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监督流程图

八、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监督流程图

八、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监督流程图

(行政监督类)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 制规范

目次 前言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E(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F(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面向矿山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研究教育.doc

其变化趋势和人类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 境保护的措施。 1.3.2 观测路线布设 ①沿生态地貌变化显着方向布设。②沿垂直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布设。③沿含水层(带)走向布设。 1.3.3 调查点布设 ①地貌、生态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②地层界线和岩性、岩相变化带。③植被、土壤类型变化处。④存在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处。⑤井、泉、钻孔和地表水体等处布设。 1.4 矿井调查 重点调查勘探区及其周围矿山开采以来各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变化规律。调查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位置及开采情况(开采层位、开采水平、开采面积);调查生产矿井和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了解老窑积水情况,分析其充水因素;调查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石、废渣石等)堆放位置、范围,划出采空区和地面塌陷范围。 1.5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野外调查 1.5.1 地表水 调查径流量、水质、洪水位线。

1.5.2 地下水 调查水井位置、水井结构、水位、单井流量等,按水井野外调查表进行填写(水井在调查区内均匀分布)。 1.6 实验测试 1.6.1 水质化验 根据本区水质污染特征,确定分析项目。全分析:K++Na+、Ga、Mg2+、Fe3+、Fe2+、HCO3-、SO42-、Cl-、NO3-、NO2-、OH-、F-、CO32-、pH值、矿化度、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总碱度、游离CO2、SiO2、Fe、Mn、Cu、Zn。 污染分析: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在矿排水和河流污染地段的上、中、下游,分别采取污染分析水样,并在距其20 m、100 m远的水井内也分别采取污染分析水样,以论证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污染分析水样同时也是全分析水样。在调查区内的村庄内,均匀分布地选择水井,进行大肠杆菌水样的采取,所取大肠杆菌水样同时做水质全分析。 1.6.2 矿石(煤、铁、铝土)有毒有害成份测试 对各种矿石分类分别进行采取,测试项目为:pH值、Cu、Pb、Zn、Mn、F、P、Hg、As、Cr、Fe。 1.6.3 矿山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渣石等)有毒有害成份测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内容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元月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2) 2 术语 (2) 3 评估工作任务 (4) 4 评估工作主要容 (5) 5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5) 6评估工作程序 (10) 7 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11) 8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12) 附录 A (标准附录)人居因素分级表 (11) 附录 B(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12) 附录 C (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14) 附录D(标准附录)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 (14) 附录E(标准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16) 附录 F(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16) 附录G(标准附录)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标准 (17) 附录H(标准附录)报告书及图件要求 (17) 附录I(提示附录)报告编写提纲 (21) 附录J (提示附录) 矿业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类表 (23)

前言 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容包括:总则、术语、评估工作任务、评估工作主要容、评估工作级别划分、评估工作程序、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估工作技术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B、C、D 、E、F、G、H为标准附录,I、J为提示附录。 本技术要求编写组织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顺泉、龙服忠、罗仕康、邱业惠、贵仁、佐海、徐水辉、平、东霞。 本技术要求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治理工程动态监测说明 监测单位 2017/8/28

第一节项目简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项目地点:XX村 项目监测单位:监测单位 项目提交单位:国土资源局 二、项目背景 由于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环境。2016年3月,受国土资源局委托,XX设计公司编制了《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并通过验收。2016年8月底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开始启动,施工方依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对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危岩清理、削坡、坡面清理等综合治理。2016年10月中旬,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因故暂停,施工中断。2017年8月25日接上级指示,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重新启动。为了保护国家资源、保证施工质量,国土资源局决定对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监测。 本次动态监测区为该设计方案指定治理区范围。 三、目的、任务 (1)目的 根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对治理工程定期进行动态监测,旨在施工方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治理施工,对在治理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最终由国土监管部门督促治理施工方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施工。 (2)任务

