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收购历程及发展思路

企业兼并收购历程及发展思路
企业兼并收购历程及发展思路

企业兼并收购历程及发展思路

作者:赵秀芝

作者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0029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ISSN:1672-4917

年:2006

卷:004

期:004

页码:71-75

页数:5

中图分类:F27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兼并;收购;企业并购;应对思路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企业并购潮风起云涌、规模空前,企业并购的总规模更是惊人地增长,我国企业间的并购也正成为中国经济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亮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并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政府行政干预较大;企业并购动机还停留在行政和经济思维上;非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主要是购买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等.我国企业要直接参与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必须解决好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行强有力的并购,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使资本经营与实业经营两个轮子共同前进.为此,必须有积极的应对思路,如:国有股流通、鼓励强制性收购、鼓励战略性收购、完善收购方式、加强法制建设、鼓励国际并购等.

完整的公司并购过程及一般操作流程

完整的公司并购过程及一般操作流程 完整的公司并购过程应该包括三大阶段:并购准备阶段、并购实施阶段、并购整合阶段,其一般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1并购的准备阶段在并购的准备阶段,并购公司确立并购攻略后,应该尽快组成并购班子。一般而言,并购班子包括两方面人员:并购公司部人员和聘请的专业人员,其中至少要包括律师、会计师和来自于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如果并购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还应该聘请技术顾问。并购的准备阶段,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显得非常重要。尽职调查的事项可以分为两大类: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和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尽职调查首先必须保证并购的合法性。直接规定并购的法规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件之中,因此,并购律师不仅要熟悉公司法、证券法等一般性的法律,还要熟悉关于股份、涉及国有资产、涉外因素的并购特别法规。(关于这些法规的名称,可以参看本文的注释)除了直接规定并购的法规以外,还应该调查反不正当竞争法、贸易政策、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税务政策等方面的法规。调查时还应该特别注意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特殊政策。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重大并购交易应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详细的尽职调查。目标公司的合法性、组织结构、产业背景、财务状况、人事状况都属于必

须调查的基本事项。具体而言,以下事项须重点调查:1、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及获得的批准和授权情况。首先应当调查目标公司的股东状况和目标公司是否具备合法的参与并 购主体资格;其次,目标公司是否具备从事营业执照所确立的特定行业或经营项目的特定资格;再次,还要审查目标公司是否已经获得了本次并购所必需的批准与授权(公司制企业需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非公司制企业需要职工大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如果并购一方为外商投资企业,还必须获得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准)。2、目标公司的产权结构和部组织结构。目标企业的性质可能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合伙制企业,不同性质的目标企业,对于并购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3、目标公司重要的法律文件、重大合同。调查中尤其要注意:目标公司及其所有附属机构、合作方的董事和经营管理者;与上列单位、人员签署的书面协议、备忘录、保证书等等。审查合同过程中应当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合同的有效期限;合同项下公司的责任和义务;重要的违约行为;违约责任;合同的终止条件等等。 4、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状况,以及产权证明文件,特别要对大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有时在合同签订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有可能影响并购价格或其它全局性的问题。 5、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主要包括:目标公司的主要管理

现代企业的兼并与收购

《兼并与收购》之反收购 -------------------------------------------------------------------------------- 第八章我们讨论了收购者赢得对目标公司操纵的种种战略战术。本章我们讨论目标公司治理层如何反击。当被购公司决定进行反收购时,获胜的机会就取决于可用的防备措施、限制使用这些措施的治理机构和股东、以及措施的成本。英国《伦敦法则》对目标公司治理层所选用的防备战略和战术进行严格限制。尽管如此,目标公司依旧有专门多选择范围的,有些极为有效。我们对这些措施的范围进行讨论。 英国使用的防备措施有不于其他国家的,我们收录了一些国家的实务、各种防备措施的使用和有效性例证,以及反收购对目标公司财宝的阻碍。 一、反收购动机

成为收购目标的公司治理层必须决定对收购是友好同意依旧抗拒,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动机。持敌意的经理人可能认为,保持独立是他们的股东和其他方面如职员和本地社区的最佳利益。经理人可能为了让股东取得最大的收购溢价而故作抗拒。私下而言,他们抗拒收购的缘故可能是担心失去工作、地位、权力、威望和其他心理优势。许多例子中,收购后目标公司治理层的人事变动证明这并非多虑。 经理人同意收购可能是因为收购后给予的待遇更好,目标公司治理层可能获许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他们可能获许保持自己的权力和职员,甚至被提升到母公司的董事局,以此作为他们同意收购方强硬的收购逻辑,和向目标公司股东诚心诚意作出收购建议的酬劳。在公而言,经理人可能认为由属意的收购者接管目标公司是最佳选择。实际上,要让私心脱离无私的动机是专门难的。 从目标公司股东观点看来,反收购可能百感交集。尽管抗拒提高了收购溢价和回报,但也降低了敌意收购成功的机会。因此,

