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尖子生辅导 以诺贝尔奖为背景的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尖子生辅导 以诺贝尔奖为背景的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尖子生辅导 以诺贝尔奖为背景的生物试题

2008年高考生物尖子生辅导--以诺贝尔奖为背景的生物试题

班级姓名

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生物学中与获奖成果有关有内容:1.青霉素的发现、2.DNA的结构与功能、3.胚胎发育、4.蛋白质在细胞定位控制中的内部信号、5.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6.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及其作用、7.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8.新型生物的发现、9.程序性细胞死亡等。

1.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和切赫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并由此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

B.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叫做酶

C.RNA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酶不一定具有专一性

D. 酶都是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由三位发育遗传学家共同获得。他们的研究揭开了胚胎如何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美的特化器官,如脑和腿的遗传秘密,也建立了科学界对动物基因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模式。这项突破性的成就,将有助于解释人类先天性畸形,这些重要基因的突变很可能是造成人类自然流产以及约40%不明原因畸形的主因。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必有细胞分化的过程

B. 多细胞生物体有细胞分化,单细胞生物体没有细胞分化

C.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受基因的控制,遗传物质变化可能导致畸形

D. 细胞分化产生的细胞间稳定性的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3.1962年,Rachel Carson里程碑式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向全世界通报了DDT的危害。自20世纪30年代起它们便大范围应用于工业和家庭用品的生产。人们发现DDT不与其他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被认为是特别安全的,因其在化学反应上的惰性被称为“神奇的物质”。因为施用DDT 杀灭蚊、蝇以及多种农作物的效果十分显著,DDT的发明者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当用大型喷雾器喷洒DDT时,大约只有5%的DDT洒落到植物的枝叶上,其余的部分则散布到大气中和地表上;DDT没有对人预见到的特性之一,是对生物机体脂肪的亲和力,它们很容易在脂肪中溶解。人们后来发现,在北极的某些鱼体内,DDT的浓度比它所生活的水域高15.9万倍;北极熊体内积聚的含量是它周围环境的30亿倍;远离工业以传统方式生活的因纽特印地安人,会在身体组织中积聚极为可观的这类物质,而且还可以直接传给他们的后代。请问:

(1)DDT是一类______杀虫剂。由上文提供的信息,DDT是通过____,最终汇入到海洋里的。

(2)DDT被称为“神奇的物质”,是因为它的化学性质______,这意味着它们在任何环境很长时期都不会发生变化。在远离工业化城市的南极,人们在终生未离开过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 的踪迹,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由北极熊、鱼、虾、海豹、浮游生物、海鸟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写出一条简单的食物链,并简析北极熊体内积聚高浓度DDT的原因。

(4)DDT容易积累在生物体的________组织中,很难被分解和排出体外,DDT往往贮存于__________等器官中,对人体危害极大。

(5)人们发现,DDT能是雌鸟血液中的________离子的含量下降,从而使卵壳变软,软壳的鸟卵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孵化的几率降低。

(6)简析因纽特印地安人的婴儿遭受DDT危害的原因及过程。

4.2000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授予了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间的某种信息传递,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息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些发现,人们研制出治疗帕金森氏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

(1)涉及该项科研成果的基础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神经细胞产生的兴奋信号,主要通过中枢神经传导。

C.慢突触传递就是以较慢速度传导信息。

D.该项研究对研制大脑神经系统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2)当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递

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递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3)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突触(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

B.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靠一种化学物质——递质

C.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树突之间相互传递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

(5)格林加德发现慢突触传递涉及一种化学反应,即蛋白质磷酸化,从而使得蛋白质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下面不属于蛋白质的功能的是( )

A.催化作用B.调节新陈代谢C.储存遗传信息D.免疫作用

5.1999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授予原德国的布洛尔,他发现了蛋白质在细胞传送和定位控制中的内部信号,揭示了人类疾病的数种基因分子结构。有关该成果的基础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蛋白质仅作为细胞中的一种能源物质

B.细胞中不同蛋白存在着不同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C.该成果对某些疾病形成的研究指示了方向

D.该成果对开发新药有重要指导价值

6.英国细胞学家弗莱明教授在培养葡萄球菌时,意外的发现其中的一个培养皿里长出了绿菌,而周围的葡萄球菌竟然溶化了,他抓住绿菌可以杀菌着一新的信息,改变研究课题转攻抗菌课题。后来弗莱明教授通过细心研究,终于发现了抗病菌的强敌-----青霉素。不久,青霉素被用来成功的救制了一名败血症病人,一时间,青霉素成为灵丹妙药。弗莱明也因此而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奖.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是一种原核生物B.葡萄球菌是一种真核生物

C.培养在同一培养基的绿菌与葡萄球菌是一种捕食关系

D.培养在同一培养基的绿菌与葡萄球菌是一种竞争关系

7.200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布雷尔(Sydney Brenner)、美国科学家霍维茨(Robert Horvltz)和英国科学家苏尔斯顿(John Sulston)。

(1)他们利用线虫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线虫发育时共有1090个细胞产生,但经过程序性细胞死亡正好消灭了131个细胞,结果构成了一个由959个体细胞组成的线虫。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的过程,不同于坏死,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现在我们还知道,有关调控线虫细胞死亡的绝大多数基因,在人体中也有相应的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体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人的个体发育包括和两个阶段。

