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工作危害分析

动火作业工作危害分析
动火作业工作危害分析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工作任务:动火作业

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果现有的安全控制

措施

负责人

1现场检查检查不到位发生火灾爆炸

动火安全管理规

安全员

2开工作票

未按要求开作业

违章动火,发生

火灾

动火安全管理规

组织实施人

3动火作业环境改变火灾

动火安全管理规

动火负责人

4清理现场残存余火火灾

动火安全管理规

监护人

动火作业风险评价

依据分析表,对“动火作业”进行风险评价依实际情况而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项

赋值

偏差发

生频率

安全检查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意

识、技能、经验)

控制措施(监控、联锁、报

警、应急措施)

1

每次作

业或每月

发生

无检查(作业)

标准或不按标准检

查(作业)

无操作规

程或从不执行

操作规程

不胜任(无上岗资格

证、无任何培训、无操作

技能)

无任何监控措施或有措施从

未投用;无应急措施。

2

每季度

都有发生

检查(作业)标

准不全或很少按标

准检查(作业)

操作规程

不全或很少执

行操作规程

不够胜任(有上岗资

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

训、操作技能差)

有监控措施但不能满足控制

要求,措施部分投用或有时投用;

有应急措施但不完善或没演练。

3

每年都

有发生

发生变更后检

查(作业)标准未

及时修订或多数时

候不按标准检查

(作业)

发生变更

后未及时修订

操作规程或多

数操作不执行

操作规程

一般胜任(有上岗资

格证、接受培训、但经验、

技能不足,曾多次出错)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

但经常被停用或发生变更后不能

及时恢复;有应急措施但未根据

变更及时修订或作业人员不清

楚。

4

每年都

有发生或

曾经发生

标准完善但偶

尔不按标准检查、

作业

操作规程

齐全但偶尔不

执行

胜任(有上岗资格

证、接受有效培训、经验、

技能较好,但偶尔出错)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

但供电、联锁偶尔失电或误动作;

有应急措施但每年只演练一次。

5

从未发

生过

标准完善、按标

准进行检查、作业

操作规程

齐全,严格执行

并有记录

高度胜任(有上岗资

格证、接受有效培训、经

验丰富,技能、安全意识

强)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

供电、联锁从未失电或误动作;

有应急措施每年至少演练二次。

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项目

赋值

法律法规及

其他要求

事故损失

环境污染影响

(经济损失:

万元)

企业形象

(受损程度)人员伤亡

(万

元)

生产影响

1

违反法律法

规及其他要求

发生死亡

事故或2人以

上(含2人)

重伤事故

≥5

造成1套装置停

产24h以上生产时

间。

经济损失≥10;

发生重大污染

事故,需上报集团

公司。

引起地方政府

主管部门、社会媒

体或周围居民的强

烈关注。

2

不符合集团

公司、公司HSE

方面的制度、规

发生重伤

事故或3人以

上(含3人)

轻伤事故

≥2

造成1套装置的

聚合或烃化反应单

元停产24h h以上生

产时间。

经济损失≥5;

发生较大污染

事故,需上报公

司;

在集团公司内

受到通报批评,引

起地方政府、社会

关注。

3

不符合本厂

HSE方面的制度、

规定

发生1-2

人轻伤事故或

听力受损、慢

性病

≥1

造成1套装置的

聚合或烃化反应单

元停产12h以上生产

时间。

经济损失≤5;

排污严重超标,受

到地方环保部门处

罚或公司处罚。

环境污染引起

周围居民、相关单

位不满。

4

不符合本装

置操作规程、安

全技术规程

轻微受伤、

短时间身体不

≤5

造成1套装置的

聚合或烃化反应单

元停产6h以上生产

时间

装置内有时乱

排污染物,环境监

测有害物质超标。

在公司和本厂

内不良影响,引起

职工反感。

5

基本符合集

团公司、公司、

厂HSE方面的制

度、规定。

无人员伤

≤1

造成1套装置的

聚合或烃化反应单

元停产6h以下生产

时间。

无污染物乱排

放;车间空气指标

基本符合国家标

准。

形象没有明显

受损。

说明:风险度R=1-5为安全级,

风险等级0;R=6-10为较安全级,风险等级I,需监控运行情况,若监控出现失误,则危险级别就可能上升;R=12-16为危险级,风险等级II,需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加以控制和削减,使其风险至少下降一个级别;R=20-25,风险等级III,为高度危险级,需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立即进行整改,使其风险至少下降一个级别。总之,风险度在6以上的作业,都需要加以控制。风险度越高,控制措施和监控力度越大。

