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研究

台湾问题研究
台湾问题研究

台湾问题研究

——浅析“二二八事件”,还原一段历史真相

“二二八事件”已经过去了67年了,它在台湾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道伤疤。而在大陆,知道的人却很少。我是偶然接触到这样一件历史,带着好奇去追索。专门为此找了一部梁朝伟拍的,以此事件为背景的老电影《悲情城市》,至今还时时去听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迎合着不同人的要求,不同的政治立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文将通过一个比较中肯的态度分析,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二二八”

一、“二二八事件”概述

狭义上的“二二八事件”,仅仅指的是1947年2月27日的台北缉私血案以及次日的民众请愿血案,属于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体制外的群里性冲突事件。而随后,台籍精英介入事件处理,要求改革省治,16县市民众声援发展成为波及全台湾的民众抗争运动,这就是广义上的“二二八事件”。它是一场大规模的、有组织、有直接利益诉求的体制外的政治运动。

1947年2月,此时台湾光复已经有一年半年之久,由于战争的创伤,及社会的急剧转型,台湾重建面临巨大的困难。陈仪接手治理台湾以来,虽极尽心力,依然避免不了行政低下,贪腐频出的现象。大陆籍官僚垄断了台湾省的主要权力,台籍精英参政困难。统治政策束缚了台湾民企的发展。通货膨胀,失业问题严重。滞外台胞返籍,对台湾社会构成巨大隐患。台籍精英要求撤废行政长官公署,废除专卖局,贸易局,尽快实现县长直选,还政于民。台湾社会危机加重。二二七缉私血案成为了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索,台湾危机爆发。1947年2月27日,台北圆环发生缉私血案。就像现在的城管追捕小贩一样,或许这样的事件在当时的台湾早已屡见不鲜。可是这次,比平时会稍微严重一些。当日傍晚,缉私人员佯装买烟,强行没收台北小贩林江迈的走私香烟,林氏苦于生计,苦苦相求,并发生了肢体冲突,林氏被打昏厥。当时群情激愤,周围群众看不过眼,追打缉私人员。其中一名缉私员,逃跑途中开枪误伤路人,致其死亡。次日,死者家属纠结民众,来到行政长官公署请愿,声势浩大,要求“惩办凶手,杀人偿命”中途不断有群众加入,大家受专卖局警察欺压已久,途中捣毁了台北市专卖局,袭击了台湾省专卖局,问题却未能得到及时回应解决。最终大批民众来到长官公署请愿,要陈仪拿出解决办法。陈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想尽快驱散群众,化解危机,不想在总署门口导致民众与卫兵冲突,当场击毙一人,击伤两人,官民冲突进一步加剧,局面失控。此时的群众抗争方式不再是敲锣打鼓、喊喊口号,而是打砸抢。危机迅速波及整个台北市,并且出现了台湾人殴打外省人的现象。陈仪苦于兵力有限未能有效控制,全市大多数警局,专卖局,贸易局等机构被捣毁。后来民众又攻占台湾广播电台,对全台民众播音。事件如同狂风暴雨迅速波及全台湾。至此二二八事件全面爆发。

陈仪苦于无兵,为了迅速恢复局面,并通过台籍精英安抚群众。据蒋渭川回忆:2月28日下午,“我回到店中已有许多商人及邻居父老等候在店,听说宪兵团长张慕陶两次来拜访,并留下一函,拆开才知道他是奉陈长官之命,请我出来收拾大举”[1][1]蒋渭川:《二二八事变始末记》,《蒋渭川和他的时代》,第4页下午2时张慕陶送蒋渭川到台湾广播电台安抚群众,传达长官决议。3时,陈仪发表广播讲话,再次呼吁台北市民。当晚,台北军警戒严。二二八事件很快波及全岛,3月1日部分县市已经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政改。“请废止长官公署制度,改为省制,实施省、县、市长选举;改组台省高级人员,启用省内人才。”[2][2]《3月1日中央社讯》,《二二八官方机密史料》,第16页。此时的二二八事件已经不是简单的群体冲突事件,逐步演变成台籍精英趁机要求省政改革,台北市自发成立处委会,以此和政府谈判。5日下午5时半,“台湾省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成立简称处委会,其筹备会议在中山堂举行,到会筹备委员40余人,律师陈逸松为临时主席,制定了《“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组织大纲(草案)》[3][3]《二二八事件研究》,褚静涛,第291页。此时的处委会,有民间政府组织的样子,不过组织相对比较涣散,政治意识并不是特别成熟。陈仪迫于压力,力图尽快使台湾恢复到二二八之前,不断退让。此时台湾岛内各县市,抗争不断,政改之呼声此起彼伏,局部冲突也时常出现。也就是岛内的十六县抗争,积极声援二二八。台籍精英要求改革台湾省治,请求中央派大元赴台处理,并制定了处理大纲四十二条,然而这样的呼声中央是不能容忍的。陈仪起初是想通过和平解决,后来事情不断复杂,远非陈仪所能控制。陈仪不得以请命中央,但陈仪并没有将事件归于自己施政之失,反倒将二二八事件定性为“背叛国家”的暴乱事件,并将责任推给岛内的流寇乱匪(共党),这是老蒋所不能容忍的。蒋介石作为一个军事家,处事策略自然利落。采取了先派兵维持秩序,后中央宣政抚慰。蒋介石对台用兵,并未直接军事镇压,而是启用二十一派兵回防。国民党军队迅速控制台湾各交通要道,处决台籍精英。陈仪、柯远芬等人不经程序滥捕滥杀,加之岛内军警伺机报复,还有随后的清乡运动,触及无辜者真多,

大有白色恐怖,处置过度之嫌,给台湾人民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19日,白崇禧一行乘专机来台代表中央政府宣慰,以宣示宽大为怀的方针,稳定人心,对军宪警产生了约束作用。至此二二八事件风波始平,不过留给台湾人一道永远抹不去的伤痕。

二、二二八事件定性

多年来,各派政治势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了不同的政治目的,不断对二二八做出各种解释,其中有“暴乱说”、“起义说”、“文化冲突说”、“派系斗争说”、“省籍冲突说”、“阶级冲突说”、“台独说”等,凡此种种,从某些方面和立场来理解也不无道理。笔者本着客观公正,不在政治活历史学术某一个孤立的方面,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不在使二二八成为一种伤痛的回忆,而是作为新时代台陆和谐史鉴基点。我更倾向于将其定性为是台湾人们自发的爱土爱乡的省政改革运动,其中不乏官民冲突和阶级对立,但是并非省籍冲突、族群对立等。

暴乱说。二二八事件中民众乱打与国军滥杀,被害人包括阿山(外省人)半山、(台籍精英)和台湾民众,偏执的解释干脆将其简单化,国民党往共产党身上推。二二八事件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指其参与事件的人们是暴徒,此事件为暴乱,台湾人长期被人本人统治,被奴化,受共产党和野心家煽动。台民暴乱说无疑有助于国民党统治台湾,令台人不赶有反抗之心,也为当时蒋介石派兵镇压提供了口实。大陆曾经一度在二二八问题上将其说成是城市暴动或者起义,无疑是带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起义说。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认为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民的反蒋武装起义,是国统区“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对国民党暴政,反贪官污吏的行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环节。这一说法完全是政治立场的需要,不能反映二二八事件实质。当时台湾光复不足一年,国共内战始发,台湾人对大陆的政治认识不不是十分明朗。

