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应用题归类复习(行程问题)

典型应用题归类复习(行程问题)
典型应用题归类复习(行程问题)

典型应用题归类复习(行程问题)

一、首先要弄清“相对”、“相向”、“相背”、“相遇”、“同时”、“同向”等词语。

二、其次要弄清行程问题的结构特点:

运动方向:是同向还是背向

出发地点:是同地还是两地出发时间:是同时还是分别,如果题目中有谁先出发,就把先行的路程去掉,找到同时行的路程。

速度:是一个物体的速度还是两个物体的速度。运动结果:是相遇、相隔,还是相遇后反方向相离。有的题目行驶的物体并没有相遇,要把相距的路程去掉;有的题目是两者相遇后又反方向相离,要把多行的路程加上,得到同时行驶的路程。

三、最后,还要掌握好每种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其解题规律有:

(1)相向运动——是指两个物体的出发点不同,运动方向相对,越走相距越近,其中还可分为相遇和相差两种情况。基本公式如下: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速+乙速)相遇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未知速度=速度和-已知速度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2)同向运动——是指两个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但是出发地点、时间可以相同或不同,因此,又可分为同地同向和异地同向两种情况。

①同地同向:特点是出发地点相同,运动方向相同,由于速度有快慢,因此越走相隔越远。公式是:相隔路程=速度差×时间

②异地同向:特点是出发地点不同,运动方向相同。如果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就能追及,称为追及问题,其公式是: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快速-慢速

如果快的在前,慢的在后,二者越走越远,就不能追及。其公式是:

路程=相隔路程+速度差×时间

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

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3) 背向运动——是指两个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但出发点可以相同或不同其公式是: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四、注意事项:1、画图

2、分清方向和位置

3、单位统一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需要

4 小时,另一车从乙城开往甲城需要 6 小时,经过多少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5 千米,预计11 小时可以到达。当火车行到一半时因机器发生故障,用30 秒中修理完毕,如果仍要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乙地,余下的路程每小时必须行多少米?

3、从甲乙两地骑自行车需要6小时,乘汽车需要 2 小时,汽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多行30 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A、B 两城相距465千米。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 两城出发,相向开出,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80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598 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2 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38千米?

6、两城市相距328 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28千米,乙每小时行22 千米。乙在中途修车耽误 1 小时,然后继续行驶,与甲相遇。求出发到相遇经过多少时间?

7、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甲步行从 A 地到B地,乙骑自行车从B地到A 地,2小时后相遇。相遇时乙比甲多行16 千米。已知甲步行每小时走 4 千米。两人相遇后仍用原速前进,甲还用多少小

时才能到达 B 地?

8、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分别同时从相距80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

行摩托车每小时行45千米, 6 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65 千米,

9、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 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0千米,乙每小时行65 千米,

中点还有30千米,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l 相遇时,离

1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4 小时相遇。相遇后甲车继续行驶

了乙地,乙车每小时行24 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 小时到达

11、甲、乙两队同时开凿一条长770 米的隧道。甲队从一端起,每天开凿10米;乙队从另一端

起,每天比甲队多凿 2 米。两队距中点多远的地方会合?

12、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分别从A、B 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点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问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3、A、B 两个城市相距565千米,一列慢车由A 城开往B 城,每小时行55千米;2 小时后,一列快车由 B 城开往 A 城,每小时行75 千米,快车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14、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从相距3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已知卡车每小时行45 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0 千米。如果卡车上午8 时开出,客车要在什么时候开出两车正好在中午12 点相遇?Xxbtsqsj cfsj

15、甲乙两人从相距46千米的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先出发1小时后乙再出发。两人在乙出发 4 小时后相遇,又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快 2 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16、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2 小时后,乙车才开出,再经过 3 小时两车相遇。这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米?

17、A、B 两地相距352千米。甲乙两车从AB 两地对开。甲车每小时行36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4 千米,乙车因事在甲车开出32 千米后才出发。两车各自出发起到相遇时,哪辆车走的路程多?多多少?

