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教学设计

2-2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教学设计
2-2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教学设计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对于质量的概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理解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的位置无关;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质量的大小缺乏感性认识,应添加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建立1 kg的具体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应让学生反复动手练习,特别注意游码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 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3) 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对质量的初步认识。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会利用它测量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2) 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量的含义。

(2)会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难点:

(1)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

(2)灵活运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质量是一个经常接触的名词,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学生的实验经验较少,缺乏对于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很难描述1 kg到底有多少。另外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天平的操作也是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多练习几遍,有利于他们顺利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2.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能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1.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游码的读数。 2.质量不随物体的位臵而改变。 实验器材 教师:铁块、铝块、木块、托盘天平和砝码、橡皮泥、铁钉、铁锤、冰块、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托盘天平挂图。 学生:铁块、铝块、木块、托盘天平和砝码。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教师:这一章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将明确什么叫质量和密度,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单位,学习怎样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怎样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 二、物体的质量 问题:什么叫质量? 教师出示铁钉、铁锤、玻璃杯,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指出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物体。接着师生共同讨论:铁钉、铁锤都是由铁制成,玻璃杯由玻璃制成,桌子、椅子由木材制成。 教师指出:铁、玻璃、木材等我们都把它们叫做物质,物体由物质构成。 让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大小玻璃杯;课桌和课椅除了形状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东西有多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铁锤比铁钉含的铁多;大的玻璃杯比小的玻璃杯含的玻璃多,课桌比课椅含的木材多,从而概括出物体中含物质有多少之分,我们把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铁钉和铁锤虽然都是由铁制成的,但它们的质量不同。 演示: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圆柱体等形状让学生观察。 列举把铁压成铁片;水从小杯倒入大杯等。 问:上述例证中物体的形状改变了,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变?演示;把冰块放到杯子中,让冰块在室温下熔化。 问: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有没有变?列举:把课本从书店运到学校,把矿石标

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

《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 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是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而且用天平测质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二是由于质量的学习是学习密度的基础。 《物体的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实验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前,我常用2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第1课时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和托盘天平的结构;师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师示范操作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学生分组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1课时显得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讲台上放着一台托盘天平,师边操作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见度低,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实践,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暴露出来,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反思以后我优化了教学过程设计:1、每一小组的课桌上放一台托盘天平,先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并讨论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2、学生阅读课本,学习交流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3、学生分组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4、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5、师引导点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总结使用技巧;6、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我改变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学生要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我采用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用这种设计进行了两个班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边玩边学,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

【备课资料】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单位,能进行不同单位间的换算 2.借助实物和插图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在说明书和教材的帮助下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课前预习】 1、铁钉这一物体 ..所组 ..是由_____ __这种物质..是由____ _这种物质 ..所组成的;木椅这一物体 成的。 2、结合上题所举的两个例子谈一谈“物体 ..”的区别,并模仿题1写两个类似的 ..”和“物质 例子。 3、铁钉和大头针所含的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一样吗?桌子和小木椅所含的木头这种物质的 多少一样吗?在物理学里我们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4、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符号。常用单位有:吨(符号:)克(符号:)毫克(符号:) 1t= kg 1kg= g 1g= mg 5、结合下图写出托盘天平各个部分的名称(请写在数字的后面)。请认真阅读课本上的说 【学习过程】 质量 (1)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从组成的物质角度)(2)物理课本与练习本比较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 (从组成的物质角度) 结论: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质量: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常用的单位还有、、 符号是、、

