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案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案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案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资中县龙山镇中心学校兰波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使学生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明确我国的的四至点,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复习巩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轮廓。

3、复习巩固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特点,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4、复习巩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掌握主要少数民族风俗及其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的位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梳理

1、中国的位置和疆域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完成我国的位置及优越性,陆界和邻国,海洋三部分的知识。老师点拨。

2、三级行政区划

明确三级行政区,利用课件重点帮助学生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及位置和轮廓(抓住轮廓特征)。

3、人口和民族

据课件提示,完成我国的人口,民族部分的知识梳理。老师提示一些民族的习俗,节日、服饰等.

三、例题精练。

读右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字母)的生活环境描写。图中他们正在进行______大会节日中的一项摔跤。

(3)B图的舞蹈是__________;可以判定,该民族主要居住在__________省,简称是_________,行政中心是

学生先做题,教师再讲解,让学生明白本章节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四、组织知识竞赛

学生分四组,每组分别完成A、B、C、D四套习题,每套习题为9个选择题,1个综合题。

各小组抽3名同学来进行汇报,当一组在汇报时,其它组的组员判断其对错,最后根据各组得分确定优秀小组。教师进行活动小结。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3中国的人口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3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人口基本国策、人口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3、了解我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会利用人口密度分析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学习重点:人口分布特点和我国对待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 三、课前准备(预习) (阅读课本,填出下列问题) 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占世界人口的_____以上,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人口分布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为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西北人口____. 6.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____地区人口多,_____地区人口少. 7.由于我国___________,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8.为了使我国人口的增长与____ _____相适应,与____ _____相协调;因此实行_________,控制人口的_____,提高人口的____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四、课堂流程(学习任务)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数量居世界第。 2、读课本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课文二、三段完成、 (1)在旧中国较长的历史时期(1949年前),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增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因为提高和改善,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使我国人口迅速; (3)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越多,导致人口与的矛盾十分突出。 (4)完成教材P11的活动1 (5)奇思妙想: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假设你是我国的人口部长,你有什么措施,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再进一步提高我国全体人口素质?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实行,控制,提高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具体要求是:。 (6)联系课文第三段,完成P12活动2 3、学阅读课本P12-13的课文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我国的面积和人口,计算我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 (2)完成P13的活动1 ①计算表中四省区的人口密度。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陈彩燕

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5、学会在地图上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学会绘制中国轮廓图,提高绘图能力,强化对中国地图的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让学生有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课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对于我国的疆域,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初步的认识;而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之前在世界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地 理位置的分析方法有了一定接触。而且是对自己国家的认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都比较浓厚。 重点难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 3、强化对中国地图的空间概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3、学会在地图上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提高读图 分析能力,学会绘制中国轮廓图,提高绘图能力,强化对中国地图的空间概念学时重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学时难点: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了解这些跨度所造成的差异教学活动: 一、导入 播放MV《歌唱祖国》,欣赏祖国的美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着这优美的歌曲,看着这壮丽的河山,是否觉得熟悉又陌生,对于我们伟大的祖国,你们真的了解他吗? 首先,请大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试着回答一下: 1、我国位于地球上的哪个位置? 2、我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大? 3、我们的周围有哪些邻居? 今天,让我们一起真正的深入的来了解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二、新课探究 1、伟大的祖国 我们伟大的祖国到底在地球的那个位置呢? (学生拿出地理图册,在世界地图中找出中国) 请学生来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 (回顾怎样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半球位置:东西半球中位于东半球,南北半球中位于北半球 (展示世界地图,标注出赤道和1600E和200W)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世界地图中标注亚洲和太平洋,注意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高二中国地理复习导学案1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班级姓名 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一、中国的疆域(高考几次命题要求对中国疆域的感悟,地图、地球知识的结合。) 1、从世界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大致与北京同纬度) 思考:①我国跨纬度近°,南北距km。 ②我国跨经度°多,跨个时区,最大时差小时。 ③我国西端点日出比北京迟:小时分钟。 3、中国濒临的海洋 ①东临西海一洋:(图中分析) 北至南:渤海(我国内海)——120°E经线穿过,长芦盐场,海滨浴场,油气资源,海洋污染。 黄海——与渤海全是大陆架,朝鲜半岛 东海——包括台湾海峡,油气与海洋渔业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资源 太平洋: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中国的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1海里约1.85千米),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2专属经济区:至200海里。 ③海岸与岛屿: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岛屿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4、中国的陆界与邻国(中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平周边环境和加强经 济贸易往来。)

