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试题库

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制:四年本科

学时数:80

石家庄经济学院勘查技术学院

2001年2月

一、判断题(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每题1分)

1.视速度小于等于真速度。()

2.平均速度大于等于均方根速度。()

3.倾斜入射的纵波产生转换波。()

4.倾斜界面情况下,折射波上倾方向接收时的视速度等于下倾方向的视速度。()

5.纵波和横波都是线性极化波。()

6.倾斜反射界面的视倾角大于真倾角。()

7.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同它的频带宽度成正比。()

8.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就是波前面的传播速度。()

9.折射波时距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视速度等于界面速度。()

10.法线入射的纵波产生转换波。()

11.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激发的短脉冲的频率变低。()

12.瑞雷面波是线性极化波。()

13.倾斜反射界面的视倾角小于真倾角。()

14.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介质质点的振动速度。()

15.沿地层倾向布置地震测线,倾斜反射界面的射线平面与地面垂直。()16.n个检波器组合后,有效波的振幅是未组合前单个检波器输出振幅的n 倍。()

17如果叠加速度大于有效波的真速度,动校正后有效波的同相轴与初至波的同相轴方向一致。()

18.水平叠加法的统计效应优于组合法。()

19.折射波的形成条件是地下存在波阻抗界面。()

20.对水平多层介质,叠加速度是均方根速度。()

21.对水平叠加法,偏移距增大,分辨率提高。()

22.地震测线任意观测点处的反射界面视深度和法线深度小于或等于真深度。()

23.倾斜反射界面情况下,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极小点位于界面的上倾方向。()

24.从各个方向的测线观测到的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一般可以确定反射界面的大致倾向。()

25.沿走向观测时,反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随倾斜界面的倾角加大和埋深加深而偏离爆炸点越远。()

26.倾斜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面等时线的地面投影为同心圆系,其圆心位于爆炸点处。()

27.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道集的反射点离散,倾向方向离散距最大,走向方向离散距为零。()

28.反射波时距曲线上爆炸点两边任意两点的时差可当作倾角时差,计算界面倾角。()

29.凹界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其埋深时,可产生回转波,回转波分布范围随界面埋深增加而加大。()

30.仅在均匀介质时,射线与波前面正交。()

二、名词解释:

同相轴波前面频谱分析卓越周期观测系统垂直叠加

水平叠加脉冲响应频率响应伪门现象共反射点道集横向分辨率

频谱速度陷阱临界角波剖面波的球面扩散波形图

剪切模量泊松比杨氏模量频散视速度时间场

地震子波均方根速度相遇观测系统调谐效应数据解编叠加速度谱

垂向分辨率

三、简答题:

1.震源激发的地震纵波与横波在无限理想弹性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有何异同?

2.从反射波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波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3.地震波在薄层介质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如何?

4.为什么说大地对地震波有滤波作用?

5.波前、波尾、等时面这三个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影响地震波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为什么地震波沿射线方向传播的能量最集中?

8.什么叫视速度定理?

9.什么叫大地滤波作用?

10.瑞雷面波的波前面形状?

11.什么叫地震波的透射损失?

12.地震波遇到断层破碎带,其动力学特征会发生什么变化?

13.反射波时距曲线有哪些特点?

14.具有相同t0时间的多次反射波时距曲线与一次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异同之处?

15.为什么检波器组合能压制干扰波?

16.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7.引起动校正拉伸畸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什么叫野外一次静校正?什么叫剩余静校正?

19.静校正中静的含义是什么?

20.对地震道进行频率滤波需进行什么样的数学运算?

21.对地震记录进行频谱分析需进行什么数学运算?

22.对于倾角较大的折射界面,能不能用截距时间t0法解得界面速度和法线深度?为什么?

23.t0、差数时距曲线法应用的的条件是什么?利用 (x)曲线斜率的变化来推断折射层岩性变化的依据是什么?用这种方法解释弯曲界面时,为什么会使它的起伏变的平缓?

24.利用折射波法探测基岩面埋深、含水层厚度及断层破碎带位置的物理基础是什么?

25.什么是褶积运算?什么是相关运算?试将它们做一对比。

26.为什么要进形偏移处理?偏移剖面与常规水平叠加剖面相比,有什么特点?

27.什么是滤波器的脉冲响应?什么是频率响应?它们各有哪些同义词?

28.什么叫地表一致性条件,在什么情况下此条件不成立?

29.为什么说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不是地质剖面简单的映象?

30.影响地震波振幅强弱的因素有哪些?振幅信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有什么用途?

31.地震地层解释的物理实质及地质含义是什么?

32.在时间剖面对比中,为什么闭合差不能超过半个相位?

33.在地震资料中都蕴藏着哪些信息?用地震资料能解决哪些地质问题?

34.当测线与反射界面倾向间的夹角α由00 →900时,射线平面上界面倾角如何变化?

35.如何由波速计算地基的固有周期?

36.试说明振动图与波剖面的区别?(文字描述和图形)

37.什么是瑞雷面波的频散现象?

38.目前地震勘探提高信噪比有那几种方法,各方法压制干扰的依据是什么?各压制何种主要干扰波?

39.何谓动校正?写出计算水平界面动校正量的基本公式和近似公式;动校正有什么用途?

40.什么叫射线平面?它与地面间的关系?

41.什么叫零相位滤波器?

42.当地面和地下反射界面为平面时,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处的视速度为多少?