通过定期对治理区1:1000地形测量、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法,结合《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分析治理区是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对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使矿山治理效果最大限度达到设计方案要求。 第二节矿山的自然地理 一、交通位置 安徽省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位于城130°方向,距县城约17km处,马山头南坡。治理区中心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7°05'49";北纬34°06'17"。矿山有村道与S301省道衔接,交通较畅通(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 治理区地处皖北低山丘陵区。山脉起伏呈北东向展布,马山头主峰海拔标高+227m,山上植被稀疏,主要为杂草及灌木丛,无建筑物。坡洪积裙环山分布。治理区水系不发育,山间冲沟呈“V”形浅、短季节性干沟,方向与坡向一致,平时均无水,受季节性降水控制。 治理区地貌为露天采坑,属现代人工地貌,由于原采石厂及其邻近采石场长期连续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现已形成一个较大的采矿宕口,南北长约460m,东西宽约360m,面积约136866.6m2的采坑,采场边坡高度约10-37m,边坡角50-70°左右,最大边坡角近90°,矿区地表基岩出露,主要由块状灰岩组成。 三、地质构造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4.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矿山基本情况及远景规划、矿山(区)地质环境条件、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等。 4.1.1 矿山地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包括矿山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区域条件及环境功能规划要求;区域生产力布局,城镇、重要工程及特殊保护地区的分布;矿山所在地社会,经济状况及远景规划。 4.1.2 矿业活动远景规划:包括矿产资源特点、矿山建设规模及分布、矿业工程布局;矿业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厚度及采动范围,原地选矿、冶炼的生产工艺、规模、强度;矿业开发远景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各省地矿行政管理部门编制)。 4.1.3 矿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区域地质概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矿床开采条件和地质环境背景等。

矿山环境监测报告

恒隆源煤业 绥阳县宏盛煤矿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检 测 报 告 绥阳县宏盛煤矿 二0一四年三月三十日

第一章前言 1.1 监测目的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检测工作,为矿山建设施工过程中及生产后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及矿山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合理开发和充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以及为政府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和采矿许可换证提供技术依据。 1.2 监测任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次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步查明矿山及相关围的地质环境特征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现状、形成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对矿山建设生产的危害; (2)定性监测分析矿山工程建设中和生产后可能诱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以及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 (3)综合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矿山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地质灾害和灾害患的防治措施、建议。 1.3人员设备投入 本次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参加工作的人员共6人,其中,工程师1人,相关人员5人,关于设备先利用现有技术设备,

缺少的设备应尽快配备完善。 1.4完成的工作质量及质量评述 在充分研究已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及邻近区域进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经室综合分析整理编制完成《绥阳县宏盛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一份和井上下对照图一。 本次监测报告编制工作资料收集比较全面,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进行,报告编制参照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和《绥阳县宏盛煤矿地质报告》,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第二章监测区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围 宏盛煤位于绥阳县黄镇境,隶属于市绥阳县黄镇管辖围,矿山距桐梓至正安公路约5公里(至宽阔镇),宽阔镇距桐梓县城37公里,南距绥阳县城约66公里。交通较方便,煤炭外运较方便。矿区地理坐标:107°01′12″~107°01′40″,北纬:28°17′22″~28°17′50″。矿井有电信公司和手机与外界联系。 矿井生产能力9万吨/a,矿井处于安全生产期间。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0 前言 (1) 0.1立项依据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意义 (1) 0.2主要任务 (2) 0.3编制依据 (2) 1 立项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 1.1某铁矿矿区生产概况 (2) 1.2某铁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1.2.1某铁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3) 1.2.2某铁矿区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4) 1.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 1.4立项治理的可行性 (5) 2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6) 2.1自然地理位置及交通 (6) 2.2地质环境条件 (7) 2.7人类工程活动特征 (9) 2.8场区土壤及植被特征 (9) 3 弃渣场基本特征、危害性及稳定性分析 (9) 3.1窑子沟弃渣场形成原因 (10)

