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全章学案

全等三角形全章学案
全等三角形全章学案

课题:12.1.1全等三角形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3、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学习难点: 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过程:

一、课前研学(预习教材31页-32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约3-5分钟)

(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

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 和 都相同. 2、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

阅读课本P31第一个思考及下面两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 平移 翻折 旋转

D

C

A

B

F

E 乙

D

C

A

B

D

C

A

B

E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 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全等的一种策略.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说一说)

(1)对应顶点(三个)——重合的

(2)对应边(三条) ——重合的 (3)对应角(三个) ——重合的 3、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 ;

第(4)题图

E

B

A

E 第(1

)题图E C B

F

C

第(2)题图D A C B (4)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边对应最长边,最短边对应最短边;

最大角对应最大角,最小角对应最小角.

简单记为:(1)大边对应大角,大角对应 ;

(2) 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 ,对顶角也是 ;

4、“全等”用“ ”表示,读作“ ”

如图甲记作:△ABC ≌△DEF 读作:△ABC 全等于△DEF 如图乙记作: 读作: 如图丙记作: 读作:

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课堂探究 (约15-20分钟)

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阅读课本P32第二个思考及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活动一:观察下列各组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并回答问题:

(1) 如图(1)△ABC ≌△DEF ,BC 的对应边是 ,即可记为BC= 。

∠A 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A = 。。

(2) 如图(2)△ABC ≌△DEF ,△ABC 的边AC 的对应边是 ,即可记为AC= 。 (3) 如图(3)△ABC ≌△ ,∠ABC 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 = ∠ 。 (4) 如图(4)△ABC ≌△ ,△ABC 的∠BAC 的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 = ∠ 。 (5) △ABC ≌与△DEF ,AB=DE,AC=DF,BC=EF,写出所有对应角相等的式子。

小结1:规律总结: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2、两个三角形全等,与它们所在的位置 关系。(填有或无)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例解

例1:如图1,△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D C

A

B

O

D

C

A

B

E

图1 图2

B

D A

C F

例2:如图2,已知△ABE≌△ACD,∠ADC=∠AEB,∠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三、课时达标(约10分钟)

1、“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

2、若△BCE≌△CBF,则∠CBE= ,

∠BEC= ,BE= ,CE= .

3、判断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4)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第4题图

4、如图:△ABC≌△DBF,找出图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答:∠B的对应角是,∠C的对应角是,∠BAC的对应角是;

AB的对应边是,AC的对应边是,BC的对应边是.5、如下图,ABC

?≌CDA

?,并且AD

B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2

1∠

=

∠B.CD

AB=C.D

B∠

=

∠D.DC

AC=

6、如下图,ABC

?≌BAD

?,若6

=

AB,4

=

AC,5

=

BC,则AD的长为()A.4 B.5 C.6 D.以上都不对

7、如下图,直角△ABC沿直角边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C

?≌DEF

?B.?

=

∠90

DEF C.DF

AC=D.CF

EC=

8、在ABC

?中,C

B∠

=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为?

100,则ABC

?中与这个?

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A

∠B.B

∠C.C

∠D.B

∠或C

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9、如图,已知ABC

?≌EBD

?,求证:2

1∠

=

E

B

四、课堂总结

1、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五、星级挑战(约5分钟)

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B

2

厘米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经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全过程,体会利用操作 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 、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课前研学(预习教材35页-37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约3-5分钟)

1、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边边边”.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全等三角形的 和 相等

4、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如果AB=5, ∠A=55°, ∠B=45°,那么DE= ,∠F= .

二、课堂探究 (约15-20分钟)

知识点1: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阅读课本探究1之前,回答下面问题:

1、思考:两个三角形,有三条对应边,三个对应角,如果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相等时,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2、只给一个条件。

(1)只给一条边时; (2)只给一个角时

结论:只有一条边或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给出两个条件

(1)给出两个角相等: (2)给出两条边相等

46

厘米4厘米

6厘米

结论: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结论: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3)给出一边一角相等:

2

厘米

C B 结论:一条边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总结: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全等。

(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我们也可以分情况讨论,有哪几种情况? 你觉得总共有几种情况,分别是 ①我们先来探究两个三角形三个角对应相等的情况:

结论: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

形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探究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②我们这节课来重点研究两个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的情况.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3cm 、 4cm 、6cm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怎么画?是不是有难度?可以参看教材哦,最好画在另外的纸上,然后剪下来与其他同学的比较,看是否能够重合,重合即全等)

