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浅谈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浅谈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浅谈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

谈谈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三角关系

克州一中

席好比斯哈力图

谈谈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三角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已不再是以前那种把学生放在学校,家长听之任之的教育方式了。要教育好一个孩子,除了教师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生心发展的影响,而除此之外,学校与家长也应该紧密联系起来,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所以,教师、学生和家长应该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形象的比喻为三角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三角关系,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一个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简单的阐述了处理着三者关系的根据和原理。

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的关系犹如行船,社会是汹涌澎湃的河流,学生是激流中逆流而上的小船,教师是岸上的纤夫,家长是各船的舵手。把船拉到目的地是纤夫和舵手共同的责任。

我们通常把这三者比喻为三角关系,所谓“三角”关系,如下图:

②③

①代表的是学生,②代表的是家长,③代表的是老师,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来辅佐,再加上家长的配合,构成了一个巩固的三角形。而各自的联系直线,就是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把学生、老师、家长三个点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下面2个点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协作,支撑着顶点的学生。那如何看待这三个点呢?

一、三个点

1、顶点——学生

我们身边逐渐长大的学生,心理、身体各自也随之开始变化。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想法、不再像以往那样是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乖宝宝”形象。不再愿意接受别人的支配,不愿意一味的听指挥受束缚。相反,开始有了逆反心理,而且喜欢照着自己思路、想法去做,即使错了,也不后悔。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想法,喜欢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2、右点——老师

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作为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学会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存在于“发号施令”的旧模式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

求学生提高素质,老师要先提高素质。特别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必须从居高临下的态势中走出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互助,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时,班主任要成为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成为一位睿智的决策者;活动中,班主任要成为一个热情、和蔼的朋友,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助手,成为一个引路人。

3、左点——家长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的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而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和品行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家长文化程度高,就能主动指导子女学习,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道德水准与学生品德面貌存在着极高的相关。

虽然家长的层次有差异,但家长爱子女却是相同的,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必须有一点使家长明白: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家长对子女的爱必须有理智,有分寸。只有这样,爱才能转变成为对子女伟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发挥爱特有的教育功效。

要让每个家长都知道孩子走向社会,成为普通人的居多,是小草就让其点缀大地,是大树就让其成为栋梁。如果脱离子女的实际水平,一味追求高水平的期望并不现实。

二、“二点一线”的关系

1、学生——老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如何,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效果。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活动的协作和情感的交流两个方面。

学校中师生间的活动都具有协作的性质。教学活动中体现为教与学、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若以渊博的知识和精辟的讲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则会以集中的注意、活跃的思考及积极的学习态度配合教师的活动;劳动、团队活动及其他活动中,这种关系体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处理得好,不但活动能顺利进行,学生也能在这种活动中得到较大的收益。

师生双方的活动中,也有学生不能配合教师指导、不听话、学生与老师背道而驰的现象,这就涉及师生的情感交流问题。老师就要经常与学生谈谈心,说说心理话,也要本着一颗耐得住的心,一颗爱孩子

的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处理好师生的关系,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条件。

2、学生——家长的沟通

作为家长要善于与孩子谈心,以理服人,摆脱过去以权威压人的模式。应该常与孩子谈心,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他们探讨问题,开阔思路,启迪智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具有是非观念,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平时,要多正面鼓励他们,可用语言、目光表情达意,也可以进行物质鼓励。但不要随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不良言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对孩子的行为,可以进行必要的惩罚,但方式要适当,不要唠叨个没完,不要对孩子说不可救药之类的话,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避免重犯错误的方法。

同时,家长要经常与孩子一起参与兴趣活动,增进对子女的了解。比如:家长与子女可以一同去参观访问、旅行展览,以增加互相接触、沟通的机会,培养共同的爱好,增进共同的语言。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适当的给予安慰和支持,鼓励他们要有战胜困难、挫折的决心。

当父母和孩子因为孩子的某些问题意见相左的时候,协商作为沟通的一种方式,对父母和孩子来

说都是很有好处的。通过协商,父母更容易达到他们的目的。在协商过程中,父母对孩子作一些不影响原则的让步,可以使孩子很快地同意父母的要求。协商可以满足孩子的独立意识,有助于孩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父母把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去想的时候,孩子就会尽可能想最好的办法。协商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尊。父母向孩子征求意见,孩子就会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被尊重感,孩子的自尊也就会发展起来。有助于孩子日后参与社会生活、处理人际关系。孩子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考问题和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会被拿来解决他所生活的群体中的问题。

