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后习题资料

微生物课后习题资料
微生物课后习题资料

(二)微生物的5个共同特点

(小、多、快、强、广)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性强,易变异

5、种类多,分布广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一、何为无菌技术?试列举属于无菌技术范围的具体实验操作环节及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是,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二.哪些固体培养基分离技术可以被用来获得目的微生物的纯培养?它们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如何?(总结)

1. 涂布平板法

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

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

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是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 稀释倒平板法

稀释: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倒平板: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

培养: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操作简单,多用于已有纯培养的确定和再次分离。

4. 稀释摇管法:稀释倒平板的一种变通形式,但由于菌落形式在琼脂柱的中间观察和挑取困难

三、在何种情况下,你会选择使用液体分离法或单孢子(细胞)分离法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自己总结)

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一些细胞大的细菌、许多原生动物和藻类等,需要用液体培养基分离来获得纯培养。

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顺序稀释,以得到高度稀释的效果,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若稀释后同一梯度的平行试管中大多数(>95%)没有,那么有微生物的可能是纯培养,否则可能性下降。

单细胞(孢子)分离:采取显微镜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货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叫单细胞分离法,适合较大的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较易。

四、为什么说菌种保藏技术对于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你认为哪些菌种

保藏技术可被用于保藏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答案自己总结)

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缺壁突变---L型细菌

菌种保藏目的:给微生物一特定的条件,使其不污染、不改变特性而存活下来。

菌种保藏方法

传代培养保藏——隔绝空气低温保藏

冷冻保藏——保护剂+菌种——零下196℃速冻保存,或-70℃冷冻室保存,-30~-20℃普通冰箱冷冻室保存。

干燥保藏——沙土管保存法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五、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滴加香柏油?

介质折射率提高,数值孔径值和分辨率均得到提高,香柏油与玻璃的折射率相近,很多原来由于在透镜及载片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而损失的光线可以进入物镜,使照明亮度提高,改善观察效果。

六、哪些因素会影响显微镜测定的细菌细胞大小?如果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某菌具有特异的细胞形态,你该如何对待?

1个体差异;2干燥、固定后的菌体会一般由于脱水而比活菌体缩短1/3-1/4;3染色方法的影响,一般用负染色法观察的菌体较大;4幼龄细菌一般比成熟的或老龄的细菌大;5环境条件,如培养基中渗透压的改变也会导致细胞大小的变化。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试用表解法比较革兰氏阴性细菌和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异同。

项目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壁厚度厚薄

层次 1 2

肽聚糖层厚度厚薄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孔蛋白无有

脂蛋白无有

周质空间无或窄有

溶质通透性强弱

二、试述革兰氏染色机制。

细菌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之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CVI)。

G+由于细胞壁厚,肽聚糖的含量高,网状结构层次多和交联致密,网孔小。故用乙醇(或丙酮)作脱色处理时,乙醇使细胞壁脱水,肽聚糖的网孔变得更小,透性降低。不含类脂,用乙醇处理也不会溶出缝隙,因此,乙醇不能透过细胞壁而把结晶紫—碘复合染料抽提出来;同时,乙醇不能进入细胞去脱色,故用番红复染时仍为紫色。(实际是紫色加红色)

G-细胞壁,由于肽聚糖含量小,网孔大,又由于被乙醇脱水(脂)后,网孔进一步增大,所以在脱色时,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有机溶剂所提取,故只能显示后来的沙黄番红的红色颜色

三、、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1)L 型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

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特点: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

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 的小菌落(直径在0.1mm 左右);

2)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 抑制新生细胞

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 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

氏阳性细菌形成。

特点: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低渗透压、振荡、离心甚至 通气等都易引起其破裂;

有的原生质体具有鞭毛,但不能运动,也不被相应 噬菌体所感染;

在适宜条件(如高渗培养基)可生长繁殖、形成菌 落,形成芽孢。恢复成有细胞壁

的正常结构。

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

的良好实验材料

3)球状体( ,又称原生质球

采用上述同样方法,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处理后而获得的 残留部分细胞壁(外壁层)的

球形体。与原生质体相比, 它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4)支原体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 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

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四、试述细菌芽孢的结构生理特性及芽孢的功能。

缺壁 细菌

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 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人工去壁

基本去尽---原生质体 (G+) 部分去除---球状体 (G-)

五、何谓“拴菌试验”?何以证明鞭毛运动机制?

