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课《鸟岛》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课《鸟岛》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课《鸟岛》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课《鸟岛》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99分)

1. (6分)读拼音,写词语。

dà gài shù shāo shì fàngé tóu niǔ kòu wàng shè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读拼音写词语。

huōkāi gē da duòjiǎo jǔsàng tuírán kēp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分)在横线上写出划线词的反义词。

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是那样镇静,丝毫不________。

②他突然变得严厉起来,平时那________的笑容不见了。

③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胜不骄, ________。

4. (5分)根据句子意思写出合适的词语。

①形容说话或做事慢慢腾腾。________

②形容工作认真仔细一点不马虎。________

③炫耀武力,显示威风。________

④不慌不忙,非常镇静。________

⑤形容变化极多。________

5. (2分)召共________画,歌共________画。

6. (4分)读拼音,写汉字。

shēn shǒu yǎnɡyùqīnɡhǎi wén mínɡ zhōnɡw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分)比一比,再组词。

密________蜜________

因________困________

玉________王________

8. (3分)选词填空。

继续陆续连续

①雨________下了几天,今天太阳终于出来了。

②小鸟________从南方飞到了北方。

③这件事只做到一半,你必须________做下去。

9. (4分)看拼音,写汉字;

yīn wèi rén lèi niǎo dǎo mìmìmám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6分)一字组多词

密________ ________ 育________ ________ 部 ________ ________

11. (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闻名中外—________ 热闹—________ 密密麻麻—________

12. (4分)根据课文《鸟岛》填一填。

鸟岛在________。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________。

春天,从远方飞来的鸟儿是________的,但它们不是同时飞来的,是________飞来的。

13. (6分)比一比,再组词。

拾________抬________

明________朋________

部________陪________

14. (5分)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标明序号。

________开始,小花苞穿着绿色的外衣。

________又过了几天,花瓣全盛开了,在阳光下向我们展开笑脸。

________几天后,小花苞顶破外衣,长出几片花瓣来。

________现在,月季花一开满花坛,他们争奇斗艳。

________ 春天来了,月季花长出了一个个花苞。

15. (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________ 暖和——________ 朋友——________

16. (4分)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合________ ________ 巩________ ________

17. (5分)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①中外那闻名就是的鸟岛青海湖

②的鸟人类是朋友

18. (3分)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我来到鸟岛,看到________。

②________和________ 是人类的朋友。

19. (5分)根据课文《鸟岛》填空。

来岛上________的人很多,他们________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________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________,因为大家都知道________。

20. (5分)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的鸟蛋。

21. (4分)给下列字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密——________ ________ 拾——________ ________

22. (3分)课文内容我知道。

①“小岛成了鸟的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②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到处”说明了________ ,“到处”的近义词是________。

23. (4分)我会填

“密”共________画,第2画是________。

“育”共________画,音序是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8分)

24. (7分)读一读《鸟岛》,并填空。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白玉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1)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中找出描写鸟蛋的颜色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3)这段话第一句主要写________多,第二句主要写________多,第三句主要写________多。

25. (11分)课外阅读。

大海边

今天,爸爸和我一起到大海边玩。

我在沙滩上走来走去,身后留下一串串脚印。浪花一波一波地打在脚上,我都快要站不住了。浪花一朵一朵在海面上开放,美丽极了。我还看到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真是有趣呀!

爸爸说:“大海是船儿的道路。”

我说:“大海是鱼儿的家。”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________小鱼一________浪花一________脚印

一________杜鹃一________工厂一________山沟

(2)把短句括号里的词语,准确地加进句子,使它变成长句。

例:海浪打在脚上。(哗啦哗啦地)

海浪哗啦哗啦地打在脚上。

①小鱼游来游去。(摇头摆尾地)

②浪花蹦蹦跳跳。(在海面上雪白的一排排)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23题;共9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8-1、9-1、10-1、11-1、12-1、13-1、