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_李善民

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 * 李善民 陈玉罡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510275) 内容提要:并购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因而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1999—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深、沪两市共349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并购能给收购公司的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而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的并购有不同的财富效应;国家股比重最大和法人股比重最大的收购公司其股东能获得显著的财富增加,而股权种类结构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上市公司 兼并与收购 财富效应 *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172022)的阶段成果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01194)的最终成果。 一、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 最近20年有大量研究北美和欧洲兼并与收购的成果问世。由于美国和英国发生了大量的兼并与收购事件,所以大多数研究又都针对于美国和英国。而公司并购理论中讨论最多、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司并购的财富效应。 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W ealth Effect )是指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持有人的财富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跌而同步增加或减少,进而对消费产生刺激或抑制的影响。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分析整个社会的财富是否与金融市场有关。并购的财富效应指市场对并购的反应导 致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并购的财富效应侧重于从微观层面研究并购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在并购中,究竟谁是最大的赢家?谁是最大的输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以Jensen 和Ruback (1983)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在80年代就开始研究公司接管与兼并对股东财富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公告期间,对于成功的并购事件,采用兼并方式时目标公司股东享有20%的超额报酬,而收购公司股东则无法享有显著的超额报酬;采用接管方式时目标公司股东享有30%的超额报酬,而收购公司股东仅享有4%的超额报酬。他们的研究结果引起了经济学家对财富效应的关注与争论。 另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着财富效应。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类型、行业、收购方式、并购成功性和并购相关性等方面。Mulherin 和Boone (2000)研究了1990—1999年59个行业中1305家公司的收购和剥离活动,发现收购和剥离有显著的行业集中性,并且财富效应与重组的相对规模直接相关。Shelton (2000)用目标公司股份的供求模型来分析和探讨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收益问题,并对影响目标公司股份供求关系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他认为,目标公司股份的需求和供给是决定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收益的关键因素;而在影响供求的诸多因素中,战略相容性、兼并周期、机构投资者、相对规模、管制和收购方式会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的收益产生明显的影响。 2002年第11期

兼并收购尽职调查要点【最新版】

兼并收购尽职调查要点 尽职调查目标 1、弄清楚兼并或控制目标公司对收购方的股东来说是否具有长期的利益; 2、了解目标公司价值如何; 3、判断收购方是否有能力进行此次收购。 尽职调查范围及内容 1尽职调查基本内容1 深入了解并购双方 深入了解并购双方的合法性、合法名称,公司可以合法存续的期间。 通过阅读公司章程和公司的会议记录了解是否有与国家或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是否包含限制公司经营活动的条款。 即首先确认公司是否是一个合法的法人组织,公司的章程是

否合法,公司的业务范围有多大,以确定准备收购的是一家可以合法正常经营什么业务的公司及并购双方的大致业务对接性。 2 了解并购双方拥有和发行各种股份 了解并购双方拥有和发行各种股份(普通股、优先股或可转债等)的全部历史和现状。 即深入了解并购双方股权结构的演化情况,以清晰地把握公司股份发行、转让、注销及交易的全过程。 清楚地了解公司在发行股票的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确定并购方在持有多少目标公司股份时就可以最低限度地控制该公司了,或持有多少股就可以拥有公司多大的控股权了。 3 了解并购双方公司章程和会议记录 通过了解并购双方公司章程和会议记录,看看是否规定了公司股权交易的特别条款、公司董事选举或改选的特别规定、公司控制权转移方面的特别条款; 看看是否存在股权交易的优先顺序规定、限制特定证券发行的条款、限制发债的条款、反接管的条款。

这包括收购时是否需要对公司董事、高管进行高额补偿,确定收购公司、转移公司的控制权所需要的条件,以防备在收购中遇到限制收购股权、不准利用被收购公司资产融资及各项反收购措施的抵抗; 4 阅读并购双方公司董事会的会议记录及相关文件 通过阅读并购双方公司董事会的会议记录及相关的文件,了解公司是否做过重大风险的经营决策,公司是否有较重大的法律诉讼在身,以便为尽职调查时的财务情况调查和法律情况调查做准备; 5 并购双方的下属公司、子公司等 并购双方的下属公司、子公司、在海外经营机构的有关文件,公司及所属机构的组织结构图,公司及所属机构与其他公司签署的有关公司经营管理、所有权、控制权、优先购买权等方面的协议,最近数年公司的主要公告等。 以深入了解子公司和海外公司的有关情况;知道公司的组织结构,清楚在进一步的尽职调查中针对什么问题去找什么部门;并找出公司对外签署的协议和董事会的决议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并购风险。