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 ,再画一个△A ′B ′C ′,使A ′B ′=AB , B ′C ′ =BC , A ′C ′ =AC 。把画好的△A ′B ′C ′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2、做法看课本35页探究2. 比较验证结果

③上面的探究反映了什么规律?回答下面问题: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或“ ”. 小结1: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

(1) 内容;三边对应 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简写:“___”或“___” 2、尺规作图

(1)定义:只用___和___的作图方法

3、 书写格式 在△ABC 和△DEF 中 AB = DE BC = EF AC=DF

∴ △ABC ≌___ (____________)

4、如图AB=CD,AC=BD, △ABC 和△DCB 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解:△ABC ≌△DCB

理由:在△ABC 和△DCB 中

AB=CD AC=BD

= ( )

△ABC ≌△DCB (SSS) 知识点2:三角形全等例解

例1: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

求证:△ABD ≌△ACD .

证明:∵D 是BC ∴ = ∴在△ 和△ 中 AB= BD= 300 700 800

300 800

700

AD=

∴△ABD △ACD( )

例2:如图,AB=AD ,BC=CD ,求证:(1)△ABC ≌△ADC ; (2)∠B=∠D .

小结2: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

②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三、课时达标(约10分钟)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B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C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 .所有等边三角形都全等.

2 、如图,在ABC ?中,AC AB =,

D 为BC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①ABD ?≌ACD ?;②C B ∠=∠;③AD 平分BAC ∠;④BC AD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如图,若AC AB =,DC DB =,根据 可得ABD ?≌ACD ?.

4 、在ABC ?中,?=∠90C ,D 、E 分别为AC 、AB 上的点,且BD AD =,BC AE =,DC DE =.求证:AB DE ⊥

5 、如图,点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DC AF =,DE AB =,EF BC = 求证:DE AB //

6 、如图,已知CD AB =,BD AC =,求证:D A ∠=∠.

A B

C

D

F

E

7 、如图,已知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BE =CF . 求证:△ABC ≌△DEF

四、课堂总结

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

2 、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五、星级挑战(约5分钟)

1 、已知点B 、C 、E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F ,AC =EF ,BE= CD , 求证:AC ∥EF

2 、已知AB =AD ,AC =A E ,BC =D E 求证:∠B AD =∠CAE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1 、经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全过程,体会利用操作 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

3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及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简单的证明的能力。 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 学习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课前研学(预习教材35页-37页的内容,) 解决下列问题(约3-5分钟)

问题: 如果已经知道两边一内角那么它有几种可能情况?(两种——两边及夹角或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第1种:两边及夹角

1 、以两条线段(3cm ,4cm )和一个角(45°)画一个三角形,使该角恰为这两条线段的夹角. 参考步骤:(要想一想这么画的道理哦) (1)画一线段AB 使它的长度等于4cm .

(2)以点A 为顶点,作∠BAP=45°,在射线AP 上截取AC =3cm , (3)连结BC ,△ABC 即为所求.

2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3 、换两条线段和一个角,用同样的方法试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结论:两边及其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4 、这样我们就得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另一种方法(SAS ): (1)内容; ___和它们的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简写:“___”或“___”

5 、 书写格式

在△ABC 和△DEF 中

AB = DE ∠B = __ BC = EF

∴ △ABC ≌___ (____________) 第2种: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例如两条边长度分别为2厘米,3厘米,长度为2厘米的边所对的角为30゜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11-1

C

D B A

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二、课堂探究 (约15-20分钟)

知识点2:三角形全等例解

例1:如图,△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试说明△ABD ≌△ACD .

例2:如图,DE CD ⊥于D ,DB AB ⊥于B ,BE CD =,DE AB =. 求证:AE CE ⊥

三、课时达标(约10分钟)

1 、如右图:OA=OD ,OB=OC ,求证:△ABO ≌△DCO 证明:在△ABO 和△DCO 中

OA=OD

= ( )

OB=OC ∴△ABO ≌△DCO ( )

2 、如右图:已知AB=DC ,∠ABC=∠DCB ,求证:AC=BD 证明:在△BCD 和△BCA

AB=DC ,

∠ABC=∠DCB ( ) BC=________ ( )

∴AC=________( ) 3 、具有下列条件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是( ) A .顶角、一腰对应相等 B .底边、一腰对应相等

C .两腰对应相等

D .一腰、一底角、一底边对应相等 4 、如图,下列条件中能使ABD ?≌ACD ?的是( )

A .AC A

B =,

C B ∠=∠ B .AC AB =,ADC ADB ∠=∠ C .AC AB =,CA

D BAD ∠=∠ D .CD BD =,CAD BAD ∠=∠

5 、如图,线段AB 、CD 互相平分交于点O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C AD = B .D C ∠=∠ C .BC AD // D .OB OC =

6 、如图,已知BC AD //,BC AD =.求证:ADC ?≌CBA ?

