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艺术教育中绘画教育的作用与教育模式

基础艺术教育中绘画教育的作用与教育模式
基础艺术教育中绘画教育的作用与教育模式

基础艺术教育中绘画教育的作用与教育模式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而存在的普通绘画艺术教育的性质、作用、特征以及教育模式构建的基础理念,以期增强基础艺术教育中绘画艺术教育与教学。

【关键词】基础教育绘画艺术模式

作为世界主体的人,素质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生理素质指体质、体能、体魄以及身体力量、运动技能等诸多特性,心理素质指认识、意志、情感、机能品质及其特征,另外还有知识经验、道德、价值观念、人际交往等。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含义就是个体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实现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绘画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理论上讲,绘画艺术教育分为两类:一是培养职业画家的专业绘画艺术教育,二是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而存在的普通绘画艺术教育。笔者论述的是在普通艺术教育中绘画艺术教育的目标性质及教学模式。

一、绘画艺术教育的作用

学校的绘画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通过绘画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绘画语言,开发和培养其艺术创造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造就有丰富想象力和勇于创造精神的有用人才。

艺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和目的

艺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和目的 【摘要】: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不可忽略的作用已经渐渐被人们所重视。 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更是有责任将艺术的魅力带给学生。本文在重点详 尽介绍艺术的功能价值基础上又提出了艺术教育的的目,以供纵览。【关键词】:艺术教育功能价值目的全面发展 【前言】: 在“以人为本”观念逐步进入人们生活的今天。基础教育也进行着一场观念的改革,教育的模式倾向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如何做人。更广泛的说,是要教人尽人性,启发人性中所拥有的求知、乐善、好动、爱美的本能,使它所具的潜能尽情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就是应该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中,往往偏重知育,德育,体育,相对来说只有美育只有很少人顾及,这实在是教育上的一种缺憾。 终于,在艺术列入教育方针以后,艺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艺术的教育才真正的迎接了改革。 1、艺术教育的价值 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全面型人才才是人才发展的方向。人若没有艺术的修养,实为人的一种残缺。爱美也是人性的迫切的要求,一般人认为美是无助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实际则不然人性之要求美的满足,正犹如人性之要求饮食的满足一样,饮食的不满足,会立见其

形骸的枯萎;美的不满足,也会发生精神的病态。 1.1以美辅智,提高能力 智育的提高不仅仅在于多上了一节课,多看了一本书,多做了一道题,多考了一点分。它的主要方面还是在于心智的提高,能力的提高。相反倘若这些都提高了那么至少相当于多上了很多节课,多看了很多本书,多做了很多道题,多考了很多点分,甚至更多。 1.1.1开启人的心智 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在塑造人的鉴赏方面有作用,而且具有扩大人的心智,在创造更多价值上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而不是书呆子,就必须使学生知道怎样思考、怎样发现、怎样探索等方面进有所发展。这样的人才才是新时代的人才。而艺术教育正是通过它特有的手法和方式,通过视听,想象来解放学生的深层天然的素质能力,尤其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力,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初始条件。著名的科学家及小提琴爱好者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随着科学的发展,艺术可以开启人的心智也逐渐被科学家认识到,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正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的基础上,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人的智力和创造力的进步,艺术教育更显示出其不可代替的作用。 1.1.2辅助人的心智 艺术的作用并不仅仅在开启心智上,而且其在辅助心智的发展上也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艺术的是人类的瑰宝,人类在发展的同时,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 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将艺术领域教育的总目标制定如下: 1.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具有对美的敏感性。 2.积极投入艺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人格的完善。 3.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节奏、旋律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根据上述艺术教育的目标,我们分别制定了大班音乐教育目标与美术教育目标。 (一)大班音乐教育目标 1.根据不同的合作歌唱的要求,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学习使用不同咬字、吐字及气息断连方法表现歌曲的不同意境;在集体歌Ⅱ昌活动中建立默契感,体验配合默契的快乐。 2.能比较准确地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各种稍复杂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进一步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丰富自己的动作表达语汇;能使用已经掌握的空间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独立动作表现和人际动作交流与配合;能