企业并购流程

企业并购流程 公司并购过程一般包括三大阶段:并购准备阶段、并购实施阶段、并购整合阶段。 一、并购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工作主要有:公司确立并购战略;成立并购小组;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形成并购方案。 1、确立并购战略 对企业自身进行分析:通过与财务顾问合作,根据企业行业状况、自身资产、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确定自身的定位,形成并购战略。即进行企业并购需求分析、并购目标的特征模式,以及并购方的选择与安排。 取得目标企业的并购意向,对目标企业进行持续深入的审查,包括生产经营、财务、税收、担保、诉讼等的调查研究等。 通过对目标企业的前期调查,企业董事会形成书面决议。 2、成立并购小组 并购小组包括两方面人员:并购公司内部人员和聘请的专业人员,其中至少要包括律师、会计师和来自于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如果并购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还应该聘请技术顾问。 3、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形成并购可行性研究方案 通过律师的参与,保证并购的合法性。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详

细的尽职调查。目标公司的合法性、组织结构、产业背景、财务状况、人事状况都属于必须调查的基本事项: (1)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及获得的批准和授权情况。首先,调查目标公司的股东状况和目标公司是否合法参与并购主体资格;其次,目标公司是否具备从事营业执照所确立的特定行业或经营项目的特定资格;再次,还要审查目标公司是否已经获得了本次并购所必需的批准与授权(公司制企业需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非公司制企业需要职工大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2)目标公司的产权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目标企业的性质可能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合伙制企业,不同性质的目标企业,对于并购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3)目标公司重要的法律文件、重大合同。调查中尤其要注意:目标公司及其所有附属机构、合作方的董事和经营管理者名单;与上列单位、人员签署的书面协议、备忘录、保证书等。审查合同过程中应当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合同的有效期限;合同项下公司的责任和义务;重要的违约行为;违约责任;合同的终止条件等。 (4)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状况,以及产权证明文件,特别要对大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进行分析。 (5)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主要包括:目标公司主要管理人员情况;目标公司的雇员福利政策;目标公司的工会情况;目标公司的劳资关系等。 (6)对目标公司尽职调查,形成并购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用

花旗集团的收购兼并之路

案例十四:花旗集团的收购兼并之路 1998年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成为美国金融史上的一次创举,它使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业务三者合一,对当时美国并行的两大银行法(即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一斯迪格尔法案》和1956年施行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提出了全面挑战。它改写了美国金融发展的历史。 花旗与旅行者合并的选择不是凭空而来,它是在美国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做出的。80年代,美国逐步放松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制,但对商业银行的分业管理却没有大的改观。非银行金融机构抢走了商业银行的许多业务,并通过兼并银行,形成“金融百货公司”,使商业银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按当时的法律框架,外国银行享有许多优惠,比如可以跨州设立分支机构,可以经营证券业务,持有美国和外国企业的股票,外国银行迅猛发展。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银行不断受到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竞争压力。1992年“全能银行”和分行制在欧共体范围内全面推广;1998年日本进行了“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实行全能银行体制,经营业务涵盖商业存贷款、投资、保险等领域,美国银行地位迅速下降。花旗集团的合并应运而生。 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Financial Service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新法案的通过使美国的金融业从立法上告别了分业经营的历史,迈向了一个混业经营的新时代。它允许在美国每一个城镇建立金融超级市场,提供低廉的一站式(One-Stop-Shop)服务,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在一家金融公司内办妥所有的金融交易。花旗用实践走在了法律的前面。 另外,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还来源于其内在的动力与条件。当时,旅行者集团包括两家著名公司:旅行者保险公司和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Salomon Smith Barney Holding Inc.)。旅行者保险公司是美国最大保险公司之一,其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纯利润之和有22亿美元。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居美国投资银行的第二位。旅行者集团在与花旗公司合并以前,是一个管理有方、经营有方的美国国内公司,它很少有国际方面的运作。合并之后它将以花旗的品牌和花旗在世界的运作网络来扩展其业务,远远比一个市场要快得多;同时它也可以帮助花旗的世界网络迅速向新兴市场扩展。就象两个执行官所预期的:合并所带来的交叉出售的契机将会实现巨额盈余利润,协同还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多领域市场地位的提高。 由于花旗不断强化市场份额,而且合并之后的花旗集团依据专家建议在集团标志、业务扩张及整合方面进行统一规划,为消费者提供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服务,使人们有理由相信花旗的前景不可限量。 合并之后,两家公司的股东分别享有合并公司50%的股份,花旗公司股东在免税交易过程中以1股花旗公司股份兑换2.5股花旗集团股份,而旅行者集团股东所持股数保持不变,这成为新公司的控股形式。原旅行者集团董事长兼CEO桑迪·维尔(Sandy Weill)与原花旗公司董事长兼CEO约翰·里德(John Reed)并列新公司董事长兼CEO。新董事会共有24名成员,其中11名来自合并前两个公司董事会。 原隶属花旗公司的花旗银行、隶属旅行者集团的所罗门·美邦公司、Primerica金融服务公司、旅行者财产保险公司、旅行者人寿及年金公司、商业信贷公司等继续作为独立的实体,原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的资产管理部门合并组成SSBC资产管理公司。 合并后,花旗集团又陆续进行收购兼并了日本第三大证券公司(Nikko Cordial)、欧美长岛银行、英国Schroders投资银行、波兰第三大银行(R.BHW)、欧洲美国银行(EAB)、美国第一联合资本公司、墨西哥第二大银行-国民银行(Grupo Financiero Banamex)、美国金州银行、韩美银行等金融机构。