18、甲乙两地间的铁路线长800千米,某日上午5点30分从甲地开出一列慢车,当日上午9时从乙地开出一列快车,两车相向而行,当日下午4点30分相遇。快车每小时行4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9、甲乙两城相距90 千米。摩托车和自行车各从一城出发,相向而行,摩托车上午9 点出发,自行车上午8 点出发,在11 点两车相遇,摩托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 3 倍,摩托车和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0、甲乙两人从相距36 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若甲先出发 2 小时,则在乙动身2 个半小时后相遇;若乙先出发 2 小时,则在甲动身 3 小时后两人相遇。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1、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5 千米,乙每小时行60 千米,几小时后它们相距420 千米?

22、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出发,甲每小时行14 千米,乙每小时行12千米。如果乙先行 2.5 小时,那么甲行几小时后两人相距160 千米?

23、在35 米的游泳池里,甲和乙分别用每秒 2 米和每秒1.5 米和速度同时从起点出发,经过多少秒钟后,甲游到端点返回时与乙相遇?

24、已知A、B两地相距30千米,小华早上8点骑车从A 地去B地,去时顺风,11点整到达B 地;第二天早上8点,他从B地按原路返回,因为逆风,下午2点整才回到 A 地。他在两天往返中是否曾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若有,这点距离 A 地多少千米?

25、两港相距482千米,甲乙两快艇分别从AB 两港同时对开,行了2小时后,乙艇有事返回B港,接着又继续对开了 3 小时后两艇相遇。甲艇每小时行50 千米,乙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6、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 4 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27、甲乙二人上午7 时同时从A 地去B 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上午11时到达B 地后立即返回,在距离 B 地24 千米处相遇。求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8、小平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去小平家,小平每分钟比小红多走20 米。30 分钟后小平到家,到家后立即沿原路返回,在离家350 米处遇到小红。小红每分钟走多少米?

29、在400 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起跑,如果同向跑 3 分20秒相遇,如果背向跑25 秒相遇,已知甲比乙跑得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30、快、中、慢三车同时从 A 地出发,追赶一辆自行车,他们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24 千米、每小时20 千米和每小时19 千米。快车追上自行车用了 6 小时,中车追上自行车用了10 小时,慢车追上自行车用多少时间?

31、雏鹰夏令营组织了一次自行车野营活动,当自行车队从集合点出发一段时间后,有三位同学才赶到集合点。这三位同学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追赶车队,结果甲、乙、丙分别用3 小时、5 小时、6 小时的时间追上队伍。如果甲的速度是每小时24 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20 千米。求丙的速度是多少?

19. 在一条马路上,小明骑车与小光同向而行,小明骑车速度是小光速度的3倍,每隔1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光,每隔20 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明,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相邻两车间隔多少分钟?

18. 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 A 地4 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 B 地 3 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21. 某团体从甲地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100 千米,团体中一部分人乘车先行,余下的人步行,先坐车的人到途中某处下车步行,汽车返回接先步行的那部分人,全部人员同时到达。已知步行速度为8 千米/小时,汽车速度为40 千米/小时。问使团体全部成员同时到达乙地需要多少时间?

22.100名学生要到离校33千米处的少年宫活动.只有一辆能载25 人的汽车,为了使全体学生尽快地到达目的地,他们决定采取步行与乘车相结合的办法.已知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5 千米,汽车速度为每小时55 千米.要保证全体学生都尽快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最少是?

26.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提速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走120 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 分钟到。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6. 甲乙两人各坐一游艇在湖中划行,甲摇浆10次时乙摇浆8 次,而乙摇浆70 次,所走的路程等于甲摇浆90次所走的路程,现甲先摇浆 4 次,则乙摇浆多少次才能追上?