文化冲突说。台湾受日本统治50年,在思想上受到日化,不肯认同足够;在文化上,也不同于祖国。大陆处于农业社会阶段,低文化的外省人统治现代文化的台湾人,激起了双方的冲突。[4][4]李莜峰:《解读二二八》,台北,玉山社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第90—108页。这一论断的发明者最早为以陈仪为主的大陆籍官僚。他们认为台胞奴化太深,不认同祖国文化,排斥外省人。不可否认,50年的台海分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制度风俗确有不同,但这样的冲突是可调和的。文化冲突说未能揭示二二八事件的本质,也无法说明其复杂性。

派系冲突说强调,缉私事件闹得不可收拾,派系冲突不可小看,起到了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作用。陈明通认为,“国民党中央,行政长官公署即本土社会三个层次的派系腐化与斗争,是陈仪无法落实她的战后复兴工作,并导致了二二八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5][5]陈通明:《派系政治与陈仪治台论》,赖泽涵主编《台湾光复初期历史》(论文集),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3,第289页。在台湾接收与重建过程中,国民党内个派系以及岛内各地方派,的确因其集团利益或阶级利益发生了摩擦,派系冲突说有助于对二二八事件复杂性的认识,却忽略了统治阶级内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共性和妥协性。

省籍冲突说认为,二二八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外省人统治本省人,所以发生冲突。当时,大陆籍军公教人员与台胞因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存在冲突,但并非“你死我活”的排斥性矛盾。省籍冲突说说完全将二二八事件简单化。政府的失政是统治者与被统治着的矛盾,族群冲突则是制造了人民间的血仇。二二八的受难者包括本省籍和外省籍,应归于当权者反应过激、滥用权力、而非族群压迫。

阶级冲突说,可以说为大部分民众所接受。台籍精英与当权的大陆籍官僚有阶级利益上的冲突,也与台湾的工农大众有矛盾。仅仅从是否占有生产资料的一个维度划分光复初台湾个阶级,并将客观阶级设定为就是认同阶级,行动阶级,把二二八事件的官民冲突简单化,无法解释何以不同阶级的人会走到一起,共同反对官府,而广大的工人、农民却很少参与二二八事件。

台独说,海外“台独人士,出于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需要,掩盖官民冲突的本质,称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反对大陆人的统治”的省籍冲突,是“台湾民族反抗中国民族的一场民族冲突,来为台独提供依据。在二二八事件初期,就有人打出“赶走中国人(外省籍),我们要独立”“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等的的口号。持台独说观点的人无视本省人还是外省人都是汉民族,不存在民族矛盾,抹杀官民冲突的阶级性,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就站不住脚跟。

二二八事件由缉私血案而迅速扩大,由经济而政治,由自发而组织。他不是出自于个别人所为,是台湾人民对光复一年多来政府施政措施不满的总爆发,由台湾17县市民众的抗争运动构成。台北市是发源地和中心,16县市对台北市起到了呼应与激荡的作用。由于二二八事件十分复杂,我们不能轻易下判断,以免造成对历史的亵渎。本着爱国爱家,民族民主的精神。我们更愿意将二二八事件定性为是台湾同胞争取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民主自治,当家做主的“爱国爱乡”的民主运动

三、二二八事件与台独

自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以来,蒋氏一直都将二二八定性为共党暴乱,严禁民间议论,也反对彻查二二八真相。海外“台独”人士,出于反蒋统治需求,掩盖官民冲突,大肆贩卖省籍冲突和族群冲突,为台独创造历史依据。蒋经国统治后期自知来日无多,希望在有生之年化解省籍隔阂。台“国安局”成立“拂尘专案”搜集各方资料终于汇编成《拂去历史明镜中的尘埃》一书,于1986年在美国出版,试图澄清二二八真相,不过该书仍然强调中共蔡孝乾在二二八中的幕后领导作用,未能主动承担国民党治台之失的责任,也未能给台湾人一个交代。

“1947年廖文奎撰文,批判长官公署接收人员如帝国主义,自认为是解放者,轻视台湾人,排斥台湾人。台湾人在被压迫下将会从中国民族主义转变为台湾民族主义。”[6][6]褚静涛,《二二八事件研究》,第533页。二二八事件之后,廖氏兄弟借助《前锋》杂志,抨击长官公署的劣政。廖氏兄弟本无意使台湾脱离中国,主张台湾省政改革。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吸纳台籍精英,实现真正的自治。而长官公署却对他们展开通缉。廖氏兄弟后在美国舆论影响下,转变了立场。主张台湾的地位应该尊重台湾人民的意向,由联合国托管,然后再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台湾“托管”、“独立”并不是廖氏兄弟的专利,早在二二八事件期间,美国操纵舆论,恶意解读广大台胞省政改革的诉求,称其是要“托管”、“独立”。对于外传的的“托管”、“独立”之言,南京国民政府表示坚决不能容忍。全国各地方和团体怒斥“托管”、“独立”之说。省立屏东中学发表告省民书,正斥丧心病狂者:“谁欲主张托管,便是国家叛徒。”[7][7]《省立屏东中学发表告省民书》,1947年5月22日高雄《国声报》第三版。在二二八事件中,广大台胞要求省政改革,反对贪官污吏,没有脱离祖国的意思。

美国情报部门利用二二八事件造成的裂痕,歪曲历史事实。操纵廖氏兄弟,企图谋求联合国托管台湾,实现台湾独立。廖氏兄弟无法代表全台人民,其台独诉求完全是一己之私,遭到了全台湾人的反对。台湾社会各界的真实声音是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绝无自外于祖国之念。二二八事件伤害了台胞的情感,但是广大台胞对回归祖国还是抱有期待的,要求省政改革,并非离开祖国。

陈仪离台后,魏道明受命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努力在安定中求发展,抚平二二八的历史伤痛。然限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魏道明权责有限,未能彻查二二八事件真相,给死难者家属一个明确的交代。1948年随着国共双方内战的局势发生大逆转,蒋无奈欲将台湾作为退路,宣布下野。于12月29日命陈诚接替魏道明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后蒋介石败退台湾。蒋氏父子在台统治期间,严禁谈论二二八事件,一度二二八二二八在高压政治下归于沉默。李登辉上台后,为稳定权力继承,针对台湾社会各界要求彻查二二八的呼声,给予回应。1988年2月,他表示:“二二八事件仍然是历史上台湾光复不久所发生的悲剧之一,应该留给历史学家研究,大家要发挥爱心,为国家进步,眼睛应向前看,不要向后看。”不久,台“监察院”公布了闽台监察使杨亮功的调查报告及“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奉命宣慰以后所提报告,来回应民间压力。然而所及材料之片面,并未能使人全部信服。后陈水扁当政,主打统独牌,族群牌,将斗争矛头直指国民党,借二二八事件大搞去蒋化,独统论。2007年2月24日,时值二二八事件60周年前夕,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重申,“二二八事件不是族群冲突,是查缉撕烟导致‘官逼民反’,事件发生后,台湾人保护外省人,外省人保护台湾人的情况非常多,希望六十年后看待这个事情,要抓住重点,大家要和解、和谐。”[8][8]《二二八事件是官逼民反》,2007年2月25日台北《中国日报》,A2版。2008年2月28日,适逢“总统”大选前夕,台湾各地举行二二八61周年纪念活动。民进党以此大作文章,煽动族群仇恨,嫁祸国民党。马英九表示不能遗忘,但错误可以原谅,子孙后代要永远记得二二八事件,悲剧才不会重演。自马英九上台以来多次正面回应二二八事件,此举得到了部分受难家属的谅解和认可。

