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趋势比较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历 史发展趋势比较 学院:历史学院 班级:世界史班 学号:1313030135 姓名:侯壮丽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 摘要 16世纪左右,中国与西方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绝不低于西方。但到了18世纪中叶,中国最终在社会发展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中国逐渐走向衰落;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却长足发展。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发展为何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17-18世纪;中国;西方;发展变化 正文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朝和唐朝的封建帝国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明之邦。但是,到了明清两朝,当中国仍然在封建的传统制度下蹒跚踱步的时候,世界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成长起来,西方随即用剑与火叩开了中国的大门,腐朽愚昧的中国封建统治者面对新时代的浪潮和殖民主义者的侵略, 企图用与世隔绝的闭关锁国政策保住自己的天朝。然而,历史无情地证明:闭关并不能阻止外来侵略,落后只能导致挨打的命运。 一、中国的“皇权”与西方的“王权”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皇权至上,到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皇权更是达到了顶峰。明朝朱元璋废丞相,皇帝直接控制中枢机构;此外,为加强皇权,明朝还设置了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至此,中国君主专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其腐朽性也日益显露。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这是不无道理的。宦官专权就是明代腐朽统治的一个重要表现。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在于明代君主专制的高度发展,废丞相,建内阁,一切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一旦皇帝年幼或昏庸无能,就会把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朝夕伴随身边的宦官,从而导致宦官掌权。中国明朝的封建专制政权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基础之上,统治者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对不受明朝政权控制的私营工商业严加控制,对有损于封建专制政权统治的任何新的因素都无情扼杀,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而西方王权并不像中国皇权那样达到权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了由教会贵族、世欲贵族和市民阶层这几个等级为代表组成的等级代表会议(封建国会)来决定国家大事。在等级代表会议中,市民阶层代表有时支持王权压制封建贵族势力,有时又同封建贵族等级的代表一起抑制国王滥用个人权力,最终形成了代表会议同王权并存的政体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说:“…(西欧)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 西欧专制王权是在市民(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角色。为取得市民阶层的支持,一般都采取扶植市民阶层,削弱和打击封建贵族的措施。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而当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在君王专制政权下卵翼羽毛渐丰时,就要从根本上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这时,西欧专制君主们就用专制权力来维护封建制度和贵族的特权,可是为时已晚。资产阶级已有足够力量把封建专制制度送进历史的坟墓,17世纪…………………………………………………………………………………………脚注: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0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题(附答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练习题(附答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点一:发展的普遍性 1.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阿拉巴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马克?乌恩曾宣布,现代鲸类的祖先也曾长有四肢,而且它们在水中行进时依靠的主要是两条后肢。乌恩指出,鲸类的远古祖先曾经也是生活在陆地上、依靠四肢爬行的动物,之后,它们逐渐开始了半水生的生存方式。随着生存方式的变化,鲸类祖先的身体形态也逐渐发生了适应水中生活的变化――原先的四肢演化成了鳍,而尾巴的形状也变得与鱼类非常相似。鲸类的演变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鲸类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前进的上升的过程C.没有自然界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 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2.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表明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变化就是发展 3.在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世界顶级天文学家通过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为“矮行星”。冥王星被降级后,大阳系最大的行星海王星也正面临着被开除的危险。这表明别了①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②旧的理论观点是荒谬的③真理是不 断发展的④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5.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点二:发展的实质 6.(2010江苏盐城调考)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 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性质的变化 D.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 7.(2010江苏盐城调考)事物变化与发展的区别在于 A.变化是看得见的,发展是看不见的 B.变化是发展,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C.变化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发展则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D.变化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而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音乐之声》音乐赏析 据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音乐之声》,被誉为有电影以来最成功的一部音乐歌舞片。影片里美妙的音乐至今仍被全世界传唱。 《音乐之声》讲述了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优美的音乐是电影的灵魂,电影《音乐之声》最令人兴奋和过后难忘的,正是其中几首韵调轻扬、词句烂漫的歌曲。《音乐之声》的题材来自生活,却又将之升华从而使之高于生活,它以音乐抒发人类最淳朴的感情,以感情动人,整部音乐剧充满了诗性的美和浪漫,像一朵清新而独特的百合,散发出满室的清香。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the sound of music”,轻快跳跃的“The Lonely Goatherd”,欢快活跃的“Do-Re-Mi”,“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以雨中歌舞传情的形式,表现了大女儿Rolfe 和邮递员liesl美妙的初恋情怀及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自然流畅的“My Favorite Things”驱除了孩子们的恐惧,特拉普上校演唱的一派深情的“Edelweiss”,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可爱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等等,都广为流传。 它的音乐贯穿全程,音乐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成为整部影片最动人的部分。现在,我们着重讨论一下接下来这三首歌曲。 歌曲“the sound of music”,是剧中的点睛之笔,点题之作。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演员以磁性的声音,纯熟的演唱技巧,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演唱的淋漓尽致。优美的音乐配之以优美的景色,流畅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充分地抒发主人公玛利亚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上校赴维也纳期间,玛利亚把这首歌教给了7个孩子,并且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深深地打动了上校禁锢已久的心,使他忽然变成了一个和蔼可亲

