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摘要]自从网络出现之后,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开放、隐蔽等特点,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浏览不良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网络知识侵权: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四个问题: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使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互联网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课题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调查发现,当前大?W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浏览不良信息

网络是一个缩小的地球,现实生活中有的一切,网络社会中都有。在网络中,除了有大量健康和有用的信息外,还有大量不良信息,包括:反动、迷信、庸俗、色情、凶杀、恐怖等。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了极大威胁,甚至使一些大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研究表明,有高达60%左右的大学生,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他们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

从而深陷其中。

2、恶意攻击他人

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在网络中言论可以极端自由,因此一些存心不良的人就在网络中造谣中伤,肆意的侮辱、诽谤他人,给别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人在网上出口成脏,任意谩骂;还有个别人通过技术移花接木,制做散布对他人不利的图片、在BBS、贴吧和虚拟社区中散布流言蜚语、侮辱诽谤他人,对他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利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平台,大肆捏造虚假消息,大量散布反党反社会的过激言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3、网络知识侵权

在互联网这个存贮数据资料的宝库。我们想获得的任何资料几乎都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找到。互联网未经允许的随意上传、存储和任意下载对现行的著作权保护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通讯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更易受到侵害。工业时代的著作权,由于传播载体是有形的,需要专门的工厂进行生产,因此能够通过海关、交通、工商等传统部门,运用法律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但是随着网络网络的出现,以及网络独特的“数字化”信息方式,著作权体系的地域空间概念被完全打破,大量的文字、图像、音乐、电影等均可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实

现自由流动。网络环境中的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知识产权在互联网环境下很难得到保护,作品被复制、商标被模仿等行为给著作权所有者造成了巨大损失。现有的著作权保护法在互联网环境中难以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4、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危害巨大,它使得许多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体质下降。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

高校开展的网络成瘾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趋严重,每年约有2.5%的大学生由于网络成瘾问题不得不中途离开

学校。由此可见,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相当严重。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的影响

1、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的特点。长期面对多媒体画面的“人机对话”交流方式,容易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能力,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一些学生沉湎于网络环境,不能自拔,网上言论的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养成觉得无趣但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任其在互联网这块虚拟天地里堕落。

2、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

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

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至于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又会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而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更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

3、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一般而言,人们在传统社会中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较为严谨。然而,由于他们的道德行为常常是做给他人,特别是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意识较差,所以一旦进入互联网这个“自由时空”的视域,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很难对网络公民的行为加以确认、监管。网络社会比传统社会更少人干预、过问,更难以管理和控制。网络本身追求自由、公平、效率,但运用它的一些青年大学生还没有从精神境界上与之匹配,因此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4、使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网络的出现,使人同时生活在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两个空间中,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就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和行为的协调。如果这种转换和协调失效,就会出现行动变异,心理错位甚至生理失调,就会患上网络综合症,如网络上瘾、网络孤独、迷恋电子游戏等。如果过分沉溺于网络空间,人就有脱离现实社会而成为网络奴隶的危险。尤其当学生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而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更加倾向在网络中寻求安慰。久而久之,这种循环很可能造成这样一个后果:学生只愿意在网络上虚拟完美的人生,而消极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加之在就业压力、金钱压力、社会压力下,更驱使大学生藏进网络里去构想自己的生活,只会用虚无来证明自己,使他们更加缺少自信心,加剧个体行为麻木、冷漠,缺少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亲人的热情,甚至产生交往障碍和更多的心理疾病。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一、指导语 下面的语句是关于网络行为表现的陈述,请仔细阅读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评定,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从不; 2=偶尔; 3=通常;4= 总是. 二、测验项目 编号项目从不偶尔通常总是 1 匿名发布不实消息 1 2 3 4 2 下载或使用盗版软件 1 2 3 4 3 利用网络复制传播音乐 1 2 3 4 4 下载未经授权的音乐或视频 1 2 3 4 5 发表诽谤性言论 1 2 3 4 6 恶意灌水或刷屏 1 2 3 4 7 在即时聊天中强迫他人语音或视频 1 2 3 4 8 发表不当言论 ( 如发言曾被网管删除) 1 2 3 4 9 匿名在网上辱骂他人 1 2 3 4 10 下载资料拼凑论文 ( 包括课程论文) 1 2 3 4 11 论文中引用网上资料不注明 ( 包括课 1 2 3 4 程论文) 12 做作业时从网上抄答案 1 2 3 4 13 上课时用手机上网或聊 1 2 3 4 14 网络黑客 1 2 3 4 15 在网上偷看过别人的邮件 1 2 3 4 16 欺骗网友 1 2 3 4 17 浏览色情图片!视频或小说 1 2 3 4 注: 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5、6、8、9、14、15、16; 网络学习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0、11、12、13; 网络侵权失范行为包含条目2、3、4、17. 三、评分计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首先按被试的受教育程度、性别、专业将样本平均分为两个样本,对样本1(n=491)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n=494)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使用AMOS17.0对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题总相关为项目区分度指标,结果各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9至0.62之间,均P<0.01。17个项目分布在 3个因子上,因子1包含9个项目,命名为网络言论失范;因子2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学习失范;因子3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侵权失范。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量表的初始问卷采用4级评分:1=从不,2=偶尔,3=通常,4=总是。 四、信效度分析 1.信度 (1)内部一致性信度: 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3个因子的系数依次为0.84、0.74、0.73。3个分量表得分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在 0.19至0.48之间,3个分量表得分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4、0.75、0.82(均P<0.01)。 (2)重测信度: 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3个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2、0.86、0.78。 2.效度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班级: 13材料化工创新班 指导教师:刘淑兰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 曹力丹3135903008 前言: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系统的认识和看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却在下降,尤其体现在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作为知识青年的我们应增强我们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现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和道德水平,我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社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网络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作为现在的新生力量,当代大学生不仅仅是在知识和技能的方面需要进行学习,而且在道德观的方面也是众人所关注的地方,之前关于网络中所曝光的一些事件中,使人们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出现了质疑,有些人认为作为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代的当代大学生,身上的道德观较为薄弱,较以自我为中心。于是我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区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发出的问卷有100份,总共回收了100份问卷。 (一)大学生自我感觉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在关于“您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怎么样”这一问题中,71.43%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只是一般。

