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温州模式

略论温州模式
略论温州模式

略论温州模式

一、何为“温州模式”

首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温州模式,了解温州模式的相关特征。

(一)概念

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二)特征

经济形式家庭化,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专业生产系列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服务环节社会化。

(三)形成背景

改革开放前,温州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差”:可利用自然资源少,除了矾矿外,没有更多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人均耕地在浙江最少,当时不到半亩,现在只有0.31亩;国家投入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温州累计投资只有5.95亿元;交通条件差,当时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通上海的水路和一条路况很差的104国道与外界相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温州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老百姓把脸皮撕下来放在家里,人到外面去做生意;干部把乌纱帽放在办公室里,人到下面领着老百姓去办厂子。

A、人多地少,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要发展非农产业致富;

B、温州农村过去生产力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虽由人民公社扶持,但一直没有得到巩固,反而使家庭经济和自发经济在资本主义泛滥的批判声中酝蕴成长;

C、历史上,温州人除务农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为此,一方面自办了各种非农经营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建立起了流通信息网络,为其后来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虽然具有传统手工业优势,但因温州交通运输的不便,又距城市较远,难以接收城市工业辐射,只有顺其自然。在家庭、联户企业手工和半机械化支持下,以生产技术简单的小型产品为主,缓慢自发地向现代工业迈进;

E、温州人独有的开拓精神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使他们能在大胆试验中积极发展,快速壮大。

(四)发展方式

温州模式又被称作“小狗经济”,贴切形容了温州遍地的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场景。和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产品主要为大工业配套服务不同,和广东模式注重利用外资发展也不同。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扮演了“无为”者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政府对民间的经济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让那些不符合主流的事情和现象存在和发展,而非压制和取缔,当地政府及其官员为此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仍然需要面对外界对温州私营经济比重过高的指责。

(五)发展特色

A、家庭、联户企业是温州农村非农经营的主要方式。

B、乡镇企业通过市场体系来配置生产要素,温州的乡镇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家庭、联户企业是在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等在内的区域性民间市场体系中孕育成长的。要素市场的形成为乡镇企业乃至整个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C、以日用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门类齐全的社会服务业。并逐步形成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民间信贷等门类齐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D、要素自由流动并向小城镇相对集中。生产要素的市场组合,使得企业为了取得外部经济效益,都选取信息较多、交通运输便利、社会化服务较发达的地方设厂,从而使企业大都向小城镇及周边地区聚集。这样不仅在社会化协作中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形成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商品生产企业群体,而且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带动小城镇相应地发展,最终又使发展乡镇企业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六)模式缺陷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引导,温州模式也导致了假冒伪劣横行。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里,温州产品几乎等同于劣质假冒货的代名词。

(七)新的特点

1.资本流动跨区域化

温州外迁企业已达好几千家,温州籍人士在外创办工业企业好几万家。

2.家族企业现代化

该市产值超亿元的700多家企业和80多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均为优质的上市后备资源,上市企业梯队基本形成,一批优质私营企业营造出温州私企“想上市、敢上市、争上市”的浓厚氛围。

3.企业发展国际化

温州的一些优质私营企业逐步跨入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

4.经济发展自律化

在温州私营企业起步和发展壮大的阶段,政府部门坚持“无为而治”,推行企业自律,放手发展私营经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企业的自律性组织快速发展壮大。共有市级行业协会(商会)80多家,其他地区的温州商会超过200家,形成了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业自治机制。

二、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观、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五个历史阶段,可将其归类为以下三个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8 年的革命发展观;第二个阶段是1978-2003 年的改革发展观;第三个阶段是自2003 年以来的科学发展观。

(一)革命发展观下的温州发展

在革命发展观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于当时全国的平均水平。

20 世纪50 年代温州是对台前线,60 年代是文革火线,而70 年代则是建设短线。改革开放前,温州人均耕地少、国家投入少、资源利用少,交通条件差。当时的民谣真实的描述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平阳讨饭,文成人贩,永嘉逃难,洞头靠贷款吃饭。从“新中国建立后到1981年,国家对温州的投入只有6.55 亿元,600 多万人口在人均只有0.4 亩的耕地上搞饭吃。1977 年温州农民人均收入仅55 元”。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形下,温州人也仍然有着出彩之处,创新的火花已经闪烁出现。1956年,永嘉县主管农业、24 岁的副书记李云河和县农工部干事戴洁天等一干人,在该县燎原社实行“个人专管地段责任制”、“产量责任制到户”。在文革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温州人就“偷着”做生意了,你割你的“资本主义尾巴”,我搞我的家庭工业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温

州人就偷偷在自己门口、自家大院内搞起了“第二职业”,他们或开饮食店、或卖蔬菜、或开小客栈、或办皮鞋店、或办修理店......可见,深受“永嘉学派”重世经用观念影响的温州人早在改革开放前就闪烁出了其一贯有之的开拓创新的特质。

(二)改革发展观下的温州发展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这就是第二个阶段的改革的发展观。邓小平将其概括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大胆探索,摸着石头过河;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改革发展观的特点。从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开始转向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上来。

