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困难怎么解决

新生儿呼吸困难怎么解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新生儿呼吸困难怎么解决

导语:在生活中新生儿的健康是很多人关注的。一旦出现新生儿呼吸困难的话,家长们都是很担心的。保护好新生儿的健康是我们大家都希望做到的事情,

在生活中新生儿的健康是很多人关注的。一旦出现新生儿呼吸困难的话,家长们都是很担心的。保护好新生儿的健康是我们大家都希望做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就需要详细的了解一下这一症状是怎么回事。那么到底新生儿呼吸困难怎么解决?针对这个问题,下面由权威的专家为大家做介绍:

一、呼吸困难。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早期表现为呼吸次数增加、呼吸浅表、急促,进而表现鼻翼翕动,再重时可以看到三凹征(即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3个部位同时凹下),同时小儿出现面色及口击发青,严重时出现呻吟样呼吸,吭吭样呼吸或呼吸暂停,这些均表示病情进一步恶化。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遇病情恶化,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二、呼吸暂停。

正常新生儿有时可以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有时两次呼吸间隔5~10秒钟,但不伴心率和面色改变,称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10~15秒钟甚至更久,同时心率减慢,每分钟少于100次,还出现紫绀和肌张力减低。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早产儿易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因式胎龄小,呼吸中枢功能差,呼吸暂停发生率较高,胎龄愈小愈易发生。呼吸暂停与睡眠有关,常发生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时;此外,新生儿面部与躯干温度感受器功能相反,当面部温度高于躯干时易发生呼吸暂停。当中枢神经对喉部肌肉运动控制失灵

小儿呼吸道的特点及护理

小儿呼吸道 一.小儿呼吸的生理特点: 人体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组成,以喉下部的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和喉部的感染,而下呼吸道感染则被称作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组成小儿呼吸道的各器官分别有以下特点: (一)上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解剖特点: 1.鼻:婴幼儿时期头面部发育不足,鼻道相对短小、狭窄,初生儿几乎无下鼻道。此后随着面部、颅骨及上颌骨的发育,鼻道逐渐加宽增长,直至4岁左右才开始形成。婴儿期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极易于感染。粘膜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粘膜充血肿胀可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引起呼吸困难。粘膜下层缺乏海棉组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至青春发育期达高峰。因此婴儿很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衄较为多见。 2.鼻窦:婴幼儿鼻窦不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蝶窦生后即存在,3-5岁后方有生理功能。上颌窦2岁时出现,至12岁后才充分发育。额窦的炎症在6岁以后方可见到。婴幼儿期虽易患呼吸道感染,但不易发生鼻窦炎。 3.鼻咽部及咽部:由软腭分隔,在婴儿期相对狭窄、垂直,且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包括鼻咽部扁桃体、舌及腭扁桃体,围绕咽部呈环状排列,这些淋巴组织肿胀时可引起气道部分阻塞。腭扁桃体为最大的集结淋巴组织,早期腺体及血管组织均不发达,至1岁末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最高峰,至14-15岁时又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是在1岁以内婴儿少见,多发生在学龄儿童。扁桃体具有生产、供应和贮存抗原反应前驱细胞的作用,有一定防御、免疫功能,对单纯性扁桃体肥大者主张勿须手术摘除,如果腺窝处有细菌隐伏形成慢性感染病灶,不易控制者,可考虑手术。 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当其处淋巴组织感染后可发生咽后壁脓肿,临床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 4.耳咽管:婴儿的耳咽管宽直且短,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时易患中耳炎。 5.鼻泪管:在婴幼儿期比较短,开口于眼的内眦部,瓣膜发育不全,婴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及眼结合膜,引起眼结合膜炎。 6.喉、小儿喉部相对地较成人长,为漏斗形,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部较狭小,轻度炎症或水肿时,容易发生呼吸困难。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由鼻腔和喉咙遭受病毒感染所致,这是一种经常发生在儿童间的轻微传染病,且发病次数会随着与其他儿童越来越多的接触,或进入托儿所而增加。 鼻窦炎 所谓鼻窦就是位于鼻部周围、充满空气的腔室。鼻窦炎为鼻窦内壁的炎症,大多为感冒所引起的并发症,通常与细菌感染有关。有诸如流鼻涕或咳嗽等普通感冒症状,可能就是鼻窦炎的最初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些。 会厌炎 会厌是位于喉头入口处的软骨,感染会厌炎时会厌肿胀,阻塞呼吸道,因此会厌炎是一种严重的潜在致命性感染,它好发于2—6岁的儿童,常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所以可以利用免疫接种来防止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达到预防会厌炎的目的。 过敏 过敏就是体内的免疫系统对某种物质出现不合适的反应,假如儿童具有过敏性异常的家族病史,那么他发病的概率就会非常大。过敏的症状有:发疹、恶心、呕吐、眼睛疼痛、发痒、鼻塞、流涕、咳嗽、昏倒、腹痛、腹泻。 肺炎 肺部炎症即肺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所致。它也常是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或水痘等传染病的一种并发症。患有囊性纤维性变的患儿很容易发生肺炎。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通常以高烧、咳嗽、鼻翼扇动为主要症状,有的伴有呕吐、抽搐、流涕、咳痰等,多见于冬春季节,主查由于受凉、感冒引起的。专家提醒:幼儿久吹空调不仅会患上感冒,还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大、空调房空气不流通等原因引发肺炎。肺炎是一种下呼吸道的炎症性疾病,多在感冒的基础上发病。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所以父母一一定多加小心。 哮喘 哮喘是儿童最常发生的慢性肺部疾病,此病反复发作可造成喘息及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多数哮喘患儿都在4-5岁期间首次发病。若不加以治疗,哮喘可能会造成患儿成长迟缓,并有致死的潜在危险。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近些年,得这种病的儿童数量比以前增多了,这该不该怪罪空气污染还不能确定,但每到季节更替的时间,特别是一到容易过敏的春季,医院里患有这种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就会增多。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80例小儿呼吸困难误诊漏诊临床分析