拴菌实验(Tethered cell experiment):鞭毛的功能是运动,这是原核生物实现其趋性(taxis)即趋向性的最有效方式。有关鞭毛运动的机制曾有过“旋转论”(rotation theory)和“挥鞭论”(bending theory)的争议。1974年,美国学者西佛曼(M.Silverman)和西蒙(M.Simon)曾设计了一个“拴菌”试验(tethered-cell experiment),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牢“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行为。结果发现,该菌是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非伸缩挥动),从而肯定了“旋转论”是正确的。

六、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在细胞结构和组成上有什么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大较小若有壁,其成分纤维素,几丁质肽聚糖

细胞器有无

鞭毛结构粗而复杂细而简单

核膜有无

DNA含量低高

组蛋白有少

核仁有无

鞭毛运动挥鞭式旋转马达式遗传重组方式有性生殖、准性生殖转化、转导、接合繁殖方式有性无性等一般无性

七、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细菌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贮藏物,以及核区。

特殊结构有鞭毛,芽孢,菌毛,性菌毛。

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磷壁酸组成。

细胞膜中含有与鞭毛和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贮藏物有羧化酶系等,填补了细菌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的空白。

同时在细胞质中由细胞膜折叠形成间体,也有利于细菌的生存。

鞭毛生长与细胞上,鞭毛基体存在于细胞膜,由于细菌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存在,鞭毛的存在有利于细菌在液体环境中运动,可以避免有害环境。

芽孢是休眠体,芽孢是为了抵御不良环境的休眠体。芽孢是细菌成熟期以后的产物,它可以长期保持再次生长的活性,也保证了细菌能够在自然界中延续下去。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一、能否精确地确定微生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为什么?

理论上可以的,利用生理指标法测定单一元素的利用量,即先让微生物同步生长,然后测定微量元素初始浓度,在微生物稳定期测定该元素浓度,然后就能求出了,但是操作极其困难

二、为什么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而葡萄糖通常不是生长因子?

维生素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

有些微生物自身缺乏合成某些氨基酸的能力,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补充这些氨基酸或含有这些氨基酸的小肽类物质,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

嘌呤和嘧啶作为生长因子在微生物机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以及用来合成核苷、核苷酸和核酸。

生长因子是指那些含量少,但又对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像维生素(部分)氨基酸嘌呤嘧啶等。而葡萄糖是生命活动大量需要的物质,而且在环境中也大量存在的碳源,这种物质我们不叫它生长因子。

三、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的优点是什么? (自己总结)

促进扩散的特点:

营养物质本身在分子结构上也不会发生变化; 运输的速率由胞内外该物质的浓度差决定; 不消耗代谢能量,故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被运输的物质有较高的专一性;

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透过酶)参与物质运输;

促进扩散的运输方式多见于真核微生物中,例如通常在厌氧生活的酵母菌中,某些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

主动运输特点:

消耗代谢能; 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对被运输的物质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

能量来源:好氧和兼性菌直接利用呼吸能;厌氧菌化学能(ATP);光合菌利用光能;嗜盐菌通过紫膜利用光能。

主动运输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四、以伊红美蓝(EMB)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原理。

EMB培养基含有伊红和美蓝两种染料作为指示剂,用于食品、乳制品、水源和病源标本中的革兰氏阴性肠道菌的分离和鉴别。蛋白胨提供细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氮源、维生素和氨基酸,乳糖提供发酵所需的碳源,磷酸氢二钾维持缓冲体系,伊红Y 和美蓝抑制绝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琼脂是凝固剂。大肠杆菌可发酵乳糖产酸造成酸性环境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大肠杆菌菌落带金属光泽的深紫色,而与其他不能发酵乳糖产酸的微生物区分开。沙门氏菌形成无色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上不生长

五、某种微生物能在下列培养基上生长,其配方为:

葡萄糖10g KH2PO4 0.5 g CaSO4·12H2O 0.1g MgSO4·7H2O 0.2g NaCl 0.2g 水1000ml 琼脂2g

请指出碳源和氮源。

葡糖糖碳源,CaSO4·12H2O氮源

如果按其成分分类(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应属于何种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如果按其特殊用途分类(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应属于何种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能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的,应是什么微生物?

???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一、胃八叠球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产生乙醇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胃八叠球菌通过EMP途径产生乙醇,类似于酵母菌中;而运动发酵单胞菌则通过ED途径产生乙醇。两者的代谢途径不一样。

二、光合细菌共分几类,细菌的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间有什么不同?

分为产氧光合细菌(蓝细菌、原绿菌)和不产氧光合细菌(紫色细菌和绿色细菌)。

光合细菌在有光照缺氧的环境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与绿色植物不同的是,它们的光合作用是不产氧的。光合细菌细胞内只有一个光系统,即PSI,光合作用的原始供氢体不是水,而是H2S (或一些有机物),这样它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是产生了H2,分解有机物,同时还能固定空气的分子氮生氨。光合细菌在自身的同化代谢过程中,又完成了产氢、固氮、分解有机物三个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极为重要的化学过程。这些独特的生理特性使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显得极为重要。

三、什么叫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物质在脱氢或脱水过程中,产生高能代谢物并直接将高能代谢物中能量转移到ADP(GDP)生成ATP(GTP)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光合磷酸化是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腺二磷(ADP)与磷酸(Pi)形成腺三磷(ATP)的反应。有两种类型: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五、微生物利用葡萄糖进行分解代谢的途径有哪些?每一代谢途径的特点和生理作用如何?

