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与多基因疾病

单基因与多基因疾病
单基因与多基因疾病

单基因与多基因疾病

背景

人类自身疾病都或多或少的与基因有关,基因决定了什么人,会在什么时候患什么样的病以及患病的严重程度。我们通常把与遗传物质有关的疾病定义为遗传病,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如21三体综合症等)。其中,单基因病又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多基因病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全球已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病大约有6600多种,并且每年还在以10-50种的速度增加。通过识别疾病相关基因并探明其致病的分子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药物或者治疗手段,以最终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单基因疾病

单基因疾病是指由于单个基因的缺陷所引发的人体疾病,这种缺陷变异包括单个核苷酸的替换、缺失、插入、移码突变以及基因的剪接突变。这些缺陷基因通常来自父母的生殖细胞,并且都可以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又称为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疾病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发现6600多种单基因疾病,且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平均每年都有数十种新发现的单基因疾病。在这些已发现的单基因疾病中,已经有1000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清楚,能应用于临床检测。如血友病、苯丙酮尿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地中海贫血等。单基因疾病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如短指症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如白化病等)、X伴性显性遗传病(XD,如抗维生素D缺乏病等)、X伴性隐性遗传病(XR,如色盲等)、Y伴性遗传病(YL,如耳廓长毛症等)。

单基因疾病的判定与研究策略

单基因遗传病的定位研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有时一个足够大的家系就有可能发现基因缺陷。系谱分析常用于判定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所谓系谱,就是从先证者入手,就某种性状或疾病追溯调查其家系中所有成员的发生情况后绘制的图谱。根据绘制成的系谱图,应用遗传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所发现的疾病或特定性状是否有遗传因素。如为遗传病,则应确定其可能的遗传方式,预测各基因型频率,并估计再发风险,这一分析过程即为系谱分析。通过系谱分析,可以明确某一疾病是否为遗传病,并且有助于区分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进而确定家系中每个成员的基因型,预测后代中该病的发病风险。

单基因疾病的检测

虽然单基因疾病只要一个基因发生变异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一种单基因疾病并非只有一个对应的相关基因,可能有多个相关基因,只要它们的其中一个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全色盲就有三个已知基因CNGB3、CNGA3和GNAT2,并且这三个基因也只是

覆盖了已知患者的80%左右,这说明还有其它的基因突变也能导致全色盲的发生。另外,对于同一个致病基因,不同的患者突变的位置和突变的方向也各不相同,如苯丙酮尿症已经报道有上百种的突变会导致该病的发生。目前,对单基因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的疾病的发现、新的致病基因的确定和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确定。通过对致病基因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汇总成一个数据库,再开发出一个准确、可行的单基因疾病检测方法是目前基因检测的通用办法。单基因疾病检测主要依赖于高通量的测序技术来测定出各种致病基因的序列,与数据库进行比对或通过文献查阅找出被测基因是否存在致病或疑似致病位点,进而做出诊断或疾病预测。

多基因疾病

多基因遗传病指某种疾病的发生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引起的,它们的基本遗传规律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但多基因遗传病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着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所占的比重称为遗传度,遗传度越高表示遗传因素起的作用越大,反之,环境因素所起作用大,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非常罕见。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之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而是共显性。每个基因的作用都是微效的,但多个基因的累加效应可对表型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都有明显的不同。常见的多基因疾病有: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精神分裂症、无脑儿、糖尿病等。

多基因病的确认与易感基因

研究发现,多基因疾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1)这类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1/4,且患者的双亲和子代的发病率与同胞相同。因此,不符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2)遗传度在60%以上的多基因病中,病人的第一级亲属(指有1/2的基因相同的亲属,如双亲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即为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接近于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例如唇裂,人群发病率为1.7/1000,其遗传度76%,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4%,近于0.0017的平方根;(3)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率明显下降。又如唇裂在一级亲属中发病率为4%,二级亲属(叔、伯、舅、姨)中约0.7%,三级亲属(堂兄弟姐妹、姑、姨表兄弟姐妹等)仅为0.3%;(4)亲属发病率与家族中已有的患者人数和患者病变的程度有关,家族病例数越多,病变越严重,亲属发病率就越高;(5)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高50~100%;(6)有些多基因病有性别的差异和种族的差异。如先天性幽门狭窄,男子为女子的5倍;先天性髋脱臼,日本人发病率是美国人的10倍。某一遗传病如基本符合上述特征,而且其实际调查的患病先证者各级亲属发病率与上述预期的发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 就可确认该病遗传性质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病。

由于大多数的多基因疾病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协同作用并与环境因素共同导致,而这些微效基因又赋予患者易感性,故称为疾病易感基因。显然,多基因疾病是由多个易感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性状,具有微效累加效应或者主效基因。除此之外,再对多基因遗传病的易感基因识别、定位时,应考虑到环境对基因作用的影响以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的。纯合体的婴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而食物中的或正常组织分解产生的苯丙氨酸会在患儿脑内积累,影响大脑发育。但如果给患儿喂食含低苯丙氨酸的食物,就能减轻疾病的临床症状,他们通常可以发育成熟,智力也没有严重影响。这说明环境因素对基因作用的影响。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和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上位效应。

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策略和分析方法

目前多基因病基因识别、定位的总体思路是沿用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模式。首先,选定研究样本(如家系、同胞对或人群),用遗传标志物对样本成员针对全基因组、某染色体区段或某候选基因进行扫描,最后将所得数据用相应统计方法分析,确定哪些区段或基因与所研究的疾病间存在连锁或相关关系。常用的遗传标志物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微卫星多态标记( short tande mrepeats,ST R )、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 N P )等,其中,SNP为目前最常用的遗传标志物。