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来,其实在普遍大学生的潜意识中对于道德观有着些许轻微的忽视的。虽然,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并不是很强,但是从调查问卷的其他问题的回答情况中,我们能够发现,虽然大学生们能够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普遍道德观念不强的这一现状,但是并不是有加以改正的想法。 (二)纵观整个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发现一下几点 (1)、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存在矛盾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的解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开阔了大学生的 视野,也迅速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他们在道德认识上是非分明,崇尚爱国 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奉献精神以及优良的中华美德,能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失范现 象和行为进行鞭笞,而对于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失范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 在学习生活上,表现为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 意识;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表现为缺乏奉献精神。大学生道德行为滞后于积极向 上的道德认识,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存在断裂和脱节现象。 (2)、道德评判标准多元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再以一个尺度、一个模式来衡量一件事、一个人的道德观 念和道德行为,出现了相对化、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种 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解放了大学生的思想,拓宽了道德评价的尺度和方式,使大 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但市场经济带来的 竞争观念,再加上各种传统的道德观、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民族的道德观、外来的各 种道德观多元并立的影响,这种多元化的选择会导致青年大学生产生选择的困惑,也 往往会出现了道德评价是非混乱问题。 (3)、道德信念缺失 全球化浪潮使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前 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诸多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思想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 迷茫,甚至对人生信仰、道德观产生怀疑或者歪曲,从而在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事 上变得消极和落后。一些学生竟然反对任何道德约束,主张随心所欲,放任自由,对 待社会所提倡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表现冷淡,在道德信念、道德义务方面表现出“无 动于衷”,对于学习先进认为无用,这些表现概括起来就是一部分大学生对“常德” 的无知、对“美德”的麻木,对“失德”的无视。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淡化,集体观 念淡薄,艰苦奋斗精神较差,常夸夸其谈、敷衍塞责、见异思迁、挑肥拣瘦等等,从 整体上呈现出“道德信念滑坡”的趋势。另外,从分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调查对 象还可发现:往往大一比大二、大三学生的道德观和道德水平稍强些。从生活观察和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office opertions 办公室业务?理论探讨 196 办公室业务2012?5 文/孟鹏涛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大学生也成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之一。然而在享受自由的网络学习、便捷的网络生活和轻松的网络交往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中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摆在我们目前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 大学生是接受互联网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群体,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却不容乐观。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日渐凸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热衷网上聊天,言行过度放纵。当代的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但他们们由于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再生气也要保持仪态和素质,于是,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就成了他们发泄的最佳场所。他们经常通过上网聊天交友、逛论坛发帖子来排解内心的压力。由于网上聊天交友是隐姓匿名的,他们便可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说粗话、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层出不穷。网络语言极度放纵,他们心有所想随即在论坛上发帖,或将状态更新在微博、人人网上,且相互转发,以此为乐。 (二)上网时间过长,过度痴迷网络游戏。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没有了中学时的升学和考试压力,课余时间多了起来,一时没有了方向和目标,大把的时间都在网上度过。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对他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他们可以在这虚拟的世界里,尽情地冲浪。特 别是那些富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或是 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游戏,更使他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沉湎于网络中。研究表明,长时间迷恋网络,会使大脑高度兴奋,使人颓废、消沉。如果他们不及时改弦易辙,不但会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淡化,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制造与传播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种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一种干扰程序,具有多样性和传染性,其繁殖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令人触目惊心。大学生是一个掌握高深专门知识的群体,其中的极少数人凭借娴熟的技术在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蓄意破坏他人网络终端,危害网络的正常运行。例如在2006年被列为十大病毒排行榜首的“熊猫烧香”,就是由武汉某高校大学生雷磊和李俊编制和散播,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弱化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它是由数字构成的,具有虚拟性。而虚拟生存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不需要以自己真实的面目出现,也不需要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样大学生可以随意地虚拟构建各种身份,借助符号代码在网上实行各种虚拟行为。大学生在网上的言行是否正当,既不易察觉和监督,也不会受到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极大“自由”,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道德的约束,削弱了责任感,从而导致大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原本已经构建的自律意识弱化,做出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大学生群体一般在18—25岁年龄段。这个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阶 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待完善的特殊时期。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对新事物特别敏感,感情丰富而不稳定,勇于挑战创新。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契合了大学生追求自由、崇尚自我和标新立异的独特心理。但是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缺乏社会阅历和较强的道德意志自制力,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也很难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大学生极易为网络的消极面所影响,他们辨别西方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相对不足,政治热情相对缺乏,这些消极的东西,难免会反映到网络活动中。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机制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行为文明,一方面要靠网民良好的道德水平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对网络行为的监督,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因此,一个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是必需的。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网络监督体系。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且宣传力度不够,使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除此之外,网络监控技术发展也不是很成熟,很多监管技术还没能得到普及和应用,层出不穷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急需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技术的成熟应用。 参考文献: ①郑显亮.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08(09). ②李士群,网络道德[M ].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③魏雷东,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