主要分为四种途径:EMP途径、HM途径、E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PK或HK)EMP途径:

特点:

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 TP 和NADH

HM途径:

特点:一般认为HM途径不是产能途径,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还原力(NADPH)和中间代谢产物;为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中介;扩大碳源利用范围;生产中可提供核苷酸、氨基酸、辅酶和乳酸等发酵产物。

作用: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

产生大量的NADPH2,一方面参与脂肪酸、固醇等细胞物质的合成,另一方面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的能量;

四碳糖(赤藓糖)可用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

在反应中存在3-7碳糖,使具有该途径的微生物的碳源谱更广泛;

通过该途径可产生许多发酵产物,如核苷酸、氨基酸、辅酶、乳酸等。

ED途径

特点:葡萄糖只经过4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由EMP途径须经10步才能获得丙酮酸.只有少数细菌利用此途径,且产能少,效率低.

磷酸解酮酶途径

特点:进行这一途径的微生物缺少醛缩酶,所以不能够将磷酸己糖裂解为2个三碳糖。

六、试述TCA循环在微生物代谢和发酵生产中的重要性。

TCA位于一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的枢纽地位,产能效率极高,不仅可为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提供各种碳架原料,而且还与人类的发酵生产紧密相关。

七、啤酒酵母利用糖类物质可进行哪几种类型的发酵作用?其发酵条件、发酵途径和最终产物有何不同?

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物。

在发酵条件下有机化合物只是部分地被氧化,因此,只释放出小部分的能量。

发酵过程的氧化是与有机物的还原偶联在一起的。被还原的有机物来自于初始发酵的分解代谢,即不需要外界提供电子受体。

八、与高等动、植物相比,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可分为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第二,微生物的代谢调节。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第三,对于一些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其代谢的方式不一样。如酵母,其在无氧的条件下,主要产生代谢产物乙醇,而在有氧的条件下,其可以进行大量的繁殖。。

九、微生物代谢调控方式有哪几种?

同工酶反馈抑制途径中,(1)(2)酶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酶活性调节:1、变构调节2、修饰调节

二、分支合成途径调节:1、同工酶2、协同反馈抑制3、积累反馈抑制4、顺序反馈抑制第七章

1、病毒区别于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有哪些?

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

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2、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1)螺旋对称壳体(蛋白质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核酸)呈螺旋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二十面体对称壳体(构成对称结构壳体的第二种方式是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

双对称结构(若以一定数目的亚基排列成具有一定表面积的立方对称实体,以二十面体容积为最大,能包装更多的病毒核酸)。

(2)裸露的二十面体毒粒,裸露的螺旋毒粒,有包膜的二十面体毒粒和有包膜的螺旋毒粒。

3、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和结构特征?

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寄生在植物、动物或细菌细胞之内。一般病毒是蛋白质外壳包裹核酸物质的结构。病毒核酸分为DNA和RNA,病毒有且只有一种核酸也就是说要么是DNA 要么是RNA,不可能含有两种核酸。DNA病毒又分为双链DNA病毒和单链DNA病毒,RNA病毒也分为单链RNA病毒和双链RNA病毒。有些RNA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即遗传物质复制是RNA到DNA再到RNA。不同的病毒核酸复制方式不同。

4、病毒的复制循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1、吸附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菌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这是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步。

2、侵入:以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

3、增殖:病毒核酸侵入细胞内宿主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

4、装配:(噬菌体)装配过程包括4个完全独立的亚装配途径:无尾丝的尾部装配,头部的装配,尾部与头部自发结合,单独装配的尾丝与前已装配好的颗粒相连。

5、释放:大多数噬菌体都是以裂解的形式释放

5、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对生产和科研有何指导意义?