2018年艺术与审美期末试卷答案参考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8-05-27 23:59 ?题目数 50 ?总分数 100 说明: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试卷!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0 ? 1 【单选题】(2分) 下列与设计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包豪斯第二任校长迈耶,十分强调设计造型简洁的、廉价的产品,体现了设计的一种朴素的服务的状态 B. 1919年,第一所现代的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在英国创办 C. 有些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的因素 D.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办者是德国人格罗皮厄斯 2 【单选题】(2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B.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D.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3 【单选题】(2分) 中国当代舞蹈具有独特的面貌,以下不属于导致这种独特面貌的因素是: A. 中国当代舞蹈在建国后开始建设,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无法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 B. 在相对封闭的历史背景之中,中国舞蹈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C. 中国传统舞蹈没有留下鲜活的动态性的资料;在建国初期,要建设中国当代舞蹈,除了关于中国传统舞蹈的文字和图像外,没有其他参照 D. 西方现代舞发展出了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4 【单选题】(2分) 美育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B.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美育; C. 到了20世纪初,胡适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18世纪末,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 5 【单选题】(2分) 石窟是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宝库,中国古代雕塑有一部分就出自石窟。以下哪一石窟不在中国?

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地位的变迁

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地位的变迁 中华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中国在世界发展中地位发生着变化。 秦朝兴盛时,罗马帝国尚未崛起,其可谓当时世界上领土人口第一大国。其为后世确立了封建基本制度。大概的确定了中国的版图。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但关于地位问题很难定义,教科书式的回答让人反胃,翻来覆去就两句话。应该说当时它对世界周边影响不大,除了跟临近的少数民族打打外,万国来朝的局面没能出现。所以其在中国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文明,与同时期的贵霜,安息,大秦并称为“四大帝国”。丝绸之路在汉朝形成。这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商道之一。华夏族人重新控制了“丝绸之路”,夺回了世界贸易的至高点,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三国时期,当时,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已经强盛到顶点而衰败,罗马各地相即暴发了农民起义,罗马帝国的统治摇摇欲坠. 当时的罗马帝国还属奴隶制度,而中国早在前221年就演变为封建制度.美洲的文明帝国此时尚未建立,三国时期的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晋朝时期,历史却也并不平淡,它的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三省制,这是隋唐三省六部的基础。此时经济南移,使得了大运河的出现,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进步。

汉朝至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及地位,1、蔡侯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传入朝鲜、日本,以及中亚、北非和欧洲,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为印刷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2、地动仪。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可以准确地测定地震方位,欧洲知道18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地震仪。3、圆周率。南朝宋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的人,这个数值早于欧洲1000多年,被称为“祖率”。4、“祖公理”。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曾推算出计算球体积的公式,现代人称之为“祖公理”,直到17世纪,一位意大利数学家才重新推算出此公式。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宋朝时期,在政治上,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增加了文官的职务;同时,削减的军队的数量已经军费开支。但造成了宋代军事力量的弱化和冗官,冗费的局面,这为后世朝代统治提供了借鉴。 经济上,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已达到了封建统治下经济发展的顶峰,打破了市坊界限,开放集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都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文化上,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宋朝思想非常活跃,尤其是以朱熹等人为首的理学思想家提出的抑制人的私欲和三纲五常等思想对后来封建专制统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世界的交通变迁史

