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丁酯碱性水解反应的动力学介质效应

乙酸丁酯碱性水解反应的动力学介质效应
乙酸丁酯碱性水解反应的动力学介质效应

乙酸丁酯碱性水解反应的动力学介质效应

张文红孟鑫孙露露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2000级,广州510275)

指导老师:陈六平教授

摘要:本文研究了溶剂性质对乙酸丁酯碱性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DMSO在混合溶剂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2线性增加。随DMSO 和C2H5OH(体积比1:1)在溶剂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2线性减少。对乙酸丁酯碱性水解反应动力学介质效应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了有意义的规律。

关键词:化学反应动力学,溶剂效应,乙酸丁酯,混合溶剂。

一、引言

在溶液中,溶剂对反应均可能引起离解和传能作用,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与离子、离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溶剂的介电性能等的影响,这属于溶剂的物理效应。溶剂也可以对反应进行催化作用,甚至溶剂本身就可以参加反应,这属于溶剂的化学效应。

动力学溶剂效应是指一些不直接参加反应的溶剂对反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同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差别可以达到109倍。目前,溶液反应动力学作为专门研究溶液反应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支学科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工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1]。

有关资料表明,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2-4],与此类似,乙酸丁酯的碱性水解也是二级反应。本实验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并采用电导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溶剂对乙酸丁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旨在了解溶剂性质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乙酸丁酯的皂化速率常数与溶剂本身的介电常数有关。

二、实验部分

1、原理

乙酸丁酯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它是双分子反应,其反应式为:

CH3COOC4H9+OH-→ CH3COO-+C4H9OH

此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时,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而改变,有的离子数量减少,有的离子数量增加,结果使溶液的电导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该反应过程中体系电导值随时间的变化,即用电导法来研究该反应的动力学性质。

液相中反应物组分A和B的浓度分别用[A]、[B],而生成物C和D的浓度用[C],[D] 表示,则反应:

A 十

B →

C 十D

的速率方程为:

r = -d[A]/d t = -d[B]/d t = d[C]/d t = d[D]/d t

r=k2[A][B]

则反应对A和B物质均为一级,反应的总级数为二,比例系数k2是这一反应的速度常数。

设在时间t时生成物的浓度为x,则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d x/dt=k2(a-x)(b-x)

式中,a和b分别为乙酸丁酯和碱(NaOH)的起始浓度。

若:a=b,则上式变为:

d x/d t=k2(a-x)2

积分后得:k2t=x/[a(a - x)]

不同时间下生成物的浓度可以用化学分析等方法测定,本实验采用电导法测定。反应过程中,电导性较强的OH-不断被导电性较弱的CH3COO-代替,因此溶液的电导不断下降。在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和它的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等于溶液中各电解质电导之和。设G0为起始时体系的电导,G t为t时刻体系的电导,G∞为t→∞(即反应结束)时体系的电导。则体系电导值的减少量和CH3COONa的浓度x的增大成正比,所以有:

t=t时:x=α(G0-G t)

t=∞时:a=α(G0-G∞)

式中:α为比例常数。

联立上述诸方程,并化简得:

k2t=(G0-G t)/ a(G0-G∞)(1)以G t对(G0-G t)/ t作图,求得斜率m=1/ k2a

于是:k2=1/am(2)2、仪器和药品

仪器:电导仪1台;电导电极1支;秒表1块;恒温槽1套;50mL移液管1支;5mL 刻度移液管1支;1mL注射器1支;小玻璃泡;反应器250mL。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

反应器

药品:乙酸丁酯、DMSO和乙醇均为AR试剂;NaOH溶液(0.1416mol/L)。

3、实验步骤

A)调节恒温槽温度为25.00±0.05℃,将反应液放入干燥的250ml的反应器里,并将其放入恒温槽中恒温。反应介质组成如下:0%的DMSO的水溶液,20%的DMSO的水溶液,40%

的DMSO的水溶液,60% 的DMSO的水溶液;0%的DMSO和乙醇(V(DMSO):V(C2H5OH)=1:1)的水溶液,20%的DMSO和乙醇(V(DMSO):V(C2H5OH)=1:1)的水溶液,40%的DMSO和乙醇(V(DMSO):V(C2H5OH)=1:1)的水溶液,50%的DMSO和乙醇(V(DMSO):V (C2H5OH)=1:1)的水溶液。

B)用注射器把约为0.2ml的纯乙酸丁酯注入已称量的玻璃小泡中,在煤气灯火焰上封口,再次称量,求出酯的质量。

C)吸取与酯等摩尔量的0.1416mol/L标准NaOH溶液加入反应器中,充分混合后,把电导电极插入溶液,使电极片完全浸没在溶液中,恒温20min,测定溶液的电导。再次摇动,停30sec,再次测量电导,直至读数稳定,此电导值作为反应开始的电导值G O。