①陆界长达2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14个: 东:朝鲜(鸭绿江,图们江)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西南:,尼泊尔,不丹南:缅甸,,。 ③隔海相望的6国家:东:、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 5、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a、光热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b、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思考:纬度位置特点:a、大部分在带,少部分在带,没有带; b、纬度跨度大。 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海陆兼备的国家。 a、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b、陆上海岸线长,大陆架广阔,利于海洋事业发展。(航运,贸易,水产,矿产) c、陆上邻国多,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①三级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 治县、市)、乡(镇) ②特别行政区:香港(1997.07.01)澳门 (1999.12.20) 2、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认识:(多翻地图) ①个省,个自治区,个直 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②地图上的位置,轮廓的记忆 a、临海省、区、市 b、特殊经、纬线穿过省、市、区(在上图中填写特殊的经线与纬线的度数) 23°26′N:、广西、、 80°E,90°E,110°E,120°E,130°E 30°纬线穿过的省、市、区 长江、黄河流径省、市区 ③名称认识:全称与简称 注意:两个简称:川或蜀,贵或黔,云和滇,陕或秦,甘或陇。 新和内蒙古的简称方法。

1.3中国的人口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0

教学过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 【导】:课前准备(预习)、导入——含预习目标(具体),导学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俄罗斯B.中国 C.印度 D.美国2.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海南省 C.山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D.河南省、澳门特别行政区3.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A.16%B.21% C.25% D.30%4.近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基数大 C.大量国外人口迁入 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5.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以来 B.20世纪60年代以来 C.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 D.20世纪80年代以来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青海省D.西藏自治区 7.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

A.黑河到腾冲一线 B.漠河到腾冲一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大兴安岭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8.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 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9.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人口越多越好 C.人口越少越好 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0.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学】:自主学习(自学)——学习目标、内容,效果反馈检测→自学疑难摘要(组内筛选):r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3分布疏密不均 4我国的人口政策 【议】:合作探究——探究目标、内容(具体、分工)、步骤→归纳 展示升华——归纳、练习、评述(展示)→升华提高 、综合题 读下方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 我一直想对这个课题做一个总结,今天总算完成。这里的中国领土主要指的是历史上中央政权的势力范围,绝没有破坏民族团结之意。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约210万平方公里。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疆域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面积大概320万平方公里。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当时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面积大概340万平方公里。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中国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陈蓝蓉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渗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学习的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本人主要采用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三导式”(导学、导疑、导练)教学模式,即先利用学习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进行心要的学法指导后,学生围绕教材开始自学,并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教师从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精讲,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大部分学生会的少讲,学生不会的、重难点知识精讲,之后结合学习目标和板书进行小结全课;最后用一页16开的练习进行巩固。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大大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2020届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导学案

【预习导学】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纬度位置: ※学习研讨 思考1:从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分别分析其优越性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思考2: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答: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思考3:海陆位置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中国领土的四至点是: (2)陆地面积:(3)濒临海洋: 3、海岸线长及三大岛屿和三大半岛是: 4、众多的的邻国(1)陆上的邻国:东、北、西北、西、西南、南国家(14个) 依次写出: (2)隔海相望的国家:东、东南、南国家(6个) 5、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2)省级行政区:省(23个)、自治区(5个)、直辖市(4个)、特别行政区(2个)(3)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及 行政中心(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需要掌握) 2、从轮廓图辨认一下省份名称,并写出简称和省会城市。

