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政课

互联网+思政课
互联网+思政课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摘要:21 世纪是网络时代,人类活动更依赖于网络,同样教学也离不开网络。先进的网络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本文在阐述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我院思政课实现网络教学的方式以及网络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创新模式。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一、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它借助网络平台,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想与多媒体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有机结合,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网络教学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板书、讲解为主要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量小,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网络教学将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一体的海量信息教育环境,把深奥或生硬的理论传授变成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生动讲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网络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常常受到时间、地点、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局限。而网络的虚拟课堂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既可以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也可以进行虚拟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网络教学不再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班级授课,教师借助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与素不相识的人讨论,原本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三)网络教学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不管学生的思想基础、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的差异如何,都采取“齐步走”的模式进行教育,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需求得不到完全的满足。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独立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交互式学习。同时,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学生容易敞开心扉,这就有利于教师收集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因而更具有针对性。

(四)网络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和中心,学生则主要靠书本和教师讲授获取信息。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和教师一样不受限制地共享网络信息,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角色,而是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我院思政课实现网络教学的方式

我院在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可用资源的基础上,主要依托校园网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以网站、网络课程和聊天工具的建设和应用为实现方式。

(一)校园网络增加思政板块

网络对思政课教学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网上不良信息所致。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净化校园网络信息环境,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能力。我院主要通过思政部模块、德育特色模块和核心价值观模块等传递正面的思想政治信息,及时给学生发布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大家对思政课的认识、应用和相关的活动报道,给学生传递正能量。除此之外,还采取技术手段,在校园网上构筑“信息海关”,对有害信息进行监控和过滤,阻止非法信息的侵入,净化网络空间;通过法律手段制裁非法信息的网上传播行为;通过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风气、网络道德、网

络法纪、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判断对错、是非、真伪、美丑,自觉构筑抵制不良信息的思想防火墙;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强烈需求。

(二)充实思政网络课程内容

要吸引学生多变的目光,就必须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和内容去充实整个网站。包括学科概况、教学信息(课程标准、电子教案、电子讲稿、多媒体课件等)、网络课程、课程资源、科研信息、新闻公告以及与课程相关的扩展资源等,我们根据自己的学科和课程教学情况,灵活安排栏目内容。对于网站的内容,特别强调日常更新及恰当的媒体应用,力求使页面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特色明显。

(三)利用聊天工具开展思政教学

教师通过开通教师QQ、研究网络交流技巧、组建班级骨干和组建教师参与的QQ群来开展“思政”课教学。利用QQ开展教学,通过QQ把涉及到“思政”教学的有用信息发布到QQ日志中供学生浏览、学习,并对学生的QQ空间进行访问或回复,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状况,并与兄弟院校的同行在QQ中进行交流成功教学经验,并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

三、网络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创新模式

(一)“四导”模式。即“导入→导读→导思→导行”。 (1)导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导人新课。

在新课导入设计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容量大、资源丰富,可从不同角度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等优点,或者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或者引起悬念,诱发动机等等。既可以为导人新课、获取新知做好铺垫,又为理解知识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2)导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领悟道理和观点。

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形成认识,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潜在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再现社会现实,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尽快进入角色,唤起情感上的共鸣。

(3)导思——提出各种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领悟道理和观点。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电教媒体启发诱导、释疑解惑的作用,该停留的停留,该重播重放的重播重放。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创造思维。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问题中介绍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而空洞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并不信服。因此,在讲授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布置了一些任务:①上网搜索并阅读了解复员军人赵荣锁带领村民致富的先进事迹。②上网阅读护士日记,了解非典期间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让学生自己去找、去看,学生们很快就被赵荣锁和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吸引了,感染了,以至于成了几天来课余时间的热点话题。当北京护士王晶的病情恶化、生命垂危之时,我们的学生也是心随其动了。在这里,无须过多的说教,学生们深深懂得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4)导行——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观点向行为习惯转化。

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在于,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把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自觉转变为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导行这一环节的重要任务,而利用计算机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传统思政课堂搬入网络机房