工作危害分析

工作任务:动火作业

序号

工作

步骤

危害或潜在

事件

主要后果

现有的安全

控制措施

L S R

建议改进/控

制措施

负责人

1现场

检查检查不到位

发生火灾

爆炸

动火安全管

理规定

55

2

5

加强培训和

考核

安全员以及

相关人员注:经常发生不检查:则L取5;S取5;则R为25。

R=20-25,风险等级III,为高度危险级,需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立即进行整改,使其风险至少

下降一个级别。

图解:在上一期3D开奖号码中找到3个临近数字的连线,在这三个数字的其中一个数字为轴,找到下期三个邻近数字的连线,既有可能为当期的开奖号码。

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动火作业安全规范(修订)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动火作业分级、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职责要求及《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禁火区的动火作业。 本规范不适用于固定动火区作业和固定用火作业。 2.编制依据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30871-2014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 AQ3028-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3.职责 动火作业负责人(动火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 对动火作业负全面责任。 对所属生产系统在动火过程中的安全负责。主持制定、负责落实动火安全措施,负责生产与动火作业的衔接。 检查、确认《作业证》审批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作业证》应及时制止动火作业。 在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 应在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生产单位负责人(动火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 负责办理《作业证》对所属生产系统的安全负责。制定、负责落实动火安全措施,负责生产与动火作业的衔接。 检查、确认《作业证》审批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作业证》应及时制止动火作业。

在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 应在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向作业人、监火人交代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 动火人(持有特种作业证的人员) 参与风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安全措施的制定。 逐项确认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确认动火地点和时间。 若发现不具备安全条件时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随身携带《作业证》。 监火人(车间岗位人员或车间岗位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担任) 负责动火现场的监护与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它工作。 当发现动火人违章作业时应立即制止。 在动火作业完成后,车间监火人员会同有关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灭火器、消防水袋等消防设施放回原处,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动火分析人(车间专兼职安全员) 动火分析人对动火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负责。根据动火点所在车间的要求,到现场取样分析,在《作业证》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不得用合格等字样代替分析数据。 动火初审人(一级动火由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审批,二级动火由所在单位专兼职安全员审批) 动火作业的初审人是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确认人,对自己的批准签字负责。 审查《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到现场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 实施安全教育人(作业单位负责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高处作业危害分析

高处作业得隐患排查及事故防范对策措施 一、高处作业得定义及事故分析 高处作业亦称“高空作业”,就是指在一定得高度有可能坠落得作业,国家标准GB3608—93《高处作业分级》明确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得高处进行得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从可能发生得地点分析,其分布非常广泛,有船坞、码头、机舱、甲板面等生产区域,也有在起重机械设备、屋顶、通道、平台等非生产区域。从受伤部位分析,由于坠落后头部着地或受冲击,易造成脑外伤或内脏损伤而致命;四肢、躯干、腰椎等部位受冲击往往造成重伤甚至终生残废。 造成高处坠落事故得原因分析有: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个人防护 用品缺乏或有缺陷;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培训教育不足,不懂得操作技术与知识;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禁忌人员进行高处作业;现场缺乏检查工或指导有错误;造成安全装置、防护失效;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光线不足或工作地点及通道情况不良;大风或恶劣天气下冒险作业。 同时,高处作业乱丢余料、失手坠落、活动脚架没有清除,人员没有带安全护具,可能被落物或抛射物所伤害,造成物体打击事故。从受伤部位瞧,物体打击造成死亡得部位大部分都在头部,其次就是胸部,而造成得重伤事故,其受伤部位大多数在腿部,其次就是眼部、从受伤害人员瞧,主要就是装配工、电焊工等一线生产工人,这就是因为造船厂得主要一线生产工种作业环境较差,活动范围大,在未离胎得分段上,在合拢口得吊架里,在货舱得导架上,作业时多就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立体交叉作业,配合不当往往酿成悲剧,伤人伤己。 对物体打击伤害所造成得重伤死亡事故分析得结果表明,主要原因大致就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对现场缺乏检查与设计有缺陷。 高处作业事故包括高处坠落与物体打击两方面,其中高处坠落约占高处作业事故得百分之六十,而且事故后果比较严重。 二、高处作业事故隐患识别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揭示了事故与隐患得关系:千万次得隐患,对应着330起意外事故,而这330起意外事故,包含着300起无伤害、无损失或险肇事件,29起轻伤或低损失事故与1起死亡、重伤或重大损失事故。因此隐患排查就是预防事故、减少事故发生得基础工作,也就是安全管理工作得前提,只有切实将隐患排查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制订措施对策防范事故。 导致高处坠落得危险隐患很多,从钢板预处理、切割下料到船台(船坞)搭载合拢,再到码头调试,试航完工交船,需要全面了解所有施工工艺与作业方法,才能充分识别。前期得识别基本为预测,存在不全面、不切合实际得弊端,但可以此确定重大事项得控制措施与方案,施工过程中再全面、精细地识别,采取恰当得控制措施与方案,因此对危险隐患得识别就是持续进行得。 由危险度分析法分析得出,在船舶制造高处作业中危险隐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高处作业存在的危险及对策(新版)