7 、点A 、D 、F 、B 在同一直线上,BF AD =,AE=BC 且BC AE //. 求证:⑴AEF ?≌BCD ? ⑵CD EF //

四、课堂总结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2、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五、星级挑战(约5分钟)

已知:如图AB =AC ,AD =AE ,∠BAC =∠DAE 求证:(1) △ABD ≌△ACE (2) ∠ADB= ∠AEC

E

C

A

D

B

课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4)

班级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1 、经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全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条件。

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

学习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课前研学(预习教材39页-41页的内容,) 解决下列问题(约3-5分钟)

已知两个角(30°,45°)和一条线段(3cm),以这两个角为内角,以这条线段为这两个角的夹边,画一个三角形.

参考步骤:

(1)一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3cm;

(2)分别以点A、B为顶点,作∠BAP=30°,∠ABQ=45°,AP、BQ相交于点C;

(3)△ABC即为所求.

思考:1、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进行比较,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2、换两个角和一条线段,用同样的方法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结论:两角及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二、课堂探究(约15-20分钟)

知识点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ASA)

(1)内容;___和它们的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简写:“___”或“___”

(3)书写格式

在△ABC和△DEF中

∠A=∠D

AB=__

∠B = __

∴△ABC≌___ (___)

知识点2:三角形全等例解

例:如图所示,∠ABC=∠DCB,∠ACB=∠DBC,试说明△ABC≌△DCB.F

E D A

B C

知识点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

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证明吗? 证明:

由此得到另一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 ):

小结:两角及其一角所对的边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1 、AAS 内容; ___和其中一个角的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___”或“___” 2、书写格式 在△ABC 和△DEF 中 ∠A=∠D ∠B=∠E BC=__

∴ △ABC ≌___ (________) 知识点4:三角形全等例解

例1:如下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 求证:AD=AE .

例2:已知: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 BE ⊥AC, CD ⊥AB,AB=AC ,求证:BD=CE

F E D

A

B C

D C

A

B E D

E

A

三、课时达标(约10分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 .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2、在△ABC 与△A′B′C′中,已知∠A=44°,∠B=67°,∠C′=69°,∠A′=44°,且AC=A′C′,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

A .一定不全等

B .一定全等

C .不一定全等

D .以上都不对 3、如图,ABC ?和DEF ?中,下列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 .DF AC =,EF BC =,D A ∠=∠

B .E B ∠=∠,F

C ∠=∠,DF AC =

C .

D A ∠=∠,

E B ∠=∠,

F C ∠=∠ D .E B ∠=∠,F C ∠=∠,DE AC = 4、如图为打碎的一块三角形玻璃,现在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 )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 4、在△ABC 和△DEF 中,条件(1)AB=DE ,(2)BC=EF ,(3)AC=DF ,(4) ∠A=∠D ,(5) ∠B=∠E ,(6) ∠C=∠F ,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 ≌△DEF 的是( )

A .(1) (2) (3)

B .(1) (2) (5)

C .(1) (3) (5)

D .(2) (5) (6) 5、如图,BC AD =,BD AC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6、如图,AB CD ⊥于D ,AC B

E ⊥于E ,AO 平分BAC ∠,则图中 全等三角形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7、如图,已知21∠=∠,43∠=∠,求证:BE BD =

8、如图,AE AC =,E C ∠=∠,21∠=∠.求证:ABC ?≌ADE ?.