43.褶积运算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相邻共反射点叠加输出道的间隔是道间距()倍。

2.反射波时距曲线是双曲线,在速度一定时,界面越深,曲线越()。

3.当临界角i与界面视倾角?x之和()900时,在下倾方向能接收到折射波。

4.不考虑其它损失,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之和等于()。

5.绕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位于()正上方。

6.设倾斜反射界面的倾角为?,法向深度是h, 则时距曲线向上倾方向的偏移距离是()。

7.在流体介质中,横波的传播速度为()。

8.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

9.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道集的反射点()。

10.倾斜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是双曲线,其极小点位于()正上方。

11.对某一地震记录道而言,深浅层反射波有()动校正量。

12.对某一地震记录道而言,深浅层反射波有()静校正量。

13.数字滤波中的伪门现象是由于对脉冲响应h(t) ( )造成的。

14.数字滤波中的吉普斯现象是由于对脉冲响应h(t) ( )造成的。

15.炮检距无穷大时的射线速度等于水平层状介质中()层的速度。

16.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炮检距不十分大时的叠加速度就是()速度。

17.一般来说,反滤波在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同时,会()信噪比。

18.要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可()地震工作频率。并同时()频带宽度。

19.弯曲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是()。

20.当凹向界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埋深时,会产生()波。

21.反射波振幅的横向变化,通常反应岩相的()变化。

22.最小平方反滤波的作用是()。

23.静校正的目的是()。

24.反射波时距曲线以()为其渐近线。

25.当无穿透现象时,通一界面的追逐时距曲线()。

26.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相邻共反射点的间隔是道间距的()倍。

27.在折射波的盲区内,()接收到折射波。

28.当遇断层破碎带时,地震波的振幅会变()。

29.激发点位于断点在地面的投影点处时,所观测的相同深度界面上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时距曲线的斜率在()相同。

30.相同激发点,同一倾斜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沿倾向方向观测)的极小点与反射波时距曲面的极小点在()重合。

31.单边激发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获得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正常一次反射波同相轴时间递增方向与初至波同相轴时间递增方向相同,则说明提供的叠加速度()。

32.设上层波速位v=1000m/s,下层波速为2000m/s,由它们形成的折射波的临界角是()。

33.断桩、离析桩、扩径桩及缩径桩的时间域判别依据是什么?

34.反射波法测桩原理是什么?

35.什么叫卓越周期?

36.常时微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是什么?

37.常时微动资料主要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38.瞬态瑞雷波法与稳态瑞雷波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9.瞬态瑞雷波法的主要成果图件是什么?

40.瑞雷波的传播特点是什么?

41.瞬态瑞雷波法常用来解决什么样的地质问题?

五、计算题和绘图题:

1.若脉冲g1(t)的谱为G1(f),而脉冲g2(t)=g2(at),a为常数,试求g2(t)的谱G2(f),并分析其结果的物理意义。

2.一个以α=300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T*=40ms,视波长λ*=250m。试计算期视频率f*和介质中的波速v.当视周期不变,出射角变为200时,

f*、k*、λ*和v*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当变为多少?

3.界面两侧介质的纵波速度v1=2000m/s,v2=3000m/s,泊松比σ1=0.3;

σ2=0.25。当入射纵波以入射角200从v1介质中射向界面时,计算反射

横波RS,透射纵波TP和透射横波TS的传播方向。

4.一个数列是{1,2,3},另一个是{3,2,1},写出它们之间进行褶积运算的结果。

5.设t01,t02,t03分别为0.6,1.0,1.5(秒);vσ1 ,vσ2 ,vσ3分别为2500,3000,3400(米/秒),试用Dix公式算出三层的层速度v1 ,v2 ,v3 。

6.地震波的频率为25H z ,波速v=1000m/s,试问应用理论公式可以分辨出多薄的地层?实际应用时可分辨出多薄的地层?

7.设信号的最高截止频率为250H z ,如何确定采样间隔,才能使离散的信号不失真。

8.当测线与反射界面倾向间的夹角由00~900时,射线平面上界面倾角?x 如何变化?

9.计算R 2以上地层的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

h 1=6m v 1=2000m/s

R 1

h 2=9m v 2=3000m/s

R 2

10. 假设地下有两种介质,v 1=1000m/s ,ρ1=0.5克/厘米3,v 2=2000m/s, ρ2=1.0克/厘米3,这两种介质被一个埋深为50米的水平界面分开,

(1) 界面的反射系数为多少?

(2) 折射波的盲区范围有多大?临界角是多少度?

(3) 如果沿地面传播的面波速度为v=500米/秒,试绘出面波的时

距曲线,并计算面波的视速度是多少?

11. 根据下图,计算s 1 , s 2 点处R 界面反射的时距曲线的动校正量。

t(s)

1.0

t 0 o x(m)

1800m v=3600m/s

12.波沿射线传播速度为v ,下述情况时,平面波入射到测线x 的视速度为何?

