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地方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况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集体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兵团成立以来,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组建了兵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兵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支持兵团进一步发展壮大。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大对兵团的支持力度。2003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发布(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对屯垦戍边历史经验和兵团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作出了专章阐述,明确了兵团是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

兵团是自治区的组成部分,兵团的发展始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及各族人民的帮助。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森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1982年兵团恢复之后,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加强了对兵团工作的领导,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重视发挥兵团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兵团事业的发展,将兵团工作纳入自治区全局性工作中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促进了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兵团自觉接受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密切了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50年来,在中央的关怀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兵团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兵团总人口已有254万人,下辖14个师、185个团场(其中建筑工程团11个)、517个独立核算工交建商企业和一批科教文卫体社会事业单位;有11家上市公司、2所大学和1所农垦科学院;有国家级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有完善的公检法司监机构和健全的戍边维护稳定队伍。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方面兵团都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兵团几代人继承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到新疆的风头水尾、大漠边缘、边境沿线艰苦创业,加上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支援,形成了经济上具有生产力水平起点高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快的特点,建成了机械化、规模化的大农业,兴建了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商贸流通业,建起了石河子等一批军垦新城,成为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兄弟民族相互支援,促进新疆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形式。至今兵团许多大宗农产品在新疆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而且在农田规划、地膜覆盖、节水农业等方面在当地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社会发展方面,兵团所辖单位分布全疆,又相对集中,呈上下步调一致、整体性强、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组织。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不仅是自身所必需,而且发展较快,从而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出了大量科研成果,铸造出具有特色的“兵团文化”和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

内涵的兵团精神。在稳定边疆、巩固边防方面,兵团成为永不换防、永不转业、世代接续的戍边力量和永不挪位、有生命力的界碑。在维护稳定方面,兵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新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巩固祖国边防方面,与军队、武警和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兵、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不论是在历次反对民族分裂、平暴制乱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边境安全的斗争中,还是在边境建设、反恐演练、抗灾抢险中,兵团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兵团这种特殊组织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兵团党委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对中央精神的深刻理解和中央精神与兵团实际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屯垦戍边的新实践,在几代兵团人不息奋斗的基础上开拓奋进,致力于兵团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为国家和新疆各族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兵团上下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形势和新疆周边形势的判断上来,进一步确立了把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及新疆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凝聚人心,增强屯垦戍边事业的责任感。认清发展是屯垦戍边的第一要务,率先发展好,才能更好地戍边维护稳定,富民兴边,从而增强了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资源深度开发机遇的紧迫感。在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的大战略下,兵团实施了结构优化、外向带动、科教兴兵团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了兵团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优势,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3年,兵团生产总值达到268.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655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10781元。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的1999年相比,生产总值增长了55.7%,年均递增1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7%,进出口总额增长2.96倍,职工平均货币收入增长97.8%。

兵团屯垦戍边50年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决定组建、恢复并支持兵团发展壮大,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屯垦戍边历史经验,开发、建设、稳定边疆和巩固祖国边防的战略举措,符合国家最高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边疆的实际情况。值此兵团成立50周年之际,兵团编辑出版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社会50年纵览》,系统、详实地记录了兵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屯垦戍边的光辉历程和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向国内外全面宣传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貌,为探索兵团屯垦戍边的成功经验,制定兵团21世纪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相信在进入21世纪新的伟大征程中,兵团将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时刻不忘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重托,牢记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新疆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为新中国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兵团农业在新疆乃至全国都具有明显的规模和科技优势。农业设施齐备,管理体系严密,机械化程度高,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大农业体系,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棉、油、糖、畜生产基地。农产品单产高、质量好、商品率高,主要经济作物单产均居全国前列。

兵团的工业体系完备。以纺织、食品为主,同时拥有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机械等能源和基础工业。

兵团商贸流通业发达。批发、零售和饮食服务网点遍布全疆和内地各省市,兵团已与7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拥有各类出口商品基地170多个,经营34大类100多个商品的出口业务。棉花、棉纱、棉布、番茄酱及特色瓜果,已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一、资源及建设条件

水土资源:土地总面积690万公顷,其中耕地106万公顷,可垦荒地101万公顷,林地40万公顷,果园3.7万公顷,牧草地240万公顷,养殖面积28万公顷。

全年地表水资源(引用量)89亿立方米,可采用地下水资源5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0万公顷,节水面积53.9公顷;修建水库114座,总库容31.5亿立方米。

电力资源:依托垦区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发展电力事业。发电装机总容量49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32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供热量735万百万千焦。己建成塔里木热电厂、奎屯热电厂、石河子市东、西热电厂等工程。

交通运输:新疆拥有公路、铁路、航空等完整的交通网络,使兵团各师、团与外界联系十分便利。全兵团硬质路面公路通车里程2万多公里,初步建成了路网主骨架,构筑了以兵师、团场为中心,以国道、省道、县道为依托的兵团公路网络体系。兰新铁路途经兵团农六师、农八师、农七师、农五师部分团场,通车至阿拉山口;南疆铁路经兵团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部分团场通车至喀什市。航空运输连结全国各地。

城市基础设施:兵团下辖4座城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其中后3座为新建城市。石河子市始建于1950年,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五家渠等新建城市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具有较大的建设与开发潜力。同时建成了一批功能较为齐全的小城镇。

对外开放:兵团地处亚欧大陆桥的中枢,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新疆对外开放的16个国家一级口岸大都在兵团辖区内,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二、重点发展行业及区域

兵团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调优调高农业;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工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搞活服务业。

(一)重点行业

农业: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快畜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加工转换价值,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突出节水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农业良性发展。根据新疆特点,积极鼓励外资投向节水灌溉,精准农业、机械化收获、防沙治沙、良种引进、果蔬储藏、新品种的引进,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工业: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调整工业布局和结构,做大做强食品、纺织、农用、建材四大支柱工业,积极发展化工、矿业、造纸、能源、医药等工业。

要紧紧围绕乳制品、葡萄酒、果蔬饮料、番茄酱、棉纺等行业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对传统产业和老工业进行改造,加快进行企业改组和产业整合。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兵团在铜、镍、石棉、膨润土等矿的开发已有一定规模,国家《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4年修订)》已将这些矿产开发和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开发列入鼓励类产业。要加快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服务业:重点发展对工农业生产和扩大消费形成瓶颈制约的行业,改造、提升、搞活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鼓励外资在城市供气、供热、供排水管网建设等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来源多元化,加快石河子市和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三个新建市的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建设。

(二)重点区域

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北坡经济带是兵团实施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主要包括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屯天北新区,五家渠市和农十二师、建工师、新天国际和中基股份有限公司。该区域经济实力较强,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是兵团棉、粮、畜的主要产区;纺织、食品、电力工业发达,已成为兵团的行业支柱,对兵团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发展重点是精准、高效、特色和城郊农业,以及发展食品、纺织、农用、建材等支柱工业,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

重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近2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投资环境良好,发展前景远大。

南疆经济带:库尔勒、阿克苏、阿拉尔、喀什、图木舒克、和田皮墨开发区、且末开发区。该区域发展重点是加快皮墨、民丰、且末、伽师、沙井子等垦区开发,发展优质商品棉、特色瓜果、特种养殖业、精深加工业,围绕国家开发建设南疆和石油的机遇,努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工业和相关行业,

边境经济带和哈密经济区:伊犁、博乐、额敏、北屯、哈密。该区域发展重点是改善边境团场生态环境和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特种养殖业,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和农畜产品加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