②有一对肤色正常的年轻夫妇因各自家庭都有白化病史,故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结果检知

胎儿具有白化病基因。这个孩子生下来后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③已知人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50%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请你根据所学生物知识。

简析为什么有的神经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而有的细胞继续存活

(2)他们的研究为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重要基础,如果人类能掌握细胞生生死死的规律,那么像癌症和艾滋病这样的难题将不攻自破。化学奖奖给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为破译基因怎样控制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又是怎样发挥生理作用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工作提升了人类对生命进程的认识。

①科学家普遍认为基因数目的多少不一定决定生物的复杂性和进化程度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基因是怎样表达与管理,所以专家普遍认为,随着DNA测序工作的完成,生物科学开始步入后基因组时代,即对基因结构的问题研究清楚后,从分子水平的角度看,下一个研究对象应是( )

A.核糖核酸B.脱氧核糖核酸C.蛋白质D.脂类

②对于人类基因的”大缩水”,如果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角度上看,人类在使用基因上很节约,很可能是( )

A.一个基因控制合成多个蛋白质B.一个基因含有多个遗传密码

C.合成一个蛋白质时共用多个基因D.基因的分子结构是不稳定的,容易变动

8.朊病毒的发现

(1)按照所含核酸的种类,一般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但是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羊瘙痒症的病因时,发现羊瘙痒症的病因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科学家将这种蛋白质致病因子定名为朊病毒,对应的蛋白质单位称为朊病毒蛋白,相应疾病称为朊病毒病,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及可自我复制等特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朊病毒蛋白是人和动物正常细胞基因编码的产物,它本身并不能致病,而必须发生空间结构上的变化,才会转化为朊病毒致病,而当这些朊病毒存在的时候,正常的朊病毒蛋白就回转化为朊病毒,美国生物学家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下图表示朊病毒的复制方式,可见,致病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具有朊病毒,二是具有朊病毒蛋白。动物实验证明,接种朊病毒可以使动物致病,应用基因操作方法去除朊病毒基因的小鼠,即使导入朊病毒也不会感染此病.。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朊病毒的复制是否符合遗传的中心法则?简要说明理由。

(2)美国生物学家普鲁辛纳因研究朊病毒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人类的Prion 疾病包括Kuru(新几内亚震颤症),Gerslmann-straussleu-schinker综合症,Greuzfeldt-jacob 症,致命家系失眠症。在人的朊病毒病例中约有10%是家系性的。在至今的人类疾病中,朊病毒病是唯一的既是传染的又是遗传的疾病。

朊病毒的致病蛋白(PrP SC)是正常细胞蛋白(PrP C)的一种构象变化。Prusiner通过研究指出,病变的PrP SC与正常的PrP C结合,会诱导正常的PrP C转变为病变的PrP SC,像多米诺骨牌级联效应那样,最后使正常的PrP C全部转变成病变的PrP SC。研究还发现,病变的PrP SC与正常的PrP C在氨基酸序列上是一致的,只是它们的空间构象不同。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疯牛病的病原体是,它的化学成分是。

②朊病毒的两种构象的作用不同。说明;研究表明,朊蛋白因子耐高温、抗蛋白酶,因此为防止朊病毒通过医疗器械传播,要在高温灭菌前,用NaOH溶液浸泡,这样可以,从而杀死朊病毒。

③“羊搔痒症的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燥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朊病毒感染了羊的器官。

④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⑤有人认为,蛋白质的性质是由组成它的氨基酸序列决定的。那么上述材料是否支持这一观点?

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彼得·阿格雷由于发现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而获得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通道只允许水分子出入,人们称这为水通道。因为水对于生命至关重要,可以说水通道是最重要的一种细胞膜通道。尽管科学家发现存在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1988年,阿格雷成功地分离了存在于红细胞膜和肾脏微管上的一种膜蛋白,后来他认识到这个蛋白有水通道膜的功能,他画出了清晰的水通道膜蛋白的三维结构图,详细解释了水分子是如何通过该通道进入细胞膜的,而其他微分子或离子无法通过的原因。为证实自己的发现,他把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和去除这种蛋白的细胞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前者能吸水,后者不能。罗德里克·麦金农由于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制的研究也获此奖,离子通道是细胞膜的另一种通道,他提示了当离子穿过细胞膜时,不同的细胞通过电位变化发出信号,控制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重要特性是 。 (2)离子通道运输离子 (填“需要”或“不需要”)先与载体结合。 (3)离子通道的特性是由 决定的。 (4)水通道、离子通道和离子载体运输物质时的共同特点有 性。 (5)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这一事实,表明

10.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哈特韦尔和英国科学家纳斯和享特,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以及相关的酶和蛋白质。细胞周期运动需要一个“引擎”来推动,科学家通过研究不同的酵母菌发现,这个“引擎”是一种叫做CDK 的蛋白质,而发现的CYCLIN 蛋白好比调节这个“引擎的”的“油门”,是激发CDK 活性的关。他们的发现对抑制癌细胞的分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 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

A .前期 B.后期 C.中期 D.间期

(2)若组成CYCLIN 蛋白的一条肽链中含肽键100个,则控制合成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至少为( )

A.300个

B.600个

C.303个

D.606个

(3)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有异。蛙胚卵裂期动物半球细胞的细胞持续时间比植物半球细胞的 。

