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

一本企业传记本来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读后感,但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正如柴静的那句话吧,痛苦的经历不是财富,对经历的反思才是财富。强迫自己多思考一点。

与其说是腾讯传不如说是一本以腾讯的视角来观察的互联网发展史,我们更习惯看到的是别人成功后的光环,很少看到别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艰辛,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办法预料和规划的,在腾讯整个的发展过程中,刚刚开始时的传呼机时代,人们正在用通讯网络缩短人人之间的距离,在那个年代更多的资源被大型国有企业所把控,最初的一拨互联网人也都在好奇的观察整个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惠多网(BBS)给了少数人一个互联的窗口,而之后的互联网给了大家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家都站在一起,互相遥望,1996年的杨致远的成功,给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巨大的希望,深圳惠多网站长马化腾,北京站长雷军,浙江宁波的丁磊,浙江杭州马云,广州的求伯君,大家都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张朝阳的搜狐完全是模仿雅虎而创立,

腾讯依然被寻呼机这个旧业务的惯性所羁绊,无意间了解以色列一款ICQ的即使通讯软件的出现得到了大家的追捧,并被美国在线高价收购,决定先开发一款类似产品OICQ,在迷茫中先养着这块业务,当时的环境对这个通讯软件并没有太多的重视,腾讯以惯有的微创新不断优化通讯软件,有时胜利不在于你有多先进,而是在于你有多合适,在当时的网速下,腾讯做了很多优化工作,将即时通讯的体验做到极致,在有限的服务器下,不断优化系统构架,一些细小务实的创新使OICQ成为了今天的QQ,腾讯技术上坚持“小步快跑,试错迭代”这

也说明当时的腾讯人不断的工作源于对网络的热爱,这样的内驱力是一个创业小企业必不可少的精神。用户的快速上涨,对腾讯后台服务器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吸干了腾讯有限的资源,腾讯赶在互联网金融泡沫破裂之前融资成功,也正是那个泡沫的年代造就了无数伟大的公司,也成就了中国互联网第一代人的巨大成功。

从中国电信分离出来的一家新的专业从事移动通信业务的说及运营商中国移动,移动的移动梦网成为了腾讯盈利的突破口,也是梦网的混乱成就了一批的互联网小企业,急于盈利的QQ一元钱注册账户的收费模式被大家所唾弃,QQ秀,QQ空间的出现让年轻一代在网上找到了自我身份的认定,现实生活的倒影,也正是虚拟空间内自己巨大的成就感,认同感,在一个传统的国家里第一次年轻人找到了不被约束的自由,虚幻的美丽新世界在腾讯体系内得到了完美体现,这一个偶然的发现为腾讯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马化腾也开始了不断地向外扩张,后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让腾讯如鱼得水,摆脱了梦网的挟持,本着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要求,使其他的产品都无法真正的超越腾讯,MSN对东方文化的把握,内部的不重视,大公司出现的管理层的混乱都导致了无法撼动腾讯的地位。以及后来的51网,都以失败告终,把握千千万万的网吧才是取胜之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能买的起电脑在家用的人太少,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QQ农场和QQ宠物,腾讯以最快的速度跟上互联网的潮流,凭借巨大的用户基础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战无不胜,

3Q大战几乎让所有网民没有了安全感,对腾讯产生了巨大的依赖和

恐惧,无法想象自己离开QQ这样一个产品的情况。也使腾讯遭遇了巨大的信任危机,舆论压力,在这之后腾讯转向更加开放的态度,不再是野蛮的携用户以令天下。

极简模式的微信,在不断加入新功能的情况下让老一辈的人也加入了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成为了一个类似腾讯而不是QQ的巨大平台,这一切离我们都很近,互联网就是一片丛林,适者生存,腾讯能走到现在,凭借的就是不断地改变,极致的用户体验,这样的工程师文化的企业凭借自己的不断进步成为了互联网的巨头,向腾讯致敬,向第一代互联网人的开拓精神致敬。

《腾讯传》读后感

读《腾讯传》有感 新年新气象新年即将来到,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只有利用这假期的时间多读读书来平复我激动的心,首先感谢我们公司廖董事长,向我们推荐了《腾讯传》这本书,它向我们讲述腾讯的核心团队和人才策略的方式,通过阅读《腾讯传》这本书可以积累横向的经验,避免类似的错误和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读企业史是大有利益的。腾讯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跑者,本身的发展过程涵盖了一个典型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进化历程。昨天一下午,今天一整天,这本书算是完完整整的读完了,读完了让我有种不想立马转入下一本书而是停下来思考,感触自己的领悟与见解,一气读完,很是精彩,而又有些意犹未尽,总有回味无穷的感觉。不太好评价,只能说:这是一本互联网行业必读的企业史。而我作为国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后端大家庭的一员,每一天都必须接触互联网,每一笔账目都要经过电脑系统,这让我们更近地去接触到了互联网。我觉得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腾讯传》这本书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读的书籍。 读完这本书,首先,没想到吴晓波把一部企业创业史写的这么栩栩如生,非常的生动,虽然看到的是文字,在我内心却呈现出一幅幅画面,给我的感觉十分震撼,必须先给作者点赞。通过《腾讯传》使我了解到了一些互联网方面的事情,比如QQ的诞生,新浪、网易、雅虎、搜狐、联通、移动、上市、股票,这些零零散散的东西,似乎跟他们又熟悉了一些。看完这本书,作为互联网里的一小部分,以后在谈到这些互联网大佬,鼻祖们,我也算是听过的,尤其是小马哥(马化腾),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他的创业之路也充满了艰辛,尤其是互联网这个充满变数的行业,直到今天,小马哥都不敢大意,因为明天也许就有另外一个牛人将你颠覆。我们普通人大多数都是后知后觉的,星星之火的时候,我们都不以为然,总是要等到熊熊燃烧的烈火之时,才会注意那么几下。注意了也就是注意下吧,比别人懂一点点,没有技术,没有朋友,没有资金,一句话没有资源,想想就是想想了,不过今天的局面都是昨天的选择造就的,所以未来自己想要什么的工作,生活,今天就应该好好选择了。再说说人生吧,我觉得小马哥创造了腾讯,很了不起,可是他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晓,我只是知道直到今天他都不敢掉以轻心,他每天也跟我们一样要吃饭、睡觉、上厕所、还要思考,每个人每天基本都要做这些事情,可是人与人为什么就那么不同呢?或许因为他是幸运的宠儿,早早的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目标,执着的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或许不是为钱,但却赚到了很多钱,也许真正让他开心的当然有钱带给他的充裕的物质享受,更多的可能是挑战自己那种精神满足。 想尽快多读点书,读完一本书就觉得对这个世界又多知道了一点点。读懂世界,做真实的自己。所以,在春节假期的时候感谢廖董事长给我们推荐《腾讯传》这本书,一方面让我补充下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了解了团队的核心和人才的重要性,随着对《腾讯传》的深入,后来自己觉得对《腾讯传》这本书爱的水深火热,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带给我的是因为我的热爱而让我感到快乐的。不管怎样,互联网现在算是趋势,而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有些人说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容易成功,又有人说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可以提升自己,一切或许只能看缘分,凭感觉了,我只能做我能做的,在我的智商情商范围内,该补补,该学学。相信那句话:只要好好努力,一切都会安排好的。