40. 甲车以每小时160 千米的速度,乙车以每小时20 千米的速度,在长为210 千米的环形公路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每当甲车追上乙车一次,甲车减速1/3 ,而乙车则增速1/3 。问:在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的时刻,它们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41.某人沿电车线路行走,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上,每4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而来.2个起点站的发车间隔相同,那么这个间隔是多少?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类总结(30种)

小学数学典型应题归类总结(30种)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吨钢 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 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 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四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doc

精品文档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 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 12 天装订 21600 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 360 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 本;②原计划 12 天完成; 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 本;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 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 ÷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 21600÷12= 1800(本)② 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 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 360)= 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 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 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 2160(本)②21600÷12=1800 (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 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 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 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 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 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 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 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

初中竞赛数学10.列方程解应用题──有趣的行程问题(含答案)

10.列方程解应用题──有趣的行程问题 知识纵横 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科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应用题的类型很多,比较简单的是方程应用题,又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最为基础,方程应用题种类繁多,以行程问题最为有趣而又多变. 行程问题的三要素是:距离(s)、速度(v)、时间(t),?行程问题按运动方向可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按运动路线可分为直线形问题、环形问题等. 熟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基本类型的等量关系是解行程问题的基础;而恰当设元、恰当借助直线图辅助分析是解行程问题的技巧. 例题求解 【例1】某人乘船由A 地顺流而下到B 地,然后又逆流而上到C 地,共乘船4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7.5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若A 、C 两地的距离为10千米,则A 、B 两地的距离为_____千米. (重庆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等量关系明显,关键是考虑C 地所处的位置. 解:20或 20 3 提示:C 可在AB 之间或AB 之外 【例2】如图,某人沿着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按A →B →C →D →A ……方向,?甲以A 以64米/分的速度,乙从B 以72米/分的速度行走,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 ). A.AB 边上 B.DA 边上 C.BC 边上 D.CD 边上 (安徽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 本例是一个特殊的环形的追及问题,注意甲实际在乙的前面 3×90=270(米)处 . 乙 甲D C B A

解:选B 提示:乙第一次追上甲用了 2707分钟,72×2707 =7×360+26 7×90 【例3】父亲和儿子在100米的跑道上进行赛跑,已知儿子跑5步的时间父亲能跑6步,儿子跑7步的距离与父亲跑4步的距离相等.现在儿子站在100米的中点处,?父亲站在 100米跑道的起点处同时开始跑,问父亲能否在100米的终点处超过儿子?并说明理由. (2002年重庆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把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即比较父亲追上儿子时,?儿子跑的路程与50的大小,为了理顺步长、路程的关系,需增设未知数,这是解题的关键. 解:设儿子每步跑x 米,父亲每步跑y 米,单位时间内儿子跑5步,父亲跑6步,设t 个单位时间父亲追上儿子,则有5tx+50=6ty,把4y=7x 代入得5tx+50=6t ·74x,解得tx=505.5 ,?则赶上时,儿子跑了5tx= 505.5×5 =501.1 <50,故父亲能够在100米的终点前赶上儿子. 【例4】钟表在12点钟时三针重合,经过多少分钟秒针第一次将分针和时针所夹的锐角平分? (2000年湖北省数学竞赛选拨赛试题) 思路点拨 先画钟表示意图,运用秒针分别与时针、?分针所成的角相等建立等量关系,关键是要熟悉与钟表相关的知识. 解: 1440 1427 分 提示:设经过x 分钟秒针第一次将分针和时针所夹的锐角平分,因为秒针、分针、时针的速度分别为360度/分、6度/分、0.5度/分,显然x 的值大于1?小于2,所以有6x-360(x-1)=360(x-1)-0.5x,解得x= 1440 1427 . 【例5】七年级93年同学在4位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到离学校33千米处的某地进行社会调查,可是只有一辆能坐25人的汽车.为了让大家尽快地到达目的地,?决定采用步行与乘车相结合的办法.如果你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你将怎样安排他们乘车,?才能使全体师生花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最短的时间是多少?(师生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55千米/时,上、下车时间不计). 思路点拨 人和车同时出发,由车往返接运,如能做到人车同时到达目的地,?则时间最短,而实现同时到达目的地的关键在于平等地享用交通工具,这样,?各组乘车的路程一

