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及防治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及防治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及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1070755.html,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及防治

作者:文新吾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8年第04期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文主要对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介绍了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以为猪链球菌病的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病原;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04.142

1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分析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为猪链球菌,链球菌是一种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荚膜,长短不一,性状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接种于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可见溶血环的形成。荚膜抗原的血清型多达35种以上。通常能够致病的血清型是1~9型。其中血清型2是毒力最强,发病率最高的血清型。致病性链球菌能过产生多种酶和毒素,例如红疹毒素、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猪链球菌在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弱,对干燥和高温敏感,60℃的环境下30 min

即可将其消灭,常用的消毒药物都能够将其杀灭。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够感染人、猪、马、羊和禽等多种动物。猪链球菌能够使猪发生急性败血性以及局部淋巴结化脓性病症。也能够感染人类,是其出现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病症。在自然条件下,猪只通过上呼吸道、生殖道和消化道感染链球菌,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是感染发生率最高的器官。发病不分年龄,各个年龄段的猪只都能够发病,但不同年龄感染后表现的症状不同,其中仔猪感染患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型和脑膜脑炎型,成年猪感染患病主要表現为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患病猪、经治愈康复的猪,隐性带毒猪都能够患病。猪链球菌病发病不受季节限制,四季都有发病的可能,但在5~11月时发病率较高,呈地方性流行趋势。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 d,有些病例潜伏期略长,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重,能够带来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其次是中猪,大猪中很少感染较少 [1]。

2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根据表现不同可分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几种发病类型[2]。

2.1 败血症型病例

败血症型病例的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根据病情程度还可以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该病在开始流行时通常表现为最急性型发病。在还未见任何明显症状时就已经迅速死亡;部分病例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终审稿)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 治论文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辽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系(分院)动物科学系 专业班级牧医0651 姓名李红阳 指导教师姓名王丽娟 职称 日期 2010/3/18 辽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牧医0651 学生姓名:李红阳 题目: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上交论文(报告)日期:年月日 答辩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王丽娟 2011年月日 辽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评审与答辩材料 题目: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指导教师:王丽娟 成绩: 系(分院):动物科学系 专业班级:牧医0651 学生姓名:李红阳

附带材料:表1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评阅表 表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登记表 表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0 年 3 月 18 日 本人声明 我声明:本论文及其设计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学生姓名:李红阳 2011年 3 月 18 日 目录 1流行病学 2病原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 6 综合防治 7 分析讨论 8 参考文献

“摘要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人也可感染该病,它能引起猪的败血症、脑膜脑炎、关节炎、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脓肿)等,该病在我国已流行多年,近年有上升趋势,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本文结合我市养猪现状,从流行病学,临床变化,即诊断于治疗等方面作了详细的综述,逐步探讨了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关键词”猪链球菌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生化试验药敏试验

题目:乳酸中嗜热链球菌的分离及鉴定

分类号: 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乳酸中嗜热链球菌的分离及鉴定 Title:Lactic acid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cultured in the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系别: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07级生物技术 学生姓名:邵志国 学号:2007090223 指导老师:郭志华 职称:讲师 2011年4月17号

摘要 [目的]从乳酸中将嗜热链球菌分离出并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MRS培养基将乳酸中的菌种培养,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分离出嗜热链球菌,最后选出7株,对它进行菌落形态的观察。最后对其进行各种理化鉴定。[结果]镜检结果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经过生化鉴定该菌为嗜热链球菌。 关键词:乳酸;嗜热链球菌;分离;鉴定。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cultured from lactic acid will isolate and evaluations. [method] Use the media will lactic acid bacteria MRS cultivation, and after gram's staining, isolated anti-bma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cultured, finally chosen for it, seven strains colony morphology observation. Finally the various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result] microscopy results this for gram-positive bacteria, after biochemical identified the bacteria for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cultured. Keywords: lactic acid;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cultured; Depart; appraisal

猪的常见疾病

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1)预防:与45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2)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单位,每日两次,(3)全群猪饲料加泰乐菌素125克/吨料 4.猪流行性腹泻: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易感,哺乳猪和架子猪及肥育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为10~90%,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呼吸道传染。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

微生物实验设计-病原性球菌的鉴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设计 姓名:姚淑宝 学号:2010514349 班级:10级临床十一班