在改革开放以来“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转型中,温州通过民营化和市场化的改革,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成为了具有制度落差和经济落差双重意义上的增长极。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温州就完成了西方国家用两百多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相关数据显示,温州的GDP 总值已经由1978 年的13.2 亿元提升到了2007 年的2157 亿元,在30 年的黄金时代中,温州的GDP 翻了近6 番,年均增长15.1%,比全国和浙江省平均水平快5.3 和1.9 个百分点;2007 年温州人均生产总值为3730 美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 年的238 元翻了5 番多,年均增长13.%。温州模式的形成过程可以说是改革发展观在温州实践的过程,是邓小平改革发展观在温州实践的产物。其发展格局变迁进一步证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才是硬道理。“温州模式”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产物,而邓小平理论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升华。

(三)科学发展观下的温州发展

在资源约束增强、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温州人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的走出去,跨地区经营,跨国经营,合作创新,优势互补,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温州模式演变为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面对温州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结构性矛盾,温州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自身的特点,从温州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温州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温州模式正处在历史性转变的关头。

三、发展总结

从革命发展观到改革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可以看出:温州始终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尊重并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

回顾建国以来不同的社会发展观下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硬道理:真正的发展权蕴藏在民间,来自底层的自发秩序和自在自为组织形式往往是人类行为的理性选择。“温州模式以其更加广泛的实现了富民目标而更具有生命力。城市的活力植根于民间,来自于创新,来自于合作,来自于700 万温州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不断进行的创造实践。”温州模式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经济名词,对于中国而言,她的坐标意义远远超过她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发展社会学视野下的温州模式——杨华、肖来付《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二期

关于温州模式的深层次思考——杨大楷, 曾鹏, 缪雪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六期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稳中有变,经济增长有所下调。中国经济增长6.6%,总体上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改善。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供求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快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据初步核算,201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06.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首次突破六千亿大关,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484.9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9.6∶58.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8年我市经济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和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已经连续15个季度稳定运行在7.5%-8.5%的增长区间。 (一)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增强。2018年,由于工业增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服务业发展减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近六成。一是工业产销提速。2018年,我市工业经济在支柱行业、重点优势企业等带动下,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企

业分化发展比较明显。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1.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46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占比重51.9%,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生产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5%,其中,内销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8.8%和6.3%。从分行业看,规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有13个行业增速超过10%。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同比增长10.7%,其中电气、泵阀和服装增加值分别增长11.4%、26.8%和11.6%,比规上工业高出3.0、18.4和3.2个百分点。大企业引领作用增强,规上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6.6%和8.0%。二是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我市服务业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是拉动力度有所减弱。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84.9亿元,同比增长8.2%,分别高出一产、二产增速6.2和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3%。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规上服务业中,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9%、25.1%和21.9%,增速分别高于规上服务业39.7、19.9和16.7个百分点。在重点服务业领域中,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8%,网络零售额增长25.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9%,保费收入增长9.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6.7%,这些行业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亮点”。三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演变

温州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演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敢为天下先”,走出一条切合自身发展状况,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温州模式”。得益于“小商品、大市场”的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温州民企商业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决于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则源于商业模式的创新。针对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在整合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蓝海战略下“商业模式画布”的理论来剖析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以时间发展,发展中的亮点来解读温州民企商业模式的演变,并以特点突出的商业模式作为个案,进行横向、纵向分析得出不同时期商业模式的比较、差异及其一般性结论,望对相关性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营企业商业模式产业集群 如“现代著名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说过,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伴随着互联网创业潮,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通过全面、系统的创新商业模式,以更快地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凭借其模式的差异化、多样化,来获得竞争优势,正是当下商业模式研究的意义所在。 温州民营企业一步先行,“温州模式”代表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区域性专业市场、家族企业,再到品牌多元化企业,温州民企商业模式的演变常变常新。后经济危机时代,温州中小民营企业正处在发展瓶颈和整合产业结构的风口浪尖之上,而以“温州试验”探路的金融体制改革在温试点,“振兴实体经济”的呼声不绝于耳。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商业模式的选择与调整已成为摆在温州民营企业眼前的严峻课题。 因此,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政策调整、民营企业发展急需深化转型等背景下,对“温州样本”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对商业模式创新和民营企业的深化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相关研究回顾、温州民企商业模式演变的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商业模式的比较、差异及其规律。 一、相关研究回顾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在学界已有人提起。早在1939年,美国知名 1

温州模式

b温州模式 1.温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温州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早由费孝通提出,是以家庭式的私人企业为基础,以民间灵活的金融制度为支撑,以自发扩展之产业结构为依托的一种发展模式,具有典型的古典市场经济特征。 温州模式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地理背景。温州丘陵山地占土地面积的81.7%,又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多地少。这种环境促使温州农村人口向二、三产转移,外出经商谋生或从事力所能及的个体生产。温州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古城,有着悠久的工商业历史,温州人历来被誉为心灵手巧,富有创新,擅长工艺、善于经商。而永嘉学派孕育的“不等不靠不要,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温州精神又成为其人文基础。改革开放赋予了温州经济发展的良机,温州模式得以产生。 从发展历史来看,温州前进与发展,都是创新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十大专业市场,后来又最早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教育等等,这些都开了全国之先河使温州取得了先发性的优势,赢得了较快的发展。 2温州模式的特征与缺陷 2.1温州模式的特征 温州模式的首要特征便是社会资本发达,能够充分利用手中的社