新三板并购流程梳理

并购 1、公司并购属于公司投资行为。公司对外投资通常应由股东大会决定。实务中,由股东大会批准投资规划或计划,并授权董事会批准具体投资项目。 2、公司并购目的是取得被并购企业控制权。公司并购,企业规模扩张,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通过并购后的整合追求企业规模效益。企业整合应特别关注品牌(商号、商标、产品标牌)、市场和技术的整合。 并购方式的选择 公司并购包括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基本形式。 股权并购中被并购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被并购公司控制,其对外负债,包括或有负债,延续承担。目标公司股东承担尽责披露义务,但未披露的债务,或者或然负债的实际发生,是股权并购的主要风险。 资产并购会产生较沉重的流转税负担。资产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被并购企业的市场地位与市场份额,应特别约定,并购完成后,原投资人应退出市场,限制竞争。 公司并购过程中,并购方有尽职调查的权利(买方知情权),被并购方有尽责披露的义务(卖方的告知义务)。由于双方对目标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应当确立依赖被并购方尽责披露实施与完成并购的原则。 1、并购模式选择 基本思路:以企业的竞争环境为背景,全面分析企业的核心能力以及未来可发展方向,再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并购模式。 (1)相关产业环境分析 主要是对并购方所处的行业和即将进入的行业技术特点、生命周期以及竞争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决定了不同的并购模式,快速发展期采用股权收购、资产收购,衰退期采用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意味着目标公司与并购企业既不是同一行业,又没有纵向关系。对于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考虑准备进入的行业的结构特征和市场机会,包括行业预期投资回报率、发展前景、竞争程度、进入壁垒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 (2)战略资源分析 所谓战略资源,其实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并购方要明白自己已有的关键资源能力是什么,而自身的不足又是什么。其次,还要分析目标企业的战略资源特性和缺陷。最后,要从自身的核心能力出发,从资源互补和协同的角度选择并购对象。侧重分析互补性、兼容性、有异性。 2、交易方式选择 (1)并购交易的种类 并购交易的方式有三种: 资产收购:通过购买目标企业的全部资产,获得该企业所有权。 股权收购:通过购买目标企业发行在外具有表决权的流通股股份,当并购方所获得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后即可取得目标企业控制权。 混合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相结合。 (2)三种方式的区别 1、并购方所负担的风险不同。若为资产收购,则不承担目标公司的债务,甚至可以免除未来可能发生的“或有债务”;若为股权收购,收购方即为目标公司的股东,需要对目标公司的债务负责;若为合并,那么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要对目标公司的债务承担全部责任。 2、谈判对象不同。若为资产收购或合并,并购方只需跟目标公司谈判;若为股权收购,则需要与目标公司的股东或其代表谈判,可能会面临部分股东阻挠的风险。 3、对目标企业雇员的负担不同。若选择资产收购,收购方无需接纳目标公司的雇员,也不用继承目标公司的养老金计划;若选择股权收购或合并,收购方必须接纳目标公司原有雇员并继承原有的养老金计划。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并购将成主流模式-----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并购案例的选择 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0月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拟以新办法实施后即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发生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力图在案例的统计分析中寻找具有共性的典型特征以及一些案例的个性化特点。 一般而言,从目前发生的多数并购案例看,若以股权发生转移的目的区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出于产业整合的目的进行战略并购;二是以买壳收购为手段,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而后以再融资为目的的股权变动。本文分析的重点将结合控制权转移的途径,侧重于从收购目的即战略并购和买壳收购入手。也就是说,本文分析的第一层次以目的为主,第二层次将途径及其他特征综合作分析。基于此,我们统计出共有49例并购案例,其中战略并购30例,买壳并购19例。战略并购类案例控制权尽管通常发生了改变,但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收购人实施收购的目的主要有: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业整合、投资进入新的产业、其他(如反收购、利用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资本运作的平台、MBO等)。买壳收购类案例主要包含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和政府推动下的资产重组(重组和收购方也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资产都会发生重大改变。上市公司收购案例的统计分析均来源于公开披露的信息。 战略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对象的特征 1、行业特征----高度集中于制造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所有1200余家上市公司分别归属于22个行业大类中(由于制造业公司数量庞大,因此细分为10个子类别)。在本文研究的30个战略并购案例分属于其中的12个行业,行业覆盖率达到了55%。占据前4位的行业集中了19个案例,集中度达到了63.3%,接近三分之二。 从统计结果看,战略并购在高科技、金融、公用事业等市场普遍认为较为热门的行业出现的频率并不高。相反,战略并购却大部分集中在一些传统制造行业(如机械、医药、食品等)。在8个制造业子行业中发生的案例共有25项,占据了83.3%的比例。由此可以认为,战略并购对象的行业特征相当显著,有超过80%的案例集中于制造业。 如此鲜明的行业特征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全球制造业基地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可以预见,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将为上市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并购提供一个广阔的舞