二二八事件之所以广泛为海内外个台独势力所利用,原因在于蒋氏父子一直未能给予一个清晰客观的调查回应,以后的当政者都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做出不同的姿态。我相信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管是当政者还是台湾大陆普通民众,最终会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我也不希望,任何个人、团体或者政党在借二二八去造成另一种历史伤害。

四、“二二八”谁之失?

历史上对于二二八过失之说颇有微词,有人说是陈仪之失,陈仪主政,烟酒专卖,统制经济,台湾经济疲敝,官僚机构腐败,效率低下,官民冲突一触即发。也有人说是老蒋之失,老蒋未明二二八事件之前因后果,对于台湾复兴之事未给予充重视,事件发生,处事方式过于简单直接,最终造成了一道抹不平的历史伤痕。亦有人说是台籍精英之失,台籍精英急于在台湾展露头角,政治头脑不够成熟,企图通过二二八事件,来要挟政府退让,以达成自己省政改革的诉求。提出32条大纲乃至42条,这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所不能容忍的,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国民党出兵赴台镇压。我以为单纯的把二二八的过

失归于某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团体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片面的。二二八事件的发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偶发性群体事件但是,这种偶发性里面带有历史必然性。二二八事件的复杂性,不是我们简单地找个历史罪人就能承担的起的,我们需要理性去正视。

1、陈仪之失

陈仪一身命途多舛,曾任职于清廷,后又供职于北洋政府。孙传芳垮台时,又投身北伐革命,后跟随国民党。陈仪一生希望借助统治者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半百之年,陈仪从研究台湾,到治理台湾,最后命丧台湾,为平生理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34年2月,陈仪被任命为福建省政府主席。蒋介石遇有对日外交重大事件时,常常电咨陈仪以决断。1935年10月,陈仪赴台考察。台湾总督府的行政效率,经济上的统制政策,农业改良技术等等,都给陈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仪希望福建能够像台湾一样,建立现代省政。在福建主政八年间,陈仪主张政治集权,经济统制。其强悍作风的新政,使得福建经济政治颇有起色,不过统制经济措施不当,民间经济少有分利,政治专断。也招致了各方非议。最终福建沦陷,1941年9月,陈仪离开了福建。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尾声,台湾收复在即。1944年3月中旬,蒋介石在重要设计局内成立了台湾调查委员会(即台调会),作为研究收复台湾工作的职能机构,任命陈仪为主任委员。[9][9]《台调会工作大事记》,《台湾光复和光复后五年省情》(上),第4页。1944年5月开始太调会开始收集各方资料,研究台湾当时现状,培养干部学员,为收复台湾做准备。因无法赴台实地考察,台调会所搜集的资料,都是书本知识,很多出自日文资料、日人之手,有美化台湾的殖民统治。未对广大台胞做充分调查与研究,对台湾个阶级的组成、利益知之甚少。所以陈仪等人的调查是片面的,不足以应付收复台湾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1944年8月起,台调回开始训练学员。然而,这些学员,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历事未深,缺乏行政经验,无法与当时的日本人丰富的行政履历相比。由于训练时间短,许多学员对台湾情况知之甚少。接收台湾需要大量人员,然而直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夕,台调会也才培养了1000多名接管人员,显然这是不足以管理有600万人口的台湾的。8月27日蒋介石正式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从准备接收台湾到赴台,前后不过一年半的时间,准备仓促,难免手忙脚乱。台调会所收集资料大抵出自日本人之手,这些材料一味强调台湾总督府行政效率如何之高,对台湾民众却未曾着墨。陈仪靠着这些纸面的东西去揣测台湾民众的心声,势必与台胞的迫切需求隔着很深的鸿沟。台调会所培训的1000多人去接收台湾,根本不够。陈仪要以三民主义施行于台湾,推行公营经济与节制资本,势必要压抑台籍资本的成长空间。陈仪为人刚愎自用,且受日本教育多年,习惯于行政命令,集权统治。虽说是敢想敢为,却也固执己见,难有容人之雅量。九月中旬接收工作陆续开展,蒋介石忙于东北内战,并未派精锐之师前去接收,后陈仪请70军前去,70军良莠不齐,素质较低,未能使台湾民众敬畏。10月25日上午,在台北市公会堂举行中国战区台湾受降典礼。至此中国政府正式队台行使主权。陈仪接收台湾后,政治上基本沿用日剧时期的政治构架,只是将台湾总督府改名为台湾省政府公署,这显然与台胞民众心目中的民主制度相去甚远;经济上实行公营经济,统制经济,设立专卖局等机构。使得台籍资本被压抑,民间怨声载道。文化上,尽快去除日本奴化教育,推行国语国文,恢复国语教学。不过在执行上操之过急,亦使民众与政府沟通不畅。在整个长官公署中,权利机构多为大陆籍官僚机构垄断,台籍精英和广大的地方精英未被委以重要职位,官僚阶层和普通民众沟通有限,最终为官民冲突埋下伏笔。陈仪虽然难得清廉,可是随着而来的大陆官僚,仍带有大陆的贪腐气息,工作上推诿扯皮,行政效率低下。随着米价上升、治安混乱、走私严重、行政效率低下等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广大台胞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陈仪失政是导致官民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二二八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陈仪失政有四:接收之初台调会未能充分全面了解台湾现状;接收之后未能有效任用台籍精英;在台行政执策过于僵化,又不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对于二二七缉私血案未能有效及时的做出反应,最终导致矛盾一步步升级。总的来说陈仪犯了两个错误,一、接收台湾,未能有效接收人心。陈仪过于重视接收物,搞经济建设,未能有效了解台胞诉求,隔阂日深,最终引发悲剧。二、没有稳固政权的基础。台湾是闽粤移民所开拓的,台湾的发展史上一直充满着斗争和抗争。台湾被日本奴役五十载,台胞盼光复,盼当家做主。陈仪未能认识到台籍精英对于台湾建设和开发的作用。接收军队的撤离,更是为后来复杂的状况难以收场。一味的高压政策,非但不能对其施政带来成效,反而越来越糟。当然二二八事件是在国内,国际二战大背景下的地区性偶发事件,它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即使不是陈仪,别人也未必能得当处之。