3.3弃渣场斜坡变形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3.4弃渣场斜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12) 4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工程技术方案 (15) 4.1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目标、原则及技术路线 (15) 4.2设计工况、参数与标准的确定 (16) 4.3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方案设计 (18) 4.4不同方案的分项工程设计 (19) 5工程监测设计方案 (20) 5.1监测工作的任务及目的 (20) 5.2监测设计主要技术依据 (21) 5.3监测设计的指导思想 (21) 5.4监测工作现状 (22) 5.5监测工作布置 (22) 6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工程施工组织 (22) 6.1施工条件与地形 (22) 6.2地质条件 (23) 6.3建筑材料 (23) 6.4供电与供水 (23) 6.5占地拆迁数量及协议 (23) 6.6主要施工机械 (23)

矿山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1

2

3 4

5 2:附件危机矿山专项内容调查要求(一)填报对象年度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的矿山企业。承担2005(二) 填制表一~表六,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尾矿、废石利用情况调查表 1. 矿山环境保护情况调查表 2. 矿山经营管理情况调查表 3. 4.矿山 体制改革情况调查表 5.矿山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情况调查表矿山勘 查与开采验证对比调查表6.(三)编写危机矿山专项内容调查说明 书按以下提纲要求编写危机矿山专项在专项内容调查工作基础上, 内容调查说明书。专项内容调查说明书编写提纲:1.接替资源勘查 简况)建矿时占有储量。(1 )建矿后储量增长(减少)情况。(2 6 )储量减少原因(如勘探资料有误、开采方法问题等)。(3)储量增 长途径(如通过日常生产勘探、矿山专项勘查、探(4,其他(非原 目标矿)接替矿深度、矿山外围勘查、采矿权购置等)矿产情况。) 勘查方式(如矿山自建勘查队伍、联合地勘单位或委托地(5 勘单位 承包等)及投入资金。)矿山勘探深度和目前开采深度。(6矿产资 源合理利用情况2.)概述主矿产和共(伴)生矿产的采矿回收率、选

矿回收率1(和综合利用率。)按本次调查表资料叙述尾矿、废石利用情况(如尾矿二次(2 开发、矿坑回填、铺路、土地复垦等)。3.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矿山环境问题(如三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1(。灌水等)2()矿山环境治理情况。)矿山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情况。3(4()矿山环境管理及现行环境指标达标情况。矿山经营管理情况4. 7 )资源管理(有无制度、措施是否有力、效果如何)。(1)经营管理(建矿后不同阶段的盈亏情况、非矿产业发展情(2 况)。)安全管理(人身安全、设备事故率)。(3 )矿山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情况。(4矿山改制、转制情况5.分别写明矿山企业体制改革前的原体制和现体制。年内在生产和管理上的效益变化,31)国有矿山只需介绍近(年前进一步改革的设想。2010)股份制改造的国有矿山,说明改制前后在生产和管理上的(2 2010年前进一步改革的设想。效益变化,)其他类型改造(含民营化等)的矿山,说明转制前后在生3(年前进一步改革的设想。产和管理上的效益变化,2010 6.矿山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说明矿山建成后不同阶段的管理方式及运行机制的差异。勘查与开采验证对比7.按矿山试产、投产、稳产、萎缩、补偿、闭坑、复垦等七个发展综合分析矿床开采以后各项数据资阶段,对比原地质勘探报告资料,料的变化情况。若有误差,指出主要原因。8 8.主要经验及意见、建议编写人(签字) 日月年2006 (四)其他要求及专项内容调查说提交危机矿山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 前言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应以“国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严而又严”“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为指导,依据《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针对矿山环境状况和特点,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主要内容: 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精度要求、工作原则和方法、报告编写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规定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各项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技术要求组织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 张洪波陈吉才徐建芳肖桂珍顾福计王淑云罗靖筠 本技术要求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要求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1.范围 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 1.3本技术要求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不替代矿山常规的勘查和有关的评价工作。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2.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总则 3.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3.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委托单位:XXX 有限公司提交报告单位:四川 省地质矿产勘查 野外调查: 报告编写: 审查: 总工程师: 队长: 提交报告时间:二O 一一年七月