学号:1341252119 姓名:唐满萍 班级:13新闻1班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及其对策 摘要:新闻道德主要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它影响新闻从业人员的理念并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存在的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新闻……这无疑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尽早规避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搞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对策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在其《新闻理论十讲》一书中明确提出:“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公德联系较为密切)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因此,新闻职业道德可简单地总结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等的总和。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涉及人文道德的问题,它通过新闻实践、新闻反思,形成科学、合理的新闻道德观念,新闻实践是新闻职业道德观念产生的最终根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利益成为冲击人性的最主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新闻从业者在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上迷失了方向,无视宣传纪律,做出一些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他们或以新闻谋私、以广告内容做新闻,搞“有偿宣传”;或贪图钱财,歪曲新闻价值,编造“虚假新闻”;或为了单纯追求卖点,猎奇求异,侵犯他人隐私。这些有违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现象,时常被媒体和大众揭露,并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媚俗”、“新闻炒作”和“新闻侵权”等五类。 1、虚假新闻”屡禁不止 所谓虚假新闻,是指新闻信息传播者背离了客观的新闻事实,任凭个人主观意愿或者他人意志来报道新闻,这严重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失实的新闻报道却屡禁不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个痼疾,严重损害了我国新闻业的信誉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如2002年《汪国真卖字求生》、2003年《警察鸣枪八次镇住百人群殴》、2005年《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家镛两度“逝世”》、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箱馅儿包子》都被证实为假新闻,且因对社会稳定、个人名誉产生较严重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被追究刑事及民事责任。2010年《法制日报》刊出《七成举报者遭打击报复》两日之后,立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头一棒“不客观”、“不准确”。再如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庸去世”事件,《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在2010年12月6日发布了“金庸去世”的假新信闻之后,不明真相的微博大V的转发,瞬间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其后证实是虚假新闻,公开道歉认错,其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引咎辞职。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靠造假和欺骗来制造新闻,短时间内,也许可以吸引公众视线,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假的终归是假的,“虚假新闻”终究要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这样一来,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生路也就终止了。这无疑给所有的新闻工作者敲响了一记警钟,新闻发布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从业者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对传媒公信力的最大伤害。 2、“有偿新闻”花样翻新 有偿新闻,具体是指新闻从业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极其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造成中国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的交错影响的结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表现。正确分析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成因,对于正确把握当前中国道德现状,进而为推动中国道德重建任务都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实践意义。解决连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自然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公认为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十分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正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逐渐改变,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淡化,社会公德逐渐丧失,职业道德陷入诚信危机。道德的底线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 1、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以企业信用缺失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逾期应收的贷款额占贸易总额的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占0.25%一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 2.职业道德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摘要]自从网络出现之后,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开放、隐蔽等特点,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浏览不良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网络知识侵权: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四个问题: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使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互联网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课题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调查发现,当前大?W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浏览不良信息 网络是一个缩小的地球,现实生活中有的一切,网络社会中都有。在网络中,除了有大量健康和有用的信息外,还有大量不良信息,包括:反动、迷信、庸俗、色情、凶杀、恐怖等。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了极大威胁,甚至使一些大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研究表明,有高达60%左右的大学生,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他们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