四、课堂总结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 ,AAS

2、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五、星级挑战(约5分钟)

如图,已知∠BAD=∠CAE,∠ADE=∠AED,BD=CE 求证:AB=AC

课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1 、经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全过程,体会利用操作 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条件。

3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及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简单的证明的能力。

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

学习难点:寻求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课前研学(预习教材41页-42页的内容,) 解决下列问题(约3-5分钟)

1、复习思考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 (2)、如图,Rt △ABC 中,直角边是 、 ,斜边是 (3)、如图,AB ⊥BE 于B ,DE ⊥BE 于E ,

①若∠A=∠D ,AB=DE ,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②若∠A=∠D ,BC=EF ,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③若AB=DE ,BC=EF ,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 ④若AB=DE ,BC=EF ,AC=D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 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1)动手试一试。 已知:Rt △ABC

求作:Rt △'''A B C , 使'C ∠=90°,''A B =AB, ''B C =BC 作法:

(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

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上面的判定方法 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

∵''BC B C AB =??=

? ∴Rt △ABC ≌Rt △

A

B

C

A 1

1

C 1

“”、“”、“”、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

二、课堂探究(约15-20分钟)

知识点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例解。

例1:已知:AC⊥BC,BD⊥AD,AC=BD. 求证:BC=AD.

例2:如图,OA

PC⊥于C,OB

PD⊥于D,且PD

PC=,求证:DPO

CPO∠

=

∠.

例3:如图,AC

AB=,AF

AE=,EC

AE⊥于E,FB

AF⊥于F.求证:2

1∠

=

∠.

小结2: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

②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三、课时达标(约10分钟)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A.2个B.3个C.4个D.1个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增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 ?≌EDF ?的是( ) A .ED AB = B .EF AC = C .EF AC // D .DC BF =

3、如图,AC AB =,AC BD ⊥于D ,AB CE ⊥于E ,图中全等三角形的组数是( ) A .2 B .3 C .4 D .5

4、如图,BD AE ⊥于E ,BD CF ⊥于F ,CD AB =,CF AE =. 求证:CD AB //

5、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CD AB =,AD EB ⊥,AD FC ⊥, 且DF AE =,求证:DE AF =

四、课堂总结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2、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五、星级挑战(约5分钟)

如图,A 、E 、F 、B 在同一条直线上,CE AC ⊥于C ,DF BD ⊥于D ,BF AE =,BD AC =. 探究CF 与DE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1C

B

图2B

A C

C

B

A

D

图4

C

D

课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

班级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简单的证明的能力。

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研学(预习教材三角形全等的内容,) 解决下列问题(约3-5分钟)

知识要点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注意(1)“分别对应相等”是关键。

(2)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思路

1如图1,已知△ABC和△DCB中,AB=DC,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BC≌△DCB.

2.如图2,已知∠C=∠D,要判定△ABC≌△ABD,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3.如图3,已知∠1=∠2要要判定△ABC≌△CDA, 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4.如图4,已知∠B=∠E,要判定△ABC≌△AED,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二、课堂探究(约15-20分钟)

知识点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例解。

例1:如图已知ABC

?的六个元素,则

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

全等的图形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只有乙D.只有丙

例2:如图,在ABC

?和DEF

?中,B、E、C、F在同一直

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

的命题,并加以证明. ①DE AB =,②DF AC =,③DEF ABC ∠=∠,④CF BE =.

例3:如图,OB OA =,OD OC =,?=∠=∠90COD AOB . 猜想线段AC 、BD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4 :如图1,正方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三角形.仿照上面图示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操作设计(在原图上画出即可):

⑴如图2,对直角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长方形; ⑵如图3,对任意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长方形.

小结1: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 ②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三、课时达标(约10分钟)

1、下列给出的四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 .DE A

B =,EF B

C =,

D A ∠=∠ B .D A ∠=∠,F C ∠=∠,EF AC =

C .

D A ∠=∠,

E B ∠=∠,

F C ∠=∠ D .DE AB =, EF BC =, ABC ?周长=DEF ?周长 2、若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20,5=AB ,8=BC ,则DF 长为( ) A .5 B .8 C .7 D .5或8 3、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C B ∠=∠,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 ?≌ACD ?的是( )

A .AE AD =

B .AD

C AEB ∠=∠ C .C

D B

E = D .AC AB =

新人教版第12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汇总

12.1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学习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获取概念: 阅读教材P31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则_______ 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对应角: 、对应边: 。 (3)“全等”符号: 读作“全等于”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5)如下图: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则△ABC △ A 1B 1C 1..点A 与 A 点是对应顶点; 点B 与 点 是对应顶点;点C 与 点 是对应顶点. 对应边: 对应角: 。 C 1 1A B A 1 二 观察与思考: 1.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将△ABC 旋转180°得△AED . 甲 D C A B F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即 ≌△DEF ,△ABC ≌ ,△ABC ≌ .(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2 . 说出乙、丙图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三、自学检测 1、如图1,△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则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边