(4)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持续时间长短时,通常要考虑温度因素。这是因为 。

(5)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并根据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发生-------------------- 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癌细胞无限增殖。

(6)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 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如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 期。

11.攻克癌症是当前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在医学上,对于癌症病人通常采用切除肿瘤,然后再进行“化疗”。“化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抑制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控制病人病情恶化的目的。

1975年德国科学家科勒和英国科学家米勒坦,通过细胞融合技术把分泌抗体但不能长期培养的B 淋巴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培养但不能分泌抗体的肿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通过对杂交瘤细胞单个细胞培养即细胞单克隆化,在世界上第一次从单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株中获得了单一抗体,即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有着广泛的用途,致使治疗癌症又有了新的突破。为此,科勒和米勒坦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1)“化疗”能控制病情恶化是因为化学药物能通过抑制 ,从而终止 的目的。 (2)细胞融合在生物工程属于 工程的范围。B 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所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什么主要特征: 。

(3)单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在最大量增殖过程中通过 ,产生大量的 。

(4)单克隆抗体化学本质是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与常规方法相比,其特点是 。

12.1997的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了美国的保罗·博耶和英国的约翰·沃克,以表彰他们在研究三磷酸腺苷合成酶如何利用能量进行自身再生方面取得的成就。三磷酸腺苷又称A TP 。

(1)当有合适的催化剂存在时,A TP 将经历 步水解,高能磷酸键的形成与断裂的反应即为 的过程;指出A TP 水解时首先断裂的化学键是 ;判断A TP 各步水解的热效应(Q 1 、Q 2、 Q 3分别表示距腺苷最远、次之、最近):Q 1 Q 2 Q 3(用<、>表示)。

(2)我们的身体细胞每天要合成很多千克的高能磷酸分子,科学家把它称之为“细胞燃料”。请问ATP 对生命活动的主要作用是 。

(3)为中和50.7克A TP 完全水解的产物,需要1.0mol ·L -1NaOH 溶液的体积是 mL 。(A TP 的分子量为507)

13.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H.Theorell)通过对酶的研究,发现有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有机体可利用能量的方式,并因此而获195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体中能供给能量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B.直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是ATP

C.很多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也可在酶的作用下产生能量

D.所有生物都能在有氧条件下独立的通过酶的作用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能量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对蛋白质与核酸得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 科塞尔发现核素就是蛋白质与核酸得复合物.她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得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与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得物质与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得组成之后,随之而来得问题就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得比例,它们之间就是如何连接得。斯托伊德尔(H、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得答案.通过分析,她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得比例为1∶1∶1。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得基团就是连在一起得。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得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她发现有些物种得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核酸得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得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得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她也受到薛定谔《生命就是什么》得影响。克里克同她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得合作研究。她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得视角思考问题。她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与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得鲍林、威尔金斯与弗兰克林等人得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得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得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与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得《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与一幅插图得短文公布了她们得发现。在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以谦逊得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得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得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得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得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得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得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得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与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W、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就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得。(3)它能够说明基因就是如何突变得。基因突变就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得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14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14) 1.关于细胞结构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拟核和质粒的主要成分都是DNA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包括DNA和蛋白质C.各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D.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都有脂质和蛋白质 2.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运用“人工膜技术”制作的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药物如图所示。 当药物被注射到实验鼠血液中一段时间后,首先在某种癌细胞内检测到药 物已经进入。据此认为,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A.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膜融合或细胞内吞B.药物分子透过微球体与细胞膜的自由扩散 C.药物分子通过识别细胞膜载体的主动运输D.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微球体的主动侵染 4.科学家培养的转基因绵羊乳腺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抗胰蛋白酶,这是动物乳房作为生物反应器研究的重大进展。下列与合成并分泌抗胰蛋白酶无.关的是() A.核糖体上遗传信息的翻译B.分裂间期细胞产生了两组中心粒 C.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联系D.绵羊基因与抗胰蛋白酶基因重组 5.下列事件在蛙受精卵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中心体的周围出现星射线B.细胞核内发生的复制和转录 C.细胞质中质体的基因表达D.线粒体内的物质转变与能量转化 6.在下列过程中,不.可能出现染色体“联会”现象的是()A.胚囊中形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B.囊胚发育初期的细胞分裂 C.曲细精管内的细胞分裂D.卵泡发育初期的细胞分裂 7.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A.将诱变处理的番茄种子培育成植株B.将紫罗兰的叶肉细胞培育成植株 C.将番茄与马铃薯细胞融合并培育成植株D.将转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植株 8.用有机溶剂提取,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不.能证实的是()A.叶绿体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B.在层析液中叶绿体色素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C.在光下叶绿体色素主要反射绿光和黄光D.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9.在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和麦芽糖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a,检验该物质可用双缩脲试剂 B.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a,检验该物质可用斐林试剂 C.表示淀粉变化的是a,检验该物质可用二苯胺试剂 D.表示淀粉变化的是a,检验该物质可用碘液 10.碱基互补配对不.发生在()A.细胞膜上B.线粒体内C.叶绿体内D.核糖体上 11.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顺序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②若想通过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生产紫草素,须由愈伤组织分化为植物体 ③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为探针可进行基因诊断 ④限制酶基因只存在于微生物体内,通常用鸟枪法来获得 ⑤质粒的复制既能在自身细胞中完成,也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 12.将菜豆幼苗在含有32P的培养液中培养1小时后,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测定表明,刚移出时植株各部分都含有32P,6小时后32P在下部叶中明显减少,在上部未展开的叶中含量增多,以后数天嫩叶中32P始终维持较高水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刚移出时下部叶生长迟缓,P在体内难以再利用