为不同的舞蹈表演选择不同的道具和服装。 3.学习使用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为求得新颖的音色而探索熟悉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学习制造简单的打击乐器,并按照音乐的性质提出配乐的建议;学习即兴指挥,并按照他人即兴指挥的手势迅速、准确、积极热情地作出演奏反应。 4.进一步学习使用其他各种非音乐的艺术手段,提高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更加细致地感知和体验音乐舞蹈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情趣,逐步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 (二)大班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1)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美术作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具有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2)学习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及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节奏与和谐美。了解作品的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并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想像和情感。 (3)欣赏并学习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评价同伴的美术作品。 2.绘画教育目标。 (1)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 (2)学习完整地表现感受过的或想像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当下思考完整版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 学当下思考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的当下思考 最近有幸聆听了国家督学——尹后庆会长的报告,使我我对中小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从茫然变成了清晰。确实,未来的课程如果不具备现代性与探究性,我们的学生将来无法整体的融入时代的变革;同时,教师如果不思考学科的本质、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科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教学很大意义上将会本成无效的教学;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思考尤其显得重要。那么,我们将如何探索和实践核心素养在学科长的落实呢?就美术学科谈一些个人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在教学模块设置上,现使用的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九本,它们分别对应高中美术课程设立的九个模块。美术教学课程的开设,其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科素养的培育。而今按规定开足美术课,尽心上好美术课,就是在行动上坚守了基础美术教育之阵地,贯彻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路线。 同时,每个模块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会有一些侧重。比如鉴赏模块,更侧重对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绘画模块在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块教学割裂了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模块学习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才能优化对模块中单元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不等同于教室,学习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在互联网应用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合理搜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也可以运用好地方教学资源,为教学所用。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会大大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促成核心素养培育效益的最大化。 在教学评价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模块特点,设置适切的评价机制与方式,使学生明晰对自我核心素养现状与不足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2.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中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亦不止于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特色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以学校美术类社团、研究性学习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所涵盖的所有美术特色活动为平台,给予学生发挥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同时,实时关注、引领、指导并应给予学生活动成果的评价及鼓励,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究、发现、解决乃至创新,从而获得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再培育。 3.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科竞赛活动需要师生齐心地做好赛前、赛时、赛后三个阶段的工作,这包含了指导与训练、沟通与鼓励、反思与总结等具体环节。教师需要结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制订高效的竞赛辅导方案及策略,形成适切学生的辅导风格。 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竞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竞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收获了核心素养。 综上,高中美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有一定的延展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课堂学科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课堂内外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更均衡地发展,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幼儿园艺术教育各门类的基本特点和教育作用