从而深陷其中。 2、恶意攻击他人 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在网络中言论可以极端自由,因此一些存心不良的人就在网络中造谣中伤,肆意的侮辱、诽谤他人,给别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人在网上出口成脏,任意谩骂;还有个别人通过技术移花接木,制做散布对他人不利的图片、在BBS、贴吧和虚拟社区中散布流言蜚语、侮辱诽谤他人,对他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利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平台,大肆捏造虚假消息,大量散布反党反社会的过激言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3、网络知识侵权 在互联网这个存贮数据资料的宝库。我们想获得的任何资料几乎都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找到。互联网未经允许的随意上传、存储和任意下载对现行的著作权保护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通讯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更易受到侵害。工业时代的著作权,由于传播载体是有形的,需要专门的工厂进行生产,因此能够通过海关、交通、工商等传统部门,运用法律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但是随着网络网络的出现,以及网络独特的“数字化”信息方式,著作权体系的地域空间概念被完全打破,大量的文字、图像、音乐、电影等均可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实

论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及对策

论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令人担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 重要课题。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类型及原因,从社会,家庭和 个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预防及改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切实加强大学生 道德教育,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伦理;道德;诚信;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将来的前途和命运。新形势下,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导致伦理道德缺失现象的发生。如何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摆在所有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类型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但仍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主要有以下类型: 1.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等学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建立的一种贷款制度。按照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丁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这一标准,高等学校中困难生的比例高达20%以上。确保不让一名困难生固家庭经济困难入不了学和辍学是国家的一项既定政策,相比“奖、助、补、减”等助困措施,助学贷款具有资助面广、资助彻底和能够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等优点,所以国家丁1999年开始试点并于2000年在全国推开了国家助学贷款。其特点:一是免担保,利用大学生个人的信用获取贷款;一是国家贴息,大学生在学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国家负担。然而,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行,却不尽如人意。2002年全国已签订贷款合同的学牛仅占申请学生的31%,广东省高校截至2003年7月