西方世界的交通变迁史 班级:16外5 姓名:温峰学号:16050525 马车时代 开始阶段:在人类把车辆作为交通工具之前,城市公众出行以步行为主,或以骑牲畜、乘轿等代步。货物转移多靠肩挑或利用简单的运送工具运输。车辆出现后,马车很快成为城市交通工具的主体。17世纪初,出租马车首先出现于伦敦与巴黎,成为最早的专门服务于 城市内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这种出租马车速度很慢而且价格昂贵,整个18世纪,绝大部分人在城市内依然以走路为主。适应这种交通方式,18世纪开始扩张后的城市面积也都还 不大,大城市的平均半径不到5公里,基本在走路可达范围内。 公共马车在十九世纪末期出现于伦敦街头。这是一种由几匹马共同拉动的大型厢式马车,车厢里有一条过道,过道两边是成排的座位,可以同时乘坐二三十个人。公共马车有司机,有售票员,有固定的停靠站,价格低廉,方便快捷,它是后来公交车的前身。在维多利亚时代,公共马车叫作Ominibus,现在英语里管公交车叫Bus就是从这个词演变过来的。这种 马车迅速大受欢迎,同时,华丽的装饰和漂亮马儿的搭配也成为欧洲皇室酷爱的身份象征。1831年,这种公共马车被引入到纽约,运营数量在1835年超过100辆。费城、波士顿和巴尔的摩分别在1831年、1835年和1844年引入了类似服务。 发展阶段:马车数量增多,问题随之而来。当时西方城市普遍没有交通规则,马车的数量显著增多,常常和行人乱成一团。据统计,19世纪末的伦敦有30万匹马,年产马粪约10万吨,巴黎的交通因数量庞大的马车而彻底瘫痪。1851年到1869年,时任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建设。他在密集的旧市区征收土地,拆掉了巴黎三分之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代之以当时流行的石头大房,并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而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城市的林荫大道、音乐咖啡馆和商店成为巴黎现代性的地标。 衰败阶段:1904年,四轮马拉的驿车与蒸汽列车相争而终于失败,美国内华达州富庶 市镇士诺巴与高非尔之间最后的著名驿车停驶了。马车的黄金时代从此宣告结束。 电车时代 有轨电车: 在1879年的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德国工程师西门子首次尝试使用电力带动轨道车辆。从此之后,有轨电车从欧洲为起点,在全球普及。在20世纪初,全球几乎每一个大都市都建有有轨电车。这一时期,北京、香港、天津、上海等城市也先后开通有轨电车,日本和俄国则相继在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建设有轨电车。 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必须在一条固定的路轨上行驶,在交通拥挤的地方显得很不方便,1911年世界上第一辆无轨电车在英国开始运营。这种车从车顶上的高架电线获得电力,轮 胎代替了路轨,比有轨电车行车灵活性大,很受人们欢迎。与此同时,随着1863年第一条地下铁在伦敦被建造出来,因更少受到拥堵的困扰而更准时发展很快。发达的地铁、路面电车和城际电车网络进一步导致了城市的扩张。 在马拉车以及缆车等方式作为交通工具时,交通对于城市布局影响不是很大,城市主要依据自然条件建立,并随着经济发展而表现出衰落或者昌盛。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工具发展起来后,开始对于城市的结果产生影响,使得城市由原本比较疏散的结构向密集型转变,且以有轨电车站点为中心,以轨道作为扩散组要方向,按照远近呈现出扩散性。随着汽车的崛起,电车很快退居二线,变得极为少见了。怀旧的人们建起了一个个的博物馆。 私家车时代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2篇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2篇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一:欧美电影音乐赏析 在高校中开展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是一种以电影为载体、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的非专业音乐教学课程。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掌握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以及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我国教育部门规定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一门公共艺术类课程,并取得2个学分,才能够毕业。因此,许多高校开设了欧美电影音乐赏析选修课程,借助欧美电影来了解电影音乐的风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地发挥了音乐教学的情感性和创造性。 一、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与学生们在进行课程选修时呈现的热情形成了巨大反差。通过不断地分析发现,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在开展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也略显陈旧。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参与欧美电影音乐赏析失去兴趣。第二,由于一部分老师在音乐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差距,无法让学生通过音乐赏析来形成共鸣与关注。第三,由于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是一门选