连锁分析根据基因的重组率来计算两基因位点之间的遗传图距称为连锁分析。其基本原理是: 在家系中,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位点( 致病基因与遗传标记)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交换与重组。两个位点之间相距越远,则发生重组的机率就越高,它们一起传给后代的机会就越小。因此由家系中标记位点与疾病位点间的重组率可估算出二者间的遗传距离及连锁程度。通过对覆盖密度适当的遗传图中的遗传标志在家系中进行基因分型,以此找到与致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某一遗传标志,从而粗略地定位该基因。根据疾病有无合适的遗传模式,可分别进行参数分析与非参数分析[2]。参数分析法2,亦称模式依赖的连锁分析法,即一般所指的连锁分析法。主要检测在两基因以某一重组率相连锁时,出现这种情况的似然性有多大。该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已知遗传方式的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定位。非参数分析法不依赖于疾病的遗传模式,其研究对象限于家系中成对的患病成员,被认为是多基因疾病的理想分析法。常用的非参数分析法有患病同胞对法受累同胞对( affected sib- pai r,A S P ) 和患病家系成员法( affected pedigree member,A P M )3,4。

关联研究和连锁不平衡关联研究是指在某一群体中设病人组和对照组,确定遗传位标频率在两组中是否存在差别,即分析遗传位标基因型与性状基因间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进而在该遗传位标附近寻找目标基因。所谓连锁不平衡,就是指同一条染色体上,两个等位基因间的非随机相关。即当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同时存在的概率,大于人群中因随机分布而同时出现的概率时,就称这两个位点处于LD 状态。通常选用隔离人群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更为理想。常用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方法有:传递- 连锁不平衡检验( 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 D T)、单倍型相对风险率分析(haplotype relative risk,HRR) 、双位点方法(two-locus methods)等5。

动物模型的多基因分析人类作为多基因遗传病研究的材料有着一些很难克服的弊端,但建立动物模型,通过动物模型的分析6,找出与人类相近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控制这些变化的遗传基础是解决问题的较好办法。近年来,动物模型或实验杂交( experimental crosses) 在人类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动物模型或实验杂交用于基因定位常采用数量性状位点( quanti tativetrait locus, Q T L )法。利用Q T L 定位法已在小鼠中基本构建了精细的遗传连锁图。实验证明,Q T L 定位在实验杂交中要比人类家系中更有效,但由于生物物种间的生理差异以及动物缺乏人类所特有的某些性状,故对某些人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诵读困难等而言,动物模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展望

目前,单基因疾病研究相关技术和方法日趋成熟,但多基因病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在于:1.多基因病的遗传模式尚未确定;2.性状的变异往往受众多基因与环境的共同调控,相互间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作;3.基因与基因间、基因与环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检测。但随着,S N P 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为多基因遗传病易感基因的识别、定位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我国是一个遗传资源丰富的国家,由于民族众多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是我国目前仍保存着许多相对隔离的群体。这是我们开发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一项极其珍贵的的资源优势。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家系资源,迅速开展遗传病的研究工作,提高我国人类遗传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占领未来遗传病治疗的战略制高点。

1 张奎星, 朱., 黄薇等. 多基因遗传病基因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生理科学进展32, 215-219

(2001).

2 汪云, 朱. .全基因组扫描定位易感基因的策略和方法.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19, 374-376

(2008).

3 Weeks, D. E. & Lathrop, G. M. Polygenic disease: methods for mapping complex disease

traits. Trends in genetics : TIG11, 513-519 (1995).

4 Thway, T. M. et al. Impact of Anti-Drug Antibodies in Pre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Assessment. The AAPS journal, doi:10.1208/s12248-013-9484-4 (2013).

5 Jorde, L. B.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d the search for complex disease genes. Genome

research10, 1435-1444 (2000).

6 顾鸣敏. 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分析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1, 60-65 (1998).

医学遗传知识学习题(附标准答案)第7章多基因病

第七章多基因遗传病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质量性状的变异的特点为。 A.基因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 B.呈正态分布 C.基因间呈显隐性关系 D.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 E.可分为2~3个高峰 2.多基因遗传病患者同胞的发病率约为。 A.0.1%~1% B.1%~10% C.1/2或1/4 D.70%~80% E.20%~30% 3.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A.冠心病 B.唇裂 C.先天性心脏病 D.糖尿病 E.并指症4. 下列关于多基因遗传的错误说法是______。 A.遗传基础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B.多为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作用 C.微效基因是共显性的 D.环境因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E.微效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5.多基因病的遗传学病因是______。 A.染色体结构改变 B.染色体数目异常 C.一对等位基因突变 D.易患性基因的积累作用 E.体细胞DNA突变 6.在多基因遗传中起作用的基因是______。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外源基因D.微效基因 E.mtDNA基因

7.累加效应是由多个______的作用而形成。 A.显性基因 B.共显性基因 C.隐性基因 D.显、隐性基因 E.mtDNA基因 8.多基因遗传与单基因遗传的共同特征是______。 A.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明确 B.基因的作用可累加 C.基因呈孟德尔方式传递 D.基因是共显性的 E.不同个体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9.如果某种遗传性状的变异在群体中的分布只有一个峰,这种性状称______。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数量性状 D.质量性状 E.单基因性状 10. 有两个唇腭裂患者家系,其中A家系有三个患者,B家系有两个患者,这两个家系的再发风险是。 A.A家系大于B家系 B.B家系大于A家系 C.A家系等于B家系D.等于群体发病率 E.以上都不对 11.某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为1%,遗传度为80%,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为。 A. 1% B. 2% C. 1/4 D. 1/10 E.1/4 12. _______是多基因病。 A. 肾结石 B. 蚕豆病 C. Down综合征 D. Marfan综合征 E. Turner综合征 13.唇裂属于_______。 A. 多基因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 C. 质量性状遗传 D. 染色体病 E. 线粒体遗传病 14.微效基因所不具备的特点是_______。 A.共显性 B.作用微小 C.有累加作用 D.是显性基因 E.2对或2对以上共同作用 15.下列______为数量性状特征。

