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报告

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报告
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报告

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报告

一、马铃薯的生长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

马铃薯(Potato),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甘肃定西市、宁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四川现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鲜薯产量第一大省。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栽培马铃薯所获得的产品是地下所产生的块茎,块茎是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主要病害虫有环腐病、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黑胫病、二十八星瓢虫、蛴螬、蚜虫、马铃薯块茎蛾等。

二、收集整理马铃薯气象指标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并做出初步的马铃薯气象指标:

目前根据收集到参考文献,得到了初步的气象指标:

Ⅰ播种-出苗期

气温4℃以上即可萌发,这期的最适温度为12~18℃;需水量非常少;短日照可以抑制芽的伸长,避免长成瘦高弱苗。

Ⅱ出苗-分枝期

出苗到分枝期适宜气温为15~21℃,-2~-1℃就会受冻,低于

-4℃时植株就会死亡;水分条件对产量影响不大;短日照,强光和适当的高温,有利于长根、壮苗和提早结薯。

Ⅲ分枝-花序形成

分枝到花序形成期适宜气温为18~21℃,最低温度为7℃,最适温度为15~21℃,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时茎叶全部冻死。当日平均温度达到25~27℃时,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日平均温度达到29℃以上时,植株呼吸作用过盛,结薯延迟甚至匍匐茎伸出面变为地上茎。长日照、强光;适当高温,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光合系统及形成优质丰产的群体结构。

Ⅳ花序形成-开花期

花序形成-开花期适宜气温为18~22℃;需水量最多,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块茎输送,促使块茎高产、优质。

Ⅴ开花-可收期

开花-可收期适宜气温为15~19℃。大于25℃块茎变小或畸形,29℃以上块茎停止发育,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而结薯后期则水分不宜太多。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块茎输送,促使块茎高产、优质。

全生育期

适宜日平均气温17-21℃,有效积温1000-2500℃,多数品种为1500-2000℃,出苗需要积温260-300℃,早熟品种要求较低。

三、2018年下半年之后,对马铃薯各气象指标进行逐一论证,最终得出马铃薯的气象指标体系:

论证方式:一通过文献印证;二通过专家认证;三通过实验数据佐证。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地球大气 1、大气圈: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整个空气圈层称为 大气圈。 2、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3、水汽的作用:(1)在天气、气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保温效 应 4、气溶胶粒子的作用:(1)保温;(2)削弱太阳辐射;(3)降低大气透明度 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6、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温度、体积和压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量成为气象要素。 7、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1)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对流运动。 ③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于此。(天气层) 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3)中间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热成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5)散逸层:温度随高度升高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 第二章辐射 1、辐射:通过辐射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常简称为辐射。 辐射的波粒二相性:波动性,粒子性。 2、辐射的基本度量单位 (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J/s 或W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J/(s ?^)或W/

m2 o (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3)光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单位为流明(Im)。 (4)光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Im/ m2) 亦称为照 o 度,单位勒克斯(lx )。 3、辐射的基本定律: (1)基尔荷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物体对某波长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 (2)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说明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3)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 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温度增高,最大辐射波长由长波向短波方向位移。 4、太阳常数(S。):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太阳光线垂直入射的天文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5、太阳高度角(h):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7、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季节的分布规律。 (1)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8可照时数(昼长):从日出至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9、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昼长岁纬度、季节的变化规律