高三生物备考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生物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近几次生物考试情况,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 基本概念很不清楚,有些题目反复做,反复错; 2. 知识不成系统,遗忘程度很高; 3. 实验能力薄弱,学生对有关实验的题目产生畏惧感; 4. 答题不规范、不准确,缺乏生物学素养。 以教材、20XX年考试大纲和历年本省高考真题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背诵和理解记忆,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系统,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4)通过适当的习题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三、复习安排: 第一轮:2018年8月6号—2018年2月20号。(二周一考,月考) 第二轮:2018年2月20号—2018年5月10号。(一周两考) 第三轮:2018年5月11号—2018年6月5号。(一周两考) 四、复习策略: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注意个体教学,加强单独辅导。 第二轮: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第三轮:加强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总结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生答理综试卷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给学生以技巧的指导,方法的指点。 五、抓好复习的六个环节 (1)读。预习课本,发现问题. (2)讲。按知识体系、疏理知识形成网络、理清基本题型和讲清解题方法。 (3)练。精选习题,通过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4)测。进行单元测试,查漏补缺. (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六、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

细胞生物学作业 ——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医科大学的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 我认为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年份分别是: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2005年: 获奖原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人物及介绍:巴里·马歇尔、罗宾·沃伦 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卡尔古利,澳大利亚医师,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罗宾·沃伦,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 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即原核生物,这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后,一定仔细研究了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发现了它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与细胞生物学中的原核细胞内容有关。 获奖经历: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都对胃炎感兴趣,他们一起研究了与胃炎一起出现的幽门螺杆菌。1982年,他们做出了幽门螺杆菌的初始培养体,并发展了关于胃溃疡和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假说。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不相信会有细菌生活在酸性很强的胃里。1984年,在弗里曼特尔医院,马歇尔教授完成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柯霍假设。2005年,卡罗琳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歇尔博士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它们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意义: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2007年: 获奖原因: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获奖人物及介绍:马里奥·卡佩奇、马丁·埃文斯、奥利弗·史密斯 马里奥·卡佩奇是一位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目前是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的杰出教授。马丁·埃文斯是一位英国科学家,现为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校长。奥利弗·史密斯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遗传学家,现为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马里奥·卡佩奇、马丁·埃文斯、奥利弗·史密斯这三位

高二生物尖子生辅导14

高二生物尖子生辅导(14) 1.某噬菌体的DNA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0.28A、0.32G、0.24T、0.16C。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RF),则在RF中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A.0.24、0.16、0.32、0.28 B.0.26、0.24、0.24、0.26 C.0.28、0.32、0.16、0.24 D.0.24、0.26、0.26、0.24 2.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将T2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 ()A.用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B.用含32P标记的植物细胞培养 C.用含32P标记的动物细胞培养D.用含32P标记的固体培养基培养 3.现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如下结果:(A+T)/(G+C)=l,(A+ G)/(T +C)=1,根据此结果,该样品()A.无法被确定是脱氧核糖核酸还是核糖核酸B.可被确定为双链DNA C.无法被确定为单链DNA还是双链DNA D.可被确定为单链DNA 4.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将 来自不同种生物的两条DNA单链进行杂交,两种生物的DNA 分子碱基序列越相似,形成的杂合双链区的部位就越多。某人 用甲、乙、丙三种生物的DNA单链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 所示,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游离的单链所对应的原物种DNA片段均不含遗传信息 B.杂合双链区的存在表示两种生物携带的遗传密码相同 C.甲与乙的亲缘关系比甲与丙的亲缘关系远 D.甲与丙的亲缘关系比乙与丙的亲缘关系近 5.女性子宫癌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可达36mm,DNA复制速度约为4um/min,但复制过程的完成仅需40min左右,这是因为()①边解旋边复制②以半保留方式复制③多点复制④一个复制起点双向复制 A.①②B.②@C.③④D.①③ 6.让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其后代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到的植株()A.肯定是纯合子B.肯定是杂合子C.肯定是四倍体D.存在多种可能性 7.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三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A.7(a—m)B.8(a-m)C.7 ((1/2)a-m)D.8(2a一m) 8.在遗传学研究中,常用信使RNA进行基因的克隆(即形成许多完全相同的DNA),这种快速克隆基因的步骤依次是()①转录②DNA复制③逆转录④翻译 A.③②①B.③②C.②①④D.③①④ 9.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如下表所示,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A.[CH2O]+O2→CO2+H2O+能量B.mRNA→蛋白质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 科塞尔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斯托伊德尔( H. Steudel )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 案。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 1 : 1 :1。科塞尔及 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 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 Matthew Meselson )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 )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3 )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