※当堂检测 1.对我国疆域的四至点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最西部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的时候,最东部的黑龙江上还是星斗满天 B.我国的最南部在南海西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我国的最北部在53°N附近 D.我国的最北部与最南部相差60多度 2.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B.我国东邻太平洋,使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 业生产 C.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D.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 50°,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 这就造成了: 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越我国的省份有() A.滇、桂、粤、台 B.滇、桂、粤、闽 C.滇、桂、闽、台 D.滇、粤、桂、台 5.夏至日,下列地区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 B.漠河 C.乌苏里江上D.帕米尔高原 6.读下图,回答问题:

中国历代疆域图

中国历代疆域图(完整版二南北朝-清朝)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二) 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 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 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上图为:隋朝时期全图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同意了中国。但没有使西域各部重归天朝。在北方强 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东突厥与隋时有战争,最终被隋所击败。在东北和西南 虽然有一些松散的游牧民族部落如契丹等,但对中国构不成威胁。

上图为:唐朝时期全图 唐朝疆域共有三次显著变化,此图是唐前期的形势图。唐朝的强大尤其是其西部和 北部疆域的开扩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青藏高原吐番王朝崛起而东北 尚无强大政权不久之后吐番便纳入大唐版图。

上图为:北宋时期全图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却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国而与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此外还有西夏和大理政权与之并存。在中国的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积是最小的一个, 不仅比唐大为收缩而且还不及辽的面积,在疆域开阔中毫无作为

上图为:宋金时期全图、 此图是南宋与金对峙后期的形势图,此间南宋的汉族政权退守江南经营半壁江山,而 金政权也无力南进。而契丹族后建立西辽及党项族的西夏政权及吐鲁番诸部相对平和, 不过此时蒙古已经崛起不久,以后将扫平诸强,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

上图为:元朝时期全图 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广阔的时期,此图是元朝前朝形式图。除元朝本土以外 还有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窝伺台汗国、察含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 听命于元朝皇帝,实际上各自为政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学案

中国的人口学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基本国策。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及原因、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学习重点】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自主学习】 1、回忆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11图1-9,思考活动题第一题。 3、阅读课本P12活动题,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4、阅读课本P13-P14,回答:(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人口分界线? 5、我国的人口国策及制定该国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任务一:

阅读课本P11,完成: 1、根据__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 ,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山东省人口居第 _______ 位。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任务二: 绘制课本P12人口增长曲线图,思考: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读1-10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 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 为界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_______,西北人口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教学设计《中国的疆域》

教学设计方案 《中国的疆域》 教案背景: 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这一要求,本节课的设计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课以新中国60年华诞的国庆阅兵式作为导入,以玻利维亚保罗一家三口到中国来旅游这一主线串联所有知识点于其中,让学生在跟随保罗一家的旅程中学习本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过的领土面积,并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 的海洋。 3.能举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 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2.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中国疆域的有关资料,争做小导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视频播放:庆祝新中国60华诞的国庆阅兵式的片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我国的国力强大,国防实力雄厚。 【承接】我国建立这么强大的国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就是保护人民,保护我国的疆域,我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我国在地球的什么位置?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三个外国游客的脚步到我国四处逛逛看看我国的疆域。 课件展示课题:中国的疆域。 课件展示:保罗一家图片。 【教师介绍】保罗一家是玻利维亚人,他爸爸妈妈准备在12份带他到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家中国来看看。 课件展示:世界地图。 【承接】保罗的心里有个疑团,为什么人们总是称中国是东方国家,为什么叫中国人叫东方人,中国到底在地球的什么位置?请你告诉他。 【学生活动】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的地理位置。 【教师提问】所有东半球的国家都是东方国家吗?欧洲也是在东半球,他是东方国家吗?只有东半球哪里的国家算东方国家呢? 【学生回答】东半球东部的国家算东半球。 【承接】原来我们是东半球东部的国家,人们习惯称东半球的国家为东方国家,你能告诉我东半球的范围吗? 课件展示:半球地图。 【教师提问】那么南北半球而言我们位于什么半球呢? 【学生回答】北半球。 【过渡】对大家分析得很好,保罗总算弄清楚了中国的半球位置。现在保罗一家该准备在准备到中国的行囊了,你认为他们应该带些什么东西?