80例小儿呼吸困难误诊漏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80例小儿呼吸困难误诊漏诊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呼吸困难误诊漏诊的220例患儿资料,并从中随机选取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在全部呼吸困难患儿当中,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患儿的呼吸困难表现有呼吸系统解剖异常、呼吸道误吸、先天性的心脏病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急性脊髓炎与其他原因等。出现漏诊,危及病患的生命,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确诊。结论:小儿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呼吸道的误吸以及呼吸系统等原因造成,因此,应及时做好检查工作,以便患儿得到及时的确诊,进一步提高临床的治愈率和存活率。 标签:小儿;呼吸困难;研究分析 出现呼吸困难,对于小儿而言是十分危险的,也是患儿的呼吸道出现感染的并发症之一,若患儿伴随其他疾病,则容易造成误诊漏诊[1]。小儿呼吸困难具有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危害大等特点,若不及时确诊治疗将会导致患儿的生命受到威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呼吸困难误诊漏诊的220例患儿资料,并从中随机选取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5d~13岁,其中15d~3个月之内的患儿有20例,3个月~1岁22例,1~3岁10例,3~8岁9例,8~10岁7例,10~13岁12例。 1.2呼吸困难分级标准 可分为四个级别:Ⅰ度,患儿安静之时,未出现呼吸困难现象,但在活动期,出现轻度的呼吸困难;Ⅱ度,安静时伴有轻度的呼吸困难现象,患儿出现吸气性喘鸣以及胸廓周围的软组织凹陷,且随着活动的加重而越发严重;Ⅲ度,患儿的吸气时,其呼吸困难比较明显,表现也烦躁不安;Ⅳ度,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现象,且较为严重、手足乱动、冒冷汗、烦躁不安,严重时,将导致病患出现面色苍白现象[2]。 1.3方法 对患儿呼吸的困难程度进行分级,并且询问主要的病史,结合临床的表现,对患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 2结果

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采访嘉宾: 苏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医生,201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儿科学博士学位。曾获2009年第八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三完成人),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目前主要围绕哮喘气道炎症性疾病及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开 展研究。 《科学生活》:春季小儿常发哪些呼吸道疾病? 苏医生:随着春天的来临,因为咳嗽、哮喘来看病的小孩特别多,比之前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常见的小儿咳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另一类是非感染性咳嗽。感染性咳嗽一般伴有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有特异性表现;非感染性咳嗽一般不伴有发热,引起该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吸入异物、先天性呼吸道疾病、过敏等。 我们在门、急诊常常遇到一类孩子,家长说,孩子之前发过烧,现在烧是退了,但是咳得特别厉害,时间挺长了,问是怎么回事。我们称这类咳嗽为感染后咳嗽,主要是因为感染引起了呼吸道的损伤,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有一些孩子