农业气象学发展史

农业气象学发展史 人类从狩猎、采集过渡到种植业以后,便逐步积累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知识。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己知用土圭测日影的办法定季节,有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已经有“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物候记载。西汉初的《淮南子·天文训》一书中已有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逸周书·时训解》中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每个节气为3候,每候5天,各有一相应的物候现象。这是中国最早形成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这可看作古代农业气象学的萌芽。温度表的发明并用于气象学和生物学研究之后,开始了植物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定量关系的观察研究。随着气象观测网的建立,逐步开展了气候与农业关系的研究。农业气象学一方面作为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量观测研究植物(或动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气象因子的关系而发展起来。如1735年著名的列氏温度表创始人R.A.F.de列奥米尔发现可用积温来衡量植物的生长速度,这一学说至今仍是农业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农业气象学又是作为地理气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发展起来。如:俄国的 A.N.沃耶伊科夫、奥地利的A.苏潘、德国的W.柯本、中国的竺可桢等人,对植被、动物、土壤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地区分布进行了研究,为农业气候学和农业物候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农业气象学形成一门完整的独立的学科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只是20世纪30~40年代以来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加之气候异常引起粮食生产的巨大波动使各国政府对粮食生产极为关切,因之农业气象学在

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在农业科学和大气科学迅速发展的同时,农业气象学也得到相应的迅速发展。国际气象组织于1913年成立了农业气象学委员会(CAgM),至1983年已开过8届会议。中国在1953年开始了系统的农业气象研究和业务工作。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任务与内容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农业生产决定于生物本身的特性,同时也决定于气象条件等环境因素。而气象条件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诸多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不仅为生物提供基本的物质和能址,构成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外部条件,而亘光、热、水、气等气象条件的不同组合又强烈地影响着土壤、水的物理特性和状况,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因此,农业气象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联的,也是由农业生产决定的。它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科学。农业气象学一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也研究农业对象对气象条件的影响,从而不断地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气象问题,以谋求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物与气象的关系;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服务和农业气象理论与方法研究等。 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气候资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同时还要科学地保护气候资源。众所周知,光、热、水、气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及其不均衡性,必然给各地带来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多年平均状况和长期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确定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和农林牧渔的生产类型与结构,为规划和指导生产提供依据。https://www.360docs.net/doc/275857433.html, 农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控技术农田小气候、林业小气候、水域小气候.以及各种人工影响措施(如地膜授盖、风障、防风林等).的小气候效应研究,对于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预报不利气象条件,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加强了农田能量平衡及光、温、湿、风分布规律的研究,为调节和改善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状况提供了理论根据。 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技术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早、洪涝、低温、霜冻、冰雹、台风等对农业的影响,历年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多年来,各地系统地研究了干早、洪涝、低温冷害、干热风、霜冻等发生规律,包括危害时期、危害指标和危害机制.以及各项行之有效的防御技术与措施,对于防灾减灾、夺取农业丰收有重要作用。 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服务开展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研究,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手段,其种类较多,主要有: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报、作物生长期预报、作物生长状况及产址预报等。.将准确、及时的各种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正确运用于生产过程中,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气象理论与方法研究这是农业气象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

武汉农业气象分析报告

目录 一、概述 (2)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4) 三、温度 (8) 四、降水 (13) 五、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18) 六、农业气候分析 (21) 七、参考文献 (23) 八、附录 (24)

一、概述 1.地理位置 武汉,简称“汉”,位于中国腹地,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全市土地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平面直角坐标上,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公里,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2.大地构造 武汉市平均海拔23米,中间低平,大部分在海拨50米以下;北部丘陵林立,为大别山绵延部分。海拨2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5%左右,其余均属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低洼,长江汉水横亘其间,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 3.气候特点 武汉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以夏季最长约130多天;春秋二季各约60天。年平均气温15.8 ℃~ 17.5 ℃,极端最高气温41.3 ℃(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8.1 ℃(1977年1月30日)。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O小时~21OO小时,年总辐射1O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O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 8月,约占