企业并购重组方式及流程

企业并购重组方式及流程(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编辑)

目录 企业并购重组方式选择 (3) 企业并购路径 (3) 企业并购交易模式 (4) 并购流程 (6) 一、确定并购战略 (6) 二、获取潜在标的企业信息 (7) 三、建立内部并购团队并寻找财务顾问 (8) 四、建立系统化的筛选体系 (9) 五、目标企业的初步调查 (13) 六、签订保密协议 (13) 七、尽职调查 (19) 八、价格形成与对赌协议 (22) 九、支付手段 (22) 十、支付节点安排 (25)

企业并购重组方式选择 企业并购路径 企业并购的路径解决如何与交易对手达成并购意向,也就是交易借助的渠道或者程序。主要分为四种途径。 一、协议并购:是指并购方与目标企业或者目标企业的各股东以友好协商的方式确立交易条件,并达成并购协议,最终完成对目标企业的并购。根据目标企业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上市公司的协议并购和非上市公司的协议并购,二者无实质不同,只是上市公司的协议并购还需遵循《上市公司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5号)等特别规定。 二、要约收购:是指并购方通过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所持有公司股份的书面意见,并按照公告的并购要约中的并购条件、价格、期限以及其他事项,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 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的核心区别在于所有股东平等获取信息,自主做出选择。更具有公开性和公平性,有利于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实践中一般为上市公司的并购采用。 三、竞价收购:目标企业通过发布出售公告的形式,邀请具有一定实力的潜在购买方,通过递交密标的方式进行公开竞价,价优者获得并购资格。 竞价并购是被并购企业主导的并购模式,根据招标形式

企业的收购与兼并

单选题 1:杠杆收购一般是以较少的股权为基础进行大量债务融资,通常是()的股权加上()的债务资金,收购目标公司或者目标公司的一部分。(3分)标准答案:D 1.A:30% 70% 2.B:20% 80% 3.C:15% 85% 4.D:10% 90% 2:下列哪种并购战略类型效果属于长期范围。()(3分)标准答案:C 1.A:优化战略 2.B:渗透战略 3.C:多元化战略 4.D:扩张战略 3:战略评估与财务评估的关系是:()(3分)标准答案:B 1.A:财务评估包含战略评估 2.B:战略评估是财务评估的基础 3.C:财务评估是战略评估的基础 4.D:战略评估包含财务评估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在对收购对象的战略价值进行评估时,对于每一种可能收益,都应该分析()。(3分)标准答案:D 1.A:潜在的整合价值 2.B:实现整合价值的公司组织结构调整 3.C:实现整合价值的真实可行性 4.D:实现整合价值的机率 5:目标公司的价值就是指被收购公司的( )。(3分)标准答案:B 1.A:估算价值 2.B:真实价值 3.C:市场价值 4.D:最高价值 6:通常,大型公司应该将并购规划确立为公司( )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每当出现并购机会时,公司就能有准备地迅速做出反应。(3分)标准答案:B 1.A:成本预算 2.B:商业规划 3.C:临时突发事件 4.D:战略目标 7:新一轮并购浪潮的特征之一?(3分)标准答案:D 1.A:股权的合理分配 2.B:购并双方的人员合作 3.C:项目的更新 4.D:越来越多的并购属于敌意收购 8:公司重组是(3分)标准答案:A 1.A:指公司袭击者在目标公司面临财务困境时,以低于公司真正价值的价格收购公司,从而获得较大的收益。 2.B:指公司袭击者在目标公司面临业务困境时,以低于公司真正价值的价格收购公司,从而获得较大的收益。 3.C:指公司袭击者在目标公司面临财务困境时,以高于公司真正价值的价格收购公司,从而获得较大的收益。 4.D:指公司袭击者在目标公司面临业务困境时,以高于公司真正价值的价格收购公司,从而获得较大的收益。 9:不属于战略并购类型的是?(3分)标准答案:D