要持续一个月甚至更长。 还有一类孩子因为长期、反复咳嗽来就诊,这些孩子从来没有发过热,而且经常吃抗生素效果也不好,仔细询问家长之后,排除异物吸入、结核等疾病后需要考虑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类孩子一般是夜间或清晨咳得比较厉害,吸入花粉,吹过冷风,吃过冷饮或者奔跑运动后咳嗽会加重,一部分孩子还伴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这类咳嗽与孩子的过敏性体质 有关。 《科学生活》:过敏性咳嗽需要服用抗生素吗? 苏医生:在我们儿科的门急诊中,过敏性咳嗽的小孩比较多,有些年轻的家长,会在网上查一些资料,知道过敏性咳嗽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但是也有一些爷爷奶奶,一发现小孩子咳嗽了,还没等去医院,就自行给孩子用上了头孢等抗生素。等到医生问他们为什么要吃头孢时,他们会说,“我们小孩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吃头孢”。但是吃了一段时间抗生素他们会发现咳嗽并没有明显好转。如果家里有经常咳嗽又没发热的孩子,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确诊是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使用抗过敏药,联合吸入激素治疗。之所以说服用抗生素是没必要的,是因为抗生素是针对病原体感染,而过敏是致敏原引起的,像花粉、尘螨、霉菌、动物皮毛等。

护师13-儿-新生儿与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1.护理未成熟儿,下列哪项措施不妥 A.母乳喂养 B.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C.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 D.持续高浓度氧气吸入,维持有效呼吸 E.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硬肿的部位最早出现于A.上 肢 B.面颊 C.躯体 D.臀部 E.下肢外侧 3.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A.保持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B.注意保暖,必要时吸氧 C.头肩部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 D.抱起喂乳,喂乳后拍背,以防溢乳 E.按医嘱应用止血剂等 4.使用蓝光箱时,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应为 A.10~15cm B.15~20cm C.30~50cm D.55~60cm E.60~70cm 5.患儿准备蓝光照身前,以下哪项做法是错误的 A.患儿全身裸露 B.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C.可在皮肤上涂油膏 D.患儿入光疗箱前需进行皮肤清洁 E.佩戴眼罩、尿布以保护敏感器官 6.足月臀位产儿,产后即不安,前囟饱满,唇微发绀,双肺呼吸音清, R128次/分,血清钙2.5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A.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B.化脓性脑膜炎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颅内出血 E.感染性肺炎 7.新生儿于妊娠270天出生,出生时体重为 3.0kg。应诊断为 A.早产儿 B.足月儿 C.低出生体重儿 D.小于胎龄儿 E.过期产儿 8.新生儿患败血症,其体温38.4℃,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A.冷盐 水灌肠 B.打开包被 C.给退热药 D.加被发汗 E.酒精擦浴 9.男婴,18天,母乳喂养,每天8~10次,体重3.3kg,家长询问小儿室内应保持的温度,护士告知应是 A.16~18℃ B.18~20℃ C.20~22℃ D.22~24℃ E.24~26℃ 10.新生儿光疗时,灯管与婴儿皮肤的最适的距离为 A.15~30cm B.33~50cm C.55~60cm D.65~80cm E.85~100cm 11.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大多数为 A.4~8天 B.2~3天 C.7~14天 D.14~28天 E.3~14天 12.新生儿硬肿症最早出现硬肿的部位是 A.腹部