病原性球菌的鉴定 姚淑宝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石河子832000) 摘要: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其中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包括分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的一些细菌。本次实验设计以掌握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熟悉病原性球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为目的。对脓汁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进行鉴别。 一、鉴定思想 本次鉴定试验,先将脓汁标本直接镜检,再分离培养,观察镜下菌体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成菌落的形态特征确定待测菌的菌属。然后,对可疑菌落纯培养,通过不同生化反应对同一菌属中的不同细菌进行区别。(具体见图1-1) 脓汁标本 直接镜检 分离纯化 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 血浆凝固酶试验胆汁溶菌试验麦芽糖发酵试验 图1-1 阴 性 — 白 色 葡 萄 球 菌 阳 性 —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阴 性 — 甲 型 溶 血 性 链 球 菌 阳 性 — 肺 炎 链 球 菌 阴 性 — 淋 病 奈 瑟 菌 阳 性 — 脑 膜 炎 奈 瑟 菌

二、鉴定方法 (一)直接镜检 将脓汁标本涂片进行革兰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菌体的形态、排列、染色性并作出初步诊断。 葡萄球菌属:革兰染色阳性,球形,无芽胞、无鞭毛,呈葡萄串状排列。 链球菌属:革兰染色阳性,球形或椭圆形,无芽胞、无鞭毛,呈链状或成双排列。肺炎链球菌具有荚膜双球的典型形态。 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无鞭毛,常成双排列。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大多于中性粒细胞内外分布。 通过直接镜检可以确定脓汁标本中细菌的菌属。在确定菌属的基础下再对脓汁标本中的细菌分离纯化,然后挑取可以菌落通过再次涂片染色镜检、致病物质检查、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等方法进行菌属内的区别。 (二)分离纯化 用分区划线法将脓汁中的细菌接种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或巧克力色培养基上并在5%二氧化碳、37℃的条件下培养18~48小时。观察菌落的形态。 葡萄球菌属: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润湿、边缘整齐、不透明的菌落。形成金黄色、白色和柠檬色脂溶性色素,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现象。 链球菌属: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半透明或不半透明的细小菌落。不同类群有不同的溶血现象,包括α、β、γ三种。肺炎链球菌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略扁平、半透明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有α溶血现象。培养时间超过48小时,菌落中央会出现脐状下陷。 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菌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滴状菌落,培养时间超过48小时常死亡。淋病奈瑟菌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培养48小时,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表面湿润有光泽的细小菌落。 通过在血平板上形成的菌落的不同,可以做出进一步诊断。并可挑取可疑菌落再次镜检,无杂菌后进行纯培养再通过生化反应鉴别。 (三)生化反应 1、血浆凝固酶试验 血浆凝固酶是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可使含有肝素或枸椽酸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是判断葡萄球菌致病性的最重要指标。游离凝固酶用试管法检测,结合凝固酶用玻片法测试。通过血浆凝固酶试验可以对葡萄球菌属的纯培养物做出鉴别。 【材料】 被测菌培养物;加抗凝剂的1:2稀释的人或兔血浆;载玻片、接种环、小试管等。 【方法】 试管法:在盛有血浆0.5ml的试管中,接种被测菌培养物,置于温箱内1~4小时后,观

猪链球菌病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猪链球菌病? 答:猪链球菌病是人畜共患的、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常见的有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和猪淋巴结脓肿两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其中,以败血症的危害最大,在某些特定诱因作用下,发病猪群的死亡率可以达到80%以上。猪链球菌还可以感染特定人群发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有关规定,把该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2.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长的可达6天以上。但其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菌株的毒力、猪群的抵抗力、猪只日龄大小、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情况、环境卫生及应激因素等等。 3.猪链球菌病在猪群间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猪链球菌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消化道和生殖道。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有病原菌。病猪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死猪、内脏及废弃物,以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器物是本病传播的重要原因。 该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以及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病猪或带菌猪与健康猪接触,病死猪处置不当,或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均可引起猪只大批发病而造成流行。 4.猪链球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 答:链球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猪链球菌属于链球菌属中的一类,菌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2.0微米,一般呈链状或成双排列,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落小,呈灰白色透明。多数致病菌株具有溶血能力。 猪链球菌有多种型(1~34、1/2)以及一些无法定型的菌株。引起猪发病的链球菌以2型为主。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细胞外蛋白因子(EF)是猪链球菌2型的两种重要的毒力因子。 5.猪链球菌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和肉眼病变? 答:依据临床表现不同,猪链球菌病可分为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败血型)、猪链球菌性脑膜炎(脑膜炎型)、猪淋巴结脓肿(淋巴结脓肿型)三种类型。 败血型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其中最急性病例主要见于流行初期,发病急,病程短,往往不见任何异常症状猪就突然死亡。发病猪突然减食或停食,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便秘,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多在6~24小时内死亡。 急性型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3℃,出现稽留热,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流泪,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急促,间有咳嗽,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出现跛行,病程稍长,多在1~3天内死亡。 慢性型病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猪多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表现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高度跛行,甚至不能站立,严重的可瘫痪。病程可达2~3周。 脑膜炎型以脑膜炎为主要症状。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盲目走动、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后躯麻痹,侧卧于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天,致死率极高。病程长的表现呈多发性关节炎。 淋巴结脓肿型该型是由猪链球菌经口、鼻及皮肤损伤感染而引起。多见于断奶仔猪和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在颌下、咽部、耳下、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病程3~5周。 6、猪链球菌病死猪有哪些主要的剖检病变? 答:败血型最急性型病例表现为口鼻流出红色泡沫液体,气管、支气管呈树枝状充血,常充满泡沫液体,肺充血肿胀。急性病例表现为耳、胸、腹下部和四肢内侧皮肤有一定数量的出血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离鉴定