(完整版)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分类讲解附带例题和解题过程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1500÷60=25(天) 2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总结归类及典型例题库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总结分类及经典例题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次的,所以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经过两次增长的平均增长率问题,数学问题中涉及积的一些问题,经营决策问题等等.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样,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审、设、列、解、答”. (1)“审”指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明确已知和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步是解决问 题的基础; (2)“设”是指设元,设元分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所谓直接设元就是问什么设什么,间接设元虽然所设未知数不是我们所要求的,但由于对列方程有利,因此间接设元也十分重要.恰当灵活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与解方程的难易; (3)“列”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列方程就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相 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解”就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答”就是书写答案,应注意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如线段的长度 不能为负数,降低率不能大于100%等等.因此,解出方程的根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3、数与数字的关系 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三位数=(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4、翻一番 翻一番即表示为原量的2倍,翻两番即表示为原量的4倍.

行程问题-例题答案

时甲、乙位置如下: 因为丙的速度是甲、乙的3倍,分步讨论如下: (1)若丙先去追及乙,因时间相同丙的速度是乙的3倍,比乙多走两倍乙走需要10分钟,所以丙用时间为:10÷(3-1)=5(分钟)此时拿上乙拿错的信 当丙再回到B点用5分钟,此时甲已经距B地有10+10+5+5=30(分钟),同理丙追及时间为30÷(3-1)=15(分钟),此时给甲应该送的信,换回乙应该送的信在给乙送信,此时乙已经距B地:10+5+5+15+15=50(分钟), 此时追及乙需要:50÷(3-1)=25(分钟),返回B地需要25分钟 所以共需要时间为5+5+15+15+25+25=90(分钟) (2)同理先追及甲需要时间为120分钟

【例 6】从甲地到乙地,需先走一段下坡路,再走一段平路,最后再走一段上坡路。其中下坡路与上坡路的距离相等。陈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了 3 小时,其中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走15 千米,第二小时比第三小时多走25 千米。如果汽车走上坡路比走平路每小时慢30 千米,走下坡路比走平路每小时快15 千米。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⑴由于3个小时中每个小时各走的什么路不明确,所以需要先予以确定. 从甲地到乙地共用3小时,如果最后一小时先走了一段平路再走上坡路,也就是说走上坡路的路程不需要1小时,那么由于下坡路与上坡路距离相等,而下坡速度更快,所以下坡更用不了1小时,这说明第一小时既走完了下坡路,又走了一段平路,而第二小时则是全在走平路.这样的话,由于下坡速度大于平路速度,所以第一小时走的路程小于以下坡的速度走1小时的路程,而这个路程恰好比以平路的速度走1小时的路程(即第二小时走的路程)多走15千米,所以这样的话第一小时走的路程比第二小时走的路程多走的少于15千米,不合题意,所以假设不成立,即第三小时全部在走上坡路. 如果第一小时全部在走下坡路,那么第二小时走了一段下坡路后又走了一段平路,这样第二小时走的路程将大于以平路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以下主要研究30类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2、归总问题 3、和差问题 4、和倍问题 5、差倍问题 6、倍比问题 7、相遇问题8、追及问题9、植树问题10、年龄问题11、行船问题12、列车问题13、时钟问题14、盈亏问题15、工程问题16、正反比例问题17、按比例分配18、百分数问题19、“牛吃草”问题20、鸡兔同笼问题21、方阵问题22、商品利润问题23、存款利率问题24、溶液浓度问题25 、构图布数问题26、幻方问题27、抽屉原则问题28、公约公倍问题29、最值问题30、列方程问题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