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 导学案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55【文科班】序号5-1 高二年级2/5 班教师吴博文学生 中国地理第一章中国地理概况 第一节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学习目标】 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学习重难点】 1.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主要影响。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习过程】 知识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带,南部小部分在带,没有带。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南部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 有利影响:①我国有的气候;②南北气候差异使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影响:最北部纬度高,不足,气温低,冬季容易产生低温冻害。 2.经度位置:从西向东跨60多度,分属于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 有利影响:东西跨度大,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距海远,降水少,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许多地方成为重要的基地。 不利影响: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气候,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只有在山麓地带、河流沿岸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才适宜发展耕作业。 3.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海陆兼备。 有利影响:东部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利于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是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不利影响:①季风气候,灾害频繁;②地处环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地震带交汇处,灾害严重;③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风影响大。 ◆知识点2:疆界和邻国 (1)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长2.2万多千米。与_____个国家相邻,是世界上陆上疆界邻国第二多国家。 (2)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 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我国的临海有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内海: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海峡:渤海海峡、海峡、海峡。 半岛:自北向南有半岛、半岛、半岛。 岛屿:岛、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群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知识点3:我国的行政区划 我国行政单位划分为:省(自然区、直辖市)、县、乡(镇)三级,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个省、个直辖市、个自治区和个特别行政区)。 【课堂练习】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①国的地理位置。 (2)评价图中①、②两国地理位置的影响。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初中地理导学案

标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 带,少部分位于___带,没有带。3.我国位于_____洲的东部,东部濒临_______ 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 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 第位。 5.自北向南我国频临的海有海、海、海、海。 6. 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个。与我国隔海 相望的国家有、、、、、。 看图填写,我在行! 1.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___________, 陆上邻国有___个; (2)在横线上填出数字代表的邻国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 (3)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___________, 海上邻国有___个; (4)在横线上填出数字代表的邻国名称 ⑤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 (5)在横线上先填出符合要求的海域名称,再把代表该海域的英文大写字母标在图中合适的位置 黄河注入的是A_________海;长江注入的是B_________海; 珠江注入的是C_________海; (6)写出中国领土的四个端点东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团队交流,创新高 1.我国领土的最东端 ( ) A、黑龙江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 、上海市 2.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 A、渤海、黄海 B、渤海、琼州海峡 C、黄海、东海 D、东海、琼州海峡 3.与我国陆上接壤的国家共有 ( ) A、12个 B、13个 C、14个 D、15个 4.我国领海的宽度应是 ( ) A、200海里 B、 12海里 C、30海里 D、 212海里 5.有关我国邻国的正确叙述是 ( ) A、朝鲜是我国的海上邻国 B、在海上邻国中,纬度最高的是日本 C、南邻越南、老挝和泰国 D、与我国接壤的有蒙古、印度、俄罗斯、韩国等 6.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 ) A、朝鲜、日本、菲律宾 B、日本、菲律宾、新加坡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目录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现代中国疆域 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编辑本段远古时代 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 九州 的天下观与地理观。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虽然此说分歧很大,传说性质浓厚,范围也大于当时中国实际面积。但此为古人天下观之萌芽与发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3中国的人口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6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预习目标】 1、识记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 2、理解人口增长快的原因、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人口政策; 3、会通过读图分析人口的分布,通过统计数据来分析人口增长趋势;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预习重点】 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预习难点】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口观。 【预习任务】 (任务一)自读教材数量世界第一,并结合图1---7、1----8完成有关问题: 1、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人口最少的省。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分布在。 4、你所在的省人口大约有。 (任务二)自读教材增长速度快,并结合图活动题完成有关问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活动中的3个题目。 2、我国人口增长的特征是。 3、试分析解放后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4、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主要原因 。 5、试分析是不是人口越多,就越有利一个地区的发展? (任务三)自读教材分布疏密不均,并结合图1---9、1----10完成有关问题: 1、完成教材第13页活动中的4个题目。 2、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总特征是。 3、试分析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