青岛农业大学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论文 题目: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离鉴定 姓名: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马业科学1201 学号: 2012 任课教师:温建新 二0一四年四月十二日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离鉴定 班 2012 指导教师温建新 摘要:为了鉴别致病性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我们将用过氧化氢试验,甘露醇试验,凝固酶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别,并根据他们的不同性质出现不同的结果,得出菌的种类。 关键词:葡萄球菌;链球菌 引言: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1】,因常常堆聚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多数葡萄球菌为非致病菌,少数可致病。代表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等。典型的葡萄球菌为圆形或卵圆形,常葡萄状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胞,呈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状。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芽胞,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耐药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兰氏阴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2】., 多数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生气。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链球菌是一类球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2】,属于厚壁菌门的一个属。这些细菌细胞分裂时总是沿一个轴,所以通常成对或者链状的。因为这些特征,他们被称作“链球菌” . 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um,多数呈链状排列,短者4~8个细菌组成,长者有20~30个细菌组成。链的长短与菌种及生长环境有关,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链状排列比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的链长。幼龄菌大多可见到透明质酸形成的荚膜,如延长培养时间,荚膜可被细菌自身产生的透明质酸酶分解而消失。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样结构,含M蛋白,革兰氏染色阳性。能发酵简单的糖类,产酸不产气, 需氧或兼性厌氧,有些为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1】普通培养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长。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有乳光、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0.5—0.75mm的细小菌落,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现象。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均产生α溶血环【3】。

猪链球菌病

一、概念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是一种多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 二、病原 链球菌(stroptococcus)属于G+ 球菌,种类很多,现已分离出35个菌株,分为32个荚膜型,其中9—14亚型可引起仔猪发病。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um,呈链状排列,短者4~8个细菌组成,长者有20~30个细菌组成。幼龄培养物大多可见到透明质酸形成的荚膜。无芽胞,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陈旧培养基或脓液标本中常呈阴性) (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有些为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长。最适温度37℃,最适PH7.4~7.6,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光滑、圆形突起小菌落,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现象。 (三)、生化反应 能发醇简单的糖类,产酸不产气。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汗或1%去氧胆酸钠所溶解。这两种特性用来鉴定甲型溶血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四)抗原结构 主要有三种: 1.核蛋白抗原:或称P抗原,无特异性,各种链球菌均同,与葡萄球菌有交叉。 2.群特异性抗原:多糖抗原或称C抗原系统族特异性抗原,是细菌壁的组成成份。对人致病的90%属于A族,其次为B族,其它族少见。 3.型特异性抗原:蛋白质抗原或称表面抗M、R、T、S等四种不同性制质的抗原组份,具有型特异性。是链球菌细胞壁的蛋白质抗原,位于C抗原外层,同族链球菌可根据表面抗原不同进行分型,如A族链状菌可据此分为60多型。 (五)分类 1.根据对红细胞的溶血能力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链球菌亦称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 viridans)。此类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 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完全溶血,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这类细菌又称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cus hemolyticus),致病力强,引起多种疾病。 (3)丙型链球菌(γ-Streptococcus),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故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non-hemolytics),一般不致病。 2.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按C抗原不同可分类A、B、C、D、E、F、G、H、K、L、M、N、O、P、Q、R、S、T 等18个族。对人致病的大多属于A族。A族又称为化脓性链球菌(Pyogenic streptococcus)。 3.根据对氧需求分类又可分为需氧、兼性厌氧和厌氧三大类链球菌。(六)抵抗力