二、蒋介石之失

1947年的时候,国共内战正酣,老蒋并未充分重视台湾,直至二二八事件出现,台湾方面一直没有给出正确的说明,一味粉饰太平。最终,陈仪不能委蛇,推与共党奸乱,定性为暴乱事件,导致了老蒋

决心用兵,悲剧始出。其实从一开始老蒋就对台湾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派陈仪而不是自己嫡系中的任何一人,无非是陈仪对日政治娴熟,接收军队也是陈仪举荐的福建70军,一个名不经传的杂牌军。老蒋忙于内战,无暇顾及。

1.不重视台湾

老蒋从一开始就不重视台湾,接收台湾仅仅是战后全国复员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蒋介石的注意力在占领东北、华北、华南的广大地区,以及如何对付共产党。对于台湾则全权委托陈仪去办。1945年8月27日,蒋介石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9月7日,国民政府“特派陈仪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此时陈仪向蒋介石提出不在台湾建立省政府,而设行政长官公署,作为过渡机构,得到蒋介石的首肯。53派军赴台是中国政府对台湾行驶主权的关键举措。最早考虑到可能是被美军率先占领,蒋介石竟没有考虑对台派军。他忙于派精锐部分赶赴东北等地受降,后来美国不在台登陆。陈仪请70军赴台,考虑到70军战斗力不强,蒋便应允了。

2.派兵处置

二二八事件开始之初,陈仪以为自己可以应对,随着事件的逐步深入,台籍精英要求省政改革,陈仪一再退让,并未能有效解决,最终报与中央,暴力镇压。二二七缉私血案及二二八的示威请愿,引发台北动乱,陈仪第一时间电告南京,不过陈仪并未道出事情真相。二二八事件的爆发,暴露了陈仪治台的诸多弊政。不过他不愿惊动南京,以免受政敌攻击的口实。随着事件的进展,各方报纸媒体的报道,陈仪最终不能处置。于3月7日将事情如实告知南京方面,并要求派兵镇压。蒋介石当时已经从某种方面了解到台籍精英的省政改革的诉求,本来派大员宣慰即可。不过考虑到当时国共内战的局势,他不允许后方不宁,加之陈仪将二二八事件推诿给共党,更加使老蒋下决心对台用兵。直到军事作用收效之后,才派白崇禧代表中央抚慰。或许他可以抚慰和用兵同时进行,这样更能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蒋介石对二二八事件采取了先军事镇压,后政治安抚的两手策略。派兵赴台是“维持当地治安”,要求“不得采取报复行动”,但既然决定用武力来平息事态,流血是避免不了的。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决策者,蒋介石对二二八事件的处理负有决策错误的责任。

3.未能彻查事件原委

白崇禧作为中央大员负责宣慰,视察台湾各地,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陈仪施政之弊,了解到台胞关于省政改革的诉求。杨公亮等人的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官民冲突,了解了二二八事件的原委。可是派兵、清乡期间被秘密处决的台籍精英以及被冤杀的普通民众,却未能始终给予一个清白。蒋介石后败退台湾也始终未能给二二八一个合理的解释来抚慰流血事件中死去的亡灵。台湾一度严禁谈论二二八事件,后蒋经国离开台湾政坛之际,责令当局汇编成《拂去历史明镜中的尘埃》一书,以期抚慰受难家属。该书在解释岛内长期不提的原因是“人们只是希望时间把这场灾祸、苦痛、难堪的种种记忆,慢慢冲淡,不愿在对他的是非曲直、对错的评论中,影响团结、和谐、安定的生活”[10][10]苏僧、郭建成:《拂去历史明镜中的尘埃》,美国南华文化事业公司,1986,第129页。显然这是不能令台胞信服的。正因为此,蒋氏父子之后,国民党在台日式渐微,台独势力以此作为借口为台独台独活动制造舆论。

三、台籍精英之失

台籍精英在台湾的光复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台湾丧失,他们各方奔走呼告,组织斗争。台湾光复他们急于参与台湾建设,可是陈仪并未给予机会,国民政府并未予以重视。二二八事件中,台籍精英急于参与家乡建设,苦于陈仪劣政,便借二二八事件来要求省政改革。这本来也无可厚非,可是台籍精英政治觉悟不高,对于省政改革方案诉求不一,盲目借机于政府提要求,导致了事件的加剧。最终陈仪并不能应允,且台籍精英不了解国内时局,蒋介石是不可能轻易答应32条大纲要求的,更何况42条。二二八事件作为一场爱国爱乡的省政改革运动而言,台籍精英不成熟的政治作为,显现对于二二八要负一定的责任。

二二八事件开启了台湾省籍矛盾冲突的先河,也成为台独势力借口外省人和本省人势不两立“台独问题”的渊源。而二二八事件绝不是简单的省籍矛盾,外省人与本省人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导致省籍矛盾冲突的根源主要是台湾国民党的低劣统治,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在台特殊发展阶段的异化。不同于各派政治势力在不同历史阶段,出于不同政治目的,对于二二八事件的解读。我只希望历史能够二二八事件能够因时日的流逝而大白于天下,遗留的伤痕不在被冲突强化,让我们以史为鉴,铭记这段中华民族的血泪情,以此告慰在二二八事件中死难的同胞。

浅谈台湾问题论文

【论文摘要】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论文关键词】解决台湾统一稳定 一前言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一党专政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只占中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已成为中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从此,台湾陷入与中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至今已有57年。 另外,台湾问题的产生以及长期得不到解决,与一些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在其间插手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调查报告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的纽带。因此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是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997年以来,随着香港和澳门的相继回归,台湾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重点,台湾问题的发展无时无刻不是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他们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在民大校园里展开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认识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通过在我校图书馆和饭堂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民大在校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进行了一次较为广泛的调查。当代大学生涉及民大的不同学院的各个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最终有效问卷184份。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阶段:18---24岁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身份:在校大学生(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各个年级) 文化程度:本科在读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 1、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关注程度: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由于电视,网络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大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和接收与台湾问题相关的信息。其中认为台湾问题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占82.08%,认为关系一般的占16.98%,而选择与自己“毫无关系”或选“其他”的比例为0;83%的受调查者非常希望台湾统一,不希望统一的为0,其他人则选择了“一般”和“说不清”; 75.47%的大学生表示“会为台湾统一而努力”,18.87%表示会“考虑一下”。而4.72%表示对此“漠不关心”;对于中国对台湾的政策方针,“了解”的占36.79,“比较了解”的占15.09%,“不了解”的占16.98%。 由此可见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还是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的,并且对台湾回归还是抱有极大希望的。 2、当代大学生对台湾回归的意义的认识: 认为台湾回归对我国的重要性体现在“国防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分别占37.74%和38.68%,认为“文化方面”的占9.43%,认为“面子方面”的占7.55%;有86.79%的人认为台湾的回归会给两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对于当前台湾问题的基本形势大学生还是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3、当代大学生对解决台湾问题存在的阻碍的认识: 在解决台湾问题存在的障碍中,23.27%选择“台独势力”,19.11%选择“国际反华势力”,16.07%选择了“英美的西方国家”,13.57%选择了“中国国力不够强大”,9.97%选择了“政治制度的差异”,5.26%选择了“恐怖分子”;对于“如果台湾当局一直为蓝营执政,是否有利于两岸早日统一?(蓝营坚持‘一个中国’)”的问题,选择“非常有利”的占61.32%,选择“蓝影绿营执政都一样”的占29.25%,选择“绿营执政有利”的占3.77%,选“其他”的占 5.16%;对于台独分子使用“金钱外交”的行为,认为“不得人心,必将失败”的占35.59%,认为“对两岸统一起阻碍作用”的占31.08%,认为“是对大陆的挑衅,伤害了两岸人民的感情”的占18.92%,选择“应该给予严厉还击”的占11.26%。 4、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政府关于台湾的政策方针的基本评价: 在“大陆‘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政策是否满意?”一项中,选择“不满”的占7.55%,选择“一般”的占22.64%,选择“政府说的就有它的道理”的占28.3%,选择“自我认为还满意”的占41.51%;在“认为“一国两制”对台湾问题是否适用?”一项中,选择“适用,因为适用于香港、澳门”的占51.89%,选择“不适用,台湾问题更复杂”的占33.02%。其他人则投了“不知道”和“其他”;在“认为中国同台湾各党派相互往来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帮助吗?”一项中,选择“有”的占90.57%,其他的人则比较平均的选择了“无所谓”,“一点用处都没有”和“不知道”。 5、当代大学生认为为解决台湾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陆应采取什么措施?”,18.97%的当代大学生选择了“发展经