幼儿园艺术教育各门类的基本特点和教育作用(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幼儿园艺术教育各门类的基本特点和教育作用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艺术教育概论这门课,我结合我学习的专业并查阅了书籍,对幼儿园艺术教育各个门类的基本特点和教育作用做了一个总结。幼儿园艺术教育包括:美术、音乐、舞蹈和文学。下面我就从各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美术 美术是通过塑造形体再现生活的造型艺术,造型是美术的主要特征。美术通过塑造具体事物的视觉形象,使形似和神似相统一,绘景和抒情相统一,达到“形神兼备”和“情景交融”。绘画是通过构图、造型和设和色等手段创造视觉艺术形象。通过视觉形象的描绘,可以表现人瞬间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使欣赏者联想到没有出现在画面上而又和画面形象有密切联系的事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王有政的国画《悄悄话》,画面上一个陕北老爷爷盘腿坐着编柳条筐,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子,背着书包、算盘,手里拿着一张纸,笑眯眯的,把小嘴凑到老爷爷的耳边,正在说“悄悄话”。她在说什么?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报告得了好成绩,她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正如中国画论里所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作品显得妙趣横生而有意境。 绘画长于描写表态的物体,表现瞬间的形态,因此它在表现时间和运动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绘画的构图中,应尽量选取那些能够使欣赏者联想到的、与画面形象有关的情景,使得事物的前前后后都能从这一瞬间的画面得到清楚的理解。《悄悄话》里的小姑娘使我们联想到她刚从学校回来,把悄悄话告诉爷爷,从爷爷抿嘴笑的表情上可以想象到小姑娘的悄悄话是报告了好消息。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要眼看、脑想、手做,只有三方面协同动作,才能使儿童的感知觉得到协调的发展。幼儿绘画也需要构图、造型和设色,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儿童意愿画不仅表达儿童的思想感情,还反映了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幼儿美术中应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儿童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达,使其动作灵活、准确,心灵手巧,掌握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活动进行视觉形象的美感教育。 2.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中的声音主要是乐音。乐音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乐音的这些特性在人们感受知和表现音乐艺术美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应当重视发展儿童的音乐听觉能力,日本“山叶音乐教育休系”很重视儿童的听觉训练,他们认为,4~6岁是听觉训练的最佳期。音乐艺术实践包括三个方面:创作、表演(演唱演奏)和欣赏。作曲家创作了音乐作品,需要有人演唱或演奏才能产生社会效益。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作品创作的优劣,演唱、演奏水平高低,音乐欣赏程度的深浅,都与各方面实践者的社会经历、知识基础、文化水平、艺术修养、音乐技能技巧等密切相关。 从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来看,它是在时间过程中逐步发展开和完成的,所以它又是时间艺术。音乐艺术的展示方式为表达音乐内容、一种情绪,还能表达内容情绪的发展、变化。如幼儿歌曲《摇啊摇》表达了小朋友摇娃娃睡觉这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多学知识,特别是识字和计算等智力发展的知识。其实这未必效果好,一味的给孩子灌输识字和计算,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家长这个时候不妨试试艺术教学,让孩子体会到艺术教育中的乐趣,萌发学习的热情。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介绍自己的经验说:在我的课堂上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歌曲>中我先让他们看碟听歌,孩子被生动的画面吸引了,有的模访萤火虫飞舞的样子,有的竟不由自主的跳起舞来.在上课之前先激发孩子的兴趣点.给孩子自由空间是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相象。此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给孩子诚恳的赞扬和支持。多给孩子创造台前表演的机会,但不要强迫,多给那些不肯表演的孩子鼓励,让他们自信.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孩子很快学会了歌曲,内向的孩子也变的勇敢起来。 如果在孩子学习数学和语文中插入艺术教学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孩子会更喜欢这些学科。 学习语文: 学习文章>时,老师让孩子先观察画面上的小兔和小草有哪些相似处,孩子通过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孩子很快找到相似处。之后老师用孩子听学过的儿歌>文章,并随着音乐节奏,把文章唱出来,孩子们听着熟悉的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这样一节语言课下来孩子兴趣盎然,课后还尝试其它节奏赔词。 学习数学: 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正方行,长方形”中插入艺术教学别有一番新意。比如课前用>歌曲改词后复习了圆形和椭圆形,孩子觉得特别高兴.用老调唱新词既复习了知识有整理了课堂秩序,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也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孩子认识了3种图形后,让他们用学过的5种基本图形[正方行.长方形.三角行.圆形.椭圆形]自由组合绘画。孩子们这个时候的四维已经打开,他们思维遨游在想象的海洋中,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出小金鱼.小汽车.房子.大轮船,充满了稚气又充满希望。 在课堂中插入艺术教育让孩子审美艺术得到升华,更加有效的促进了师生互动的过程,让孩子在课上更有激情,更有兴趣学习新知识,思维更加活跃,流畅。为此说艺术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客观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它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客观世界和主创者独特的审美创造。 然而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 1、强调结果,轻视过程。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认为作品或成果才能为幼儿艺术能力发展与否作出验证,而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得积极主动的参与、求新求异的思维、大胆、浪漫、无拘无束的表现视而不见。就绘画而言,通常教师要求的作品是在完成教师教育内容的前提下,“以丰富画面”为基本特征,以“纠偏”为手段,以与“范本”最为接近的程度为赞赏标准的活动,从而干扰和限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挥。 2、重视技能技巧,轻视思维个性。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常常有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常常通过形象媒介使自己的思维超然物外、超越时空,创作出超乎寻常的作品。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幼儿作画时,从坐、握笔、笔法到布局、比例、结构乃至色彩搭配都要求面面俱到,无形中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 3、重视教师的主动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并不鲜见。而美术教育无比自由和开放的空间,使教师综合素质受到严峻挑战,为了使