修课程,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了自我要求,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二、革新教学内容增强音乐教学新体验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在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采用的教学形式通常以讲解为主,然后进行音乐欣赏,最后再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完成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时,老师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影片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对于具有个性化要求的学生而言相对较为固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无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影片或者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影片素材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阳光、青春气息的影片中寻找到学习的方向。此外,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该打破教材的限制,不要只把重点放在好莱坞作品上。可以借助音乐赏析的教学机会,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比如:我们在以神话主题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来自不同国家的一些神话电影片段,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一些神话电影来增强学生对影片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电影题材所采用的不同音乐表达方式。 (二)借助影片中的古典音乐来渲染学习氛围 在一些欧美影片中,经常会出现古典音乐,尤其是电影内容涉及到某位音乐家时,在影片中会更多地使用古典音乐作品。比如:《一曲难忘》中所刻画的主角就是肖帮与乔治,在《不朽的情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

第13课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2)了解欧洲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转化的必然性,认识两者建立的历史影响;了解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主要原因,知道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感知这种动向的现实影响。 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对“欧盟”成立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来透过现象提示本质的能力;通过分析评价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锻炼学生利用数据、资料等来解说经济现象的能力;通过总结欧日经济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史料,正确地提取、整理课文、史料中的有效信息,培养独立地获取信息,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识读《2004年欧盟成员国示意图》,将地理学科的知识融入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培养整合跨学科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认识到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难点: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教法建议

第38讲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发展历程

第38讲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发展历程 明备考方向 握主旨精要 课程标准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 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 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 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 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讲主要讲述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 艺术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的发展, 世界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世界文 学艺术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家们各自 用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了不 朽的文艺作品。文学艺术流派大致经 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和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进入20世纪,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影视艺 术获得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 了重大影响 考纲要求(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一、文学的繁荣 1.浪漫主义文学 (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背景: ①欧洲的革命和战争加剧了欧洲局势的动荡。 ②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征: ①主题内容: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创作风格: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4)成就:

(1)时间;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早期。 (2)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3)特征: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4)成就: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课标版】2020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世界 (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6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世界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习时养成了搜集图片解读历史现象的好习惯。据下列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最可能 是( ) A.西方文明的兴起 B.工业文明的扩展 C.世界市场的出现 D.逐步缩小的世界 2.《新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 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还很短暂 B.工业时代时间短暂却成就辉煌 C.农耕时代创造了更多的文明成果 D.社会生产力水平已达到巅峰状态 3.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 所有壮年男子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这一“修正”( ) A.有利于缓和英国的社会阶级矛盾 B.体现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反映出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思想 D.直接促成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建立 4.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 )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6.19世纪中期,法国几乎所有的阶层都经历了怀旧与恐惧的相互交织心态,贵族对恐怖时期的恐惧,激进派对滥用自由的恐惧,农民对回到封建统治的恐惧,以前的官员向往国家过去的伟大,资产阶级年轻一代怀念年轻人掌权的时期,下层阶级怀念曾给他们带来某种家长制保护的旧制度。这说明法国当时( ) A.仍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农业国 B.还没有结束“恐怖”统治秩序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D.已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丢弃领航员》 7.如漫画所示,1890年,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 )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框题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易出现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和理性。 三、设计思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学道理过程化、自主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实质 2、难点: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多媒体连续播放多幅画面。包括动植物演化过程的图片、人类进化的图片;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进步的阶梯示意图;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人类对机器人研究的深化。 (一)、发展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三个层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7二战后东西方国家的发展变化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 一、选择题 1.小明是某中学九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下是他在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 B.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遭到严重打击 C.20世纪8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D.20世纪90年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下面是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变化表。 对该表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较为正确的是( ) A.一直萎靡不振 B.保持繁荣稳定 C.起伏变化明显 D.保持攀升势头 3.(2012·安阳模拟)“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这则材料论述了( ) A.“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