呼吸困难分级

一、呼吸困难的分级 分级临床表现1级与同年龄健康者在平地一同步行无气短,但登山或上楼时呈气短。2级平路步行1000m无气短,但不能与同年龄健康者保持同样速度,平路快步行走呈现气短,登山或上楼时气短明显。3级平路步行100m即有气短。4级稍活动,如穿衣、谈话即气短1、四级分类法 2、五级分类法 分级临床表现Ⅰ级正常活动同年龄健康者一样Ⅱ级平地步行同健康者,但上坡或上下台阶可出现气急Ⅲ级平地步行不及健康者,但若慢行可达1.6km以上Ⅳ级须慢慢走,方行走 50mⅤ级说话穿衣均有气急,因呼吸困难不能外出 3、呼吸困难的分级,《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度临床表现平路快步或登山、上楼时气短明显平路步行100米即气短。稍活动(穿衣,谈话)即气短。静息时气短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80%50-79%30-49%<30%限制性通气功能减退:肺活量≥70%60-69%50-59%<50%血氧分压60-87mmHg<60 mmHg*血气分析氧分压60-87 mmHg时,需参考其他肺功能结果。 4、呼吸困难分级《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临床表现平路快步或登山、上楼时气短明显。平路步行100米即气短。稍活动(穿衣,谈话)即气短。静息时气短。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80~90%50-79%30-49%<30%限制性通气功能减退:肺活量为 70~80%60-69%50-59%<50%血氧分压80-90mmHg70-79mmHg60-69mmHg<60 mmHg 二、肺功能不全的分级 分级不同劳动强度出现呼吸困难程度、紫绀 0级:中度劳动,无呼吸困难,无紫绀 Ⅰ级:中度劳动,有呼吸困难,轻度紫绀 Ⅱ级:轻度劳动,有呼吸困难,中度紫绀 Ⅲ级: 静息时,有呼吸困难,重度紫绀 三、呼吸衰竭的分类与分型 (1)分类:根据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 (2)分型: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1.Ⅰ型: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PaO2< 60mmHg[8kPa],PaCO2降低或正常)。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86021344.html,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 作者:李小艳丰盈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之间共选取了62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将上述患者做为研究组。进行临床的护理方法。同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的患者共50例。将上述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将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们发现研究组 中全部的62例患者均痊愈。而与之相比对照组的患者中死亡路为8%。对照组的情况明显要劣于对照组。同时在并发症方面我们发现,研究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6.13%。相较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情况,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32%。同时两组患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理路径对于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而言,相对于常规的临床护理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急救与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133-02 引言: 对于小儿而言因为其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加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导致罹患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小儿患者日益增多。患有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小儿常常病情变化快、病因复杂。同时还会引起呼吸困难以及脱水等病症。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于患有小儿呼吸道阻塞因疾病的儿童进行抢救和及时护理。临床路径对于提高治疗效率和康复效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会深入探讨临床路径的具体护理要点以便提高对于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救治。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门诊以及住院患者,共选取了62例小儿呼吸道阻塞 性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共24例。年龄在一到五岁之间。将上述患者做为研究组。进行临床的护理方法。同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的患者共50例。将上述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以及病情状况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为了控制研究变量,我们保证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医师以及护士均没有变化。 2 方法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主要护理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恐惧(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臵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 E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臵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臵

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体温36.5-37℃。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肺炎而言,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污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但更多的是出生后由细菌或病毒所致。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早期呼吸道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尤其是早产儿。 (一)护理常规按新生儿疾病一般常规护理。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吸入物 1、对痰多不易咳出者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拍击背部:由上而下,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易于进入大气道。 (2)遵医嘱行雾化吸入,以湿化呼吸道分泌物。 (3)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作易轻柔,负压不可过高(﹤0.01mpa),吸痰时间不可过长(每次﹤15s),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胸部理疗胸部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 3、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适宜体位引流。