5、从1990年到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变化。 (任务三)自读教材我国的人口政策,并结合插图完成有关问题: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减慢的趋势,为什么? 2、我国人口突出的特征,。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试举例。 4、人口的增长要与、的发展相适应,与、 相协调。 5、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预习诊断】 1、根据下表人口数据,会出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1764到1949年,人口增长了亿,人口增长缓慢。 (2)1949到1990年,人口增长速度,原因. . (3)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推行政策,人口增长下降。 (4)根据下表人口数据,会出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

高二地理《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二地理《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 民族》导学案新人教版 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3课时) 【学习目标】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其分布;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大致的经纬度)。 4、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第五次人口普查 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民族政策。 【自主预习】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图中的海域:A ,B , C , D , E ,其中内海为(填字母)(2)中国四至点的经纬度位置:最东端,多;最北端;最西端附近,最南端附近。(3)填出中国的邻国:陆上邻国: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⑿ ,⒀ ,⒁ ;隔海相望的国家:⒂ ,⒃ ,⒄ ,⒅ ,⒆ ,⒇ 。(4)填出图中省级行政

单位的名称:a 市、b 省,c 省,D 省、e 省、f 省、g 省,h 自治区,其中省级行政区简称:a ,b ,c ,e ,h 。 2、填写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大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大区黑东北区湘中南区吉鄂辽粤晋华北区桂内蒙古琼京豫津川或蜀西南区冀云或滇沪华东区贵或黔苏藏浙渝赣陕或秦西北区鲁甘或陇皖宁闽青台台北新港香港澳澳门【合作探究】 1、我国的陆上邻国,分别与我国哪些省区接壤? 2、合作填写我国省区之最:纬度最高的省(区)纬度最低的省(区)跨经度最广的省(区)跨纬度最广的省(区)面积最大的省(区)面积最小的省(区)人口最多的省(区)人口最少的省(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华侨最多的省(区)邻国最多的省(区)临省(区)最多的省(区)岛屿最多的省(区)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区) 【阅读材料】 1、我国重要沿线串联的省级行政区重要沿线沿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经纬线北回归线台、粤、桂、云30N藏、川、渝、鄂、湘、皖、浙110E内蒙古、陕、鄂、渝、湘、桂、粤、琼疆界线大陆海岸线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陆疆线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河流或调水线长江干流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黄河干流青、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 单位:万平方千米 精确度: 面积50万平方千米以下,精确度0.1万平方千米——50万的概念,西班牙那么大 面积50-300万平方千米,精确度1万平方千米——300万的概念,印度那么大 面积300-1200万平方千米,精确度2万平方千米 面积1200万平方千米以上,精确度3万平方千米 首先引用一个“历代面积指数”。历代面积指数=某朝面积/中华人民共和国面积*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疆域面积:960(当然是假设中国地图上的领土960,其中包括被外国占领的。其实,即使包括西藏某些被外国占领的地区计算在内,实际似乎也……这是政治敏感问题,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可以加我QQ);面积指数:100 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某朝代或某国家占如今中国国土的百分之多少 秦(公元前211年):347;面积指数:36.2 西汉(始元四年,前83年):381;面积指数:39.7 前110-前82拥有整个海南岛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611;面积指数:63.6 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579;面积指数:60.3 曹魏(景元三年,262年):291;面积指数:30.3 蜀汉(景耀五年,262年):107(精确);面积指数:11.1 东吴(永安五年,262年):145(精确);面积指数:15.1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543;面积指数:56.6 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280(精确);面积指数:29.2 395年,北方处于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四国。此时的东晋版图最规则。淝水之战前与前秦对立的版图太难算了。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302(精确);面积指数:31.5 417年,刘裕北伐灭后秦,这是东晋最大版图。同年刘裕还建康,第二年关中没于赫连夏。 成汉(玉衡十七年,327年):35.3(精确);面积指数:3.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