ax 60ax 45ax 30ax

v v v v v

13.指出如图所示组合检波系统检波器数目。

n

o

14.试绘出点震源激发的p 波、SH波和SV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

15.假设声波、面波、直达纵波沿界面传播的视速度分别为350、700、1400(m/s),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16.水平反射界面以上介质的纵波速度为2000m/s,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h=500,1000,1500,2000m时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17.水平反射界面的埋藏深度为2000米,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v1=1500, 2000, 3000, 4000(m/s)时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18.绘出如图所示的反射界面呈屋脊和反屋脊状时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t t

x x

v 1 o o v 1

v 2 v 2

19.10.绘出如图所示的,位于垂直断层两侧的炮点o 1和o 2两点处激发的反射波与绕射波时距曲线。

t t

x

o 1 o 2

v 2 v 1

20.如果法向入射波的振幅为A 0,是写出下述模型中第三个反射界面上反射波返回至地面的振幅值A 。模型中R 表示反射系数;h 表示地层厚度;α表示吸收系数。

h 1 α1

R 1

h 2 α2

R 2

h 3 α3

R 3

21.画出下图R 2界面的自激自收t 0时间剖面图。

V1

R1

V2

R2

六、选择题

1.检波器组合压制规则干扰波是利用有效波与干扰波的

A.频谱差异

B.统计特性

C.质点振动方向不同

D. 视速度差异

2.多次覆盖方法的统计效应较之组合法的统计效应

A.好

B.差

C.一样

D.不可比较

3.地面是倾斜的,地下反射界面为水平,对水平多次覆盖方法观测的原始数据抽道后可获得

A.水平界面的共反射点时距曲线

B.倾斜情况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

C.水平共炮点时距曲线

D.倾斜共炮点时距曲线

4.有一倾斜反射界面,其上部有一个产生高视速度多次波的水平层,为了获取深部倾斜层的有效反射波,可用

A检波器均匀正向组合

B.检波器加权正向组合

C.检波器反向组合

D.检波器面积组合

5.单边激发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获得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正常一次反射波同相轴时间递增方向与初至波同相轴时间递增方向相同,则说明提供的

A.叠加速度过小

B.叠加速度合适

C.叠加速度等于初至波速度

D.叠加速度过大

七、论述题:

1.试叙述杨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的物理含义。

2.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3.试述面波传播的特点及频散现象?

4.地震波在薄层介质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如何?

5.试论地震波的绕射现象。

地震勘探的一些基础知识.doc

接收条件received condition:指地震勘探中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广义地说, 接收条件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与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但通常将接收条件狭义地指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地震资料的质量与接收条件有密切关系。陆地工作中埋置检波器,海洋工作中使检波器处于水面下一定深度,都是为了避免风、浪等影响而改善接收条件。 界面速度interface velocity:指折射波沿折射界面滑行的速度。界面速度主要反映折射界面以下地层中岩石的物理性质。由于组成地层的岩石颗粒排列有方向性,通常界而速度大于层速度。界面速度可通过折射波测得。 加速度检波器accelerometer:即“压电地震检波器”。 激发条件excited condition:地震勘探中将震源种类、能最、周围介质的情况总称为激发条件。对于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一般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及埋置岩性和沉放深度等。对于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勘探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陆地工作中, 风化层下的含水可塑性岩层是有利的激发条件,因此往往采用井中爆炸,在海洋工作小,主要是以减小气泡影响作为合适的激发条件。 海洋地震勘探marine seismic survey:是利用勘探船在海洋上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震源多使用非炸药震源,接收常用压电地震检波器,工作时,将检波器及电缆拖曳于船后一定深度的海水中由于上述特点,使海洋地震勘探具有比陆地地震勘探高得多的生产效率,更需要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海洋地震勘探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干扰波,如鸣震和交混问响,以及与海底有关的底波干扰。海洋地震勘探的原理,使用的仪器,以及处理资料的方法都和陆地地震勘探基本相同。由于在大陆架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汕和天然气,因此.海洋地震勘探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高频地震high frequency seismic survey: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杏和金属矿床勘探中,勘测深度只在儿米到儿百米之间,需要精细分层和精确地测定波的传播时间。为了提高仪器的分辨能力,要用专门的高频地震仪,记录震波的高频分量。高频地震仪的通频带?般在60-350周 /秒之间,专门测定岩石波速时需提高到500-600周/秒。为了压制低频干扰,仪器频率特性的低频一边应有较大的陡度。 干扰波noise: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干扰波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具有明显传播规律的称为规则干扰或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多次波等等;没有明显传播规律性的振动称为随机干扰,或简称干扰,如微震等。抗干扰的问题是关系到地震勘探中提高勘探的质量和能力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野外工作和资料处理上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干扰波有时也是相对的概念,如在反射法中,折射波就常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作者: ————————————————————————————————日期: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能

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地震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为加强我院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安全生产和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参照《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有关规定和我院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地震等灾害事故各项准备工作,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本预案,统一部署,紧急处置,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医疗工作正常开展,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组织机构 1、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党支部书记) 副总指挥:业务副院长 成员:保卫科、后勤科、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 职责:

(1)统一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的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医院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做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储、落实食品饮用水、防冻防雨、医疗器械、抢险设备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指挥部设在院办,电话: 2、疏散组: 组长:保卫科科长 组员: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 职责:平时负责全院地震等自然灾害培训演练的具体工作,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1)现场指挥,迅速组织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照