腾讯传读后感

一本企业传记本来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读后感,但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正如柴静的那句话吧,痛苦的经历不是财富,对经历的反思才是财富。强迫自己多思考一点。 与其说是腾讯传不如说是一本以腾讯的视角来观察的互联网发展史,我们更习惯看到的是别人成功后的光环,很少看到别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艰辛,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办法预料和规划的,在腾讯整个的发展过程中,刚刚开始时的传呼机时代,人们正在用通讯网络缩短人人之间的距离,在那个年代更多的资源被大型国有企业所把控,最初的一拨互联网人也都在好奇的观察整个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惠多网(BBS)给了少数人一个互联的窗口,而之后的互联网给了大家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家都站在一起,互相遥望,1996年的杨致远的成功,给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巨大的希望,深圳惠多网站长马化腾,北京站长雷军,浙江宁波的丁磊,浙江杭州马云,广州的求伯君,大家都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张朝阳的搜狐完全是模仿雅虎而创立, 腾讯依然被寻呼机这个旧业务的惯性所羁绊,无意间了解以色列一款ICQ的即使通讯软件的出现得到了大家的追捧,并被美国在线高价收购,决定先开发一款类似产品OICQ,在迷茫中先养着这块业务,当时的环境对这个通讯软件并没有太多的重视,腾讯以惯有的微创新不断优化通讯软件,有时胜利不在于你有多先进,而是在于你有多合适,在当时的网速下,腾讯做了很多优化工作,将即时通讯的体验做到极致,在有限的服务器下,不断优化系统构架,一些细小务实的创新使OICQ成为了今天的QQ,腾讯技术上坚持“小步快跑,试错迭代”这

也说明当时的腾讯人不断的工作源于对网络的热爱,这样的内驱力是一个创业小企业必不可少的精神。用户的快速上涨,对腾讯后台服务器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吸干了腾讯有限的资源,腾讯赶在互联网金融泡沫破裂之前融资成功,也正是那个泡沫的年代造就了无数伟大的公司,也成就了中国互联网第一代人的巨大成功。 从中国电信分离出来的一家新的专业从事移动通信业务的说及运营商中国移动,移动的移动梦网成为了腾讯盈利的突破口,也是梦网的混乱成就了一批的互联网小企业,急于盈利的QQ一元钱注册账户的收费模式被大家所唾弃,QQ秀,QQ空间的出现让年轻一代在网上找到了自我身份的认定,现实生活的倒影,也正是虚拟空间内自己巨大的成就感,认同感,在一个传统的国家里第一次年轻人找到了不被约束的自由,虚幻的美丽新世界在腾讯体系内得到了完美体现,这一个偶然的发现为腾讯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马化腾也开始了不断地向外扩张,后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让腾讯如鱼得水,摆脱了梦网的挟持,本着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要求,使其他的产品都无法真正的超越腾讯,MSN对东方文化的把握,内部的不重视,大公司出现的管理层的混乱都导致了无法撼动腾讯的地位。以及后来的51网,都以失败告终,把握千千万万的网吧才是取胜之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能买的起电脑在家用的人太少,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QQ农场和QQ宠物,腾讯以最快的速度跟上互联网的潮流,凭借巨大的用户基础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战无不胜, 3Q大战几乎让所有网民没有了安全感,对腾讯产生了巨大的依赖和

《腾讯传》读后感1500字_1

《腾讯传》读后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腾讯传》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腾讯传》读后感1500字 谷歌的佩奇说一款好的产品要像牙刷一样,用户天天用。就像Google搜索,成为了互联网的入口,人们每天都会用1-2次。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毫无疑问是微信。作为腾讯的用户,在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名为《腾讯传》的书,不由驻足,看到作者是吴晓波,立刻就买下。 《腾讯传》还有一个副标题——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罢此书,再看副标题,其含义遍更了然于心。如下几点我感受颇深。 1.对产品的理解加强:首先,我是一名初级工程师,在在研发产品,但是对产品的概念几乎为0。阅读本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马化腾对产品的理解。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大师特落那教学生射箭,到了林子中,问一学生:看见鸟没有?答,看见。又问:看见树林和我没有?答:都看见了。又问另一个学生:看见鸟、树林和众人没有?答:我只看见鸟。特落那令其射,中。特落那说,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从QQ上线的第一天起,马化腾就是那个“只看见了鸟的好学生”。那只鸟,遍是用户。 他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这过程发现问题