上市公司并购的4种模式和案例

【干货】上市公司并购的4种模式及案例 企业开展对外并购投资时,往往更关注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投资价格的谈判、交易结构的设计等,这些是并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有一个环节往往被拟开展并购的公司所忽略,即并购主体的选择与设计。而实际上,选择什么并购主体开展并购对公司的并购规模、并购节奏、并购后的管理、及相配套的资本运作行动均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面临主营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高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上众多利益相关方对公司业绩要求的压力,在展开对外并购时,公司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并购风险:“并过来的项目或团队能否很好的整合到公司平台上贡献利润?如果被并购公司不能与上市公司形成协同效应怎么办?被并购公司管理层丧失积极性怎么办?公司的市值规模和资金实力能否支撑公司持续的展开并购式成长?”等等都是企业在展开并购前需考虑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并购主体的选择与结构设计得以解决,而不同的主体选择与结构设计又会拉动后续不同资本经营行动的跟进,从而提高公司并购的成功率。 根据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研究结果,以及在为客户提供并购服务时对并购主体选择进行的研究探讨,总结出上市公司在开展投资并购时,在并购主体的选择上至少有4种可能方案:(1)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2)由大股东成立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配套资产注入行动;(3)由大股东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4)由上市公司出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未来配套资产注入等行动。

这四种并购主体选择各有优劣,现总结如下: 模式一:由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 优势:可以直接由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并购,无需使用现金作为支付对价;利润可以直接在上市公司报表中反映。 劣势:在企业市值低时,对股权稀释比例较高;上市公司作为主体直接展开并购,牵扯上市公司的决策流程、公司治理、保密性、风险承受、财务损益等因素,比较麻烦;并购后业务利润未按预期释放,影响上市公司利润。 案例蓝色光标的并购整合成长之路 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是最传统的并购模式,也是最直接有效驱动业绩增长的方式,如2012-2013年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的蓝色光标,自2010年上市以来,其净利润从6200万元增长至13年的4.83亿元,4年时间利润增长约7倍,而在将近5亿元的盈利中,有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并购。 蓝色光标能够长期通过并购模式展开扩张,形成利润增长与市值增长双轮驱动的良性循环,主要原因如下: (一)营销传播行业的行业属性适合以并购方式实现成长,并购后易产生协同,实现利润增长。 与技术型行业不同,营销传播行业是轻资产行业,核心资源是客户,并购时的主要并购目的有两项:一是拓展不同行业领域的公司和客户,二是整合不同

企业兼并收购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

企业兼并收购培训试题 姓名:时间;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题,总计45分) 1、(A)是指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控制权。 A. 公司并购 B. 资产剥离 C. 公司分立 D. 公司清算 2、(A)是指收购方通过向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公司股份书面意思表示,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收购方式 A. 要约收购 B. 协议收购 C. 杠杆并购 D. 混合并购 3、被理论界和应用者广为接受的估值方法是(C) A. 账面价值法 B. 估值乘数法 C. 净现值法 D. 实物期权法 4、一般情况下,(C)不算是尽职调查中必不可少的调查内容 A. 财务和税务尽职调查 B. 法律尽职调查 C. 企业主背景尽职调查 D. 运营尽职调查 5、基于资产的估值方法有: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B) A. 历史成本法 B. 市场比价法 C. DCF法 D. 倍数公式法 6、下列说明股票支付方式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 不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 B. 不影响并购公司的现金流动状况 C. 目标公司的股东不会失去所有权 D. 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7、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称为(C) A. 横向并购 B. 纵向并购 C. 混合并购 D. 善意并购 8、以下可以用来对抗敌意收购的反收购措施是:( B )。 A.提高股价 B.毒丸计划 C.黑衣骑士 D.以上都不对 9、收购方在目标公司管理层对收购意图并不知道或持有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对目标公司强行并购的行为是( C ) A. 善意并购 B.要约收购 C.敌意并购 D.杠杆收购 10.收购方在根据发展战略与中介机构的意见初步确定目标公司后,组织企业管

现代企业的兼并与收购(doc 191页)

现代企业的兼并与收购(doc 191页)

《兼并与收购》之反收购 -------------------------------------------------------------------------------- 第八章我们讨论了收购者赢得对目标公司控制的种种战略战术。本章我们讨论目标公司管理层如何反击。当被购公司决定进行反收购时,获胜的机会就取决于可用的防御措施、限制使用这些措施的管理机构和股东、以及措施的成本。英国《伦敦法则》对目标公司管理层所选用的防御战略和战术进行严格限制。虽然如此,目标公司还是有很多选择范围的,有些极为有效。我们对这些措施的范围进行讨论。 英国使用的防御措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我们收录了一些国家的实务、各种防御措施的使用和有效性例证,以及反收购对目标公司财富的影响。 一、反收购动机 成为收购目标的公司管理层必须决定对收购是友好接受还是抗拒,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动机。持敌意的经理人可