第五章 单基因遗传与单基因病(答案)

第五章单基因遗传与单基因病(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盂德尔用纯种圆滑和皱缩的豌豆杂交,子1代都是圆滑;子1代再与纯种皱缩的豌豆杂交,所结种子圆滑和皱缩的比例是 :1 :3 :2:1 :1 : 3: 3:l *2.一个杂交后代的3/4呈显性性状,这个杂交组合是 ×Tt ×tt ×TT ×Tt ×tt 3.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4.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2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2代性状分离比为3:l C.等位基因随同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E. 隐性性状在子1代不表达 *5.隐性性状的意义是: A.隐性性状的个体都是杂合体,不能稳定遗传 B.隐性性状的个体都是纯合体,可以稳定遗传 C.隐性性状可以隐藏在体内而不表现出来 D. 隐性性状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E.杂合体状态下不表现隐性性状 6.等位基因的分离是由于: A.着丝粒的分裂 B.遗传性状的分离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E.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 *7.人类惯用右手(R)对惯用左手(r)是显性,父亲惯用右手(R),母亲惯用左手,他们有一个孩子惯用左手,此种婚配的基因型为: ×rr ×Rr ×RR ×rr ×rr 8.一般认为,只要P小于多少,便可以认为实得资料与理论比数间有显著差异,应把假设的分离比否定: 杂合子的表型介于纯合子显性和纯合子隐性表型之间,这种遗传方式称为: A.共显性遗传 B.外显不全 C.完全显性遗传 D.不完全显性遗传 E.拟显性遗传 *10.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情况下,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可以表现出来称为:

单基因与多基因疾病

单基因与多基因疾病 背景 人类自身疾病都或多或少的与基因有关,基因决定了什么人,会在什么时候患什么样的病以及患病的严重程度。我们通常把与遗传物质有关的疾病定义为遗传病,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如21三体综合症等)。其中,单基因病又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多基因病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全球已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病大约有6600多种,并且每年还在以10-50种的速度增加。通过识别疾病相关基因并探明其致病的分子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药物或者治疗手段,以最终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单基因疾病 单基因疾病是指由于单个基因的缺陷所引发的人体疾病,这种缺陷变异包括单个核苷酸的替换、缺失、插入、移码突变以及基因的剪接突变。这些缺陷基因通常来自父母的生殖细胞,并且都可以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又称为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疾病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发现6600多种单基因疾病,且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平均每年都有数十种新发现的单基因疾病。在这些已发现的单基因疾病中,已经有1000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清楚,能应用于临床检测。如血友病、苯丙酮尿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地中海贫血等。单基因疾病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如短指症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如白化病等)、X伴性显性遗传病(XD,如抗维生素D缺乏病等)、X伴性隐性遗传病(XR,如色盲等)、Y伴性遗传病(YL,如耳廓长毛症等)。 单基因疾病的判定与研究策略 单基因遗传病的定位研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有时一个足够大的家系就有可能发现基因缺陷。系谱分析常用于判定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所谓系谱,就是从先证者入手,就某种性状或疾病追溯调查其家系中所有成员的发生情况后绘制的图谱。根据绘制成的系谱图,应用遗传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所发现的疾病或特定性状是否有遗传因素。如为遗传病,则应确定其可能的遗传方式,预测各基因型频率,并估计再发风险,这一分析过程即为系谱分析。通过系谱分析,可以明确某一疾病是否为遗传病,并且有助于区分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进而确定家系中每个成员的基因型,预测后代中该病的发病风险。 单基因疾病的检测 虽然单基因疾病只要一个基因发生变异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一种单基因疾病并非只有一个对应的相关基因,可能有多个相关基因,只要它们的其中一个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全色盲就有三个已知基因CNGB3、CNGA3和GNAT2,并且这三个基因也只是

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

辅导4 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 前面几章学习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没问题的话,我们就进行第五章的学习了。 根据控制人类遗传性状的基因数目将人类遗传性状的遗传方式分为两大类: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 单基因遗传性状受一对基因的控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定律;多基因遗传性状受多对微效基因的控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规律比较复杂。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经典遗传学的基本规律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连锁互换定律。 分离规律说的是遗传性状有显隐性之分,这样具有明显显隐性差异的一对性状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由一对纯合隐性基因决定。杂合体往往表现显性基因的性状。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自由组合定律是说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形成合子时又自由组合,因而产生了亲本类型和重新组合的类型。F2代四种类型的比例为9:3:3:1。 连锁互换定律是说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互相连锁的,它们常一起传递,但有时也会发生分离和重组,是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各对等位基因进行了交换。基因间距离越远,交换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根据交换率可以确定基因间的相对位置,可以绘制基因连锁图。 互换率(%)=重组合类型数/(重组合类型数+亲组合类型数)×100% 二、单基因遗传 遗传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称单基因遗传。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叫单基因病。人类单基因遗传分为五种主要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和Y连锁遗传。 临床上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常用系谱分析法。 (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系谱特点为:(1)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2)病例散发,系谱中看不到连续遗传的现象;(3)患者的双亲表型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患者的同胞患病的概率是1/4,正常的概率为3/4,但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的可能性是携带者。(4)近亲婚配后代发病率高。 (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类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不规则显性、共显性、延迟显性。