单位间的进率:(在空档处填适当的进率) 练一练: 1、“一只铁球的质量是2千克”物理含义是:;“一桶水比一杯 水的质量多”这句话的含义是:. 2、(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 一只咸鸭蛋的质量大约是75 一卡车白菜的质量大约是2.5 一片药片的质量大约是25 3、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一瓶酒的质量约为500 ;②我们中学生的质量 60~80 ; ③一袋奶粉的质量约为0.5 ;④一只鸡蛋大约是50 ; ⑤一卡车煤的质量约为4 ;⑥一只苹果0. 15 ; ⑦一粒药片的质量约为500 ;⑧老黄牛0.5~1 ; ⑨一只大公鸡的质量约2~3 ;⑩一元硬币6 . 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常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2、指导学生观察托盘天平对照插图6-1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3、指导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练习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步骤: 4、小结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点: (1)天平调节: 应将天平放在上;将移至处, 再调节横梁上的 ,使指针. (2)天平称量: 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盘;用向右盘加减砝码;在标尺 上移动,使指针.此时,右盘中与 之和,即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3)注意事项: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向盘里加减砝码时 应. ②天平与砝码应保持、,不要把或直 接放在天平盘里,不要用直接取砝码. 【当堂训练】 1、叫做质量,常用字母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其符号是,另外还有一些质量的常用 单位,如:,,等。 3、实验室里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呢?请 举两例:、。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5.1 物体的质量 导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材准备:托盘天平、砝码等 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那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组物体,请同学们注意比较(课本插图)。 二、新课导学(一)物体的质量1.质量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抽象概念的方法) (二)质量的单位:要衡量质量的大小,首先要规定一个标准——单位。阅读有关千克的规定和单位换算关系。1.质量的主单位:千克(kg)2.介绍它的由来:最初的规定3.千克原器4.质量单位的感性化:通过学生较熟悉的一些实物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近似比较,来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三)学习使用托盘天平1.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认真观察天平结构,弄清楚各主要部件的作用。活动:每桌一套托盘天平和砝码,对照课本图示,让学生观察托盘天平,认识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利用投影,让学生指认各部件,并试着说出其作用。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摘要)》。(2)尝试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3)练习: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错误操作,让学生判断错误所在,并提出正确操作方法。如:①天平没有放在水平台上;②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③加减砝码用手拿取;④超过量程;⑤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⑶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活动1:测固体的质量活动2:测液体的质量(4)交流,了解学生对托盘天平的掌握程度。①使用托盘天平时,关键的步骤有哪些? 如果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偏右呢?②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是否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 怎样快速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呢?③你是怎样安排测量一杯水的质量的操作程序的? ④你是怎样读取待测物体质量的? (四)其它一些测量质量工具:课后调查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通过互联网或产品说明书获取相关信息。 五、信息浏览: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极大的。小结1.质量的概念。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3.质量单位。4.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课堂练习1.调查各种球类的标准质量,填写在下表中。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垒球排球篮球足球2.填上合适的单位:(1)你同学的质量大约为60 。(2)我们所用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3)体育课上,我们投掷的铅球的质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本教学设计的宗旨。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将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该过程中寻找和领会方法和规律,逐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2、学情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列举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五、【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引导法、谈话法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橡皮泥、铁锤、铁钉、天平、冰、课件

5.1 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副本

教学设计 课题: 5.1 物体的质量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全章的基础。关于“质量”,要求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懂得质量是反映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让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常见物体质量的能力。 《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去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即学生必须学会正确操作与读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4)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初步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四、学情分析 “质量”一词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学生可能易混淆。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探究,但在操作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有的同学可能会习惯性地用手去拨动游码和取放砝码;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等等。这需要加强规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来亲身体验;借助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认识;采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加强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以此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

5.1《质量及其测量》说课材料

5.1《质量及其测量》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的 正确使用方法。质量是学生认识各种物质必须具备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天平的正确使用又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是探究物质的属性――密度等有关内容不可缺少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做好准备起着重要作用。 1、教材分析: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基本概念,但在初中 不要求做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所以教材中直接给出了质量的概念及名称符号m,对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教材是通过图片来说明的,这种知识的呈现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关于物体质量的测量仪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经验积累,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学生必须知道调节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识目标,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质量的单位及其性质。 ②.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该班学生组合,考虑到部分复读生对知识点一知半解,而新生茫然不知,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教学。 2.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自学讨论、问答、练习、记忆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说过程 教学程序的设计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1.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些同种物质构成的不同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再由展示图片说明泥团捏成泥人、冰化成水、做太空旅行的红旗,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5.1 物体的质量(沪粤版) 课题: 5.1 物体的质量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全章的基础。关于“质量”,要求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懂得质量是反映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让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常见物体质量的能力。

《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去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即学生必须学会正确操作与读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4)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初步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四、学情分析 “质量”一词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学生可能易混淆。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探究,但在操作

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有的同学可能会习惯性地用手去拨动游码和取放砝码;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等等。这需要加强规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来亲身体验;借助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认识;采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加强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以此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 六、教具准备 教师用:米尺、木板、铁钉、冰块、铁锤、水桶、烧杯、物品包装袋、演示天平等。 学生用:天平和砝码、一元硬币、乒乓球、笔、量筒、酒精等。 七、课型:新授课 八、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设计