以高校《概论》课为例,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将传统思政课堂搬入网络机房,通过完成确定目标下的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种方法不仅将思想政治理论渗入到项目任务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情民意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为:教师做好准备,通过互联网引入专题背景,接下来让学生布置任务并进行说明(如PPT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理解所学内容并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能发现更高层次的问题,确立新的学习课题,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成果评价,给学生以反馈,并让学生去修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结果。以《概论》课第八章第四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例,本节内容条目繁多,内容本身相互交叉性强,如果是在教室进行纯理论教学,出于课时限制,常常是对每个内容蜻蜓点水式地简单讲解,学生很难对其中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理获得深刻感受,且容易对繁多的内容感到疲倦。改用上机授课,可以选择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构建两型社会”)作为专题,以某一案例或者一个真实的环境问题为背景进行深入的剖析,涉及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从点到面依次挖掘出本节的学习要点,通过提供思考框架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然后通过布置任务(PPT 形式的一个专题报告)推动并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探索,一步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提升学习的效果。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毫无疑问,网络教学的优势已逐渐显现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网络课件质量的不断提高,新世纪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飞跃。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 发表时间:2020-04-03T10:47:35.4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作者:范哲[导读] 互联网背景下,庞杂的信息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对其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意义。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庞杂的信息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对其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意义。本研究对互联网对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展开了深入地分析,同时对高校如何加强思政教育的措施展开详细地论述,旨在为相关的教师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关键词:思政教学;价值观;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之一,互联网不断地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因此,互联网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也极为巨大。而大学生刚从严酷的高中生活进入到相对而言较为松散的大学生活,其心理与思想上还处在一个过渡的阶段,在这个过渡的阶段受到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以及错误的价值观等的影响,会给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成长过程带来较为严峻的影响。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也为思政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为了培育出具备良好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的高素质人才,对其做好思政课程的教学有着迫切的需求。在互联网这样的大环境下,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进行合理有效地引导,帮助其能够不断建立正确的三观。 1.互联网背景下对各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影响1.1 互联网背景下对各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机遇 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之中也得到了更深更广泛的应用。该种技术的普及,对于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以及提高教师进行思政教学的效率。这些优点体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让高校的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引用,不仅开阔了老师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学生可以对事实展开深入地剖析。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思政教师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束缚,例如目前不断拓宽渠道的网络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教师在任何地点进行课程的教学等,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等,实现教育学的和谐与统一。 1.2 互联网背景下对各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虽然互联网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其也为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互联网具有极其强大的包容性,其间包含了巨大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搜索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学生在互联网使用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健康不正确的价值观等的影响,而由于大学生其生活轨迹的限制,其生活经验不足,其自身的是非观念还未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而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此外,由于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虚拟游戏等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容易受到游戏地吸引,长时间地玩游戏,破坏其身体的健康。而这些心理与身体上的影响,为思政教育的落实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 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地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2.1 将大学生放在思政教育的主体地位上 随着社会观念及学生自身意识水平的改变,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完成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的转变,将学生放在资政教学课程的主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地调动,促进学生能够不断地吸收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并且加强其在生活中对该部分知识进行不断地消化与吸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其真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多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与提问,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发表自身的看法,充分地调动起思维与自主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2.2 加强对学生互联网道德的教育 由于互联网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具有虚拟性,因此,很多人在网络上匿名进行虚假信息的传播,甚至有些人利用这一特性,对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人生攻击,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这种思想道德水平的偏差,也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影响。因此,为了维护互联网的和谐,教师应该对互联网道德的引导教学进行高度的重视。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互联网,让其明白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加强其对法律法规常识的普及,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成为一个文明向上的,具备较高道德水平的当代大学生。 2.3 增强对高校思政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对思政教学的落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效对思政教育的落实,推动学生思想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高效应该对其人才队伍的提高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高效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不断引进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对教学团队的结构进行完善,例如引进具备法律知识的高水平人才,增强学生对互联网使用法律形成更直观的认知等。此外就剩不断地对教师自身的能力展开培训,定期地对在校的教师展开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深入地交流,并制定出更合理有效地教学法案,促进教学不断学习与接收最前沿的知识,不断完善与充实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教学的能力,为市政课程能够更好地得到落实做出贡献。 2.4 不断地改进与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互联网技术地不断普及与发展,为高校教师开展思政课程提供了便利的教学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充分地利用还互联网的教学平台,达到促进与引导大学生对思政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例如,在实际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部分教学概念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的播放与自身的课堂讲解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对该部分学习内容的理解。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画的插入与音乐背景地增强,使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之间引发共情的效应,促使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在场地受到限制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搭建的教学平台,通过远程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政的相关知识。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包含的不良信息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因此,各高校要正确地认识到在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明确互联网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加强其对互联网的正确认知,为我国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高职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思考