就立刻解决,是所谓“小步快跑,试错迭代”。他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不同的声音和反馈。在马化腾的推动下,腾讯形成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腾讯的产品可以让用户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产品简单,上手快。QQ邮箱的胜利是来自于开发团队反复使用,添加了很多当时其他邮箱没有的功能,比如超大附件的上传以及发送到的标志等。 什么是一款好的产品?对于互联网公司,好的产品是注重用户体验的。一个牛逼的程序员的代码写的很牛逼,可是他的产品别人用起来麻烦,这就只剩下代码圈里装逼的资格了。对用户来说,产品要精致,要能打动用户,在某些需求上能满足用户,而装逼的不愿迭代的产品最终变成了古董。腾讯对用户体验的的管理非常严格,马化腾参与了很多产品的研发过程。 我的工作和互联网的工作有很大差异,更重要的是我的项目不是面对个人的,但同样是用用户需求的。就那对用户体验这点要求,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所以我只是个初级工程师,离产品经理的距离差的很远。 2.对企业管理和扩张的理解: 2.1抄袭是罪吗? 腾讯是靠抄袭起家的,但抄袭并不可耻。纵观现在的企业,有多少能制造出创新的产品来?更多的还是“借鉴”,而互联网这个行业,从一开始就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大家都是抄来抄去,最重要的不是

《腾讯传》读后感800字

《腾讯传》读后感8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读《腾讯传》有感 运营公司大修中心电气分部 正如书中所述——在很长的时间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世界的一个秘密。直到它成长为一个现象级的即时通讯平台,才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虑:为什么偏偏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掩卷而思,虽然该书探究的是企业层面的规律,但对个体的成长发展也极具指导意义。 锐意进取后者居上 1998年,当腾讯公司涉足即时通讯行业时,国内已经有三家企业在做了。所以,摆在它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市场上还需要第四个”汉化ICQ”吗?

最后,他们报着试一试的想法,决定先把OICQ养起来,竟最终靠这款产品完成逆袭,成长为行业领跑者。 ”试一试”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勇气”.作为一名维修人员,有很多困难摆在我们的面前,也许选择被动适应,也许选择主动攻克。但即便鼓起勇气选择主动攻克,不自信的情绪蔓藤难免会爬满躁动的心,束缚它向外延伸的敏感触角。 也许你担心起步晚,失去了先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也许你担心自己的想法是空中楼阁,被假想的困难吓破,任凭创意夭折……但困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创意何不先试着做一下?虽然错过了先机,却有了更多的借鉴,完全可以弯道超车,后来者居上,腾讯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深耕优势不忘初心 最近,一则新闻——”人人网”被收购——刷爆了朋友圈。 除了情怀之外,我不禁唏嘘感叹:为什么这个曾被称为”中国版Facebook”

的社交巨头倒了,而腾讯却生存下来了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腾讯赢在深耕优势,步步为营。 从书中不难发现,腾讯的核心能力是即时通讯,天生便有流量的优势,而其他拓展业务如游戏、新闻等也是依托它的这项优势壮大起来的。作为基本盘,腾讯公司始终不曾减弱对它的研发与投入,从QQ到QQ秀,再到QQ空间,它最终闯出一条中国式的盈利模式。 反观人人网,它也曾涉足游戏、团购、金融等行业,却因为没有充分发挥流量优势而后力不足,最终疲于应付,满盘皆输。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一味贪多,最终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大学里,如果我们盲目考取各种证书,导致精力不足而挂了专业课,最终本末倒置。很多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我们只有学会擦亮自己的眼睛,深耕优势,不忘初心,才能收获累累硕

读书笔记格式模板_《腾讯传》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格式模板_《腾讯传》读书 笔记模板 【--个人简历模板】 互联网创世纪 从1998年到1999年的两年,是一个神秘的时期,错过了这一段也就错过了一个世代。在硅谷,1998年乔布斯重回苹果之后推出极简主义的iMac,苹果扭亏为赢。那一年全球全球最受追捧的互联网英雄杨致远登上《时代》封面,也是那一年这位华裔青年做了一生中最愚蠢的决定,拒绝收购100万美元的搜索技术,这便是后来的Google。 在中国,1998年4月张朝阳建立了搜狐公司,12月王志东建立了新浪网,也是这一年丁磊建立了网易,至此中国互联网进入了门户时代,成为了统治未来的三巨头;在商务领域1998年6月刘强东在中关村创办了京东,1999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在搜索领域1998年10月周鸿祎创建了网站3721,1999年李彦宏创办了百度,当然通讯领域便是腾讯。 不管是世界还是中国,在1998年到1999年期间,真的是互联网发展历史中最为神秘而重要的时期。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也是改变人类未来世界的时代。这背后,除了

时代发展的机遇,还有人才辈出的迸发。这些人,在现在和当时都是时代的引流者。 腾讯的初创和成长。 1999年初创的腾讯经历过因为没钱买服务器,现金几乎断绝,几位创始人都不得不腆着脸四处找朋友们借钱的困境。虽然QQ用户数飞速增长,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它该怎么赚钱。 马化腾开价300万元,想把公司卖掉,却处处碰壁。“买家”们的态度很相似:不理解腾讯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 甚至还用腾讯的电脑,桌椅的数量来给腾讯估价——这让马化腾非常沮丧。 有这么一段插曲,在腾讯获得IDG投资前,投资人王树问马化腾:“你怎么看你们公司的未来?” 正在病中的马化腾沉默了好一会,说:“我也不知道。”后来腾讯还是神奇的从IDG和盈科手中拿到了投资,就在那到这比投资后不久,2000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突然的崩塌了。赴美上市的新浪,搜狐,网易,纷纷估价大跌,哀鸿遍野。 再后来腾讯通过移动梦网,QQ秀,游戏平台逐步盈利,日渐强大起来,书中有较多关于业务,营收数据的介绍,毕竟吴晓波是财经作者。 微信