检测练习一、如图,在三角形ABC中, (1)AB+BC AC AC+BC AB AB+AC BC (2)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 有路线。路线最近,根据是:, 于是有:(得出的结 论)。 (3)下列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 ①3、4、8 ②5、6、11 ③5、6、10 研读三、认真阅读课本认真看课本( P64例题,时间:5分钟) 要求:(1)、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 (2)、对这例题的解法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一边阅读例题一边完成检测练习三。 检测练习二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 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要有完整的过程啊!) 解: (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强化训练 【A】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课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有两边分别是 3、5另一边可能是() A、1 B、2 C、3 D、4 3、下列长度的各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12cm、8cm B、6cm、8cm、15cm 、3cm、5cm D、6.3cm、6.3cm、12cm 【B】组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5、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取值范围是多少? 【C】组(共小1-2题) 6、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取值范围是。 小方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8cm的游戏棒,他想再找一根,使这三根游戏棒首尾相连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1)你能帮小方想出第三根游戏棒的长度吗?(长度为正整数) (2)想一想:如果已知两边,则构成三角形的第三边的条件是什么?

解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

数学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1课时 课题: §1.1.1 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B C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 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全等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E D C B A N M O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备课人:陈军营 审核人:余国霞 张金锋 备课时间:9.17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线段相等及平行、角相等的相关问题。 一、课前知识回顾: 1、(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用字母表示): 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 、 。 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 、 、 。 2、如图,AM=AN , BM=BN 说明△AMB ≌△ANB 的理由。 解:在△AMB 和△ANB 中 ??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共边已知BN AM ∴ △AMB ≌ ( ) 3、如图,∠B=∠DEF, BC= EF, 补充条件,使得ΔABC ≌ ΔDEF 。 (1) 若要以“SAS ”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 (2) 若要以“ASA ”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3) 若要以“AAS ”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 (4) 若补充条件AC=DF ,则 ΔABC 与 ΔDEF 一定全等吗? 二、自主练习与合作探究: 1、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O 点,AO=CO ,BO=DO ,试证明:AD=BC 。 2、24. 如图,已知: AD 是BC 上的中线 ,且DF=DE .求证:BE ∥CF . 4.如图,AD 、A ′D ′分别是锐角△ABC 和△A ′B ′C ′中BC 、B ′C ′边上的高,且AB =A ′B ′,AD =A ′D ′,若使△ABC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证明 三、当堂检测: 1、如图,D 点在AB 上,E 点在AC 上,且∠B =∠C ,AB = AC,那么△ABE ≌△ACD 吗?为什么? 2、如图,∠ACB =∠FDE ,AC =DF ,BD =EC ,请判断AB 与EF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四、拓展思维: 1、如图所示,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BCN 是等边三角形.试说明: (1)AN = BM; (2) CD = CE (3)连接DE ,猜想:①△CDE 的形状 ②DE 与AB 的位置关系。

相似三角形全章学案

27.1 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总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事物的图形的观察、思考与分析,认识理解相似的图形。 二、重点难点:认识图形的相似、形成图形相似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着图形相似的现象,探究相似图形一些重要性质的过程,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描述形状相同的物体,体会相似图形在刻画现实世界中重要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自主探究 问题一: 1、相似图形的定义? 2、请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相似图形的实例。 问题二: 1、两个相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思考 (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人站在平面镜前看到的镜像及哈哈镜里看到的镜像,它们相似吗?为什么? 问题三:全等形与相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尝试应用 1、下图中的哪组图形是相似图形() 2、观察图27-1-6中图形(a)—(g),其中哪些是与图形(1)、(2)、(3)相似的。

3、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上,有一△ABC 。现要求再画一△A’B’C’,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非全等)。 六、补偿提高 1、(教材P37练习第2题变式题)观察下列各个图形,找出其中相似的图形。 2、如图所示,左侧上海名牌大众汽车的标志图案,与右侧A 、B 、C 、D 四个图形中相似的是( ) 3、下列是相似图形的有( ) A. 两个三角形 B. 两个正方形 C. 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个矩形 4、如图,作出与方格纸中的图形相似的图形,使点A 与A ′对应,且所画的图形是原图形的2倍。 七、小结与作业 八、教学后记: 九、学生出勤: C B A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学案