高职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努力提高高职思政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学创新,优化教学内容;结合时政热点,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各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充分挖掘网络教育优势,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标签:高职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措施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对我国经济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这场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的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纠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效率,以便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完全可以应用到我们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工作复杂,也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 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客观来讲,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入学的高职很多专业也存在学习时间短,实习多的特点,这就导致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许多高职学生只关注本专业领域相关信息,平时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就不太关心,思想政治素养不够。二是部分高职学生入校后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他们缺少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三是当今时代的网络对学生影响很大,智能手机基本普及,学生几乎人人上网,但许多人只是把它当作娱乐休闲的工具,经常用来看电影,聊天甚至购物,利用网络来学习的习惯还未养成。 在这种状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进行一场“供给侧改革”。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入手,作为教育者,努力拓寬教育渠道,改革教育方法,寻找有效途径,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现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基本是以“两课”课堂为主要阵地,但仅仅守住这一阵地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供方的职责,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自身需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点,改革扩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首先,需要努力提高高职思政教师自身素质。一是要注意平时加强业务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本专业知识储备,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二是要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潮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理论创新与平时教学实践进行结合,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面对高职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提高教育实效。 其次,需要不断加强教学创新。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力求贴近专业和生活实际。我们要根据党和国家教育部门的指导精神,紧紧抓住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模式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环境也在网络社会的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以“互联网+”时代为基础形成的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文章主要是就“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标签:“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来临,高校育人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求,同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融合,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要素 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过程中采取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由教育主客体、资源集、数据库、分析端等几方面组成。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必须仅仅的围绕将学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关的力度,制作并筛选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集,然后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相关资源的传播,达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的目的。分析端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为教育者做出的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就目前而言,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有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以及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中心,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通过网页、APP或者其他智能终端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教育和学习的内容,而其所有的行为数据最终都会通过智能终端输入和记录,最后在分析端形成可视化、量化的思想状况的报告,为教育者所作出的决策提供参考。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数据库作为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技术核心,其主要肩负着数据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反馈显示等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在数据库中输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资源,同时还应加强与校内其他信息系统共享关联的力度,用户只需要自主输入和交互输入实时采集的数据信息,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规范,就可以将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轨迹准确的反映出来。分析端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运行的关键,由于其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决策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数据信息采集完成后,必须由分析端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才能将学生

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网络的发展让人们有了地球村的感觉,忽然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眼前了,想找什么,想问什么都能从互联网上找到答案。 因特网因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及时性、综合性等特点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信息。 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当前的大学生可是互联网领域里面的高手,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方式。 网络信息泛滥,网络成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但是网络信息泛滥,网络上面一个关键词能搜索出来成千上万的信息,里面包括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一而包括负面的、低俗的信息。 所以学会鉴别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信息泛滥,大部分人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差,因此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行骗,网络犯罪活动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互联网把大量的西方国家的想带到了中国,有好多崇尚时髦的人开始盲目地追风,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西化日韩风等等这些词汇。 还有好多分裂国家的思想传播进来,因此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