《我看电商》读后感

《我看电商》读后感 《我看电商》的作者是从地面零售到电子商务,从跨国公司高管到管理民营企业,从开创天猫模式到带领当当上市,被业界称为中国零售实战派的领军人物,人称"黄药师"的黄若。相比其它电商大佬与风云人物,黄若的经历丰富,更像职业经理人,虽然在财富与江湖地位上无法与其它行业人物相比,但对于从业者而言,从他的书中,能获得更多。这是三十年的跨行业经历的总结,是一个实战者对行业的分析,没有高大上的宣染与拔高,只有赤裸裸的一针见血,读完此书,收获颇多,作者用简单易懂的话,以口述的方式,向我们道出了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些宝贵的工作经验,为我们对电子行业的理解做了一个奠基,实在是很有用处的。 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经历丰富到一定程度时,貌似很大的跨界其实都是相通的,从万客隆、易初莲花到家世界,再到淘宝、当当、投资人,从线下到线上,从管理运营到投資,黄若全都做过。放大格局,做广做深,有了阅历,很多事情是相通的,思路决定一切。 关于淘宝与EBAY的战争,EBAY用正规军的打法,却被淘宝用免费的方式打败了,很多人都会说EBAY的收费模式是不了解本土国情,姿态太高;但却很少人能去想淘宝免费带来的负面效果:海量重复铺货,造成购物效率的低下与商家无序竞争的异常激烈,淘宝后续出现的负现情况一开始就注定了。而EBAY按上架收费的模式本身就是从根源上规避这一些问题。最后它败了,败在对中国环境与人性的理解上。那个年代,国人在网络上要的不是效率,而是贪与懒的本性在主导一切行为。EBAY通过资本实力封杀淘宝竞争,这是不道德的,但比起来之后中国十年的网络战争,还是高出后者一截子。 天猫平台构想的缘起是淘宝在如日中天时能从中看到问题并自我手术,如果没有黄若在,我不知这个时间会不会推迟。因为在阿里的高管中,黄若是唯一有线下经历的人。作为一个后入局者,能力排众议,推出淘宝商城,这需要眼光与足够的底气。他在筹备淘宝商城的过程中,则完全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和长远的目光。在一个已经十分成功的平台上去自我否定,进行倒立式思考,去抛开现有的流程,从市场运行规律出发寻求新的运作模式,这并不容易,但黄若却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还非常成功。 天猫独创了中国B2C平台的很多规则,从开始到现在天猫的江湖地位已固,大多还都是采用当时黄若定的一套规则,当然也有改变。如为了招商,降低了准入门槛,把天猫变成一个收费的淘宝,这也为后来的围攻事件埋下了伏笔。每当出现类似新闻时,身边的朋友总会感慨:如果天猫坚持了当年的招商规则,就不会有后来的围攻与假货事件。(天猫的出现想以品牌与服务为导向,淘宝的定位就是杂货市场,天猫降低门槛,进来一大堆微型公司,都是为了入驻天猫临时成立的草根公司,后来提升门槛,起来闹事的也是这群人,卖假货的,炒作信誉的,也主要是这一群人。)在淘宝买过东西的人都知道,有时同一种商品,被商家上传了许多次,价格也不一致,这使得我们购买商品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选出合适而且价格合理的商品。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国内平台模式电商,基本上都是采用免费开店免费上传商品来吸引商家,在这样的引导下,商家为了提升自己被浏览点击的机会,自然就会重复上传同一款商品。大量商品在免费模式驱动下被无休止的重复上传,导致的是无数用户的宝贵时间的浪费和卖家为了争夺展示机会而不惜买直通车的流量。基于此,作者和他的团队在淘宝的基础上是开创了淘宝商城。从品牌入手,把资质作为门槛,实际上是帮消费者把关。资质的定位是:品牌拥有者,或者是品牌授权的经销商和分销商。 包邮与货到付款,是在电商初期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营销手段,现在却成了各个电商公司的标配,误把这些当成提升服务的手段。不赚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也是生存不下去的,即要免费又要赚钱,钱从哪里来?只以羊毛出在羊身上,流通效率的低下也是买卖电商不赚

《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

《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范文: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那些成功者制造的规则里,他们代表着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大多数人只是规则的遵守者和游戏的参与者,如果再不向这个世界输出一些自己的东西,真怕有一天发现自己被裹挟着走了很远很远。 几天前看完了吴晓波花了五年时间为腾讯撰写的企业传记,名曰《腾讯传》,读来让人印象深刻。 吴老师在书的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最后,要感谢互联网,在过去的20年里,它如此颠覆性地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也如此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受惠于它,自当有记录它的责任。? 《腾讯传》成稿于2016年10月,距离今天又过去了将近一年半,今日的腾讯已经远远超过了16年10月时候的想象。它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叫它BAT三巨头之一,它如此包罗万象以至于我们能在生活的诸多方面看到腾讯的身影,它如此顺应时代以至于我们无法想象如果生活里没有了腾讯所有的一切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腾讯是由毕业于深圳大学的几个以马化腾为代表的年轻人在20年前创办的。书中的许多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腾讯能发展到今天也是一个奇迹,度过了许多个难关和一次次惊人的蜕变。但凡过程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没有做出像当下那样的决断,如今我们手机里装的软件可能

就不再是QQ,微信等等。 我们常常能在网上看到马云讲成功哲学,对于听者来说确实很神奇甚至可以说是很邪乎。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想对于一路创办公司到现在的他们来说,这一切都不是凭空想象的,是一步一步艰难走出来的。 当初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成长过程中一直作为一个使用者的身份见证着腾讯的传奇经历。从QQ到QQ空间再到微信朋友圈,从穿越火线到英雄联盟再到王者荣耀,从QQ币到微信支付和微信红包。看上去都是正常不过的软件和创意应用,但是对于腾讯来说,每一次全新业务的发展都伴随着竞争和随时可能半途而废的风险。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的QQ号来得晚了一些。上了高中以后每次进入新的班级总有一些热心肠喜欢创建QQ群,我记得很清楚,高二的时候委托我的一位同学帮我注册了一个号,那个时候上网的机会很少,所以每周特别期待计算机课,我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穷学生”在仅有的几十分钟里通过新奇的网络和QQ开始认识这个庞大的互联网世界。高中时期学校管得很严,偶尔会通过同学的手机登上QQ 看一下,我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特别傻的QQ昵称——豪迈少年(那个时候也有想过追风少年哈哈哈哈)。 再后来读了大学,开始迷上QQ空间,经常在空间里发说说状态,每当去了一个新地方拍了照片都会发到相册里。打开QQ空间最期待的永远是与你相关(+)里的数字能大一些,这样我就知道有人评论了我的状态或者又来留言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喜欢在空间里发表