当代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中国的当代社会正处在一种道德困境当中,这不是国家秘密,也不是有待争论的观点,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从社会转型开始以来,社会道德迅速地全线溃退,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原本那个有些严厉古板却也不失祥和的、崇尚“崇高”的道德社会(对此可能有人会有异议,我们稍后会讨论)就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繁荣、庸俗且有些险恶的社会(对此相信不太会有人有异议)。公众的耳朵里充塞着各种道听途说来的罪恶和不道德,越来越数目巨大的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的黑煤窑和矿难、食品的不安全、“艳照门”事件等,这些事情原本离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很远,但大众传媒的兴起及其报道灾难和耸人听闻的负面新闻的癖好,将这些间接的经验不断地带到公众的生活中,增加和扩大了公众对不道德的感受,让这种感受在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虽然由此获得的关于世界的图景有些扭曲,但并非是完全不真实的。而且,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随时提醒着我们这一点,比如买东西的时候遭遇缺斤少量、假冒伪劣;比如经常有骗子发来诈骗的网上信息和手机短信,甚至是打来电话;比如身边身边层出不穷的情感背叛;比如在与社会部门打交道时,被公权力“打劫”;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上几乎无处不在的低俗文化内容;比如每个人内心中涌动的各种欲望,已经很少有什么欲望能够引发我们强烈的道德耻感和罪感了。 有些人对此表示谴责和批评,但并不那么忧心,他们仍然拥有一种简单的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认为这些都是社会转型期必然的、短暂的社会现象,如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会随着转型期的结束自然消失的,因为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的道德水准会随着社会物质的富裕繁荣而提高。这种朴素的逻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的确把中国社会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对当代中国的这种糟糕的道德状况,有以下词语进行过描绘,“道德滑坡”、“道德下滑”、“道德沦丧”、“道德败坏”、“道德崩溃”等等,这些词语作为对社会现象的描述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总的来说是笼统的,我认为只揭示了社会表层的现象。当代中国社会又处于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这是千年不遇的,是孔子建制以来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道德挑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道德的崩溃不仅仅发生在社会生活的表层,更发生在社会文化的深层。对中国目前的道德问题,我想至少应当分这两个层面来看。 在社会的层面,我们面对的是道德的失序,即社会的道德秩序被毁坏了,这意味着,首先,不道德不再是罕见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时刻提防不期而至的恶;其次,不道德不再是刺目惊心的,人们对此已经熟视无睹了,并采取一种犬儒主义的冷漠态度。很难责备大众的这样一种态度,一件“新颖”的不道德事件会给公众带来强烈的道德感受,如但当这种不道德的事情遍地开花时,麻木不可避免,除非自己就是不道德行为的受害者,这是保护神经系统不遭受长时间过度刺激的心里本能,同时,也由于道德对不道德的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也是人们所要逃避的;另外,当代社会的道德失序不是局部的,而是道德在社会各个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交往以及家庭生活中全线溃退,是整个社会道德格局的失序。 而在文化的层面上,我们面临的是道德的失范。道德的失范是道德失序的深层次原因,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

关于道德失范现象的一些思考

关于道德失范现象的一些思考 本文列举了当前我国的道德失范现象,阐述了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借鉴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精神的必要性及作用。指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对于人们过度物欲化导致的道德失落有着积极的规劝作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观,弘扬人民群众中优秀道德模范精神,促进社会道德风尚不断提升。 标签:道德失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道德模范;思考 一、道德失范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古人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1],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当今社会却出现一些道德日益滑坡、道德失范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2007年在山西和河南发生的黑砖窑事件,当地砖窑矿主从人贩子中购买偷运来的民工,包括许多童工,将他们关押在各个窑厂,以暴力手段强迫他们从事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不少民工致残、致死。2008年,多名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诊断出肾结石,随后在三鹿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在进行相关的调查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国内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报告,多家企业涉嫌违规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与此类似的诸如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地沟油事件……不胜枚举。 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健全的社会出现如此多违背道德良心,违反法律的事情发生,是法律失去监管和制约吗?社会在急剧转型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制度不断地健全,但“物质文明”的进步并未带来“精神文明”的上升反而下降呢?我们在“硬”抓经济建设,腰包涨鼓的同时,是否人性道德良知又“软”了呢?若非如此,何以几乎到道德底线失守的地步?我们又将如何在“冲出经济洼地”的同时“构筑精神高地”呢?本文以为,这些事件事关法律制度或者社会问题,但更是道德缺位造成的。 二、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借鉴意义 在汉语中,道德一词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2]其中“道”指宇宙、社会和人生运行的内在规律;而“德”是指人德行、修为和品性。由此看出,“德”是遵循了宇宙和人生内在规律——“道”而来之。 中国古代思想家以为道德是治国安邦的根基,是国家安危、存亡的根本所在,