3、老师——家长的互动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样,

教师不但对学生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有和家长交流、沟通甚至要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态度、内容、方法。要知道,天下的老师和家长一样,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责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已深深嵌入国民的灵魂。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少家长对自己肩负的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重养轻育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有的甚至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学校整合家庭教育力量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教育合力如同物理学中的二力合成,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一致时,教育就能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现今教育中,教育合力不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与家长互动不够,双方交流不够,了解不够。而教师在这中间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应更主动,更积极地做好这个工作。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成功与否,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互动、关系紧张,在教师和家长的矛盾冲突中,受损的是孩子的健康发展。教师因为学生缺乏成就和行为不良而抱怨

父母的倾向日趋突出;同样,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学业和行为问题而不断抱怨老师,两者之间相互抱怨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往,建立良好关系,尊重和理解家长、进行有效、和谐的合作,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呢?对待不同层次家长,可以用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互动。比如,我在假期布置了作业,就是“亲子活动”,形式、内容不定,目的是让学生与家长多一些的接触、了解和相互关心,并且让学生到社会中参加实践工作。到假期结束后,请家长在学生的活动情况中,给予正确的评价,以便让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而平时忙于工作的家长,也可借此与孩子多沟通一下。家长在反馈表上填写你的观点、建议等。让教师与家长互动起来是重要的,老师是暂时的,家长是终身的。

所以,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上,完全能反映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受益终身。也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合力使得我们双方紧密结合,

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三角关系的纽带——情感

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情感起着联系作用。情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由“知”到“行”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也是我们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金黄色钥匙,掌握了它,就架起了沟通师生关系的新桥梁,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差距。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悲观者勇气倍增,常常都是因多情感的转变。所以,只有通过情感的交流来感化学生,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注每位同学,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爱是孩子最迫切的心理需要。父母的爱能够使孩子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父母亲的轻轻的微笑、一句

夸奖、一次拥抱、一次抚摸都能使孩子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自尊心人皆有之。虽然他们还是青少年,但他们与成人一样要求人格上的平等。为此,我们应当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少批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孩子做某一件事,父母首先要肯定他的成绩、优点的一面,让孩子自己能独立做一件事,并且能够做好,给孩子树立一个信心,与此同时再指出下次再做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指导。

家长们万万不可开口就是指责,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如果在做事过程中体验过度的失败、羞辱、不信任、内疚等情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逃避做这件事。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一些活动,让他在活动中取得成功,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对其积极情感会不断地获得发展。加强孩子的情感教育,促进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长的责任。

情感是相互的,当你付出了,就会有更多的回报。学生有着敏感的心灵,细腻的想象,他在活动参与中,在平等交往与对话中,在感受到被人赏识中,

在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关爱。在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中,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形成的是一种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氛围。

总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学生是老师和家长教育的主体,他们需要后两者的指引、教导。其中,这既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的配合与齐心的协助,还要家长对老师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只有三者形成一种默契,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好一个孩子。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导读: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教师与家长关系是建立在教育孩子,使他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教师与家长关系,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 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需要与家长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促进家长更主动地参与教育,共同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双方良好的合作、互动又可以更好地开发这一教育资源。 第一,双方良好的关系可以增进师、长对学生的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很少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而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生活,教师就不可能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真正全面的了解,也就难以有的放失地实施教育目标。反之,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长,都是望子成龙的,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也会产生诸多教育的疏漏。有的学生对家长报喜不报忧,在学习成绩、守纪情况等方面说谎、甚至逃学迷恋网络游戏家

长也不了解,等家长知道情况时,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只有教师和家长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第二,双方良好的关系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庭与学校都担负着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任。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另一社会活动。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处于基石的地位,是教育内容最广泛的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学校的层次越高,往往就越是如此。 第三,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会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态度。研究表明,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往往影响学生接受教师的程度。家长和教师关系不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批评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指责教师的知识上的缺陷或教学中的漏洞,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尊敬,甚至抵触和反抗,就会大大降低教师教育中的有效性。

班主任(心得)之浅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 响 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需要与家长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促进家长更主动地参与教育,共同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双方良好的合作、互动又可以更好地开发这一教育资源。 第一,双方良好的关系可以增进师、长对学生的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很少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而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生活,教师就不可能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真正全面的了解,也就难以有的放失地实施教育目标。反之,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长,都是望子成龙的,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也会产生诸多教育的疏漏。有的学生对家长报喜不报忧,在学习成绩、守纪情况等方面说谎、甚至逃学迷恋网络游戏家长也不了解,等家长知道情况时,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只有教师和家长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第二,双方良好的关系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庭与学校都担

负着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任。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另一社会活动。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处于基石的地位,是教育内容最广泛的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学校的层次越高,往往就越是如此。 第三,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会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态度。研究表明,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往往影响学生接受教师的程度。家长和教师关系不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批评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指责教师的知识上的缺陷或教学中的漏洞,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尊敬,甚至抵触和反抗,就会大大降低教师教育中的有效性。 二、积极克服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一,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教师与家长双方都缺乏对彼此关系的正确认识。这种不正确的认识有来自家长的,也有来自教师的。 首先是家长中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1)不关心子女教育。