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4.2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平阳县南雁镇初级中学庄文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2.知道质量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维护方法。 4.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5.尝试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质量估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体验和观察,感受物体质量,了解测量质量的初步含义。 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托盘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形成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和用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渗透STS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讲授、直观演示和体验学习的教学法 【教学器材准备】 一包薯片、一个大桔子、一个小桔子、一个熟鸡蛋、一袋方便面、一包巧克力、一根铁丝,讲台和每两人课桌上有一架托盘天平和砝码、一架电子秤、多媒体课件,天平的使用的视频等。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出示大小桔子,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桔子的轻重。学生可以上来掂量一下,得出大桔子重,小桔子轻。教师问:为什么这两个桔子有轻有重?引导学生得出:

桔子是物体,物体内含有物质,大的桔子里含有的物质多。 分析归纳:所以物体含有的物质是有多少的,科学上用“质量”的概念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上。举例说明(教师把实物拿在左右手,让学生有更直观更形象的比较):大桔子比小桔子含有的物质多,我们说大桔子比小桔子质量大。小瓶矿泉水比大瓶矿泉水,组成他们的物质都是水,可小瓶矿泉水里所含的物质少,我们说小瓶矿泉水的质量比大瓶矿泉水的质量小。一个大铁块跟一小根铁丝所含的物质虽然都是铁,但铁块所含的铁比较多,所以铁块的质量比较大。因此科学上,我们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板书) 教师在此纠正日常生活中说的“轻、重”,描述的是质量而不是重力。质量在科学里讲大小,不讲轻重。 教师:课前老师用电子秤称这个桔子,结果显示如下: 现在桔子被老师带到教室来了,再用同一个电子秤称一下,发现什么?原来电子秤显示的数字是0.085,现在还是0.085。 教师问: 桔子从办公室被带到教室,变化了,没有变化。 矿泉水被冷冻,变化了,没有变化。 矿泉水被冷冻,变化了,没有变化。 铁丝弯曲变形,变化了,没有变化。 进一步阐述概念:之所以他们所含的物质多少没变是因为组成他们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也就不变。 教师:何种情况下,这个桔子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学生:咬掉一口,吃了……那质量就变化了,变小了,因为物质减少了。 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完全有物体本身决定,不会因为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找出电子秤上数字的单位,学生找出质量的单位:千克。 教师问:你还知道有哪些单位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单位是斤、两,这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引出质量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斤两吨 1千克=1000千克, 1斤=10两, 1斤=500克,1千克=2斤 (学生发言,教师纠正) 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其他的有关物理量,展示已知身边物体的质量:一个鸡蛋50克、一个苹果150克、一位中学生约50千克、一本科学书0.25千克、一只鸡2千克、一头大象5吨 学生活动: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申远 教学课题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 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2、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 仪器材料演示:演示用托盘天平、砝码 学生实验: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大头针(一盒)、盐、水、塑料瓶、剪子 教学方法自学、研讨、实验相结合课时 2 板书设计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质量(m) 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 无关. 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托盘天平 构造 使用⑴ 调节横梁平衡(水平、归零、调平衡) ⑵ 测量(左物右码、镊子操作、先大后小、砝码+游码+单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由身边事物引入物质的多少木椅、铁锤、铝锅等是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木椅是 由木头组成的,铁锤是由铁组成的,铝锅是由铝组成 的,我们说木头、铁、铝是组成木椅、铁锤、铝锅这 些物体的物质,这里所讲的物质就是组成物体的材 料.显然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它们含有的铁一样多吗? 一杯水和一碗水都是由水组成,它们含有的水一样多 吗? 思考、比较物质与物体. 体会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有差别. 介绍质量的概念、探讨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自学单位换算、建立 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符号是 (m) 思考以下几种情况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即含有的 物质有无增加或减少? 在分析含有的物质多少有 无变化的过程中理解质量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5.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 3.理解并能应用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4.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和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 【四、教学用具】: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五、课前预习】(导学案) 阅读书本P110--114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不随物体的、、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之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符号。常用单位有:吨(符号:)克(符号:)毫克(符号:) 4、1t= kg 1kg= g 1g= mg 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日常生活中测量质 有、、等。 6、观察图5--6,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 、、、这几部分组成。 7.使用托盘天平的基本步骤是: (1)天平的调节 A、水平调节: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处。 B、、横梁平衡调节: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指在处,这时天平横梁平衡。 (2)称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盘里,砝码放在盘里,用夹取砝码,由加 砝码,最后再移动,使天平平衡。 (3)物体的质量等于天平盘中加上。 (4)称量完毕后,应将砝码放回,并将游码移到处。8.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的精度,使用时应注意: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 (2)砝码要用夹取,不能用手拿。 (3)不能把和直接放天平的托盘里。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年级8学科物理课型新授课设计者***课题质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难点1. 重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 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认识。 引入课题教师出示:金戒指、金项链,金佛 [教师提问] 我要用金戒指和其他三样交换,应该换哪个? [教师总结] 多数同学愿意换金佛,因为它也是金子做的,并且它看起来含的金子多些。但是金佛真的一定比金戒指含的金子多吗?凭我们人体的感觉还真难准确的判断出来。 看来,人们既在乎物体是哪种物质组成的,也在意物质的多与少。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描述物质的多与少,和怎样测量物质的多与少的问题。 讲述质量1. 质量定义 分析上述引入:我们愿意用金戒指换金佛,是因为我们认为金佛含的金子比金戒指多,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板书: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m)