高二年级尖子生培养计划

高二年级尖子生培养计划 随着近几年高考升学率的逐年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尖子生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学校和教师知名度的途径,更是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根据高二年级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尖子生培养目标 作为尖子生应该是一面旗帜,一种品牌,无论在班级或年级中都应该起到引领全体学生的作用,在高二期间对他们的培养应使他们具备以下素质:1、培养其严密的复习计划和超前的学习意识;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拔尖的特长科目; 2、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谨的生活作风和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灵活的处事能力以及强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培养其刻苦钻研、不甘落后、永不服输、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过硬的心理素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恒心。 4、培养其高效的学习方法,善于积累,善于反思,善于总结,不耻下问,自主学习,自我测查; 二、培养对象的确定 1.宣传鼓动造声势,让全体学生了解级部的计划,同时也为确定培养对象 后,使全体学生成为监督力量。 2.学生报名,填写资料。 3.确定培养对象以级部主任牵头,班主任、干事、任课老师集体参与,进行甄别选定。分析他们每人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优缺点等,并一一进行备案。 4.分成两大梯队,定期在第一梯队淘汰4人,第二梯队晋级两人。 经集体研究后,确定16人名单如下: 1班:曲玮玮、刘金裕 2班:张依姗 3班:慕佳桦、胡文悦 4班:王文钰、毕明敏 7班:王诗涵 8班:张书海、邹丹丹 9班:周琳 10班:王镱凝 5班:张馨文、于明月、孙玮瑶 6班:侯佳欣 由级部主任通知并召开第一次动员会议,印发尖子生发展计划及要求,对他们进行鼓舞,并提出要求。 三、培养对象全方位诊断 对培养对象的诊断分为三个过程。

高三生物复习经验交流

好的策略-助你追梦的脚步更快、更稳-二中一轮复习经验总结 今天,抱着交流的目的来介绍我校生物复习的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基本上都占在80%左右,考纲以外和课本以外的内容很少。重点考查双基,尤其是能力方面的考查力度不断加大。 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存在以下四种现象: 现象一:课本内容记不清,课外内容注意听 现象二:口头提问象真会,考试做答却不对 现象三:复习就是做资料,教材考纲全丢掉 现象四:主干知识没过关,偏难险怪用力专 我们的学生,总体情况是尖子生少,总等水平的偏多,而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直接决定着后续复习的效果,继往开来,扎扎实实抓好该一轮复习是巩固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基础,提高生物学高考成绩的关键。高三一轮复习,既要传承一些经典的举措,也要与时俱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们在高三一轮生物学复习中的几点做法。 1、多角度研究高考,并注重实效 注重研究的实效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教师首先须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同时与考试说明、教材一起综合分析,清楚高考复习内容和范围,每个知识点的考查要求,以及难度和深度。 通过高考等各类大型考试评分标准来指导学生答题学生的规范答题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评分标准是高考阅卷的重要指导文件,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对学生答题的要求。注重对历年来的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研究,细心揣摩、分析,总结出答题的规范、注意点,以便在平时的复习中对学生加以训练,减少答题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 2、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 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使学生养成了等、靠、要的“恶习”,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使高三生物学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尝试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理念下的“多步情境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复习。例如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第一步预习交流,预习题目选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加以强调,花很少的时间将该节知识梳理了一遍,高效快速;第二步质疑辩论,对学生出现较大分歧的问题,如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能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进行课堂辩论,期间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第三步延伸讨论,选择本节内容的重难点问题,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教师设置问题梯度,该过程原料是什么,在发生着什么,说明了遗传物质的特点是什么,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给予鼓励性点评;最后总结归纳、自主提问,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并反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此教学模式可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现象,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堂课,发出的声音绝大部分都是学生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评价、纠正和总结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预想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生物尖子生(精)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生物尖子生 21世纪是生物世纪,生物科学处于当代科学的前沿,它依托数、理、化等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在各个方面上迅猛发展。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具备一定生物学素质的普通人才,更需要一批具备较高生物学素质的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的基地就是教育,生物学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这几年高考不考生物的负面影响下,中学生物教学受到不应有的忽略。但学生中仍有许多生物学爱好者,面对学生的渴望,面对困境,许多生物教师坚持狠练教学基本功,积极探索生物学教改的新路子,迎难而上,开拓生物科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努力培养生物学科的尖子生。 尖子生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在优化生物学教学,培养全体学生的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致力于生物尖子生的培养。近三年来,我校在省市级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 取得的成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7年省二等奖1人次;1998年省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人次;1999年省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3人次。以下浅谈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1. 全面播种 生物尖子生的培养需要宽广的基础,就是要从初一抓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按大纲要求开足生物课程的基础上,我们注意抓好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其中植物学部分学生实验18个,动物学部分学生实验7个,生理卫生部分学生实验12个,高中生物部分学生实验4个,均能高质量地完成,并设法创造条件,落实每个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加强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兴趣。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努力以生动精彩的教学艺术向学生传授生物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且介绍近代生物学的新成就和国内外杰出的生物科学家的事迹。此外,还开设了内容丰富的生物活动课,大大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类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和生物竞赛,如标本制作、动植物养殖、野外实习、显微镜操作技能竞赛和生物知识竞赛等, 吸引许多学生加入到主动学习生物学的行列中来。我校初中部生物教师的辛勤劳动,在初中生的心中播下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与热爱的种子,他们初步具备了基础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为生物学科尖 子生的涌现,打下了宽广而扎实的基础。