多基因病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E) A.精神分裂症 B.糖尿病 C.先天性幽门狭窄 D.唇裂 E.软骨发育不全 2、多基因病的特点是(B) A.不需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 B.以数量性状为基础 C.群体发病率低 D.罕见家族聚集现象 E.以上都不是 3、多基因病患者的同胞发病风险是(D) A.50% B. 25% C.12.5% D.1%-10% E.0.1%-1% 4、下列关于多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近亲结婚发病率增高,且较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显著 B. 群体发病率存在种族(民族)差异 C.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 D.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远低于单基因病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 E.发病率与亲缘系数有关 5、多基因病的遗传基础是(D) A.遗传率B. 易患性C.群体发病率D.微效基因E.发病阈值 6、下列不符合数量性状的变异特点的是(B) A.一对性状存在着一系列中间过渡类型 B.一个群体性状变异曲线是不连续的 C.分布近似于正态曲线 D. 一对性状间无质的差异 E. 大部分个体的表现型都接近于中间类型 7、在多基因遗传中,两个极端变异的个体杂交后,子1代是(D) A.均为极端的个体 B.均为中间的个体 C.多数为极端的个体,少数为中间的个体 D.多数为中间的个体,少数为极端的个体 E.极端个体和中间个体各占一半 8、在一个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多基因遗传的变异范围广泛,大多数个体接近于中间类型,极端变异的个体很少。这些变异产生是由(A) A.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遗传基础的作用大小决定的 C.环境因素的作用大小决定的 D.多对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作用的结果 E.主基因作用 9、群体中发病阈值与易患性平均值之间的距离可通过(A)估算 A.群体发病率的高低 B. 双生子发病一致率

多基因遗传病

医学遗传学 多基因遗传病 第一节多基因遗传 一、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1)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 (2)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 二、多基因假说 1.两对以上的基因 (1)共显性 (2)微效基因加性效应 微效基因遵循孟德尔定律 2.环境因素 (1)多基因遗传(polygenic inheritance) (2)多因子遗传(multifactorial inheritance) 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两个极端变异(纯种)的个体杂交 ?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个体之间杂交 ?子一代随机杂交的群体 第二节多基因遗传病 一、易患性和阈值 ?易感性(susceptibility) :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基础决定的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易患性(liability) :多基因遗传病中一个个体在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

同作用下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易患性。 ?易患性与阈值假说 ?阈值(threshold):使个体发病的易患性限度称阈值。 二、遗传率 ?遗传率(h2) ?多基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heritability),又称为遗传度。一般用百分率(%)来表示。 三、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 ?发病率与患者亲属级别(亲缘系数)有关。 ?群体发病率存在种族(民族)差异。 ?近亲婚配对发病率的影响不如单基因病大。 四、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的估计 (一)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 ?与该病的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很多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为0.1%~1%,遗传率为70%~80%。 ?这时可用Edward公式估计发病风险,即f =P ,f 为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P 为群体发病率。 ?若群体发病率和遗传率不在此范围内,需查表计算。 ?斜线为遗传率。

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疾病特征-疾病分类

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疾病特征|疾病分类 本文是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疾病特征|疾病分类,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有6600多种,并且每年在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单基因遗传病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 单基因遗传病的疾病特征 据有关医学研究证明,80年代统计,人类单基因病有3300多种,其遗传方式及再发风险符合Mandel规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如有一个突变,这个突变基因的异常效应就能显示发病。这类疾病已达17OO多种,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多指、并指等。其遗传系谱特点是;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患者双亲往往有一方为患者。若双亲无病,子女一般不发病;患者常为杂合型,苦与正常人婚配,其子女患病概率为50%;常见连续几代的遗传。显性致病基因有时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杂合子个体携带显性致病基因并不表达,即不完全外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外显率为60%-9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当隐性基因纯合时才能发病。即隐性遗传病患者,大多是由两个携带者所生的后代。已确定这类疾病约1200多种,如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杂合型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本身不表达相应的性状,但可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谱系特点: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发病与性别无关;双亲为无病携带者,子女发病概率为25%;常是越代遗传;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患病率大为增高。如苯丙酮尿症在人群中随机婚配时,发病率为1:14500;表兄妹婚配则为1:1700。全身性白化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40000;表兄妹婚配则为1:3600。