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工作实施方案

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工作实施方案为了提高我校德育工作,密切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加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实现我校教育事业率先发展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和部署此项工作, 并对此项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考评、考核,推广先进经验。 领导小组 组长:王维华 副组长:张庆春张永河 成员:张英华白光春崔振芝葛丽英 工作小组 组长:张庆春 副组长:付金萍 成员:各班主任 二、沟通形式 1、举办开放式办学系列活动 一是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周设立“家长开放周”,邀请懂教育的家长及教育专家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进教育现场,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 二是学校确立每年四月、十月的第三周为“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开放课堂。在每学期教学开放日活动之前,学校都会邀请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将课程安排通过校园网或其它渠道向家长公布,让家长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随时有组织的进课堂。开放周、开放日期间,我校所有教师的课堂都向家长开放。课后,邀请家长们查阅孩子的作业、笔记以及教师备课等;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与家长尽情交流或发放听课信息反馈表,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帮助学校改进工作。 2、积极开展家校网络交流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搭建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快捷、实时沟通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拓展家校合作的领域,铺设学生全面、和谐、健康自主成长阳光大道。一是完善校园网的服务功能,为学生、家长、社会提供网上“面对面”信息交流的空间,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建设、管理、教学、师资、活动动态等方面的信息。 二是全部公开老师的电子信箱、博客、QQ号等,使家长在适合的时间与老师进行更细、

浅谈教师与家长的相处方法

浅谈教师与家长的相处方法 秋瑾小学金三角校区王小萍 前不久,碰到一位我曾经教过的学生K,K现在是一位响当当的企业家。见面之后,K自然把我这位当年的老师赞许了一番,而后向我叹说了一段“苦经”。K说他儿子已上一年级了,可开学不到一个月,因儿子顽皮又与同学打架,K就被老师叫到学校。儿子的老师诉说K怎么教育儿子的,K被老师像批评小学生似的批评了一通,K觉得儿子不争气,让K很失面子。像这样的事例,也许我们会不少看到,孩子犯错,家长与孩子一同受训。学生打架,学生不做作业,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把家长叫来,劈头盖脸地一起训斥。这样的一种处理方式,一次也许家长能忍受,两次、三次,家长感到反感,家长心里会想:这样的教师除了告状训斥之外,还会什么?有的家长甚至会与教师发生争执。久而久之,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上难免产生分岐和矛盾。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协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呢? 一、寻访家长要尊重,做到不伤感情。教师与家长要建立起良好关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学生家长。尊重学生家长,要求教师对学生家长以礼相待,不能以为自己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以傲气十足的态度待学生家长。只要学生的成绩和表现稍有不好,就把家长召来训斥,把学生所引起的不良情绪统统向其家长发泄。教师可以向家长提出要求和建议,但这种要求决不是发号施令,决不能是命令式的。上海育才中学名誉校长段力佩曾说:

“如果家长从教师的回答中听到的全是他孩子不好的方面,那他就会下意识地产生反感,怀疑教师对孩子有成见,因而采取与教师不合作的态度。”教师把家长召来,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和学生家长一道实事求是地分析,共同研究方法,因此作为教师,不能训斥、指责家长,更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坏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 者,人恒敬之。” 二、对家长多报“喜”少报“忧”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了不让家人担忧,在外的游子往往对家人报喜不报忧。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是希望学校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都想从老师嘴里听到自己孩子进步的好消息。教师能否迎合家长的心理,做到多报“喜”少报“忧”呢?平常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个孩子不听话了,打个电话给家长说一下。”很少听到说:“哪个孩子有进步了,打个电话给家长说一下。”长此以往家长只要一听到是老师的电话,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听话了。可我认为孩子不听话可以告知家长,但更多地要把学生的进步告知他的家长,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进步的方法,对家长来说也是最想听到的话,这样家长下次就希望老师多跟他联系。班中的夏宇晨同学由于父母离异,学习习惯偏差,作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从开始工作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难忘初为人师时被家长批评、指责、训斥的尴尬和苦闷。渐渐地,我享受被家长肯定、赞许的快乐与自信。从恨到爱的不断轮回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成长绝不是一个个体的行为,教师的成长得益于形形色色的家长。班主任的岗位是一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引用一句曾经在社会上流行的句式:“如果你爱他,让他当班主任,因为他可能会变成天使;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当班主任,因为他可能会变成魔鬼!”锻炼班主任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这是一项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如何使自己的技术不断提高,练就“金刚不坏”之术,我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第一,“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会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快乐,但繁重的工作往往给我们带来过大的压力,使得我们把我们人类特有的表情“笑”遗忘了!家长来到学校必然有“情况”,我们微笑的迎接是一种尊重。家长从微笑中感受到了尊重,交谈才会和谐。前几天,我们班学生和另一个班的学生发生了点小事。早上一上班,就看到家长找到了班主任,说自己的孩子老实受了委屈都不敢说,还一个劲儿强调没有自己的责任。可经我了解,事实上责任是双方的。此时,如果在孩子的面前与其争辩既耽误了时间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冲突。于是,我首先承认了我的学生有不到之处,微笑着征求家长的意见:“您开怎样解决您觉得更合适?”家长听我这么一问,也就没什么火气了。随后,我也告知,我的学生有错是肯定的,不过经我们进一步了解得知,这个告状的孩子本身也是有责任的。此时,我进一步向这位家长说明:低年级的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出现碰撞是难免的,家长和老师应该配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宽容教育。第二,大声和小声。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威拉德.沃纳指出:“从理想的观点出发,家长和教师在以下两方面享有共同点:都希望事情朝着最有利于孩子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他们却生活在不信任和敌意的环境中。都希望孩子好,但却是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发的冲突不可避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试着改变自身对家长的态度,站