高二年级名校尖子生培优计划

高二年级名校尖子生培优计划(讨论稿) ——冲击清华、北大 刘永军 前言:根据我校在全市高中的地位和以往各届升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状况,我校尖子生的定位理应是冲击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 尖子生的培养需要一个优秀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整体质量状况影响着每一个尖子生的学习与发展。这个群体分三类学生:一是成绩在年级前20名的,是第一梯队学生;二是有很大的潜力但暂时锋芒未露的准尖子生,成绩多在年级前50名,为第二梯队,有的“黑马”或许就从这一梯队产生;三是成绩在年级前100名左右的学生,是尖子生脱颖而出的最稳定有利的环境和基础。 在高一打好基础、培养自信心的基础上,为了提升我校尖子生培育水平,更好的发现尖子生,培养尖子生,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为提高2015年高考的名校人数,为培养出具有冲击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实力的学生,特制订高二尖子生培优计划。这个计划主要包括“高考计划”,“自主招生计划”两部分。 关键词:多做题尖子生辅导能力

“高考计划” 从历届考上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的学生看,不难看出一些共性的特点: ★练题量大,种类多,题型广且包含大量中难题以及压轴题★做题快,准确率高 ★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高,课下用来学习的时间多 ★学习生活习惯规律,自觉性强 ★心理素质好,学习过程中内心平静,非常专注,有毅力,肯吃苦。 我认为从考试角度说:高考就是做题,而且是做我们平时没见过的题。对于“容易题和中等题”尖子生得分较稳定,尖子生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中难题和压轴题”的得分情况。因此我认为应该以“有选择的大量练题”为载体,提升学生解各种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做大量习题过程中,学生要先达到“会解各种题”,再逐渐达到“做题快,且准确率高”,让学生深刻体会其中的错误与喜悦,多归纳总结自己的不足,减少差距,才能在高考中一次性成功。 对于练习试题的选择辅导老师应有计划性,针对性。辅导老师要引导好,辅导好,归类讲解“拓展知识”、“类型题”以及“变

2019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尖子生11月调研考试(三)生物(word版)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三尖子生11月调研考试(三) 生物卷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必修1~2。 2.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项描述的化合物中元素组成一定相同的是 A.纤维素酶催化的底物,脂肪酶催化的底物 B.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HIV的遗传物质 D.具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具调节功能的有机物 2.“颜色反应”是鉴定特定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以使用斐林试剂检测 B.用苏丹Ⅲ和苏丹Ⅳ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时,染色时间长短不同 C.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不变 D.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物质种类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3.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1和囊泡2包裹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B.若无其他细胞器的参与,则图示过程一般不能正常进行 C.囊泡1和囊泡2不属于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完成图示过程,细胞器3的膜面积基本不变 4.不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会存在一定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细胞器均无膜结构,真核细胞内细胞器均有膜结构

高三七班尖子生培优和措施

高三七班尖子生培优措施 萝北县高级中学赵春波一、人员确定 第一次模考前10名,魏贵生、李娜等10 人 二、十人特点 1、魏贵生:这个孩子年龄比正常小2岁,比较聪明,性格比较稳,认真,上课很会听课,跟老师思路很紧,勤于动脑,效率比较高。 这次一模考试她的文综得了204分,地理只得了62分,平时都是优势学科,这次却给她拽了分,她的选择题只得了28分,综合题得了34分,分析了她的试卷,主要的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选择题:①看题不仔细;②设问的题眼抓的不准;③有些知识运用的不灵活;④对命题人的设问的意图分析不透彻 综合题:①过于匆忙,太着急;②对试题及材料分析不到位;③遗漏答题角度 李娜:这个孩子年龄比正常小1岁,性格很稳当,做事认真,所以会的题一般都能得分,数学计算一般不错。上课听课效率比较高,各学科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 ①选择题只看材料,没和所学的知识相结合,丢分2个选择;②读题不认真,将重点词忽略,整道题就得不到分;③综合题时没明确问题所问,匆忙作答;④开放题没有分角度作答①②③④ 2、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很强,知道自己的弱点,却找不出办法来解决,这就需要老师点拨。 3、通过几次考试分析,在考试过程中丢分的点一般有以下情况: ①在考试过程中,碰到难题的时候心里紧张焦虑,急于求成,这种心理的变化给解题形成了障碍。②对新情景问题审题有遗漏导致失分,这在选择题多见;③在综合题中主要是考虑不全面,导致丢失部分分;④还有的是思维习惯、做题习惯的问题,比如题目文字好象很直白,感觉容易,警惕性差,比如题目文字、图表信息没读完导致答案遗漏,比如有时候思维过程太快省略几个环节出错。 三、具体解决措施

高二生物尖子生辅导(20)(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高二生物尖子生辅导(20) 1.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不是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 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化,则结 果应当是() 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B.甲来自母方的一条与乙来自母方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C.甲来自父方的一条与乙来自父方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2.下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有关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农作物和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人和畜禽所处的营养级肯定是不同的 C.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 3.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用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UdR),把两种核苷酸 析,不正确的是 A.b点时,细胞正在大量合成RNA B.d点时,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C.ce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h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细胞周期(h) a b c d e 32P--UdR 15N--TdR