带来了难度。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去进行研究,去主动接受这个挑战。 二、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会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网络知识丰富,说明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丰富。 这就意味着网络上额度正面信息会越来越丰富,毕竟世界上还是坚持真理的人比较多。 其次,网络化会使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得到优化。 网络化让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人们的思维和理念也发生了改变。 思想是动力,思维观念的正确才能引导你把事情做成功做漂亮。 眼界开阔了,思想丰富了,才能促进事情的更新。 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这在客观上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三,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的普及做得更深入高效提供了新手段。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信息迅速传播。 互联网必须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手段。 我们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去作为传播思想睁着工作教育的载体。 让我们利用互联网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关于高职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研究

关于高职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研究 h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专业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对于当下社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使高职思政课与职业素养教育相互融入,也更能适应专业化的岗位需求。本文便从高职教育思政课融入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并提出具体的方法措施,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思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研究 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思政教育课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将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互结合,也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据此,本文对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所作出的研究,也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的重要性 将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简要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将职业素养教育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相结合,有利于直接提高教学的质量效果。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中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内容,但是同其他具体知识学科相比较而言,思政课则显得较为枯燥与抽象,所以这种课程特点也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思考性、感悟性强的

内容,需要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领悟、探索,而这同样也会给一些同学带来思政课内容太宏观、太空洞的感受,由此造成了学生们在思政课的学习上没有倾入更多的精力,进而使思政课的价值也没能更好地发挥,并且让学生们对于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所以,将思政教育同职业素养结合在一起,将教育内容与职业素养内容相衔接,才更能够真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第二,把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相互融合起来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同普通院校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就业”,以适应市场为导向,这同样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属性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加强职业素养的相关工作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其中,职业素养中所要求的让学生完成自我身份转换,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认同,也应当在此阶段中逐步形成建立起来。另外,在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关于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锻炼,也都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必须要学习、掌握的内容。 二、将高职思政教育同职业素养教育相互融合的具体方面 (一)重视思政教育同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课堂教育。课堂教育作为正式的教育形式,具有集中性强、教学效率高的特点,因而课堂教学也成为长久以来沿用至今的主要教学形式。而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将职业素质教学的内容融入其中,则能够将二者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学校可以

思政课总结

经过十二周的学习,本门课迎来了结束,接下来就是我关于本门课以及老师所讲的而一些心得体会。其实,作为一个工科的学生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关于这类学科的了,如有什么不对的还望见谅。 《论语》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总结自己人生而得的,由于本人的年龄关系,经历和学识都没那么多,就只能谈到“三十而立”,毕竟下个阶段就是了。我是这样认为的,人在三十岁之前,是一个向外界汲取知识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完整独立的意识和世界观也在逐渐地形成和完善。到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完全地形成,并且极有可能这个意识和世界观将会伴随人的一生。由于本人性别是男,所以我认为三十岁的男人应该是这样的:已经可以完全脱离父母而自己生活,当然这是最基本的。应该有一个家庭,不管以前是多么的喜欢去玩,此时的男人应该肩负起家庭的责任,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育孩子。并且工作能够稳定,但不失拼搏的劲头。“立”不只是自己主观上的,还是客观事实上的。 勤劳刻苦的人从来不会被其他人所厌弃,“努力”一词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其中还包含着坚韧不拔的。都说凡事贵在坚持,依我看,的确如此,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认为也是一个道理。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是要勤劳刻苦,也要有自己的目标与思想。而且,对上是要尊重,他们是你的上级,交给你工作是信任你,也是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中要有平等的意识,因为平级的人彼此既是伙伴又是竞争者,并在友好的竞争中互相成长,也能使自己更富有内涵;对下要关怀,我们也是“从下而上”的,应该对于其处境十分的理解,包容是上级应该有的态度。 我们在做事时,要保持着谨慎认真的态度,切不能够投机取巧,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能因为他人已经做完而追求速度放弃质量。现在人们生活比较好了,对饮食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在我的家乡,一些餐饮店刚开张时本来是生意很红火的,客人有时还要预约才能有位置,然而,当我们下一次再去的时候,却感觉远没有第一次时的好感,不是人们这么快就吃厌了那些个菜,而是由于客人较多,服务员招呼了很久才到,并且催促点菜,除此之外,菜的量也没那么多了,这些一切使人感觉到不舒服。之后不久,那些个餐馆生意就冷清了,甚至有些还关门了,而那些个老餐馆仍然屹立不倒。我认为生活中做很多的事都能从中找到影子,不能把幸运当做理所当然,“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故此,人们在做事时时刻保持着警觉和谨慎,才能有可能避“祸”得“福”。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是不可缺少的,没有道德的社会将使人无法想象,必定也是混乱的。有时人们把“道德”和“修养”总是联系在一起,一般情况下,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摘要:21 世纪是网络时代,人类活动更依赖于网络,同样教学也离不开网络。先进的网络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本文在阐述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我院思政课实现网络教学的方式以及网络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一、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它借助网络平台,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想与多媒体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有机结合,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网络教学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板书、讲解为主要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量小,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网络教学将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一体的海量信息教育环境,把深奥或生硬的理论传授变成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生动讲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网络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常常受到时间、地点、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局限。而网络的虚拟课堂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既可以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也可以进行虚拟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网络教学不再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班级授课,教师借助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与素不相识的人讨论,原本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三)网络教学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不管学生的思想基础、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的差异如何,都采取“齐步走”的模式进行教育,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需求得不到完全的满足。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独立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交互式学习。同时,网络环