基本、典型应用题分类复习

小学数学基本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种类 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讲明白,把类型分清楚,清晰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中的数量关系,是关键的一环。也为今后解答复合应用题打好基础的重要一步。 在小学教学基本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中,可分为十一种:加法2种;减法3种;乘法2种;除法4种。现分述如下: 一、加法的种类:(2种) 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求和用加法) 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一部分数(灰兔8只)和另一部分数(白兔4只)。求总数。 也就是求8与4的和。 列式:8+4=12(只)答:(略) 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 例:小利家养白兔4只,灰兔比白兔多3只。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小数(白兔4只)和相差数(灰兔比白兔多3只),求大数(灰兔的只数)。也就是求比4多3的数。 列式:4+3=7(只)答:(略) 二、减法有3种: 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求剩余用减法) 例:小丽家养兔12只,其中有白兔8只,其余的是灰兔,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总数(12只),和其中一部分数(白兔8只),求另一部分数(灰兔有多少只?)也就是求剩余部分。 列式:12—8=4(只) 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例:小强家养白兔8只,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只(或养的灰兔比白兔少3只)。养灰兔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3只),求小数(灰兔有多少只?)(即求比8少的数) 列式:8-3=5(只) 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 例:小勇家养白兔8只,灰兔5只。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灰兔比白兔少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小数(灰兔5只),求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或灰兔比白兔少多少只?) 列式:8-5=3(只) 三、乘法有2种: 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例:小利家养了6笼兔子,每笼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每份数(4只)和份数(6笼),求总数(一共养兔多少只?)也就是求6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量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00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本;②原计划12天完成; 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 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很际每天装 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 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十 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分步列式:① 21600 T2 = 1800 (本)② 1800 + 360 =2160 (本)③21600吃160 = 10 (天)综合算式: 21600 + (21600 T2 + 360) = 10 (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 +0 = 2160 (本)②21600 +2 = 1800 (本)③2160 - 1800 = 360 (本)得数与已知条 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理问题)、画线段图(如行程问题)、演示,这样更具体形象,表达清晰。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行程问题

六年级应用题及答案:行程问题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__千米. 2.(3分)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公里,回来时每小时走9公里,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_________公里. 3.(3分)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如果骑自行车每1公里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_________倍. 4.(3分)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_________秒. 5.(3分)A、B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求出发后经_________小时,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 6.(3分)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了_________步. 7.(3分)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_________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8.(3分)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102路电车始发站出发,沿102路电车线前进,骑车人离开出发地2100米时,一辆102路电车开出了始发站,这辆电车每分钟行500米,行5分钟到达一站并停车1分钟.那么需要_________分钟,电车追上骑车人. 9.(3分)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公里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公里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_________公里. 10.(3分)如图,是一个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甲从A出发,乙同时从B出发,甲每分钟行进65米,乙每分钟行进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乙在_________边上.

★典型应用题分类实例

第1页共4页典型应用题分类实例 张2710278 蚂蚁堂Q 群237925995 小学典型应用题:下面题还有别的思考方法吗? 1. 95分,自然常识99分,把英语的分数忘了,柳萍的英语考得多少分? 分析:求出五门功课的总分,再减去其他四门功课的等分,剩下的就是英语得分。 解: 五门功课的总分: 97×5=485(分) 英语得分: 485-(99+98+95+99)=94(分) 列综合算式: 97×5-(99+98+95+99)=94(分) 答:柳萍的英语考得94分。 2. 例10 90道口算题,他几分钟可以完成? 分析:关键是确定每分钟完成几道题。 解:小华每分钟完成: 30÷2=15(道) 7分钟可以完成: 15×7=105(道) 列综合算式:(30÷2)×7=105道 完成90道题需要: 90÷15=6(分钟) 列综合算式: 90÷(30÷2) =90÷15 =6(分钟) 答:小华7分钟可以完成105道题,老师布置90道题,他6分钟就可以完成。 3. (1)相遇及圆周相遇: 例一辆慢车以每小时33千米的速度,从上午10时由甲地开往乙地,一辆快车从下午1时由乙地开往甲地,每小时比慢车快13 , 下午4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要求甲、乙两地的距离,只要知道慢车、快车行驶的时间与速度即可。它们行驶的时间容易求出,慢车行驶的速度已经 给出,快车行驶的速度可以从“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快13 ”得出,即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1+13 )倍。 解:慢车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共行驶6小时,快车从下午1时到下午4时共行驶3小时,已知慢车的速度为每小时33千米, 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快13 ,故快车的速度为每小时33×(1+13 )千米,由此求得, 慢车行驶的距离: 33×6=198(千米) 快车行驶的距离: 33×(1+13 )×3=132(千米) 甲、乙两地的距离: 198+132=330(千米) 列综合算式: 33×6+33×(1+13 )×3= 33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330千米。 例环形跑道一周长400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①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两人几分钟相遇?②两人4分钟相遇,甲每分钟比乙多走20米,甲、乙每分钟种走多少米?③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60米,几分钟后两人在原地相遇? 分析:①甲、乙两人的速度和就是甲、乙两人走完400米的速度,由此可求出几分钟相遇。 ②知道了相遇时间,可以求出两人的速度和,进而求出每人的速度。 ③在原出发地相遇,可以从每人走1圈所花时间来看。甲走1圈需要10分钟,乙走1圈需要4006 =203 分钟。甲此可以看出, 乙走完3圈时,甲刚好走2圈。由此可以走出相遇时间。 解:①甲、乙两人的速度和为每分钟: 40+60=100(米) 走完400米所花时间: 400÷100=4(分钟) 列综合算式: 400÷(40+60)=4(分钟) ②甲、乙两人的速度和为每分钟: 400÷4=100(米) 乙每分钟走:(100-20)÷2=40(米) 甲每分钟走: 40+20=60(米) ③甲走1圈需: 400÷40=10(分钟) 乙走1圈需: 400÷60=203 (分钟) 因为两人在出发地相遇,可以看出甲走2圈,乙走3圈时两人刚好可以在出发地相遇,此时所花时间为: 400×2÷40=20(分钟) 或 400×3÷60=20(分钟) 答:①两人4分钟相遇;②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40米;③ 20分钟后两人在原出发地相遇。