一步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噬菌斑数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用以测定噬菌体侵染和成熟病毒体释放的时间间隔,并用以估计每个被侵染的细胞释放出来的噬菌体粒子数量的生长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掌握细菌的生长规律,对于研究细菌生理和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在生产中可选择适当的菌种、菌龄、培养基以缩短迟缓期;在无菌制剂和输液的制备中就要把灭菌工序安排在迟缓期以减少热原的污染;在实验室工作中,应尽量采用处于对数期的细菌作为实验材料;在发酵工业中,为了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可适当调控和延长稳定期;芽孢在衰退期成熟,有利于菌种的保藏。

6、简述溶原性细菌的特点。

①可稳定遗传性:子代细菌都含有原噬菌体,均具有溶原性;②自发裂解:温和噬菌体的核酸也可从宿主DNA上脱落下来,恢复原来的状态,进行大量的复制,变成烈性噬菌体,自发裂解几率10-2~10-5;

③诱导裂解:用化学、物理方法诱导;④具有免疫性:即溶原性细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相关)噬菌体不敏感,这些噬菌体虽可进入溶原性细菌,但不能增殖,也不能导致溶原性细菌裂解;

⑤溶原性细菌的复愈。

⑥溶源转变:由于溶原菌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核酸而使自己产生一些新的生理特征

7、亚病毒因子有哪些类别,各类有何特点?

卫星病毒: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不单独存在,常伴随着其他病毒一起出现。

类病毒:只含有RNA、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拟病毒:包含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朊病毒: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第八章

1、历史上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基础”的实验有几个?实验者是谁?试举其中一例加以说明。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1) 无毒的R型细菌+ 小鼠---小鼠不死亡(2)有毒的S 型细菌+ 小鼠---小鼠患败血症死亡(3)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小鼠不死亡(4)无毒的R型细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小鼠死亡2。美国科学家艾弗里把S菌的DNA。RNA 。蛋白质。荚膜多糖等提取物分别加入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里培养。只有加入DNA 的一组能培养出S型细菌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用大肠杆菌的T2 噬菌体去感染大肠杆菌

2、什么是质粒?它有那些特点?

质粒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质粒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也发现有线型双链DNA 质粒和RNA质粒;质粒分子的大小范围从1kb左右到1000kb;质粒所含的基因对宿主细

胞一般是非必需的,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质粒有时能赋予宿主细胞以特殊的机能,从而使宿主得到生长优势。含质粒的细胞在培养时受到吖啶类染料、紫外线、重金属离子或高温处理,可能由于复制受到抑制而在子代细胞中丢失质粒。

3、DNA链上发生的损伤是否一定发生表型的改变?尽你所能说出理由。

不一定,如下列情况:①同义突变或沉默突变;②发生了基因内另一位点或是另一基因的抑制突变(一般指tRNA基因的突变)使突变得到校正;③即使是错义突变,但是否改变表型还视置换的氨基酸是否影响蛋白质的功能;④各种修复机制可清除DNA的各种损伤,使其表型不发生改。

4、细菌接合作用机制?比较大肠杆菌的F+、F-、Hfr和F’菌株区别?

指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通过 F 质粒或其携带的不

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

F+(雄性)菌株是指细胞内存在游离的F质粒,细胞表面有性菌毛的菌株。

F—雌性菌株是指细胞中没有F 质粒,细胞表面也无性毛的菌株,与F+菌株或F′菌株接合获得 F 质粒或F′质粒,并转变成为F+菌株或F′菌株。

细胞中F 质粒从游离态转变成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上的整合态的菌株。Hfr菌株与F-菌株的

基因重组频率要比单纯用F+与F-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而得名。它的遗传性状介于F+菌株与Hfr菌株之间,是Hfr菌株细胞内的F 质粒因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形成游离的、带小段染色体基因的环状的特殊 F 质粒,称F′质粒。

5、什么是转化?其一般过程是什么?

转化:是指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金基因移过程。

第一步是受体细胞要处于感受态,既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dna的一种生理状态,然后是dna 在细胞表面的结合和进入,进入细胞内的dna分子一般以单链形式整合进染色体dna,并获得遗传特性的表达。

6、Hfr×F-和F+×F-杂交得到的接合子都有性菌毛产生吗?它们是否都能被M13噬菌体感染呢?

Hfr ×F-中,由于Hfr菌株的染色体在向F-的转移过程中,整合在染色体上的F因子除先导区外,绝大部分处于转移染色体的末端,由于转移过程中常被中断,因此P因子不易转移到受体细胞中,所以Hfr ×F-得到的接合子仍然是F-,无性菌毛产生;F+ ×F-得到的接合子有性菌毛产生,能被M13噬菌体感染,因为M13的侵染途径是性菌毛。

7、根据突变的光复活修复作用、原理,你认为在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时,应注意什么?光复活作用原理:光复活由光解酶Phr进行,Phr在黑暗中专一的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酶—DNA复合物,当给予光照时,酶能利用光将二聚体拆开,恢复原状,酶再

释放出来。注意:①必须在暗室或红光下进行,并且不能马上进行光照射②照射距离要合适,不能太远,否则达不到诱变作用,也不能太近,否则菌体会死③照射时间要恰当④紫外灯的功能要适宜。做法:将菌体细胞制成菌悬液②用搅拌器不停搅拌

第九章

1、简述负控诱导和正控诱导两种操纵子转录调控的差异。

2.、为什么说乳糖操纵子的功能实际上是在正、负两个相互独立的调控体系作用下实现的?