高处作业存在的危险及对策 (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0

高处作业存在的危险及对策(新版) 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化工设备塔釜林立,贮罐成群,压力管道纵横交错,建筑物、构筑物框架较高,许多化工操作和检修人员都是在高处进行作业,若不加强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据统计,化工企业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伤亡人数仅次于火灾和中毒事故。例如,2003年某化工企业发生人身伤害事故13起,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就有4起,占总起数的32.5%,在十一类事故中位居第三。又如,1980至1981年2年间,全国化工系统因工死亡521人,重伤255人,其中由高处坠落事故引起的死亡和重伤人数分别占11.3%和15.3%。 所以,化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高处作业安全生产管理。 1化工企业高处作业存在的危险性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其主要危险情形如下: (1)化工生产物料转化在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灼伤的区域中进行,如果发生物料泄漏,会对现场高处作业人员造成极大的危害。 (2)化工生产装置主要安装在框架上,虽有防护栏,但个别作业人员在非经常性作业的环境下,有可能发生坠落、摔伤意外事故。 (3)在无平台、无防护栏的塔、釜、炉、罐及架空电缆、压力管道上进行作业时,易发生危险。 (4)在高大塔、釜、炉、罐、化工设备内进行登高作业时,容易发生高处坠落。 (5)作业现场下部或附近,有液体贮池、熔融物或转动的机械设备,一旦发生坠落,往往后果严重。 (6)电气高压维修人员,经常在电线杆上进行检修作业。 (7)在特殊天气环境下进行高处作业时,如六级大风、降雪、下雨、高温、低温天气。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常规)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审核人员:审核日期: 序号作业活动作业步骤危险源潜在后果L S R 是否可容 许 控制措施及改 进

1 作业通用要求岗前准备 人员无证上岗设备损坏、人员伤害 工作人员精神状态不好设备损坏、人员伤害 未穿防静电工作服火灾爆炸 人员未释放静电火灾爆炸 携带火种火灾爆炸 未使用专用防爆工具设备损坏、火灾爆炸 照明不良夜间作业人员伤害 2 加油作业加油前准备工 作 为正确引导车辆车辆伤害 车辆驶入禁行区域 车辆伤害、设备损坏、人员伤 害 加油 加油收尾 车辆未熄火火灾爆炸 司机吸烟未及时制止火灾爆炸 司机接听手机火灾爆炸 往塑料桶里加注汽油火灾爆炸 加油过满,油品溢出火灾爆炸 强雷雨天加油火灾爆炸 油枪离手油品泄露、火灾爆炸 车辆在站内检修火灾爆炸 与顾客发生争吵人员伤害 未及时清理现场火灾爆炸 3 卸油卸油准备未正确引导车辆车辆伤害、机械伤害、人员伤

投错料害 未稳油火灾爆炸 清理现场未疏散无关车辆和人员 车辆事故、火灾爆炸、人员伤 害 为疏通通道车辆事故 警示与防护未设置警示标示和隔离车辆事故、人员伤害未设置消防器材火灾时不能及时扑救 静电连接 车辆未接地火灾爆炸静电报警器故障火灾爆炸 放油 未停止加油作业、未关闭电源火灾爆炸未进行密闭式卸油火灾爆炸 未关闭测量孔火灾爆炸 未进行流速控制火灾爆炸 无人监督无法处理突发事故油管破裂、密封垫破损、接头松 动 泄露 卸油结束车辆为拆卸油管启动设备损坏未清理现场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4 设备设施维护与保 养 加油机维护保 养 未关闭电源人员伤害 未使用防爆工具 产生静电、碰撞火花、火灾爆 炸 未配置消防器材火灾不能及时扑救 完毕未进行现场清理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油罐维护保养 为准备消防器材火灾不能及时扑救 为定期对人孔进行检查挥发、火灾爆炸 未定期对阀门进行检查泄露 为定期检查静电跨接与接地火灾爆炸