能认为,保持独立是他们的股东和其他方面如职员和本地社区的最佳利益。经理人可能为了让股东取得最大的收购溢价而故作抗拒。私下而言,他们抗拒收购的原因可能是担心失去工作、地位、权力、威望和其他心理优势。许多例子中,收购后目标公司管理层的人事变动证明这并非多虑。 经理人接受收购可能是因为收购后给予的待遇更好,目标公司管理层可能获许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他们可能获许保持自己的权力和职员,甚至被提升到母公司的董事局,以此作为他们接受收购方强硬的收购逻辑,和向目标公司股东诚心诚意作出收购建议的报酬。在公而言,经理人可能认为由属意的收购者接管目标公司是最佳选择。实际上,要让私心脱离无私的动机是很难的。 从目标公司股东观点看来,反收购可能百感交集。虽然抗拒提高了收购溢价和回报,但也降低了敌意收购成功的机会。因此,对于目标公司股东,最理想的过程是给经理人足够的动力加以反击,直至取得最大收购溢价,同时又不损收购的成功机会。象“金保护伞”(golden parachute,又称金降落伞)这类方法就是为取得这种理想结果而设计的。 二、防御战略

上市公司并购资本管理

上市公司并购——跨上资本腾飞之路

目录 一、关于买壳上市………………………………… 二、壳公司的选择原则和标准…………………… 三、壳公司的估值…………………………………… 四、收购流程………………………………………… 五、附件………………………………………………

第一章关于买壳上市 一、买壳上市的定义 所谓买壳上市,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操纵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其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操纵权,然后注入收购人的资产和业务,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二、买壳上市的一般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原则; 2、遵循国家有关政策的原则; 3、坚持互惠互利、强强联合、长远进展和协商一致的原则; 4、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 5、爱护上市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则。 三、买壳上市的意义 1、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进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 资金“瓶颈”一直是企业进展过程中的重要障碍。企业在进

展过程中,资金要紧来源于内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在外源性融资中,非正式渠道(职工集资)、信用合作社和商业银行所占的比例大,外部股权,包括公众股权以及公众债权市场所起的作用不大。而贵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就能够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猎取融资成本低、融资金额大、且不需偿还的社会公众资金。 2、规避繁琐的信息披露,加快进入证券市场进程。 我国改革的历程,也是由打算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向工业转变的过程,在系列转轨过程中,国家各项政策、制度以及法规变化较快,而企业在快速进展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如税务问题、资产产权不清晰等。若企业拟通过改制发行上市,则需详细披露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完税票据、资产产权证明等凭证以及企业要紧客户、生产工艺、进展规划等企业内部信息,但这是许多企业的“软肋”并有可能损害企业自身利益。另外,从1999年起,中国证监会规定企业改制成股份公司后,需通过证券公司辅导一年且验收合格后才能申报上市材料;从2001年起,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行“通道制”,要求证券公司自行排队,限报家数。这系列规定,延缓了企业的改制上市的历程。因此,买壳上市就成为企业快速进入证券市场的首

兼并收购概念理论之四 满分

特殊估值案例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题,每题20分) 1 . What is true about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argets that lose money on an operating basis(兼并和收购目标在运营上亏损的,以下哪个是正确的说法)? ? A.The targets are generally poor candidates f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目标通常是不佳的兼并和收购候选人) ? B.The buyer is taking a very high degree of financial risk relative to a normal deal(与正常交易相比,买方承担了非常高的财务风险) ? C.They are usually acquired by private equity firms(它们通常由私募股权公司收购) ? D.The acquisition prices might have a 40% discount from those of profitable targets(收购价格可能比那些盈利公司的价格低40%) 我的答案: D 2 . When you value a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cern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ratio(当您给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估值时,最重要的比率是什么)? ? A.Equity value/net earnings(股票价值/净收益) ? B.Enterprise value/EBITDA(企业价值/ EBITDA) ? C.Adjusted enterprise value/oil reserves(调整后的企业价值/石油储备) ? D.Free flow cash/oil reserves(自由流动现金/石油储备) ? E.Enterprise value/free flow cash(企业价值/自由流动现金) 我的答案: C 3 . A common problem with valuing emerging market (EM) companies is(新兴市场EM公司估值的常见问题是): ? A.The typical EM lacks quality public comparables with the subject firm(典型的新兴市场缺乏优质的可比上市公司) ? B.The DCF discount rates is highly subjective(DCF贴现率非常主观) ? C.The deals are bought in US$ when the targets have local currency revenue(当目标业务收入为当地货币时,而交易以美元购买) ? D.Private equity is lacking so LBO approach is invalid(私募股权缺乏,因此杠杆收购方式无效) 我的答案: A 多选题(共1题,每题 20分) 1 . “Money losing” firms are frequent targets in 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business. Why do acquirers seek “money losers”(“亏损”的公司在兼并和收购业务中是频繁的目标。为什么收购者寻求“亏损”公司)? ? A.Acquirers think they can “fix” the money losers’ problems(收购者认为他们可以“解决”亏损公司的问题) ? B.Money losers sell “at a discount” to value multiples of profitable firms(亏损公司以相对于盈利公司“折扣”的形式出售)

并购全程指引(附尽调清单)