马铃薯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遵义市凤冈县年产750吨脱毒马铃薯种薯 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建设单位:凤冈县清强胜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点:遵义市凤冈县永和永华社区斑竹园组 单位法人:赵清天 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4) 1.2项目建设方案 (4) 1.3投资结构及资金筹措 (5) 1.4项目效益 (6)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 1.6综合评价 (6) 第二章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三章建设条件 (12) 3.1 项目区概况 (12)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4)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5) 4.1 市场分析 (15)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和进度 (17) 4.3市场风险分析 (17) 第五章建设方案 (20)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20) 5.3建设标准 (20)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21) 5.5设备方案 (22) 5.6 建筑方案 (23) 5.7节能减排措施 (24) 5.8实施进度安排 (25)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7) 6.1环境影响 (27)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8) 6.3评价与审批 (29)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30)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0) 7.2 经营管理措施 (31) 7.3技术培训 (31) 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2)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3) 8.1 投资估算依据 (33) 8.2 投资估算 (33) 8.3 资金来源 (35)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35) 第九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36) 9.1经济效益分析依据 (36) 9.2销售收入估算 (36)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分析 (36) 9.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37) 9.5不确定性分析 (37) 9.6财务评价结论 (38)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58) 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58) 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58) 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60) 10.4新增就业岗位、助推脱贫 (60)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要点讲解学习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要 点

3.五大气象要素,及其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气象要素:光:辐射、日照 热:温度 水:空气湿度、降水、蒸发 气:气压 风:风向、风速 4.辐射的特点:1、辐射要有温度;2、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具有能量、质量; 3、辐射可以产生热效应; 4、辐射具有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了性。 5.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Sinh=Sin φSin δ+Cos φCos δCos ω 其中,φ为纬度。 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 赤纬角(δ) :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的一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组成的夹角,即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处地理纬度叫赤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在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负值,即 –23.5°≤δ≤23.5° 。 时角与时间的关系:ω=(t-12)×15 ° 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ω=0, h=90-φ+ δ 特殊日期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夏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 23.5°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23.5° 春、秋分太阳高度角:h=90-φ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变化:日出、日落,h=0;正午,h=90° 年变化:在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小。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称为可照时数(昼长) 日出日没时角的计算: δ ?ωtg tg -=cos ? =152t ω

全天可照时间(t)为: φ为纬度。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ω=(t-12)×15 ° 春秋分日出正东、日没正西(春分、秋分日的赤纬为 0°) 夏至:δ=23.5°冬至:δ=-23.5° 第三章温度 1.土壤的热容量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它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与温度。分为容积热容量和质量热容量。 2.何谓导热率?它表示什么意义? 定义: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J/(m·s·℃) 导热率意义:表示物质内部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热量的快慢的一种能力。 3.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如何变化? 答;它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潮湿土壤表层昼夜温差变化小 4.何谓导温率?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定义:单位体积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流入或流出J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也称热扩散率。单位:m2/s K=λ/ Cv 意义:表示土壤因热传导而消除土层间温度差异的能力,直接决定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5.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三种热特性怎么变化 答:导温率语与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在土壤湿度较小情况下,随着土壤湿度增大而增加,当土壤湿度超过一定数值后,导温率反而减小。 9.何谓温度的铅直梯度?它和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有什么不同? 答:气温垂直梯度:指高度每相差100m,两端温差,也称气温垂直递减率,或称气温直减率。单位℃/100m 。与干绝热直减率及湿绝热直减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实际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后两者指气块在升降过程中气块本身温度的变化率。 10.温带山区山体的什么部位最易引种亚热带作物?为什么? 答:山腰。因为山腰易出现你逆温现象,能搞保证作物安全过冬。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20210127022213)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绪论 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 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 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 5、 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

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其成分主要是N、O 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 (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 高度上的气温显着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3)水汽: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与二氧化碳共同对地面温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水汽三种形态的变化,伴随着潜能的吸收和释放,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同时,也引起热量的转移。 (4)杂质:能削弱太阳辐射能量;能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促进水汽的凝结。 对流层的意义: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汽含量,因此主要天气现象的发生都在这一层。其特点有:(1)气温虽高度增加而减小。(2)