D)将已经准确称量的乙酸丁酯的小玻璃泡放入特制的玻璃管中,恒温,用一头压扁的专用玻璃棒压住小泡。恒温,迅速压碎小泡,同时开始计时测量电导值。3600s后,停止计时。E)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

F)调节恒温槽温度为35.00±0.05℃,重复上述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按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测定乙酸丁酯在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每一种溶剂组成下平行测定3次。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以G t对(G O-G t)/ t作图,求得斜率m=1/ k2a,计算出k2,结果列于以下各表中。

1、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DMSO对乙酸丁酯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

表1 混合溶剂(DMSO+H2O)中乙酸丁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k 2/ (L·mol-1·s-1 )的测定结果(25℃)

V(DMSO)/%

No. 0 20 40 60

1 80.17 91.68 112.49 131.81

2 72.17 88.21 108.20 130.37

3 77.66 86.63 115.3

4 136.13

平均值76.7 88.8 112.0 132.8

表2 混合溶剂(DMSO+H 2O )中乙酸丁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k 2/ (L ·mol -1·s -1 )的测定结果(35℃) V (DMSO )/%

No. 0 20 40 60 1 148.54 166.76 185.24 227.06 2 141.82 170.35 181.10 217.63 3 138.57 160.26 187.63 220.27 平均值 143.0 165.8 185.0 221.6

在25℃和35℃下,以k 2对V (DMSO )/ %作图1: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150160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k 2/L .m o l -1.s -1V (DMSO)/%

Fig.1 Plot of rate constants k 2 vs V (DMSO) for alkaline hydrolysis reaction of n-butyl acetate

对Fig. 1 作线性分析,结果如下: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

k 2 = A + B * V /%

Parameter Value Error

25℃ 35℃ 25℃ 35℃

A 73.85 140.6 3.132 4.938

B 0.957 1.275 0.0837 0.132

R 0.992 0.989

SD 3.714 5.90

N 4 4

从Fig. 1可知,DMSO 的加入引起了反应速率常数k 2的增加,而且随着DMSO 在溶剂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温度的升高使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 2有明显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DMSO 的含量的增加对反应速率常数k 2的影响增大。

2、 不同浓度下,DMSO 和C 2H 5OH 的混合溶剂对乙酸丁酯皂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

表3 混合溶剂(DMSO+C 2H 5OH+H 2O )中乙酸丁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k 2 / (L·mol -1·s -1 )的

测定结果(35℃)

V (DMSO+C 2H 5OH )/ %

No. 0 20 40 50 1 148.54 136.15 113.09 109.73 2 141.82 136.10 121.47 99.76 3 138.57 129.05 117.65 117.05 平均值 143.0 133.8 117.4 108.8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k 2/L .m o l -1.s

-1

V (DMSO+C 2H 5OH)/%Fig. 2 Plot of rate constants k 2 for alkaline hydrolysis reaction of n-butyl acetate at 35? 对上图线性分析,结果如下: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1_35℃:

k 2= A + B * V /%

Parameter Value Error

A 143.6 1。992

B -0.595 0.0532

R 0.992

SD 2.38

N 4

从Fig. 2可知,DMSO 和C 2H 5OH (体积比1:1)的加入引起了反应速率常数k 2的减小,

而且随着DMSO 和C2H5OH在溶剂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而线性减少。

从Fig. 1已知, DMSO的加入引起反应速率常数k2的增加,因此可知C2H5OH的加入可导致反应速率常数k2的减小,而且C2H5OH的浓度越大,影响越大。当DMSO 和C2H5OH 以相同体积加入时,C2H5OH对反应速率常数k2的影响相对较大。即有

k2(H2O)> k2(DMSO+H2O)> k2(DMSO +C2H5OH+H2O)

3、乙酸丁酯皂化反应动力学介质效应的分析:实验表明,混合溶剂的活度、酸度、溶解度、电离度等多种重要性能的变化,会引起反应速率常数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A)DMSO的加入引起了反应速率常数k2的增加,而且随着DMSO在溶剂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B)DMSO 和C2H5OH(体积比1:1)的加入引起了反应速率常数k2的减小,而且随着DMSO 和C2H5OH在溶剂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而线性减少。

C)C2H5OH的加入可导致反应速率常数k2的减小。

D)DMSO和C2H5OH以相同体积加入时,C2H5OH对反应速率常数k2的影响相对较大。

四、结论

根据本文关于乙酸丁酯皂化反应动力学介质效应的实验结果,可得出下述结论:

1、对于羟基极性溶剂(醇)和水的混合溶剂,醇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常数越小。

2、对于非质子偶极溶剂(DMSO)和水的混合溶剂,DMSO浓度越大, 反应速率常数越大。

3、乙酸丁酯皂化反应速率与介质本身的介电常数有关。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有待在后续工作开展。

致谢:本文是在陈六平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在此致上深切的感激及敬意。同时,本文工作得到了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资助,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金家骏,液相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洪惠婵,黄钟奇,《物理化学实验》,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3] 邹立壮,王晓玲,张丕俭,王风阁,磁处理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研究与应用,1997,9(3):272-276

[4] 张琦,杨秀利,溶剂效应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98,24(4):84-86

Studies on Kinetic Solvent Effects of Alkaline Hydrolysis Reaction of n-Butyl Acetate

Zhang Wenhong, Meng Xin, and Sun Lulu

(Class 2000,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Supervisor: Chen Liuping, Professor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ate constants k2 of ethyl acetate for alkaline hydrolysis reaction were measured in mixed solvents, such as DMSO + H2O, DMSO + C2H5OH + H2O. It was found that

k2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ing content of DMSO in solution, k2 also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content of mixed organic solvent(DMSO + ethanol) in solution.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alkaline hydrolysis reaction rate of n-butyl acetate was influenced much greatly by ethanol than DMS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qualitative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Chemical reaction kinetics, solvent effects, n-butyl acetate, mixed solvent.

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酯 学案 宋清冬 学习目标: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酸乙酯水解的基本规律。 温故知新:酯的定义。写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方程式。 学习内容: 一、酯 1、酯的一般通式: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式为 ,所以这种酯与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2、酯的通性 物理性质:酯 溶于水,易溶于 ,密度比水 ,低级酯有果香味。这种特殊的性质往往被用来鉴别酯类化合物。 3、酯的命名: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 4、酯的化学性质: 乙酸乙酯在 条件下完全水解; 乙酸乙酯在 条件下部分水解; 乙酸乙酯仅在加热的条件下不水解或几乎不水解。 总之在有酸(或碱)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酯类水解生成相应的酸(或盐)和醇。 RCOOR ` + H 2O RCOOR ` + H 2O RCOOH + NaOH → 或合并为 二、酯化反应 1、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 CH 3COOH + HOC 2H 5 2、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 2CH 3COOH + CH 2OH CH 2OH 3、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 COOH COOH + 2CH 3CH 2OH 三、思考交流 1.为什么酒存放时间越久越香? 2.喝醋不能解酒? 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热的纯碱水溶液(显碱性)洗涤炊具上的油污,分析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当堂练习 1.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 3H 7Cl B.CH 2Cl 2 C.C 2H 6O D.C 2H 4O 2 2.下列基团:-CH 3、-OH 、-COOH 、-C 6H 5,相互两两组成的有机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3、尼泊金甲酯可在化妆品中作防腐剂。结构简式为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 8H 8O 3 C 、该物质能够和FeCl 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D 、在一定条件下,1mol 该物质最多能和2molNaOH 反应 4.下面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 .CH 3CH 2OH + CH 3COOH CH 3COOCH 2CH 3 + H 2O B .CH 3CH 2OH 浓硫酸 170℃ CH 2=CH 2↑+H 2O C .2CH 3CH 2OH 浓硫酸 140℃ CH 3CH 2OCH 2CH 3 + H 2O D. CH 3CH 2OH + HBr CH 3CH 2Br + H 2O 5. 甲组中的 能跟乙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乙组中的 也能跟甲组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6、图为实验室制乙酸乙脂的装置。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H 2SO 4混合液的方法为: 然后轻轻的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装置中通蒸汽的导管要插在饱和Na 2CO 3溶液的液面以上,不能插在溶液中,目的是 3)浓H 2SO 4的作用: (1) (2) 4)饱和Na 2CO 3的作用:(1) (2) 5)试管中加入沸石的作用: 6)实验室生成的乙酸乙脂,其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有 的气味。 浓H 2SO 4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选择题: 1.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是机体器官组织: A. 功能升高或兴奋 B. 功能降低或抑制 C. 兴奋和/ 或抑制 D. 产生新的功能 E. A 和D 2. 药物的副反应是与治疗效应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此时的药物剂量是: A. 大于治疗量 B. 小于治疗量 C. 治疗剂量 D. 极量 E. 以上都不对 3. 半数有效量是指: A. 临床有效量 B. LD50 C. 引起50% 阳性反应的剂量 D. 效应强度 E. 以上都不是 4.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 )是指: A. 致死量的一半 B. 中毒量的一半 C. 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 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5. 药物的极量是指: A. 一次量 B. 一日量 C. 疗程总量 E.以上都不对 D. 单位时间内注入量