幼儿艺术素质的提高成为一个显性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仍不乏“像老师这样画”、“请跟我学”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幼儿在教师控制下,惶惶不安、不知所措,哪里还谈的上积极主动参与艺术活动,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也受到遏制。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我们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纲要》的改革为幼儿美术教育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尊重幼儿的审美情绪和情感;重体验创作的过程;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激发他们创造美、表现美的情趣。 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育,它需要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创作欲望,使他们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 1、让幼儿拥有充分观察的机会。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美,在社会中感受人文美。通过生活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教师可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感受丰富多姿的生活环境;也可利用本园场地布置一些特殊的情景,还可以通过艺术性语言、神话故事的描述,把幼儿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去。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 义和作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

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

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现状 现在,我国的艺术教育机构较多,有着各种分类,如专门的艺术师范院校、职业艺术院校以及艺术性大学等,这些教育机构的不同导致了艺术教学方面的侧重点有区别。由于重点是艺术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完善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这样才能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丰富化与实践。理论教育是开展艺术教育的根本,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与不断进步,实践性和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艺术教育 的培养方向就应该向实践培养出发,并结合理论内容进行有个性的拓展,这样的 模式才是艺术教育最成功的形式,也是艺术长期发展的保障。 二、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现代艺术教育,应该全面并以实践性的艺术教育为主,将各种知识和所 学的理论通过具体的艺术行为进行展示,才能够表示艺术教育已经取得的成效, 否则,就算接受再多的理论,还是不能进行实践,需要将相关的概念进行分离,因此,艺术创造者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对艺术实践方面的认识和具体的实践水平。我们需要解决艺术教育中现存的问题。首先,艺术教育是否能够被理解为一种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也就是一种能够强调主观和个人展现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如果有充分的理论保障,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现在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是 否能够真的将实践作为根本开展教育。艺术的行为有很多,但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进行完善的,是活动的思想,一种变化的、充满活力的形式。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实践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也存在另一种类型的观点,就是说,艺术实践的理解和认知往往被认为是单纯的形体台词练习和艺术会话等。实践的意义被曲解、片面化考虑了,这使得实践的意义没有得到妥善的认知,技术的学习能力也会打一定的折扣。因为,在开展任何教育内容之前,首先是要明确认知,如果连认知都不明确,那么时 间和适应就无从谈起。所以,需要学生形成自主的动手能力并解决问题,进行自觉的思考和实践总结,不断发掘生活中的新鲜元素,将自己的发现和实践相结合,并用自己最擅长、最合适的艺术实践模式将这种元素形成完善的艺术作品,强调表现的手段及技巧。单一进行重复练习是不够的,也就是说,艺术的实践最重要的灵魂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维持艺术的寿命,但是,社会实践和生活的经验能够为人们带来很多的素材和灵感资源,我们需要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使之能够 适应各种模式,完善各种艺术素养的认知,这样才能够使艺术实践形成一个完整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一、选择题 1.ACD 2.ACD 3.A 4.BC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要点提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包括: 第一,有利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儿童多种感官的协调发展; 第三,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儿童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类型,并分别叙述其含义。 【要点提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类型包括:学前儿童绘画活动;学前儿童手工活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 学前儿童绘画是指3~6岁的儿童运用简单的笔、墨、纸、砚等工具,通过点线面、色彩、构图、透视等造型手段塑造平面艺术形象,反映和表达儿童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感受的初步的造型艺术活动。 学前儿童手工是指3~6岁的儿童运用一定的可操作的材料,如剪刀、泥、蛋壳、纸等,通过剪、折、编、插、组合、粘贴等造型手段完成平面、立体或可活动的形象,以反映和表达儿童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感受的造型艺术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引导儿童认识和欣赏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及周围环境,了解对称、变化、均匀等形式美的原理,感受色彩、造型、构图等艺术手法,体验美术欣赏的快乐,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激发儿童审美情趣的一种美术教育活动。 3.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技能包括哪些? 【要点提示】 纸工活动的基本技能包括折纸、撕纸、剪纸、染纸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泥工活动的基本技能包括团圆、压扁、搓长、拉伸、捏泥、粘接、分泥等。 4.简述学前儿童手工能力发展的各个时期及其特点。 【要点提示】 第一,无目的的活动期。此时期的儿童还没有表现的意图,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自主活动的乐趣,体验手工工具和材料的特性。他们还不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性质,也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 第二,基本形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无目的动作逐渐转化为有目的的尝试。在剪纸活动中,儿童开始初步懂得剪刀与纸的配合,但只限于剪直线,而且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也会很长。在泥工活动中,儿童开始学习并使用团圆、搓长等技能。起初出现的棒形,到本时期的最后阶段,开始出现粗细、长短的变化。 第三,样式化期。这一时期儿童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和眼手协调能力的增强,以及对一些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掌握,他们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在剪纸活动中,儿童能够双手配合着剪出曲线,还能剪出简单的、自己想象中的形状,如三角形、四边形、样式简单的窗花等。在泥塑活动中,儿童能够挫出各种弯曲的棒状物,还能制作出圆柱体和立方体,并能够用组合的方式制作出一些复杂的物体。 5.简述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特点。 【要点提示】 第一,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第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历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 方法和基本环节 一、选择题 1.AD 2.ABC 3.ACD 4.AD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要点提示】