6—1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 (2)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过程与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天平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平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ppt课件、橡皮、烧杯、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教师出示课件:1.铁钉,铁锤、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是否相同? 3.水和铁可能含物质多少相同吗?如何得知? 4.如何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就学习《质量》,教师板书:6.1 质量 (一)质量 板书:1.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mass),符号:m. 物理学中的质量与“质量万里行”中的质量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物质的多少,后者是指物体的好坏. (二)质量的单位 小学里我们学过重量的单位,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质量国际单位:千克(kg) 质量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说课稿1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说课设计 冯村乡希哲中心学校暴玉凤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上午好! 我是来自封丘县希哲中学的暴玉凤,今天,我的说课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我的说课的程序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内容 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基本概念,但在初中不要求做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所以教材中直接给出了质量的概念及名称符号m,对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教材是通过图片来说明的,这种知识的呈现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 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关于物体质量的测量仪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经验积累,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学生必须知道调节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二)说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质量的单位及性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依据:质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学习密度知识的重要铺垫。

2.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依据:学生第一次接触精密仪器,操作复杂,不易掌握。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了解天平的构造,会调节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二、说教法 1、说教具 演示:演示用托盘天平、砝码 学生实验: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大头针(一盒)、盐、水、塑料瓶、剪子 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逐步学习物理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说学法 实验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知道质量的定义、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3.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 4.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5. 过程与方法 会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能正确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 1. 教学难点 天平的使用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老师这里有六个不同的物体,请同学来帮我分成三类,并说出分类理由。 1. 新课部分 1.物体与物质 (学生回答:分成三类,理由……) 师:很好,如果老师把左边这些都称为物体,而右边这些都称为物质的话,那么物体与物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下这些物体所含的物质的多少一样么? (学生:…….) 师:我们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用m表示。 2.质量 1. 定义 2. 单位:(学生看书) 国际单位制: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1. 学生活动 体会千克以及克,毫克 (4)老师这边有一块橡皮泥,我想准确的知道这块橡皮泥的质量,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 (1)常用测量工具 (2)物理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托盘天平、物理天平

3.天平的使用 (1)学生看课本p3图6-1以及实验桌上的天平,自主学习天平的构造。 (2)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信息快递》如何调节天平的平衡。 (3)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示如何调节天平的平衡(左偏右移)。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信息快递》,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师生共同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如何摆放、如何加减砝码,移动游码)。 3. 小结天平的使用方法。 4. 学生自主测量橡皮泥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1.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看天平是否仍然平衡。 2. 用质量的定义来解释为什么形状改变物体的质量不变。 3. 猜一猜:如果物态以及地理位置发生改变,质量是否改变。 4. 视频“质量与物态变化”、“质量与位置”。 5. 结论:质量不随形状,形态以及位置发生改变、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训练 【板书设计】 6.1物体的质量 1.定义 2.单位 3.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的使用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质量及其测量

质量及其测量 1.(2009·玉林市中考)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 k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 A.一个乒乓球 B.一只母鸡 C.一张桌子 D.一头牛 答案:B。 2.(2009·泰安中考)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 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解析:选D。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说明左侧的质量大于右侧的质量,所以应该向右移动游码。调整好的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3. (2009·自贡中考)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往右盘减少砝码 解析:选C。游码相当于一个可调节的小砝码,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往右盘增加砝码。 4. (2008·包头中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质量约是985( ) A.t B.kg C.g D.Mg 解析:选C。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质量约是1kg左右。 5. (2007·广州中考)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 A. 60 kg B.60 g C.600 g D.6 t 解析:选A。成年人的质量在50kg-100kg左右,我们可根据这个事实进行判断。 6.(2009·株洲中考)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前,应先将游码调到标尺的刻度处,再调平衡。测量中,天平调平衡后砝码的示数以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 解析: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数值之和。 答案:零(或0) 161.4