目录1、前言 1.1 目的与任务 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 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 2、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 2.1 矿山建设概况 2.2 矿山开采现状 3、评价范围确定 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4.1 气象与水文 4.2 地形地貌特征 4.3 生态环境状况 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5.1 地层与岩性特征 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 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5.4 斜坡类型及特征 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 6、评价级别的确定 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7.1 现状评价内容 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 7.3 现状评价方法 7.4 现状评价 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8.1 预测评价内容 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 8.3 预测评价方法 8.4 预测评价 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9.1 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 10.1 结论 10.2 防治措施建议

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2011 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釆,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 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釆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目的是为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办理釆矿许可证登记提供资料,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监督和管理。要求提 交评价报告,组织专家组评审,并报XX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方案 方案 编制指南 编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年12月

前言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了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将现由矿山企业分别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并编制。为指导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方案格式。

第一部分 方案方案信息表信息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方案方案信息信息信息表表

第二部分 编写提纲 前言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任务的由来 二、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编制工作概况 第一章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矿山简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二)水文 (三)地形地貌 (四)植被 (五)土壤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五)矿体地质特征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及周边矿山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和土地损毁评估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资源资源调查概述调查概述调查概述

矿山环境监测方法探索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 1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主要矿业大国,长期大规模矿产开发活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 刚完成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已经摸清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业活动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矿产种类、开采方式、环境地质背景以及矿山企业的规模、管理体制等密切相关。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矿山种类多样,开采条件各异,且矿山企业规模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我国矿业活动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分布广,主要可以归纳为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三大类,包括:①矿产资源开发压占、毁损土地资源严重;②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沉)塌陷、地裂缝、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问题突出; ③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三废”排放污染环境,造成公害;④采矿活动造成了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⑤采矿活动加剧了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必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通过监测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规律,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还没有系统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严重影响了矿山环境管理决策的制定。 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研究,提出了一套包括监测技术路线、监测内容与指标、监测方法、工作程序、监测组织与管理、质量控制、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等内容的监测工作方法。 2 监测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一步认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预测矿山环境发展趋势,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工作任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单个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和区域集中开采区或群采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2)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及共享; (4)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 (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控制措施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报;

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表

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表 矿山基本概况矿山企 业名称 辽宁大安开矿业有限公司通讯地址 岫岩满族自治县药山镇佟 家堡村 邮编 法人 代表 胡明艳电话传真—坐标 东经:***°**′**″ 北纬:**°**′**″ 矿类非金属矿种长石企业规模小型设计生产能力 104t/a** 设计服务 年限 13.77年 经济类型有限公司 矿山面积/km2*****实际生产能力 /104m3/a 2已服务年限1开采深度/m***—***建矿时间1995年 生产现状生产矿山采空区面积/m2— 采矿方式露天开采开采层位钠长石 采矿占用破坏土地 露天采场工业场地废石堆放场及表土堆放场运输道路总计已治理 面积/m2数量/个面积/m2数量/个面积/m2数量/个面积/m2数量/个面积/m2面积/m2 55982811611532161132006980012200 占用土地情况/m2占用土地情况/m2占用土地情况/m2破坏土地情况/m2 耕 地 基本农田0 耕 地 基本农田0 耕 地 基本农田0 耕 地 基本农田000其它耕地0其它耕地519其它耕地1037其它耕地015560小计/m20小计/m2519小计/m21037小计/m2015560林地17500林地0林地3624林地2000302360其它土地42328其它土地1092其它土地16764其它土地1200650080合计/m259828合计/m21611合计/m232161合计/m23200698000 采矿固体废弃物排放 类型年排放量/104m3年综合利用量/104m3累计积存量/104m3主要利用方式废石(土)0.83——废石场 煤矸石———— 合计———— 1