14-1、15-1、

16-1、17-1、

18-1、

19-1、20-1、

21-1、22-1、

23-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8分) 24-1、

24-2、

24-3、

25-1、

25-2、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教案

18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课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锦江中心小学祝敏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鱼虫……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书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望庐山瀑布》《绝句》《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垂、乱、沉、压、逃、越、阵、蝉、彩虹、蜘蛛”等生字词。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天气变化的奇妙。 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在默读中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②体会文中“压、垂、挂、坐”等动词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与变化,学会观察每天的天气,热爱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发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垂、逃”等生字词,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道具、PPT、小游戏、评语、说课稿、服装 (三个奖品盒。①房子、乌云、大树;太阳、灿烂的花②闪电、害怕的蝉、逃跑的蜘蛛;歌唱的青蛙、彩虹③奔跑的小人、蚂蚁、燕子,蛇) 教学设计: 拼“雷雨”图,享生活美

课前互动,创设游戏氛围 一.猜谜导题,宣示游戏规则 1.我们先来猜猜谜语好吗?(出示)“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属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雷雨) 雷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雨”做“雨字头”要写扁一些,横折钩变成横钩,小雨点均匀分布) 2.齐读课题。 3.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雷雨》这篇课文,还要一起玩个拼图游戏,开心吗?那要听清游戏规则啦:游戏共有三关“智斗字词”“朗读课文”“灵活仿句”,读一读。每过一关就能得到一个奖品盒,帮助我们完成这幅雷雨图哦,有信心完成吗?(声音这么洪亮,老师非常相信你们。那我们开始吧!) 二.引导游戏行为,潜置学习内容 1.智斗字词 小朋友们都读过课文了吧?读过一遍的举手?三遍的举手?五遍的举手?真厉害,奖励你来读一读生字,肯定难不倒你! 出示“压、乱、垂、虹” ①请生读。(声音真亮!字音也准,老师真喜欢你!摸摸头。) ②我们一起读一读。带:压、压——压压压…… ③谁有好方法记住它们,只有掌握了记忆生字的方法,才能真正打败它们哦。(编

18 鸟岛(2)

课题18 鸟岛(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懂得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具及 多媒体 课件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2、“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4、指导背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结合图画思考:春天时鸟岛有哪些 特点? 2、指名回答。理解“陆续”。

3、指导朗读。 4、指导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讨论:鸟岛上什么多?课文怎样写具体的?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1)鸟多:各种各样、聚 窝多:密密麻麻、挨 蛋多:到处 (2)体会句式 A、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碰一下幼鸟和鸟蛋。 B、没有人碰一下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3、指导写作 “国庆节,公园里的人(多)…… 4、指导背诵。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问: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呢? 3、指导朗读。 4、指导背诵。

三、齐读课文。 四、课文内容填空。 板书设计 18 鸟岛 鸟岛 世界闻名 鸟多:各种各样、聚窝多:密密麻麻、挨蛋多:到处 爱鸟护鸟 教学反思 《鸟岛》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通过对课文的熟读,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完成课文内容填空的基础上,大多数能在板书的提示下背诵课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 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 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 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 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 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 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 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

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4 ):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

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8.雷雨∣人教新课标

《雷雨》练习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chuí zhíluàn bǎi hēi chén chén jǐ yā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

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táo zǒu yōu yuè zhèn dì cǎi hónɡ 二、填一填。 一()乌云一()大风一()蝉一()彩虹 三、连一连。 chuítáo yā yuè chén zhèn chán 越逃垂压沉蝉阵 四、用“√”选出最恰当的词。 1.清新的空气迎面(吹过扑)来。 2.一只蜘蛛从网上(掉垂落)下来。 3.蜘蛛又(坐爬停)在网上。 4.一条彩虹(挂停爬)在天空。 五、填一填 1.雷雨前,满天的(),()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蝉()。