高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高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924-62 高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30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石油化工装置多数为多层布局,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如设备、管线拆装,阀门检修更换,防腐刷漆保温,仪表调校,电缆架空敷设等。高处作业,事故发生率高,伤亡率也高。据统计,石化总公司在生产装置检修工作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占检修总事故的17%,其中死亡36人,占检修事故总死亡人数的23%,重伤致残23人,轻伤3人。多数事故都是由于

违章造成的。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洞、坑无盖板或检修中移去盖板;平台、扶梯的栏杆不符合安全要求,临时拆除栏杆后没有防护措施,不设警告标志;高处作业不挂安全带、不戴安全帽、不挂安全网;梯子使用不当或梯子不符合安全要求;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在石棉瓦之类不坚固的结构上作业;脚手架有缺陷;高处作业用力不当、重心失稳;工器具失灵,配合不好,危险物料伤害坠落;作业附近对电网设防不妥触电坠落等。 一名体重为60kg的工人,从5m高处滑下坠落地面,经计算可产生300kgf冲击力,会致人于死亡。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动火作业气体分析填写模板

动火安全作业申请 本申请由动火负责人发起。只有本申请获得通过,方可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动火安全作业证NO

A---H项符合要求,EHS总监/总助(一级、二级)审批签名:年月日时分A---H项符合要求,CEO/常务副总经理(特殊)审批签名:年月日时分 J、完工验 收关闭动火作业结束,完工验收人与动火人共同确认现场无残留火种后收回动火作业票签名、关闭作业票 动火人签名:年月日时 分 验收人签名:年月日时 分 白联-交动火执行人确认后放置告知卡②红联-放置动火点所在岗位或控制室看板③黄联-管理人员归档 请将此图印在封面背面: 动火安全作业程序图

封面内容:

SHE管理体系台账票证 名称动火安全作业证 使用单位 启用日期 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 印刷要求:1、用A3版面印刷,将2页票证并列1页,票证改为侧翻,每页3联,依次为白、红、黄颜色,每本40页,120联,带自复印;编号从170001开始,共印30本。 各位领导、同事:动火作业气体分析是动火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2017年作业安全评审时对我们的气体分析内容填写提出了整改要求:动火作业证中气体监测取样点应填写;现结合近期作业票检查情况,提出如下要求:1、动火初始分析时间不能滞后于动火作业证审批时间;因为审批时间确定的前置要件是所有的安全条件均满足动火作业的安全要求,所以分析时间滞后是不符合要求的,请今后务必更正,并确保动火作业时间、分析时间、审核审批时间在30分钟限时内达到基本统一,如果审批时间滞后超过30分钟或实际作业时间滞后超过30分钟,请务必增加分析频次;2、介质/取样点填写要求:介质填写设备或环境原始存在的危险物质,根据危险物质选择合适的测爆仪并在危险物质名称(分子式)后填写检测结果即危险物质含量;取样点请内容填写具体,如某某设备的什么位置或者动火点10米范围内;3、LEL填写要求:请在LEL%同一栏下方标注易燃易爆物质的名称(分子式); 4、在最后一栏填写氧含量。谢谢! 具体填写模板见附件

动火作业事故分析与控制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94103 动火作业事故分析与控制措施标准 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动火作业事故分析与控制措施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引言(1) 近几年来,我厂动火作业引发的事故屡有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因动火引发的事故频度愈来愈高;检查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监火人不到位、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够等问题。本文从动火作业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着手,结合我厂管理的实际情况,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对动火作业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从而制定削减风险措施来控制动火作业风险。 法律法规识别(2)