会资源并依靠传统社会关系网络掌握丰裕的社会资本是温州商人驰骋天下的重要保证。 小商品大市场的是温州模式的又一特征。温州企业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通过明确的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并以市场交易取代企业内部的产权与管理关系形成了完善的区域产业集群,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形成。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温州企业家族化经营的优势,节约了管理成本,保证了经营效率同时还使其创富精神常青,避免了“大企业病”的出现。 温州模式以民间投资为主。在温州民间投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也并非偶然。首先,温州的产业构成以启动资金少技术要求低同时外部资金可获得性差的轻工业为主,因此区域内部投资成为了温州企业生产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温州市内存在庞大的民间资本存量为内部的民间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此外,温州企业还创造性的建立了所有权归公通时又符合自身利益的股份合作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家庭工业为主体的温州经济陷入了第一次发展困境,当时需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制度打破原有的制度均衡从而帮助温州经济走出困境。于是股份合作制应用而生,使温州企业的发展困局顺势得以化解。 2.1温州模式的缺陷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8年的20年中,温州的GDP增长速度在浙江省内11个地市的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但自1998年以来温州经济增速开始相对慢于浙江其它一些地区,随着不断地发展,温州模

《管理与沟通》期末作业

对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探究 一、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 (一)青岛模式 青岛模式是培育大企业、造就大品牌的区域性模式。青岛是我国拥有名牌产品与名牌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十个中国驰名商标,三十一个中国名牌产品,也是最早拥有国际品牌的城市,其中海尔是中国本土唯一入选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个品牌之一;并于2004年跻身世界五百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品牌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评比中,青岛入选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被公认为全国拥有名牌最多的城市。同时青岛还有一个独特的“企业家扎堆”现象,在2004年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中,青岛同时有三位企业家入选。一个沿海中等城市,短短十几年内,同时拥有如此众多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把这种大企业云集、名牌集聚、企业家荟萃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青岛模式”。 (二)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中国最具民营化特色的区域性模式,在温州“人人讲经商,家家有企业”,形成了“以户、村为基本生产单位,以民营企业为支撑,以小商品市场为交易中心,以农民能人为创业带头人”的经济发展格局,其显著特点是经济发展起步于家庭经济,民营经济是其主要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之初,促进了温州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并同时影响、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创造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神话,被经济学界称为“温州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差异 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是两种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不同之处下面予以浅析: 1、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看 青岛的名牌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在青岛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从国有或集体小企业壮大发展而来,如:海尔、海信、双星等十大集团,目前这些大企业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整个青岛工业经济的50%以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与活力。而在温州几乎没有大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力发展的是民营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经济活力十足,民营经济的经济总量占温州经济总量的98%左右,除了电信、银行、电力等国家垄断领域,民营企业几乎无不涉足。温州的民营经济具有显著的家庭经营的特点,在这些民营经济中,不仅个体经济、独资业主制私营经济而且股份合作企

青岛与温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问题 1、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区别在哪里? 2、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分析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优缺点。 3、参考其他企业的发展模式,结合本专业,为相关企业设计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的发展 模式。 案例分析 一、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 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两种比较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企业的规模方面 青岛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名牌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如:海尔、海信等十大集团,他们的贡献占整个青岛工业经济的50%以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与活力,而民营经济却不怎么发达。而温州主要靠小企业支撑,几乎没有大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力发展的是民营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经济活力十足,民营经济的经济总量占温州经济总量的98%左右,除了电信、银行、电力等国家垄断领域,民营企业几乎无不涉足。温州的民营经济具有显著的家庭经营的特点,在这些民营经济中,不仅个体经济、独资业主制私营经济而且股份合作企业以及公司制企业,也都保留着家庭、家族的色彩。 2、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青岛的大企业以品牌产品为基础,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经营,向世界品牌目标迈进。如2001年第二期美国《家电》杂志对全球前10位家电制造商进行了排名,海尔集团名列第九强,位列日本日立公司之前。温州经济是集群经济,所谓集群经济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生联系密切的企业在空间上积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在温州,往往一个村或邻近的几个村,形成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产销基地,一个镇或几个镇形成一类或一种产品的产销基地,从而体现了温州集群经济的优势。 3、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 青岛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他们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市场竞争中是理性的决策人,他们在同一个城市中共生共荣,相互借鉴,良性竞争,合作共赢,“君子和而不同”,