4.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 ) A .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B .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红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C .只有细胞核 被染成红色 D .红色主要位 于细胞核中,绿色主要位于细胞 质中 5.家兔体内是否产生黄脂或白 脂,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选择健康的黄脂家兔和白脂家兔从事研究。将两种兔子分成两组,分别喂饲不同饲料。一组饲料中含黄色素的食物;另一组的饲料中则不含黄色素的食物,同学们所做实验的家兔体内产生脂质的颜色如下图所示:试问实验结果可获得下列何种结论( ) A .家兔的脂质颜色是一种不完全显性遗传 B .黄脂基因会因食物而产生突变 C .白脂基因使家兔脂质颜色不受食物影响 D .白脂基因会因食物而产生突变 6.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 A .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 .克隆多莉羊 C .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 .桦尺蠖体色基因频率由S (灰色)95%变为s (黑色)95% 7.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相符的是 ( ) A .若X 表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B .若Ⅹ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 C .若X 表示ATP ,则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 D .若X 表示新物种,则②可能代表地理隔离 8.某多肽,经测定其分子式是C 21H x O y N 4S 2。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原料 合成的。苯丙氨酸(C 9H ll NO 2)、天门冬氨酸(C 4H 7NO 4)、丙氨酸(C 3H 6NO 2)、半胱氨酸(C 3H 7NO 2S )、亮氨酸(C 6H l3NO 2)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多肽水解后能产生2种必需氨基酸 B .该多肽中H 原子数和O 原子数分别是32和5 饲料 带有产生黄脂基因的家兔 带有产生白脂基因的家兔 含黄色素的食物 黄脂 白脂 不含黄色素的食物 白脂 白脂

高考生物尖子生辅导 以诺贝尔奖为背景的生物试题

2008年高考生物尖子生辅导--以诺贝尔奖为背景的生物试题 班级姓名 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生物学中与获奖成果有关有内容:1.青霉素的发现、2.DNA的结构与功能、3.胚胎发育、4.蛋白质在细胞定位控制中的内部信号、5.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6.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及其作用、7.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8.新型生物的发现、9.程序性细胞死亡等。 1.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和切赫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并由此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 B.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叫做酶 C.RNA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酶不一定具有专一性 D. 酶都是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由三位发育遗传学家共同获得。他们的研究揭开了胚胎如何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美的特化器官,如脑和腿的遗传秘密,也建立了科学界对动物基因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模式。这项突破性的成就,将有助于解释人类先天性畸形,这些重要基因的突变很可能是造成人类自然流产以及约40%不明原因畸形的主因。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必有细胞分化的过程 B. 多细胞生物体有细胞分化,单细胞生物体没有细胞分化 C.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受基因的控制,遗传物质变化可能导致畸形 D. 细胞分化产生的细胞间稳定性的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3.1962年,Rachel Carson里程碑式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向全世界通报了DDT的危害。自20世纪30年代起它们便大范围应用于工业和家庭用品的生产。人们发现DDT不与其他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被认为是特别安全的,因其在化学反应上的惰性被称为“神奇的物质”。因为施用DDT 杀灭蚊、蝇以及多种农作物的效果十分显著,DDT的发明者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当用大型喷雾器喷洒DDT时,大约只有5%的DDT洒落到植物的枝叶上,其余的部分则散布到大气中和地表上;DDT没有对人预见到的特性之一,是对生物机体脂肪的亲和力,它们很容易在脂肪中溶解。人们后来发现,在北极的某些鱼体内,DDT的浓度比它所生活的水域高15.9万倍;北极熊体内积聚的含量是它周围环境的30亿倍;远离工业以传统方式生活的因纽特印地安人,会在身体组织中积聚极为可观的这类物质,而且还可以直接传给他们的后代。请问: (1)DDT是一类______杀虫剂。由上文提供的信息,DDT是通过____,最终汇入到海洋里的。 (2)DDT被称为“神奇的物质”,是因为它的化学性质______,这意味着它们在任何环境很长时期都不会发生变化。在远离工业化城市的南极,人们在终生未离开过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 的踪迹,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由北极熊、鱼、虾、海豹、浮游生物、海鸟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写出一条简单的食物链,并简析北极熊体内积聚高浓度DDT的原因。 (4)DDT容易积累在生物体的________组织中,很难被分解和排出体外,DDT往往贮存于__________等器官中,对人体危害极大。 (5)人们发现,DDT能是雌鸟血液中的________离子的含量下降,从而使卵壳变软,软壳的鸟卵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孵化的几率降低。 (6)简析因纽特印地安人的婴儿遭受DDT危害的原因及过程。 4.2000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授予了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间的某种信息传递,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息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些发现,人们研制出治疗帕金森氏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 (1)涉及该项科研成果的基础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神经细胞产生的兴奋信号,主要通过中枢神经传导。 C.慢突触传递就是以较慢速度传导信息。 D.该项研究对研制大脑神经系统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2)当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递 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递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3)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突触(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 B.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靠一种化学物质——递质 C.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树突之间相互传递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 (5)格林加德发现慢突触传递涉及一种化学反应,即蛋白质磷酸化,从而使得蛋白质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下面不属于蛋白质的功能的是( ) A.催化作用B.调节新陈代谢C.储存遗传信息D.免疫作用 5.1999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授予原德国的布洛尔,他发现了蛋白质在细胞传送和定位控制中的内部信号,揭示了人类疾病的数种基因分子结构。有关该成果的基础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尖子生辅导物理教学计划