农业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单

农业气象科普知识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可见,气象条件对于农业生产的极其重要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不同的农作物要求的适宜气象条件不同,气象条件是农业生产不可脱离的自然环境。 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首要目的,只有“顺天时,量地力”,才能丰产丰收。光、热、水、二氧化碳等气象要素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能量和物质。农作物和其他植物中的干物质,有90%~95%是利用太阳辐射中的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其吸收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而形成的;热量资源的多少和变化规律,是决定当地作物布局、农业结构、品种搭配和种植制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表示方法有农业界限温度、积温、无霜期、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等;“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表现了水资源对于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性,农作物水分关键期的水分盈亏,极大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益。气候是农业最重要的资源,不同地区气候不同,可以开发利用的农业气候资源不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天有不测风云”,是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气候资源,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气象灾害。气象要素的波动,有时超出了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需要的正常气象条件范围,出现旱涝、霜冻、冻害、冷害、冰雹、大风、干热风等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停止,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因此,要分析各种农业气象灾害

的发生时期、地理分布规律,确定为害指标,研究危害机理,探索和改进防御气象灾害的技术方法,不断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趋利避害,获得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地制宜”,说明通过栽培管理技术可以积极利用和改造小气候,达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增产增收的目的。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控制和改善大气候条件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可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和改善局地小气候。由于地形、坡向、水域等影响,可以形成不同的局地气候。烟台苹果、莱阳梨得益于山东半岛夏无酷暑,秋季降温缓和,利于糖分积累;大泽山葡萄得益于半岛中部山脉的阻挡,7~9月份降水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金丝小枣得益于鲁北夏季炎热,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均可谓“得天独厚”。各种农业新技术就是为了选择和开发适合的小气候环境,提高对光、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营造防护林和农田林网可以减少大风危害、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水分蒸发速度,地面覆盖可以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延长生长季,遮阳网可以防强光、防高温,建造温室、畜禽舍、贮藏库等气候工程可以调控或创造必须的小气候条件,使过去不能生产的许多作物和品种得以生产,不能生产的季节可以利用,低产的变高产,还形成了许多名、特、优、新、稀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向着工厂化发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泰州黄桥小分队 2012年7月4日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 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 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word 教育资料 ..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 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

马铃薯调研报告

1、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生产情况: (1)、2008年快繁脱毒苗80万株,其中陇薯3号70万株,爱德华国等国外引品种10万株,在坪庄繁育基地原原种网棚田进行无土栽培6.1亩;2007年培育脱毒苗60万株,收获微型薯105万粒。 (2)、2007年栽培原种网棚田90亩,亩产1750公斤,收获原种12.3万公斤。2008年栽培原种网棚田130亩。 (3)、2007年栽培一级良种田209亩,平均亩产为2768公斤,总产量57.85万公斤。2008年栽培一级种薯繁育田750亩。 (4)、2007年在基地周围示范推广脱毒种薯2000亩,平均亩产2750公斤。 2、全县脱毒种薯推广情况:经过几年的脱毒种薯的应用推广,使广大农民普遍认识到脱毒种薯抗病性强、品质好、丰产稳产的特点,加之近年来老品种退化严重,产量很低,农民种植观念有了很大转变,积极选用脱毒良种。通过基地繁育、外地调运、群众互兑互换等方式相结合,2007年全县统供脱毒良种XX吨,其中基地供种479.5吨,从外地调入1095.5吨,免费发放到全县XX个山区乡镇的14000多户农户中,加上农户自行调剂兑换的良种,2007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19.6万亩,其中一级种田1.5万亩。经秋季测产,脱毒薯平均亩产达2100公斤,其中陇薯3号平均亩产2256公斤;陇薯6号平均亩产1930公斤;而传统品种渭薯1号平均亩产为1570公斤,脱毒薯比渭薯1号平均亩增产530公斤,增产率为33.4,按每公斤0.6元计,亩增收318元。 3、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 XX县马铃薯主产区没有工业“三废”污染,群众在生产中很少施用农药,尤其不施剧毒和高残留 的农药。2006年12月,XX县21个乡镇的20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被省农牧厅监测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7年2月,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我县XX个马铃薯主要生产乡镇的XX万吨马铃薯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日常生产中,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指导群众,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进行生产。由于经费紧缺及缺乏有关标准依据等原因,东乡县还没有制定出正式的“东乡马铃薯”产品标准,计划在今后逐步制定完善,并注册“XX”商标。 四、马铃薯加工、营销情况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全县40多万吨马铃薯产量中,外销量在20-25万吨之间,马铃薯产品的运销,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户,依靠贩运马铃薯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收购网点遍布全县山区21个乡镇,全县有200多户农户长期贩运马铃薯,其中以XX乡农民张兵创办的“XX省XX马铃薯运销公司”规模最大,年销售马铃薯5万吨,销售收入3500万元,将马铃薯运销到青海、新疆、广州、上海等地,为XX马铃薯打出了品牌,树立了形象。 另外,在本县的达板镇和东塬乡各建立了一家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年设计加工精淀粉8000吨左右,年可消化吸收马铃薯6万吨左右,除此之外,附近再无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但是近两年,由于缺乏周转资金,XX的精淀粉厂处于停产状态,XX乡的精淀粉厂也因缺乏周转资金,无鲜薯贮藏设备,正常年份只生产4个月左右,而2007年仅生产了一个月,今年还没有生产,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可喜的是,通过招商引资,一座年可加工15000吨精淀粉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在XX镇开工建设。 据调查,马铃薯精淀粉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印刷等行业,国内外市场十分紧销,价格也长期居高不下,上述两家企业的淀粉产品曾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地,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因此,鉴于目前这种状况,本县马铃薯加工企业还明显较少,加工转化能力明显不足。 XX县马铃薯播种面积实际有30-35万亩的规模,还可有5-10万亩的发展潜力,总面积可达40万亩以上。因此,实现XX县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通过建立马铃薯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品种改良,推广种植淀粉型专用商品薯,开展订单农业等方式,增加种植效益,促进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面 主要存在单产不高,尤其是精品薯产量不高,没有淀粉或蔬菜专用薯生产,群众的商品意识不强,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复习