7.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 A. ED50/LD50 B. LD50/ED50 C. LD5/ED95 D. ED99/LD1 E. ED95/LD5 8.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也可阻断受体,取决于: A. 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B. 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C. 药物的酸碱度 D. 药物的脂溶性 E. 药物的极性大小 9. 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 A. 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 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 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D. 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E. 以上均不是 10. 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指: A. 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B.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 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 D.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E.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11. 属于后遗效应的是: A.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 地高辛引起的心律性失常 C. 呋塞米所致的心律失常 D. 保泰松所致的肝肾损害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50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环磷鸟苷( )、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 A 型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药理学是研究 ( ) A. 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 药物的科学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 )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3、非基因工程药物对生物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 ) A. 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 D. 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 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D. 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B. 改变机体的生化功 能 E. 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 ) B. 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E. 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C. 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C. 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 ) A.药物的剂量太大 B.药物代谢慢 C.用药时间过久 D.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反应敏感 6、副作用是 ( ) A.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B. 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 ) D.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高敏性病人 10、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 )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1、 质反应中药物的 ED50 是指药物 ( )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 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 %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 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12、 半数致死量(LD50 )用以表示()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 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13、 A 药的 LD50 比 B 药大,说明 ( ) A. A 药的毒性比 B 药大 B. A 药的毒性比 B 药小 C. A 药的效能比 B 药大 E.药物在体内的的变化 D. 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 预料以外的作用 A. 与剂量有关 B.不可预知 C.可随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D.可采用配伍作用拮抗 E.以上都不是 8、 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 )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作用 9、 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E.副作用 A. 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改进

关于乙酸乙酯水解的实验改进 10101550136 程纯洁 摘要:关于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演示实验在药品试剂的用量上,条件的选择上,现象的描述上,以及利用现象解释反应机理上分别存在以下几处疑惑,可做改进。 关键词:乙酸乙酯水解试验改进 正文:原实验: 乙酸乙酯的水解方程式: CH3COOCH2CH3 + H2O CH3COOH +CH3CH2OH 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个可逆反应。在纯水中即使加热,反应也很慢。而酸和碱对它都有催化作用,酸可加速其达到水解平衡,而碱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能和水解产物中的酸反应而使该反应的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所以等量的酯在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用酸或用碱作催化剂,其水解的效果是不同的。 乙酸乙酯为无色透明液体,实验时较难将其与下层的水加以区别。为此实验中分别加入了亚甲基蓝,石蕊试液,甲基橙等进行染色,以区分酯层和水层,增加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便于对比观察。 一、实验用品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火柴、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乙酸乙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亚甲基蓝试液、石蕊试液、甲基橙试液 二、实验步骤 1、取三支试管,按1、 2、3编号。 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ml蒸馏水,再依次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ml硫酸、2m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各加入两滴亚甲基蓝试液和1ml乙酸乙酯,振荡后静置。 3、在一烧杯中注入水,置于石棉网上加热,将三支试管插入进行水浴(65℃ -75℃)加热。加热约10分钟后,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4、将步骤2中加入的亚甲基蓝试液换为石蕊试液、甲基橙试液,重复上述步骤。