3、在负控系统中,如果操纵区缺失,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在正控系统中又将怎样呢?

4、为什么弱化作用只影响合成代谢,而阻遏作用既影响合成代谢途径也能影响分解代谢途径?

5、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通过什么途径识别不同的启动子并进行不同基因的转录?举例说明。

6、解释为什么无义密码的功能在蛋白质的合成中为终止位点,而在mRNA的合成中就不能作为终止位点?

第十章

1、请简要概述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1.目的基因的分离或合成

2.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连接,构建重组DNA分子-表达载体

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并获得具有外源基因的个体

4.转基因生物的检测与鉴定

5.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2、在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中,为什么必须使用载体来克隆外源DNA片断?

因为外源DNA片段不能进入靶细胞并复制自己,需要外力的帮助,而载体正好能满足这个需要。

3、理想质粒载体的条件有哪些?

1. 具有复制起始点

2. 具有两种以上易被检测的选择性标记

3. 在选择标记上具有多种限制酶的单一切点

4. 具有尽可能小的相对分子质量

5. 应属于松弛复制型

6. 应为非传递性质粒

4、简要概述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I 型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识别点附近的一些核苷酸上切割DNA 分子中的双链,但是切割的核苷酸顺序没有专一性,是随机的。代表EcoB、EcoK II 型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该顺序内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识别顺序是一个回文对称顺序(palindrome),即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二个方向“读”都完全相同III 型限制性内切酶,有专一的识别顺序,但不是对称的回文顺序,在识别顺序旁边几

个核苷酸对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

5.、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应具备哪些条件?

能高效吸收外源dna、不具有限制修饰系统、应为重组缺陷性菌株、根据载体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宿主、根据载体的标记选择合适的宿主、据安全性。

6、简要概述实验室常用的基因工程受体主要特征。

1能够自我复制2结构很小4环状DNA 5能友好的借居这些都是3不对质粒不是蛋白质是DNA

7、基因治疗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新技术。

8、基因治疗的策略有哪些?

1、、基因置换或称基因矫正: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特定的细胞,通过定位重组,让导入

2、的正常基因置换基因组内原有的缺陷基因,不涉及基因组的任何改变。

3、基因添加: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不表达的基因。

4、基因干预:采用特定的方式抑制某个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破坏某个基因的结构而使之不能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自杀基因治疗:将自杀”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这种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代谢物,诱导靶细胞产生

6、自杀效应。

第十一章

7、“微生物在从绿色植物到草食动物的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请谈谈这个说法的理由。答:大部分草食动物都缺乏分解绿色植物的纤维素酶,而草食动物对植物食料的利用依靠的是生长在它们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成脂肪酸及其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为动物吸收利用,草食动物(如牛)的瘤胃共生就是微生物帮助草食动物利用绿色植物的明显例证。

2、叙述微生物作为重要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2、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3.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4、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5、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急先锋种类

3、污水处理按程度划分为哪三级?

1、污水一级处理又称污水物理处理。

2、污水二级处理

3、污水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

第十二章

1、蛋白质和核酸分子被用作微生物进化谱系分析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答:蛋白质、核酸分子序列进化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进化速率相对恒定,也就是说分子序列进化的改变量(氨基酸或核苷酸替换数)与分子进化的时间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类群的生物分子序列的改变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和推测它们的分歧时间

2、为什么16S(18S)rRNA目前被挑选作为研究微生物进化的主要对象?

主要是因为:①16(18)SrRNA普遍存在于各类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在进化历程中功能重要而稳定,而且分子中存在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和高变化的序列区域,因此适用于对亲缘关系远近不同的各类生物的比较;②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适中,既含有适当的信息量,在技术上又便于序列测定和序列资料的分析比较。

3、为什么在从事微生物的工作中不仅要注意种名还要注意菌株名称?