修改版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的病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常见病,该病多见于早产儿。其发病主要原因是胎儿肺尚未发育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生成不足、破坏过多为主。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病理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NRDS 病情重,病死率高,是否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治疗重点是早期应用PS及呼吸支持,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但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即给予PS,不要出现X线典型的NRDS改变才应用。尤其是小于32周早产儿可预防性使用给药,同时给予呼吸支持,渡过呼吸衰竭关,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所以严密观察,早期发现病人,预防感染(重点肺部感染),合理喂养也极为重要。本病预防:最好是预防早产,加强孕期保健是防止早产的主要措施。足月儿RDS有上升趋势,所以在预防早产的同时,加强围产期监护、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RDS的发生。药物预防:对胎龄小于30~32周,体重小于1 200g,有经济条件允许的可考虑运用PS预防。出院后定期随访,有用氧史者查眼底,随访生长发育,肺功能等情况 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的病因 (1)通气障碍性疾病是绝大多数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主要病因。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羊水吸入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病、肺充气不良、窒息征群和持续胎儿循环等。 (2)气道机械障碍这类病变应早期迅速诊断及时手术才能换救生命。常见的为先天笥膈疝、横隔膨升和膈麻痹、先天性叶性肺气肿、食管闭锁和(或)食管气管瘘等。 (3)循环异常类病变大致有肺循环血量增多(大型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肺静脉阻塞导致水肿,肺循环血量减少(如右心发育不良、肺动脉闭锁或三尖瓣闭锁),胎盘输血所致离黏度综合征和高血容量几种病因。 引起新生儿呼吸急促的原因 新生儿呼吸急促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气促是指呼吸增决,大于60次/分伴有胸骨上窝、助间隙、剑突下吸气性凹陷(医学上称为三凹征)及呼气时呻吟。引起新生儿呼吸急促的原因不少,除呼吸系统疾患外。心脏病、神经系统疾患及酸中毒、低血糖等代谢性疾病均可引起呼吸艰难;引起新生儿气促的呼吸道疾病有多种,主要疾病的特点列举如下: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感染可以发生在出生前、挽出时及出生后,所以发病的早、晚不一。患儿的反应差,食欲不佳、吸吮无力、口吐泡沫,常有呼吸艰难、青紫等表现。有的患儿有咳嗽症状,有的则有呼吸暂停。大部分患儿肺部有细水泡音,但有部分小儿并无明显体征,需经X线检查才被证实。除根据病原体选用抗菌药物外,气急、青紫者尚需供氧,营养维持和保暖亦很重要。 大部分患儿要住院治疗。母亲临产有感染或羊膜早破者,可酌情给新生儿用抗生素预防,新生儿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吸入性肺炎 指吸入羊水或胎粪引起的肺炎。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如有缺氧会出现呼吸运动以致吸入羊水或带有胎粪的羊水。足月小样儿及过期产儿相对较易发生这种情况。一般在生后即有气急、青紫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水泡音。

新生儿呼吸急促

新生儿呼吸急促 新生儿呼吸急促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若呼吸急促,除了有先天性肺部没有发展成熟的因素之外,还有可能是有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1、先天性结构异常 如因血管结构异常,压迫到呼吸道,使食道阻塞;或是气管先天性异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氧气无法正常供给,只好靠喘气来增加含氧量。 2、横隔膜疾病 如肺部发育不良引起的横隔膜疝气。 3、呼吸道感染 宝宝上呼吸道的疾病有可能是因为喉头、喉骨发育不完整,或是上呼吸道狭窄、阻塞及异物吸入等因素所造成。另外,还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导致,例如:哮吼等。 ①过敏 喉头水肿是一种急性过敏,多半是因海鲜、药物或是蜜蜂叮咬引起的,与体质没什么关联,且多合并有呼吸道水肿。 ②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 如果宝宝于34周以内出生,那么肺部的发育可能尚未成熟,就有可能有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 ③新生儿肺炎引起败血症,使呼吸窘迫。 新生儿呼吸急促怎么办 1、呼吸困难。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早期表现为呼吸次数增加、呼吸浅表、急促,进而表现鼻翼翕动,再重时可以看到三凹征(即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3个部位同时凹下),同时小儿出现面色及口击发青,严重时出现呻吟样呼吸,吭吭样呼吸或呼吸暂停,这些均表示病情进一步恶化。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遇病情恶化,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2、呼吸暂停。