绪论 1.什么是气象?什么是气象学?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总称。 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科学,是农业气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农业气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研究内容: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小气候与调节;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 3.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答a.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b.大气提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c.气象条件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d.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e.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反作用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圈?答:整个空气圈层成为大气圈(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组成。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 2.大气的成分答: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3大气污染的概念、环节.。答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环节:污染源排除污染物;大气的运送扩散;污染对象 4.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途径答:工业布局和减排;煤烟型污染防治;减少交通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绿色植物和覆盖。 5.什么是气温,气压,风,湿度,云 气温:通常就是指地面气象观测场内处于通风防辐射条件下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m处的干球温度表读数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以百帕(hPa)为单位 风: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 湿度:表示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云: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6.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作用 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共五层。(P21) 对流层的特点及其作用:气温虽高度增高而降低。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气温见底的情况是不同的。(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高层和低层的空气能够交换和混合。使得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固体杂质等向上运送。对层云致雨有重要作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地流层受地面影响最大,而地表有海陆,地形起伏等性质差异,使对流层中温度、湿度、CO2等水平分布极不均匀。在寒带大陆上空的空气,因受热较少和缺乏水源就显得寒冷而干燥;在热带海洋上空的空气,因受热多,水汽充沛,就比较温暖而潮湿。温度,适度的水平差异,常引起大规模的空气水平运动。 第二章 1、太阳常数、四季形成的原因。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距离处于平均值,垂直于太阳入射光表面的太阳辐射时的辐射度。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是产生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 2、太阳高度角、赤纬、可照时数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以当地地理纬度来表示,称为赤纬。赤纬的变动范围是+23.5o—-23.5o。 可照时数: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3、什么是地球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总称为地球辐射。