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

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 现如今我国的高职教育当中,其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较为重要的问题,从一定角度上来讲,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逐渐有了深刻影响,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很大的制约性。在此过程中,如果想要让高职学生的综合水准不断提高,就需要让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光是可以让高职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重要的是高职教育改革可以让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逐渐完善。本篇文章对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不断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在其中找出解决对策,从而树立一个新的观念,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育工作水平等。 标签: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我国高职教育只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而在这方面有几点是较为重要的其中主要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如何进行培养,我国高等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包括了如何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需要,如何才能让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以及如何让高职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改善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让学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高职学生的思政教学状态 一般情况下,高职学生因为在高中以及初中的束缚,刚刚脱离父母的掌控会变变得更加开放,喜欢与同学进行沟通,意志力会因为长期受到管束的原因而减弱,心理素质不太成熟,行为习惯方面也会有众多的缺点。 在进行告知学习的过程中,一般年龄都会在二十周岁左右,而这个时候正是青春年华,大好时光,会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1.成就动机的缺乏。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在文化课方面都不是很强,所以才会去选择上高职学习技术。而对于学习,会逐渐缺少信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会让其中所包含的职业素养具体内涵无法看清,并且众多的学生对于学习仅仅制定乐意个合格目标,与此同时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贪玩,不能静下心学习,其中还会有一部分同学有不良的喜好。因此,众多的学生没有成就动机。 2.成人感较强。高职的学生会逐渐觉得自己是成年人,而逐渐开始变得实际起来,用大人的眼光去接触社会,去钩心斗角处理人及管理,并且还会有强烈的就业一时,会因为这些问题让自己充满压力负担,高职的学生认为学习也是为了工作,仅仅就只是用于工作。因此,心理状态上也显得较为复杂。