关于几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

关于几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 发表时间:2012-03-09T15:26:16.31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吕继红[导读] 基因多态性是指基因的某些位点可以发生中性改变,使DNA 的一级结构各不相同,但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形成多态。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吕继红 传统的疾病诊断,是以疾病或病原体的表型改变为依据的表型诊断。由于疾病的表型改变往往出现较晚,当表型改变出现时,基因型的改变早已出现。因此,只针对表现型的诊断,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大量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除外伤外,人类疾病几乎都与基因相关。和基因相关的疾病大致可分为三类:单基因病(由一个基因位点突变引起),多基因病(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获得性基因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我们经常提到的常见疾病即为其中的多基因病,它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表型复杂性及种族差异性等特征。 基因多态性是指基因的某些位点可以发生中性改变,使DNA 的一级结构各不相同,但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形成多态。基因的多态性可以看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的个体区别的遗传标志,有很多表现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还有短片段重复序列、插入和缺失多态性等。与稀有和高外显率的致病性突变不同,SNP 广泛存在于人群中,是广义上基因点突变,其发生率在1%以上。易感基因的特点是基因变异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只造成集体患病的潜在危险性增加,一旦外界有因素介入,即可导致疾病发生。多基因病属高发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常见的多基因病及其诱发基因:其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全世界约有1%的人患有这种疾病。表现为患者认知能力的障碍和大脑异常。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经典的连锁分析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及最近的全基因组扫描,发现可能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主要包括:COMT,NRGI,DTNBP1,DISCI,G72,DAAO,RGS4 等;对患者死后脑组织的分子水平研究也发现一些易感基因:DLX1,REELIN,SEMAPHORIN3A 等。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脑容量比较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容量较小。一些研究中也发现,与大脑容量相关的易感基因GULP1 与精神分裂症也相关,人的GULP1 基因位于2 号染色体上。研究表明,GULP1 基因的两个单核苷酸多肽位点(SNP)rs2004888 和rs4522565 都显著的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其二,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所致的复杂疾病,许多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型表达的冠心病相关。急性心肌梗死(AMI)也被证明是与环境相关的多基因病,其家族史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近年来对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确定了一系列的AMI易感基因及相关单核苷酸多肽(SNP)位点。除上述致冠心病的易感基因外,还包括与男性AMI 相关的CX37 基因的C1019T 及AT1R 基因A1166C。原发性高血压(EHT)也是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疾病,研究表明,AGT235M,ACEALUD 和ApoBXall 被证明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其三,唇腭裂。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生率为0.1豫耀0.2豫。在不同人群中有15%耀20%的家族史,因此遗传因素被认为在唇腭裂的病因学中占重要地位。不同的人特定区域如1q,2p,4p,6p,14q,17q,19q 均发现与唇腭裂的发病相关的基因位点。在我国,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率较高。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指不伴发其它系统畸形的不属于任何综合征的唇裂、唇裂合并腭裂的总称,这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先天畸形。已确定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包括:定位于1p36.3,编码5,10原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定位于2p13,编码多肽类生长因子的基因TG原F琢;定位于1q32原1q41,编码蛋白质与DNA 结合域的干扰素调节因子IRF6;定位于4p16 的同源异型盒基因MSX1;定位于11q23 的脊髓灰质炎受体相关基因PVRL1 等。 其四,瘢痕疙瘩家系。瘢痕疙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创伤后病理性瘢痕愈合现象,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其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完全,且瘢痕疙瘩的发病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对日本家系和非洲裔美国人家系的易感基因定位研究,确定其易感基因位点分别与染色体2q23 和7p11存在连锁关系。 其五,新生儿聋病。耳聋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新生儿严重听力受损的发生率约为0.1豫,其中约60豫的耳聋患者是遗传性的。听力损失相关基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同种族人群中,极重度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患者,单纯由GJB2 基因突变导致的听力损失高达30% 耀50%。线粒体12SrRNA1555G,1494T 以及SLC26A4 基因的突变患者在出生之时未必表现出听力损失,而是在接触药物和头部震荡外伤后出现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家系分析,给予家系中高位人群预警,也能避免聋病患者的出现。也可以通过婚前遗传学咨询的产前咨询、检测,避免耳聋基因的继续下传。 其六,域型糖尿病。20 世纪90 年代,采用定位克隆策略发现了一些符合孟德尔遗传模式的糖尿病。但II 型糖尿病与之有所不同,属于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基因突变、环境因素、个体易感性这三者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其中单个基因的突变只对疾病的发生起最小的作用。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数以万计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了许多对糖尿病的发生起作用的基因,如肝细胞核因子1茁(TCF2)、WFS1(Wolfram)、锌转运子(SLC30A8)、干细胞表达同源盒(HHEX)、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A/2B (CDKN2A/2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 结合蛋白2(IGF2BP2)。其中,TCF7L2 是目前发现的在欧洲人群中作用最强的基因。一种参与葡萄糖代谢的酶基因(G6PC2),存在与中国人群空腹血糖相关的新的变异位点。这一缺陷变异基因可使个体患域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9%。IB(HNF1B)基因的一个变异位点,可使个体患域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6%。

第五章单基因遗传与单基因病答案

精品文档 第五章单基因遗传与单基因病(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盂德尔用纯种圆滑和皱缩的豌豆杂交,子1代都是圆滑;子1代再与纯种皱缩的豌豆杂交,所结种子圆滑和皱缩的比例是 A.3:1 B.1:3 C.1:2:1 D.1:1 E.9: 3: 3:l *2.一个杂交后代的3/4呈显性性状,这个杂交组合是 A.Tt×Tt B.TT×tt C.TT×TT D.TT×Tt E.Tt×tt 3.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E.AABB×aabb 4.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2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2代性状分离比为3:l C.等位基因随同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E. 隐性性状在子1代不表达 *5.隐性性状的意义是: A.隐性性状的个体都是杂合体,不能稳定遗传 B.隐性性状的个体都是纯合体,可以稳定遗传 C.隐性性状可以隐藏在体内而不表现出来 D. 隐性性状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E.杂合体状态下不表现隐性性状 6.等位基因的分离是由于: A.着丝粒的分裂 B.遗传性状的分离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E.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 *7.人类惯用右手(R)对惯用左手(r)是显性,父亲惯用右手(R),母亲惯用左手,他们有一个孩子惯用左手,此种婚配的基因型为: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E.rr×rr 8.一般认为,只要P小于多少,便可以认为实得资料与理论比数间有显著差异,应把假设的分离比否定: A.0.5 B.0.01 C.0.005 D.0.05 E.0.001 *9.杂合子的表型介于纯合子显性和纯合子隐性表型之间,这种遗传方式称为: A.共显性遗传 B.外显不全 C.完全显性遗传 D.不完全显性遗传 E.拟显性遗传 *10.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情况下,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可以表现出来称为: A.共显性遗传 B.外显不全 C.完全显性遗传 D.不完全显性遗传 E.拟显性遗传 *11.一个并指(AD)的人与一表型正常的人结婚,生出了一个手指正常的白化病(AR)患儿,他们再生出手指和肤色都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 A.1/2 B.1/4 C.3/4 D.1/8 E.3/8 *12.先天性聋哑为一种AR病,当父母全为先天性聋哑时,其孩子并不聋哑,其可能的原因是: A.遗传异质性 B.外显不全 C.完全显性遗传 D.表现度不一致 E.基因的多效性 13.几种不同的基因分别作用于同一器官的发育过程,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效应(表现型)称为: A.遗传异质性 B.表型模拟 C.完全显性遗传 D.表现度不一致 E.基因的多效性