论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论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她会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之处。那么什么是艺术呢?我觉得没人可以给她一个定义,因为这世上的一切都是艺术,无论你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存在的、不存在的都可以是艺术的表现体。 既然艺术这么的重要,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学习艺术的呢?美学和艺术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又是怎么样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呢?艺术对我们这个社会又有多大的贡献呢?有人说“生活就是艺术”又是怎样的艺术呢?艺术和大自然又有怎样的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些问题来讨论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学习艺术的? 人类是大自然的艺术的结晶。人类的开始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她们的结合是多么的美妙、神奇,从而孕育出可爱的小生命,然而我们本身就是完美的一件艺术品、是大自然完美的杰作。所以我们最开始接触艺术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也可以说就是在我们形成的那一瞬。 艺术是多么奇妙的东西啊!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从娘胎的肚子里爬出来了。那哇哇坠地的哭声,不仅仅是向世界宣告你神奇般来临,也是演绎神奇艺术的开始。我们接触的艺术就是

从声音开始的。随后我们知道了颜色、语言、朋友、花草、冰雪、星河、分子、文章等等,这些所有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都是艺术的表现体。 然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有不一样的艺术修养,所以对艺术的感知都不一样。<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写出的一部很好的艺术品,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就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艺术品又不同的领悟和感受;同样地第一千零一个读者就可能与前一千个读者有相同的理解,虽然生活经历不同,但是还是可能对同一事物有相同的想法的。这就是艺术的诡异之处。 2.美学和艺术有什么联系呢? 美学和艺术在生活中很难分开,觉得二者在我们的表述中是同一类事物。实际上,美学是分支于哲学的发展,参照了心理学的内容,在艺术的伴随下成长起来。所以美学不是艺术、艺术也不是美学。但由于艺术与美的关系最密切,所以美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应是为艺术服务。 美是人的本质的能动表现和感应与自然和社会的艺术性和谐,美学是从审美感受中来认定事物艺术性发挥的效益性,思想意境的合理性,心理共鸣的可感性。一切都是联系到演绎者和欣赏者的和谐关系问题。如果美学脱离了艺术,就如花儿离开了树枝,不仅脱离了主体,缺少了滋润的源泉,也不能长久的绽放。