工作危害分析(JHA)分析表

中 石 化 工作危害分析(JHA) 记 录 表 C/SM00016-R2 南 京工程有限 公 司 单位/部门/项目 扬子石化芳烃装置新增重芳烃分离设施改造 ( 分离部分 ) 编 号 SNEI-LGJHA-2014-02 分析人员及岗位 张 务 清 赵 春 才 牛晨 马明海 郑炜 周 士 男 纪 炳 全 李 庆 超 赵 彦 昌 日 期 2015 年4月15 日 工作/任务 高处作业 区域/工艺过程 建筑安装工程 序 工作步骤 可能 严重 风险 风 险 建议改进的 ( 8-12 危害或潜在事件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性 L 性 S 度 R 等 级 号 步 ) 控制措施 A ~ D 1. 进行三级以上( 15 米以上)高空作业时,必须办理《高处作业票》 ; 1. 造成作业人员违章作 2. 进行高处作业前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 1. 未办理相应的作业 业;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 100%系挂安全带、带好 3. 2. 因准备工作不充分造 安全帽, 系好安全帽带, 衣着要灵便, 禁止 票; 成移动次数增加易发 2. 人员不知道作业内 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生高处坠落或物体打 1 登高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容; 凡患有高血压、 心脏病、贫血病、 恐高症以2 4 8 C 4. 3. 安全带不合格; 击; 及其他不适高处作业人员,男满 50 周岁,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4. 3. 女满 45 周岁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作业人员身体不适合 因身体不适发生高处 4. 作业前,应仔细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坚 进行高处作业。 5. 坠落事故。 固、牢靠; 6. 作业前应仔细检查安全带确保安全带完好 可用。

工作危害分析资料报告(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一、什么是JHA? 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二、主要用途和方法 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的划分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 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危害防治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高空作业危害防治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0360高空作业危害防治措施 Hazard Prevention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在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在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进行高处作业时,应注意以下的要求: 1)凡参加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医生体检合格,方可进行高处作业。对患有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视力和听力严重障碍的人员,一律不准从事高处作业。 2)登高架设作业(如架子工等)人员必须进行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劳动安全监察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方准上岗作业。 3)凡参加高处作业人员,应在开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 4)参加高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带,衣着符合高处作业要求,穿软底鞋,不穿带钉易滑鞋,

并要认真做到“十不准”:一不准违章作业;二不准工作前和工作时间内喝酒;三不准在不安全的位置上休息;四不准随意往下面扔东西;五严重睡眠不足不准进行高处作业;六不准打赌斗气;七不准乱动机械、消防及危险用品用具;八不准违反规定要求使用安全用品、用具;九不准在高处作业区域追逐打闹;十不准随意拆卸、损坏安全用品、用具及设施。 5)高处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的工具应装袋精心保管,较大的工具应放好、放牢,施工区域的物料要放在安全不影响通行的地方,必要时要捆好。 6)施工人员要坚持每天下班前清扫制度,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7)吊装施工危险区域,应设围栏和警告标志,禁止行人通过和在起吊物件下逗留。 8)夜间高处作业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 9)必须认真执行有关安全设施标准化的规定,并要与施工进度保持同步。如果不能与进度同步再好的安全设施也无济于事。 10)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立体交叉作业要有相应的

高空作业的危险源评估及控制措施

高空作业的危险源评估及控制措施 表一

附表一 施工用电的危险源评估及控制措施

1、项目组织机构:

2、主要人员安排: ①施工员:主要负责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②安全员:主要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工作。 ③施工技术人员:根据进度要求以及施工中配合施工员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④其他人员:主要是负责脚手架的安装、材料和机具的运输等工作。 3、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抢救路径: 施工现场如发生安全事故,应首先落实到受伤人,再通知该受伤人所处的项目部负责人,由该项目部负责人通知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再由项目经理通知公司安全负责人,再由该公司负责人上报公司上级领导,后由公司上级领导上报相关的政委部门,最后由政委部门作相对的处理。 4、起重机吊装的安全措施: 起重机应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作业、行走和停放。在正常作业时,坡度不得大于3o,并应与渠沟、基坑保持安全距离。 ①起重机启动前重点检查的项目符合要求。 ②起重机的操作要符合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规定要求。 明,电线及灯具高度不应低于。 3)起重机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5-1规定 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