心得体会-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 精品

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 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 顾强 吴晓波写《腾讯传》从2019年开始着手,2019年截稿,前后用了5年时间,走访了腾讯60多位各级管理者。 作者在序言中写道 裂变中的互联网经济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由此造成了观察和定义的困难。 这如同没有一个摄影师、画家或者记者,可以准确的描述乃至定格一座正在喷发中的火山。 因此,吴晓波放弃了宏大叙事和原理架构,而把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企鹅帝国发展过程中细节的挖掘和铺陈上。 由于每个人经历不同,看完一本书所能得到的共鸣和感悟也不尽相同。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完《腾讯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大学与创业 大学时代的经历对个人以后的发展影响都会比较大。 马化腾在大学里面就自己钻研语言和下的图形化编程,是大学机房里面的捣蛋高手,经常用程序把电脑锁死,霸占电脑。 马化腾班主任说,每次她巡视宿舍,马化腾和张志东都在看书或者操作电脑,而其他同学由于没有电脑,都在闲聊或者做其他事情。 正是这些积累,马化腾大四实习的时候就实现了一个图形化界面的股票分析系统,并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实习的公司。 1993年,5万元相当于一个大学毕业生3年的工资,还是相当可观的。 联想到我自己的大学生活,我是1995年上的大学,我们有5个同学组建了一个计算机兴趣学习小组,对于学生来说,当时电脑还是很贵,好在南京珠江路有电脑租赁业务,于是我们就用租的方式,搞来几台586电脑。 也正是大学的这个经历,我毕业后选择了程序员职业。 腾讯5个创始人中,4个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都是高中同学。 同学之间的互相信任,加上能力上的互补是很容易一起来创业的。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5篇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5篇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 “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能活下去而苦恼”这是马化腾对早期团队运营腾讯公司时最客观也是最直接的概括。 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然而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如果当年的自己在另一个领域发展定能有巨大成就,这也是我阅读《腾讯传》的原因之一。我对自己的人物设定是在书中的背景及年代中,我将与丁磊、马化腾等人争相厮杀,结果在读书的过程中却发现,倘若设想为真,自己早已被杀得片甲不留。 在中国企业史上,出现在1998年至1999年的这些互联网创业群体是前所未见的一代,他们组成一条喧嚣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家时代。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整个互联网的大背景,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这些互联网企业影响的。包括阿里的马云、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小米的雷军,乃至微软、苹果等国际公司,都被作者以时间为主线,不断穿插在书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时代影像,这是我选择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 看着群雄并起,策马逐鹿的互联网竞争,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这些人,在你毫无察觉的状态下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你不会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不再排着长长队伍去现场买电影票,出门不用在路边傻等着出租车的到来,甚至买一个煎饼果子时都习惯用二维码付款。

渐渐地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在想办法改变世界,与此同时,又有一些人在想尽办法适应改变的世界,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后者。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回家,发现我家老爷子正在玩欢乐斗地主,还时不时的喃喃自语。家母像训斥孩童般喊道“六十多岁人了,你就不注意点自己的眼睛,视力都开始模糊了自己不知道啊”。无奈下,父亲只好躲在被窝里继续搞他的斗地主革命,耳朵还得时刻注意着母亲潜入脚步声。这时我发现,这些互联网企业不光是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包括父辈们在内,他们同在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从1998年公司创建到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被无数人诟病。有人说他只懂抄袭没有创新,有人说他只会靠游戏产业赚钱,人们一边斥责着,一边开心的用着微信付款结账,手指还不停的在“吃鸡游戏”画面上舞蹈着;就好比你口中大骂着食堂厨师做的红烧肉没有营养,但你却丝毫没有住口不吃的意思。 读过《腾讯传》后,不能保证你对腾讯的态度发生变化,但至少,我希望人们能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支配的。 你定然回忆不起自己什么时候买的第一套QQ秀、第一次注册腾讯会员、第一次在QQ音乐上付款买歌只为送给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士。当然,你更不会清楚当年的“QQ农场”是其无意中发现的可以让人们心甘情愿付费游戏项目,所谓的“彩虹QQ”只是企业之间窥探用户数据的一种方式,“3Q大战”是两家互联网公司为了霸占你的电脑而展开的商业竞争,雷军开发的“米聊”要比“微信”早了足足一个月,最后却被彻底挤出站台……

《腾讯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腾讯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 悟 这两天又读完了《腾讯传》,和周鸿祎自传以及福布斯富豪榜上马化腾的历年资产数字一起对比着看,妙趣横生。三者相映成趣,清晰的展现了90年代初至今,中国大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状况。嗯,也可以称为中国局域网的发展历史。 这两天又读完了《腾讯传》,和周鸿祎自传以及福布斯富豪榜上马化腾的历年资产数字一起对比着看,妙趣横生。三者相映成趣,清晰的展现了90年代初至今,中国大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状况。嗯,也可以称为中国局域网的发展历史。 最近一年突然火起来的一类自媒体,比如《向小田》、《饭统戴老板》、《老道消息》等,非常喜欢写类似财经\互联网\房地产+大历史类的文章。这类文章中各种为人津津乐道的素材,其实能在这类传记中看到许多。 《腾讯传》整本书很好看,内容详实,清晰完整的呈现出了腾讯从创业之初的艰难探索,到通过移动梦网找到盈利,再到从QQ 秀、QQ会员等初步找到多元化方式,乃至成为人人诟病的“狗日 的腾讯”,一直到今天的开放生态和微信。 这本书值得互联网从业者,尤其是产品岗和管理岗的人自己 去翻一遍。

趁着有时间,而且这个公众号拿到了原创功能,我写几个小 点吧。 一、关于程序员在98年的薪水问题。 上一篇周鸿祎自传的读后感里,我调侃了周鸿祎3年时间, 月薪从800到7000。然而马化腾也一样,95年毕业参加工作,月 薪1000元。98年升职成为主管,月薪8000元。 与周鸿祎不一样的是,马化腾在职场上业绩平平,也没有突 出的闪光点,甚至于多年之后周围的同事只记得有个“小马”这 个同事。即便如此,小马的月薪也8000元了,三年时间翻了8倍。 小马哥的职场经历更符合一个普通人的情形,由此可以看出,两点: 1、程序员工资真是高,选对行业太重要了; 2、周鸿祎在北大方正的后两年的确白瞎了,都混到事业部总 经理了,还拿着普通程序员的工资。 二、腾讯的“基本盘” “基本盘”这个词单独拿出来,是因为两天前的微信公开课 之后,很多人都在谈“微信的基本盘已经稳了”。在腾讯传里, 也确实提到了类似的表达——“QQ的基本盘已经稳了”。 基本盘常常用来分析股票大盘和市值,当这个词用到某项业 务或者某个产品上时,尤其后面的定语还是“稳了”,简单一句 话实则非常霸气侧漏了。类似于“我不在乎我的朋友有没有钱, 因为谁也没我有钱”一样。