三、结果与讨论 1、实验现象 染色剂试管号现象 亚甲基蓝 1 水层为蓝色,酯层为紫红色,酯层减少了约一半 2 水层为淡蓝色,酯层为无色,酯层减少很少 3 水层为深蓝色,酯层为棕红色,酯层减少约一半 石蕊 1 水层为紫红色,酯层为无色,酯层减少很少 2 水层为橙红色,酯层为橙色,酯层减少很少 3 水层为蓝色,酯层为无色,酯层减少很多 甲基橙 1 水层为黄色,酯层为无色,酯层减少较少 2 水层为红色,酯层为无色,酯层减少很少 3 水层为黄色,酯层为淡黄色,酯层减少很多,几乎消失 2、结果讨论 (1)在分别用亚甲基蓝试液、石蕊试液、甲基橙试液作染色剂的实验中,未加入催化剂的1号试管酯层都有一定量的减少,甚至减少了很多,这可能 是由于乙酸乙酯沸点较低,受热挥发较快所致。另外,本次实验乙酸乙 酯用量为1ml,且乙酸乙酯微溶于水,10体积的水大约可以溶解1体积乙 酸乙酯,因此实验中会有较多量的酯溶于水中,对实验造成一定的影响。(2)三次实验中,加入酸的2号试管酯层均减少很少,说明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较慢。而加入碱的3号试管酯层均减少较多,甚至几乎消失,说明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较快。 (3)在分别用亚甲基蓝试液、石蕊试液、甲基橙试液作染色剂的三次实验中,以加入亚甲基蓝的试管中分层现象最为明显,清晰。加入石蕊的2号试管中水层为橙红色,酯层为橙色,加入甲基橙的3号试管中水层为黄色,酯层为淡黄色,分层都不太明显,较难区分观察。因此,亚甲基蓝是本实 验比较理想的染色剂。 四、实验说明 1、亚甲基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 其水溶液呈蓝色, 不溶于乙酸乙醋。在强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指始发作用,侧重机制;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指机能改变,强调结果。 例如:Ad(+)支气管平滑肌β2R 舒张支气管 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可以相互通用,通常以效应替代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与类型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1.调节功能:改变兴奋性 1)兴奋:增强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2)抑制:减弱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机体状态 麻痹抑制正常兴奋亢进 | | | | 病态病态 兴奋药(尼可刹米) 呼吸抑制惊厥 抑制药(苯巴比妥) 可见:兴奋药和抑制药在适量范围内有治疗意义, 但过量会导致不良后果。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化学治疗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1.药物作用范围(部位)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 药物无需吸收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又称全身作用或系统作用 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个部位发生的作用。 鉴别点:所产生的作用有无借助血液循环。 2.药物作用方式(先后) 原发作用(primary action,直接作用) 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继发作用(secondary action,间接作用) 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它作用。 例如:NE:升高血压——直接作用;减慢心率——间接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特异性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范围的专一或广泛程度。 影响因素:药物分布、组织生化功能、细胞结构、组织亲和力等。 意义: 1)是药物分类的基础 2)临床选择用药的依据 药物选择性高,应用针对性较强,副作用较少,但应用范围较窄; 药物选择性低,应用针对性不强,副作用较多,但应用范围较广。2.药物作用的特异性(specificity) 通过专一性化学反应而产生特定的药理效应。 专一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重点)

乙酸乙酯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新乡医学院物理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姓名职称: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年 月 日 乙酸乙酯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 3COOC 2H 5+Na ++OH -→CH 3COO -+Na ++C 2H 5OH 当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浓度相同时,如均为a ,则反应速率表示为 ()2x a k dt dx -= (8-1) 式中,x 为时间t 时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k 为反应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得 () kt x a a x =- (8-2) 起始浓度a 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 时的x 值,以 x a x -对t 作图,应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m(=ak)便可求出k 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OH -、Na +和CH 3COO -,由于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可认为CH 3COONa 是全部电离的,因此,反应前后Na +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仅仅是导电能力很强的OH -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 3COO -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因此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L 0为t=0时溶液的电导,L t 为时间t 时混合溶液的电导,L ∞为t=∞(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则稀溶液中,电导值的减少量与CH3COO -浓度成正比,设K 为比例常数, 则 t=t 时 x =x x=K (L 0-L t ) (1) 由此可得 t=∞时x →α α=K (L 0-L ∞) α-x =K (L t -L ∞) (2)

药理学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名词解释集锦一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理学中的重要知识。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学习过程中,考生要掌握:药物作用与选择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量效关系,构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概念与特性,受体类型,受体调节,激动剂与拮抗剂,并且熟悉受体占领学说、跨膜信息传递,还要了解受体其他学说、受体药物反应动力学。 1.药物作用(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构成了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方面。 2.药物效应(effect):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原有功能的改变。 3.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如兴奋、亢进、抑制、麻痹、衰竭等。药物的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药物作用特异性与药理效应选择性之间的关系。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及补充治疗。 4.药物的不良反应(untoward effects):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作用等。 5.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高低成正比,亦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6.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这种反应类型为量反应。 7.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作为统计量,这种反应类型为质反应。 8.半数有效量(E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产生效果的药物剂量。 9.半数致死量(L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10.药物的安全评价指标:治疗指数及安全界限。 11.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LD50)伴数有效量(ED50),数值越大越好。安全界限:(LD1)/ED99 12..构效关系:特异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首页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1 基本要求 [TOP] 1.1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物作用两重性.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映.特异质反应等。 1.2 掌握药物的量效关系及主要术语: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极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效能.效应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1.3 熟悉受体的概念和特征。 1.4 了解受体的类型及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 2 重点难点 [TOP] 2.1 重点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药物与受体。 2.2 难点受体药物反应动力学及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3 讲授学时 [TOP] 建议3学时4 内容提要 [TOP]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4.1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4.1.1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功能提高称为兴奋(excitation),功能降低称为抑制(inhibition)。 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的。这种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的作用具有特异性(specificity)。药物作用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药物的化学结构。 药物的作用的其选择性(selectivity)是指在一定的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作用的差异性。选择性形成的基础:药物体内分布的差异.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不同.生化功能存在差异。药物作用特异性与选择性并不一定平行。 4.1.2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也称疗效(therapeutic effect),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根据治疗作用的效果,可将治疗作用分为: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对症治疗不能根除病因,但对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

