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一词多义词类整理

《醉翁亭记》一词多义词类整理
《醉翁亭记》一词多义词类整理

古文复习二——《醉翁亭记》

一、一词多义

1.乐:(1)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2)山水之乐:乐趣。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2.归:(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2)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

(3)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归宿。

(4)久后必归将军:归附、归属。

3.谓:(1)太守自谓也:命名

(2)太守谓谁:为,是

(3)此之谓失其本心:叫作、称为。

(4)秦王谓唐雎曰:告诉,对……说。

4.也:(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陈述

(2)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

(3)而乐亦无穷也:表感叹

5. 秀:(1)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2)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3)后起之秀:才能出众、优秀。

6.乎:(1)在乎山水之间也:于

(2)颓然乎其间者:在

(3)不亦乐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或“呢”

(其他情况:语气词,用在结尾表感叹,相当于“啊”)

7.得:(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2)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

(3)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

8. 意:(1)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2)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

(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旨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

(5)将军岂有意乎:意图。

9.而:(1)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

(2)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3)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相当于“着”或“的”

(5)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相当于“但是”或“却”

10.寓(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2)寓逆旅:寄居、居住。

(3)寓言:寄托。

11.负(1)至于负者歌于途:背、背着

(2)负势竞上:凭借

(3)皇天不负有心人:辜负。

二、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2.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3.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倒下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4.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今义:芳香

5. 射者中射古义:投壶今义:射箭

三、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3.名之者谁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4.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6.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7.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 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 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 3、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名:命名。(6).饮少辄醉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太守谓谁谓:是。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发:开放。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5).休于树于:在。 (16).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17).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8).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9).弈者胜弈:下棋。 (20).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21)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2).树林阴翳翳:遮盖。 (23).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4、重点句子翻译: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5、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朵今义:芳香 山间之四时也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6、一词多义: 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初中一词多义大全精编版

1、安:1、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卑:1、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备:1、周全、详尽。(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同"披",穿(如: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5、鄙:1、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1、马鞭。(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cháng1、长度。(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如: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如: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11、诚:1、的确,实在(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2、果真(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陈涉世家》/《隆中对》)12、驰:1、骑(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如: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13、出:1、发、起(如: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如: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3、产生(如:计将安出《隆中对》)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2.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二、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若夫淫雨霏霏雨和雪繁密的样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坐落在高处④谓太守自谓称 临溪而渔靠近,在……旁边太守谓谁是 ⑤乐山水之乐乐趣 乐其乐以……为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关系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⑦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⑧乎颓然乎其间在⑨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到⑩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无实意⑾其其西南诸峰代滁州城名之者谁代指醉翁亭颓然乎其间代众宾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太守之乐其乐他的,指太守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醉能同其乐大家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助词,无实意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1解析

《醉翁亭记》知识汇总 一、文学常识: 作者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二、按课文原句填空: 1、醉翁名号的由来:。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3、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 4、点出太守之乐,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 5、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

三、解释词语: (一)一词多义: 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②山水之乐: 乐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②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谓:①太守自谓也:称呼 ②太守谓谁?:是

(二)重点词语: 1. 环滁: 2. 皆: 3. 林壑: 4. 尤: 5. 蔚然: 6. 深秀: 7.山: 8. 峰回路转: 9. 翼然: 10. 临于泉上:11. 作: 12 名: 13 谓: 14. 辄: 15. 号: 16. 意: 17. 得: 18 寓: 19. 开: 20. 云归:21. 芳: 22 佳木: 23. 秀: 24四时: 25 负: 26 伛偻: 27 提携: 28山肴: 29 野蔌: 30.杂然: 31陈: 32. 酣: 33 觥: 34.苍颜: 35. 颓然: 36阴翳:翳: 37鸣声上下:上下: 38乐其乐:第一个乐,第二个乐, 39谓:

四、翻译句子: 1、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格外秀 美,远远望过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 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一个叫智仙的和尚。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7、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和客人到这里饮酒,喝 不了多少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的,所以自己取名号叫醉翁。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一、“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二、“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三、也 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 B、表述(解释) 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述)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述) 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述) 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述) 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表述)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醉翁亭记重点词句

《醉翁亭记》重点字词 一、本文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修全集》。 二、词类活用. 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上、沿着山路)自号.曰醉翁也(名词用作动词,取号)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亭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三、一词多义. 临临.溪而渔(靠近,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归云归.而岩石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谓太守自谓.也(称)太守谓.谁(是) 乐山水之乐.(乐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太守之乐.而乐(以……为乐) 而朝而.往(表修饰)日出而.林霏开(表顺承,就)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可是)而.年又最高(而且)而乐亦无穷也(因果关系,因而)蔚然而深秀者(并列,不译)秀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四、重点词语解释 环.滁皆山(环绕)饮少辄.醉(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岩穴暝.(昏暗)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野芳.(花)发.(开放)而幽香 伛偻 ..(指儿童)山肴野蔌.(菜蔬)杂然 ..(杂乱的样子)而前陈.者(摆开)..(指老人)提携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非丝.非竹.(指乐器,代音乐)鸣声上下 ..(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颓然 ..乎其间者(醉倒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树林阴翳.(遮盖)醒能述以文者(记述)五、翻译句子 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林间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幻不一,这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峰回路转(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醉翁亭记最全复习资料