B.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C.二战后美国经济恢复的影响 D.欧洲经济共同体创立的过程 4.(2011·盐城中考)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强调:“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基于这一认识,欧洲国家在60年代建立了(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轴心国集团 C.欧洲共同体 D.统一的欧洲国家 5.(2012·福州中考)右图是某一国际组织的标志,该 组织是( )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是( ) A.实行民主化改革 B.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 C.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D.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7.(2012·扬州模拟)20世纪70年代初,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8.(2011·荆州中考)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巴东三中赵金英 一、教学内容 本框题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而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身边具体事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轻松把握教材的理论。 三、设计思路 本课力争在教学过程贯彻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尝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争做引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重视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探讨中破解教材的重难点,体现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快乐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能力目标 运用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展观点和创新意识,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六、教学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创设具体的情境作为载体,分析情景中的哲学道理并加以总结。真正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使学生理解哲学道理的过程自主化。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引入新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黑板板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自主学习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和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发展的普遍性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作业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 文学艺术 1.(2019·湖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17、18世纪的人类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量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这一“解释”()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预见了启蒙运动发生的必然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答案A 解析材料“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近代物理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相对论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故D项错误。 2.(2019·宁夏石嘴山三中月考)有学者认为:“达尔文彻底完成了哥白尼式革命:他为生物学带来全新概念,将自然世界看作一个运动中的有序物质体系——人类不需要借助任何超自然力量,就可以解释这个概念。”这一认识是基于达尔文的研究()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竞争意识 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D.用证据解释了物种的进化 答案D

解析材料“达尔文彻底完成了哥白尼式革命”的含义主要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而达尔文的研究又是建立在实地考察及丰富证据基础之上的,故D项正确。A项是指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排除;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自然科学,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进化论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 3.(2018·江苏清江期中)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不久,这两朵乌云酿成了两场风暴。与这两场风暴有关的物理学成就分别是() A.相对论与量子理论 B.经典力学体系与相对论 C.量子论与光电效应 D.自由落体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A 解析光的波动理论和相对论有关,而玻尔兹曼理论和量子论有关,所以与这两场风暴有关的物理学成就分别是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而材料不涉及经典力学体系、自由落体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等选项,所以本题只有A项正确。 4.(2018·江苏沭阳期中)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材料中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说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这是19世纪末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正确。文艺复兴是在14~17世纪,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六十年代到19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指的是17、18世纪,故C项错误。 5.(2018·福建永春一中期中)爱因斯坦曾说:“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

视觉传达史的发展与作品赏析

视觉传达史的发展与作品赏析 平面设计的起源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象征。在人类原始生活逐步走向文明的起始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将自身的思想感情用符号形式来传达。从历史资料记载的结绳记事演变到图形符号,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文明进程中的大转折。 西方近代平面设计对世界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面设计领域的发展的变化并不单单是艺术上的表现和发展,还与这个时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很重要的关系。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应。而且艺术的发展又影响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代艺术领域经历了各种流派,如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以及反传统美学思想的达达主义,都是在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中形成。都有各自的时代背景和特色,这些都为平面设计进入现代奠定了基础。 一平面设计的起始——19C的讽刺漫画 1.维多利亚时期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出现工业革命。继而影响到整个欧洲,引发了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变革,加速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

从工业时代开始,设计和制造开始出现了分工,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这为平面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工业运动时期艺术的典型代表就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维多利亚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亚历山大利娜·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女王。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中世纪哥特艺术的推崇,与巴洛克风格相似,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给人以轻薄、繁琐,易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很多繁琐的美术字,如胖体字,繁字体,哥特式的复古字等等,为了追求富丽,华贵,花哨的效果,还用各种阴影,花卉图案等进行装饰。在这一时期的插图也非常接近写实的,同时海报,杂志等排版等也都极其的复杂,这种情况的出现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社会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正是因为这种风格与工业时期大规模的快速生产格格不入,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新艺术运动。 2 。早期的海报招贴时代 由于工业革命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成为了海报画设计的黄金时期。1880年,海报画设计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间餐厅里向35位观众放映了《火车到站》等短片,当时那张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冀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九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冀教版习 题精选四十九 第1题【单选题】 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数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1980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已下降到13%,从事信息行业的人数则占总人口的72%。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新的经济危机打击美国经济 B、美国社会腐败程度加剧 C、技术革命推动美国经济进步 D、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B、美国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D、西欧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进行国家间的联合,达成区域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项重大尝试。二战后,这一“尝试”的典型事例是( ) A、北约 B、华约 C、欧洲联盟 D、独立国家联合体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以为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 A、争取美国的援助 B、引进科学技术 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A、社会改革 B、适当的经济政策 C、美国扶持 D、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面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漫画中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美国( ) A、制造慕尼黑阴谋 B、出台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指挥“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