人的单基因遗传性状汇总

人体一些单基因性状遗传分析 单基因性状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和伴性遗传(SL)3大类。伴性遗传又可分为:X伴性显性遗传(XD)、X伴性隐性遗传(XR)和Y伴性遗传。下面分析一些完全显性的人体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供参考。 1 人体形态性状的遗传 1.1 头形指成年人的头形,头横幅与前后之比例(横幅/前后)>0.80的为短头。俗称“扁头”,为AD。比例<0.80者为长头,是AR。 1.2 发旋在头顶靠后方的中线处有一螺纹即发旋。螺纹处头发纹路有两种方式:①右旋,即顺时针方向,是AD。②左旋。即逆时针方向,是AR。 1.3头发卷发是AD,直发是AR。 1.4头发颜色黑发是AD,金发是AR。 1.5前额发际着生头发区域的边缘即发际。前额发际有两种情况:①前额发际向脑门突出一三角形发突,即AD。②前额发际平齐的为AR(图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患者后发际低,是临床诊断标志之一。 1.6眼睑俗称“眼皮”。双眼皮是AD,单眼皮是AR。 1.7蒙古褶亦称“眦皱襞”。即上眼皮在眼角向下延伸形成的皮肤皱褶,此褶不同程度地遮盖着泪阜。有蒙古褶为AD,无蒙古褶为AR。蒙古褶是大部分蒙古人种(亦称黄色人种)的特征。非洲南部的科萨人这种特征也颇明显(图2)。1.8眼色即虹膜的颜色。褐色眼或棕色眼是AD,蓝色眼或黑色眼是AR。

1.9睫毛长睫毛为AD,短睫毛为AR。 1.10耳垂有耳垂,即耳垂下悬,与头连接处向上凹陷,为AD。无耳垂,即耳轮一直向下延续到头部,为AR(图3.①)。 1.11达尔文氏结节人类耳轮边缘后上部有一个小结节,称达尔文氏结节,又称耳轮结节。一般认为这个突起和猴类耳壳的耳尖相当。有这个结节为AD,没有为AR。但有的人仅一个耳有此特征,有的个体具显性基因,但由于外显率低,类似隐性表现型。也有人认为达尔文氏结节与鼻尖厚度是连锁遗传(图3.②)。1.12耳垢亦称“耵聍”。即外耳道耵聍腺的正常油脂性分泌物,黄色或棕色,有保护作用。但耳垢的性质则不同,湿耳垢为AD,干耳垢为AR。 1.13 鼻尖即鼻下端向前的突起。其向下弯曲呈鹰嘴状,即钩鼻尖,为AD。直鼻尖为AR。 1.14 鼻孔阔鼻孔是AD,狭鼻孔是AR。 1.15 卷舌研究我国人的发音发现,有的人能按自己的意志,把舌的两侧边抬高卷曲如同英文字母U形,即为卷舌,属AD。多数人具有此特征。有的人不能卷舌,属AR(图4)。

单基因遗传习题

第四章单基因疾病的遗传 习题 (一)A型选择题 1.在世代间连续传代并无性别分布差异的遗传病为 A.AR B.AD C.XR D.XD E.Y连锁遗传 2.在世代间不连续传代并无性别分布差异的遗传病为 A.AR B.AD C.XR D.XD E.Y连锁遗传 3.在世代间间断传代并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的遗传病为 A.AR B.AD C.XR D.XD E.Y连锁遗传 4.在世代间连续传代并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遗传病为 A.AR B.AD C.XR D.XD E.Y连锁遗传 5.家族中所有有血缘关系的男性都发病的遗传病为 A.AR B.AD C.XR D.XD E.Y连锁遗传 6.男性患者所有女儿都患病的遗传病为 A.AR B.AD C.XR D.XD E.Y连锁遗传 7.属于完全显性的遗传病为 A.软骨发育不全B.多指症C.Huntington舞蹈病 D.短指症E.早秃 8.属于不完全显性的遗传病为 A.软骨发育不全B.短指症C.多指症 D.Huntington舞蹈病E.早秃 9.属于不规则显性的遗传病为 A.软骨发育不全B.多指症C.Huntington舞蹈病 D.短指症E.早秃 10.属于从性显性的遗传病为 A.软骨发育不全B.多指症C.Huntington舞蹈病 D.短指症E.早秃 11.子女发病率为1/4的遗传病为 A.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连锁显性遗传 D.X连锁隐性遗传E.Y连锁遗传 12.患者正常同胞有2/3为携带者的遗传病为 A.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连锁显性遗传 D.X连锁隐性遗传E.Y连锁遗传 13.在患者的同胞中有1/2的可能性为患者的遗传病 A.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连锁显性遗传 D.X连锁隐性遗传E.Y连锁遗传 14.存在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的遗传病为 A.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连锁显性遗传 D.X连锁隐性遗传E.Y连锁遗传 15.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为白化病(AR)患者。假设白化病基因在人群中为携带者的频率为1/60,这对夫妇生育白化病患儿的概率为 A.1/4 B.1/360 C.1/240 D.1/120 E.1/480

第三讲 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参考答案)