2018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8课寓言二则

18 寓言二则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3.情感目标: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言,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预习作业:朗读课文,查资料了解“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的大意; 搜集你读过的喜欢的寓言故事。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坐井观天》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1.认识1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坐井观天”的成语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二、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2.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①小声自由读,把带拼音的字读准。 ②老师检查,指名认读生字。 ③你怎么记住这些字?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④采取多种方式检查认读效果。(开火车读、男女换读等) 区别形近字: 抬()蛙() 治()哇() (2)指导写字。 ①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真观察,注意书写。 ③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1.再读课文。(出示挂图)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二、学情介绍: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雷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够深,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体会。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三、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垂、逃、彩、虹”。 2、有感情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学习运用“越……越……”句式说话。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学习写观察天气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学习写观察天气日记。 三、教学准备:课文图片、生字卡片、课件、雷雨声。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按排设计意图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约3分钟复习巩固生字词,谈话引入本节课。二、朗读感悟雷雨前(1—3)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你认为哪句话写的好的用铅笔划起来。 2、指名读好句。(出示幻灯好句2) 3、齐读好句,你认为好在哪里?(指导书写垂、逃、) 4、请用“越……越……”说句话? 5、你见过雷雨前的景象又是什么样子?(同位交流 6、齐读(1—3)自然段。过渡:是呀!雷声越来越响了,(听雷声)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呢?约10分钟朗读感悟雷雨前(1—3)自然段。指导书写生字“垂、逃”。落实教学目标3。三、品读雷雨中(4—6)自然段。 1、闭眼(听雨声)。 2、师范读。 2、(出示图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窗前看到什么景象? 3、课文中的“渐渐地”你能换一个词吗? 4、这一句要怎样读?同位读一读。约10分钟品读雷雨中(4—6)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四、感受雷雨后的美景。 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7—8)自然段,并圈出(7—8)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出示幻灯5) 2、个别说(出示幻灯6)。 3、是啊!雨后的景物多美啊!(出示图7)看蜘蛛雨前、雨后的表现。 4、你觉得哪个景物最美?指导书写(彩、虹)。 4、我们也见过很多雷雨后的美景,而且老师还知道你们把这些景物画成一幅幅画,现在先四人小组按顺序观察画面,把图画内容说给大

18、鸟岛

18、鸟岛 教学目标: 1、会写“类”“育”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鸟岛鸟多、鸟蛋多、鸟窝多的特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难点:第三小节是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鸟岛 2.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请小朋友回忆一下,《鸟岛》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板书:鸟的世界) 二、学习课文 鸟岛正是因为鸟多而出名的。那么鸟岛在什么地方?它的真名又叫什么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你知道了什么? (1)鸟岛在青海湖西部。 (2)鸟岛的名字叫“海西皮” (3)鸟岛闻名中外。 a. 出示:闻名中外 指名读,换个词说说它的意思(驰名中外、中外闻名) 齐读,放在句子中读,说出你读的感受。 b. 指导读:自豪的语气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青海湖鸟岛为什么能闻名中外呢?我们来看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边读边把表示鸟多的词语找出来,在下面加点。 2.交流:一群群陆续 3.出示:“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1)理解“一群一群”,表示很多的意思,很多很多的鸟,数也数不清。 (2)这个“陆续”是什么意思?这么多的鸟,一群跟着一群,一批接着一批,接连不断地就叫——?(陆续) 4、这成千上万只鸟,是不是同一时间飞来的呢?理解“陆续”。(课件演示)用“陆续”口头说话。