公司并购全程指引(附尽调清单) 一、公司并购基本流程 1、并购决策阶段 企业通过与财务顾问合作,根据企业行业状况、自身资产、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确定自身的定位,形成并购战略。即进行企业并购需求分析、并购目标的特征模式,以及并购方向的选择与安排。 2、并购目标选择 定性选择模型:结合目标公司的资产质量、规模和产品品牌、经济区位以及与本企业在市场、地域和生产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同时从可获得的信息渠道对目标企业进行可靠性分析,避免陷入并购陷阱。 定量选择模型:通过对企业信息数据的充分收集整理,利用静态分析、ROI分析,以及logit、probit还有BC(二元分类法)最终确定目标企业。 3、并购时机选择 通过对目标企业进行持续的关注和信息积累,预测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时机,并利用定性、定量的模型进行初步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合适的企业与合适的时机。 4、并购初期工作 根据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和政治体制的特点,与企业所在地政府进行沟通,获得支持,这一点对于成功的和低成本的收购非常重要,当然如果是民营企业,政府的影响会小得多。应当对企业进行深入的审查,包括生产经营、财务、税收、担保、诉讼等的调查研究等。 5、并购实施阶段 与目标企业进行谈判,确定并购方式、定价模型、并购的支付方式(现金、负债、资产、股权等)、法律文件的制作,确定并购后企业管理层人事安排、原有职工的解决方案等等相关问题,直至股权过户、交付款项,完成交易。 6、并购后的整合 对于企业而言,仅仅实现对企业的并购是远远不够的,最后对目标企业的资源进行成功的整合和充分的调动,产生预期的效益。 二、并购整合流程 1、制订并购计划 1.1 并购计划的信息来源 战略规划目标 董事会、高管人员提出并购建议; 行业、市场研究后提出并购机会; 目标企业的要求。 1.2 目标企业搜寻及调研 选择的目标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符合战略规划的要求;优势互补的可能性大;投资环境较好;利用价值较高。 1.3 并购计划应有以下主要内容: 并购的理由及主要依据;并购的区域、规模、时间、资金投入(或其它投入)计划。 2、成立项目小组 公司应成立项目小组,明确责任人。项目小组成员有战略部、财务部、技术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 3.可行性分析提出报告 3.1 由战略部负责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交报告 3.2 可行性分析应有如下主要内容:

公司并购流程

公司并购流程 一、发出意向并购书 由并购方向被并购方发出意向并购书是一个有用但不是法律要求的必须的步骤。发出并购意向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将并购意图通知给被并购方,以了解被并购方对并购的态度。意向书一般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其中涉及保密或禁止寻求与第三方再进行并购交易(排他性交易)方面的规定,有时被写明具有法律效力。一份意向书一般包含以下条款: 1.意向书的买卖目标 (1)被购买或出卖的股份或资产; (2)注明任何除外项目(资产或负债); (3)不受任何担保物权的约束。 2.对价 (1)价格,或可能的价格范围,或价格基础; (2)价格的形式,例如现金、股票、债券等; (3)付款期限(包括留存基金的支付期限)。 3.时间表 (1)交换时间; (2)收购完成; (3)(必要时)合同交换与收购完成之间的安排。 4.先决条件

(1)适当谨慎程序; (2)董事会批准文件; (3)股东批准文件; (4)法律要求的审批(国内与海外); (5)税款清结; (6)特别合同和许可。 5.担保和补偿将要采用的一般方法。 6.限制性的保证 (1)未完成(收购); (2)不起诉; (3)保密。 7.雇员问题和退休金 (1)与主要行政人员的服务合同; (2)转让价格的计算基础; (3)继续雇用。 8.排他性交易涉及的时限。 9.公告与保密,未经相互同意不得作出公告。 10.费用支出各方费用自负。 二、核查资料(这包括律师尽职调查的资料) 被并购方同意并购,并购方就需进一步对被并购方的情况进行核查,以进一步确定交易价与其他条件。此时并购方要核查的主要是被并购方的资产,特别是土地权属等的合法性与正确数额、债权债务情况、抵押担保情况、诉讼情况、税收情况、雇员情况、章程合同中对公司一旦被并购时其价款、抵押担保、与证券相关的权利如认股权证等的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 三、谈判 并购双方都同意并购,且被并购方的情况已核查清楚,接下来就是比较复杂的谈判问题。谈判主要涉及并购的形式(是收购股权,还是资产,还是整个公司),交易价格、支付方式与期限、交接时间与方式、人员的处理、有关手续的办理与配合、整个并购活动进程的安排、各方应做的工作与义务等重大问题,是对这些问题的具体细则化,也是对意向书内容的进一步具体化。具体后的问题要落实在合同条款中,形成待批准签订的合同文本。 四、并购双方形成决议,同意并购 谈判有了结果且合同文本以拟出,这时依法就需要召开并购双方董事会,形成决议。决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