同种不同菌株虽然它们主要的鉴别特征相同,但其他非鉴别特征,如某些生化性状(产生某些酶、抗生素、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等)不同,是否具有某种质粒等,而这些性状或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4、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是:古生菌的16S rRNA缺乏作为细菌特征的印迹序列;细胞壁无胞壁酸;有醚键分支链的膜脂;tRNA的T或T少C臂没有胸腺嘧啶;特殊的RNA聚合酶;核糖体的组成和形状也不同等。

5、现代微生物分类主要根据基因型特征来建立分类单元,基因型特征的测定通常都需要高新的复杂技术,而以实用为目的菌种鉴定却希望采用更易于测定的表型特征,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①研究建立简便快捷的基因型特征测定方法;②更广泛地研究各分类单元之间表型特征的区别。

6、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大肠埃希氏菌习惯称为大肠杆菌,分类于肠杆菌科,归属于埃希氏菌属。

大肠杆菌的不同菌株间DNA相关性为80%,而与同科的志贺氏菌属(除鲍氏志贺氏菌外)的DNA相关性可达80-87%。

大肠杆菌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一般多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形态与染色,大小0.4~0.7×1~3um,无芽胞,大多数菌株有动力。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类包膜,革兰氏阴性杆菌。由于此菌合成代谢能力强,在含无机盐、胺盐、葡萄糖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42-44℃条件下仍能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5-46℃。

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表现3种菌落形态:

(1)光滑型: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有光泽、湿润、光滑、呈灰色,在生理盐水中容易分散。

(2)粗糙型:菌落扁平、干涩、边缘不整齐,易在生理盐水中自凝。

(3)粘液型:常为含有荚膜的菌株。

此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最适生长pH为6.8-8.0,所用培养基pH为7.0-7.5,若pH值低于6.0或高于8.0则生长缓慢。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资料 关于细菌的 在大自然中,生活着一大类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 命。无论是繁华的现代城市、富饶的广阔田野、还是 人迹罕见的高山之巅、辽阔的海洋深处,到处都有它 们的踪迹。这一大类微小的"居民"称为微生物,它们和 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 勃。微生物王国是一个真正的"小人国",这里的"臣民" 分属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类病毒、立克次 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几个代表性家族。这些家族 的成员,一个个小得惊人。就以细菌家族的"大个子" 杆菌来说,让3千个杆菌头尾相接"躺"成一列,也只有一 粒米那么大;让70个杆菌"肩并肩"排成一行,刚抵得上 一根头发丝那么宽;相当于全地球总人口数(50多亿) 那么多的细菌加在一起,才只有一粒芝麻的重量。微 生物如此之小,人们只能用"微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埃" 来衡量它。大家知道,1微米等于1‰毫米。细菌的大 小,一般只有几个微米,有的只有0.1微米,而人的眼 睛大约只有分辨0.06毫米的本领,难怪我们没法看见它 了。微生物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说来有趣。300年 前,荷兰有个名叫列文虎克的人,他读书虽然不多, 但热爱科学,富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还有一手高明的 磨制放大镜技术。他用自己磨制的镜片,制作了一架 能把原物放大200多倍的简单的显微镜。一天,列文虎 克从一个老头的牙缝里取下一点残屑来观察,竟然发 现那里面有无数各种形状的小家伙蹦来跳去。他惊奇 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列文虎克精心地把这些小 家伙的形状描绘下来,他说:"这个老头嘴里的'小动物 ',要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多得多……"这以后, 他继 续观察了各种容器的积水,以及河水、井水、污水等, 都发现有这样一个芸芸众生的"小动物"世界。列文虎克 第一个通过显微镜看到了细菌,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 生物的大门。从此,人们借助显微镜--揭开了微生物的 奥秘。 当然,微生物也有看得见的。比如食用的蘑菇, 药用的灵芝、马勃等都是微生物。生物学家曾在原捷 克斯洛伐克发现一种巨蕈,属于真菌族微生物范畴, 你猜它有多大?--直径4米多,重达100多千克。它不仅 是微生物大家族中的"巨人",而且在整个生物世界里也 不算"小个子"了。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微生物选择资料

第一章绪论 A1.下列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病毒 B. 立克次体 C. 衣原体 D. 支原体 E. 放线菌 E2.下列属于真核细胞型生物的微生物是: A. 鼠疫杆菌 B. 梅毒螺旋体 C. 普氏立克次体 D. 沙眼衣原体 E. 白色念珠菌 A 3.在1956 年利用鸡胚卵黄囊培养沙眼衣原体成功的科学家是: A 汤飞凡 B 列文虎克 C 巴斯德 D 郭霍 E 弗莱明 B 4. 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的巴斯德 B. 德国的柯霍 C.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 英国的李斯特 E. 荷兰的列文虎克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A1.具有抵抗吞噬细胞及抵抗体液中杀菌物质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 荚膜 B. 芽胞 C. 菌毛 D. 鞭毛 E. 质粒 B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常用的放大倍数是: A. 100 倍 B. 1000 倍 C. 10000 倍 D. 500 倍 E. 5000 倍 C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 脂蛋白 B. 脂多糖 C. 肽聚糖

