的笔触描述了其整个发展历程。在星巴克的发展过程中,霍华德遇到了极好的员工、合伙人、投资者,所以一群人共同走向了成功。成功要有一群人共同分享才会获得更长久的快乐。将心注入,就是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追求咖啡的品质,不断的创新。这是霍华德的将企业做大、做强的秘籍。

也许我从书获取的“玉汤”只是那些肯干、实干、会干、乐干的创业者栉风沐雨后的“弱水一滴”。但却不知怎么地,作为观者,参加完高沛沛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冬季教学研讨活动之后,这种“创业者”的思想却在第一时间注入我心。“从心里来,必往心里去”,在李克强总理力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月,教学的田野上早已“乱花渐欲迷人眼”。那个人、那群人、那众人、那集团人早已在自己的“诸葛庐”“子云亭”中开启了“创梦、创学、创比、创超、创新”模式,驶入了通往教学广场的缤纷“后花园”……

◆群玉山头见瑶台月下逢

浪花必泛起于波涛之上,波涛必层起于澜海之中。有幸作为重工业城市的平顶山教育人,生于斯,长于斯,爱它堪比雾霾天光顾的比率。但更有幸的是我们相遇了一群懂教育、爱教育、情牵教育、梦萦教育的领跑者。他们不遗余力地引领我们全市的教育人欣赏至高点,

增加激励点,寻找生长点,开辟拔高点,使与生俱来的惰性悄然退后,蓬生而至的向上情感陡增。

我们在开展的一次次的外出学习活动中开茅塞,通灵窍,怡性情,并将这“山外之音”引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惠之于已,惠之于生,躬耕原野,乐不思蜀。我们在开展的一项项教学赛事中见贤人,思已短,奋起追,也渐渐悟得成长精髓:每一次的经历都为你的下一步成长做了铺垫,每一回的磨砺都在为自己的生长图谱重重涂色。参与即受益,分享即所得。我们在一回回的成长选拔中汇精华,融智慧,觅芳踪。名师选拔、教师梯级发展评选等活动这一场场酣畅淋漓的雨来得急、来得猛、来得有劲头。教育的春天里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曾经在自己的原野里“安得一席之地”的资深派也重袍加身,华丽回归,那些在向青葱岁月、黛绿年华献礼的“后起之秀”们也以灵动之姿,傲娇出世。教育的田园里向来不乏“春笋”,如window10不断更新变换的电脑桌面,在绵绵春雨的纵情滋润下,共享教育的美好时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在参加高沛沛名师工作室以来,“和而不同”的工作室理念引领着每位成员不断奔跑。高校长不时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学习成长、传经送道的“贸易往来”,寻找输入和引出的契合点,谱就了一幕幕“洵美且异”的别致风景。参与过就会深知,一个人在成长的途中不是孤军作战,同时也在沿途风景别样的美与慧中,为自己的再生长汇聚真气。纵使时光流转,仍根植于骨髓深处。

很难忘记那次叶县送课与雷小东校区的马老师和余老师同行。虽

然之前与两位教坛前辈并无交际,她们也并非是小语界名见经传的“风云人物”,但我却想用“她们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来形容。不施粉黛却光彩照人,不饰张扬却繁华自溢,细语呢喃间才思飞扬,沉声静气时又显涵养厚重。在她们身上,你会不自觉地生发出一种“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满足与和谐,与“安教、乐教”的教育之“静”相吻合。特别是听了已近退休之龄的马老师在低年级教学中细致入微、行之有效并一以贯之的做法,以及余老师的一节朴实、真实、平实、扎实却不失灵动的课堂之后,更使我想起了白居易在《中隐》诗中所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中的慧语。她们无所求即已得,无所欲即已胜,实乃隐秘高人。

很难忘记那次名师观摩课研讨活动中,从濮阳赶来的两位教育同盟窦明琦、王振会奉上了两节各具特色的实效课。看似同龄的两位老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思路、切中实际与智力生长点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思维向深处迈进的教学环节,都彰显了两位实力干将非同凡响的教学魅力。之后的报告中两位老师又娓娓道来,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及教学感悟。在聆听中思绪万千。他们也在教学战线上奋力拼搏,并不断地思考着,改进着,行动着,提取着,没有等,没有靠,完全是凭着自己的那股韧劲摸索着教学模式,积累着教学经验,创生着教育智慧。也许正如沛沛校长所说,他们在人潮中并不因姿色、衣着、步态、仪容而显眼。可一踏入讲台那片区域,声音就会立刻形成环绕的立体磁场,让听者的目光时刻紧追着他们的身形,如此地倾慕,如此地震撼。听完课后强烈的“我要上课”的想法会激增。爱尔兰诗人罗

伊·克里夫特曾深情款款地说:“我喜欢和你在一起,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同为教育人,因聆听而受惠,因相遇而感怀,更让自己的教学容貌因之而生发光彩,幸甚至哉!