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台湾问题”的形成是中国内战的遗留 问题。但是,因为美国等国的反共反华政策,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台湾问题将如何解决?今天我们就来作一个理论上的梳理和分析。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推行的是“接触”加“抑制”政策。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说,绝 不是为了台湾,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政治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日益感到中国所 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其防范与遏制的重点目标从冷战时期的苏联转移到中国身上来,而台湾问题当然是美国 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力图通过加强与台湾关系,控制海峡两岸局势来阻挡中国的统一与强大,维持亚 太地区目前的战略均势,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及其在这一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 经济上,美国是台湾最大利益的获得者。台湾是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台湾对于美国来说有至关重要 的经贸利益。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除了用武力庇护台湾当局外,对台湾更是倾注了百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台 湾的一些重要部门,如电子、电器、化学和军工等,实际上都是美国资本控制的,而仅仅从这些投资中,美 国每年就可获得几亿到十几亿美元的利益。[1](P.541-542)另外,美国还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装备。据统 计,从1979 年到2000 年,21年间美国的对台军售高达410 亿美元,其中的巨额利润可想而知。 军事上,台湾海峡是美国在亚洲安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台湾可以作为美军向波斯湾、印度 洋部署力量时的补给、休整地。而如果中国统一,美国失去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将对它的军事部 署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次,台湾是中国直接面向太平洋的唯一岛屿,海峡两岸的分离有助于限制中国海权的 发展。战时通过控制台湾海峡,可以切断中国与海南舰队的衔接。第三,中国东南地区是经济重镇,台湾距 离中国东南地区很近,美国控制台湾,可以对东南沿海构成巨大威胁。 迄今为止,美国巧妙利用各方因素,设计了一套牵制和驾驭各方的台海战略。它从大陆和台湾同时获得 巨大的利益:一方面,在外交场合它公开宣称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甚至和中国建立了“战略合作

浅谈台湾问题论文

形势与政策 ——浅谈台湾问题摘要:近几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台湾的战略地位,涉及中国的国家海防权和海洋资源权,涉及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涉及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和利益,任何实质性的台湾独立,都是不能接受的。 关键词:解决;台湾;统一;稳定

引言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领土完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华夏子孙的庄严使命。 人类渴望和平,千百年来停止过对和平的追求。和平是一个给人类带来美好、幸福、发展、进步而受到亿万人民喜爱的字眼。我想如果举行一次世界人民大投票,评选他们最喜欢的词,得票最多的一定是“和平”。 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但中国又是一个主权尚未完全统一的国家。此间,中国与“台独势力”斗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中国来说,是不容讨论和不能妥协的原则。我们都知道台湾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领土。自从国民党占领台湾后,台湾就与祖国大陆分开了。现如今,台湾与内地关系改善,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联系。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却是只增不减。面对中国的地图,我想到了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炎黄子孙,还有那三万六千平方公里未统一的土地,还有那两千一百万双盼归的眼睛,还有那一颗颗随祖国命运一起跳动的爱过之心。 大半个世纪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有历史的因素,有世界格局的因素,有国家实力的因素,但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障碍却来自于美国的军事干预,尤其是美国与台湾当局结成的官方和准官方的军事关系。早前,陈水扁把持台湾发展的方向,他惧怕两岸关系发展会增进同胞间的相互了解、拉近彼此距离,最终导致祖国统一。所以他使尽浑身解数,意图阻挡历史车轮前进。他极端仇视、反对主张“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的共同的责任”的《国家统一纲领》。在该纲领通过不久,他就以“立委”身份发表给李登辉的“十大国是建言”,“建议”“国家统一纲领应改为台湾与中国大陆基本法”,“国统会应调整为国家前途发展委员会”。之后只要有机会,他就宣扬这一套。蓄意破坏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之间的商谈。 一、两岸和平存在的问题 (一)两岸和平统一有两大障碍:一是台湾岛内长期存在的分裂意识,二则

政治论文-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关于台湾分裂的问题,有一段很长的渊源 l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前后,蒋介石集团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退踞台湾,并于1949午5月l9日颁布了戒严令,宣布台湾地区处于战时动员状况,封闭全省,限制出入境,实行军事管制。封锁大陆消息,严禁一切违禁的言论、出版和罢工、游行等活动。他认为退居台湾,退可守,进可攻;台湾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凭借海峡天险和海、空军力量,完全可以抗衡当时尚无海、空军的共产党,以积聚力量,待国际形势发生于己有利的变化时,再反攻大陆。蒋介石就这样,与国民党退居台湾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起,就一直认为“旧中国”(中华民国)已经灭亡而被“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替代,并声称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不可争议之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放弃在必要时以武力强取台湾;同时也表示,只要认同所谓“九二共识”(具高度争议性),“任何问题都可以谈”。 对于台湾问题,双方长期维持所谓的刻意“模糊”政策。对于海峡两岸的“现状”,即台湾目前的政治及法律地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与见解,甚至对历史本身也有不同的认知与解读。而“维持现状”,既可理解为反对宣布独立(反对实际台独或法理台独),也可理解为反对合并统一(中华民国一直就是主权独立国家,并从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两岸分立分治、互不隶属),当然也可理解为同时反对独立与统一(维持目前的“模糊”状态)。正因为台湾内部以及两岸之间对“现状”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及表述,才使各方都能够接受“现状”,不致冲突。但是,此“现状”并未明确定义台湾的政治及法律地位或说明未来安排,因此这种模糊政策也被批评为危险的策略,任何冒险的擦边球或误算都可能导致冲突或全面战争。 各个“台独”组织在各个时期所宣扬的“台独”论调形形色色,但其基本主张是:“台湾从来就不是中国的一部分”、1949年以后“台湾法律地位未定”、“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台湾人民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台湾前途由台湾住民自决”。 针对“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其中有三场声势浩大的斗争:一是,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针对李登辉访美,在国际上进行“两个中国”分裂活动所进行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1999年7月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所进行的反对“两国论”的斗争,2002年8月针对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所进行的反对“一边一国论”的斗争。这三场重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台独”势力。 任何事物,如果认识不正确,方法就自然不正确;方法不正确,问题自然也就得不到解决。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面临的最复杂、最核心问题之一的台湾问题(这个问题我不认为比实现工业化问题简单多少),困扰了整个中华民族100多年(从甲午战争割让台湾开始),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而努力、抛头颅洒热血。其中既包括刘铭传这样的封建官员,朱枫吴石这样的革命先烈,也包括毛泽东这样的旷世伟人,以及二代以来历代核心坚持不懈的努力,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不能不说令人扼腕。看现在