猪链球菌病怎么治疗

猪链球菌病怎么治疗 猪链球菌病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关节炎、脓肿。该病是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秋冬季节散发,危害严重,养殖户应及早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皮下或肌肉注射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5毫升(浓缩苗3毫升),免疫期4个月~6个月。皮下或肌肉注射猪链球菌弱毒菌1毫升,免疫期为6个月。 药物预防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任选一种,按每吨饲料600克~800克添加,连用7天。或每吨饲料添加阿莫西林200克、磺胺—5甲氧嘧啶300克~400克,连用7天。或者每吨饲料添加500克~700克11%林可霉素预混剂、磺胺嘧啶200克~400克、三甲氧苄胺嘧啶40克~80克,连用7天~10天。也可使用新亚药业的混感附混康进行预防治疗。 治疗办法链球菌抵抗力不强,对多种药物敏感,可以使用青霉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如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需连续用药5天以上的治疗方案:①肌注青霉素,每头每次40万单位~100万单位,每天2次~3次。②肌注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毫克~2毫克,每日2次。③肌注庆增安注射液,每千克体重毫升,

每日2次。④新霉素,每千克体重2毫克~5毫克,分2次肌肉注射。 需连续用药3天以上的治疗方案:①%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②%诺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③乙基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用毫克~10毫克,每12小时注射1次。严格消毒使用一般消毒剂,如5%~10%生石灰乳、1%~2%烧碱、30%草木灰水等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也可使用过氧乙酸、菌毒杀等新型消毒剂。病猪猪身以及被病猪污染过的栏舍地面、通道、用具、运动场等都要进行严格消毒。

猪链球菌培训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临床表现的是()A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 B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C 重症病例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D 部分病例表现为脑膜炎,恶心、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 2、有关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常见潜伏期2-3天 B最短潜伏期可数小时 C最长潜伏期7天 D常见潜伏期2-10天 3、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是() A猪溶血性链球菌2型 B猪溶血性链球菌1型 C猪链球菌1型和2型混合感染 D以上都不对 4、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高危人群有() A屠宰工及尸/肉加工者 B生猪贩运者饲养人员 C其他接触病死畜人群