尖子生辅导物理教学计划 面对21世纪的基础教育,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大面积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致力于优秀学生的培养,促使更多尖子学生脱颖而出。这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物理教学在“科教兴国”中作用的需要。 下面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计划: 一、以兴趣引路,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二、自学讨论 对尖子学生的教学,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由老师给物理小组的学生上课,每周活动一次。另一种是自学讨论,即以同学自学,讨论、研究为主,教师仅提出要求,提供材料对同学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和点拨。这两种教学方法都能提高学生的智能,而后者更加适合尖子学生。 在采用自学、讨论法时,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他们每人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基础知识(中学阶段和部分大学内容)、综合应用训练、实验训练和赛前热身训练等几个阶段。②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③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通过笔试和口试,但不必计分,以诊断为目的。考题一定要有广泛性和诊断功能,要检查到所有的知识点,让学生接触各种风格类型的题目,经常出一些题目检查学生在某一方面能力或方法是否已经具备。 三、开展物理实验和小课题研究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特色,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有效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好一次次饶有兴趣的物理课外实验是物理教师必须注意的重点。综合性实验的方案设计和实践,既锻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让他们接触一些在课堂内未见过的仪器设备,使他们的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也有利于培养实验能力。 在此基础上,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研究的课题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要结合课题研究,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开拓

高三生物考前指导

高三生物考前辅导 2018年5月一、最后冲刺复习方法建议: 1.调整心态,心理稳定,思路清晰; 2.对照《考试说明》考点,回归课本; 3.复看老师重点推荐以前做过的比较典型的十套试题,主要是看错题,进行失误的反思; 4.适当做题,保持手感,以题复习有关知识点、规律与方法,提高审题能力与解题规范性。 二、考点提醒: 1.细胞中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功能与检测的原理及应用,水分、无机盐的功能。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细胞分化、衰老、癌变中细胞结构的变化。一些特殊的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无核、无DNA、无线粒体、无氧呼吸),支原体(无细胞壁)、神经细胞(突起)、骨骼肌细胞(多核)等。 3.酶的化学本质及特性,探究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异常情况原因分析。有关酶的实验设计,应注意各步骤的顺序,必须先调节相关条件(温度、pH等)才能使反应物与酶相遇,还应注意空白对照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4.ATP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产生和利用ATP的生理过程。 5.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及影响因素、限制因素分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一定为主动运输,消耗ATP一定是主动运输,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一定是主动运输。) 6.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质壁分离:蔗糖处理与KNO3、尿素等处理的比较。 7.光合作用场所、过程,物质和能量变化。当光或CO2突然降低时,短时间内,C3、C5,ATP和﹝H﹞的含量变化问题。影响气孔活动的因素(如干旱初期或夏季晴朗中午“光合午休”、景天科植物夜晚气孔开放)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场所、条件、产物、释放能量;相同点(第一阶段的步骤、场所、产物);葡萄糖、丙酮酸的分解与线粒体的关系。 9.外因(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曲线图?看清总光合还是净光合,净光合(关键字词:CO2的吸收,O2的释放、有机物的积累),总光合(关键字词:CO2的固定,O2的产生、有机物的合成)。内因(色素和酶)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内外因如何影响细胞呼吸的曲线图?曲线图与结构示意图与实验表格数据间的转换、因果关系的探索。 10.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有关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速率测定实验。 11.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判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随分裂时期的变化规律。一个精(卵)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的实际类型与可能的类型。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观察细胞分裂实验的取材、原理、方法步骤,观察数据处理。 12.探究遗传物质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取材、方法、结果、缺陷(实验误差)、所用技术,共同设计思路。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解。

2019届高二下尖子生培优生物资料一

2019届高二下尖子生培优生物资料一 高考模拟题一 1.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肝细胞内,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核膜 B.吞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 C.所有活细胞内,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线粒体 D.胰岛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细胞膜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大都可以发生基因表达 B.细胞的体积越大,越有利于其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C.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不表达 D.发生质壁分离后正在复原的植物细胞只吸水不失水 3.下图为探究新鲜的土豆片中的H2O2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对该实验产生的现象及其结果推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新鲜土豆片的数量 B.若增加新鲜的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气体的总量会增加 C.一段时间后,气体产生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该反应的底物已耗 尽 D.对照实验的装置可设置为l0mL 30%的H2O2溶液和煮熟的土豆片, 其他条件均相同 4.下列研究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大的是 A.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某地区人群中进行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 C.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了样方内的全部个体 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部分麻雀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5.对于种子的萌发和休眠的调控机理,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是“植物激素三因子”假说,其模型如图所示(GA、CK和ABA分别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 数字代表组别)。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表示激素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表示激素不存在 生理活性浓度 A.由图可知,只要GA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种子就可萌发 B.通过2、3、4组实验对比可以看出,CK与ABA对 GA的影响作用不同 C.通过1、2、3、4组实验对比可以看出,CK在种子萌发 时可能会抵消ABA的作用 D.从根本上讲,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6.人类色盲有蓝色盲和红绿色盲之分,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某地区正常居民中约有44%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图为该地区某一 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说法错 误的是 A.蓝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Ⅲ10体内细胞最多有8个色盲基因 C.若Ⅳ16与该地区以表现型正常的男 性结婚,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1/800 D.若Ⅳ13与该地区以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生一个患蓝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1/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