4)构件运输时,构件或车辆与高压线净距不得小于2m,与低压线净距不得小于1m,否则应采取停电措施。 5)使用塔式起重机或长起重臂的其他类型起重机做好重复接地或防雷接地。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组成。设总指挥、副总指挥,下设专业处置组: 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灾害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6个专业处置组,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置工作。 应急响应 (1)意外伤害发生时,应确定意外伤害类型,并立即报告意外伤害救护领导小组。意外伤害救护领导小组启动意外伤害急救预案。 (2)救护组负责负伤人员处置,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确定是现场施救还是送医院救治或是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 (3)如需送医院救治(急救电话120)或是请医护人员现场组织施救,对外联络组负责拨打急救电话120通知附近医院,报120要讲明地点、伤情严重程度、伤害的类型和公司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车指示通道。 (4)领导小组要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护、通讯、车辆的使用调度工作。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一、什么就是JHA? 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就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得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得管理工具。就是为了识别与控制操作危害得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得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得、有危险得工作步骤与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与预防. 二、主要用途与方法 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得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得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得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得划分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与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划分得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就是如何进行得,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得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得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得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得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 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她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得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得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得控制措施.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得识别,规定标准得安全工作步骤。最终据此制定标准得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就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b)工具、机器或装备就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动火作业安全知识

什么是动火作业? 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备以外的禁火区内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非 动火分级 1.特级动火作业 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部位上等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级动火作业管理。 2.一级动火作业 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除特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在厂区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3.二级动火作业 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非固定动火区的动火作业。易燃易爆场所的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该区动火视为二级动火。 4.固定动火区动火作业 在火灾危险性小安全措施落实妥当的化验室、机械加工车间、食堂等固定区域内经常性、重复性的常规动火作业。 动火种类 1高处动火作业 1.高处动火作业应执行《高处作业安全许可标准》,佩戴好阻燃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2. 高处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并采取措施,在下方铺垫阻燃毯、封堵孔洞等防止火花溅落措施,动火监护人应随时关注火花可能溅落的部位。 3.遇有五级以上(含五级)风不应进行室外高处动火作业。 2进入受限空间动火作业 1.进入受限空间的动火作业,应执行《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标准》,并将受限空间内部物料清理干净。特级、一级动火还应采取蒸汽吹扫(或蒸煮)、氮气置换或用水冲洗等措施,并打开上、中、下部人孔,形成空气对流或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换气。 2.受限空间的气体检测应包括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氧气浓度等,其可燃介质(包括爆炸性粉尘)含量符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标准》要求。 3动土作业中的动火作业 1.动土作业中的动火作业还应执行《动土作业安全许可标准》,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动火作业人员的安全和逃生。 2.在埋地管线操作坑内进行动火作业的人员应系阻燃或不燃材料的安全绳。 4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

高处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风险识别及评价

XXXXX有限公司 高处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 分析人员:分析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岗位工作步骤危害因素可能的后果L S R 风险等级控制措施L S R 可否接受备注 高处作业作业前 不按规定要求办理 高处作业许可证 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1 3 3 轻微风险 严格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严禁违 章作业,严格按规定执行 1 2 2 可接受 作业人员安全防护 措施不落实 引发事故,人员伤亡 1 3 3 轻微风险 配备负责安全措施,安全带、安全 帽,相关就生设备等,严格检查 1 3 3 可接受 作业人员未进行安 全教育,不清楚现场 情况 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作 业现场出现的问题,人 员伤害 1 3 3 轻微风险 作业前进行安全教育,对现场情况 进行培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 3 3 可接受 监护不足,监护人不 到位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处 置,造成事故扩大, 2 2 4 一般风险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 监护,作业前对安全措施进行严格 检查。作业过程中不得脱离岗位 1 2 2 可接受 消防器材不足及救 援应急措施不当 不能及时灭火,造成事 故扩大。人员伤害 1 4 4 一般风险 作业前仔细检查落实配备到位,设 备外备有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 清水等相应急救用品 1 3 3 可接受 脚手架有缺陷或者 不牢固 高处坠落,人员伤害 2 2 4 一般风险 使用前认真检查,符合要求才能搭 建。 1 2 2 可接受 作业材料、器具、设 备等设施不安全 不能及时灭火,造成事 故扩大。人员伤害 2 2 4 一般风险使用前认真检查,严格按规定执行 1 2 2 可接受作业中 不系安全带或安全 帽,不按规定穿戴其 他要求防护用品 引发事故,人员伤亡 2 2 4 一般风险 作业前严格检查,不采取安全措施 禁止作业 1 2 2 可接受 工作平台或梯子湿 滑,下梯子脚下踩空 人员伤害 1 4 4 一般风险 干燥后在作业,由专人监护,佩戴 相应防护用品 122可接受