胡适大传读后感

胡适大传读后感 (2015-04-28 12:50:05) 转载▼ 标签: 杂谈 今天,看完了《胡适大传》,全书共1350页,花了我不少时间,掩卷(其实是合上ipad)琢磨了一下,发现近几年看了不少关于胡适的书,有的是胡适写的,有的是写胡适的,印象当中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胡适说禅》,《白话文学史》,《人权论集》,写胡适的有余英时的《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李敖的《胡适研究》,朱洪的《胡适大传》,还有一些零零星星与胡适有关的文章,看了这么多,觉得应该把一些感受写一下。其实评价胡适的文字已够多了,毁之誉之都有,我不打算再多废话。而我的读书感受可能离这些书的主题较远,不过也是因为看了这一系列的书,了解到了民国时代的许多人物,才会有我下面的这个感受。那就是,留洋深造对个人的成长、成功真的很重要。 就拿胡适来说,1910年他考取第二期庚款留美官费生,和他同期的有语言学大家赵元任,还有任叔永,陈衡哲,竺可桢,吴宪等人,哪个回国后不是响当当的人物。然后再看其他几期庚款留学生,如前几期的梅贻琦,金岳霖,叶企孙,汤用彤,吴宓,再到后几期的钱学森,杨振宁等等,看看这些名字,都是一代宗师啊!看了这些庚款留学生名单后,我干脆对近代以来一些名人、大师、泰斗、领袖做一下梳理,发现在近代史上那些牛逼哄哄的人,基本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先是清代的启蒙思想家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他虽然没有出国留学,但已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而同是启蒙思想家的严复更不用说了,他是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翻译了很多西方重要理论著作。然后有了洋务运动时的公派留学,如唐绍仪,詹天佑,以及甲午海战中的中坚力量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虽未正式留洋深造,但去英国接船时收获良多)等。到了戊戌变法一派的康有为,虽没有留学国外,但他1879年去了一次香港,眼界大开,于是注重西学,渐渐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他的学生梁启超则是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后又游学欧洲,到处求学、讲学,有了这些留洋经历,才使梁任公在退出政治舞台后在学术上成绩卓著。再说闹革命的孙中山,他13岁就到檀香山,在国外接受了较系统的西方近代教育,有了自由、博爱的普世价值,想在中国实现,于是闹起了革命,成了国父,再看他的信徒们,吴稚晖,汪精卫,蒋介石等也都是留过洋的。

《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范文

《腾讯传》读后感3000字范文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那些成功者制造的规则里,他们代表着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大多数人只是规则的遵守者和游戏的参与者,如果再不向这个世界输出一些自己的东西,真怕有一天发现自己被裹挟着走了很远很远。 几天前看完了吴晓波花了五年时间为腾讯撰写的企业传记,名曰《腾讯传》,读来让人印象深刻。 吴老师在书的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最后,要感谢互联网,在过去的20年里,它如此颠覆性地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也如此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受惠于它,自当有记录它的责任 《腾讯传》成稿于2016年10月,距离今天又过去了将近一年半,今日的腾讯已经远远超过了16年10月时候的想象。它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叫它BAT三巨头之一,它如此包罗万象以至于我们能在生活的诸多方面看到腾讯的身影,它如此顺应时代以至于我们无法想象如果生活里没有了腾讯所有的一切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腾讯是由毕业于深圳大学的几个以马化腾为代表的年轻人在20年前创办的。书中的许多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腾讯能发展到今天也是一个奇迹,度过了许多个难关和一次次惊

人的蜕变。但凡过程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没有做出像当下那样的决断,如今我们手机里装的软件可能就不再有QQ,微信等等。 我们常常能在网上看到马云讲成功哲学,对于听者来说确实很神奇甚至可以说是很邪乎。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想对于一路创办公司到现在的他们来说,这一切都不是凭空想象的,是一步一步艰难走出来的。 当初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成长过程中一直作为一个使用者的身份见证着腾讯的传奇经历。从QQ到QQ空间再到微信朋友圈,从穿越火线到英雄联盟再到王者荣耀,从QQ币到微信支付和微信红包。看上去都是正常不过的软件和创意应用,但是对于腾讯来说,每一次全新业务的发展都伴随着竞争和随时可能半途而废的风险。 对于我自己来说,QQ号来得晚了一些。上了高中以后每次进入新的班级总有一些热心肠喜欢创建QQ群,我记得很清楚,高二的时候委托我的一位同学帮我注册了一个号,那个时候上网的机会很少,所以每周特别期待计算机课,我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穷学生”在仅有的几十分钟里通过新奇的网络和QQ开始认识这个庞大的互联网世界。高中时期学校管得很严,偶尔会通过同学的手机登上QQ看一下,我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特别傻的QQ昵称——豪迈少年(那个时候也有想过追风少年哈哈哈哈)。

《腾讯传》读后感2000字

《腾讯传》读后感20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腾讯传》读后感2000字 看《腾讯传》是源于一个朋友在群里推荐听喜马拉雅FM里《腾讯传》,是一位女士读的,下载了前面的几十篇,在地铁上听了一下,顿时觉得值得一读。因为我看阿里的文章和书都比较多,但对于企鹅而言,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了解。这两个月飞机上的时间都交代给了《腾讯传》,在看完了本书之后,仿佛和腾讯一起度过了外人看不清,但内部波澜起伏的十八年。回首翻阅,作为书签的15张登机牌所标记之处都是经典,忍不住赞叹吴晓波同学的精彩文笔。 一个杰出的财经专家写了一家伟大公司的传记,这就是《腾讯传》。 我对腾讯的了解始于QQ,是和MSN同时间知道的,当时做房地产营销