第三讲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13级临床1-10班、麻 醉班 考试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因突变致病的可能机制是() 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导致其功能增强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导致其功能减弱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虽不变,但其表达量过多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虽不变,但其表达量过少以上都包括 2 点突变可引起( ) mRNA降解 DNA复制停顿阅读框架移动氨基酸置换氨基酸缺失 3 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 G和T A和G T和C C和U T和U 4 属于转换的碱基替换为() A和C A和T T和C G和T G和C 5 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 6 导致脆性X综合征的是哪一种突变类型( ) 移码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错义突变动态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无义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终止密码突变 7 某基因表达后,合成了一条比正常基因产物短的多肽链,该基因突变为( )

移码突变动态突变错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无义突变 8 下列哪种突变可导致肽链氨基酸序列由“Ala-Gly-Val-Leu-Pro-Cys”为 “Ala-Val-Val-Leu-Pro- Cys”()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 9 终止密码突变会引起() 肽链缩短肽链延长编码的氨基酸不变编码的氨基酸性质改变都不对 10 关于基因突变说法正确的是() 由点突变引起的错义突变能够使蛋白质序列变短产生同义突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插入或者缺失碱基必定改变开放阅读框嘌呤和嘧啶互相替代的点突变称为转换结构基因的突变导致蛋白质表达量改变 11 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 移码突变动态突变片段突变转换颠换 12 下列哪种突变可导致肽链氨基酸序列由“Ala-Gly-Val-Leu-Pro-Cys”为 “Ala-Val-Gly-Val-Leu-Pro- Cys”() 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子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 13 下列哪种突变可引起移码突变( ) 转换和颠换颠换点突变缺失1-2个碱基插入3个核苷酸 14 错配联会和不等交换常引起() 错义突变中性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大段核酸缺失或重复 15 下列哪一种数量的碱基插入会导致基因的移码突变()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摘要: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同时又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种,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精神分裂症、家族性智力低下、脊柱裂、无脑儿、少年型糖尿病、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等。.易感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若干微效致病基因的累加作用,使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有患病的遗传基础,这种由多基因遗传基础决定的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易患性变异与群体发病率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低,目前无法测量,一般只能根据家庭成员中的发病情况作出大致的估计。同时,对多基因遗传病遗传率做了概述,对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进行了估计。 1 多基因遗传病的定义 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遗传度,用百分数表示。如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人类精神健康最大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为80%,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的形成中,遗传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则相对较小。多基因遗传病一般有家族性倾向,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亲中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多基因遗传病的易患性是属于数量性状,它们之间的变异是连续的。孟德尔式遗传即单基因遗传性状是属于质量性状,它们之间的变异是不连续的。 2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家族聚集现象 ①这类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1/4,且患者的双亲和子代的发病率与同胞相同。因此,不符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 ②遗传度在60%以上的多基因病中,病人的第一级亲属(指有1/2的基因相同的亲属,如双亲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即为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接近于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例如唇裂,人群发病率为1.7/1000,其遗传度76%,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4%,近于0.0017的平方根。 ③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率明显下降。又如唇裂在一级亲属中发病率为4%,二级亲属(叔、伯、舅、姨)中约0.7%,三级亲属(堂兄弟姐妹、姑、姨表兄弟姐妹等)仅为0.3%。 ④亲属发病率与家族中已有的患者人数和患者病变的程度有关,家族病例数越多,病变越严重,亲属发病率就越高。 ⑤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高50~100%。 ⑥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

第06章 多基因遗传病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基因遗传的疾病或性状受控于多对等位基因,也可以说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微效基因没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是共显性的,有累加效应,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和研究多基因遗传病病因、发病机制、再发风险估计,要考虑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 本章详细讲解多基因遗传的定义和特点、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和再发风险的估计等,扼要介绍多基因假说的主要论点和遗传度的计算方法。 一、基本纲要 1.掌握多基因遗传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多基因遗传、微效基因、易感性、易患性、阈值等。 2.掌握多基因遗传性状和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3.熟悉多基因假说。 4.了解遗传度的计算方法。 5.掌握多基因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的估计。 二、习题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A.冠心病 B.唇裂 C.先天性心脏病 D.糖尿病 E.并指症 2. 下列关于多基因遗传的错误说法是______。 A.遗传基础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B.多为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作用 C.微效基因是共显性的 D.环境因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E.微效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3.多基因病的遗传学病因是______。 A.染色体结构改变 B.染色体数目异常 C.一对等位基因突变 D.易患性基因的积累作用 E.体细胞DNA突变 4.在多基因遗传中起作用的基因是______。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外源基因 D.微效基因 E.mtDNA基因 5.累加效应是由多个______的作用而形成。 A.显性基因 B.共显性基因 C.隐性基因 D.显、隐性基因 E.mtDNA基因 6.多基因遗传与单基因遗传的共同特征是______。 A.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明确 B.基因的作用可累加 C.基因呈孟德尔方式传递 D.基因是共显性的 E.不同个体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7.如果某种遗传性状的变异在群体中的分布只有一个峰,这种性状称______。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数量性状 D.质量性状 E.单基因性状 8.有两个唇腭裂患者家系,其中A家系有三个患者,B家系有两个患者,这两个家系的再发风险是。 A.A家系大于B家系 B.B家系大于A家系 C.A家系等于B家系 D.等于群体发病率 E.以上都不对 9.某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为1%,遗传度为80%,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为。 A.1% B.2% C.1/4 D.1/10 E.1/4 10._______是多基因病。 A.肾结石 B.蚕豆病 C.Down综合征 D.Marfan综合征 E.Turner综合征 11.唇裂属于_______。 A.多基因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 C.质量性状遗传 D.染色体病 E.线粒体遗传病