11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试题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第一题、填空题 1. 乙酸乙酯溶液应在使用前现配,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我们将酯加入到NaOH溶液中,而不是反过来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二级反应的速度常数有K=1/t(a-b)lnb(a-x)/a(b-x)和K=X/a(a-x)·1/t二种形式,条 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酸乙酯皂化反应,K(G0--G t )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图处理,求得反应速度常数。 6. 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的实验用水应为。 7. 常时间放置的去离子水内含有。 8. 测量溶液电导值时,须对其恒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温度升高,则电导 值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以K t对(K0 -K t )/t作图,初期点偏离直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10.电导池常数是法得到的。向电导池内加入溶液的量定量加入,因为 11. 电导测量时须使用____电源,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电导法测HAc电离常数时,测量KCI溶液电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电导池常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得到的。 14. 若将15℃下配制的饱和硫酸钡溶液用电导法测其25℃时的Ksp,其结果必然 _________理论值。 15. 电导电极上镀有一层铂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电导测量时,若采用直流电将_________________,若采用低频交流电,会使电极__________。 第二题、选择题 1.若将氢氧化钠加入到乙酸乙酯中一半时作为反应起点,不考虑酯的挥发,对所测结果: 有正误差;有负误差;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物: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3.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 4.称药效学。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即药物代谢动 力学,又称药动学。 药效学 1.局部作用:药物无需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作用。 2.全身作用:药物被吸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部分而产生的作用。 3.对症治疗:为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称治标。如用解热镇痛药所消除机体发热之症 状。 4.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发病的原因,去除疾病的根源。如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病 原体。 5.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6.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 现。 7.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 8.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映,是因药物系抗原,可使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使用药物时,抗原和抗体结 合产生变态反应症状,甚至过敏性休克。 9.后遗反应:后遗反应指在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0.继发反应:是指使用药物治疗后随之而引起的反应。 11.特异质反应:由于用药者有先天性遗传异常,对于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出现的反应性质可能与某些 常人不同的反应。 12.药物依赖性:病人连续使用某些药物所引起的对药物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 13.剂量:一般指药物每天的用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临床的治 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14.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刚能效引起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5.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即效能 16.效价强度: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17.治疗指数:药物的安全性指标。通常将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有效量(ED50)称为治疗指数。 18.安全指数:指药物的LD5/ED95的比值。 19.药物的安全范围:ED5 (ED95) 和TD5之间的距离,其距离愈大愈安全。 20.受体:指能与药物,激素,递质产生特异性结合,然后引起特定生理效应的细胞成分。 2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需要亲和力 22.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23.激动剂(完全激动剂): 与受体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能产生最大效 应。

乙酸丁酯碱性水解反应的动力学介质效应

乙酸丁酯碱性水解反应的动力学介质效应 张文红孟鑫孙露露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2000级,广州510275) 指导老师:陈六平教授 摘要:本文研究了溶剂性质对乙酸丁酯碱性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DMSO在混合溶剂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2线性增加。随DMSO 和C2H5OH(体积比1:1)在溶剂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2线性减少。对乙酸丁酯碱性水解反应动力学介质效应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了有意义的规律。 关键词:化学反应动力学,溶剂效应,乙酸丁酯,混合溶剂。 一、引言 在溶液中,溶剂对反应均可能引起离解和传能作用,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与离子、离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溶剂的介电性能等的影响,这属于溶剂的物理效应。溶剂也可以对反应进行催化作用,甚至溶剂本身就可以参加反应,这属于溶剂的化学效应。 动力学溶剂效应是指一些不直接参加反应的溶剂对反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同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差别可以达到109倍。目前,溶液反应动力学作为专门研究溶液反应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支学科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工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1]。 有关资料表明,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2-4],与此类似,乙酸丁酯的碱性水解也是二级反应。本实验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并采用电导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溶剂对乙酸丁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旨在了解溶剂性质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乙酸丁酯的皂化速率常数与溶剂本身的介电常数有关。 二、实验部分 1、原理 乙酸丁酯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它是双分子反应,其反应式为: CH3COOC4H9+OH-→ CH3COO-+C4H9OH 此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时,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而改变,有的离子数量减少,有的离子数量增加,结果使溶液的电导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该反应过程中体系电导值随时间的变化,即用电导法来研究该反应的动力学性质。 液相中反应物组分A和B的浓度分别用[A]、[B],而生成物C和D的浓度用[C],[D] 表示,则反应: A 十 B → C 十D 的速率方程为: r = -d[A]/d t = -d[B]/d t = d[C]/d t = d[D]/d t 有 r=k2[A][B] 则反应对A和B物质均为一级,反应的总级数为二,比例系数k2是这一反应的速度常数。 设在时间t时生成物的浓度为x,则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d x/dt=k2(a-x)(b-x) 式中,a和b分别为乙酸丁酯和碱(NaOH)的起始浓度。