醉翁亭记 一、掌握字、词 1、解释下列词语 环壑蔚然泻翼然临名辄意开归暝晦芳发秀时负伛偻渔蔌陈弈觥交错苍颜从翳去乐以谓 二、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今义:。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今 义:。 三、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太守归而宾客从 也若夫淫雨霏霏 微斯人,吾谁与归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④谓太守自 谓临溪而 渔旁”太守谓 谁⑤乐山水之 乐 乐其乐第一个“乐” 字,。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 泉香而酒冽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⑧乎颓然乎其间⑨ 于泻出于两峰之间 者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者 7、词类活用。 (.1.)山 ..行六七里山:。(2)名.之者 谁名:(3)故自号.醉翁号:。(4)至于负者歌.于途歌:(5)杂然而前.陈 者前:。(6)醉能同.其乐同: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9、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课文理解 1、贯穿全文的线索:,想想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醉翁亭记问答题整理

《醉翁亭记》问答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写景的作用)(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通过对滁州自然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被贬后抑郁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归纳段意: 第一自然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它的名字的由来。 第二自然段: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分两层写)。 第三自然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四自然段:日暮醉归,点明文章主旨 3、第一段写景的顺序? 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及近。 3、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山和泉各有什么作用? 答: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4、.第二段文字分别描述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 答:六幅图画。朝:日出而林霏开;暮: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 5、第二段文字分几层? 答:一层:山间早晚的景色二层:山间四季的景色三层: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结构:分-----总 6、文中的“醉”和“乐”是什么关系? 答: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7、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中第三段描绘了几幅图景哪幅图景是核心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核心是太守醉。 9:原文填空: 主旨句:太守之乐其乐也。 核心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点明醉与乐关系的句子)(微露主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 描写众宾欢场面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醉翁称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文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第四段中写归后情景的: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第二段中把山水之乐具体化的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0、文中写了几种乐?(“乐”有几种情境?)关系?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衬托 11、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几方面?(太守与民同乐表现在哪里?)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1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完整版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 一、原文及词语解释 环(围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乐趣)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像那太阳的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俊秀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啊。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靠近

醉翁亭记词语解释[1]

1. 环:环绕。 2. 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 皆:副词,都。 5.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 壑(hè):山谷。 7. 尤:格外,特别。 8.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9.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10.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11. 潺潺(chán):流水声。12. 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13. 回:回环,曲折环绕。 14.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5.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16. 然:……的样子。17. 临:靠近。18. 于:在。 19. 作:建造。20.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21.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2. 辄(zhé):就,总是。23.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24.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5. 曰:叫做。26. 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7. 乎:相当于“于”。28. 得:领会。29. 寓:寄托。30. 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31.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32. 开:消散,散开。33. 归:聚拢。 34. 暝(míng):昏暗。35. 晦:昏暗。36. 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37.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38. 发:开放。 39. 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40.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1. 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4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大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43.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44.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45. 休于树:倒装,“于树休”在树下休息。 46. 伛偻(yǔlǚ):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 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48. 临:来到。49. 渔:捕鱼。 50.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51. 洌(liè):清澈52. 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53. 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54. 杂然:杂乱的样子。55. 陈:摆开,陈列。56. 酣:尽情地喝酒。57. 丝:弦乐器的代称。 58. 竹:管乐器的代称。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59. 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61. 觥(gōng):酒杯62. 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63.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64. 苍颜:容颜苍老。 65.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66.已而:随后,不久。67. 归:返回,回家。68. 翳(yì):遮盖。 69.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70.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1. 乐①其乐②:乐他所乐的事情。乐①:以…为乐。乐②:乐事。 7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73. 谓:为,是。 74. 庐陵:古郡名,庐陵郡,宋代称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初三语文主备人:课型:阅读理解课学案序号: 【教学目标】: l.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引时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力求熟读成诵。 【学法引导】: 本文的语言代美,适于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气、语调,再现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主旨的理解,要通过找关键句,分析作者情感脉络来完成。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本文婉转化美的语言特点,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这一学习重点,主要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2.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醉”是表象,写“乐”是实质,以“醉”写“乐”的用意,是学习的难点,教师作适当分析后领会。 【相关链接】: 1.作者: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欧阳修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2.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利益,遭到嫉恨,被贬为滁州(今属安徽)知州。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次年,自号醉翁,写下这篇《醉翁亭记》,时年40岁。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 【课前预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注意下列字词句。 (一)给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琊.()饮少辄.()醉林霏.() 岩穴.()山肴.()野蔌.()弈.()者胜阴翳.()翼.()然酒洌.()林hè_____ wèi_____然tuí_____然 水声chánchán_____ 岩穴mínɡ_____ huì_____明变化 yǔ_____lǚ_____提携ɡōnɡ_____chóu_____交错宴hān_____之乐