关于实验艺术教育的思考

关于实验艺术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5-13T15:51:31.24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作者:邓霞霞[导读] 实验艺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实验艺术自身的探索性就充满了挑战。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成为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坚守与演变”为题,试图从艺术发展脉络来引述实验艺术的演变(西安美术学院,710065) 摘要:实验艺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实验艺术自身的探索性就充满了挑战。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成为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坚守与演变”为题,试图从艺术发展脉络来引述实验艺术的演变,从而给出实验艺术教学方面的一些参考。 关键词:实验艺术;坚守;演变 一、艺术的演变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在国内,艺术形态的新一轮转变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而不断深化的。这一时期,西方艺术的发展早已经过了我们所谓的现代艺术的范畴,已经出现了大量探索性的艺术作品和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多从关注社会现状切入而不断深化。代表性的艺术家如德国的约瑟夫·博伊斯,英国的达明安·赫斯特,他们的作品注重观念的表达,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作品,对社会现实展开批判或再现。如果说这种形式还要有一种根源的话,那么我想应该从马奈所生活的时代,就已经存在这种探索性尝试,来展现对艺术的新的思考。而在国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能够被人们接受的艺术形式,还是以马奈为分割点之后的架上艺术,这跟当时社会形态的发展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官方或者是政府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艺术的发展形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艺术形式也展现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思想意识比较超前的艺术家,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绘画形式,开始接受并模仿西方当代艺术,从而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实验水墨等艺术形式便应运而生。在不断探索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间,创作者更能抓住艺术与现实社会的关联,也通过艺术作品呈现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方式和批判。 二、实验艺术的当代性 大部分人们习惯性的将实验艺术与前卫艺术、先锋艺术、当代艺术混为一谈。这几种艺术形式,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首先,它们都很强调个人意识在作品中的流露,但是相对于先锋艺术和前卫艺术,探索性在实验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的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探索性就决定了实验艺术形式的复杂多变。这个过程中,“当代性”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期会因为时代的特点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这种内涵往往跟当下社会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要谈的实验艺术的当代性,笔者认为其含义同中国当代艺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微妙关系。 当人们的物质水平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我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精神世界的短缺所带来的困扰。为摆脱这种困扰,最本能的认知还是会回归到对本源文化的关注和重新认识。而艺术家们往往在这方面有着比平常人更为灵敏的嗅觉,这也是实验艺术发展形态逐渐丰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坚守中不断探索 谈到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实验水墨是最为人们所了解的。中国画的发展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融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于其中,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新的水墨画形式。相对于此,实验艺术对传统的应用更为广泛,绘画、民间美术、传统工艺美术等等都可以是其创作素材。吕胜中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关注于民间美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其作品《招魂堂》中,大量的红色人形剪纸的运用,为其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使得“人形剪纸”成为他独有的艺术符号。徐冰作品《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以新材料,新形式展现了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材料选择方面,他以现成品作为素材,树枝、植物的茎叶、麻丝、纸张等等,在光影的作用下,通过合理的排列组合,呈现出一种和原作相似的视觉感受,这些看似平常的没有生命力的事物在这样的作品中,被重新唤醒。似乎昭示着一些看似不起眼或者是老旧的东西,依然有着内在的生命力,只是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唤醒它。相对于应用现成品的方式,从民间美术中寻找创作元素,则会产生另外一种对传统文化魅力的深层次认知。2014年底,邱志杰在其《齐物》竹编作品展览中,将竹编工艺运用在自己作品的创作中。而展览主题“齐物”则是选自《庄子·齐物论》一篇,齐物论所言世间万物相异,却最终又能归一。这些竹编作品各有特色,却都是有竹子衍生而来,这样的一种方式很好地呈现了展览的主题。在这个展览中,邱志杰先生不仅将传统手工艺的元素成功运用,在对传统经典文化著作的应用,也是一个典范。 作品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物件,而是综合了传统哲学理念以及传统手工艺的综合体。 传统元素的转换,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艺术最初的发生,其意图及功能是极为简单的,也不会有固定的程式和法则,只是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才形成了所谓的风格流派。所以,抓住传统文化那种最本真的创作意图,才是我们之后在实验艺术发展过程中需要秉承的。也就是说,对传统语言的转换,不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模仿和再现,而是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和了解,逐渐丰富自身的认知,并最终以对艺术本源的了解为夙求,从而更好的为实验艺术的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寻找,探索艺术发展的多种可能,逐渐丰富的新媒介一次次地将艺术的演变带向另一种高度。当形式和视觉逐渐形成一种令人疲倦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艺术能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启发。实验艺术的教学,需要坚持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冷静地思考自身传统文化,不管是“人形剪纸”,还是新形式的竹编作品,对传统语言的转换,需要从本质上抓住艺术的精髓,不局限于传统样式,也不依附于传统思维方式,创造性的从这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中摄取新的跟现实相关有利因素,才能保证实验艺术的探索性不被抹灭,也才能更好的做出有现实意义的艺术作品。

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从国民素质问题,看艺术的重要性 ——一个关于艺术与幸福、成功的关系艺术有什么用? 就如问别人: “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 长期以来,艺术在中国 只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们应该很熟悉:现在很多家长的 成功育子经验:只顾学习,孩子的时间表上 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去掉, 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 ? 但要知道:影响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东西, ? 你没有让孩子学,却让他学了大量没用的东西。 ? ? 家长可能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他说希望的人生。 ? 我想告诉你们:你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 数数、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 充斥着童年,这样的早教:

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 因为,你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物质水平提高了 却不一定能地懂得感受幸福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 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 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 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 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 重视理想,忽视感性意识发展的结果, 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 你无意中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 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 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与素质。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乏味? 问题就出在“感性素质”:

因为TA的感性素质低,感觉不到环境多么恶心。 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 他的表现就是 忽略甚至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 有夫妻打架。原因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 好看一点的1600元,难看一点1400。 老婆感性素质高一点,想买好看的; 老公低些,认为一千四就能用了,干嘛多花两百? 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 ? 实际上是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 ? ? 深层原因是双方感性素质的高低差别。 ? 由此衍生出来的是双方 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 高感性者,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这也解释了夫妻在装修时候特别容易吵架了吧? 还有出去旅游时! 因为那是双方感性素质的大暴露。 找对象,一定要找感性素质相当的:

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

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艺术已经充斥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艺术教育也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成为满足每个社会公民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的常态手段。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艺术家等专业艺术人才,更在于提升每个社会公民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人们更加关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艺术教育 也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但在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上,却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艺术理解为美术和音乐,在教育实践中,学校的课程设置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艺术的误解。比如,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美术和音乐是艺术院校传统的两大学科,而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更是以美术和音乐两门课程为主。在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表中仍然是只有美术和音乐,而无艺术。 其二,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艺术技能的训练。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训练人的艺术技能,而且更有着丰富的内涵。但现实中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几乎以艺术技能的训练为主,而忽视了艺术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比如,过于重视各种绘画技术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美术史及美术作品的欣赏,忽视了对人的美的情感及鉴赏美、创造美等艺术修养的塑造。音乐教育则只重视各种乐器的弹奏技巧,忽视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忽视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人的心灵的滋养和品德的熏陶。 各种乐器的考级制度进一步助长了艺术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认为学音乐就是练习弹好各种乐器,学美术就是把画画好,而艺术内蕴的美感及艺术对人的精神家园的价值则被功利性的教育弱化了。一些家长让孩子学美术、学乐器只是想让他们以后多一门手艺,增加一些就业机会。这种教育和训练由于背离了艺术的宗旨和规律,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只是变成简单枯燥的技能训练,反而使学生把一种高级审美活动当成了一种负担,甚至使一些学生对艺术产生了厌倦心理。

艺术领域目标(小、中、大班)