5.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5.1物体的质量教学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设计 课题: 5.1 物体的质量(沪粤版) 课题: 5.1 物体的质量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全章的基础。关于“质量”,要求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懂得质量是反映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让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常见物体质量的能力。

《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去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即学生必须学会正确操作与读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着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4)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初步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的概念,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四、学情分析

“质量”一词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学生可能易混淆。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探究,但在操作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有的同学可能会习惯性地用手去拨动游码和取放砝码;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等等。这需要加强规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来亲身体验;借助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认识;采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加强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以此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 六、教具准备 教师用:米尺、木板、铁钉、冰块、铁锤、水桶、烧杯、物品包装袋、演示天平等。 学生用:天平和砝码、一元硬币、乒乓球、笔、量筒、酒精等。 七、课型:新授课 八、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质量的测量教案

质量的测量 一、本节重难点 重点: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估计物质的质量 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知识点、例题、练习、小结等内容) 知识点: 一、质量的定义: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冰块融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不变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不随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质量的单位是什么? 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千克 常用单位是:吨、千克、克、毫克 1吨= 千克1千克= 克1克= 毫克 生活中的质量单位:斤、两、钱 1千克=2斤1斤=500克1两=50克1钱=5克 生活中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

电子秤磅秤 三、质量的测量工具 四.托盘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放平、归零) 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当指针偏向 左边时,右边的平衡螺母应往外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平衡螺母)。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左物右码) 4)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练习:说一说图中标尺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克?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克?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是多少克?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调平:水平放置,游码归零,衡梁平衡。 2、称量:不超量程,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加上游码。 3、砝码归盒:必须使用镊子取放砝码 五、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1.不要超过量程.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做天平的量程.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用镊子往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3、读数时,衡量标尺上游码的读数看游码左侧对齐的刻度线,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 课堂练习 例1物理学中所说的“质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质量”是指 例2在调节托盘天平时,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左侧,则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_调. 例3 关于物体的质量,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同一块铁,做成铁锤质量大,做成铁管质量小 B.一块铝熔化成液体后,质量变小了 C.一块铜在地球上时的质量比在月球上时的质量大 D.一块铜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例4、使用指针向上指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下列各种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八年级物理下册6_1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物体的质量 课题 6.1物体的质量(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计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 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 法。 4、通过观察,认识物体的质量,学习天平的使用,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 用操作的兴趣,并通过观察天平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 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2、用天平测质量 难点:1、天平的调节;2、利用实验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教学准备托盘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播放ppt课件,学生观看ppt,比较回答,激趣引入 师:1、一根铁钉和一枚大头针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铁 的多少一样吗?2、一杯水和一桶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一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和同样大小的木结构楼房有何不同?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问题回答 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也有少,在物理学上,把物体所含物 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体的质量》。 二、学生自学:质量 1、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深刻了解教材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P2的文字同时解决以下问题 (1)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哪个单位是基本单位? (2)各单位之间如何换算? 2、播放PPT课件:质量、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学生观看PPT课件:读记概念、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回答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千克( kg)

其它单位: 毫克(mg)、克(g)、吨(t) 单位换算关系: 1t =____kg 1 kg =____ g 1 g =____ mg 释疑:大家自学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与困惑? 怎样更容易记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记忆:单位的符号及换算关系。 3、课堂练习 (1) 0.5t= kg = g (2) 80mg= _________ g = kg 4、学生看ppt了解常见物体质量,填单位 一张邮票的质量大约:50()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150() 一只鸡的质量大约:2()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2() 三、学生自学: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结构及使用 任务:阅读课本P2的文字和信息快递及P3图6-1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托盘天平的结构有哪些?构造 砝码分度盘托盘 横 梁 游码 标尺 底座 平衡螺母 指 针 (2)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3)指出P3图6-2的错误 释疑:大家自学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与困惑? 1.如何调节天平平衡,怎样判断天平平衡? 2.使用时按怎样的顺序加减砝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