醉翁亭记知识整理

醉翁亭记 文言现象 虚词注解 “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承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词类活用 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快乐,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摆开 8.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 古今异义词 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 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射者中【射:古义:投壶;今义:射箭】 一词多义 1.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 2.谓: 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溪而渔:靠近 4.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 5.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 6.而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 特殊句式

醉翁亭记带拼音

Zui weng ting ji 醉翁亭记 huan chu jie shan ye 。qi xi nan zhu feng,lin he you mei。wang zhi wei ran er shen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xiu zhe ,lang ya ye ,shan xing liu qi li,jian wen shui sheng chan chan ,er xiechu yu 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liang feng zhi jian zhe,niang quan ye 。feng hui lu zhuan ,you ting yi ran lin yu quan 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shang zhe,zui weng ting ye。zuo ting zhe shui ?shan zhi seng zhi xian ye 。ming 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zhi zhe shui?tai shou zi wei ye 。Tai shou yu bin ke lai yin yu ci ,yin shao zhe zui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宾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er nian you zui gao,gu zi hao yue zui weng ye 。zui weng zhi yi bu zai jiu ,zai hu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shan shui zhi jian ye。shan shui zhi le,de zhi xin er yu zhi jiu ye。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ruo fu ri chu er lin fei kai ,yun gui er yan xue ming , hui ming bian hua zhe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shan jian zhi zhao mu ye. ye fang fa er you xiang , jia mu xiu er fan yin ,feng shuang gao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jie ,shui lauo er shi chu zhe, shan jian zhi si shi ye. zhao er wang, mu er gui ,si shi zhi jing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景bu tong ,er le yi wu qiong ye,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广宇学校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课题《醉翁亭记》课时2 备课人审核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重点难点 1.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2.“乐”为主线,前呼后应,严谨的结构。 3.散中有整、别具一格、错落有致的句式。 板书设计 醉环境: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亭亭名: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 翁山水乐 风景画:朝、暮、春、夏、秋、冬 亭

风俗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酣乐 记太守归——禽鸟乐 归 主旨:醉——醒太守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庆历五年被贬邓州,欧阳修也在庆历五年被贬滁州,我们知道范仲淹在被贬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巧的是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另一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美文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他的《六

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便灵活的形式。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环滁(chú) 壑(hè) 琅琊(1ánɡyá) 潺潺(chán) 辄(zhé) 霏(fēi) 暝(mínɡ) 晦(huì) 伛偻(yǔlǚ) 提携(xié) 蔌(sù) 酒洌(liè) 觥筹(ɡōnɡ) 弈(yì)翳(yì) 颓然(tuí) 肴(yáo)共3页,当前第1页123 3.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 (1)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难词句。 (2)四人一组,按照“读文——释句——译文”的步骤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解决疑难。教师巡视各组,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3)教师重点提醒: ①生词 蔚然:茂盛的样子。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杂然:错杂的样子。 伛偻提携:文中指老老小小的行人。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②一词多义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文中指坐落在高处之意) 临溪而渔(靠近,此

《醉翁亭记》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 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2,《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政治理想以及旷达情怀。 1、原文:环滁皆山也。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译文:环绕城的都是山。 2、原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指。诸:各个。林:树林。壑:山谷。尤:尤其,特别。 美:秀丽。蔚然: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译文: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看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于:从 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翼然:像鸟儿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于:在 译文: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5、原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译文: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6、原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取名,命名。 译文: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7、原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8、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情趣。在乎:在于。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9、原文: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寓:寄托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中。 10、原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若夫:用在一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一事。要说那......,像那......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开,消散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归,聚拢。暝,昏暗。 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译文: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11、原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精选题 魏岗学校王泽维 (一)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12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 (3)行者休于树于: (4)临溪而渔渔: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答案:9.(2分)D 10.(4分)(1)命名(2)暗(3)在(4)捕鱼 11.(4分)(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12.(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二)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5—8题。(6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最新)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最新)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chú)琅琊 ..(láng yá)潺潺 ..(chán)辄.(zhé)林霏.(fēi)开 岩穴暝.(míng)伛偻 ..(yǔlǚ)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 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 三、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节奏: 1.环滁/皆山也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四、重点字词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 2.望之蔚然 ..而深秀 ..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从。 4.翼然临 ...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 11.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芳:野花。发:开放。秀:枝叶繁茂。繁阴: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12.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这里指老人。提携:拉着手行走,这里指小孩。 13.泉香而酒洌.洌:水清。 14.山肴 ..野蔌.山肴:野味。蔌:菜蔬。 15.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指音乐。 16.弈.者胜弈:下棋。 17.觥筹 ..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18.颓然乎 ...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19.树林阴翳.翳:遮盖。20.醒能述以.文者以:用。 21.太守谓.谁谓:是。 五、重点字词归纳: (一)一词多义: 1.之: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②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2.乐: 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名词,乐趣。) ②而乐.亦无穷(名词,乐趣) 3.秀: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枝叶繁茂) 4.归: ①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二)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3.颓然 ..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4.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朵今义:芳香 5.山间之四时.也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三)词类活用: ①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②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④自号.曰醉翁也(名词用作动词,取号) 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乐) ⑥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六、重要句子翻译: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5.原文: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