【论文】谈谈对温州经济模式的认识

序号:09 说说对温州经济模式与温州企业家精神的认识 ——温州经济的衰退现象探究 关键词:温州经济模式赚钱建议 摘要:有专家将温州人获得成功的模式,总结为“温州模式”。温州人精神如今已成为一种品牌和经济文化现象。那么这些温州人是怎样成功的、当前经济衰退的状况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呢? 正文: 一、概况: 温州人引以自豪的是“温州人精神”,是温州模式的核心。然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随着区域经济全球化,温州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先发优势逐渐弱化。 那么,怎样正确的理解温州当下的经济的状况呢?所有的优势怎样发展而来而困难又该怎样解决呢? 二、温州模式: 1.概括:需求幼稚型:“小商品大市场” 所谓模式,是人类个体或群体在回应各种挑战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而回应挑战的实践就是将各种资源组织起来,以实现其目标和获益的最大化。所谓温州模式,就是温州人(包括温州企业和温州政府)动员和组织各种资源回应压力和问题时所取得的经验。 温州人时刻将商机看在眼中,抓住商机投入市场。这些被温州人所利用的商机大多数为小商品。他们将看似没有价值的小物件批量加工然后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销售。由此造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是自下而上进行的。瑞安、乐清、永嘉等城市的发展就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点。 2.特点: ①“两头在外、一头在内” “两头”——原材料、销售 “一头”——生产 温州地处沿海,早在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附约,就开辟为对

外通商口岸。这使温州有着久远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能,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温州受资源限制大,原材料缺乏必需从外面引进:温州市土地资源缺乏,人均耕地只有0.31亩,低于浙江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面积占陆域总面积比例达24.9%,是浙江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土地资源短缺导致温州地价上涨,投资成本增高,建设用地对温州市招商引资的制约越来越大。水资源供求的地域矛盾、城乡矛盾十分突出。市区饮用水已经严重缺乏,需要从飞云江的珊溪水库引水。永强平原的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水位下降严重,地面沉陷,咸水向淡水推进速度加快。 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低,人们没有许多的可支配财产用来消费他们所生产的商品;温州临海,对外贸易方便。有不错的海上交通,价格便宜节省了一定程度上的费用。 温州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生产。 随着时间的发展,温州“原材料、销售在外、生产在内”的特点就产生了。 ②“前店后场” 前店后场概括起来其实是家族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家族企业。 “前店后场”的形容十分形象:将店铺开在前面,不远处的后院就是加工工厂。人们智慧的利用了区域规划减少了运费的花销,节省了部分费用。加工工人使用自己的家人等,大家一起劳作一起分享利润。但是这种发展在家族的形式十分局促,扩大起来比较困难。这种发展特点最大的生成因素就是历史上人们自给自足发展形成的手工小作坊了,自从这种习惯生成便奠定了温州模式基础。 1980年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84年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③“产业集群” 这种特点的标志就是——专业化的分工 温州的打火机销售量在整个世界上的排名也是屈指可数的。他们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使工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一部分工作,这样他们的工序就不会特别的繁琐,提高了速度也减少了事物的几率;另一方面,温州人将商品的价格定的比同一行业的商品价格要低许多,坚持薄利多销。他们将小商品销往温州以外,市场十分大,购买他们商品的顾客就相对多些。这充分说明了温州的销售能力是十分好的。

略论温州模式

略论温州模式 一、何为“温州模式” 首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温州模式,了解温州模式的相关特征。 (一)概念 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二)特征 经济形式家庭化,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专业生产系列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服务环节社会化。 (三)形成背景 改革开放前,温州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差”:可利用自然资源少,除了矾矿外,没有更多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人均耕地在浙江最少,当时不到半亩,现在只有0.31亩;国家投入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温州累计投资只有5.95亿元;交通条件差,当时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通上海的水路和一条路况很差的104国道与外界相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温州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老百姓把脸皮撕下来放在家里,人到外面去做生意;干部把乌纱帽放在办公室里,人到下面领着老百姓去办厂子。 A、人多地少,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要发展非农产业致富; B、温州农村过去生产力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虽由人民公社扶持,但一直没有得到巩固,反而使家庭经济和自发经济在资本主义泛滥的批判声中酝蕴成长; C、历史上,温州人除务农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为此,一方面自办了各种非农经营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建立起了流通信息网络,为其后来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虽然具有传统手工业优势,但因温州交通运输的不便,又距城市较远,难以接收城市工业辐射,只有顺其自然。在家庭、联户企业手工和半机械化支持下,以生产技术简单的小型产品为主,缓慢自发地向现代工业迈进; E、温州人独有的开拓精神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使他们能在大胆试验中积极发展,快速壮大。 (四)发展方式 温州模式又被称作“小狗经济”,贴切形容了温州遍地的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场景。和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产品主要为大工业配套服务不同,和广东模式注重利用外资发展也不同。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扮演了“无为”者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政府对民间的经济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让那些不符合主流的事情和现象存在和发展,而非压制和取缔,当地政府及其官员为此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仍然需要面对外界对温州私营经济比重过高的指责。 (五)发展特色 A、家庭、联户企业是温州农村非农经营的主要方式。