多基因疾病关联研究

多基因疾病关联研究 HapMap项目完成以后,我们利用HapMap建立起来的工作基础,承接了多项国际、国内疾病基因组重点科研项目,帮助客户在一系列重大疾病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重要成果,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皮肤病、精神性疾病和环境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等方面。 1、冠心病和高血压:我们利用SNP 单倍型数据库,识别Tag SNP,开展了冠心病的研究。我们挑选2000多个与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候选基因相关的SNP,对患者和对照人群共近3000份样本进行了基因分型,对数据进行的关联分析发现了一些与疾病有关的易感位点。2009年我们与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合作开展高血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2、与吸烟导致肺癌相关的遗传因素、基因-环境互作机制:吸烟人群和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群,肺癌的发病率高。我们以此为模型,收集患者的DNA样本,进行基因型和单倍型的case-control关联分析研究,研究遗传多态与吸烟易患肺癌风险的相关性,筛选到一系列吸烟人群易发肺癌的易感基因位点,鉴定出在特定环境暴露下决定患病风险的易感基因,从分子水平研究环境化学物质与基因的互作,从而将病源学中基因-环境互作机制用于流行病学研究,确定高危人群。 3、精神性疾病——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精神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南方中心与美国Rutgers大学合作,利用南方公司的技术平台,采取候选基因策略,在大样本中开展了自闭症关联分析研究,以探讨这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遗传易感性。南方中心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合作,承担国家863项目——《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在南方公司的技术平台上开展精神分裂症的大样本GWAS研究,筛查可能相关的基因和CNV。 4、传染性疾病:传染病的个体易感性、病程发展和临床转归与个体遗传背景的关系研究对指导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多家单位利用我们的平台开展了病源体感染后临床转归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策略可行性研究。

单基因遗传及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及单基因遗传病 名词解释 1: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答: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异常所引起的遗传性疾病。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及其性质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显性、X连锁隐性以及Y染色体遗传。 2:先证者 答:是指医生在该家族中最先确认的患者。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如果控制某种性状或疾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状态下表现出某种性状或疾病,其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又可分为完全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不规则显性遗传、共显性遗传、延迟性显性遗传5中类型。4:完全显性遗传 答:杂合体患者与显性纯合体的表型完全相同,称为完全显性遗传。 5: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特点 答:患者双亲之一通常也是该病患者,且绝大多数为杂合子;患者的同胞、子女患此病的数量约占?,且男女发病的机会均等;此病在家族中可连续传递,即系谱中连续几代都有患者;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发病,除非发生新的基因突变。 6:不完全显性遗传 答:杂合体患者的表型介于纯合体患者和隐性纯合体患者(正常人),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 7:不规则显性遗传 答:是指带有显性基因的杂合体,由于遗传背景或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表现出相应症状,杂合体不发病,或发病程度有差异,因此在系谱中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 8:外显率 答:带有某致病基因的个体在一个群体中表现出相应疾病表现的比率。 9:表现度 答:在不规则显性情况下,基因在不同杂合子个体中的表现程度可有显著的差异或者说具有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由于各自的遗传背景不同,会表现出轻重不同的表型。 10:外显率与表现度的区分 答:其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阐明了基因表达与否,是质的问题;而后者亚说明的是在表达前提下的表现程度如何,是量的问题 11:共显性遗传 答:是指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个体中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两种基因的作用都能得到完全表现。 12:延迟性显性遗传 答::某些致病的基因在杂合子生命的早期并不表达,或虽表达但尚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只在达到一定年龄后才表现出疾病。 1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控制某种性状或疾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基因的性质是隐性的只有隐性纯合子才

多基因遗传病的原因

多基因遗传病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多基因遗传病的简介*二、多基因遗传病的原因*三、多基因遗传病的危害*四、多基因遗传病的高发人群*五、多基因遗传病的预防方法 多基因遗传病的简介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基因遗传的疾病或性状受控与多对等位基因,也可以说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微效基因没有显性与隐性 之分,是共显性的,有累加效应,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和研究多基因遗传病病因、发病机制、再发风险估计,要考虑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 多基因遗传的性状和疾病与单基因不同,其变异在一个群体中是连续的,不同的个体间只有量的差异。如人的身高,在人群中的变异是连续的。多基因遗传病指多个致病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常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远远低于单基因遗传病。因为除了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外,环境因素也在这类疾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精神分裂症、哮喘、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某些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脊柱裂等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的原因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是否患病。一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个体的患病可能接近于平均水平,当个体患病的可能性接近或高于一个限度时,就会患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这个限度就是代表造成

发病所需的最低的致病基因的数量。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高 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 大小程度称为遗传度或遗传率,一般用百分率(%)表示,各种多基 因遗传病的遗传率是有差别的。如果有些疾病的遗传率是70%~80%,则遗传基础在决定这些疾病的患病可能性上起决定性作用, 环境因素较少,有些疾病,遗传率只有30%~40%,则刚好相反,环 境因素对致病有很重要的作用。 多基因遗传病的危害可能会并发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精神分裂症、家族性智力低下、脊柱裂、无脑儿、少年型糖尿病、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冠心病、重度肌无力、先天性巨结肠、气道食道瘘、先天性腭裂、先天性髋脱位、先天性食道闭锁、马蹄内翻足、原发性癫痫、躁狂抑郁精神病、尿道下裂、先天性哮喘、睾丸下降不全、脑积水、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多基因遗传病的高发人群1、家族聚集现象 1.1、这类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1/4,且患者的双亲和子代的发病率与同胞相同。因此,不符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 1.2、遗传度在60%以上的多基因病中,病人的第一级亲属(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