浅析网络媒体的道德失范现象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改变着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看法。而与此同时,各种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媒体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与日俱增,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及其社会公信力也随之受到影响。 传统的新闻媒体的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传播和制作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以及新闻缺乏人文关怀上,而作为新兴事物的网络传媒,其基于“自由度大”、“个性化突出”、“隐秘性强”等网络特点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挑战着人们的道德水准,冲击着社会固有的道德底线。网络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酿成了精神危机。 主要表现 信息失真。信息失真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信息本源性失真。网上的信息有时本来就不正确,容易误导公众。一些网站尤其是商业性网站在刊载一些新闻报道或观点文章时,经常断章取义,夸大事实,并使用夸张的标题吸引眼球,也许某些话的确是当事人说过,但如果离开了当时的场景,就面目全非了。互联网上本源性失真的信息有时候还会以新媒体的其他形式进行再传播从而扩大传播范围。二是以讹传讹。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面更广,致使一些新闻事件在没有得到论证之前,媒体就盲目下结论。这会不利于事件的良性发展。 夸大负面新闻。有些网络媒体通过夸大负面新闻提高关注度,把个别现象扩大化、典型化、普遍化,以至于造成公众的恐慌。负面信息被传媒反复炒作,加之其不准确,这会对受众造成伤害。毫无疑问,负面新闻过多的炒作渲染会对受众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传播不道德信息。网络欺诈、暴力、色情等诸多不道德信息都能通过新媒体传播。这对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有害。有人把自拍裸照或恶作剧画面上传到公共网站,影响极为恶劣。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甚至反复强化此类信息。 发布垃圾信息。网络还发布大量的垃圾信息。垃圾信息分为网络垃圾和手机短信垃圾,这都是未经接受者许可,强迫受众接收的。 负面影响 网络的道德失范会产生一些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系列恶果:降低受众的道德水平,干扰受众的正常生活,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甚至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 降低受众的道德水平。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传播者。高度自动化的传播方式会让人更加缺少人情味,引发信任危机,更容易出现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甚至会导致人性的

大学生道德意识缺失成因以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道德意识缺失成因以及应对措施 摘要: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创办的儒家思想中,就已经论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仁”。其总体之意就是社会制定的人与人关系与每个人主动服从“礼”,主动按社会规范处理好人与人关系等行为的有机总和。儒家的这一思想可以说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而且这一思想影响了现代中国关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老子的《道德经》更是围绕“道德”二字进行详述。中国乃礼仪之邦,有着深厚的道德基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尚存一丝封建的东西,但确实有不少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之处。 关键词:道德意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84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在不断加快进程,从客观的角度来讲给道德的转型带来一定的影响,不管是传统的道德观念还是价值体系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的一些道德观念也受到了很大的考验。2004年轰动全国的

“马加爵”事件使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部分大学生道德滑坡、行为失范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为了更加全面的分析这个问题的成因,按照哲学的观点,应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入手。 1 内部原因 大学生群体道德缺失已经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群体意识是由一个个体意识组成的,一个个体意识加在一起便形成一个整体、群体的意识特点。因此大学生群体道德缺失也应该从分析个体道德缺失的成因入手。第一,内部原因:第一,无知心理:即“不知道什么是道德”。当代大学生当中,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对基本的道德常识也缺乏意识,例如不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对见义勇为行为是对是错缺乏辩证的判断。第二,从众心理:“大家都这么做了,所以我也这么做”。在大学校园中,比较典型的一种从众现象就是:下课铃一响,从教学楼涌出黑乎乎的一片抢餐队伍,以最快的速度向食堂进军,进入食堂,大量的学生拥挤在打饭窗口,争先恐后的抢夺打饭的最佳位置,此时的男女生互不相让,先打到饭的同学很自豪的扭转身,跌跌撞撞的端着自己的胜利果实。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能把自己的行为进行改变,那么,将仍然在混乱的环境里变成傻子,最终,也只能跟别人一样,在窗口前乱成一团,这就是道德从众的心理的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 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2]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道德失范" 英文对照 :moral abnormality; moral disorder; disordered moral (一)“道德失范”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道德失范表征出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它常常是社会急剧变革或转型时期的产物。 (二)“道德失范”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道德失范”是指旧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普遍否定,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处在一种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中。 2、所谓道德失范,就是指在道德领域的一些准则或规范,已经不能够通过社会的舆论压力或人们的内心确信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人们行为。 3、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失去或弱化,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 4、所谓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德观、价值观相互冲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现象。 5、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 7类被公众认为最痛恨的道德失范行为 1、人心冷漠,见死不救