一、填空题 1._____ 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_____叫做对应顶点;叫做对应边;_____叫做对应角.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_____的字母写在_____ 上.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这是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4.如果ΔABC≌ΔDEF,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DEF的对应角是_____. 图1-1 图1-2 图1-3 5.如图1-1所示,ΔABC≌ΔDCB.(1)若∠D=74°∠DBC=38°,则∠A=_____,∠ABC =_____ (2)如果AC=DB,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_____; (3)如果ΔAOB≌ΔDOC,请指出所有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 6.如图1-2,已知△ABE≌△DCE,AE=2 cm,BE=1.5 cm,∠A=25°,∠B=48°;那么DE=_____cm,EC=_____cm,∠C=_____°;∠D=_____°. 7.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_____变化了,但__________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二、选择题 8.已知:如图1-3,ΔABD≌CDB,若AB∥CD,则AB的对应边是()A.DB B.BC C.CD D.AD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4 B.3 C.2 D.1 10.如图1-4,△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6,AD=4,那么BC等于() A.6 B.5 C.4 D.无法确定 图1-4 图1-5 图1-6 11.如图1-5,△ABC≌△AEF,若∠ABC和∠AEF是对应角,则∠EAC等于()A.∠ACB B.∠CAF C.∠BAF D.∠BAC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

课题: §1.1.1正弦定理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 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C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b a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A c B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sin sin a b A B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 A B b =。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已知045A =,075B =,40a =cm ,解三角形。 例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02b =cm ,045A =,解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

第二十七章相似 27.2.1图形的相似(一) 一、教学目标 1.会识别相似图形. 2.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3.会求线段的比,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线段的比的理解及会判断成比例线段. 教学难点:掌握成比例线段的特点,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探索教学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运用知识过程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教及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多媒体演示) 自然界中美丽的蝴蝶、一片树叶,生活中的蒙娜丽莎像、五角星图以及古希腊的雅典帕德嫩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等都给人以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为什么它们能令人有如此的感觉呢? (欣赏完图片,学生讨论并引入课题) 两个相似的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有些图形是相似的,而有些 不是呢?相似图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探索研究,揭示概念 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1)做一做:

下图是某个城市的大小不同的两张地图,当然,它们是相似的图形。设在大地图中有A、B、C三地,在小地图中的相应三地记为A′、B′、C′,试用刻度尺量一量两张地图中AB、BC、与A′B′、B′C′的图上距离. 思考与讨论 ①AB=__________cm,BC=____________cm; A′B′=__________cm,B′C′=_____________cm ②分别计算等于多少? (小地图是由大地图缩小得来的,我们能感到线段A′B′、B′C′与AB、BC的长度相比都“同样程度”地缩小了.) ③显然两张地图中AB和A′B′、BC和B′C′的长度都是不相等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学生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欣赏他人的意识.) 显然,我们能发现: 结论 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度量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它们的长度比就是这两条线段的比. 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 度的比相等,即(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议一议: ①请量一量AC= cm , A′C′= cm ,再计算你又发现什么? ②AB、BC、AC和A′B′、B′C′、A′C′中,哪四条线段分别成比例?请分别写它们的比例式. ③如果在这两张地图中,你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④如果在测量时,AB的长度单位采用厘米而A′B′的长度单位采用分米,那么它们的比有没有变化? ⑤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解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解三角形(专题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课本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而在本章中,学生应该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探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并认识到运用它们可以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本章知识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的继续,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解任意三角形的完整实施。可以从数量的角度认识三角形,使三角形成为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是中学许多数学知识的交汇点,如向量、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任意角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三角恒等变换、正余弦定理等相关的知识。学习本节内容是对以上知识内容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对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熟练运用。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会对正余弦定理会进行简单的变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等出一些结论,如射影定理,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会运用所学知识解三角形以及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半归纳出正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能力,总结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能体会用向量作为数形结合的工具,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激情教育,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合作与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基本应用。 难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基本应用;正余弦定理的变形应用;用所学知识解决解三角形问题的题型归纳总结。 五、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更好有效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交流讨论,互助学习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自主思考探究、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前提,以“熟练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为基本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2 章全等三角形 单元复习与巩固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利用角 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 ●能用三角形的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选用合适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策略: ●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三角 形全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通过练习加深本章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二、学习与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 知识点一:全等形 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互相重合的边叫做 ,互相重合的角叫做.