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123

附件1 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填表说明 1. 矿山名称、采矿许可证证号、采矿权人名称、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矿区面积:按采矿许可证有关内容相应填写。 2.生产规模:按照《关于调整部分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8号)划分为大、中、小型。 3. 矿山中心位置坐标:应填写矿山所在的中心位置经纬度坐标,单位为度分秒。 4. 矿山生产状态:按矿山目前的状态选择,生产矿山要填写建矿时间,关闭矿山要填写关闭时间。 5. 保证金建立时间:填写该矿山建立保证金的准确时间。 6. 矿山企业保证金帐户金额:指截至填表之日矿山企业的保证金帐户资金数额,单位为万元。 7. 本年度采出矿石量:指本年度内矿山所开采出的矿石量,单位为万吨。 8. 累计已采出的矿石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共采出的矿石总量,单位为万吨。 9. 采矿活动累计占用损毁土地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占用和损毁的土地面积总和减去恢复治理的土地面积,其中单独填报地面塌陷损毁土地面积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或损毁土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10.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山所积存的固体废弃物总量,单位为万吨。其中单独填报废石(土)累计积存量、煤矸石累计积存量和尾矿累计积存量。 11.本年度矿坑排水量:指本年度内采矿活动所排出的矿坑水量,单位为万吨。 12.累计已排出的矿坑水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共排出的矿坑水总量,单位为万吨。 13.矿坑排水点最低水位埋深:指自地表至最低矿坑排水点的深度,单位为米。 14.累计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造成矿区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区域面积,单位为公顷。 15.本年度矿山地质灾害情况:指本年度受采矿活动影响而发生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情况,每种灾害分别统计: [1]发生次数: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 [2]直接经济损失: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单位为万元; [3]死亡人数: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 [4]影响面积:指本年度受该类地质灾害影响的面积,单位为公顷; [5]岩土方量:指本年度内发生该类地质灾害的土石方量,单位为万方。 16.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情况:本年度投入指本年度内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和企业自筹资金总数,单位为万元;累计投入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和企业自筹资金总数,单位为万元。应治理恢复的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区应治理恢复的面积;本年度已治理恢复的面积指本年度内矿区已得到治理恢复的面积;累计已治理恢复的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区已治理恢复的全部面积总和,单位为公顷。 17.填表单位:应填写完整的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 2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矿山企业(盖章):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矿山 基本 概况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 邮编 法人代表 电 话 传真 坐标 东经 北纬 矿类 矿 种 企业规模 设计生产能力/104t/a 设计服务年限 年 经济类型 矿山面积/Km 2 实际生产能力/104t/a 已服务年限 年 建矿时间 生产现状 采空区面积/m 2 采矿方式 开采层位 采矿 占用 破坏 土地 露采场 排土场 固体废弃物堆 地面塌陷 总计 已治理面积/m 2 数量/个 面积/m 2 数量/个 面积/m 2 数量/个 面积/m 2 数量/个 面积/m 2 面积/m 2 占用土地情况/m 2 占用土地情况/m 2 占用土地情况/m 2 破坏土地情况/m 2 耕 地 基本农田 耕 地 基本农田 耕 地 基本农田 耕 地 基本农田 其它耕地 其它耕地 其它耕地 其它耕地 小计/m 2 小计/m 2 小计/m 2 小计/m 2 林地 林地 林地 林地 其它土地 其它土地 其它土地 其它土地 合计/m 2 合计/m 2 合计/m 2 合计/m 2 采矿固体废弃物排放 类 型 年排放量/104m 3 年综合利用量/104m 3 累计积存量/104m 3 主要利用方式 废石(土) 煤矸石 合计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续) 含水层破坏情况影响含水层的类型区域含水层遭受影响或破坏的面积/ km2地下水位最大下降幅度/m 含水层被疏干的面积/m2 受影响的对象较严重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破坏的地形地貌景观类型被破坏的面积破坏程度修复的难易程度旱地、灌木林地、其他草地严重较难 采矿引 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情况种类 发生 时间 发生 地点 规模 影响 范围/m2 体积 /m3 危害 发生 原因 防治 情况 治理面 积/m2 死亡人数 /人 受伤人数 /人 破坏房屋 /间 毁坏土地 /m2 直接经济损 失/万元 废石 堆存 未进行 防治 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情况发生 时间 发生 地点 规模塌陷坑/个 影响 范围 /m2 最大长 度 /m 最大 深度 /m 危害 发生 原因 防治 情况 治理面 积/m2 死亡人 数/人 受伤人 数/人 破坏房 屋/间 毁坏土 地/m2 直接经济损 失/万元 采矿引起的地裂缝情况发生 时间 发生 地点 数量/个最大长度/m 最大宽 度/m 最大深 度/m 走向 危害 发生 原因 防治 情况 治理面 积/m2 死亡人 数/人 受伤人 数/人 破坏房 屋/间 毁坏土 地/m2 直接经济损 失/万元 0 0 矿山企业(盖章):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内容