浅谈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浅谈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要面对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于学生沟通,关键要看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而与家长的沟通同样重要,但往往被班主任忽视或者被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家长会所代替。现在来谈谈我与家长沟通的一点心得体会: 1、与家长的沟通要做到及时: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或是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出发点就是学生,大部分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无非是家长会,学生每学期的素质评价手册等,这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来说,往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例如,我们班有一名叫马国云的同学,有一天上课时我发现他没来上课,我马上往他家打了电话,他妈妈说早上背书包走了,怎么会没来。于是,他的妈妈去找他,在河滩发现他在跟几个孩子玩,把他送到了学校。这个孩子的这个毛病过一段时间就会犯一次,每次我都及时与他的家长联系,解决问题。慢慢地马国云旷课的毛病不犯了。 2、对于学困生家长,要先树立他们的信心: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叫李文燕,是一名乖巧,内向,反应较慢的学生,成绩在班里属于倒数,又一次在跟他的爸爸说起她的学习情况,他爸爸说,她生来就笨,学习也学不进去,我们也不指望她考学,能学多少算多少。听了他爸爸的话,我对他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家长不能对孩子有负面的暗示,更何况你的这种做法。对于学困生,我们老师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 3、与家长沟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和颜悦色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4、对于个别难于沟通的家长,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们学校所在地,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对学生的教育也很不重视,有极个别家长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来势汹汹。这时作为班主任一定不能急躁,就是家长蛮不讲理,滔滔不绝,也要耐心倾听,等他说完,然后再与他耐心分析,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体会到我们是站在他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着想。 总之,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精心培育,就让我们家校合力,更好的引导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如何处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一、与家长的交流要讲究艺术。1、要讲究交流的一般技巧。一是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二是报忧也报喜,教师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情况,谈孩子在校学习,与人相处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大部分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属实,并注意态度要平和,语气要委婉,这样便于家长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一个老师如果能够正确的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和谐相处,那么这个老师在管理班级工作时就会轻松很多,因为她有家长这个坚实的后盾在支持着,拥护着。但是假如没有建立一种正确的关系,与家长打嫁到也是老师工作中最头疼的事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时常能听到老师们抱怨有些家长难弄的话语。 有听说把教师最怕三种类型的家长归纳为: 1.「直升机型」老是在孩子上空盘旋,过度保护,不给孩子失败的空间,妨碍他们自立,也妨碍他们成长。 2.「恶魔型」蛮不讲理,处处找老师的麻烦,是教师最可怕的“恶梦”。 3.「干洗型」把他们难以管教的子弟丢给学校,希望教师一天就把他们管好,好像脏衣服送进干洗店一样。 家长并非都讲道理。家长同样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对待家长同样也要注意“因材施教”。为了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的顺心,我们怎样正确的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呢? 一、与家长的交流要讲究艺术。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 记得有一次因为班上的一个孩子太调皮而使我给家长打电话时总是先诉叨孩子的不好,而且很少有笑容,一下就说了一大堆,孩子的家长虽是很认真的听完了,但是肯定心里又多了一份忧虑。事后我想想。这样做是不好的,因为孩子没错的,就算错了他也是无意识的。有时面对十分调皮的孩子我的情绪就非常激动,面对家长就好像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孩子的表现一下的倾吐出来。我想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好的,所以,老师要先表扬孩子的优点,比如他是一个关心集体的人,能主动帮老师打扫卫生,如果学习也能这样的主动就会更好的”。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较听得进去老师诉说孩子的其他缺点。 2.报忧也报喜。我们在每周的周五都会给班上的幼儿家长留言,可是家长的回应来看,几乎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写孩子在哪方面的不好的,再看看我们的留言,我就意识到,肯定是我们对于孩子的在校的表现也只是单单针对孩子的不足去写的,所以家长也受其影响。后来通过各方面的改进,我们的留言全面了,家长的意见也丰富了,孩子们也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好的情谊。 二、我们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我想作为父母,应该觉得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因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孩子在学校碰破一点皮儿,家长就会非常地心疼和紧张。这时教师要了解父母的角色,认识其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地评价孩子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班有个男孩子开口性格特别内向,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有一次其他班的孩子玩的时候不小心被孩子推倒撞到了头,别的孩子看见了就带着他来告诉我,我问了他你哪里疼?是谁推了你?问了半天,他一句不吭,但是他的眼神是异样的 2、我们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孩子在学校碰破一点皮儿,家长就会非常地心疼和紧张。这时教师要了解父母的角色,认识其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公正地评价孩子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中等及后进生的家长。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浅谈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浅谈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任何社会,培养青少年都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工作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的。而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的过程。为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新人,要求教师要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家庭教育,并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教师之所以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是因为: 首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自从有学校教育以来,学校就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以便对被教育者进行教育,社会主义的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和国家的要求,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要实现这个教育目标,家庭教育是基础,如果没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没有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友好合作,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无法完全的,这是因为家庭是青少年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受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和学生家长必须共同努力教育好他们。