这么多的鸟,谁来读读?指名读词。(老师评价:A、数不清的呀,该怎么读?B、听出来了,是挺多的,谁看到的鸟更多?) 指名第一组同学:你们是第一批飞到鸟岛上的鸟儿们,一大群鸟飞来了!齐读句子。指第二组同学:接着又来了一群,读。指第三组同学:过了一段时间,又一大群鸟儿飞来了!读。就这样,成群结队的鸟儿们陆续飞来,最后,一共飞来了十万多只!全班齐读。 鸟儿为什么选择在春天飞回鸟岛?(看来鸟儿和人类一样都喜欢气候温暖、环境优美的地方。) 5.引读:这么多的鸟,飞到这里干什么呀?————生读 (板书:筑巢安家养育后代)理解意思。 (1)“巢”指的是什么?(鸟的窝) (2)齐读第二句。 6、指导朗读。(春天来到了鸟岛,岛上一片鸟语花香,小草探出了嫩绿的脑袋,鲜花张开了笑脸,它们正伸开臂膀欢迎四面八方的小鸟呢。你们愿意美美地读一读这段吗?)(课件出示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春天的鸟岛生机勃勃,夏天的鸟岛又会是怎么样的呢?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2.数数第三小节有几句话? 3.交流 (1)指名读句1 A.你知道了什么?(鸟多)什么时候鸟多?(六月,也就是天气转暖时)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鸟多?画出来(最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各种各样” 这些鸟儿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异,就叫做各种各样。谁再来读读,一定会读得更有味道的。指名读词(评价:你把这么多种鸟儿都读出来了;我怎么只看见一两种啊,你能读出十多种来吗?)岛上各种各样的鸟儿共有十万只呢!真不愧为“鸟的世界”! ▲“聚” 要是一只两只就没法说聚了,很多鸟才能叫聚。 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鸟,的确,这里成了鸟的世界。说明了鸟儿——真多呀!(板书:鸟儿多) 4、鸟儿多了叽叽喳喳,怪不得六月的鸟岛最热闹了,那是什么时候都比不上的,“最”字就能说明。 岛上的鸟这么多,这么热闹,鸟儿们一定很高兴。试着读这句话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这儿仅仅是鸟儿多吗?鸟岛上还有什么?指名读2—3句,(板书:鸟窝多鸟蛋多)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8 《雷雨》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李晓霞,合江县福宝镇中心校语文教师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 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2、课件出示: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出, 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老师表扬,板 书:雨,你能用“雨”组词吗?大雨、小雨、春雨、 雷雨、下雨…… 3、揭题:是啊!在雨的家族里既有斯斯文文的毛毛 雨,也有威猛有力的暴风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 识夏天里我们常见到的雨——雷雨(板书) 4、同学们读课题,读出雷雨的力量。 二、精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

2、孩子们真棒,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 (1)师:是啊!这样的浓墨般的满天的一大块一大块的乌云压下来,会让你感觉到什么? (2)师:怪不得连树叶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这里仿佛静止了一切都在等待暴风雨的来临,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又闷又热,你能读出这种味道吗?(3)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4)交流第二段,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A、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找出“垂”。 B、如果这个“垂”字换成“爬、跳”等词,你觉 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5)、交流第三段 (6)有感情地朗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有什么感受? (7)小结: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 沉沉的乌云像巨石碾压下来,狂风席卷 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 闹,多可怕的天气呀! 3、体会雷雨中的情景描写。 (1)、出示句子,自由读一读。 (2)、指导读出三句话中的不同感情。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8课同步练习题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8课《雷雨》同步练习题1 一、我会写。 cǎi hóng chuíxiàchén zhòng táo pǎo míng chán yuèguò( ) ( ) ( ) ( ) ( ) ( ) 二、小猴学样。 1.黑沉沉( ) ( ) ( ) 2.一(动)不(动) 一( )不( ) 一( )不( ) 一( )不( ) 3.越(来)越(亮) 越( )越( ) 越( )越( ) 越( )越( ) 三、用“√”选出最恰当的词。 1.清新的空气迎面(吹过扑)来。 2.一只蜘蛛从网上(掉垂落)下来。 3.蜘蛛又(坐爬停)在网上。 4.一条彩虹(挂停爬)在天空。 四、我会填。 一( )乌云一( )大风一( )蜘蛛一( )蝉一( )房子 一( )彩虹( )的空气( )的青蛙( )的云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按( )、( )、( )的顺序描写的。 2.雷雨前,满天的( ),( )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 ), 蝉( )。天空刮起( ),闪电( ),雷声( )。 3.雷雨中,雨( ),往窗外望去,( )哇,( )啊,都( )。 4.雷雨后,( )出来了,( )挂在天空。池塘里( ),( )也叫起来了。 六、开心阅读。 冰花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许多美丽的冰花。 冰花的形状各异:有的像小树,有的像小草,有的像小花朵,有的像小树叶……各式各样,美丽极了。太阳一升起来,它们就悄悄地融化了。 我问爸爸冰花是怎么结成的?爸爸说,那是冷空气的作用。夜晚,外边的气温较低。屋里热空气遇冷,就变成了水珠子。水珠子碰到冷空气,就变成了薄冰。因为玻璃上的灰尘分布不一样,所以就结成了不同形状的冰花。 1.短文有( )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 悄悄地——( ) 3.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写一句完整的话。 4.文中的冰花形状各异,想象一下,冰花还会像什么? 5.冰花是怎样结成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优质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太空活的课件或图片。 2.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彩笔和画纸。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教师讲述:这两位叔叔是谁,你们认识他吗?(学生谈话)他从太空中返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太空中的趣事,你们想了解这些事情吗?那就让他们给我们讲讲太空的趣事吧!(板题)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好奇心,实现向文学的自然过渡。)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点练读2至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识字 1.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 (1)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去掉词语中熟字开火车读生字 (3)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4)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 四、写字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教师范写。 2.学生仿写,师生评议。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称赞》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称赞教案|称赞优秀教案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板书设计 刺、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 第二课时