高处作业工作危害分析

精品文档 风险评价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 AG-C-03-03 No 工作岗位:生产车间 工作 / 任务:高处作业 序 主要 主要后 危害发 危害后 工作 危害、有害因素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生可能 果严重 号 果 步骤 性( L ) 性( S ) 作业票证手续不 人 员 伤 高处作业手续 2 2 全 害 制定应急预案,内容包 人 员 伤 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 无应急预案 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3 3 害 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 和灭火器材等 作 在受限空间等特 业 殊场所进行高处 高 处 坠 受限空间等特殊场所进 前 1 作业,未按相应 落、人 3 4 行高处作业操作规程 准 规定办理作业许 员 伤 害 备 可 手 续 高处作业未设有 高 处 坠 落、人 高处作业操作规程 3 3 监护人员 员 伤 害 监护人职责不明 人 员 伤 高处作业操作规程 2 3 确 害 作业人员身体条 高 处 坠 落、人 高处作业操作规程 3 3 件不符合要求 员 伤 害 : 风险 度 建议改正 / 控制 ( R=L 风险的措施 × S ) 4要求办理好一切手续后才能作业 9制订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高处作业涉及用火、临时用电、进入受 12限空间等作业时,应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 证 高处作业应设监护人对高处作业人员 9 进行监护,监护人应坚守岗位 6 要求监护人明确其监护职责 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 9 精神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主要危害发危害后风险 主要后度建议改正 / 控制序 危害、有害因素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生可能果严重 工作 果( R=L风险的措施号 性( L)性( S) 步骤 × S) 作业人员着装不高处坠 高处作业操作规程,劳保必须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落、人339 符合工作要求用品穿工作服、劳保鞋,系好安全带员伤害 作业人员对现场高处坠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负责 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状况及存在的危落、人人级相关单位人员对作339 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的交底 害不了解员伤害业人进行安全教育 高处坠 架排不牢固落、人使用前检查3412用铁丝在架排两头牢固 员伤害 防护栏、平台、高处坠 将腐蚀严重平台、护栏、爬梯整改后再落、人使用前检查3412 爬梯腐蚀严重作业 员伤害 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程 和标准,脚手架不可固定在设备附件 材料、器具、设人员伤作业前检查所用的安全 3412上。高处作业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吊 备残缺害设施是否坚固、牢靠笼、梯子、防护围拦、挡脚板和安全带 等,跳板必须符合要求,两端必须捆绑 牢固 作现场无警戒线、人员伤高作业现场应设有防护 除有关人员,不准其他人员在作业点下栏、安全网、警戒线、安339 业安全警示标志害通行或逗留 全警示牌 2过 在化工危险区作在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场所或附近程人员伤 业未与车间取得高处作业手续3412有放空管线的位置作业时,事先与车间中害 联系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并建立联系信号

动火作业事故分析与控制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动火作业事故分析与控制 措施正式版

动火作业事故分析与控制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引言(1) 近几年来,我厂动火作业引发的事故屡有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因动火引发的事故频度愈来愈高;检查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监火人不到位、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够等问题。本文从动火作业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着手,结合我厂管理的实际情况,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对动火作业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从而制定削减风险措施来控制动火作业风险。 法律法规识别(2) 动火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集团公

司、工厂有关安全规范、标准、制度及要求,主要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用火管理制度》、《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及本厂《安全用火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等。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3) 对于生产作业活动一般都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是一种通过表格形式较细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动火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动火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 对策正式版

动火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动火作业--禁火区与动火区的划定 企业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与维修工作的需要,在厂区内划分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在化工企业中设立固定动火区应符合下列条件。 (1)固定动火区距可燃易燃物质的设备、贮罐、仓库、堆场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距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最好在15m以上; (2)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固定动火区区域内的可燃气体含量在允许含量以下。设备装置正常放空时的可燃气体扩散不到

动火区; (3)若设在室内,应与防爆生产现场隔开,不准有门窗串通,允许开的门窗要向外开,道路要通畅; (4)固定动火区周围10m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可燃物质; (5)固定动火区应备有适用的、数量足够的灭火器具,并设置“动火区”字样一类的明显标志。 除固定动火区外的其他区域均为禁火区。凡需要在禁火区动火时,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禁火区内的动火可划分为两级,一级动火是指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的要害部位、危险区域动火。一级动火由厂安全技术和防火部门审核、主管厂长或总