大学思政课何以走进学生心灵

大学思政课何以走进学生心灵 新闻回放:你印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什么样的?还是一个老师带着一张嘴或是一个教学PPT从头翻到尾吗?你知道可以用图画来解释哲学原理吗?你在课堂观看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吗?你见过下课了还会跟任课老师“不依不饶”激辩的学生吗?而这些情景当前在华中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频频上演。 多形式全方位的“形动” “对于思政课的互动教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学观念的转变,现在我们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平衡的课堂”,华中科技大学思政课老师栗志刚这样说道。 据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将教师主讲的授课模式改变为多形式全方位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间互动、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课堂内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百花齐放。 每学期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华中科技大学都组织思政课教师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负责此项工作的杜志章老师说:“这种教师间的互动,给任课老师们搭建了教学方法借鉴、案例和视频等资料共享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备课效率和授课水平。”该校党委书记路钢、常务副校长林萍华、副书记欧阳康等领导多次参加集体备课。 在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室友同成长”的作业时,有学生这样写道,“我没有W君的宽容豁达,也没有S君那样直爽,更缺少F君火一般的热情,但我想希望总是有的,既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就能将它改变”。类似于这样的学生间互动,重在引导学生认识他人、感悟生活,有所成长。 使课堂从“一个人的课堂”变成“一百多人的课程”,甚至“几百人的课堂”,从而建构起师生共同的课堂,是对师生间互动的最好诠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任课老师郭小安老师就经常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引玉之“砖”,将课堂变成了“大家讲堂”。对此,能源学院2010级学生王明秀说,这种教学法兼具理性和感性,让他很容易接受。 丰富的课堂互动重在将课堂“主场”让给学生,学生主讲,教师点评。在董慧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上,她让学生结合专业特色,讲出他们心中的哲学原理。建规学院的学生就将一个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转换成了一幅幅类似“小丑”、“海螺”、“月亮变化”的图片在讲台上生动阐述;新闻、人文等文科生就把课堂改成了“董慧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讲坛”。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历史、现实与未来是可以共存于同一时空的,课堂内外互动实现了“无缝连接”。《辛亥革命》《五四风云》《西安事变》《建国大业》……一部部历史剧被学生们在课堂外完成,并在课堂内播放。参演《重庆谈判》的生命学院大一学生潘

高职思政教育问题及相应策略

高职思政教育问题及相应策略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职业岗位分化发展的结果,它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认识,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在学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如何针对高职学院的特点,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为学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当前高职学院办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重技能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严重 当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存在不足。也就是说教育与管理相脱节,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说理、轻管理现象。把主要精力放在按照职业人才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方面,学生是否成才是看其专业成绩、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等专业技术标准获得的多少标准,很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严格的要求。片面地理解“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过多地关注其职业技能而忽略道德、精神、心灵的教育,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寸步难行。

(二)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模式改革上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历来是看似简单,实际内涵丰富的令上课教师棘手,学生又爱又恨的科目,教学过程相对枯燥的。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实践形式简单化,至使学生无心学习,得过且过,只求及格。 (三)高职生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融合,也妨碍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 现今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经济、科技领域扩大到文化领域。学生们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西方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也得以广泛传播,加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滞后,引发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偏差,淡化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当他们的所见所闻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或矛盾时,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但也有部分学生怀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或者放弃学校思想教育,或者因其价值观念体系的变化而不再相信和接受学校教育,有的甚至会产生一些极端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思政教育资源、互联网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机遇;网络消息的负面影响、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以及教育方式转变不够明显对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当前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从教学理论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网络思政教育体制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实现思政教育模式的有效改革才能进一步适应“互联网+”的时代特征。 标签:“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信息技术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当中,随着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渐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2015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李克强总理首次阐述了“互联网+”的内涵,所谓的“互联网+”就是需要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而并非简单相加。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必须要直面“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所带来的挑战,抓住发展的机遇,实现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二、“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分析 (一)思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当中,教师是思政教育资源最重要的供给者,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会根据高校学生既定的培养目标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设计与组织规划。在这种教育模式当中传统媒介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单一的信息传递模式会导致信息交互性相对较低,这就导致思政教育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依赖,只有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使思政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得到一定的完善。但是由于大部分的思政教育教师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知识盲区与认知局限,这就必然导致大学生的发展会受到较为严重的约束。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媒体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传统纸质媒体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将逐渐变小,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学习资源的搜索,由于互联网内在的开放性使得在互联网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这最终导致学生所能获得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丰富与完善。 (二)“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往往都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其独立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步提高,大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具有更加自主的选择与判