农业气象学(农学、植保10)考试试卷A卷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农业气象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答案写在下面表中) 1、在综合考虑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将________。 A 延长 B 缩短 C 不变 D 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2、有关气压带、风带的正确叙述是________。 A 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都是遇冷空气下沉堆积形成的 B 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都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 C 高、中、低纬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都是一样的 D 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都较多,副热带高压带 和极地高压带控制地区晴朗少云天气较多 3、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________。 A 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 东北地区的雨季滞后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 南部沿海严重干旱 4、农民在秋季晴天的夜晚经常用干燥的牛粪、驴粪和草皮一起烧,产生滚滚 浓烟,这样做起的作用是________。 A 有利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 B 有利于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起增温作用 C 浓烟使大气逆辐射增强,起保温作用 D 浓烟起反光镜的作用,反射部分太阳辐射回宇宙空间 5、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⑤⑥D①⑤⑥ 6、重庆的雾是________雾。 A 辐射雾 B 平流雾 C 地行雾 D 其它雾 7、天气预报中的气温预报,是指________的空气温度。 A 绿色矮小植物距地面1.5米高处 B 绿色矮小植物距地面1.0米高处 C 空旷祼地距地面1.5米高处 D 空旷祼地距地面1.0米高处 8、当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时,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于________。 A 20°N B 20-25°N C 30°N附近 D 大于30°N 9、下列哪些属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________。 ①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②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 ③夏秋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④冬季北方寒冷干燥的天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报告

马铃薯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报告 一、马铃薯的生长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 马铃薯(Potato),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甘肃定西市、宁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四川现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鲜薯产量第一大省。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栽培马铃薯所获得的产品是地下所产生的块茎,块茎是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主要病害虫有环腐病、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黑胫病、二十八星瓢虫、蛴螬、蚜虫、马铃薯块茎蛾等。 二、收集整理马铃薯气象指标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并做出初步的马铃薯气象指标: 目前根据收集到参考文献,得到了初步的气象指标: Ⅰ播种-出苗期 气温4℃以上即可萌发,这期的最适温度为12~18℃;需水量非常少;短日照可以抑制芽的伸长,避免长成瘦高弱苗。 Ⅱ出苗-分枝期 出苗到分枝期适宜气温为15~21℃,-2~-1℃就会受冻,低于

-4℃时植株就会死亡;水分条件对产量影响不大;短日照,强光和适当的高温,有利于长根、壮苗和提早结薯。 Ⅲ分枝-花序形成 分枝到花序形成期适宜气温为18~21℃,最低温度为7℃,最适温度为15~21℃,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时茎叶全部冻死。当日平均温度达到25~27℃时,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日平均温度达到29℃以上时,植株呼吸作用过盛,结薯延迟甚至匍匐茎伸出面变为地上茎。长日照、强光;适当高温,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光合系统及形成优质丰产的群体结构。 Ⅳ花序形成-开花期 花序形成-开花期适宜气温为18~22℃;需水量最多,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块茎输送,促使块茎高产、优质。 Ⅴ开花-可收期 开花-可收期适宜气温为15~19℃。大于25℃块茎变小或畸形,29℃以上块茎停止发育,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而结薯后期则水分不宜太多。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块茎输送,促使块茎高产、优质。 全生育期 适宜日平均气温17-21℃,有效积温1000-2500℃,多数品种为1500-2000℃,出苗需要积温260-300℃,早熟品种要求较低。