的我主要用MSN当办公软件,QQ是作为传文件的专项工具,当时觉得最有价值的就是离线传输文件。 再后来对腾讯有较深的接触就是微信了,2015年10月开始,从房地产公司进入到创业公司,一下就被微信包围了,微信好友在3个月内,从200人到3000人,微信群也是从不到百个直接涨到数千个,好像直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所有信息量中的90%来自微信,不分时间段的快速响应还是通过微信,原来的社交软件怎么一下就成为了工作软件?半天不看,就有2000+条的微信未读,读微信的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2点,枕边、马桶上全是被微信占据了,完全变成了被微信推着工作了,同时又是用微信推着别人工作。 用微信体会的沉浸不正是和引起广泛争议的”英雄联盟”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吗?这两款产品都是深深的反映了小马站长对互联网的理解:服务和用户驱动。客户沉浸其中而自不知,就是因为产品

腾讯传读后感-

《腾讯传》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对腾讯企业有了个人直观的了解,了解了陪伴我成长的QQ及目前正火的微信是如何问世又如何发展的。 作者吴晓波被人誉为出色的财经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弗大学访问学者,花了五年时间写了腾讯公司的发家史。 第一部分,写腾讯创业到3Q大战,这块是腾讯路线的基本材料,而且都是当事人对话的一手材料,里面的段子和内容来自于腾讯内网的各种文章和诸如入职培训、晋升培训这类培训里面的材料,材料的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所关注的,换句话说很关注这方面的内容,看这部分一定会对腾讯的发家史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部分,3Q大战到腾讯开放战略,这一段基于采访得来的3Q大战现场描述,但这种描述也就是记录而已。其中比较隐晦的商业手法提及较少。 第三部分,从微博迎战到微信崛起再到买起点构建泛娱乐战略。 看完整本书,书中腾讯创业从微博迎战到微信崛起的,还可以了解到雅虎、MSN、人人,网易、搜狐、新浪等,从00至10年诞生的轰动全球的优秀企业的背景资料,了解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本好书对于我这种互联网入门菜鸟来说,此书值得慢慢细。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腾讯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在于高层能够不断反思公司存在的重大问题,并且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上下齐心,以超强的执行力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不光是打造了一批极富战斗力的团队,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内部凝聚力,再加上非常人性化的员工关怀,才造就了这个中国目前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巨头。 感谢公司推荐的这本《腾讯传》,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大企业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集团荣誉精神,敢于尝试的精神,对我以后的成长矫正了更多良性的指引。

腾讯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腾讯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腾讯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2011年11月,腾讯和360的3Q大战刚刚尘埃落定,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正为争夺用户打得不可开交,微信是腾讯新上线的一个产品,已经有3000多万用户,并且每天新增20万,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2011年前后正是微博横扫天下的时候,面对微信的横空出世,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事后看待这个事情,在为张小龙团队欢呼的同时,也为马化腾捏一把汗,如果微信不是由腾讯公司孕育出来的,而是由其它公司创造出来的,今天的腾讯还是腾讯吗? 微信和腾讯使我不由的想起了得到和罗辑思维,得到用户现在也已经突破1000万了,每天新增10万左右,都是大量占用用户时间的工具,不同的是微信主要偏社交属性,得到是知识服务商,主要偏学习属性,得到里面的用户需要交流联系还是要通过微信来传递,但是微信的用户,不一定只有得到一个平台来学习,微信用户基数大是原因之一,得到版本不断更新,也在注重用户交流这一块,但其精髓还是知识服务,社交体验这一块应该不会大突破,所以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它的成功是一次

战略规划的结果,还是偶然的产物? ——为什么腾讯曾经遭遇空间的质疑,它所面临的模仿而不创新、封闭而不开放的“指控”是怎样形成的?性情温和的马化腾如何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全民公敌”。 ——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有什么异同?前者的繁荣是一次长期的追随之旅,还是有自己的东方式生存之道。 以上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后续会慢慢给出答案。 “大行业和大时代”促使马化腾一骑绝乘。 罗胖曾经说过关于洛克菲勒是怎么样发财的,在现代的商业环境里一个商人要想成就洛克菲勒那种级别的财富,你至少要过三关: 第一关:就是挖到第一桶金。 第二关:你就必须变成一口猪,站到那个时代性的风口面前,让风把你这头猪吹起来,这叫把握一次大机会。 第三关:就是你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完成你的财富帝国的横向扩张。 请思考一下腾讯帝国的崛起是否有其相似的地方?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产品极简主义 简单就是一种美,少就是最合适的。马化腾是“细节美学”和“白痴主义”的偏执实践者。 用户驱动策略

读腾讯传有感

读腾讯传有感 读腾讯传有感(一) 从学生时代使用的QQ,到工作后使用的微信,都是腾讯的产品,因此对于腾讯的发展史和马化腾个人的成长史都有浓厚的兴趣。虽然打开百度就能轻松搜索到关于腾讯和马化腾的相关信息,但从马化腾亲手写的《腾讯传》中了解他,了解腾讯,还是有别样的感觉。 《腾讯传》中展现了马化腾从一个天文爱好者,一个计算机热爱者到一个成功创业者的成长史。角色不断转变、不断丰富的马化腾,始终保持着敢于舍得并冒险投入的决绝禀赋。对天文的热爱,购入天文望远镜,终获得征文大赛奖项;对计算机的热爱,化作学生时代学习的动力,钻研知识,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于时代发展敏锐的觉察力,推动自身抓住机遇,勇于将自我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创业需要梦想来引航。创业只有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才会飞得更高,飞得更稳,飞得更远,才能创成业、创好业、创大业。腾讯的发展历程并不顺利,连马化腾都在书里说到“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如何活下去而苦恼不已”,由此可见,创业之初是多么艰苦。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摸黑前行的勇敢,没有执着的梦想,在艰辛的创业路上恐怕走不远。 “不进则退”的定律,也适用于腾讯。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想生存,不仅要适应变化,更要主动变化,主动变化应对比应变能力重要得多。互联网生态瞬息万变,腾讯的发展史也是坎坷的历史,腾讯能冲出重围,与它主动变化的能力息息相关。从1998年的创办、ICQ 到OICQ、腾讯小企鹅形象的决定、腾讯的成人礼——上市、微信,到手机QQ的自我变更,腾讯一直在探索,时刻在创新。对于企业来说,不进则退,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如此。习惯了的工作、习惯了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安稳得处于安全地带。面对变化,我们会不安,对于改变,我们会退缩,我们像“被动了奶酪”的小老鼠一样无措。使用微信时不妨想想腾讯的发展史,鼓励自己,让自己勇于尝试新事物,探索新旅程,或许,生活将呈现更多姿的色彩。 腾讯是企业,更是一家富有社会责任感、热衷做公益的企业。书中提到,对于马化腾来说,创办腾讯既是一次商业上的冒险,同时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他最重要的思考命题之一,就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他希望腾讯成为一家受尊敬的公司,在公益事业和社会上有所践行。马化腾是这么想的,腾讯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成立的第一家公益基金会,腾讯发起成立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公益发起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99公益日”,腾讯向大众展现了企业的担当,传递了积极的正能量。