企业战略解读温州人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创新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温州人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经营之道是“温州人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温州人在经营理念、组织制度和管理生产、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和不断创新是“温州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关键词:温州人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具有中国犹太人的美誉。温州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构成了具有特色的“温州人现象”。“温州人经济”(包括温州地区和地区外的温州人所创造的经济)的不断壮大和持续繁荣的重要原因是温州人经营的独特思维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温州人经营理念 温州有两千多个服装企业,这两千多个服装企业中有不少只创办了四、五年,如较具影响力的“雪歌”女性时装,也只搞了四、五年,但这些企业中许多都发展得非常好,为什么在已有众多服装企业,服装市场大量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它们还要创建新的服装企业而且还是能够脱颖而出呢?这跟他们的经营理念有关。 营销理念上的逆向思维 运用逆向思维考虑市场,那个地方没有市场,那个地方人家最不愿意去,他们往往就到那里去。事实上这是温州人在寻找市场的真空点,薄弱点,往往是别人不愿涉足的地方,温州人去了。所谓“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这是上百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新疆、宁夏都能够占领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温州人往往能从全局、长远来考虑市场。温州人的困难转化意识强。依靠自己转化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温州人在市场竞争当中能够战胜困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营销方式上喜欢“扎堆”经营 专家戏称是“小狗经济”。温州人既有浓厚的竞争意识,也有足够的合作精神。在他们进入的行业中体现“团体作战”的威力,尽管同业竞争非常激烈,然而温州人之间却时常沟通信息,互相传递商机,形成协作和分工,形成一种信用机制和沟通机制。对于温州人这种聚集在一个行业共同发展的现象,专家曾不带贬义地称之为“小狗经济”,意思是一群小狗团结起来,能够战胜强大得多的对手。然而温州人自己更愿意称作“森林经济”,一片森林有大树,也有灌木、小草,在生态上相互联系和支持,远比单打独斗更有活力。 营利上注重多赢、注重小利 温州人往往能够寻找营利的突破点。温州人非常注重双赢、多赢,两个人合作,他不一定考虑你钱赚多少,我只要能够赚到钱就可以,这也是温州人从商的一个理念。赢利双方或多方不管有多少利润,都会有一种进取精神,我们讲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温州有很多企业实际上都是从小利发家的,所以温州人是大利大干,小利也大干,短期无利、长期有利也干。

有感温州经济发展模式

有感温州经济发展模式 温州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分析、总结和阐述,指出了诸如民营企业经营的灵活性,遍布全国的销售网,“小商品大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我认为上述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充分。温州经济的成功发展主要得益于四个关键要素作用的发挥,这四个关键要素是:核心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产业集群 及民间商会作用的发挥、温州文化(温州人吃苦耐劳的社会文化)及企业家精神(温州人“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精神)作用的发挥、温州市政府促进作用(在各个时期正确大胆的政策导向)的发挥。这四个关键驱动因素就像是一辆汽车的四个轮子,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高速前进。从理论上讲,这四个关键驱动因素形成了温州民营经济的钻石模型。温州模式是在不断发展的,我总结为--过去的模式、现在的模式、将来的模式。三种模式的简单描述见下表。 ------------------------------ 模式/定义/生产要素整合/产业集群/温州文化与企业家精神/政府作用 过去/资本积累/劳动力/块状经济/重商创业/保护、扶持 现在/产业提升/资金、技术/优势产业/进取学习/政策引导 未来/全球竞争与合作/区域品牌/集群优势/开放创新/市场规制 ------------------------------ 一、过去的模式(1978—1992年),是原始资本积累模式 1.生产要素作用:对劳动力进行合理的配置,一部分人员从事家庭工业,一部分人员走出温州形成遍及全国的销售大军。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民从耕地上转移出来,温州人坚持“自我改革、自求发展、自我投资、自我建设”的方针,采用简单的、分散的、以外延扩大为主的数量增长式的粗放型经济与温州手工业小城市的传统经济相结合,大力发展家庭工业;还有近10万农民跨出家门从事个体供销服务,他们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搜集市场信息,签订供货合同,采购温州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和机器设备等物资,推销温州产品,开拓新市场。 2.产业集群的作用:表现为精细的社会化分工和协作而形成的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特色的块状经济。温州的企业在产业内部分工协作方面,体现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价值链的垂直协作形式。由于温州企业在发展初期的自有资金、人员、技术都较低,只能从事经过充分细分的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的产品制造,促使产业价值链的分工非常细,形成“块状经济”。 3.温州文化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温州的文化是瓯越文化,提倡经世致用,讲求事功,反对离开“功利”而言“道义”,主张“功利与仁义并存”,强调个性、个体和能力,表现为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以及为拥有财富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企业家精神表现为艰苦创业精神,很少有企业进行分红,资金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 4.政府的作用:表现为对民营经济予以保护和扶持,明确个体私营经济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从温州模式看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重点