(2)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写出对应边、对应角.例如,△ABC与△DFE全等,点A与点,点B与点,点C与点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FE,而不写作△ABC≌△EFD等其他形式. 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知识点四: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边角边: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运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抓住角是两边的夹角,边是夹这个角的两边,不要错误认为: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 (二)角边角: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三)边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四)角角边:两个和其中一个角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五)斜边、直角边(HL):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和一条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注:(1)HL定理是三角形所独有的,对于一般三角形不成立.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已经有一对直角相等的条件,只需找另个条件即可,而这两个条件中必须有对应相等,与一般三角

相似全章导学案

石桥二中导学案(2015秋) 使用教师:学科:数学教学内容:第二十七章“相似”分析时间:2015.12.6 年级:九主备教师:备课组长签名:

使用教师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27.1图形的相似(1) 时间 2015年12月7日 年级 九年级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签名___ 三 维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审美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以“生活中的数学”为载体,使学生体会相似图形的神奇,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难点: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自主预习 1 、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 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 (课本图 27.1-1)( 课本图27.1-2) 2 、什么是相似图形? 3 、思考:如图27.1-3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二、合作探究 1.问题: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AB 和CD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是多少? 归纳: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2、成比例线段: 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d c b a =(即ad=b 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 (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2)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3)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d c b a =或a:b=c:d ;(4)若四条线段满足d c b a =,则有ad=b c . 三、归纳反思 ⑴这节课我学会了: ⑵易错点: ⑶这节课还存在的疑问: 四、达标测评 1.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 2、填空题 形状 的图形叫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的 或 而得到的。 3.如图,请测量出右图中两个形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1)(小)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大)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2)(小)=长宽 ;(大)=长宽 . (3)你由上述的计算,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4.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中国政区”地图上,量得福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时7.5cm ,那么福州与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5.AB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500m ,在一张平面图上的距离是5cm ,那么这张平面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B .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C .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D .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放大镜下看到的图象与原图象的形状相同 B.哈哈镜中人像与真人的形状是相同的 C.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与原图象的形状相同 D.放大一万倍的物体与它本身的形状是相同的 教法与学法指导 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 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全章学案

课题:12.1.1全等三角形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3、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学习难点: 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过程: 一、课前研学(预习教材31页-32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约3-5分钟) (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 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 和 都相同. 2、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 阅读课本P31第一个思考及下面两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 平移 翻折 旋转 甲 D C A B F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 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全等的一种策略.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说一说) (1)对应顶点(三个)——重合的 (2)对应边(三条) ——重合的 (3)对应角(三个) ——重合的 3、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 ;

第(4)题图 E B A E 第(1 )题图E C B F C 第(2)题图D A C B (4)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边对应最长边,最短边对应最短边; 最大角对应最大角,最小角对应最小角. 简单记为:(1)大边对应大角,大角对应 ; (2) 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 ,对顶角也是 ; 4、“全等”用“ ”表示,读作“ ” 如图甲记作:△ABC ≌△DEF 读作:△ABC 全等于△DEF 如图乙记作: 读作: 如图丙记作: 读作: 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课堂探究 (约15-20分钟) 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阅读课本P32第二个思考及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活动一:观察下列各组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并回答问题: (1) 如图(1)△ABC ≌△DEF ,BC 的对应边是 ,即可记为BC= 。 ∠A 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A = 。。 (2) 如图(2)△ABC ≌△DEF ,△ABC 的边AC 的对应边是 ,即可记为AC= 。 (3) 如图(3)△ABC ≌△ ,∠ABC 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 = ∠ 。 (4) 如图(4)△ABC ≌△ ,△ABC 的∠BAC 的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 = ∠ 。 (5) △ABC ≌与△DEF ,AB=DE,AC=DF,BC=EF,写出所有对应角相等的式子。 小结1:规律总结: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2、两个三角形全等,与它们所在的位置 关系。(填有或无)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例解 例1:如图1,△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D C A B O D C A B E 图1 图2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全章教案

数学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课题: §1.1.1 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A 则 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 b a