《应用气象学》课程复习提纲

知识点准备(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Chap1 绪论 1、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意义 2、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3、科学系统的行业气象指标,应具有的“三性”和“二化”主要是什么? Chap2 农业气象 1、农业气象学概念 2、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光强、光质、光周期几个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 5、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三基点温度、五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温 周期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6、水分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物的需水规律、大气降水的影响、土壤水分类型及 其有效性、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水分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7、CO2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农田上CO2 的日变化和垂直变化 8、农业上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各灾害的分类 9、农业气候指标的表达形式及举例 Chap3 建筑工程气象 1、风与城市规划, 2、如何改善建筑日照条件 3、城市建设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4、采暖区划的气象指标 5、全国集中采暖区划标准及我国划分情况 6、采暖室外计算标准 7、冻胀划分及其强弱的表示方法 8、气象信息,天气预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9、基本雪压、基本风速、基本风压定义 10、外场施工的天气影响 11、风速、风压在非规定高度处的计算 Chap4 交通运输与气象 1、飞行湍流、飞机积冰、海洋气象导航、公路翻浆、温度力、锁定轨温、飞机颠簸等定义 2、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及气温、风、气压对飞行的影响 3、高原机场跑道与一般机场跑道哪个更长?为什么? 4、影响飞机飞行的气象要素以及机场关闭的标准 5、低空风切变定义及各类低空风切变对飞机飞行、起飞、降落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考试题型:题型一、名词解释 5个,每个2分,题型二、判断 15个,每个1分,题型三、填空题25-27个 1空1分,题型四、完成题(画图) 4个,每个2分,题型五、计算(辐射、积温、压高公式、湿度四选三)、题3个,12分,题型六、问答题6个,25分-29分 老师平时留的作业题也要看。此资料仅供参考,有争议的地方查找课本或向他人咨询。 第一章大气 1.概念:光化学氧化剂、酸雨、可吸入颗粒物、飘尘、降尘、天气、气候 光化学氧化剂:是由天然源和人工源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主要的是O3,PAN)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粒子。 飘尘: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微粒。 降尘:是指粒径大于10μm的微粒。 2.简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组成:a、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各种杂质以外的所有混合气体统称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b、大气中水汽: 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地表海洋和江河湖等水体表面蒸发和植物体的蒸腾,大气中水汽含量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水汽水汽是低层大气中的重要成分,含量不多,只占大气总容积的0%~4%。c、气溶胶粒子:指大气中处于悬浮状的植物花粉和孢子、盐粒、火山和宇宙尘埃等固体小颗粒及小水滴、冰晶等。气溶胶粒子来源分为人工源和自然原 垂直分布:从下到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点①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②层内集聚3/4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③在同一地点的同一时间里,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④该层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⑥地面看到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它是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一层 平流层:①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也升高②该层空气较稳定③该层温度受地面影响小,水汽含量很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臭氧含量较多 中间层:①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下降②该层空气较稀薄 热层:①这一层的厚度是从中间层顶到500KM的高度②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也升高③该层的厚度和最高温度值都与太阳活动有关④该层空气极其稀薄。 散逸层:(热层顶以上到3000km的高度)①该层内温度不连续,难以确定温度曲线②该层空气分子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极小,因此运动速度极快 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见题2) 4.大气污染物分哪几大类?并举出具体污染物 A、含硫化合物:SO2、SO3、H2SO4、H2S硫醇、亚硫酸盐、硫酸盐和有机硫化物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SO2、H2SO4、H2S B、含氮化合物:NH3、N2O、NO、NO2等,通常以NO,NO2危害最大 C、碳氧化合物:CO、CO2 D、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其中CH4、C20H12是主