台湾问题的阻碍和解决方法

台湾问题的阻碍和解决方法 阻碍: 1.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的阻碍和干预(包括军事干预)。 2.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经济和军事实力)。 3.两岸人民的文化和身份认同感不强。 4.国名党的独台政策和民进党的台独政策。 5.双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 主要障碍: 1.美国的军事干预。 2.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不足(尤其人均GDP的不足)。 3.双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 总的解决方针: 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不仅要得到台湾的领土等主权,更要得到台湾同胞的心。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充分照顾台湾同胞的物质利益和情感需求。(组员的观点) 武力威慑,外交独立,经济制约等方法把台湾拉回谈判桌上,如果实在不行,以武促统也未尝不可。(组长) 组员的想法(王元昊): 我的话不等于我偏向哪一方,而是客观的说。 对陆岛双方而言,统一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在于双方的利益。 大陆迫切须要那个岛屿目的是什么?无非 1.战略地位,须要通往外海的跳板;2.资源利益,大陆的资源相对已经匮乏,而自然环境保护尚好且海底蕴藏石油的台湾则是有相当诱惑力的。但,台湾拒绝大陆的关键也在于此。大陆要以台岛为基地深入外海,那么台湾势必丧失本土军事权,对于台湾上层而言这是断然不能接受的。道理很简单,军事不自主则政界必受人摆布,岛内政治家不会接受。军事不自主私有财产即丧失保障,岛内资本家也不会接受。大陆要分享台湾资源,势必对台移植资本与人员,这对于岛内资源行业而言无疑是割肉分羹。尤其对东海油气资源,一旦大陆插手,岛内资源业很可能被彻底排挤。而陆资与移民的渗入对于岛内无产者而言也无异于就业竞争。所以,在岛内中小资本与无产阶层眼里大陆亦如洪水猛兽。 岛方所能接受的“统”法无非是‘联合国家’,即两国联邦,一中两府。陆岛各自相安,名统而实不统。这个条件对于大陆来说也是断然不能接受的。陆方早就放过话“一国两制”即要求岛方仿港澳例,制度可留,国不能留,实际就是逼台府降格为特别行政区,对内向大陆称臣。陆方也早说过“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明确表示国府无二,那么其所“谈”也无非是台府如何弃国下台了。这对于岛方而言就是俯首牵羊的奇耻大辱,别说绿营不干,就是蓝营也不会满意。 正是由于双方在政治经济利益上的极度冲突,尽管双方都对统一无疑义,但还是貌合神离,心猿意马。统一必然成为一个长期磨和的过程。 组员(杨程): 1.坚决反对外国势力的插手和干预。 2.必须坚持一个中国,两制并存。 3.积极促进三通和各项交流。

浅谈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台湾问题 【摘要】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关键词】台湾政策统一和平发展 【正文】: 一:台湾问题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四面环海的大陆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一党专政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只占中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以成为中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从此,台湾陷入与中国大陆分离的状

态之中,至今已有62年。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台湾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迷雾一团,有时又晨光初露。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尤其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来的一国两制。真正为两岸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二:大陆对台政策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是一贯的。但解决问题的方针几十年中也有所变化。 大陆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两岸交流、促进台湾民众利益的措施,诸如简化台湾同胞往来大陆的出入境手续、放宽台胞来大陆就业限制、宣布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来大陆就读的台湾大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对原产台湾的15种水果给予零关税、为大陆台商提供3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性贷款等,想台湾同胞之所想,急台湾同胞之所急,受到热烈欢迎。这些政策作为,充分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主要表现在: 一是原则坚定、目标务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平统一的原则、立场、方向不动摇。十六大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本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访问加拿大期间强调,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表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侵华论功 客观上来说,帝国主义侵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灭亡的步伐;不能否认,帝国主义的入侵确实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地一面,但是却不能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 首先,从侵华战争的性质来看。帝国主义的入侵首先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战争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因而无论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法说他的侵略有功。它都会成为一场罪恶之战。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它对中国积极方面的影响远远不足以补给消极的影响。 其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来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以方便它们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的的侵略在不自觉中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它们的主观目的仍是追求在华的最大的利益。它们为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对中国军事上进行打击,政治上进行控制,经济上进行掠夺,文化上进行压迫。正如马克思所说,帝国主义侵华即使有一定积极作用,那也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再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来看。1向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侵略和压迫,把中国逐渐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用战争打败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还抢去或“租借”了中国的部分领土。 2.迫使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且取得了在华驻扎陆军和海军的权利,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且把中国划为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圈。 3.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这样更能方便它们倾销自己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和农业的原材料基地。 4.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并对中国资本主义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5.通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财政和金融。这样就更加压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金融和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6.创建了一个买办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以便它们剥削广大中国的农民和其他劳苦大众 7.勾结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军阀,把他们变成在华的统治工具,以便维持自身在华利益。 8.为了制造军阀混乱和镇压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列强供给中国反动政府以大量的军火和大批的军事顾问。9在中国进行精神控制,包括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 10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中国逐渐论为日本的殖民地。 最后,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看。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走向了近代文明,这是它为中国带来的最鲜明的积极影响。但是,从中国近代发展看来,早在明代,中国已经自身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自帝国主义入侵之后,中国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看来,即使没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也会逐渐走向资本主义。 总之,在西方帝国主义侵华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名族的利益蒙受极为惨痛的损失。西方殖民侵略带来的是巨大灾难,而不是什么文明,进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以牺牲名族利益的灾难为代价的进步称得上是文明行为的。由此看来,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完全属于谬论,是帝国主义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找的一个借口。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