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资料

比例线段(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 3.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进行比例式的简单变形。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例2根据条件判断一个比例式是否成立,不仅要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要运用等式的性质等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 知识要点: 1.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那么这四个数成比例。 、b 、c 、d 四个实数成比例,可表示成a:b =c:d 或a b =c d ,其中b 、c 叫做内项,a 、d 叫做外项。 3.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a 、b 、c 、d 都不为零) 重要方法: 1.判断四个数a 、b 、c 、d 是否成比例, 方法1:计算a:b 和c:d 的值是否相等; 方法2:计算ad 和bc 的值是否相等,(利用ad =bc 推出a b =c d ) - 2.“a c =b d <=>a b =c d ”的比例式之间的变换是抓住实质ad =bc 。 3.记住一些常用的结论: 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b +d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举例说明生活中大量存在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 如:照片、放电影中的底片中的图与银幕的象、不同大小的国旗、两把不同大小都含有30°角的三角尺等。 2、美丽的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约为.一些长方形的画框,宽与长之比也设计成,许多美丽的形状都与这个比值有关。你知道这个比值的来历吗 % 说明学习本章节的重要意义。 3.如何求两个数的比值 二、自学新课,探究结论 阅读思考题 (1)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与—3的比;—4与6 的比。如何表示其比值相等吗用小学学过的方法可说成为什么可写成什么形式 (2)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 (3) 用字母a,b,c,d 表示数,上述四个数成比例可写成怎样的形式你知道内项、外项和第四比例项的概念吗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共16课时)

课题: 11.1 全等三角形 第1课时 累计1课时 编写人: 备课组长: 审查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检测) 二、课前预习 1、 阅读教材2——3页 2、填空 (1) 叫做全等形 (2) 叫做全等三角形 (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 ,重合的边叫做 重合的角叫做 。 (4)“全等”用 表示, 读作 。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3.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3)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οο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三.合作探究 D D B D B E B C

例1.已知如图(1),ABC ?≌DCB ?,其中的对应边:____与____,____与____,____与____, 对应角: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 例2.如图(2),若BOD ?≌C B COE ∠=∠?,.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若ADO ?≌AEO ?,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 (图1) (图2) ( 图3) 例3.如图(3), 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ο105=∠=∠AED ACB ,οο25,10=∠=∠=∠D B CAD ,求DFB ∠、DGB ∠的度数. 三、疑难点拨 1、如图,已知△ABE ≌△ACD , ∠ADE=∠AED,∠B=∠C,指出其它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五、当堂训练 教材4页的1、2题 六、小结提升 1、你学到了什么?还存在哪些困惑? 2,、教师补充。 展示 点评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七、课堂作业 1、 教材4页1、 2、3 课后反思: 课外练习p4 4 课辅p1 变式练习

第11章三角形全章教案资料

第十一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学案

§4.6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会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证明角相等或线段成比例,或进行角的度数和线段长度的计算等. 2.了解图形的位似及性质,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在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相等,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是1的两个三角形 是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对应成,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边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和一条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 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⑤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相等,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对应的比,对应的比和对应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面积的比等于. 4. 位似图形的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图形,这个点叫做,这时的相似比又叫做位似比. (二)基础训练 1.如图是小明做的一个风筝的支架,AB=40cm,BP=60cm, △ABC∽△APQ的相似比是() A.3:2 B.2:3 C.2:5 D.3:5 2.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________.

3.如图,D、E两点分别在△CAB上,且 DE与BC不平行, 请填上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_________,使得△ADE∽△AB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B.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C.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D.两个等腰梯形一定相似 5.厨房角柜的台面是三角形,如图,如果把各边中点的连线所围成的三角形铺成黑色大理石.(图中阴影部分)其余部分铺成白色大理石,那么黑色大理石的面积与白色大理石面积的比是() A.1 4 B . 4 1 C. 1 3 D. 3 4 6. 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D,如果△ABC的周长是16, 面积是12,那么△DEF的周长、面积依次为( ) A.8,3 B.8,6 C.4,3 D.4,6 7.如图,点P是Rt△ABC的斜边 BC上异于 B、C的一点, 过P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条. A.1 B.2 C.3 D.4 二、例题精讲 例1如图,⊙O中的弦AB截另一弦CD成CE、DE两部分,已知AB=7,CE=2,DE=6,求AE长 A E D C B

(完整版)解三角形教案(精简版)

高一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理解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sin sin a b A B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 A B b = 。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题分析] 例题 .在ABC ?中,已知3=a , 2=b , B=450.求A 、C 和c. 解:004590B =++; 或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0)k > (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