(完整版)高职学生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方向

高职学生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方向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中国高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在逐年上升,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必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活力,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直接动力。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来看,目前主要有“产学研结合”模式、“订单式”模式、“就业导向”模式和“双证书制”模式等,它们相对于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进步的。这些新模式有助于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彰显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与优势,并且带动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各种改革。然而,新模式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忽视学生的后续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淡化了高职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当今中国企业的生产方式以流水线批量生产为主,企业偏重于人才的操作技能,而这种被简化为培养掌握操作技能劳动者的高职教育,是远远无法适应2l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如果高职教育只为了填补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的数量缺El,仅满足于充当缓冲社会就业压力的捷径,而不考虑学生就业的持续性和终身职业发展,不赋予丰富的育人内涵,不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实现自我潜能后的个人与社会价值,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关心他们的成长,不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那么,中国高职教育将难以对抗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的扭曲人才观,最终无法赢取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同。高职院校并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班,作为学校,首先要培养的是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实用人才,而不是培养只会重复劳动的“工具人”。因此,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着培养“以德为先”的全面发展的高职大学生的教育理念,德育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足之处 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和 关注,学者们对其研究不断地深入,对解决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行为品德问题、心理问题等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的多样化,经济转轨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宏观背景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高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例如,生源的质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重技能轻理论的学习习惯、社会的偏见、就业压力等,使得高职学生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一些比普通本科大学生更多、更严重的问题,如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控能力差、日常教育管理难度大、学习压力大等。这些特点使他们的依赖性更强,吃苦精神更淡薄,逆反心理也更强。高职学生环境的复杂性、生源的多元性以及思想道德的差

讲身边的事让思政课更有吸引力

讲好身边事让思政课更有吸引力 刘艳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堂上的“低头族”并不少见,特别是智能手机兴起以后,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刷屏。曾有某高校系主任向校长建议,强行没收学生手机,以提高课堂的抬头率,校长没有采纳该意见。客观而言,校长是明智的,如果他听从了意见,没收学生的手机,他就输理了,毕竟这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可以这样假设,如果强行没收了学生手机,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抬头吗?未必。因为曾经的思政课堂即便没有智能手机的干扰,学生抬头率不也是很低吗? 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手机,也不在学生抬头与否,而在于高校思政课堂是不是充满魅力,这种魅力如果超过了手机,我们还用担心学生不抬头吗?所以,没收手机是治标不治本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高校思政课的听课局面。提高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关键还在教师。高校思政课老师除了要讲好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还要将之讲活,讲得深入浅出,讲得生动活泼,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政课充满魅力、活力和引力。 而获得这种魅力、活力和引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思政课老师要讲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通过对故事的解读,带动学生对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的认知。讲好身边的故事,目的在于感受变化,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的改善。在这方面,高校思政课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具有对比性的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图片展示给学生。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采访他们身边的长辈,通过今昔对比,细心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变。这种巨变在生活中的体现,可以是普通百姓衣食住行层面的,也可以是国家民族宏大叙事层面的,但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比如,北京的奥运场馆现在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设施,不仅具有景观价值,而且具有教育意义。作为一种叙事元素的潜在指向,它们不仅是在讲述民族复兴的故事,也是在讲述改革开放的中国故事。 某种程度上说,身边的故事就是国家的故事,讲好了身边故事,也就讲好了中国故事。对于高校思政课老师而言,重要的修炼之一就是如何既讲好身边的故事,又讲好中国的故事,并把二者有机融合,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讲述身边故事不失宏大寓意,讲述国家故事不失百姓乐趣。在双重叙事的观照中,将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这样不但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能有效建构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艺术,何乐而不为呢! 更重要的是,思政课老师要有意识地改变满堂灌的授课习惯,不能自己上课滔滔不绝讲到底,只顾自说自话,而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忽略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调动。思政课老师不妨多设计一些课堂情境,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思政课的课堂上,仅仅是老师讲好故事还不够,还要调动学生讲好故事。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如果能讲出自己身边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内容一定是非常精彩的,会涉及改革开放的方方面面。这些故事无疑会为高校的思政课注入鲜活材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导向的作用,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故事中感悟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善于从故事中提炼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此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当然,思政课老师还可以充分运用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等手段和元素,丰富课堂内容,多角度、全景式地将身边事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大事、要事、喜事结合在一起,深入透视,深度阐释,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活力。 (作者系中国大学生在线综合部主任)