地震勘探仪器原理作业及最终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作业整理 作业一 1、地震勘探的三个阶段和每个阶段需要的设备? 地震勘探基本上可分如下三个阶段: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设备,地震勘探装备是地震勘探的物质基础。 需要的设备分别是:地震勘探仪器,大型计算机集群和交互的工作站。 2、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是什么? 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是将由震源激发的,并经地层传播反射回地表的地震波接收并记录下来3、地震勘探第一个阶段的成果是什么? 地震勘探第一阶段的最终成果,就是地震勘探仪器产生的野外地震记录,它是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的原始依据和工作基础 4、地震勘探仪器大致分为哪几代? 地震勘探仪器经历了六代: 第一代:模拟光点记录地震仪 第二代:模拟磁带记录地震仪 第三代:集中控制式数字地震仪 第四代:分布式遥测地震仪 第五代:新一代分布式遥测地震仪 第六代:全数字地震仪 5、地震信号有效范围是0.001毫伏-100毫伏,要求地震勘探仪器的动态范围至 少为多少? DR=20log(V max/V min)=20log(100/0.001)=100dB,仪器动态范围为0-100dB 6、对于一个满量程为4096毫伏的10位二进制电压表,输入信号电压为2231.5 毫伏,转换的二进制数据是(不含符号位)多少位,量化电平是多少毫伏?输入信号电压>1/2满量程,所以转换的二进制数据是10位的 量化电平q=V FSR/2N=4096mV/210=4mV 7、叙述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反射波到达时间有关的特征,如到达时间、速度等,称为运动学特征。 动力学特征:地震波的波形特征称为动力学特征,它包括振幅特征和频率特征。 8、叙述采样定理。 用低通滤波器从离散信号中恢复原信号的条件是采样频率(f s)大于信号最高频率(f m)的两倍。 作业二 1、叙述讲过的四种地震勘探检波器的种类,并说明哪种检波器是速度检波器, 哪种检波器是加速度检波器。 速度检波器:电动式地震检波器、涡流式地震检波器 加速度检波器:压电式地震检波器、数字地震检波器-MEMS加速度传感器 2、叙述电动式检波器的性能参数? 1、失真度(畸变系数) 检波器是一线性振动系统,按理想状态,它的输出应当是一纯正的正弦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它的上面总含有其它的倍频于它的高频成分,使其看上去就不那么纯,这就叫做检波器的失真度。

论地震勘探中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地震勘探中的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利用地震子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回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形状变化的信息,用以推断地下的底层构造和岩性。地震勘探在勘探已有的各种物探方法中,是最有效地方法。在地震勘探中用炸药激发时,一声炮响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震波。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震动的方向来区分,可以纵波和横波;根据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而言,地震波又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的特点,又可以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等。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除了能产生来自地层界面有用的反射波外,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干扰波。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各种波的产生、特点、用途,等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地震勘探中产生的地震波。 正文 一、反射波 (一)反射波的形成 1、几何地震学的观点 当炸药在井中爆炸激发地震波时,在雷管引爆几百微妙之内爆炸便完成了,在接近爆炸点的压强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爆炸脉冲向外传播,压强逐渐减少,地层开始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继续传播,由于介质对高频的吸收,地震波信号减小。当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当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不等时,弹性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差别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条件),一部分波回到第一种介质中,这就是所谓的反射波。如图所示 2、物理地震学观点 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以球面波的方式向下传播,到达反射界面S,S可以就看成有许多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

Q/JMJT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标准 Q/SXJMJT××××-2015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In-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发布××××-××-××实施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In-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Q/SXJMJT××××-2015 主编部门: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准委员会 实施日期:2016年?月?日

关于发布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的通知 为保证槽波探测施工质量,指导施工,由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槽波地震勘探施工标准》通过公司组织专家会审,现批准为五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号为Q/SXJMJT××××-2015,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在集团公司槽波探测工程中严格执行。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集团公司2015年科技规划要求,在晋煤集团技术中心的组织下,会同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各矿总工和集团公司相关专家等,共同完成编制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试验,总结了国内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通专家多次评审,反复修改后,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由晋煤集团技术中心管理及具体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集团公司,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窦文武、焦阳等 主要审核人:付峻青,刘永胜、卫金善、杨新亮、李应平、牟义

地震勘探作业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及各工种注意事项

编号:AQ-JS-06800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地震勘探作业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及各工种注意事项 The links prone to accidents in seismic exploration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for various types of work

地震勘探作业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及 各工种注意事项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地震勘探作业的特点是远离基地,在野外流动作业,人和设备、材料的搬迁都离不开汽车。车辆运输安全始终是地震队安全生产的一个薄弱环节,容易发生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地震队每年在交通运输方面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车辆损坏事故,占所有事故的80%以上。 雷管、炸药是地震勘探作业中的必用品,它的安全存储、运输、使用潜在危险因素多,事故后果严重,是地震队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地震勘探作业中操作钻机打井,钻机中的动力连接件如果连接不牢靠,可能发生脱落,易发生机械事故,在起钻机井架时如操作不慎,易碰高压线发生触电。地震队每到一处就得进行营地建设,

营地建设包括营房摆放、临时加油站、临时停车场建设等,这些设施必须布局合理,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和防范措施,否则容易引发事故。 各工种在作业中的一般注意事项 地震作业是野外施工作业,受外部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受农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危险性较大,易发生事故。 测量员在登高或经过河流、沟渠、陡坡等危险地段时,测量工作应在监护下进行;钻机在搬运途中,应先装大件,后装小件,要摆放整齐,固定牢靠,防止坐在钻机平台上的人员受伤;钻机起升、下放时,前后及井架和平台上不准站人,非操作人员退出5米以外;钻机运转期间严禁离人,不得保养运转部分;爆炸人员除认真执行自己的任务外,不得乱岗操作;要加强对临时工、民工的管理,不得乱跑,乱动仪器或工具;放线人员在作业中要阻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工作间歇不能躺在车下或庄稼地里、草丛中或其他地方,以防被汽车撞伤。 [事故案例]某地震队在施工中,爆炸班长离开爆炸机去检查炮坑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1. 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2?均匀、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 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6.几何地震学原理 7.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 1.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1.地震地质模型 2.固体成为弹性介质的条件 3.人工激发震源与岩层的弹性 4.常用的弹性介质模型 1.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1.3.1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1.3.2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 1.3.3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 1.3.4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 小结: 1、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参数) 2、运动学特征(运动学参数) 3、动力学特征的体现:远近震源处的位移波形变化 球面扩散、振动图和波剖面谱分析 4、运动学的原理和定理:Huygens、Fermat、Snell 5、时间场和射线的关系