行程问题(讲义及答案)

行程问题(讲义) ?课前预习 1.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行程问题,那么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小明家离学校2千米,一天小明在下午5:00放学之后开始步行回家,同时爸 爸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去接小明,已知小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钟,爸爸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40米/分钟,请问小明爸爸从家出发几分钟后接到小明?设小明爸爸从家出发x分钟后接到小明,分别用含x的代数式表达小明和爸爸所走的路程. 爸爸 学校 3.上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睛 行程问题: ①理解题意,找关键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运动过程,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进行; ③梳理信息,列表,提取数据,列表时要按照运动状态或者运动过程进行分类; ④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精讲精练 1.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 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 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 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

2.启明中学举行了一次路程为60千米的远足活动,八年级学生步行,七年级学生乘 一辆汽车,两个年级的学生同地出发,这辆汽车开到目的地后,再回头接八年级的学生.若八年级学生的速度为5千米/时,比汽车提前一小时出发,汽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问八年级学生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回头接 他们的汽车相遇? 3.王力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陈平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沿同一公路 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 两人还相距36 km,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 km.求 A,B两地间的路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附答案)

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步行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1/4时,乙离B地还有640米,当甲走余下的5/6时,乙走完全程的7/10,求AB 两地距离是多少米? 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行完全程需7小时。两车开出3小时后相距1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已两人要走完这条路,甲要走30分,已要走20分,走3分后,甲发现有东西没拿,拿东西耽误3分,甲再走几分钟跟乙相遇? 7、甲,乙两辆汽车从A地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6千米,乙每小时走48千米,若甲车比乙车早出发2小时,则乙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追上甲车? 8、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从a地出发至1千米时,发现有物品以往在a地,便立即返回,去了

物品又立即从a地向b地行进,这样甲、乙两人恰好在a,b两地的终点处相遇,又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0。5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9、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00千米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小时行40千米,两列火车行驶几小时后,相遇有相距100千米? 10、甲每小时行驶9千米,乙每小时行驶7千米。两者在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向背而行,几小时后相距150千米? 11、甲乙两车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8千米两车相遇时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12、两车相向,6小时相遇,后经4小时,客车到达,货车还有188千米,问两地相距? 13、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客车和货车从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分之2 ,求二车的速度? 14、小兔和小猫分别从相距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候相聚4千米,再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15、甲、乙两车分别从a b两地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比乙车早1小时到两地相距多少? 16、两辆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4时相遇。慢车是快车速度的五分之三,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8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 17、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100米,乙每分钟行120米,2小时后两人相距150米。A、B两地的最