台湾问题研究

台湾问题研究 ——浅析“二二八事件”,还原一段历史真相 “二二八事件”已经过去了67年了,它在台湾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道伤疤。而在大陆,知道的人却很少。我是偶然接触到这样一件历史,带着好奇去追索。专门为此找了一部梁朝伟拍的,以此事件为背景的老电影《悲情城市》,至今还时时去听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迎合着不同人的要求,不同的政治立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文将通过一个比较中肯的态度分析,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二二八” 一、“二二八事件”概述 狭义上的“二二八事件”,仅仅指的是1947年2月27日的台北缉私血案以及次日的民众请愿血案,属于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体制外的群里性冲突事件。而随后,台籍精英介入事件处理,要求改革省治,16县市民众声援发展成为波及全台湾的民众抗争运动,这就是广义上的“二二八事件”。它是一场大规模的、有组织、有直接利益诉求的体制外的政治运动。 1947年2月,此时台湾光复已经有一年半年之久,由于战争的创伤,及社会的急剧转型,台湾重建面临巨大的困难。陈仪接手治理台湾以来,虽极尽心力,依然避免不了行政低下,贪腐频出的现象。大陆籍官僚垄断了台湾省的主要权力,台籍精英参政困难。统治政策束缚了台湾民企的发展。通货膨胀,失业问题严重。滞外台胞返籍,对台湾社会构成巨大隐患。台籍精英要求撤废行政长官公署,废除专卖局,贸易局,尽快实现县长直选,还政于民。台湾社会危机加重。二二七缉私血案成为了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索,台湾危机爆发。1947年2月27日,台北圆环发生缉私血案。就像现在的城管追捕小贩一样,或许这样的事件在当时的台湾早已屡见不鲜。可是这次,比平时会稍微严重一些。当日傍晚,缉私人员佯装买烟,强行没收台北小贩林江迈的走私香烟,林氏苦于生计,苦苦相求,并发生了肢体冲突,林氏被打昏厥。当时群情激愤,周围群众看不过眼,追打缉私人员。其中一名缉私员,逃跑途中开枪误伤路人,致其死亡。次日,死者家属纠结民众,来到行政长官公署请愿,声势浩大,要求“惩办凶手,杀人偿命”中途不断有群众加入,大家受专卖局警察欺压已久,途中捣毁了台北市专卖局,袭击了台湾省专卖局,问题却未能得到及时回应解决。最终大批民众来到长官公署请愿,要陈仪拿出解决办法。陈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想尽快驱散群众,化解危机,不想在总署门口导致民众与卫兵冲突,当场击毙一人,击伤两人,官民冲突进一步加剧,局面失控。此时的群众抗争方式不再是敲锣打鼓、喊喊口号,而是打砸抢。危机迅速波及整个台北市,并且出现了台湾人殴打外省人的现象。陈仪苦于兵力有限未能有效控制,全市大多数警局,专卖局,贸易局等机构被捣毁。后来民众又攻占台湾广播电台,对全台民众播音。事件如同狂风暴雨迅速波及全台湾。至此二二八事件全面爆发。 陈仪苦于无兵,为了迅速恢复局面,并通过台籍精英安抚群众。据蒋渭川回忆:2月28日下午,“我回到店中已有许多商人及邻居父老等候在店,听说宪兵团长张慕陶两次来拜访,并留下一函,拆开才知道他是奉陈长官之命,请我出来收拾大举”[1][1]蒋渭川:《二二八事变始末记》,《蒋渭川和他的时代》,第4页下午2时张慕陶送蒋渭川到台湾广播电台安抚群众,传达长官决议。3时,陈仪发表广播讲话,再次呼吁台北市民。当晚,台北军警戒严。二二八事件很快波及全岛,3月1日部分县市已经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政改。“请废止长官公署制度,改为省制,实施省、县、市长选举;改组台省高级人员,启用省内人才。”[2][2]《3月1日中央社讯》,《二二八官方机密史料》,第16页。此时的二二八事件已经不是简单的群体冲突事件,逐步演变成台籍精英趁机要求省政改革,台北市自发成立处委会,以此和政府谈判。5日下午5时半,“台湾省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成立简称处委会,其筹备会议在中山堂举行,到会筹备委员40余人,律师陈逸松为临时主席,制定了《“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组织大纲(草案)》[3][3]《二二八事件研究》,褚静涛,第291页。此时的处委会,有民间政府组织的样子,不过组织相对比较涣散,政治意识并不是特别成熟。陈仪迫于压力,力图尽快使台湾恢复到二二八之前,不断退让。此时台湾岛内各县市,抗争不断,政改之呼声此起彼伏,局部冲突也时常出现。也就是岛内的十六县抗争,积极声援二二八。台籍精英要求改革台湾省治,请求中央派大元赴台处理,并制定了处理大纲四十二条,然而这样的呼声中央是不能容忍的。陈仪起初是想通过和平解决,后来事情不断复杂,远非陈仪所能控制。陈仪不得以请命中央,但陈仪并没有将事件归于自己施政之失,反倒将二二八事件定性为“背叛国家”的暴乱事件,并将责任推给岛内的流寇乱匪(共党),这是老蒋所不能容忍的。蒋介石作为一个军事家,处事策略自然利落。采取了先派兵维持秩序,后中央宣政抚慰。蒋介石对台用兵,并未直接军事镇压,而是启用二十一派兵回防。国民党军队迅速控制台湾各交通要道,处决台籍精英。陈仪、柯远芬等人不经程序滥捕滥杀,加之岛内军警伺机报复,还有随后的清乡运动,触及无辜者真多,

[论文]简述台湾问题

简述台湾问题 前言 台湾问题是当今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来已久。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美国。因此,把握美国的脉搏,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及彻底解决至关重要。 关键词台湾问题“一国两制”美国软对抗和平统一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从中国大陆败退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最早出现于1955年寓居美国的李宗仁之《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并因强力宣传而通行于中国民间以至国际社会迄今。 二.台湾问题的现状及中国的措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台湾问题形成已久,是历史存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这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坚持。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中国统一的障碍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不过需注意的是: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台湾问题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台湾问题 姓名:*** 学号:****** 班级:******* **大学**学院 2013年11月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地位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绿岛等岛屿。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台湾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台湾对大陆来说就是一艘永远不沉的航母,台湾对美国来说是它第一岛链的最前沿。台湾经济军事及政治位置都不容小觑。 二、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进入16世纪之后,汉人在台湾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领明朝海军力量驱逐了荷兰殖民者,设立承天府,全面治理台湾岛。这种承天府的治理直到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变为福建省的一部分,1714年清政府派人到台湾测绘地图,以后一直将台湾岛视为“东南沿海七省之门户”。清政府1885年正式成立了台湾省,