其次,把教师纳入“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体系是教育过程的客观需要和教育过程本身所必须的条件。由于教育学生是家长的联系与合作,不但同教师职业活动的宗旨相一致,而且还补充了教师的活动,从而形成了家长发挥教育作用的一个专门范围。为此,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新人,教师和家长必须加强合作,共同把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做好。 再次,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学习,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之中。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因此,要教育好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一代新人,学校必须取得家庭和社会的紧密配合。如果教师和学生家长没有联系,教师不了解学生家长,学生家长也不了解教师,或者教师和学生家长虽有联系,但是关系不好,互不信任,彼此沉默、轻视、反感,甚至有时发展为尖锐冲突,这就会对教育过程发生破坏作用。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不友好,不合作的矛盾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为教学、教育过程中缺乏适用一切的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或因学生的自然素质不良造成工作效果不理想、使教师和学生家长互不谅解、互相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孩子,不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引起的矛盾,有因为对教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的理解不同,或者教育理论修养的水平不同而引起的矛盾;有因为双方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不同或对孩子的评价不同而发生的矛盾,等等。由于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构成教育过程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崇高思想品德的形成,都起

(完整版)浅谈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

谈谈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三角关系 克州一中 席好比斯哈力图

谈谈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三角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已不再是以前那种把学生放在学校,家长听之任之的教育方式了。要教育好一个孩子,除了教师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生心发展的影响,而除此之外,学校与家长也应该紧密联系起来,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所以,教师、学生和家长应该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形象的比喻为三角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三角关系,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一个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简单的阐述了处理着三者关系的根据和原理。 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的关系犹如行船,社会是汹涌澎湃的河流,学生是激流中逆流而上的小船,教师是岸上的纤夫,家长是各船的舵手。把船拉到目的地是纤夫和舵手共同的责任。 我们通常把这三者比喻为三角关系,所谓“三角”关系,如下图: ① ②③

①代表的是学生,②代表的是家长,③代表的是老师,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来辅佐,再加上家长的配合,构成了一个巩固的三角形。而各自的联系直线,就是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把学生、老师、家长三个点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下面2个点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协作,支撑着顶点的学生。那如何看待这三个点呢? 一、三个点 1、顶点——学生 我们身边逐渐长大的学生,心理、身体各自也随之开始变化。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想法、不再像以往那样是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乖宝宝”形象。不再愿意接受别人的支配,不愿意一味的听指挥受束缚。相反,开始有了逆反心理,而且喜欢照着自己思路、想法去做,即使错了,也不后悔。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想法,喜欢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2、右点——老师 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作为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学会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存在于“发号施令”的旧模式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