D以上都是 5、对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时采集的标本不包括() A血液B脑脊液C鼻咽拭子D组织标本 6、根据实验室检测,猪链球菌对下列哪种抗生素不敏感() A万古霉素B氨苄西林C亚胺培南D链霉素 二、是非题 1、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之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该病病例发生() 2、我国将猪链球菌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3、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猪,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直接证据() 4、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主要通过主要经过破损皮肤传播,食入没有煮烂熟透的病死猪肉也可感染。() 三、问答题 1、简述猪链球菌病的诊断要点。 2、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案 一、选择题BDADCD 二、是非题××√√ 三、问答题 1、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的可进行诊断。诊断要点包括: ①流行病学史:当地一般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等家畜的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 ②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结合急起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③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史结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或脑膜炎。 ④确诊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养后,经鉴定为猪链球菌。 2、主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病、死猪等家畜)、切断人与病(死)猪等家畜接触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在有家畜猪链球菌疫情的地区强化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疑似病例、临床病例诊断的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Ascarissuum)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在猪的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其流行和分布极为广泛,3-6个月龄的小猪最易感染。当猪只感染后,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此病对养猪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诊断要点: (虫体特征) 猪蛔虫新鲜虫体呈粉红稍带黄白色,体表光滑,是一种形似蚯蚓,前后两头稍尖的圆柱状大型线虫。;雄虫长约12-25厘米,尾端向腹部卷曲。雌虫长约30~35厘米,后端直而不卷曲。 (生活史) 一条成熟雌虫24小时内可产卵10-20万个,随粪便排出的新鲜虫卵,在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下,经三周左右发育成为成熟虫卵后才能感染猪只。具有感染性的虫卵,随着饲料或饮水被猪吞食后,先入胃肠,在小肠中幼虫逸出卵壳后,钻入小肠壁,随血液或直接经组织而进入肝脏,再随血液经有心室而达肺脏,如不能到达肺脏时即死亡。幼虫至肺微血管中后稍停留一段时期再经肺泡上行到气管中,由咳嗽等动作而再被吞咽,-经食道、胃,再至小肠中长大而成成虫。一个感染性虫卵从猪吃后到发育成成虫,约须2-2·5个月。一般在猪小肠中寄生期约为7-10个月,最后随粪便自然排出体外。 (症状) 成年猪抵抗力较强,故一般无明显症状。对仔猪危害严重,在幼虫侵袭肺脏而引起蛔虫性肺炎时,主要表现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喘急,食欲减退及精神倦怠等症状。在成虫寄生阶段的初期,可出现异嗜现象。一般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食欲减退,发育不良,皮毛粗乱,消瘦,轻微腹泻,腹痛,贫血等症状。当肠道中寄生的虫体过多时,可弓[起肠管的阻塞,病猪表现腹痛症状。有时虫体钻入胆管,病猪因胆管的堵塞而表现腹痛及黄疸等症状,常引起死亡。 ?(剖检) 虫体寄生少时,一般无显著病变。如多量感染时,在初期多表现肺炎病变,肺的表面或切面出现暗红色斑点。由于幼虫的移行,常在肝上形成不定形的灰白色斑点及硬变6如蛔虫钻入胆管,可在胆管内发现虫体。如大量成虫寄生于小肠时,可见肠粘膜卡他性炎症。如由于虫体过多引起肠阻塞而造成肠破裂时,可见到腹膜炎和腹腔出血。 (诊断) 一般幼猪体型消瘦、发育不良就可怀疑为此病。但确诊需在粪便或尸体的肠道中发现虫体,或对2个月龄以上的猪作粪便虫卵检查。近有用皮内变态反应诊断法诊断猪蛔虫病。该法需经实验室制出猪蛔虫抗原;并需掌握其判定标准始能进行。 (2)预防与治疗:猪粪便经过堆积发酵或沼气发酵处理后方可作为农用,以防止蛔虫卵散播。预防 性驱虫,成年猪最好每年驱虫2次,2-8月龄的小猪应每隔2个月驱虫一次。圈面、墙壁、用具可用50℃一75℃的热水冲洗,对污染的场地用生石灰:2%一5%热碱水(60℃以上)及5%-10%石炭酸液进行喷洒,均可杀灭蛔虫卵。发现病猪要及时驱虫。最好是在发育为成虫前驱虫,这样即可消灭猪蛔虫对猪的危害,又可避免粪中带有虫卵。治疗措施如下: ①左旋咪唑:用量7-8毫克/公斤,一次内服或肌注。 ②噻嘧啶:20-30毫克/公斤,混入饲料一次内服。 ③磷酸哌嗪、硫酸哌嗪:200毫克/公斤,一次混入饲料内服。 ④潮霉素B:按12毫克/公斤的比例,混入饲料连续投饲数周。 ⑤越霉素A:根据四川省养猪研究所(1988)研究,用越霉素A(得利肥素)按10毫克/公斤比例混入 饲料,连续投饲2个月,效果最佳,并有预防感染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

猪放线菌病的病原及鉴别诊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1070755.html, 猪放线菌病的病原及鉴别诊断 作者:卜秋实 李海洋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04期 猪放线菌病是由猪放线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非抗酸性的兼性厌氧菌。菌体呈纤细丝样,有真性分支,故与真菌相似。病原在病灶内常形成菊花形或玫瑰花形的菌块,外观似硫磺颗粒。该病的主要临诊特征为败血症、肺炎、肾炎、关节炎、尿道炎、膀胱炎、输尿管炎等尿道疾病,流产和心内膜炎,患病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其他组织形成明显的肉芽肿或脓肿。 1 病原 猪放线杆菌为小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长2~3 m,宽0.3~0.5 m。在组织和培养基上呈丛状或栅栏样,不运动,不形成芽孢,无荚膜。在动物组织中能形成带有辐射状菌丝的颗粒状聚集物,外观似硫磺颗粒,呈灰色、灰黄色或微棕色,大小如别针头状,质地柔软或坚硬。组织压片经革兰氏染色,其中心菌体为紫色,周围辐射状的菌丝呈红色。猪放线杆菌可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在血琼脂上厌氧培养时,该菌生长良好,48h可见到直径2~3mm的菌落,继而长成扁平干燥、灰色、表面不透明、边缘呈锯齿状的大菌落,不太黏稠,呈β溶血。在血清肉汤培养基生长可形成黏稠的沉淀物。猪放线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可迅速将其杀灭。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和磺胺类等药物敏感。流行病学患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放线杆菌常存在于各种年龄健康猪的扁桃体、口腔和健康母猪的阴道。另外,猪的上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也存在该菌。猪放线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主要通过损伤的黏膜或皮肤感染。大部分6月龄或更大的公猪在包皮的憩室部位存在有猪放线菌,可能是在几周龄时猪放线菌就定植在这个部位。新生仔猪、哺乳仔猪和断奶猪常出现临诊发病,而母猪和成年猪发病少见。 2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肺脏的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与病原分离。可用血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观察菌药的溶血现象。 急性咽喉型炭疽。主要侵害颌下、咽后及颈前淋巴结,而肺没有明显的发炎病变。最急性猪肺疫的咽喉部肿胀是咽喉部周围组织及皮下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性炎症,肺有急性肺水肿变等病变。涂片用碱性美蓝液染色后镜检,炭疽可见到带红色荚膜的大杆菌,猪肺疫可见到两端浓染的长椭圆形小杆菌。 猪气喘病。患猪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体温不高,其全身症状轻微。肺炎病变呈胰样或肉样,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对称,无化脓或坏死趋向。