从温州模式看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众所周知,温州民营经济发达,创立了有名的温州模式,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本文即从温州模式出发,通过搜集数据资料,研究温州模式对温州经济发展有何意义,进而由点及面,研究中国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二、关键词 民营经济温州模式中国经济发展 三、前言 民营资本是指除国有企业资本、外国企业资本之外的国内中小企业资本及民间闲置资本。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开始兴起,经历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可观的总量规模,出现了国有、集体和非公有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20年来我国约50%的出口交货值是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创造的”。多年来,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正文 为了研究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我们以温州为例,改革开放以后,温州民营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创立了有名的“温州模式”。据统计,2011年温州工业企业数量占比中,个体户为77%,民营工业企业为22%,国有、集体及三资企业仅占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奠定了温州民营经济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潮下兴起的基础。1990年,温州市工业总产值95.07亿元,其中国有经济15.67亿元,占16.5%;集体经济48.33亿元,占50.8%;城乡个体7.85亿元,占8.3%;其他经济23.22亿元,占24.4%。据测算,1990年温州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已达到82.8%,比1978年提高18.5个百分点。在商业、建筑业等领域,民营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这段时期,投资力度逐年

现代社会治理的温州模式

现代社会治理的温州模式 不久前,笔者受邀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厅局级干部社会治理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分享了温州建立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及思考。笔者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温州的现代社会治理是什么;第二部分,温州的现代社会治理这两年做了些什么;第三部分,温州的现代社会治理为什么会脱颖而出。 第一部分: 温州的现代社会治理是什么 让我们从央视对“毒明胶”、“毒水龙头”的新闻报道谈起。央视“3?15”晚会和《经济半小时》栏目,分别在3月15日和21日,曝光了温州“毒明胶”和“毒水龙头”。央视报道应该是比较客观的。但笔者的一位记者朋友了解到,央视报道是有瑕疵的:因为我国关于水嘴中铅析出要求的标准主要有1个国家标准和3个行业标准,关于水嘴重金属含量新标准今年9月才开始实施。 温州是国内水暖卫浴基地,面对温州水暖卫浴的“生死抉择”,政府及职能部门当然要有所行动。但这个时候,最应该站出来的是温州市五金卫浴行业协会。笔者之前参加过五金卫浴行业协会会议,也听到水暖卫浴产品存在的问题,行业协会也多次呼吁,但问题未能解决。大家可能还抱有侥幸心理,或者还有抵触情绪:水暖卫浴质量和标准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央视为什么选择曝光温州?但我认为,这并没有冤枉温州,温州这座城市在质量问题方面的教训十分深刻,深知质量对于一个企业、产业、城市的意义。而在2013年底,陈金彪市长和温州市分别荣获中国质量30年十大人物和城市,温州更有责任在质量方面为全国做出表率。 历史上,温州企业因产品质量有过很多这样不同寻常的经历。但温州鞋革协会、温州服装协会、温州打火机协会、温州电器行业协会等,在温州产业的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及舞台。 温州打火机企业老板黄发静联合温州打火机协会会员企业到欧盟打官司,他本人获得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温州打火机大佬周大虎在接受媒体

温州模式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温州模式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一,“温州模式”说到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发展市场经济还是坚持计划经济。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提倡“市场经济”还是“违禁”的,居主流地位的观念是,必须坚持计划经济,而且计划经济必须“为主”,市场(还谈不上“市场经济”)只能“为辅”。“温州模式”之所以最终被认同,是因为经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从“温州模式”的实践中看到,与僵化的计划经济相反,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效率很高。市场经济植根于温州,温州经济的发展便加快了,就业的途径拓宽了,市场供给丰富了,人民迅速地富起来了,政府财政的日子也好过了。 第二,“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另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发展民营经济。当时居主流的观念是,即使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也必须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只能让民营经济起“补充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包括“温州模式”实践在内的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终于认识到,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或者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温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符合人们要求致富和追求过好生活的愿望。“温州模式”的实践证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结果,在利益的激励下,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可焕发出来,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无须政府的安排和鞭策,也不依赖政府,人们自己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致富之路、发展之路,按照市场的变化去配置资源,在市场的压力下去提高效率,并自己承担风险。 第三,在关于“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的争论中,人们对“温州模式”贬斥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市场的无序。确实,在温州出现过大量违反市场规则的现象,温州的商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柳市生产的伪劣低压电器给用户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遭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通报,并受到国务院联合检查组的检查。这种市场的无序状况理应受到谴责和处罚。但也要指出,在计划经济秩序依旧占统治地位,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温州率先突破计划经济的“秩序”发展市场经济,一度出现市场无序是必然的,人们对温州一些违反市场规则的种种无序现象严加谴责,也是正确的。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时

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的前世今生 ——对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改革开放前,温州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差”:可利用自然资源少;人均耕地在浙江最少,有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国家投入少,发展长期任其自流;交通条件差,难以接受大城市的工业辐射。因此,温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滞缓,仅具有传统手工业和家庭工业优势,它的工业化缓慢自发地向现代工业迈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温州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温州出现创业小高潮,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繁荣发展。温州由此产生了独特的“温州模式”,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温州模式又称为“小狗经济”,贴切形容了温州遍地的小企业,小作坊场景。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扮演了“无为”的角色,让许多不合主流的事情和现象发展和存在,使得温州的私营经济、家庭经济空前繁荣。产业结构的改变,使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资本主要流入家庭与自发经济,也使得资本自由的进行跨区域流动,企业发展国际化。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并向小城镇相对集中,而由于温州交通不便,距离大城市较远,难以受到工业辐射,企业为了取得外部经济效益,都选取信息较多、交通运输便利、社会化服务较发达的地方设厂,从而使企业大都向小城镇及周边地区聚集,使得空间距离成本大大降低,这样不仅在社会化协作中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形成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商品生产企业群体,而且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带动小城镇相应地发展,最