6、基本概念:射线、视速度、频波关系、波数、波长动力学信息(反映动力学特征的信息)振幅、频率、波形、吸收衰减、极化特点、连续性等特征。 运动学信息(反映运动学特征的信息) 传播时间(旅行时间)、传播时间-空间距离的关系、波的传播路径、地震速度等特征 1.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1.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 2.弹性分界面上的波型转换和能量分配 3?球面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4.地震面波 小结 1、斯奈尔定理(包括反射定理、透射定理) 2、波的转换(同类波、转换波) 3、能量分配Zoeppritz方程 (法线入射、入射自由表面、反射产生条件) 4、倾斜入射及折射波的产生(产生条件、原因) 5、折射波的特点 (波前为圆锥台、射线为直线、能量扩散比反射波慢、折射盲区、屏蔽现象) 6、AVA曲线 (临界入射前、临界入射、过临界入射) 7、面波的特点 (传播速度、质点位移、频散现象) 1.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1.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2.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 3.地震波的簿层效应 4.地震绕射波 5.地震波的波导效应 6.反射波地震记录道形成的物理机制 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基本概念

现代地震勘探技术作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震属性综述 报告名称: 地震属性综述 学生姓名:王丹 学号:2010120052 所在院(系):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地震属性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是在地表激发人工震源,由震源所引起的震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上反射传回地表,然后由地表的仪器(检波器)记录反射回来的地震波,从而得到地震记录(也叫地震资料);之后对地震资料进行相关的处理与解释便可以间接地反映和得到地下相关信息。由于地下介质是地震波传播的载体,所以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如岩性、孔隙度、密度以及流体性质等都会对传播中的地震波产生影响,如地震波的能量、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将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而这种影响和变化又将在地震记录中保留相应的信息。所以,通过对地震记录(地震资料)的“深加工”或者特殊处理,将会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以为地质服务。在早期的油气资源勘探中,地震勘探的目标主要是寻找地下有利的大尺度的构造圈闭,所以只需利用有限的地震资料信息便可达到目的。但是,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难度的加大,人们迫切地需要更多地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流体性质等信息。这就促使人们运用新的技术和思想去从地震资料中发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也就推动了地震属性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地震属性技术延伸了人类的视觉,从而有助于人们发现更多的隐藏于地震资料中的信息,也有助于人们从多角度去获取和分析地下地质信息,从而实现对地下地质的充分与准确认识。 1地震属性的发展与分类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也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获取不易的地震资料,现今的地震解释人员需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越来越多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综合解释地下构造、地层和岩性特征以及流体性质,最终定义精确的油藏模型,用于钻井决策、估计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由于生成地震属性是获取所需信急的一条重要捷径,因此,长期以来地震属性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震属性是叠前或者叠后地震数据,经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长期以来以来地震数据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对地震波同相轴的拾取,以实现面对油气储集体的几何形态、构造特征的描述。但是地震数据中隐藏着更加丰富的有关岩性、物性及流体成分等相关信

油气非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17卷 第3期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V ol.17 N o.3 2002年9月(473~479) PROG RESS I N GE OPHY SICS Sept.2002油气非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何展翔1,2 贺振华1 王绪本1 孔繁恕2 (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2.中油地球物理勘探局五处,河北定兴072656) [摘 要] 提出未来非地震技术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面向高成熟区和复杂区的高精度非地震勘探技术和面向油气预测与油田开发的非地震岩性勘探技术;阐明了未来三维非地震技术及综合勘探技术对高精度、高效益油气勘探的重要性,指出了非地震技术在油气预测与油田开发中将占有重要地位,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展现了油气非地震勘探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非地震勘探技术;油气勘探;油田开发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2903(2002)0320473208 0 引 言 非地震勘探技术包括了重力、磁力、电法、化探等多种勘探手段,是油气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军.几十年来,非地震勘探技术在盆地早期普查中为地震勘探导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勘探方法技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工区地表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地震勘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非地震技术为其提供了参考和补充,在区带评价和目标勘探等多种油气勘探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未来油气勘探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勘探难题,单一物探方法已不能满足勘探要求,多种方法联合勘探是必然趋势,非地震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油田开发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以及寻找剩余油藏将是石油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非地震在油田开发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非地震勘探技术会更多地跟随油气勘探市场的变化而发展,并推出具有特色的技术系列.其中面向高成熟区和复杂区的勘探技术和面向油气预测与油田开发的勘探开发技术是未来非地震技术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 1 面向高成熟区和复杂区的非地震技术 新区处女地越来越少,高成熟区和地震地表复杂区则会增加,这种情形将改变石油工业对勘探技术的需求.针对这类复杂区的勘探技术除地震之外,将是三维非地震以及多种勘探技术的联合. 1.1 三维是高精度非地震技术的发展方向 重、磁勘探向三维发展最主要的特征是重、磁场的三维正、反演模拟.由于野外重、磁采集一般采用规则三维网,而现行的数据处理,如各种异常的提取也总是以面积数据为对象,因此,重、磁野外采集几乎不要做什么变动,最主要的是数据的正反演向三维发展以提高解释精度[1],特别是配合其它物探方法进行处理解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收稿日期] 2001212205; [修回日期] 2002205205. [基金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4036)资助. [作者简介] 何展翔,男,1962年11月生,湖南平江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电磁勘探. (Email:hezhanx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2811397096.html,)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试题库 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制:四年本科 学时数:80 石家庄经济学院勘查技术学院 2001年2月 一、判断题(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每题1分) 1.视速度小于等于真速度。() 2.平均速度大于等于均方根速度。() 3.倾斜入射的纵波产生转换波。() 4.倾斜界面情况下,折射波上倾方向接收时的视速度等于下倾方向的视速度。() 5.纵波和横波都是线性极化波。() 6.倾斜反射界面的视倾角大于真倾角。() 7.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同它的频带宽度成正比。() 8.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就是波前面的传播速度。() 9.折射波时距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视速度等于界面速度。() 10.法线入射的纵波产生转换波。() 11.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激发的短脉冲的频率变低。() 12.瑞雷面波是线性极化波。() 13.倾斜反射界面的视倾角小于真倾角。() 14.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介质质点的振动速度。() 15.沿地层倾向布置地震测线,倾斜反射界面的射线平面与地面垂直。()16.n个检波器组合后,有效波的振幅是未组合前单个检波器输出振幅的n 倍。() 17如果叠加速度大于有效波的真速度,动校正后有效波的同相轴与初至波的同相轴方向一致。() 18.水平叠加法的统计效应优于组合法。() 19.折射波的形成条件是地下存在波阻抗界面。() 20.对水平多层介质,叠加速度是均方根速度。() 21.对水平叠加法,偏移距增大,分辨率提高。() 22.地震测线任意观测点处的反射界面视深度和法线深度小于或等于真深度。() 23.倾斜反射界面情况下,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极小点位于界面的上倾方向。() 24.从各个方向的测线观测到的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一般可以确定反射界面的大致倾向。() 25.沿走向观测时,反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随倾斜界面的倾角加大和埋深加深而偏离爆炸点越远。() 26.倾斜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面等时线的地面投影为同心圆系,其圆心位于爆炸点处。()