猪蛔虫病症状有哪些-猪蛔虫病防治措施分析.doc

猪蛔虫病症状有哪些?猪蛔虫病防治措施分析 概述: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在猪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随粪便排出。猪蛔虫病的流行很广,一般在饲料管理较差的猪场,均有本病的发生;尤以3~5月龄的仔猪最易大量感染猪蛔虫,常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我们来详细了解下猪蛔虫病的情况。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在猪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随粪便排出。猪蛔虫病的流行很广,一般在饲料管理较差的猪场,均有本病的发生;尤以3~5月龄的仔猪最易大量感染猪蛔虫,常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我们来详细了解下猪蛔虫病的情况。 猪蛔虫幼虫和成虫阶段引起的症状和病变是各不相同的。 (1)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直径约1cm。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临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病猪伏卧在地,不愿走动。幼虫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现荨麻疹和某些神经症状类的反应。 (2)成虫寄生在小肠时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蛔虫数

量多时常凝集成团,堵塞肠道,导致肠破裂。有时蛔虫可进人胆管,造成胆管堵塞,引起黄疸等症状。 (3)成虫能分泌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成虫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被毛粗乱,常是造成“僵猪”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猪蛔虫病诊断要点临诊症状大量幼虫移行至肺脏时,引起蛔虫性肺炎,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被毛粗乱,常是形成僵猪的重要原因。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肠破裂。有时蛔虫进入胆管,造成堵塞,引起黄疸症状。又因虫体的毒素作用,可能引起仔猪痉挛、皮疹等过敏表现。 防治措施治疗可用左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或伊维菌素等药物治疗。造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应经常清扫、消毒猪圈和运动场,及时清除粪便并堆积发酵。 可使用下列药物驱蛔虫,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l0~2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2)氟苯咪唑每千克体重3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 为了使农民朋友更全面地了解猪链球菌病,从而进行有效地防治,特做以下介绍。 一、临床症状 败血症型。一般发生在流行初期,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42℃,在数小时至1天内死亡。急性病例,常见精神沉郁,体温41℃左右,呈稽留热,减食或不食,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鼻液,呼吸浅而快。部分病猪在发病的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可见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有跛行病程2~4天。 脑膜炎型。多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与水肿病的症状相似。发病初期患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便秘,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转圈,空嚼,磨牙,直至后躯麻痹,共济失调,侧卧于地,四肢作游泳状,颈部强直,角弓反张,甚至昏迷死亡。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病程5~10天。 关节炎型。患猪体温升高,被毛粗乱,呈现关节炎病状,表现一肢或肢关节肿胀,高度跛行,甚至不能起立。病程2~3周。小部分哺乳仔猪也可发生,常常因抢不上吃奶而逐渐消瘦。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病猪淋巴肿胀,坚硬,有热痛感,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较为困难,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咽喉、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一般不引起死亡,病程为3~5周。病猪经治疗后肿胀部分中央变软,皮肤坏死,破溃流脓,并逐渐痊愈。 二、解剖病变特点 病猪死后血液凝固不良呈污秽色。心冠脂肪水肿,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心包、胸腔积液,呈黄色,有时积液中有纤维蛋白;鼻黏膜、喉头、气管、黏膜充血或出血,有泡沫状物;肺充血、水肿;肝瘀血肿大,呈暗紫色,有时呈黄色;脾瘀血肿大,呈暗黄色,病程稍长的多为黄色;膀胱皱缩,少尿或无尿,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或水肿,有的淋巴结周围结缔组织水肿或呈胶冻样;胃和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肠系膜水肿;神经症状严重的脑膜充血、出血,严重的甚至脑膜出血或脑膜下积液。 三、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比较复杂,容易与败血性和慢性猪丹毒,急性猪瘟等一些败血性及脑膜炎等疾病混淆,故应以实验室诊断为依据。 涂片镜检:取病死猪脾脏、淋巴结制成触片或取心血制成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成双、短链球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分离培养:取心血、肝、脾等病料无菌接种于绵羊鲜血琼脂平板、肉汤、厌气肉汤培养基,染色37℃恒温培养24小时,在血斜面出现灰白、圆形小菌落。肉汤均匀混浊、管底呈絮状沉淀。培养物涂片镜检,菌落涂片可见大量成对和3~5个排列短链球菌。肉汤涂片可见3~5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置长链状排列球菌,均呈革兰氏阳性着色。 动物接种试验:用小鼠或小兔数只皮下注射前述病料乳剂(病料肝、脾、脑与无菌生理盐水1:10研磨而成),每只0.2毫升,小鼠(兔)于24~72小时死亡。取死亡鼠(兔)肝、脾、心血分别制片,均见成双短链状革兰氏阳性球菌。 四、治疗及预防 1、病猪立即隔离。圈舍、用具用3%苛性钠溶液、0.3%过氧乙酸、菌毒灭交替喷雾消毒,粪便污物堆积发酵。 2、对病死猪进行深埋或焚烧。