终又使发展乡镇企业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在这样的模式运营之下,推行了企业的自律,温州企业的自律性组织快速发展壮大。 当然,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引导,温州模式也导致了假冒伪劣横行,一些温州人急功近利,大量制造伪劣产品,欺骗市场,结果失去了市场。家族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表现出不适应性,使得弊端日益凸显同时。温州模式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在当今社会逐渐丧失竞争力,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影响,温州作为著名的水乡,许多河道都受到了致命性大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温州模式”也应运而生。最重要的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加强市场调控,规范市场行为,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市场环境逐步完善,使温州经济进一步发展,企业开始摒弃了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开始逐步走向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使得商品增加了竞争力,开拓了市场,也使得经济从粗放型经济逐步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改变了单纯以专业市场,小城镇为依托的营销方式,走向了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多种现代营销方式相结合的道路。交通设备的完善,使得空间距离成本大大下降,容易接受来自杭州等大城市的经济辐射。 如今,温州经济的发展现在尚处于转型阵痛期,但聪明的温州人会让温州经济再次腾飞。 陈嘉嘉3150101748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分析

无论苏南模式还是温州模式,其关键都是民间的张力得以释放和涌流,只不过路径不同罢了。在所有人都开始相信宁波人修建杭州湾大桥是为了与上海接轨,与正宗的长三角联动时,宁波人在窃笑苏南模式肇始于无锡、常熟、江阴,但典型的苏南模式不仅仅在于此,还有浙北的萧山、绍兴、鄞县。只不过随后的温州模式更具备无中生有的魅力,让人们误以为苏南模式仅仅开始于江苏。而浙江省在1993年后向浙东和浙北地区大力推广温州模式,有先见之明地改造了浙东北的“苏南模式”。苏南在占得了无尽的先机时也加深了人们的这种误会。于是,提到江苏就是苏南模式,提到浙江就是温州模式。江苏把吴越核心区域的乡村化模式抢先冠以“苏南模式”的称号,在赢得无限风光的同时也被这种胜利冲昏头脑。 第一次的优劣互换 的往往超出人们想像地改变生活,改变地域竞争态势。变化比计划来得快,这是工业化加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1980年代武进曾是苏南模式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在1992年第一届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评比中它名列第二,仅次于无锡县,而高于第三的江阴县。当时的苏南内部并非如今天人们想像的那样,越靠近上海就越发达。无锡县、武进县和江阴县的铁三角是当时苏南地区最发达的三极,他们都不属于江苏离上海最近的苏州。经典的苏南模式的创新也是围绕这一核心的。那时昆山还很平庸,张家港也才小荷露角。而且在苏州所辖的六县中,当时最发达的、发展最快的都不是直接与上海接壤的太仓、昆山和吴江。此时也是苏南模式声誉最著和实惠最多并存的黄金时期。尽管溧阳、金坛稍次,但那时提到苏锡常,不仅强将无弱兵,而且彼此也不敢小瞧。不论声势还是人均,基本上是无锡第一,而常州与苏州相差并不悬殊。可仅仅过了几年,苏锡就渐渐无“潮了。伴随这种变化的,还有武进甚至宜兴的相对衰落,和苏州总量和人均的节节攀 升“苏锡无潮并非是江苏的胜利,而是上海的胜利。苏锡特别是苏州的繁荣得益于上海而不再是内生的结果。这样,常州遥遥领先镇江等地的盛况亦已不再。镇江对常州也不是望而不及。经典的苏南模式从1995年风光最无限的巅峰突然滑落不仅让中央始料未及,也让苏南人和江苏人无法理解。 很多人谈论传统的苏南模式从万众欢呼滑落至举步艰难时,仅仅停留于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的性质。这虽不肤浅却不深刻。如果在苏南模