正常新生儿有时可以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有时两次呼吸间隔5—10秒钟,但不伴心率和面色改变,称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10—15秒钟甚至更久,同时心率减慢,每分钟少于100次,还出现紫绀和肌张力减低。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怎么办: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吸高浓度氧气,人工呼吸,尽量避免可诱发呼吸暂停的动作,插胃管动作要轻,喂奶时注意奶量、吃奶的速度和姿势,以免胃液返流引起呼吸暂停。对频发的呼吸暂停,可采取面罩给氧及采用机械辅助呼吸。同时应治疗原发病,纠正低血糖、低血钙等。 3、窒息。 胎儿娩出后,若1分钟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歇性、浅表呼吸者,则可断定为新生儿窒息。 怎么办: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做人工呼吸、供氧等。 预防新生儿窒息要做到孕妇定期接受产前检查,以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适当的治疗。胎儿音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应及时给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此外,产妇用麻醉剂、止痛剂、镇静剂时一定要严格掌握表征及剂量。 新生儿正常呼吸次数 新生儿安静时的正常呼吸为每分钟40次左右(正常成人为16—20次)。每分钟呼吸持续超过60—70次称为新生儿呼吸急促。新生儿心率波动较大,为每分钟120—160次(正常成人为60—90次)。 父母如何给新生儿数呼吸次数 方法一:数1分钟呼吸次数 妈妈可以数出宝宝1分钟呼吸次数,来决定宝宝是否有呼吸增快或缓慢。可以在宝宝安静或睡眠状态时数宝宝的呼吸次数,因为如果宝宝害怕、咳嗽、哭闹或恼怒,都会影响他的呼吸,则无法正确地数出宝宝的呼吸次数。数呼吸的方法有: 1、观察宝宝的腹部或胸部的起伏情况。宝宝的腹部或胸部的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一般情况下,即使宝宝穿着衣服,也可以看清他的腹部或胸部的起伏,如果看不清,家长可以掀起宝宝的衣服后再观察,还可以将一只手轻轻放在宝宝的腹部或胸部来感觉宝宝的起伏运动。 2、观察棉花纤维的来回运动情况。用一根棉签,将棉签上的棉花抻出细细的棉纤维,将棉签放在宝宝的鼻孔处,计数棉纤维的来回运动,一个来回为一次呼吸。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如果家中有听诊器,妈妈也可以将听诊器直接放在宝宝胸部听呼吸音,计数呼吸次数。

儿科呼吸常见疾病

小儿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及肺部肿瘤等。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北方地区则比率更高。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尚不完全成熟,在住院患儿中,肺炎为最多见,且仍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因此卫生部把它列为小儿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防治方案中的首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诊断程序] 步骤一是不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可伴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及不同形态的皮疹。 步骤二能不能不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明显的流行病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病程较长。 急性传染病早期: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 急性阑尾炎:腹痛常先于发热,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固定压痛点、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等体征。 步骤三确诊的重要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排除上述疾病后可确诊。 步骤四病因诊断 病毒感染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 细菌感染 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链球菌引起者于感染2~3周后ASO滴度可增高。其他病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有助于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 [治疗程序] 一般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 抗感染治疗 抗病毒药物三氮唑核苷(病毒唑,virazole),10~15mg/(kg?d),口服或静脉点滴,或2 mg含服,每2小时一次,每日6次,3~5日为一疗程。亦可试用潘生丁,5mg/(kg?d),分2~3次口服,3日为一疗程。 抗生素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 对症治疗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临床经验与注意事项] 1. 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 2. 预防主要靠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是指喉部粘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冬春季节多发,婴幼儿多见。