艺术 1、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大班艺术: 1、能积极、主动参加音乐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①根据歌曲内容和性质、正确地、较有表 情地演唱,学会10—12首歌曲。 ②舞蹈和音乐游戏A在音乐伴奏下,按音 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基本律动和基本步 伐(跑跳步、进退步、交替步)B在音乐伴奏下学会变换几种队形(圆圈扩大或缩小、横排、纵列);C学会4—6个舞蹈,三、四个音乐游戏,会根据歌曲或器乐曲的内 容和风格,整齐地、有表情地跳简单的舞蹈,能按音乐游戏的要求,在创造性地表 现出角色的特点。 ③音乐欣赏,欣赏6—8首歌曲,能根据音乐的片断辨认出相关的歌曲和器乐曲,并 感知他们的旋律变化和情感体验。 ④打击乐,学习几种打击乐器,在音乐伴 奏下齐奏、轮奏。 2、能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通过想象,创造性地进行音乐表现活动,体验创 造活动的快乐,大胆地在活动中感受美、 创造美、表现美。 3、能控制、调节自己的声音和音调进行演唱,节奏准确;知道保护自己的嗓音;较自然地运用各种动作进行韵律活动和演奏 常见的打击乐器。 4、能自然的运用动作、表情与他人交流合 作,并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表演与音乐、与 集体协调一致。 5 、在音乐活动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有初步的审美情趣。 大班美术:绘画: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 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 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 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逐步 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大自然、社会 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 的观察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的协调 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 料的技能。 用各种几何图形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某 些细节,并会描绘出人物和动物的不同姿 态(侧面、背面、有简单动作的四肢) ②能根据自己生活印象和故事、诗歌的内 容画简单的情节画,初步学会恰当的安排 画面。 ③在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纸的中 心、边缘、角上,用学过的花纹和简单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特色的3—5种花纹,有规 律的画图案画。会在生活用品的纸型上用 花纹或物象进行装饰。 ④根据图画内容,会使用各种颜色,色彩 鲜明。 7、泥工:学习在整块泥中捏出物体的各部 分,并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 某些细节部分,学会塑造人、动物的主要 特征和动作,表现简单的情节。 8、纸工: ①巩固中班折纸技能,学习用两张纸以上 的纸折成简单的组合玩具。 ②能按轮郭或用目测的方法剪出或撕出简 单的物体的外形、会用对称折叠的方法剪 出或撕出简单的图形和窗花。③④⑤ 9、自制教玩具:用纸、布针、线或自然材 料和无毒的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 10、欣赏:欣赏幼儿可理解的绘画、工艺 美术作品。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培养幼儿美感和审美能力。 中班艺术: (一)发展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大胆的有表情的唱歌 (合唱和独唱),喜欢模仿创编歌曲和动 作。喜欢随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做模仿动作、 跳舞和游戏。 2、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美,喜欢欣赏美并 尝试自己创造美,学会表现物体的基本部 分和主要特征,能大胆安排画面。学习集 体艺术活动的规则,体验集体艺术活动 的乐趣。 (二)、具体措施 1、创设音乐表演区,摆放乐器和幼儿自制 的沙球,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通 过唱歌、跳舞来激发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 2、利用零星时间(晨间、饭前、进餐时、 午睡起床时)给幼儿欣赏音乐,培养幼儿 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初步能借助动作、 表情、语言等,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3、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激发幼 儿对画画和手工制作的兴趣。在绘画技能 技巧的培养基础上,继续尝试使用多种工 具和材料,如印章、手掌、颜色、纸团、 积木等,通过画、折、粘帖等方法来完成 美术作品。 4、充分利用幼儿的作品布置教室环境,激 发幼儿大胆表现的能力。 5、创设美工区和创意区,让幼儿大胆想象、 选择和创造。 6、创建建筑区,让幼儿利用积塑、积木等 材料表现日常观察到的美。 中班美术: (一)发展目标 1、关注、发现并喜爱自然环境和生活中各 种美的事物。 2、喜欢参加美术活动,能感受并初步欣赏 美术作品中的美。 3、在美术作品中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能初步感知并理解美术作品的情感和意 义,能初步运用色彩、线条、构图、造型, 创造性地进行美术表现活动。 5、能使用较丰富的色彩作画,进行简单的 布局,表现简单的情节;能塑造出物体的 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6、初步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二)、具体措施 1、引导幼儿寻找并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美 好的事物,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对学校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学校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的启发和培养,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我国学校的艺术教育自20世纪以来,不断发展创新,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重新审视我国学校的艺术教育,并对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有助于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工作。 标签: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随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开放,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加上国家政府对我国教育事业在政策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我国学校的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美育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 一.国内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城市学校的艺术教育。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大城市的学校纷纷寻找适合本校发展的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比如舞蹈、美术绘画、音乐、书法、表演等等,建立艺术兴趣社团,开展艺术教育选修课程,成立第三课堂,或是集体参观艺术场所、走访民间艺人等,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艺术教育,给他们带来丰富有趣的艺术体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相比而下,城市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物质基础较为雄厚,因此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艺术教育中,学校得以给学生提供各种艺术工作室、教具以及学具进行艺术教育。另外,人们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艺术教育能够较为顺利的开展。艺术教师也大多受过艺术教育培训,他们具备相应的艺术知识技能,艺术素养较高,这样便能传授给学生正规的艺术教育。在课时量方面,大多数学校已经达到并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基本课时量。总体来说,国内城市是学校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总体还是向乐观方向发展。 (二)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作为农村中的学校,首先在辦学条件上自然是与城市学校相差很多,物质基础比较薄弱,缺少物质条件,很多艺术课程就无法进行,如美术、音乐、体育器材的配置,运动场地的布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条件作为支撑。其次,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需要接受过艺术训练的教师队伍来建设,而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并不像发达城市那样健全,许多老师都是兼顾很多学科的教育工作,专业的艺术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来担任的,放在艺术教育上的精力十分有限。再加上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艺术教育无法引起农村学校的足够认识,大部分学校还是会选择把办学重点和资金投注到语文、数学、英语等需要考核的科目上,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课程便成为副科,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到全面的艺术教育,更谈不上发挥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积极作用了。但是近几年来农村地区学校的艺术教育确实发生着变化,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了很大转变,学生的美育开始受到重视,只是在步伐上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