B 温州市经济发展SWOT分析

温州市区域竞争力研究:模型、评价和预测 改革开放以来,在温州地区形成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聚集发展模式,称为“温州模式”。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温州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造就了温州经济的腾飞与繁荣。但是,“温州模式”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本身也面临着诸多的“成长烦恼”。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受到人民币升值,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更廉价劳动力的冲击,银行部门对贷款的限制以及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温州经济陷入了发展的低迷状态。尤其在近几年,温州经济增长相对趋缓,原因何在?温州籍经济学家、杭州商学院副院长张仁寿教授说,经济增速由一系列因素决定,与我省其他区域相比,温州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等都没什么优势,过去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率先推进的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民营企业大发展。当各地体制环境趋于同质时,温州“老底子”的欠缺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必然带来一系列新“烦恼”。首先是土地紧缺之痛,其次是区位劣势之痛,其三是产业结构之痛,其四是外资难引之痛,这一系列的“痛”,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新瓶颈。 2008年,一股金融风暴在全球迅速蔓延,中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在这次大危机中,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中国肩负起一个经济大国的责任与义务,与世界一起较为成功地避免了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演变。2010年,世界逐步走入后危机时代,“温州模式”,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典范,如何在这次后金融危机中实现突围并继续茁壮成长,对于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计划前夕,面对新的烦恼与原有的劣势,温州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深的忧患。温州必须冷静地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加快发展,否则就可能落于人后。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举措:通过围海造地,向海洋要发展空间;通过“百项千亿”工程,改善基础设施硬环境;通过品牌工程,提升“温州制造”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加大引资力度,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温州市政府主动承担起了突围领路人的责任,为企业提供各项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请你们研究下列问题:

温州模式与青岛模式比较分析

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研究 摘要: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是两种比较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该两种经济模式形成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区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区域文化培育了不同的经济模式。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各自的优劣势,极大地推动了本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者颇多。本文将分析这两种经济模式的主要区别和各自的优劣势,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青岛模式; 温州模式。 1、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区别 1.1青岛模式 青岛模式是培育大企业、造就大品牌的区域性模式。青岛是我国拥有名牌产品与名牌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十个中国驰名商标,三十一个中国名牌产品,也是最早拥有国际品牌的城市,其中海尔是中国本土唯一入选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个品牌之一;并于2004年跻身世界五百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品牌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评比中,青岛入选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被公认为全国拥有名牌最多的城市。同时青岛还有一个独特的“企业家扎堆”现象,在2004年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中,青岛同时有三位企业家入选。一个沿海中等城市,短短十几年内,同时拥有如此众多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把这种大企业云集、名牌集聚、企业家荟萃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青岛模式”。 1.2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中国最具民营化特色的区域性模式,在温州“人人讲经商,家家有企业”,形成了“以户、村为基本生产单位,以民营企业为支撑,以小商品市场为交易中心,以农民能人为创业带头人”的经济发展格局,其显著特点是经济发展起步于家庭经济,民营经济是其主要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之初,促进了温州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并同时影响、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创造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神话,被经济学界称为“温州模式”。 1.3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区别 1.3.1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看 青岛的名牌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 而温州几乎没有大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力发展的是民营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经济活力十足,民营经济的经济总量占温州经济总量的98%左右温州的民营经济具有

台资模式与温州模式之碰撞文档

台资模式与温州模式之碰撞文档Collision document between Taiwan funded model and Wenzhou model 编订:JinTai College

台资模式与温州模式之碰撞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由温州市森泰公司出资十二万余元组织的——眼镜、锁具、烟具、卫浴等制造厂商与电镀加工企业,免费赴广东参观考察活动(共23家企业26名负责人),使受邀参与者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深受业界同仁欢迎与赞誉。森泰公司系温州市眼镜商会主要创会单位之一,对电镀行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及眼行业和本会的成长、壮大,作出一定的贡献。为此,特发李伟森总经理与市电镀协会会长董方钰先生合作撰写的参访纪实,与会员及读者朋友共 享。 为了提升我市电镀企业新技术应用与电镀流程管理水平,由xxx有限公司主办,市电镀协会协同组织温州市泰恒集团、鸿升集团、天宇集团等我市23家卫浴洁具、眼镜、锁具、烟具企业所属电镀厂及专业电镀企业相关负责人,一行

26人于4月17~19日赴广东省江门、中山、佛山、南海等市 学习考察自行车、五金、卫浴洁具生产基地及专业电镀企业。承蒙台资企业瑞期精细化学工程有限公司、中共江门市杜阮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的精心安排和热情款待,使得考察~成功,收获甚丰。对此,代表团成员均深表感激与欣慰。抵 达广东后,我们首先赴瑞期公司参观考察,听取了瑞期公司董事长洪条民先生所作的本企业发展概况及《当今国外电镀技术发展趋势》专题演讲。该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还就近半年新推出的铜、锌、铁、铝无氰镀铜,三价铬电镀,三价铬钝化,油酸切水剂及系列挂具、各种金属不良品剥离剂等作了工艺流程、技术应用报告。同时展开疑难技术问题互动交流及免费设计电镀流水线(自动、半自动、手动)。瑞期精细化学工 程有限公司为跨国集团台湾玉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的子公司。该公司不仅拥有全套国际先进的检测仪器及生产设备,而且更具有一批高素质核心技术研发人才。拥有高品质的前处理、铜镍铬、贵金属、abs、pc/abs添加剂、后处理剂等电镀 工艺技术配套药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较多品质优良的产品居于世界同行前列,领导表面处理技术行业高科技发展潮流。18-19日我们先后在杜阮镇、中山、佛山、南 海等市参观考察了天任车料集团、冠隆电镀公司、美标卫浴洁具公司、吉事多卫浴洁具公司、台冠金属制品公司等台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