行程问题-例题答案

行程问题-例题答案

模块一、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 【例 1】甲、乙二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4 : 3,二 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达 B 地和乙到达 A地后都立即沿原路返回,已知二人第二 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30千 米,则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两个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时间相等,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即两个人相遇时 所走过的路程比为 4 : 3.第一次相遇时甲 走了全程的4/7;第二次相遇时甲、乙两个 人共走了3个全程,三个全程中甲走了 45 ?=个全程,与第一次相遇地点的距离为 31 77 542 --=个全程.所以A、B两地相距 (1) 777 2 ÷=(千米). 30105 7 【例 2】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甲出发10分后,乙从B地出发到 C地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丙发 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

从B 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 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解析】 根据题意当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 倒了此时甲、乙位置如下: 10分钟C B A 因为丙的速度是甲、乙的3倍,分步讨论如下: (1) 若丙先去追及乙,因时间相同丙的 速度是乙的3倍,比乙多走两倍乙走需 要10分钟,所以丙用时间为:10÷(3 -1)=5(分钟)此时拿上乙拿错的信 5分钟5分钟10分钟C B A 当丙再回到B 点用5分钟,此时甲已经 距B 地有10+10+5+5=30(分钟),同理丙追及时间为30÷(3-1)=15(分 钟),此时给甲应该送的信,换回乙应 该送的信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叁拾种题型举例和解答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分类汇总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 1 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1份数量=总量÷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份数=另一总量÷(总量÷份数) 2 归总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 1份数量×份数份数=总量÷1份数量 另一每份数量=总量÷另一份数 3 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小数=(和-差)÷ 2 4 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较小的数=总和÷(几倍+1)较大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 5 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较小的数=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 6 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倍数=总量÷一个数量另一总量=另一个数量×倍数 7 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8 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9 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线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1 环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方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4 三角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3 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 11 行船问题 【数量关系】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 12 列车问题 【数量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 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 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 13 时钟问题 【数量关系】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 二者的速度差为11/12。 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

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进程是操作系统结构的基础;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实例;可以分配给处理器并由处理器执行的一个实体;由单一顺序的执行显示,一个当前状态和一组相关的系统资源所描述的活动单元。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小学行程问题及答案 1、羊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羊跑7步,现在羊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羊再跑多远,马可以追上它? 解: 根据“马跑4步的距离羊跑7步”,可以设马每步长为7x米,则羊每步长为4x米。 根据“羊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可知同一时间马跑3*7x米=21x米,则羊跑5*4x=20米。 可以得出马与羊的速度比是21x:20x=21:20 根据“现在羊已跑出30米”,可以知道羊与马相差的路程是30米,他们相差的份数是21-20=1,现在求马的21份是多少路程,就是30÷(21-20)×21=630米 2、甲乙辆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再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已知,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720千米。

由“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可知,相遇时甲行了10份,乙行了8份(总路程为18份),两车相差2份。又因为两车在中点40千米处相遇,说明两车的路程差是(40+40)千米。所以算式是(40+40)÷(10-8)×(10+8)=720千米。 3、在一个600米的环形跑道上,兄两人同时从同一个起点按顺时针方向跑步,两人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若两个人速度不变,还 是在原来出发点同时出发,哥哥改为按逆时针方向跑,则两人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两人跑一圈各要多少分钟? 答案为两人跑一圈各要6分钟和12分钟。 解: 600÷12=50,表示哥哥、弟弟的速度差 600÷4=150,表示哥哥、弟弟的速度和 (50+150)÷2=100,表示较快的速度,方法是求和差问题中的较大数 (150-50)/2=50,表示较慢的速度,方法是求和差问题中的较小数 600÷100=6分钟,表示跑的快者用的时间 600/50=12分钟,表示跑得慢者用的时间 小学奥数培优行程问题应用题: 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四年级数学 行程问题应用题

应用题专题复习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00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本;②原计划12天完成;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 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21600÷12=1800(本)②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360)=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2160(本)②21600÷12=1800(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