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内容 1、了解从(州市、县、镇)至矿山的里程(km)。 2、调查进入矿山区域的道路情况,道路路基和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坍塌滑坡现象(拍照)。 3、调查矿山周围村庄情况,几户、人口数、经济收入、外出人口数,人均收入、经济作物、动植物等等(列表)。 4、调查村庄房屋情况,询问村庄里有没有房屋开裂、塌陷等若有做仔细描述,询问村庄附近山体有没有发生过开裂、蹦塌、滑坡,村庄附近的冲沟、泥石流等情况(拍照)。 5、调查村庄和矿山饮用水情况,村庄的河流、溪沟其水流量、流向、河流宽度、水质(拍照)。 6、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坡度、高差、排水情况),矿山植被(覆盖率、物种)等(拍照)。 7、调查矿区气象水文,年最高和最低降雨量,年均降雨量,区域属哪个水系支流有几条。 8、调查矿山周围有没有古(新)滑坡体,其稳定情况、上覆地层、滑距、滑向、植被情况(拍照、列表)。 9、调查矿山道路边坡和平硐口是否有崩塌、不稳定斜坡体,其稳定情况、上覆地层岩性结构构造、崩塌体和不稳定斜坡体大小、坡度和产状、植被情况(拍照、列表)。 10、调查矿山周围是否有泥石流沟,其物质来源、冲沟两岸地层和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沟两岸的植被情况、坡度和坡降比、流向、形状“U”或“V”、对下游的危害情况(拍照、列表)。 11、调查矿山区域内岩溶是否发育,是否有溶洞、溶槽、溶蚀洼地等,其高度、宽度、长度,上覆地层、植被、稳定情况(拍照)。 12、调查矿山岩土体风化情况,岩土体风化程度描述、植被发育情况(拍照)。 13、调查矿山各个老硐和新硐位置,洞口岩层稳定性、洞口植被、围岩体、涌水量(拍照)。 14、调查矿山地表采空区和地下采空区,露天采空区的大小,周围岩性、采空区深度,采空区周围植被,地下采空区大小,地表是否开裂或塌陷,植被发育情况(拍照)。 15、调查矿山工业场,地层岩性、周围的排水设施和拦挡设施。 16、调查矿山排矸场、堆渣场,其高度、宽度、堆放位置、稳定程度、周围排水设施、拦挡设施、危害对象等。 17、调查矿山办公生活区、炸药库、高位水池,其面积大小、位置、地层岩性、对其产生危

《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xx市矿场资源丰富,前期矿山资源开采相对粗放、无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相对严重,生态修复起步晚、进程相对滞后。目前矿山生态修复的方法有稳定化处理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修复法(直接植被、覆土植被)两大类。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方法与生物修复法结合方式进行,首先在生态重建的前期,采取物理方法对场地的稳定性处理、后采取熟土覆盖、采矿场的填埋等方式创造生态修复条件,后期采取生物修复法进行植树种草等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我市矿山大多采取最简单、成本最低的直接植被或直接覆土植被的方法进行生态修复,其中直接植被成活率低,恢复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0-20年,覆土植被成活率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常见生态修复方法,更易被大多数矿山企业采纳。 一、调研我市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矿山修复和综合整治力度,建立市级领导巡山责任制,市级领导定期、不定期逐矿实地检查,将矿山生态该修复列为全市34项重点工作之一,建立了矿山修复及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听取专题汇报、安排部署工作,深入解剖问题,破解整治难题。出台了《xx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做到责任到人,跟踪到位和落实到位,市有关局委落实分包县(市、区)督导制度,实行驻地督导、捆绑问责。全面落实“三级”包矿、“两级”包片责任制,实现无死角管控,开