猪链球菌病及防治方法

猪链球菌病及防治方法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中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病在人类中不常见,但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部分患者会留下后遗症。 猪链球菌病的危害 猪链球菌在猪中有较高的流行性,在人类不常见,但病情很严重。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屠夫、屠场工人及农民发病率高。其它人群如运输、清理病/死猪的人如司机等也易感染猪链球菌引起发病。屠宰厂工人咽部可以带菌,他们可表现为健康状态,但具有潜在危险。该病首先在猪群中暴发流行,随后屠宰者及与处理病、死猪有关者等发病,特别是现代集约型养猪更易流行该病。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6~8月的高温季节。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早在1968年荷兰和丹麦即有报道,随后瑞典、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新西兰、加拿大及我国等也有病例报道,目前全球已报告有450余例猪链球菌感染病例,主要在北欧和南亚一些养殖和食用猪肉的国家和地区。1998年,我国江苏南通地区发生的猪链球菌疫情,25例患病,其中16例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3例死亡),9例表现为脑膜炎(1例死亡)。据卫生部通报,2005年6月~8月,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204例,其中死亡38例,治愈出院166例。病例分布在资阳、内江、成都等12个市,37个县,131个乡镇,195个村。其实在广大的农村,每年都有散发病例,由于诊断水平不够、或鉴定不出病原菌,治疗不及时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

猪链球菌病的发病原因 猪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羊、马、鹿、鸟、家禽(如鸭、鸡)等。猪体内猪链球菌的带菌率约为20%-40%左右,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如果细菌产生毒力变异,引起猪发病,病死猪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再传染给人类,引起人发病。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人作为传染源引起人发病。 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消化道。主要是通过开放性伤口传播,如人皮肤或粘膜的创口接触病死猪的血液和体液引起发病,所以屠夫、屠场工发病率比较高。在部分患者因吃了不洁的凉拌病/死猪肉或吃生的猪肉丸子、洗切加工处理病/死猪肉引起发病,加工冷冻猪肉也可引起散发病例。部分患者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猪与猪之间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但还没有证据提示通过猪呼吸道传播人。

实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题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近年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难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到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为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对人的危害,我们要分离出它们并研究。 二、实验原理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u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7.4,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对碱性染料敏感,十万分之一的龙胆紫液即可抑制其生长。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3%NaCl):牛肉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130g,琼脂15g,蒸 馏水1000ml,121℃灭菌20min后倒平板。 肉汤培养基:酵母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10g,蒸馏水1000ml,121℃灭菌20min。 甲苯胺兰-DNA平板 2.试剂 磺胺类药物、革兰氏染液 3.仪器和设备 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水浴锅、培养皿、锥形瓶、移液器、灭菌锅、培养箱、试管、载玻片、接菌环。 四、实验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 1.称取5g土样,在无菌条件下放入灭菌的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200ul 磺胺类药物,振荡10min,使土样充分混匀。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的特性,杀死其他细菌。 2.从上述锥形瓶中取5ml上清液放入一只干净的试管中,30℃,200rpm,24h。 3.取培养好的菌液,按梯度稀释法稀释土壤悬液,依次制备成100、1000、10000、100000倍悬液后,分别取200ul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利用高盐培养基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从而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 1.菌落形态:菌落较小,较湿,较透明,边缘整齐,隆起。