【2019年整理】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是机体器官组织: A.功能升高或兴奋 B.功能降低或抑制 C.兴奋和/或抑制 D.产生新的功能 E.A和D 2.药物的副反应是与治疗效应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此时的药物剂量是: A.大于治疗量 B.小于治疗量 C.治疗剂量 D.极量 E.以上都不对 3.半数有效量是指: A.临床有效量 B.LD50 C.引起50%阳性反应的剂量 D.效应强度 E.以上都不是 4.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致死量的一半 B.中毒量的一半 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5.药物的极量是指: A.一次量

B.一日量 C.疗程总量 D.单位时间内注入量 E.以上都不对 7.药物的治疗指数是: A.ED50/LD50 B.LD50/ED50 C.LD5/ED95 D.ED99/LD1 E.ED95/LD5 8.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也可阻断受体,取决于: A.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B.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C.药物的酸碱度 D.药物的脂溶性 E.药物的极性大小 9.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 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D.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E.以上均不是 10.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指: A.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B.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 D.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E.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11.属于后遗效应的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A型题 1.药物的副作用是: A. 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 B. 长期用药所产生的反应 C. 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D. 指药物的毒理作用,是不可预知的反应 E. 属于与遗传有关的特异质反应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A. 副作用 B. 后遗效应 C. 特异质反应 D. 停药反应 E. 选择性 3.部分激动药物的特点是: A.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B. 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C. 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D.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E. 与受体无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4.A药较B药安全,正确的依据是: A. A药的LD50比B药小 B. A药的LD50 比B药大 C. A药的ED50 比B药小 D. A药的ED50/ LD50比B药大 E. A药的LD50/ ED50比B药大 5.受体激动剂的特点是: A. 对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 对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 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D. 对受体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 能使受体变性,失去活性 6.受体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 A. 对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B. 对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 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D. 对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E. 能使受体变性,失去活性 7.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取决于: A. 效价强度 B. 效能高低 C. 剂量大小 D. 机体不同状态 E. 是否有内在活性 8.以下有关药物量-效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药物的量-效关系指药物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B. 药物的量-效关系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关系表示 C. 药物的量-效关系有量反应与质反应的量-效关系 D. 药物的量-效关系曲线中刚引起效应的浓度称阈浓度 E. 药物的量-效关系曲线中段较陡提示药效较温和 9.药物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说明: A. 受体结构发生改变 B. 作用机理发生改变 C. 有激动剂存在 D. 有拮抗剂存在 E. 效价强度增加 10.药物副作用 A.与药物的选择性低有关 B. 并非药物效应 C. 是不可避免的 D. 一般较严重 E. 常在大剂量用药时发生 11. 药物的效价强度是: A. 值越大则强度越大 B. 与药物的效能相平衡 C. 是不可避免的 D. 一般较严重 E. 常在大剂量用药时发生 12. 有关内在活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药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言自测题 一、单选题 1.药理学是(C) A.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 B.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 C.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D.研究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化学结构的科学 2.药效动力学是研究(D) 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B.药物作用原理的科学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E.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名词解释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效: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3.药代动力学:是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药效和血药浓度消长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自测题 单选题 1.部分激动剂是(C) A.与受体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E.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强 2.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是(E)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应 二、多选题 1.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有(ABCDE)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致畸、致癌和致突变D.后遗效应E.变态反应 2.几种药物联合应用总的药效大于各药单独作用之和时,称为药物的(BE) A.相加作用B.增强作用C.拮抗作用D.联合作用E.协同作用 三、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治疗量(有效量):能对机体产生明显药效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3.极量: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 4.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范围。 5.受体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并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能激动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6.受体拮抗剂:(6)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一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自测题 一、单选题 1.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1.D )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B.药物进入胃肠道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E.静脉给药 2.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2.D) A.药物的体内分布B.药物的代谢C.药物作用出现快慢D.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药理学 期末主观题