浅谈教师如何协调与家长的关系

浅谈教师如何协调与家长的关系 摘要: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想取得硕果,必须重视家长的作用;老师要从端正与家长协调的动机、尊重家长、帮助家长提高教育修养、建立经常性与家长沟通方式等方面人手去何协调与家长的关系 关键词:重视家长的作用、端正与家长协调的动机、提高家长修养、建立沟通方式 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想取得硕果,必须与学生的家庭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尤其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家长是学生第一位老师,家长与教师一样,天天都在教育、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而家长的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影响则对孩子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家庭环境的这种影响,著名作家冰心曾深刻指出:“童年的、家庭的作用,使得‘许多印象、许多习惯’,牢固刻划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从而影响他的一生。”虽然人的一生都在进行营不断的选择,改变有自己的种种观点,但是这些都要受到家庭教育中的基本的基础的教育影响。也就是说,学生在家中受到的素质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总是或显或隐地存在着,这个阶段通过教育而获得的基本素质将会在人生中被不断变换、生成,并参与新的人生经验和行为方式的规范和构建。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对子女的学习和品德发展是有利的。相反,专断的、紧张的、经常发生冲突和吵闹的家挺,对子女成长势必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特别要重视教与家长的关系,帮助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使学生能够健康而全面地发展,是做好班级工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教师应如何协调与家长的关系呢? 一、教师要端正与家长协调的动机 教师首先要明确与家长沟通不是出于某种偶然的动机,更不是为了向家长告状或由于自己教育无方准备把责任推给家长时,才与家长联系,应是为与家长真

浅谈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浅谈新时期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中的道德 牟平高职刘克芬 现代教育告诉我们,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各种力量和谐一致地配合行动。其中,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它具有其他教育力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现实社会里,家长和教师的目标都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由于双方的教育观点、内容、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互相之间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有的是因为教学、教育过程中缺乏运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和自责,而轻率地指责对方;有的是对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要求不同而引起的矛盾;有的是因为教师和家长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孩子的理解和感情色彩不一样而发生的矛盾等等。因此,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学生、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中,教师应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协调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以利于同学和家长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取得一致。那么,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家长关系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教师必须以平等公正为原则,尊重学生家长。教师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家长同样千差万别,无论对于什么样的家长,或工人、或农民、或知识分子、或领导干部,或脾气好的、或性格暴的,或关系近的、或关系远的,教师都应平等公正、一视同仁、以礼相待。教师不能对家长采取命令的态度,也不能对家长采取迁就的态度,只能以教师的威望与家长建立平等合理的关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和家长一起实事求是地分析,共同研究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批评要慎重、中肯,理解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情感。尊重学生家长应该做到:

⑴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要不说侮辱学生家长的话,更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隔阂和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并最终将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的有效度。 ⑵尊重学生家长不仅教师本人要身体力行,而且还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父母。事实证明,教师教育学生尊重家长,不但可以提高家长的威信和作用,增强家长教育学生的力量,而且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教师教育下健康成长,对自己又是那样尊敬时,就会衷心地感谢教师。其结果,教师和家长就会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产生共同语言,统一对学生的教育。 ??? ⑶尊重学生家长,教师还要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素养,都不可能在工作中不出差错。因此,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或教师本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意向有经验的学生家长学习,把他们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学过来,用于改善自己的工作,增强自己的社会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使同学生家长的联系或交往变成自己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的课堂,锻炼自己适应社会能力的一个渠道。 二、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做学生家庭的朋友。只有当双方乐意相会并且相互之间能够真诚地交换在教育上的想法和“秘密”时,才能说得上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家长把关于自己孩子在家中的秘密——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知道的那种秘密,信赖地告诉教师,这个教师感受到了巨大的道德上的满足,这就意味着这个教师已成了这个家庭的朋友。教师要成为学生家庭的朋友,就要与家长取得最密切的、经常而认真的联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请进来。这种方式可以为集体请进来和个别请进来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所谓?亲师沟通?,其实指的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不少老师,特别是一些年轻老师在?亲师沟通?这一问题上困难重重,有的在与家长相处时是如履薄冰,惟恐弄僵与家长的关系;有的则不主义方式方法,得罪了家长自己还蒙在鼓中;有的总是埋怨家长不配合自己的工作,把孩子全推给老师,还有的甚至与家长发生争执……要与家长?沟通无障碍?、?接触零距离?是每一个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老师共同追求的目的,但这恐怕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当然,从社会学和关系学上来说,沟通是可以有技巧的,掌握了技巧的沟通,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睦,交往更顺畅,无芥蒂。但是光有技巧还不行,就像千白个十级钢琴演奏水平的人中只可能出现一个大师级的演奏家一样,用心去感悟和体验,去创造和维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何才能做一个与家长?沟通无障碍?、?接触零距离?的老师呢?我想离不开这几个要素:真诚、勤勉、谦虚。 一、以真诚的言行打动家长的心灵 ?家长是教师的教育合伙人?,只有取得他们的合作,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家长是孩子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我们应当有效地与家长合作,产生一股巨大的教育合力。切不可把家长变成与我们对立的宿敌,彼此推卸教育责任,这不仅是不称职的班主任行为,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我们做老师的都受过专业训练,素质相对较高,群体形象较好。可是我们的家长却形形色色,来自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在他们之中可能有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有公务繁忙的机关干部,有忙于生意的公司老板,有本本分分的普通工人,还有可能有为生计奔波的下岗、失业