◆推陈并出新甘做月下人

关于名师的教学研讨活动沛沛校长总是亲力亲为,那天亲自打电话告诉我,周五在雷小西校区三楼举行教学研讨活动,来吧!寥寥几语却直抵心房。这一向是沛沛校长的行事风格,删繁就简,快捷明了。周五难得与阳光同行,我疾速来到了雷小。众位同行早已安坐。此次活动的安排依然丰满而紧凑。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活动“新面孔”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主持活动的徐媛媛老师可谓“林间小蕾”,但落落大方的举止,温婉明丽的仪态,流畅自如的话语,清新雅致的主持风格,让人不由感叹,教学疆场上的又一匹千里马已开始了飞奔。

第二位“新面孔”是一位对学生有着超强吸引力的“魔法师”。也许是从众心理在作怪,课未始,当宣布一位新华区新鹰小学的尚文豪老师要为孩子们讲绘本故事时,疑窦丛生。只是那位尚老师一开启上课模式,一种异样的激动和兴奋就在教室里流转。不管在哪里,都能感受到那不能自拔的投入与快感。他问,生畅快地说;他移,生紧紧地追。尚老师送来的活力四射、乐感横溢、动感十足、喜感爆棚、时尚音符还不断跳跃的清新风。尚老师一会为师,一会为动物园安保人员,一会又变身动物园团长,学生在尚老师的感召下,都已成了忘乎所以的“小魔头”,像缠缠绵绵的风儿和沙,一起无所惧地挑战着

迎面而来的一个又一个智力高峰。尚老师的课堂轻松又不失厚重,幽默又不失矜持,魔性十足又师道犹存,举重若轻中自得一份潇洒,润心无声里自存一份洒脱。

坐在那方小小的教室里,我不由得沉思:什么样的老师才能吸引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成就你我?任何机械的、呆板的教学形式都终会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洪流中退出课堂舞台。唯有一条永恒不悖的法则不会变,那就是为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都要始终保持“服务原则”,为学生的智力成长服务,为学生的情商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延伸迁移服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的易错点、智力的盲点、思维的短板,作为学生最近的教育人都要懂得“开山架桥”,哪里不会、不通、不畅就要将“绿色通道”开到哪里,而不是所谓的“把马儿牵到河边,却喝不到水”的失责、卸责态度。

若说尚老师这位“新面孔”给课堂吹来的是“时尚劲爆风”,那么高阳小学的高彦钧和五条路小学的史丽老师却请我们登上了语文学习的“大雅之堂”。她们是常年躬耕在教学一线乐此不疲的“青松”,多年的教育实践凝结的慧果早已化作阑珊春意,信手拈来即是盛景。高老师的微课指向明确,立意新颖,让人耳目一新,更加明白了微课的真正内涵。史丽老师的报告《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则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了一位“宝刀未老”的智慧之师的从教之道。虽教书多年,却没有把书教倦、教厌、教成经年如一,却依然孜孜不倦地在乐教、善教的路上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实属难能可贵。这也许就是成长为名师的自然之道吧!除此,更让人感怀的是一个多小时的报告,

史老师一直站在那里,在寒冬腊月的天里竟然会汗涔涔的。若不是百倍地投入,若不是千分地想急于分享,若不是万分地激情满怀,怎会让史老师如此地动情?感谢沛沛校长总是创设这样的兼容并包、和谐共融教学思享良机,让“新芽”自由地萌动,让“旧颜”也尽绽其姿。我们共同走在了“做最好的自己,无惧风霜”的路上。

有人问,若要飞,需要什么?翅膀。不好意思,有人已经在翅膀下装上了马达。所以,别问了,就做吧,就学吧,就就让自己置身于辽阔无边的成长草原上,向着更青处漫溯;就让自己置心于直冲云霄的求索崖上,向着更高处攀爬。莫忘,将心注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