【网络思政教育案例】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路径

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按照“知行合一、自主发展、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一、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 学校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多年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广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库,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共建“广东青年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对广东147所高校近200万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追踪分析。 二、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学校发挥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于一体的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精心打造华师新闻网“晚安华师”“紫荆青年”等

高品质“校媒群”,引导培育优秀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形成覆盖学生校园生活的“新媒网”。领衔实施“粤教云”广东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牵头组建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搭建全省高校网络引领和思政教育云平台。通过一系列举措,整体构建起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入学前到毕业后,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 三、嵌入生活微时间,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 学校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大力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持续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整合学校历史故事、各类仪式典礼、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思政教育资源,转换开发为网络视频、卡通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 四、突出师生双主体,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新机制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建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大学生思想

高职专业课堂思政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810429669.html, 高职专业课堂思政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牧人 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02期 摘; ; 要:在高职专业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让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专业课堂思政学习,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对推动他们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高职专业课堂思政教育,为未来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 ; 专业课堂; ;思政教育 在当今社会中,我国职业教育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保证专业课程教育活动正常展开,尤其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应该将思政教育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堂活动中,讓思政知识和专业知识共同变成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养料,进而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高素养的优秀人才。因此,加强高职专业课堂思政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研究具备现实意义。 一、挑选合适的内容引入高职专业课堂 在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优秀人才培养体系的大环境下,各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已经展开了思政方面的教育课程。在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课程由专门的思政教师进行教学,在思政方面进行系统且全面的讲解与教学,大学生在此课堂中学习及掌握有关知识。 (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高职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大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要选择有关内容如案例及新闻等保证思政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我国现代文明历史悠久,并且各个行业的成就非常明显,许多优秀的案例和大学生专业紧密关联。教师要从专业角度着手,调动大学生参与专业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比如,教师要在专业课堂中直接向大学生展现我国已经运用的先进智能化技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断引导大学生参与专业课堂学习活动,让他们追求更加宽广的人生理想,更具说服力。 (二)强化学生职业道德。 在现代化社会中,我国职业教育要在岗位技能的基础上展开,进而培养更多高素养的技能型优秀人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及职业素养。教师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激发大学生的工作意识。教师要不断引导大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形成“工匠精神”。一方面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的重要接班人员,另一方面重视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高,要重视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很多高校没有给予思政教育应有的关注度,造成一些大学生的素质低下,完全体现不出其受过了高等教育。所以如何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就显得势在必行了。而当下“互联网+”模式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也给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开展路径。然而在实际的开展中,“互联网+”也给高校思政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将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例,研究“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全面地将互联网在高校推进思政教育的发展,创新思政教育思路以及丰富思政教育内涵,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当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一个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的素质教学,但是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来看,思政教育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多数的高校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导致了很多的问题。因此,这需要高校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迎合时代潮流,开创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思政创新之路。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1.改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设施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配套设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设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制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依赖于网络资源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为实际教学提供多方面的案例素材。另外,近两年非常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也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这些都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设施和开展的工具。 2.完善了高校思政教育结构 在“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最明显的体现则是高校思政教育内部结构的完善。各高校加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全面制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设施建设方案、管理办法,并将每项工作落到实处,采取有力措施逐步配齐必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设施,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模式得到改善,以确保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必需的教学构成。 3.提高了教学形式的互动性和多样性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融合了“互联网+”的模式对于教育改革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形式发生了改变。因为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直接灌输知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借用其他的辅助工具進行教学的,这就会导致课程的枯燥性,再加上思政教育的自身理论性较强的特性,很快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了。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