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二、教具准备 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 (二)看第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品读第二自然段。 (三)看第二、三幅图:想象一下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些什么?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看第四幅图:从小刺猬和猬的表情和动作中感觉到了什么?(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愉快)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想想假设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读了这个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要学会发现人的优点。) (六)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夸一夸对方面军优点。 四、巩固与练习。完成课后作业。熟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让学生把课本中的故事讲别人听。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等10个生字,学会写“板、椅”等8个生字。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18课《小鹿的减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鹿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将句子说具体。 2、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初步培养学生默读及边默读边思考、勾画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坚定信心,不退却,乐观向上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默读的好习惯。 2、练习说句子,将句子说具体。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考考你们一个问题,365-1等于多少?再减1呢?同学们都会做这道减法题,有一个小动物为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也做起了这道减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第18课《小鹿的减法》(生随师书空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再读一次。 二、整体感知。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孩子们,小鹿和獐子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怎样有意思的故事呢?咱们打开书,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 2、读后,抽生回答。(小鹿造桥的故事) 3、提问:小鹿为什么要造桥呢?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吧。(抽生回答)小鹿的朋友獐子和他的情况差不多,他也想铺一条路方便自己下山。可是最开始他们做了这件事情吗?(没有) 问: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退却)那“退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退却”来说句话? 师:那是什么让他们退却了呢?(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你知道一年有多少天吗?板书:365天) 你觉得365天长不长?你能用朗读告诉大家一年的时间很长吗? 师:还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试一试?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这句话。 可见这造桥、铺路是件怎样的事情啊?(困难)是呀,时间太长了,要坚持下去太难了,小鹿和獐子都不想干了,就像书上说的那样,都退却了。 5、指导朗读这段话。 三、抓住重点,品味重点。 过渡:是呀,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呢。难道小鹿和獐子就不造桥,不铺路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默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边读边想:獐子和小鹿分别是怎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8.《雷雨》第二课时

18 雷雨 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垂” “挂”“坐”等词语的表达作用。 3,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 惯。 4. 品读句子,积累好词,会正确运用词语。 学情分析: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雷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够深,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体会。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形象、有感

染力

的课文情景,多形式朗读,引导学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激发他们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 2. 体会“垂”“挂”“坐”等词语在表达的作用。教学难点: 感悟雷雨前后的变化,品读句子,体会“垂” “挂”“坐”等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法: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图示法”“情景教学”“多种形式的读”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授 1.谈话,导入课题。 2.出示课题(18、雷雨),生齐读课题。 3.出示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生开火车读。 二. 自主品读,感悟雷雨前的景象。过渡: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 雨前的?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生根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景物以及景 物的特点。 2.指名反馈,师相机板书景物名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山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楼高百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可摘星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敢高声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惊天上人。 chì lè gē 敕勒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吹草低见①牛羊。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教案】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教案 勐养中心罗爱明 一、教材解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希望大家好好动脑筋。课件出示谜语。导入新课。(板书:18雷雨) 2、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生回答雷雨下的很大,又打雷又下雨,而且发生在夏季。) (二)引发兴趣,深入了解 1、想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吗?结合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有的说:雷雨前周围的景物变化得真快。有的说:这场雨下得可大呢!有的说:雷雨过后的景色实在迷人。) 2、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看,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教师出示听读要求。 (三)解决问题,检查认字情况 课文听完了,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课文共8个自然段,1-3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写雷雨后)板书 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跟他打招呼吧!(出示幻灯片;自读──(谁愿意和他们交朋友,谁还愿意读)指名读──男

