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小镇六大要素解析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六大要素解析

作者:华东理工大学华居汇特色产业小镇研究中心杨上广、孙立新2018年6月6日

当前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已经进入了快车道,但是,特色小镇建设“重复、重叠、交叉、同质化”等现象非常严重,“特色小镇热”急需降温。特色小镇的兴起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其建设和发展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有梳理和厘清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全要素,并以此作为建立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理论体系的指南。

一、特色小镇建设之源是“新动能-推动城市和经济发展模式的

转型”。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挖掘中国内需潜力及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特色小镇建设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小城镇是中国行政建制最基层的城市,据资料介绍:当前,我国很多特大镇已经具备了城市的体量和特征,全国有2万多个镇,镇区人口超过10万人的特大镇有238个,超过5万人的有883个。目前浙江、江苏、广东有些特大镇已经具备中等城市规模。这些特大镇发展之初均是特色小镇,而这些小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对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统筹和城乡融合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遵循中国城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要求来指导特色小镇建设。纵观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特色小镇是中国城市经济与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结果,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新动能”。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大城市人口的集聚与过度的开发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生活成本提高、生存压力增大、社会稳定与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出现,迫使城市居民,以及其它生产要素逐渐向“成本较低、环境更好、生态宜居”的二、

三线城市迁徙,特色小镇亦逐步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载体。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园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区域产业或区域经济的自身特质,明确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集“生态、生活、生产”于一体的现代新型生态社区,是推动城乡统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产业聚集和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平台。

二、特色小镇建设之本是“产业”。特色小镇是以产业为核心,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具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这是特色小镇区别于传统的工业园区和休闲旅游区的显著特征。

发展实体经济是特色小镇肩负的使命。2018年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的第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当时的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发展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

特色产业应包含和融合了区域产业经济的地域特色、资源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小镇重点应聚焦高等教育、创新科研、新材料、新能源、国防科技、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医药、创新金融等领域。

三、特色小镇建设之魂是“人文”。

特色小镇的本质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理念应该在于构筑以人为“本源”的思想理念。

人文主义应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人文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结底是围绕人的幸福而展开的,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个体幸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观取向。

特色小镇建设要重视“硬件”和“软件”同时抓,要唤起小镇居民的归属感、家园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特色小镇吸引力、凝聚力。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小镇来创业、生活。

四、特色小镇建设的运作模式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

建立市场化主导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基调,坚持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道路,以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来调节经济的发展。政府主要是通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制度供给等来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而市场则通过价格等杠杆引导着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

政府引导:是指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应遵循国家、省级、地市级、

县域级发展战略,从而形成国家和地方一盘棋的发展格局。政府引导

包括政策引导、产业引导,以及出资成立公司,或参股公司、设立引导基金等。

国家级特色小镇应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省、地方政府也应坚持发展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机制下的特色小镇发展道路,在本省、地区域内做好市场调查,以地域优势为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小镇。

企业主体:是指特色小镇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能动性。企业主体包括投资机构、地产商、建筑领域的各种央企、民企、其他综合性的企业等。

市场运作:是指特色小镇建设要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包括小镇的顶层设计、规划设计、统筹运作、土地开发及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商业项目的参股或引导等。

五、特色小镇建设方向是“特色产业集群小镇”。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性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 以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在中国迅猛地发展开来。如浙江温州桥头镇的钮扣产业集群、浙江绍兴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浙江乐清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浙江台州路桥的塑料制品产业集群、江苏丹阳眼镜产业集群、广东中山古镇的灯饰产业集群、广东佛山的陶瓷产业集群,北京中关村的电子产业集群、青岛的家电产业集群等等。产业集

群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特色优势之一。产业集群的一个最大

特点是“专一”,即一个地方只专注于一类产业,只有集聚化和集约化发展一种特色产业才能促进形成专业化的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当与产业集群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形成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机融合。

六、特色小镇建设的类型。共分为四类,即科技创新型小镇、产业小镇型、农业产业小镇型、文旅产业小镇型。

(一)科技创新型小镇。

是指以科技创新类产业作为经济主导形式的小镇。包括科技创新型小镇、互联网小镇、现代金融小镇、高端制造型小镇、文化创意型小镇。如:萧山机器人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秀洲光伏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乌镇互联网小镇、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义乌丝路金融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等。

国外如:美国硅谷高科技特色小镇、美国格林威治小镇(全球最著名的对冲基金小镇)、瑞士朗根塔尔小镇(全球纺织品企业总部中心)、德国赫尔佐根赫若拉赫全球体育用品公司总部所在地、德国高斯海姆机床制造业小镇、英国Sinfin飞机发动机制造业小镇、西班牙阿尔特索小镇的服装制造业小镇等。

(二)产业小镇型。

是指以产业作为经济主导形式的小镇。包括传统手工业加工小镇、传统加工制造小镇、现代加工制造产业型小镇、体育产业小镇型、休闲产业型小镇。如:大唐袜艺小镇、秀全珠宝小镇、平阳宠物小镇、香水小镇(法国格拉斯)、长白山万达国际滑雪小镇(吉林白山抚松县)、金龟露营小镇(广东深圳平山新区)、北京丰台足球小镇、莫干山体育小镇等。

国外如:美国好时巧克力小镇( Hershey ) 、Fiskars 手工艺术小镇(芬兰菲斯卡斯小镇)、新西兰皇后镇、滨海休闲冲浪小镇(法国比亚里茨)、低空飞行小镇(尼泊尔博卡拉滑翔伞、土耳其卡帕多西亚热气球)等。

(三)农业产业小镇型。

是指以农业作为经济主导形式的小镇。包括农业种植养殖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农业服务、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型小镇。如:蓝城农庄小镇、无锡阳山田园东方、无锡惠山区阳山镇的“蜜桃小镇”、南京溧水区白马镇的“蓝莓小镇”、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桐乡桑蚕小镇、庆元香菇小镇、杭州春风长乐等。

国外如: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小镇、德国欧洲知名酒乡吕德斯海姆小镇、荷兰阿姆斯特丹库肯霍夫郁金香小镇、荷兰海牙宝斯普乔木灌木兼花卉种植小镇、美国加州旧金山纳帕谷世界级葡萄酒小镇等。

(四)文旅产业小镇型。

是指以文旅产业作为经济主导形式的小镇。包括生态旅游型小镇、历史文化型小镇(古镇小镇)、温泉小镇、休闲康养型小镇。如:临安红叶小镇、丽江玫瑰小镇、宁海森林温泉小镇、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东阳市横店影视镇、越城黄酒小镇、湖州丝绸小镇、余杭艺尚小镇、兰亭书法文化创意小镇等。

国外如:澳洲世界最大壁画城谢菲尔德小镇、德国巴登巴登沐浴之城、马耳他“大力水手村”、法国戛纳电影主题小镇、瑞士达沃斯会议主题小镇、加拿大白求恩故乡、法国依云疗养主题小镇、日本柯南动漫主题小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