地震勘探原理作业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 1.什么是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介质?什么是的均匀介质和非均匀介质?什么是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 2.什么是应力?简述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物理含义。 3.什么是应变?简述正应变和剪切应变的物理含义。 4.试叙述杨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的物理含义。 5.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6.设流体中的压强为P =Kθ,试证明流体中的纵波满足以下方程 01222=??-?t P V P p , ρK V p = 7.解释名词: (1)波前和波尾; (2)振动图和波剖面;(3)波的球面扩散; (4)同相轴和等相位面;(5)时间场和等时面;(6)频谱分析 8.什么叫视速度定理? 9.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0.试述面波传播的特点及频散现象? 11.一个三层模型如下图所示, 如果波从第一层顶界面出发振幅为A 0,法线入射波到第二层,试写出波在第三曾底界面上反射波返回至第一层顶界面时的振幅值。模型中R 表示反射系数;h 表示地层厚度;α表示吸收系数。 12.地震波在薄层介质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如何? 13.讨论绕射的产生过程。 14.什么是大地滤波作用? 15.一个以α=300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T *=40ms ,视波长λ*=250m 。试计算其视频率f *和介质中的波速。当视周期不变,出射角变为200时,f *,λ*、、k *、v * 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当变为多少? 16.若脉冲g 1(t)的谱为G 1(f),而脉冲g 2(t)=g 1(at), a 为常数,试求g 2(t)的谱G 2(f),并分析其结果的物理意义。 试绘出点震源激发的p 波、SH 波和SV 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 17.假设声波、面波、直达纵波沿界面传播的视速度分别为350、700、1400(m/s),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18.水平反射界面以上介质的传播速度为2000m/s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h=500, 1000, 1500, 2000 m 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19.水平反射界面的埋藏深度为2000m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v 1=1500, 2000, 3000, 4000m/s 时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20.简述“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叠加速度”、“射线速度”等的定义及R 1 R 2 R 3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

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图4 道均衡结果显示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 01综述 1、写出5种与常规地面采集(地面激发、地面接收,主频20-40Hz)不同的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 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零偏、非零偏、Walkway、三维) 井间地震:井中激发、井中接收 时移地震/四维地震:多次采集 随钻VSP:钻头激发 多波多分量:纵波、横波激发 (山地地震高分辨率采集高密度采集) 2、写出地震勘探中5种解释新方法。 属性分析、地质统计学、反演:叠后反演、叠前反演(EI)、 AVO、裂缝预测、信息融合技术、神经网络 3、写出5种地震勘探基础理论新方法。 反演理论、小波变换、神经网络、模糊聚类、图形图像学、 地震波模拟(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各向异性 02 VSP 1、什么是VSP VSP:垂直地震剖面,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也即在地面激发、井中放置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的一种地震观测技术。 2、VSP的采集方式 (VSP的采集方式是指激发点、接收点的排列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 地面多次激发,井中三分量接收,激发-检波器提升-再激发-再提升。 3、VSP分为哪几种采集方式(三种) 按激发点、接收点的分布特征可以将VSP的采集方式分为 ①常规VSP采集;②长排列资料采集;③三维VSP与三维地震联合采集 4、零偏移距VSP有哪些应用 求取各种速度、识别地面地震剖面上的多次波、标定地质层位、计算井旁的Q衰减因子等。 5、偏移距(非零偏)VSP有哪些应用 查明井旁的地层构造细节、其作为二维观测可以作出一小段局部地震剖面,具有很高的垂向和横向分辨率描述井旁一定距离内的构造和岩性变化。 附:VSP应用: 提取准确的速度及时深关系(零偏) 标定地震地质层位(零偏)

