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的发展历史。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做到:

1、了解中国话剧发展的概貌,掌握每一历史阶段话剧艺术的特点和代表性的剧作家、艺术家的情况;

2、熟悉中国话剧的传统特色及其戏剧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为今后从事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1、本课以教师授课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学生应预先认真阅读指定的教材和剧本,并根据讨论题做好发言的准备。

2、本课的考核包括课堂讨论(30%)和期末考试(70%)两部分,合计总成绩。

三、授课提纲、讨论题和必读剧本目录:

(一)清末民初:戏曲改良与早期话剧运动(19世纪末——1916)

1、晚清的戏曲改良

(1)梁启超等人的改革理论和新编杂剧、传奇

(2)汪笑侬等人的京剧改良(“时事新戏”)

2、早期话剧的诞生

(1)上海的学生演剧

(2)春柳社和《黑奴吁天录》

(3)国内早期话剧(文明戏)的正式形成

3、早期话剧的兴盛与没落

(1)辛亥革命与早期话剧的高潮

(2)兴盛期早期话剧的两大主要流派

(3)早期话剧的没落及历史教训

(二)“五四”及二十年代:现代话剧的兴起(1917——1929)

1、“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戏剧改革的理论倡导

(1)《新青年》关于“旧剧”存废的论争

(2)西方戏剧的引进

(3)现代话剧选择现实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

2、探索中的演剧形式

(1)“爱美的戏剧”运动(上海的民众戏剧社和北京的学生演剧)

(2)现代话剧现实主义演剧体制的建立(上海的戏剧协社、北京的艺专戏剧系、天津的南开话剧运动)(3)南国社和以上海为中心的话剧高潮

3、开拓中的话剧文学

(1)第一代话剧作家的三个群体及其特色

(2)田汉、丁西林代表作分析

必读剧本: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

讨论题:

1、中国现代话剧兴起之初,为什么选择了现实主义道路?

2、田汉早期剧作在思想和艺术上有哪些特点?试以他的代表作加以分析。

3、丁西林的独幕戏剧有何主要风格特色?结合剧本加以分析。

(三)三十年代:现代话剧的成熟(1930——1937)

1、话剧运动的普遍开展

(1)从“左翼戏剧”运动到“国防戏剧”运动

(2)“左翼”以外的戏剧活动(广东戏剧研究所、定县戏剧大众化实验、中国旅行剧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2、现代话剧的成熟

(1)现实主义剧本创作模式的形成

(2)职业化演剧和舞台艺术水平的提高

(3)戏剧理论的丰富和活跃

3、三十年代的话剧创作

(1)第二代剧作家的涌现和三十年代话剧创作的特色

(2)曹禺和抗战前“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3)夏衍和《上海屋檐下》

必读剧本: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夏衍:《上海屋檐下》

讨论题:

4、三十年代的“左翼戏剧”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如何对它作正确的历史评价?

5、中国现代话剧成熟于什么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6、曹禺抗战前“三部曲”体现了作家怎样的艺术风格?以一部作品为例谈谈你的感受。

7、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在写实风格上与《雷雨》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作家怎样的艺术个性?

(四)四十年代:现代话剧的繁荣(1937——1949)

1、上海的话剧

(1)抗战初期的中心转移(上海——武汉——重庆)

(2)从“孤岛”到沦陷时期的上海话剧

2、西南大后方的话剧

(1)重庆的“雾季公演”

(2)桂林的“西南剧展”

3、解放区的戏剧

(1)从苏区“红色戏剧”到解放区话剧的概况

(2)延安整风前后的解放区话剧

4、四十年代话剧创作的新发展

(1)三代作家和两个群体

(2)多样化的题材内容与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3)夏衍、曹禺、陈白尘、吴祖光等人的话剧创作

(4)郭沫若等人的历史剧创作

必读剧本:夏衍:《法西斯细菌》;曹禺:《北京人》、《家》;陈白尘:《升官图》;吴祖光:《风雪夜归人》;郭沫若:《屈原》、《虎符》

讨论题:

8、抗战期间上海和西南大后方的戏剧各有什么特点?

9、解放区戏剧取得了哪些成就与突破?存在哪些局限与不足?

10、夏衍、曹禺、陈白尘、吴祖光等人的话剧创作各有哪些艺术特色?试举例加以说明。

11、四十年代话剧创作中历史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试以《屈原》为例分析郭沫若的史剧观和史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五)五十至七十年代:当代戏剧的曲折发展(1949——1976)

1、建国后十七年戏剧的发展特点(话剧创作的两次高潮)

2、五十年代的话剧

(1)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

(2)“第四种剧本”的出现

(3)老舍的不朽之作《茶馆》

(4)历史剧的再度兴盛(《关汉卿》、《蔡文姬》等)

3、六、七十年代的话剧

(1)社会主义教育剧的繁盛

(2)“文革”十年中的戏剧

必读剧本: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

讨论题:

12、试析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13、为什么说《关汉卿》是田汉话剧创作的顶峰之作?

(六)八、九十年代:当代戏剧的创新与发展(1977——?)

1、新时期(80年代)的话剧概况

(1)复兴与反思

(2)危机与探索

2、“戏剧观”讨论的理论成果

3、“探索戏剧”的实践及其历史意义

4、后新时期(90年代)话剧的新格局、新特点

5、“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及其前景

必读剧本:高行健:《绝对信号》;锦云:《狗儿爷涅槃》

讨论题:

14、八十年代的“戏剧观”大讨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为什么“写意戏剧观”引起众多戏剧家的兴趣?你的看法如何?

15、试以《狗儿爷涅槃》为例,说明“探索戏剧”在思想和艺术上对传统话剧有哪些主要突破。

16、你如何看待中国小剧场戏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四、教学方法:

五、考核方法:

六、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参考书目:

1、二十年代中国戏剧整体观(丁罗男)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当代戏剧史纲(王新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3、中国话剧名著选读(丁罗男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