展联合督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持续跟踪问效,确保取得实效。 按照“取缔关闭一批、停产整治一批、修复绿化一批”思路,实行露天矿山“一矿一策”,分类治理。目前,我市共有73座露天矿山,其中有23座处于原始地貌未开采,6座在生产,44座停产进行生态修复整治。采取覆土植被方式现已完成10座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完成治理非法开采、关闭及废弃露天矿山50处;对全市55处采矿废石废渣等固体废弃物,通过移除、覆土绿化、浇水喷淋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已完成治理27处;全市共完成恢复治理面积3.1万余亩,植树290.5万余株,累计投入3.67亿元;对短期内无法综合利用的废石废渣,特别是煤矸石山,开展环境影响和安全评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土地损毁和产生安全隐患。 (二)取得的成效 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其中,xx县实施“区内修复、区外补偿”双轨制,要求所有持证生产矿山矿区内无条件修复,矿区外延500米无条件修复。同时常绿树种必须在80%以上,成活率必须在70%以上。目前已累计完成恢复治理(含生态补偿区)2.16万亩,植树200余万株,其中区内修复523亩,无主坑口修复632亩,区外补偿20452亩,区内和无主坑口修复率85.2%。xx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中,按照“谁开采、谁保护”“边开采、边治理”原则,督促企业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保护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要求,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主体责任,对全县14座持证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总治理面积2406亩,植树14.86万株,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总表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最新编图要求,如果矿山发育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破坏情况,请在总表填写后,对应填写后面的单项调查表,具体填写内容按填表说明规范填写,该数据牵扯到全省地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的编制,请认真如实填写。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总表 注:矿山地质灾害分为大、中、小型,有具体规模的(数量)要进行描述,判定标准见

表1; 矿区含水层破坏,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与土地资源破坏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有具体规模的(数量)要进行描述,判定标准见表2。 只需辖区内中、大型矿山企业填报,小型矿山不用填报。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表 数据项填写说明: 1)矿山名称:为调查的矿山全称,要求与采矿许可证一致。 2)斜坡类型:分为自然土质、自然岩质、人工岩质、人工土质。 3)崩塌类型:分为倾倒式、滑移式、膨胀式、拉裂式、错断式、陷落挤岀式。 4)崩塌体规模:按大型、中型、小型划分。 5)经度:取调查对象的中心点,用度分秒表示,秒保留2位小数。例如: 117° 03' 25.25 "表示为5。 6)纬度:取调查对象的中心点,用度分秒表示,秒保留2位小数。例如: 39° 27' 48.96 "表示为。 7)险情等级:按《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分级。 8)威胁对象:威胁对象为:县城、村镇、居民点、学校、矿山、工厂、水库、电站、农田、饮灌渠道、森林、公路、河流、铁路、输电线路、通讯设备、国防设施和其它。 9)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应急排危除险、立警示牌。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表 数据项填写说明: 1)矿山名称:为调查的矿山全称,要求与采矿许可证一致。 2)滑坡类型: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混合式滑坡。 3)滑坡体状态(目前稳定状态):稳定、基本稳定、欠稳定、不稳定。 4)滑坡体规模:按大型、中型、小型划分。 5)经度:取调查对象的中心点,用度分秒表示,秒保留2位小数。例如: 117° 03' 25.25 "表示为5。 6)纬度:取调查对象的中心点,用度分秒表示,秒保留2位小数。例如: 39° 27' 48.96 "表示为。 7)险情等级:按《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分级。 8)威胁对象:威胁对象为:县城、村镇、居民点、学校、矿山、工厂、水库、电站、农田、饮灌渠道、森林、公路、河流、铁路、输电线路、通讯设备、国防设施和其它。 9)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应急排危除险、立警示牌。 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表 1)矿山名称:为调查的矿山全称,要求与采矿许可证一致。 2)泥石流物源:指不良地质体类型,滑坡、人工弃渣、自然堆积 3)泥石流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不易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