D. 磷壁酸 E. 核心多糖 A 4.溶菌酶的作用机制是: A. 切断肽聚糖的多糖骨架β-1、4 糖苷键 B. 抑制四肽侧连与五肽交联桥的联结 C. 干扰细菌DNA 的复制 D.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 损害细胞膜 C 5.与运动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 性菌毛 B. 荚膜 C. 鞭毛 D. 芽胞 E. 普通菌毛 E 6.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 细胞壁 B 荚膜 C 菌毛 D 核质 E 芽胞 B7.青霉素杀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 A. 切断肽聚糖的多糖骨架β-1、4 糖苷键 B. 抑制四肽侧连与五肽交联桥的联结 C. 干扰细菌DNA 的复制 D.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 损害细胞膜 C 8.下列可引起败血症的细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的是: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产气荚膜梭菌 C. 脆弱类杆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A 9.决定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毒性作用的主要结构成分是: A. 脂质A B. 磷壁酸 C. 核心多糖 D. 特异多糖 E.脂蛋白 C 10.革兰染色时所用试剂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 B.结晶紫→酒精→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碘液→酒精→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酒精→结晶紫→碘液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酒精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2-2003年度上学期)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20×2=40) 1、对微生物的概念,以下最正确、最完整的叙述是。 A、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的生物。 B、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生物。 C、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 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生物。 D、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结构或非细胞 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的生物 2、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包括。 A、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B、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C、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D、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3、以下微生物属于环境工程微生物范畴的是。 A、病毒、蓝细菌、真细菌、粘细菌。 B、原生动物、蓝细菌、真核藻类、放线菌、粘细菌。 C、微型后生动物、酵母菌、霉菌、真细菌。 D、病毒、螺旋体、细菌、放线菌、 真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4、关于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细菌的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 B、杆菌有长杆菌、短杆菌、弧杆菌、链杆菌和芽孢杆菌之分。 C、在任何情况下,细菌的形态都是稳定的。 D、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2.0μm。 5、以下物质属于细胞质内含物的是。 A、细胞膜 B、核糖体 C、荚膜 D、异染粒 E、气泡 6、荚膜具有的功能包括。 A、荚膜可以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B、荚膜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C、荚膜是细菌在其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它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 当营养缺乏时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被利用。 D、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的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7、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描述菌落特征应包括。 A、菌落的形态 B、菌落的大小 C、菌落的光泽 D、菌落的颜色 E、菌落的质地及透明度 F、菌落的边缘特征 8、古菌具有的特点有。 A、古菌有精确的方角和垂直的边构成直角几何形态的细胞; B、古菌的细胞膜组分大多数是脂蛋白,蛋白质是酸性的;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判断题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判断题 1.内毒素是G-菌的外壁物质。( √ ) 2.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 3.血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酵母细胞个数,而平板倾注法只能测定活细胞个 数。( √ ) 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是因为此期细胞不再增殖。( × ) 5.做固体培养基常加2%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1%。( × ) 6.稀释平板测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个的 稀释度进行计数。( × ) 7.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由于相邻鸟嘌呤分子彼此结合而形成二聚体的突变。( × ) 8.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 物。( × ) 9.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由于加入诱变剂所发生的突变。( × ) 10.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观察标本中观察到了一段线状的细菌。( × ) 1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氮作为氮源。( × ) 13.发酵是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 ) 14.蓝细菌是好氧细菌,通过糖酵解过程,利用光能产生它们的糖类。( × ) 15.固氮酶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有活性,所以固氮菌均为厌氧菌。( × ) 16.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会使F-菌株转性变为F+菌株。( × ) 17.Parastism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作用的现象。 ( × ) 18.大肠杆菌存在与否常作为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鉴定该菌时V.P (V oges Proskauer)实验和M.R (Methyl Red)实验结果应该是,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 × ) 19.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1/200000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 20.所有的原核微生物都具有鞭毛。( × ) 21.真菌中除环状质粒外还有线状质粒存在。( √ ) 22.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培养基质的彻底灭菌。( × ) 23.烟草花叶病毒的2130个壳粒反向缠绕成杆状病毒粒子。( × ) 24.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特异性载体蛋白可将营养物质进行逆 浓度梯度运行。( × )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是生存在自然界里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在数十万种以上。与医学最相关的称为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大致分以下数种: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及病毒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一、人类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相互制药,相互依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人身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系统、咽喉腔、眼结合膜、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有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物,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而且是必须的。正常菌群是由相当固定的细菌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身体一些特定部位,成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大约为1014个左右,在长期的 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除正常菌群外,还有一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外籍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正常菌群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如菌群之间生物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位粘附, 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通过拮抗作用,抑制并排斥过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调整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营养作用,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营养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完整word版)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完整word版)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试题A总22页第1页