女赛读{看来这样难不倒大家,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排火车(听小火车来了,那一排能把的火车开的又快又响)出示幻灯片) 读得真好,把它放到句子里来读,你还能读好吗?谁来读?(指明读、齐读) 2、记字形 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出示幻灯片)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了?(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垂: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乱:舌头在嘴巴里乱摇。虹: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学生各抒已见) (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咱的老朋友喜洋洋给大家带来温馨小提示 1、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数一数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 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 的?(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五)、感悟课文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结构。 2.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不同景物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2、通过看课件与学文的结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 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猜谜游戏,看谁最聪明?可以吗? 雨是夏季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夏季我们都有可能遇到什么雨呢?(生:暴雨、大雨、小雨、雷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雷雨》。 二、巩固字词,默读感知课文。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课的许多字词朋友,你还认识他们吗?[课件展示认一认。](自由读、领读、排火车读……) 2、扫除了字词障碍,我们读起课文来就比较顺畅了。【课件展示读一读及默读要求。】 (1)请一名学生读默读要求。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3)交流: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板书: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3、同学们仔细看看,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 (板书: 1—3 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8 雷雨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见过雷雨吗?怎样的雨才叫“雷雨”? (让同学们联系生活感知“雷雨”,而后让学生以拳擂桌模拟雷声,揉动纸张发出声响模拟雨声,伴随着老师上下摆动时强时弱的手势,时而雷声阵阵,时而雨声沙沙,最后老师提示一二组扮“雷神”,三四组扮“雨神”,全体学生同时运作,顿时雷雨交加。看到学生如此“神奇”的“打雷下雨”,此时现场响起了听课者热烈的掌声。)(教师顺势板书课题《雷雨》,并引导同学们想象打雷下雨常常伴以大风的情景,风吹时雨滴斜落,所以写“雨”字时表示雨点的四“、”必须斜写,并让学生书写课题“雷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让学生带着“课文从哪里开始写雷雨,又到哪里雨停了”这一问题自读课文,找出“雨中”的段落后就自然分清了“雨前”和“雨后”了,教者随之板书课文的内容结构“雨前——雨中——雨后”。) (一)讲读“雨前” (学生朗读“雨前”的段落) 1.由“乌云”和“黑沉沉”两个词语引出为什么黑沉沉的云叫“乌云”,引导学生体会到“乌云”就是黑得像乌鸦羽毛一样的云,顺势对“乌”和“鸟”进行字理的析解和比较。) 2.由“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出生字“压”,用简笔画引导学生对“压”进行字理析解:“厂”是山崖形,山崖崩塌,泥土石块(、)往下压。并识记为:广上一点落下,埋在泥土底下。.... 3. 从“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引出生字“网”和“垂”,并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字理析解: (1)网——像张开的网形。通过张开的渔网与蜘蛛网的展示,让同学们形象地识记“网”的字形。教师还引导同学们用顺口溜识记为: 门框里面有××, 虫子飞过就挨抓。 (2)垂——快速板画植物果实下垂的形状(),强调“禾字头”(千)在这里表示庄稼、植物,中间的“一”表示从主干中伸出来的枝叶,中间的两小竖就像下垂的果实,所以中间的左右不能写成两个“十”。教师用课件展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情景,由于蜘蛛是连着丝往下坠的,所以用“垂”而不用“落”或“掉”。 对“垂”字进行笔画笔顺的指导,强调第三笔是竖。还先让学生用手进行“书空” ,然后又让学生用头进行“书空”——做“汉字操”,此字共八画,共做一个八拍。此新奇的“书空”方法引得观摩的教师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 (3)蜘蛛——提示“虫”字旁所表示的意义和类属。 4.让学生体会“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的情境。 (1)体会“越来越×”这一“ABAC”的表达方式,强调前A重读,后A轻读。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闪电越来越亮”,用拳头擂桌模拟“雷声越来越响”。 (3)让学生依据“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的描述用“四字格”的词语 把这两种情景进行概括,先小组交流,后代表发言,学生先后概括出“雷鸣电闪”、“雷电交加”、“雷电大作”等多个词语。 5.让学生依据变形字体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二)讲读“雨中” 1.学习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1)句子比较 (学生交流讨论) A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B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