者,对待不同的家长,我们应该保持不变的是?真诚?两个字。 这儿有一份老师写给所有家长的公开信,现截取片段: 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每对父母的希望,作为一名毕业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们对我们老师的信任和期望,因为我们的责任心、教学水平等诸多因素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习质量。我们一定回殚精竭虑为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同时也诚恳地希望家长配合我们,在小学毕业前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夯实他们的学习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共同努力。我们也欢迎每一位家长提出宝贵意见(写在反面,更欢迎长篇高论),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因为?凡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等候市我们追求的?。 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可以读出老师的真诚,读出老师对家长的理解,也读出老师对家长发出的共同教育的呼唤。我想为人父母者读后都会被深深地打动。 真诚必须体现在与家长接触时的一言一行中,经常可以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些面带微笑的家长客客气气地、比较拘谨地与老师交谈。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家长们坐在办公室里神情自若地和老师面谈呢? 一位朋友这样对我说:?进办公室,大多是因为孩子犯了错,给老师‘请’去的。心里自然是有些忐忑。有时老师的一两句诸如‘希望你们家长多管管孩子,尽到责任’的话让我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好歹在单位也算个头……真有点抬不起头来。?原来,家长们普遍感到老师在与自己接触时有些:?居高临下?,?理直气壮?,自己自然是?甘拜下风?、?理屈词穷?。如果我们能够在家长来访或邀请他们面谈

浅谈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浅谈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黄佳秀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好了,家长可以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可以取得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效果;反之,因为教师不善于和家长沟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费力不讨好。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呢? 一、尊重家长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 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家长。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教师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就以为自己才懂教育,只有自己才对如何教育学生具有发言权,从而觉得高人一等,与家长谈话的时候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尤其是不能在孩子出了差错时,轻率地对家长采取训斥的态度,把孩子的错都怪罪到家长的头上。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孩子没完成家庭作业,有些教师会把家长请到学校大批一通,家长只能一味地赔不是,然后,灰溜溜地逃出学校。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就算家长勉强承认自己没管好孩子,面对这样的指责,心里也会觉得别扭,从此对老师敬而远之,尽量不与教师发生联系。这样,反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不应该有的隔阂甚至对立,于学生的教育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几点反思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几点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期望值的提高,班主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不断增强。由于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素养差异很大;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参差不齐,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是多层次的,有些期望值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在与家长联系、沟通时,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学生家庭的实际出发,注意沟通中容易出现的某些错误的倾向,以便增进相互理解,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下面我就我这十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得失,来谈谈自己对与家长沟通的几点反思。 一、与家长沟通需要注意的心理误区: 1、居高临下、好为人师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的职业习惯容易造成我们居高临下、好为人师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会让我们在和家长的交流中,不注意倾听,不注意分析学生、家长的特殊情况,而急于抱怨学生、指责家长。班主任普遍对教育学困生感到头痛,在苦口婆心的教育后,如果效果不佳或家长稍有配合不力,我们往往迁怒于家长。有时就会直接的、甚至最后通牒式提出指导意见。十年的班主任经验教训充分验证:一味指责、抱怨、教训、教育的口吻会使家长产生“低人一等”的屈辱感,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影响家长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前我教过的班上有个男生,个性内向,言行极不合群,常与同学起激烈的冲突,严重影响班级的团结。我又气又恼,就多次找他家长,认真交流,试图寻求解决办法。但由于自己不是很注意交谈语气,指责和指使的成分较多,使家长产生了畏惧和反感的情感。这样既不利于教师了解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家长、老师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2、急功近利 教师是一个奉献多于获得的职业,在工作中我们必须不断提高修养,在微薄的工资和无尽智慧、精力的奉献之间才能够获得一种心理的平衡。但是,如果我们把我们的成绩和评价仅仅建立在各种量化标准上,而不顾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我们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就会容易被功利心所诱导。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会有一种抱怨的情绪,这种抱怨的情绪会让家长感觉我们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孩子。对于优秀学生或有进步的学生的家长,我们就容易急于表白我们的付出,以便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感激,这样的心理当然也会妨碍我们的有效交流。刚工作的我血气方刚,每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比赛,总要求学生要拿第一名;每周学校组织的各项评比,也要求学生要做到全校最好。如果学生的表现没达到我预期的目标,我心里总会有股怨气,埋怨孩子不争气,有时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透露出这种情绪,导致有些家长就对我有了不满的情绪,也影响了我今后的工作的开展。后来我经过反思,认识到了自己在意识上的错误,就要求自己一定要克服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今年班上有个女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结果一次考试没有认真复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她一拿到卷子就哭了,我并没有严厉地批评她,而是采取冷处理,在班上再次强调了平时一直给学生灌输的思想,不要把一次成绩看那么重要,而是要看到隐藏在成绩后面的内容——自己的学习过程。因为这个学生家长对她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所以课后我马上打电话给她妈妈,委婉地汇报了她这次考试的得失,并把问题详细给她分析了一遍,该家长马上接受了(可能因为关于考试成绩的问题,我在家长会上已经表述了我的看法和观点),并对我表示了感激。第二天我问这学生,她告诉我妈妈昨天陪她把这次考试分析了一遍,总结得失。这使我认识到要正确地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过于急功近利。 3、不体谅对方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成长。但是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我们的教育既有共性更有个性,而且个性应该更为重要。我们对个体学生的教育要有针对性就一定要了解其家里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以了解问题的真相和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班级的立场,学校的立场,有时就难以体谅对方,体谅家长的难处,也就无法协调。虽然,我们很可能说服学生和家长,但是,问题可能并没有真正的解决。有次学校定制校服,学生把衣服都领回去了,第二天又拿来,说妈妈说原来的衣服还能穿,不用买新校服。我当时心里就火了,心想你要不定校服就早和老师说,现在还要去退,不是给我找麻烦吗?!但我并没对学生发火,因为我知道,这个学生家里经济