儿科护理常规(全)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热情按待病儿及家长,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病房环境,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姓名和联系电话。为病儿安排床位、通知医生,配合治疗及抢救。 2、评估病儿生命体征及一般状况,并制定护理计划。 3、加强饮食管理,根据医嘱、病情及年龄选择适宜的饮食(配方奶、婴儿饭、普食、治疗饮食)、特殊饮食,核对正确后再执行。 4、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做好晨晚间护理,室内通风2次/天,20分钟/次。 5、保持病儿皮肤、衣服、床单位清洁、整齐。 6、病儿入院测量体温2次/天。发热病儿测量体温4次/天;特级护理、危重病儿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4小时,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生命体征。 7、每天记录大便次数,3天无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病重者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每周测体重1次,严重水肿病儿每天测体重。尿检查阳性者,每周2次尿常规检查。 9、病儿每周更衣2次,必要时随时更换。每周给病儿剪指甲一次,酌情理发。 10、针对疾病做好健康宣教,及时向家长和病儿介绍喂养及饮食知识、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家长和病儿紧张及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做好出院指导,如休息、饮食、活动、药物用法、疾病观察及护理等。 13、病儿出院后,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心律、血压和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监测的次数根据病情而定,重症患儿须连续24小时监测。除此之外,还须观察皮肤色泽、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尿量等变化。 (3)昏迷患儿还须观察瞳孔、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反射,受压部位是否有压疮的发生。 (4)观察患儿体温及周围血白细胞的变化、咳嗽、咳痰的性质,发现感染征象及时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防止窒息:保持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后痰液堵塞呼吸道。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卧床时头肩抬高25度-30度。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 (2)协助排痰: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痰,对咳痰无力的患儿每2小时翻身1次,并经常轻拍胸背部,边拍背边鼓励患儿咳嗽,使痰易于排出。 (3)吸痰:咳嗽无力、昏迷、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及时给予吸痰。吸痰前应充分给氧。吸痰时应取仰仰卧位。 (4)湿化和雾化吸入。 (5)按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地塞米松等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粘膜水肿。 (6)必要时应用人工辅助通气或气管切开,维持有效通气。 3、合理用氧 应低流量持续吸氧以维持PaO2在65-85mmHg(8.67-11.33kpa)为宜。一般中度缺氧吸氧浓度为30%-40%;重度缺氧为50%-60%。在抢救急性呼衰时,如供给60%氧仍不能改善发绀,可用100%的纯氧,但应注意吸入的时间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氧中毒。急性肺水肿时,可给酒精湿化的氧气吸入。常选用鼻导管、面罩和头罩等方法吸氧。 4、保证营养供给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分析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分析目的分析使用简易鼻塞式CPAP即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 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本次实验选取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8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临床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呼吸困难的新生儿患者中,42例治愈出院,4例患者中途放弃治疗,还有2例患者转院接受治疗。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呼吸困难的新生儿患者在接受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的同时,介绍接受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可以显著地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简易鼻塞式;CPAP;新生儿呼吸困难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新生儿死亡。对于降低新生儿呼吸困难患者的死亡率,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简易鼻塞式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即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是指采用简易的装置,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即以患者的自主呼吸为基础,在患者的整个呼吸过程中都保持气道内正压水平的一种模式。本次研究对采用简易鼻塞式CPAP对新生儿呼吸困难进行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在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8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22例,新生儿的日龄在1 h~14 d之间,平均日龄(5.0±4.2)d,平均体重(2050±120)g。 1.2 治疗方法 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一次性硅胶材料所制的双鼻塞吸氧管,截断双鼻塞圈的起点部位,将阶段处和一次性输液管连接,并使用胶布密封连接处,以免漏气。将水封瓶固定于延长管的另一端,氧气和双鼻塞吸氧管的氧气端连接,然后将双鼻塞塞入新生儿的鼻孔中,并将水封瓶和双鼻塞吸氧管的出气端相连接,且管口伸入水面之下,同时稳定的控制持续气道正压。以新生儿呼气的时候有持续的气泡产生为标准,即形成气泡式的CPAP,且压力控制在4~6 cm H2O。开始调试时氧流量为8~10 L/min。每隔2小时对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和血气进行一次分析,并且根据检测的结果对氧流量和压力进行适当的调整,直到新生儿血气改善,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消失为止。撤出CPAP呼吸机后使用头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同时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维持新生儿营养和热量的供给,保持体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概述】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多见于早产儿,也可见于母亲患糖尿病或剖宫产的婴儿窒息缺氧儿,病理以肺泡壁及细支气管壁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 【护理常规】 1、执行早产儿护理常规。 2、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侧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 泌物,头稍向后伸,充分打开气道。 3、供氧和辅助呼吸:根据缺氧程度选择不同的吸氧方式,如鼻导 管吸氧、面罩吸氧、头罩吸氧、轻者用鼻塞连续正压通气(CPAP)、严重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持患儿血氧饱和度85%—95% 之间。 4、尽早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 (1)剂量为100—200mg/kg。 (2)PS应置冰箱内避光保存,使用前放入37℃温水中约3分 钟进行复温,复温时轻轻转动小瓶,使药液呈均匀状态, 不要摇荡,避免形成泡沫,也可置于室温下2小时进行复 温。 (3)注入PS前确保气管插管位置,在气管隆突1—2厘米听诊

双肺对称通气。有痰液的患儿先给予清理呼吸道。 (4)用胃管或气管插管侧管内注入,注入速度不宜过快,一般 以5—20分钟为宜,如果过快(﹤5分钟)可能形成泡沫, 引起气管栓塞,导致急性肺功能不全; >20分钟则PS在 肺内分布不均. (5)给药后6小时内尽量避免气管内吸引,除非有明显的呼吸 道阻塞症状. (6)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双肺通气是 否良好,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等,若出现患儿的主动呼吸频 率与呼吸机频率不一致时(即人机对抗),应遵医嘱给予 镇静。 5、保暖:环境温度保持在22—24℃,皮肤温度在36—36.5℃,相 对湿度在55%—65%。 6、预防感染: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要求,严防院内感染。 7、病情观察:注意患儿体温、面色、呼吸、心率、肌张力及有无 肺出血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