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常见的病原 Sandy Amass and Gottschalk 链球菌感染是复杂的,因为有很多不同的血清型或菌株常存在于猪的扁桃体和鼻腔中。有必要对特殊的可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的菌株进行流行病学的研究。用于比较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的新的强有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有利于我们了解这种疾病。 几乎所有猪的上呼吸道中都携带链球菌。实际上,链球菌可以看作猪扁桃体和鼻腔中的正常菌群,并且甚至可从健康猪肺脏中分离到。致病菌株并不存在于所有猪体内,因此,从猪的上呼吸道中分离到链球菌,不应该诊断为疾病。一头猪体内可以携带不同血清型的,甚至同一血清型中的不同菌株。 因为很多链球菌菌株的毒力并不知道,有必要对某些引起临床疾病的菌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例如,在大量猪体内或支气管肺炎的纯培养物中分离到的链球菌,只能看作肺脏潜在的病原。 感染的日龄 通常认为,最危险的时期是在5-10周龄之间,每一猪场都有特定的发病时期。 链球菌的水平传播常在断奶后立即发生,此时小猪会打架,通过咬出来的伤口,混合感染性的唾液和血液。但是,在打架的育肥猪舍内也可能因此发生损失,通常在育肥的初期阶段到60千克时发生。 老母猪有可能感染新引进的后备母猪。实际上,母猪通常扮演病原储存宿主的角色。链球菌不仅能够存在于上呼吸道,而且可以存在于生殖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些新生仔猪可以在分娩时感染(垂直传播)。 为什么一窝里仅有部分仔猪受到感染,其它猪没有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主要是由于现有设备的敏感性不能进行准确地诊断。最近开发的试验(选择性分离、检测特异血清型DNA的分子试验)将会很快提高我们有关本阶段和以

有关外,影响较大猪发病的因素同样没有弄清。 II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脑炎,神经症状、划船样动作、耳直立、眼睛上翻 应激反应刺激的表现 在生产到肥育系统中,临床症状的突然爆发并不说明感染是最近才引进猪场的。有可能细菌在很早以前就存在,而且没有临床症状。 可以认为很多饲养条件能增加疾病爆发的危险性。这些因素包括:过度拥挤、与通风不足(氨气、CO2、灰尘浓度或湿度过高)有关的高温、温度的波动和以不同日龄的猪和粪尿污染严重(仔猪周围和下面)为特征的饲养管理不良等。 在全进全出饲养系统中,因为与其它病原的感染一样,这一系统变化的突然性和严重感染猪与易感仔猪混合,有致病力的链球菌可快速致病。 临床诊断 Lisa Tokach, Steve Henry and Enric Marco 感染日龄和发病症状随猪场不同而不同,但对特定猪场来讲是相对固定的。断奶仔猪的链球菌病通常根据以下一项或更多的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急性死亡、脑膜脑炎、发热(40-42°C)和关节炎, 潜伏期极短(<24小时)。因此,在急性爆发时,最早的症状可能仅仅是发现一头或几头死猪。 有时,链球菌发病不是很快,因此有可能观察到关节炎。有些结局,如在恢复的仔猪可以见到瞎眼和头部姿势异常(容易与中耳感染混淆)。 很少发生于哺乳仔猪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与防治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与防治 摘要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规模化养猪造成严重的损失。 关键词 猪链球菌病;症状;治疗 1.症状 1.1急性败血型 本型为C群链球菌、类马链球菌、D群链球菌和L群链球菌在血中增殖引起全身症状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5-11月份多发。最急性型不出现症状即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43℃,废食、震颤,耳、颈下、腹部出现紫斑,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此类型多发生于架子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是本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类型。 1.2心内膜炎型 本型不容易生前发现和诊断,多发于仔猪,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体表发绀,很快死亡。往往与脑膜炎型并发。 1.3脑膜炎型 除体温升高、拒食外,出现神经症状。磨牙、转圈、头向上仰、运动失调,后期四肢划水样动作,最后昏迷死亡。 1.4关节炎型 通常先出现于1-3日龄的幼猪,仔猪也可发生。表现为跛行和关节肿大,呈高度跛行,不能站立,体温升高,被毛粗乱。由于抢不上吃奶而逐渐消?。 1.5化浓性淋巴结类型 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为常见,咽、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肿胀、硬固、热痛,可影响采食,一般不引起死亡。 2.诊断 2.1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剖检变化,常可作出初步诊断。为了确诊应进一步作细菌检查,可采取病猪或死猪的脓汁、血、脑、肝、脾等组织作抹片,染色、镜检,如发现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即可确诊。条件许可还可以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2.2本病应该注意与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相区别。 3.防治 防治猪的链球菌病应着眼于减少应激因素,不使猪过度拥挤,加强通风。保持猪舍和场地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