第一章绪论 二、名词解释 1.药物(drug): 2.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3.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三、填空题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包括间相互作用的和的科学。2.明代李时珍所著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共收载药物种,现已译成种文字。 3.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的科学叫做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影响的科学叫做学。4.药物一般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及,可用以、、疾病,但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5.药理学的分支学科有药理学、药理学、药理学、药理学和药理学等。 四、简述题 1.试简述药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2.试简述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药理学在防、治、诊断疾病中的意义。 2.试论述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效应动力学的规律对应用药物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名词解释 1.效应及作用(effect and action): 2.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3.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4.效能(efficacy): 5.效价强度(potency): 6.半数有效剂量(ED ): 50 7.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8.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9.药物的受体(receptor): 10.激动药(agonist): 11.拮抗药(antagonist): l2.药物的不良反应(untoward reaction): 13.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l4.副作用(side effect): 15.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l6.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 17.药物的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三、填空题

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一、A型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药理学是研究( )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的科学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的变化 3、非基因工程药物对生物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 A.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 B.改变机体的生化功能 C.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D.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E.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 A.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B.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C.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D.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E.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 A.药物的剂量太大 B.药物代谢慢 C.用药时间过久 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反应敏感 6、副作用是( ) 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B.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D.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预料以外的作用 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 A.与剂量有关 B.不可预知 C.可随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D.可采用配伍作用拮抗 E.以上都不是 8、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作用 E.副作用 9、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D.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高敏性病人 10、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1、质反应中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12、半数致死量(LD50)用以表示( )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13、A药的LD50比B药大,说明( ) A. A药的毒性比B药大 B. A药的毒性比B药小 C. A药的效能比B药大 D. A药的效能比B药小 E. 以上都不是

连续搅拌釜反应器中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实验指导老师:黄灵仙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连续搅拌釜反应器中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实验类型:反应工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搅拌釜反应器非理想流动产生的原因; 2.掌握搅拌釜反应器达到全混流状态的判断和操作; 3.了解和掌握某一反应在全混釜中连续操作条件下反应结果的测量方法,以及与间歇反应器内反应结果的差别。 二、实验原理 在稳定条件下,根据全混釜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基础,有 A m A A A m A A A A x C C C C C C V F r ττ0000)1()()=-=-= (-(1) 对于乙酸乙脂水解反应: OH H C COO CH H COOC CH OH 52-3K 523-+?→?+ A B C D 当C A0=C B0,且在等分子流量进料时,其反应速度(-r A )可表示如下形式: 2 20A 20 2 A 02)1))/exp()A A A A A x kC C C C RT E k kC r -=-==(((-(2) 则根据文献(物化实验)的乙酸乙酯动力学方程,由(1),(2)可计算出x A 2 20A m )1A A A x kC x C -=(τ(3) 同时由于C A0∝(L 0-L ∞),C A ∝(L t -L ∞),由实验值得: )( 100∞ ---=L L L L x t A (4) 式中: L 0,L ∞—— 分别为反应初始和反应完毕时的电导率 L t —— 空时为m τ时的电导率 根据反应溶液的电导率的大小,由(4)式可以直接得到相应的反应转化率,由(3)式计算得到相同条件下的转化率,两者进行比较可知目前反应器的反应结果偏离全混流反应的理论计算值。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完整版)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是机体器官组织: A.功能升高或兴奋 B.功能降低或抑制 C.兴奋和/或抑制 D.产生新的功能 E.A和D 2.药物的副反应是与治疗效应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此时的药物剂量是: A.大于治疗量 B.小于治疗量 C.治疗剂量 D.极量 E.以上都不对 3.半数有效量是指: A.临床有效量 B.LD50 C.引起50%阳性反应的剂量 D.效应强度 E.以上都不是 4.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致死量的一半 B.中毒量的一半 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5.药物的极量是指: A.一次量 B.一日量 C.疗程总量 D.单位时间内注入量

E.以上都不对 7.药物的治疗指数是: A.ED50/LD50 B.LD50/ED50 C.LD5/ED95 D.ED99/LD1 E.ED95/LD5 8.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也可阻断受体,取决于: A.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B.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C.药物的酸碱度 D.药物的脂溶性 E.药物的极性大小 9.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 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D.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E.以上均不是 10.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指: A.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B.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 D.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E.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11.属于后遗效应的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地高辛引起的心律性失常 C.呋塞米所致的心律失常 D.保泰松所致的肝肾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