最新地震勘探基础知识

1. 有关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地震勘探是勘探石油的有效方法 勘探石油的方法和技术,按其勘探手段划分,可分为地质法、物探法和钻探法三种基本类型。 地球物理勘探法(物探法)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即利用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密度、磁性和电性)上的差异来研究地球,了解地下岩层的起伏情况和组成情况,从而达到寻找储油构造以勘探石油的一种勘探方法。 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物探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在石油勘探中,最经济的方法是物探法。首先用物探法对工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为钻探提供探井井位。然后钻探法通过实际钻进,以对物探法进行验证。如果构造含油,又可根据物探资料和探边井计算出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 在我国,陆上是广大的地表松散沉积(如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和沙漠覆盖区(如塔什拉玛干大沙漠),海上是被辽阔的海水所覆盖的“一片汪洋”,已看不到岩层的地面露头的出露。而钻井法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储量问题呢?在这时就充分显示了物探法应用的威力。 在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的突出优点,而其它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勘探那样详细而准确地了解地下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2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引起地壳的振动,并用仪器把来自地下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上各点的振动情况记录下来。利用记录下来的数据,对其进行过处理分析,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特点。 地震勘探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特点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利用声波反射现象可测定障碍物离开声源的距离,是我们都知道的物理原则。 其计算公式为: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院系: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2014年5月5日

地震勘探野外实验报告 一、基本任务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按指导书要求完成,以便通过此次实验,达到巩固和加深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具体要求如下: 1、初步实践野外地震勘探各种技术工作; 2、基本掌握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技术和地震仪器装备的使用和操作; 3、学习地震记录的分析与评价; 4、学习地震资料几种常规处理方法; 5、学习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的构造解释。 1.2 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内容为: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作业,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室内资料的解释成图,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野外数据采集 ①工区地质、地球物理概况及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 ②测线布置依据和观测系统设计; ③排列的布设; ④仪器的学习及操作; ⑤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参数的试验及正确设置; ⑥野外数据采集施工技术; 2、室内数据处理; 3、室内资料解释和成图 二、数据采集仪器 1、一台McSEIS-SX 48 XP地震仪(配件:一条电源线,一条大缆接受器,一个鼠标)(图一) 2、两根5m大缆 3、24个100Hz检波器 4、一块12V蓄电池 5、一条同步触发道 6、激发装置:一把18磅铁锤,一个铁块

7、测绳一根 9、罗盘一个 10、野外记录本 图一地震仪 图二部分实验仪器

三、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3.1 测线的布置 测线布置的原则:主测线的方向,应尽可能地垂直地层或构造走向,并与设有地质钻井以及其他物探测线的方向重合,以利于各种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和相互补充验证,主测线之间还应布置联络测线,以控制勘探精度。(图三) 图三测线布设 3.2 观测系统设计 反射波勘探一般采用多次覆盖系统。表示出共炮点线(含道号),共接收点线,共偏移距线,共CDP点线,并标出炮号、桩号、道号、道间距、覆盖次数和比例尺。(图四) 3.3 激发 实验采用锤击震源,采用18磅的铁锤以及15~25cm见方、重10~20kg的铁板作为锤击激发震源。激发点应平整、坚实、表层浮土应予清除,垫板要摆放平实。 3.4 接收 (1) 检波器的选择:根据勘探目的和勘探深度选择浅层反射波勘探100Hz的检波器。 (2) 检波器埋置:检波器要平稳、垂直(倾斜度应小于10o)、埋实在接收点位置上。检波器与电缆连接应正确,防止漏水造成的漏电和地面渍水造成的短路,也要防止极性接反和接触不良。(图五)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 摘要:随着深海耐压材料工艺的突破和海上高分辨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底地震勘探方法逐渐成为热点。一方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逐渐向四维发展,在海上布设漂缆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海底电缆或检波器也被应用到海上复杂油气区块的精细调查中去;另一方面,新能源研究与深水油气技术的突破,同样需要高频与低频型海底地震仪器。本文讲述目前国际上海底地震勘探新方法与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我国在海底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横波勘探;四维地震;精确时间计时;精准布设DOI:10.3772/j.issn.1009-5659.2010.06.003上个世纪地震勘探发展过程中,海底地震勘探方法 是以横波信息接收分析,作为观测天然地震,研究海底演变以及作为海上拖缆地震的补充而出现和发展的。由于横波(S波) 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因而只接收到了纵波的反射与折射信息。海底地震仪器的出现,检波器放置于海底,与海底耦合,可以接收到横波或者转换横波信息。随着电子科学、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海底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全世界对能源需求和依赖进一步提高,海上油气资源勘探难度逐步加大,海底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海底地震勘探技术方法正逐渐成熟,已成为海底深部构造研究、海上四维油气勘探、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 1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简介 海底地震勘探技术是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的一种,同样有震源和采集器组成。海底地震勘探技术大都采用非炸药震源(以空气枪为主),震源漂浮在接近海面,有海上调查船拖曳;采集器陈放到海底来接收震源发出,经过海底底层反射的纵横波信号。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检波器最初使用压电检波器,现在发展到压电与振速检波器组合使用。海底地震勘探技术又可分为海底电缆勘探技术(OCEAN BOTTOM CABLE,以下简称OBC)和海底地震仪勘探技术(OCEAN BOTTOMSEISMOMETER,以下简称OBS)。OBC技术是将采集电缆沉入海底,调查船拖曳震源在海面上放炮的方法 OBS勘探技术是将海底地震仪陈放到海底,调查船拖曳震源在海面上放炮的方法。 OBC的优点是:全波场采集;成像效果更好、地层层次清楚、形态可靠;消除鬼波影响,环境噪音低。但技术应用难度大、成本高,应用于海上油田储油区扩展调查等快速收回投资的项目;OBS技术是由研究海底天然地震发展起来,它的特点是:广方位角、全波接收,现在逐渐应用于海底石油勘探和新能源勘探开发。 2 近年来国际海底勘探技术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为观测海底核试验位置而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海底地震仪,由陆地检波器电缆发展而来的浅水底电缆引用于陆上浅水区和海上滩涂区地震油气勘探。60年代末,西方国家海洋计划开始实施,研究海洋地壳地幔结构、板块俯冲带,海沟海槽演化动力学等课题,研制出功能多样、先进、广泛应用到海洋地球科学研究中的海底地震仪。通过海底地震仪长期定点的至于海洋深处,接收天然地震或对人工触发的地震波的观测,科学家们对大洋中脊和海沟俯冲带地壳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快速扩张的洋中脊与慢速扩张的洋中脊结构的不同。同时,海底地震仪也用于研究天然地震的地震层析成像以及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等。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西方主要经济体对石油需求加大,更精确的油气勘探调查也向更精确和深海方向发展。设计成高分辨率、广方位角、全波接收的海底地震仪被应用到,海上油田储油目标区块的精细调查和深海油气调查中。美国、日本等国家近年来将海底地震仪应用到了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当中。随即,欧盟国家德国、法国、挪威、意大利等也相继推出了新型的海底地震仪产品,并开始走