动火作业工作危害分析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工作任务:动火作业 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果现有的安全控制 措施 负责人 1现场检查检查不到位发生火灾爆炸 动火安全管理规 定 安全员 2开工作票 未按要求开作业 票 违章动火,发生 火灾 动火安全管理规 定 组织实施人 3动火作业环境改变火灾 动火安全管理规 定 动火负责人 4清理现场残存余火火灾 动火安全管理规 定 监护人 动火作业风险评价 依据分析表,对“动火作业”进行风险评价依实际情况而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项 目 赋值 偏差发 生频率 安全检查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意 识、技能、经验) 控制措施(监控、联锁、报 警、应急措施) 1 每次作 业或每月 发生 无检查(作业) 标准或不按标准检 查(作业) 无操作规 程或从不执行 操作规程 不胜任(无上岗资格 证、无任何培训、无操作 技能) 无任何监控措施或有措施从 未投用;无应急措施。 2 每季度 都有发生 检查(作业)标 准不全或很少按标 准检查(作业) 操作规程 不全或很少执 行操作规程 不够胜任(有上岗资 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 训、操作技能差) 有监控措施但不能满足控制 要求,措施部分投用或有时投用; 有应急措施但不完善或没演练。 3 每年都 有发生 发生变更后检 查(作业)标准未 及时修订或多数时 候不按标准检查 (作业) 发生变更 后未及时修订 操作规程或多 数操作不执行 操作规程 一般胜任(有上岗资 格证、接受培训、但经验、 技能不足,曾多次出错)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 但经常被停用或发生变更后不能 及时恢复;有应急措施但未根据 变更及时修订或作业人员不清 楚。 4 每年都 有发生或 曾经发生 过 标准完善但偶 尔不按标准检查、 作业 操作规程 齐全但偶尔不 执行 胜任(有上岗资格 证、接受有效培训、经验、 技能较好,但偶尔出错)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 但供电、联锁偶尔失电或误动作; 有应急措施但每年只演练一次。 5 从未发 生过 标准完善、按标 准进行检查、作业 操作规程 齐全,严格执行 并有记录 高度胜任(有上岗资 格证、接受有效培训、经 验丰富,技能、安全意识 强)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 供电、联锁从未失电或误动作; 有应急措施每年至少演练二次。

高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 高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8 Aspose Pty Ltd.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 5~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30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石油化工装置多数为多层布局,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如设备、管线拆装,阀门检修更换,防腐刷漆保温,仪表调校,电缆架空敷设等。 高处作业,事故发生率高,伤亡率也高。据统计,石化总公司在生产装置检修工作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占检修总事故的17%,其中死亡36人,占检修事故总死亡人数的23%,重伤致残23人,轻伤3人。多数事故都是由于违章造成的。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洞、坑无盖板或检修中移去盖板;平台、扶梯的栏杆不符合安全要求,临时拆除栏杆后没有防护措施,不 设警告标志;高处作业不挂安全带、不戴安全帽、不挂安全网;梯子使用不当或梯子不符合安全要求;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在石棉瓦之类不坚 固的结构上作业;脚手架有缺陷;高处作业用力不当、重心失稳;工器具失灵,配合不好,危险物料伤害坠落;作业附近对电网设防不妥触电坠 落等。 一名体重为60kg的工人,从5m高处滑下坠落地面,经计算可产生300kgf冲击力,会致人于死亡。 第1页共1页

高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高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新版)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30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石油化工装置多数为多层布局,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如设备、管线拆装,阀门检修更换,防腐刷漆保温,仪表调校,电缆架空敷设等。高处作业,事故发生率高,伤亡率也高。据统计,石化总公司在生产装置检修工作中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占检修总事故的17%,其中死亡36人,占检修事故总死亡人数的23%,重伤致残23人,轻伤3人。多数事故都是由于违章造成的。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洞、坑无盖板或检修中移去盖板;平台、扶梯的栏杆不符合安全要求,临时拆除栏杆后没有防护措施,不设警告标志;高处作业不挂安全带、不戴安全帽、不挂

安全网;梯子使用不当或梯子不符合安全要求;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在石棉瓦之类不坚固的结构上作业;脚手架有缺陷;高处作业用力不当、重心失稳;工器具失灵,配合不好,危险物料伤害坠落;作业附近对电网设防不妥触电坠落等。 一名体重为60kg的工人,从5m高处滑下坠落地面,经计算可产生300kgf冲击力,会致人于死亡。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