当代台湾问题研究论文

台湾电脑与通讯产业 摘要:在这个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的世界,科技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今天我就以几个主要的厂商为例,分析台湾的电脑和通讯产业目前的状况、发展是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台湾电脑通讯电子产业 正文 当今世界,科技股以一种无比强劲势头展现着它的实力,不久之前苹果股价突破6000亿美元,超过整个俄罗斯所有上市公司市值总额,真可谓富可敌国。而作为苹果主要的供应商鸿海(富士康),台积电都是台湾电子产业的佼佼者。在这个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时代,电子高新产业毫无疑问是科技软实力的象征,今天我就以电脑和通讯产业谈谈台湾电子产业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一、HTC HTC,台湾唯一一家国际化的手机厂商,作为安卓阵营的先锋军,曾在2009年在Android手机市场占了67%的份额,是“谷歌手机最大的功臣”。随着安卓手机的快速发展,TC在2009年的出货量达1171万部,净利润为7.07亿美元;而到了2010年,HTC出货量达到2467万部,仅第四季度就出货910万部,公司在2010的净利润已经达到了13.6亿美元。2011年,HTC股价在09年拆股后重新站上1000新台币,而市值也超过了多年的老大诺基亚,位居行业第三。王雪红家族也因此超越了郭台铭,成为新的台湾首富1。 2011年HTC净利润达到了20亿美元,但是2012年,HTC的业绩却出现了大滑坡。HTC 2012年营收为98.5亿美元,同比降低近40%;净利润为6.04亿美元,同比降低约70%。而去年上半年其净利润继续大幅下滑,甚至一季度的净利润创9年来最低。其股价目前仅为2011年峰值的1/8。究竟原因,是不合理的机海战术影响了消费者对HTC高端手机的选择,于是HTC决定改变战术,放弃机海战术,集中力量做高端旗舰商品。然而,天不遂人愿,2012年HTC的旗舰手机HTC ONE 在上市的过程中又遭遇了重重困难。首先是遭遇了三星用零件供应方便的狙击,不得不与三星的旗舰级S4一同上市,失去了先发的优势,虽然HTC被广大媒体评为2013年最好的安卓手机,但销量却不乐观。在此之前,安卓和苹果IOS系统之争的战火也一直波及着HTC。在此之前HTC在专利方面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2011年7月,ITC裁决,HTC侵犯了苹果的两项专利。因为这两项专利侵权,ITC 发布禁令,禁止进口HTC部分产品。与苹果的战事使HTC在美国市场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虽然在2012年11月HTC与苹果达成了和解,然而在诉讼之前,HTC曾是美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占据着23%的市场份额,遭遇专利诉讼之后,HTC 在美国的销量一落千丈,三星成为了安卓阵营的老大。除此之外,虽然未曾受到诉讼从而影响销量,但是HTC每卖出一台安卓手机就需要向微软支付5美元,这大大降低了HTC的利润率。在2014年,虽然HTC未曾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拥有一个不错的结尾。在第一季度HTC的出货量第一次掉出了前十名,在全球出货量提升的同时,其第四季度出货量竟然较2011年同期还减少了两成,致使HTC 跌出全球十大手机品牌之列2。HTC吸取过往教训,采取高低双线出击的战略,首 1迟之:《HTC被传收购的背后:安卓先锋陨落记》,“网易科技”: https://www.360docs.net/doc/286352699.html,/13/0806/09/95J8AGS5000915BE.html,访问日期:2014年12月14日 2Joker:《Gartner:HTC跌出全球手机出货量前10名》,“搜狐IT”: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中国外交结课作业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台湾从古自今都属于中国的领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主权至今还没有真真的属于大陆,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晚期时期,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宝岛台湾被日本占领五十多年,直到抗日战争的结束,台湾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共内战的爆发,最后蒋介石被迫逃亡台湾。此时,中共准备收复台湾,但是在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并出兵朝鲜,而且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分析了当时的时局,决定抗美援朝,维护祖国的周边和平,抗美援朝就此爆发了。台湾主权的收复,就此耽搁,直到现在也没有收复。 纵观历史,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谁也无法否认和更改。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国内和国外事件造成的。但是台湾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华人民共合国对台湾的态度,是解决台湾问题最最要的因素,即何时,以什么方式解决是主要;其次,在国际方面,美国,日本,欧盟对台湾的态度也是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考虑的;再次,台湾台独势力阻碍台湾的和平与统一。 在国内来看,抗日战争胜利后,从表面看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实际上,国共双方内战不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凭借台湾和美国的支持,妄想和新生的新中国长期对峙下去,企图收复大陆,而且制定了一个反攻大陆的计划,导致台湾未能融入中国新生的血液之中。反攻的计划失败后,到后来的民进党搞独立。抗美援朝的爆发,使得中共失去了收复台湾的绝佳的机会。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的收复了香港和澳门,是中共领导人对台湾的收复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在港澳相继实践成功此后大陆采取了以和平的方法收复台湾。抗美援朝结束后,国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原则,国家的重点是建设经济,从而缓和了台湾问题,从邓小平到现在主席胡锦涛都实行这个原则,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使用武力,但不放弃不使用武力。 现阶段对台湾问题有以下方针: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不容许分割,反对台湾独立,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二是,不反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三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四是,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在国际方面,美国,日本,欧盟对台湾的统一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台湾是在整个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关节点上,是一个要害地区,是太平洋盆西緣地区的南

形式与政策论文关于台湾

论台湾与大陆关系问题 【摘要】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关键词】台湾中国统一 【引言】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但中国又是一个主权尚未完全统一的国家。此间,中国与“台独势力”斗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中国来说,是不容讨论和不能妥协的原则。我们都知道台湾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领土。自从国民党占领台湾后,台湾就与祖国大陆分开了。现如今,台湾与内地关系改善,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联系。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却是只增不减。面对中国的地图,我想到了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炎黄子孙,还有那三万六千平方公里未统一的土地,还有那两千一百万双盼归的眼睛,还有那一颗颗随祖国命运一起跳动的爱过之心。 【正文】 1.台湾问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台湾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

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 (一)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推行的是“接触”加“抑制”政策。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说,绝不是为了台湾,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政治上,美国日益感到中国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台湾问题当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力图通过加强与台湾关系,控制海峡两岸局势来阻挡中国的统一与强大,维持亚太地区目前的战略均势,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及其在这一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 经济上,美国是台湾最大利益的获得者。台湾是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台湾对于美国来说有至关重要的经贸利益。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除了用武力庇护台湾当局外,对台湾更是倾注了百亿美元以上的投资 军事上,台湾海峡是美国在亚洲安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台湾可以作为美军向波斯湾、印度洋部署力量时的补给、休整地。而如果中国统一,美国失去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将对它的军事部署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次,台湾是中国直接面向太平洋的唯一岛屿,海峡两岸的分离有助于限制中国海权的发展。战时通过控制台湾海峡,可以切断中国与海南舰队的衔接。 另外,同样处于美国保护伞下的日本也积极参与台湾问题。由于中日两国历史的宿怨和日本对中国统一台湾后将切断日本海上运输线的恐惧,日本必然积极参与台湾问题,它最希望中国天下大乱。日本因素使和平统一台湾更加复杂化和困难。 (二)台湾当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阻力 台湾现在有完整的“国家”架构,它设有“总统”、“副总统”,其下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个院,这五个院之下又有许多部委;除立法院,还有国民代表大会;军队也是中央政府的建制,设有国防部长、参谋总长、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联勤总司令;法院和监察院也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配套。完整的国家机器养活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希望失去现有的统治地位,从而失去权利和利益。因此,无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他们都在想方设法抵制“一国两制”,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阻力。 (三)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不统、不和、不独”,维持现状的心态给解决台湾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 由于台湾和大陆目前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多数台湾同胞希望两岸暂时维持现状。除了因为两岸隔绝的时间太长,以及台湾当局长期对大陆刻意的歪曲宣传,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不深,心存疑虑. 二、我们的对策 台湾问题的性质是由法理“一个中国”与分裂的中国这个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因此台湾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今后,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祖国统一模式仍然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之下,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准备: (一)国际上,促使中美关系平稳发展,使台湾当局和日本失去靠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