浅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浅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论文导读: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教师与家长关系是建立在教育孩子,使他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教师与家长关系,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 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需要与家长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促进家长更主动地参与教育,共同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双方良好的合作、互动又可以更好地开发这一教育资源。 第一,双方良好的关系可以增进师、长对学生的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很少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而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生活,教师就不可能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真正全面的了解,也就难以有的放失地实施教育目标。反之,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长,都是望子成龙的,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也会产生诸多教育的疏漏。有的学生对家长报喜不报忧,在学习成绩、守纪情况等方面说谎、甚至逃学迷恋网络游戏家长也不了解,等家长知道情况时,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只有教师和家长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

解。 第二,双方良好的关系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庭与学校都担负着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任。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另一社会活动。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处于基石的地位,是教育内容最广泛的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学校的层次越高,往往就越是如此。 第三,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会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态度。研究表明,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往往影响学生接受教师的程度。家长和教师关系不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批评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指责教师的知识上的缺陷或教学中的漏洞,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尊敬,甚至抵触和反抗,就会大大降低教师教育中的有效性。 二、积极克服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一,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教师与家长双方都缺乏对彼此关系的正确认识。这种不正确的认识有来自家长的,也有来自教师的。 首先是家长中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1)不关心子女教育。

如何看待教师与家长的特殊关系

如何看待教师与家长的特殊关系 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的关系犹如行船,社会是汹涌澎湃的河流,学生是激流中逆流而上的小船教师如何看侍教师与家长的特殊关系,教师是岸上的纤夫,家长是各船的舵手。把船拉到目的地是纤夫和舵手共同的责任。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我认为: 一、教师和家长、学生要保持沟通 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在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上是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家长对于教师,过去的关系是“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上个世纪60年代家长对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孩子交给您了,该打该骂都甭客气”,可是今天,你戳他孩子一指头试试?现在是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这样教师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沟通。关系和谐,有了问题也好商量;关系生疏,有了问题就很麻烦。从家长的心理来看,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里,实际上交出的是一份信任、一份希望,同时还有一份担心,担心在众多的孩子中,自己的孩子“抢不上食”得不到老师的关照,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们常常会想方设法与老师搞好关系,以期达到让老师爱屋及乌多关照一些自己的孩子。另外,在家长的眼里,老师毕竟是受过正规培训的教育工作者,有着丰富的育人经验。而家长自己,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常常缺少教育孩子的经验。因此,为了孩子,再优秀的家长,在与老师的关系上,也甘为弱势。 爱生是师德之本,教师还要理解家长,包括理解他们因为爱孩子的过激言行;我们的老师应该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无论是对什么样的孩子都要客观公正,要有能力发现孩子的缺点,帮助家长共同教育学生。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当面表扬私下交流意见,特别是涉及到学生的缺点和自尊心时,老师既要开诚布公又要讲究策略,决不能将孩子的过错牵扯到家长并指责家长。同时,老师还应该指导家长正确的家教方法,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抽出一点时间给家长,家长会把整个心掏给你。有时与家长交流,不给家长说话的时间和空间,总是自己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你应该抽一点时间给家长,让家长滔滔不绝,让家长在你的面前说他的孩子,无论是孩子的好,还是孩子的不好,无论他的育儿经在你眼里是对还是错,你都应该听家长说说憋在心里的话。与家长交流时,我尽量不说话,多微笑,多点头表示同意,多跟着他们的话头说一些认同他们的观点,多问一些他们对某事的处理。家长在对孩子的期望方面,亦是要与老师做沟通的。在家长眼里,孩子都是最优秀的,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但实际上,在我们的眼里,学生是

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1、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