当代大学生学习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教育引导

当代大学生学习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教育引导[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特定的适合角色决定了对其在学习上应 践行基本的学习道德。当前在大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些学习道德缺失的现象,其表现出道德认知不足、道德情感欠缺、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针对于此,当前我们应通过教育和引导,促进大学生学风转化和学习道德的确立。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道德缺失教育引导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很多高校不但实现了规模发展,也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可以说,现代大学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较为优越的条件。在当前社会对人才需要规格越来越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现代大学生本应充分利用这良好的学习环境,紧紧抓住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充分利用这大好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努力成才。但是,与此相左,一些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敷衍了事,甚至出现了学习中的弄虚作假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自身学习与成才,也在学生群体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败坏了学校的学风、校风,辜负了家庭、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期望。这些现象凸显了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学习道德问题。大学生当中出现的学习道德缺失现象,应当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学习道德缺失现象的表现 道德缺失一般是指社会个体的违背了应当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的现象。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中,存在着学习道德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学生逃课现象。在大学生课堂中,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故不上课的现象。诚然,在一些高校教学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面对任何课程,即使学生们公认的优秀教师授课,学生逃课现象也非常普遍。大学生逃课,从学籍管理上是一种违背学校管理制度的行为,从道德层面是与自己学习的责任、学习道德相违背的行为,学校应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这些学生也应当受到良心的谴责。有人曾经在计算过大学生高额学习费用时说,大学生每少上一节课,都会白白浪费家长给孩子投入的一笔金钱。这虽然是从经济角度来评判学生逃课的损失,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学生的逃课行为背离了家长期望,也是与国家和社会希望相悖的一种行为,也是造成学校教学资源浪费、漠视老师教学辛劳的一种行为,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违背学习道德的行为。 2.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的现象。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师、敬师、爱师是一种美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将对教师的尊重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作为大学生无论是课堂之上,还是课堂之下,都应当尊重教师。尤其在学习活动中,应当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师的授课是将多年的知识积累传授给学生们,每次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贺永平周鸿 [摘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包括行为上的失范和认识上的错误,它是由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不高的内在原因和网络自身特点的外在原因共同导致的。大学生网络失范的治理应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贺永平(1974-),男,四川高县人,宜宾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四川宜宾644000)周鸿(1949-),男,四川遂宁人,西南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新建师范院校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09-0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1-0050-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平均为16.6小时.81.4%的大学生有自己的博客。①网络生活正在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各种研究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却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网络道德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调节网民在网络生活中行为规范的总和。网络道德有一般道德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网络道德从心理结构上看可分为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和网络道德行为。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把道德分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强调知行合一,通过知和行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更便捷,因为道德行为本身包含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因素。 (一)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涉黄。涉黄行为是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中最为显著和严重的行为。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男生中有浏览色情网站和发布黄色情信息行为的比例高达62.8%,是女生比例的两倍多,有近40%的被调查大学生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网站、发布色情信息。。②有的甚至有过网络虚拟性行为,这种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人格发展。第二,不诚信。网络参与是缺少监督的,参与者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提供虚假的信息,随意下载他人论文来提交课程论文。有研究者对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5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有142人在网上抄袭过论文,占29.6%;有18人在网络上传播过不实的信息,占3.8%。③这种不诚信会产生学生的信任危机,增加学生不诚信行为。第三,语言暴力。语言暴力行为也是经常发生的网络不道德行为?因为网络是匿名性,个人在网络上的轻度不道德行为不会受到处罚,所以语言暴力行为时有发生。第四,网络黑客。在网民中存在着黑客崇拜的现象,一些人会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去攻击网站,如在官方网站发布虚假消息造成居民恐慌,给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网络道德认知失范 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人们犯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应该主张通过知识教育培养人们的理智,,网络道德认知是网络道德行为的基础,很多网络不道德行为是因为网民不知道他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网民对于网络使用规范的文明守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比较了解或很了解的人非常少,仅占6.1%。④学生不知道在网络生活中哪些是不应该的,一些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在很多大学生看来是值得崇拜的,甚至认为网络不道德行为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伤害严重,因而可能放纵自己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