腾讯传读后感2000字

腾讯传读后感2000字 初识腾讯,是在2002的时候来深圳的叔叔婶婶家玩,发现深圳这边流行一种叫OICQ的东西。出于好奇,便申请了一个账号,这个可爱的企鹅,从此竟然陪伴了我一直到现在。工作之后,因为在深圳(腾讯总部),也有幸对腾讯有了更多了解。曾经去腾旭面试过,去腾讯参观过。可以说,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腾讯,每天你都会花至少一个小时在腾讯相关的产品上。每天我需要在微信上完成与同事,亲人,朋友的沟通,在QQ上与同事传发文件,在微信读书上打发自己的碎片时间。可是对于腾讯这个企业,我却是陌生的,阅读完此书,才让我第一次进入了腾讯的世界: 1、领导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和精神支柱。他是这个企业的掌舵者。犹如伟大的企业都有一位伟大的掌门人。诸如苹果的乔布斯,华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马云。但是腾讯这位掌门人却非常独特,他低调且神秘,但是他身后的腾讯帝国,却是无比的强大和富裕。马化腾是潮汕人,有着潮汕人特有的敢闯敢干和低调务实的精神,外表文静,内心却刚毅和柔软。大学就读于深圳大学,这所当时并不出名的大学。他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白手起

家,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商业帝国,也体现出马化腾骨子里的狠劲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志。马化腾的个人魅力,对于腾讯而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产品至上的原则,极简主义的用户思维,以及对于互联网的洞察和把握,是常人不可企及的。他的性格中既坚持原则,又有像水一样的性格,能够变通和捉摸不透。喜欢天文的马化腾,低调谦和,像看待宇宙一样看待这个世界。 2、创业期(1998-2004),腾讯是马化腾和几个同学包括张志东,曾李青等人一起创建的。创立之初只有5个人。在深圳华强北的赛格广场租了一个写字楼。把早期靠制作传呼机接入业务起家。通过中国移动梦网业务赚取了企业的第一桐金。通过QQ秀等创新,把QQ不断推向市场,迅速抢占市场,并在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上市成功。从创立到上市,这是腾讯的第一个辉煌的时期,中间有波折,有挑战。企业也曾多次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腾讯是幸运的,抓住了市场的救命稻草,最终上市成功。但此时,腾讯的发展前进还是不够清晰的。未来的挑战依旧重重。 3、发展期(2005-2009),腾讯将发展战略调整为:定位成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在这个战略的发展道路上,腾讯遭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第一个对手就是国际软件大鳄,微软。腾讯QQ与微软MSN于2005年开始正面交锋,开

急先锋电影观看心得感悟评价大全_急先锋观后感

急先锋电影观看心得感悟评价大全_ 急先锋观后感 以来,首次释出花絮,急先锋行动小队队长杨洋的“硬核打斗”跃然眼前,幕后的严格训练也首次披露,杨洋也直呼“过瘾,很酷,太刺激了!”小编整理了急先锋电影观看心得感悟评价大全_急先 急先锋电影观看心得 电影《急先锋》已定档2020年大年初一与全国观众见面,今日,该片曝出重磅炸弹,“急先锋小队”成员真容终于首次浮出水面!一组“冲锋版”海报信息量巨大,众主演首度集结全阵容亮相! 时,纷纷表示无比期待后续更多精彩物料的释出!《急先锋》已经是唐季礼导演与成龙大哥的第九次合作,作为动作电影和春节档的“急先锋”,此番两人王者归来并带领杨洋、艾伦、母其弥雅等年轻演员冲锋陷阵,用拳拳到肉的动作、全球取景的制作、超大规模的场面在鼠年春节献上一部超强、超嗨、超爽的超级动作大片!

不同于先导海报高耸湍急的瀑布所展现的环境惊险刺激,此次释出的“冲锋版”海报,以极具冲击力的人物群像视觉效果呈现,首次将“急先锋”行动小队全员集结,尽显各个成员冲锋陷阵、对抗劲敌的硬核形象!面对敌人的枪林炮雨,成龙神情刚毅,手持冲锋枪带领小队奋力还击!杨洋意气风发、动作霸气,力量感展露无遗!艾伦蓄势待发,实力展现急先锋的英勇风采!母其弥雅和朱正廷无惧艰险、顽强抵抗!整个“急先锋”行动小队配合默契、严阵以待,誓死完成任务、捍卫“急先锋”尊严! 饰)、张凯旋(艾伦饰)、弥雅(母其弥雅饰)、神雕(朱正廷饰)等组成的急先锋行动小组,上天入地,辗转全球各地施展惊险营救,并卷入一场轰动人心的惊天密谋。最后急先锋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还有什么难关在等待着他们?观众们可以保留着这份期待与悬念,届时电影上映在影院寻找答案! 急先锋电影观看评价 唐季礼导演与成龙大哥合作迄今已三十年,他们共同创造了“龙氏动作、龙氏喜剧、龙氏玩命”的《警察故事》系列,并用《红番区》开创了贺岁电影的先河,这些口碑与票房双收的经典影片都成为了几代观众心中无法超越的记忆。在此次的电影拍摄过程中,武行出身的唐季礼导演对大场面和动作戏有着更加极致的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