农业气象题型总结

一、填空and二、选择: 1.气象条件还会通过其它外界环境条件如、和的作用来影响农业生产。 2.气象条件中,、、、诸因子既不能,又,综合地影响农业生产,其不同的组合对农业生产会有不同的影响。将导致减产,必使农业增产,而最优的组合才有可能使农业生产、、。 3.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与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一方面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4. 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主要能量源泉; 5.太阳辐射是和产生各种的主要能量源泉。 6.从太阳辐射对植物的作用来看,最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的、和。 7.光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等。 8.提高作物的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当然也是农业气象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9.影响叶片对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的因素有 因此,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存在着、,不是一个定值,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10.太阳辐射进入植被内部,经过植被中茎叶层层的、和,当然还包括,而被削弱,形成了 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11.光周期现象实质上是指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这种反应在植物的最为敏感,它是植物内部的一种表现,是由系统发育所决定的,是植物利用对光长的测量而控制植物生理反应的现象。 12.根据光长影响植物开花情况对植物的分类:另外,还发现了和植物等。 13.光周期效应决定于而不决定于光期长度或光暗期之比。需要一定时间以上的暗期才能开花,而暗期过长也不能开花。 14.即使给予足够长的暗期,如暗期中途给以“”,暗期效果即消失,而光期中途的“”处理则无变化。因此,在研究植物光照阶段的发育速度时,有人提出暗长积量的概念,即将光照阶段内的每日暗期时间之和称为暗长积量,认为满足所需的暗长积量,作物才能完成光照阶段。 15.光强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于2;光强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呈;光强与光合作用关系会因植物群体的而有明显差异。 16.若光强高于光饱和点,不仅不会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反而会导致、,叶绿素、、及,使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所以在实际测量时,光强过高时的光—光合作用曲线会呈状。 17.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还因、、等因子的不同而变化。 18.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紫外线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可见光的范围内,;红外线波 长范围内,;影响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各种光谱比例的因素主要有:、、和。 19.温度强度是通过对和的影响进而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 20.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主要生命过程的影响基本上服从,即温度每升高10 ℃, 反应速度增加一倍: 2 10 10= =+ T T K K Q 21.温度还通过影响植物及植物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22.活动积温 把高于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气温(T i)称为活动温度。作物在某一时段内活动温度的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河北农业大学)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基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 第三节大气的结构 第一章辐射 第一节辐射的一般知识 第二节太阳辐射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第四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五节地面有效辐射 第六节地面净辐射 第七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第二章温度 第一节土壤温度 第二节水层温度 第三节空气温度 第四节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 第一节空气湿度 第二节蒸发 第三节水汽凝结 第四节降水 第五节人工影响天气 第六节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 第七节水分与农业生产 第四章气压与风 第一节气压和气压场 第二节空气的水平运动——风第三节大气环流 第四节地方性风 第五节风与农业第五章天气与天气预报 第一节天气系统 第二节天气预报 第六章农业气象灾害 第一节农业气象灾書概述 第二节由水分条件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第三节由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第四节由光照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第五节由气流异君导致的气象灾害 第七章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 第一节气候的形成 第二节气候带和气候型 第三节气候变迁 第四节中国气候特征和中国农业气候特点第五节中国农业气候资源 第六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第七节气候要素的一般表示方法 第八节季节与物候 第八章小气候 第一节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农业小气候环境的改善 第三节农田小气候 第四节设施农业小气候 第五节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绪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一、气象学概念、研究内容与气象要素 1气象学(概念: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过程:物质和能量的输送与转化过程,如大气的増热与冷却,水分的蒸发与凝结等; 物理现象:风、云、雨、雪、、冷、暖、干、湿、雷电、霜、露等。 2 研究内容 (1)物理气象学。它从物理学方面来研究大气中的过程和现象,揭露这些过程和现象发展的物理规律。 (2)天气学。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称为天气。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就是天气学。 (3)气候学。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它一般用气候要素的统计量表示。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的规律、综合分析与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就是气候学。 (4)微气象学。微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层及其它微小环境内空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物理气象学的一个分支。 二、气象要素(概念: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 1.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三、农业气象要素学的定义、任务及研究方法 1.农业气象学概念: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农业气象要素:在气象要素中和农业生产相关的称农业气象要素,包括:辐射、温度、湿度、风、降水等。 3.农业气象的研究内容: (1)农业气象探测:包括一起研制、站网设置、观测和监测方法等。 (2)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 (4)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 (5)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气象预报与气象情报 (6)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 (7)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4.农业气象学的任务:(1)农业气象监测。(2)农业气象预报与情报(3)农业气候分区、区划、规划与展望 (4)农业气象措施、手段的研究(5)农业气象指标、规律、机制与模式的研究 5.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观测、试验等结合完成。 6.平行观测法:(1)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构成 (2)主要气象要素、农田小气候要素、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和田间管理工作的记载。 7.在平行观测的普遍原则和指导下,还采用下列方法: (1)地理播种法。(2)地理移置法或小气候栽种法。(3)分期播种法。 (4)地理分期播种法。(5)人工气候实验法。(6)气候分析法。 四、我国气象及气象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按成分)分类: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一)干洁空气组成(25km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