地震勘探作业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及各工种注意事项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5474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作业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及各工种注意事 项正式样本

地震勘探作业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及各工种注意事项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地震勘探作业的特点是远离基地,在野外流动作 业,人和设备、材料的搬迁都离不开汽车。车辆运输 安全始终是地震队安全生产的一个薄弱环节,容易发 生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地震队每年在交通运输方面 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车辆损坏事故,占所有事故的 80%以上。 雷管、炸药是地震勘探作业中的必用品,它的安 全存储、运输、使用潜在危险因素多,事故后果严 重,是地震队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地震勘探作业中操作钻机打井,钻机中的动力连

接件如果连接不牢靠,可能发生脱落,易发生机械事故,在起钻机井架时如操作不慎,易碰高压线发生触电。地震队每到一处就得进行营地建设,营地建设包括营房摆放、临时加油站、临时停车场建设等,这些设施必须布局合理,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和防范措施,否则容易引发事故。 各工种在作业中的一般注意事项 地震作业是野外施工作业,受外部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受农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危险性较大,易发生事故。 测量员在登高或经过河流、沟渠、陡坡等危险地段时,测量工作应在监护下进行;钻机在搬运途中,应先装大件,后装小件,要摆放整齐,固定牢靠,防止坐在钻机平台上的人员受伤;钻机起升、下放时,前后及井架和平台上不准站人,非操作人员退出5米

地震资料格式说明

地震资料格式说明

————————————————————————————————作者:————————————————————————————————日期:

§3 资料处理流程说明: 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解编 预处理 (建立工区,切除,振幅处理等) 一次静校正 一、二维数字滤波 抽道集 高精度速度分析 剩余静校正高精度动校正 水平迭加 滤波、反滤波 (倾斜相干加强) 迭后偏移 一维数字滤波 振幅均衡、输出 在资料的处理过程中,应根据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情况选择模块,组合流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处理过程中,应首先根据野外电子观测班报和测量电子班报建立工区基本参数文件(由建立工区模块完成),若无测量结果,可根据模块提示完成建立工区基本参数文件的工作。本系统适合于有或无测量资料的情况;同时也适合于变观资料处理。文件格式参见相关模块说明。 §4处理资料文件格式说明: 4.1 SEG-Y 记录格式(标准) (1)卷头: 3600字节

(a)ASCII 区域: 3200字节(40条记录 x 80字节/每条 记录)。 (b)二进制数区域: 400字节(3201~3600)。 3213~3214 字节—每个记录的数据道数(每炮道数或总道数)。 3217~3218 字节—采样间隔(μs)。 3221~3222 字节—样点数/每道(道长)。 3225~3226字节—数据样值格式码1-浮点; 3255~3256 字节—计量系统:1-米, 2-英尺。 3261~3262*字节—文件中的道数(总道数)。 3269~3270*字节—数据域(性质):0-时域,1-振幅,2-相位谱 “ * “ 号字为非标准定义。 (2)道记录块: (a)道头字区: 含: 60个字/4字节整或120个字/2字节整, 共240个字节,按二进制格式存放。 ·SEG—Y格式道头说明: 字号(4字节) 字号(2字节) 字节号内容说明 1 1— 2 1—4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如果一条测线有 若干卷磁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 3—4 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每卷磁带的道 顺序号从l开始。 3 5—6 9—12 *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炮号)。 4 7—8 13—16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9—10 17—20 测线内炮点桩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 一个记录时使用)。 6 11—12 21—24 CMP号(或CDP号)。(弯线=共反射面元号) 7 13—14 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 中道号从1开始)。 8—1 15 29—30* 道识别码: l=地震数据; 4=爆炸信号; 7=计时信号; 2=死道; 5=井口道;8=水断信号; 3=无效道(空道);6=扫描道;9…N =选择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