微生物学教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20分) 1.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2.菌落固体培养基中,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是菌落 3.平板是被用于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形式,是冷却凝固后固体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面称作平板。 4.发酵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5.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基质。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6小题12分) 旋形 试题A总22页第2页

4.根据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生理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 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 产生假根是()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酵母菌 C.青霉 D.曲 霉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A.蛋白质 B.肽聚糖 C.脂多糖 D.磷壁酸 3.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ATP分子。 总22页第3页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本题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本题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本题2分) 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马铃薯培养基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 有细胞色素时 D. 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 B.酶类 C. 糖类 D.细胞壁 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 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审批稿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试题 及答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一. 判断题 1、消毒可以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而灭菌只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2、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但繁殖不快,适应性不强。(×) 3、多数细菌的最适培养温度时30~35℃. (√) 4、药品中存在微生物并不一定会引起药品变质。(×) 5、洁净区中的所有操作均不应大幅度或快速动作。(√) 6、一个不锈钢托盘擦拭得非常光亮,因此它不存在微生物污染。(×) 7、药品中添加抑菌剂,可以杀灭含有的全部微生物。(×) 8、常用于消毒的乙醇浓度为70%~75%。(√) 9、酵母菌为多细胞真菌。(×) 10、洁净室(区)的工作人员不能化妆,但可以戴戒指和项链。(×) 二. 填空题 1. 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2. 洁净室(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 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3. 细菌的生长曲线包括四个生长时期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4. 形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是病毒。

5.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6.酵母菌最最主要的繁殖方式是芽殖。 7. 大肠杆菌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 ~20 分钟便可繁殖一代 三、选择题 1 不属于细胞生物的微生物( B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放线菌 2 抗生素产生菌中,其主要产生菌是( C ) A、真菌 B、酵母菌 C、放线菌 D、病毒 3. 细菌的测量单位。( B ) B.μm 4.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的环境中生长。( A ) A.偏酸性且含糖较多 B.偏酸性且含糖较少 C.偏碱性且含糖较多 D.偏碱性且含糖较少 5. 真菌生长最适的温度为℃。( B ) A. 16~22, B. 23~28, C. 30~35, D. 28~35 6. 下列不属于辐射灭菌的是。( D ) A.紫外线灭菌法 B.电离辐射灭菌法 C.微波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7. 细菌液体培养过程中哪一个阶段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 B ) A、延迟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8. 波长为的紫外线最具有杀菌作用。( C )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卷二

医学微生物学考模拟考试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Sterilization: 2. Lysogenic phage / Temperate phage: 3. Weil-Felix reaction: 4. Envelope: 5. Interferon(IFN):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细菌的生长方式是繁殖,繁殖速度为每代,繁殖过程包括、、、,的细菌最典型。 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的主要区别点为:①,②, ③,④,⑤,⑥。 3. 幽门螺杆菌呈或,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微需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即、 和,形成菌落。幽门螺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与、毒素有关,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粘膜检出率较高。 4. 大肠杆菌有O、H、K三种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最外层的,刺激机体后主要产生类抗体;H抗原位于细菌的上,刺激机体后主要产生类抗体;K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与细菌的有关。 三、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是:() A:体积微小;B:结构简单;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严格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 A:普通菌毛;B:性菌毛;C:细菌染色体;D:质粒;E:毒性噬菌体。 3、条件致病菌的条件是:() A:正常菌群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遗传性状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4、下列生物制品,何种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A:丙种球蛋白;B:胎盘球蛋白;C:抗毒素;D:白细胞介素;E:干扰素。 5、下列各组中均属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结核杆菌;B:产气荚膜杆菌、乳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C: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脆弱类杆菌;D: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 E:肉毒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

微生物总结资料

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为宜。 L form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细胞膜上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点,称青霉素结合蛋白(PBP)。mesosome中介体: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有类似真核细胞纺锤丝和线粒体的作用。 obigate aerobe专性需氧菌:具有完整的呼吸酶体系,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如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微需氧菌:低氧分压(5%~6%)生长最好,氧浓度大于10%对其有抑制作用。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obigate anaerobe专性厌氧菌:缺乏完整的呼吸酶体系,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如破伤风梭菌、脆弱类杆菌。 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pyrogen热原质:又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exotoxin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endotoxin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toxoid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了毒性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能够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的物质,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如产气荚膜杆菌的卵磷脂酶、A群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 铜绿假单胞菌的色素是水溶性的,能使培养基和感染的浓汁呈绿色;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色素脂溶性的,菌落显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 antibiotic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产生的少。 bacteriocin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产生菌有亲源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液体培养基的三种生长状态:浑浊生长、沉淀生长、表面生长。 selective medium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从混杂的标本中分离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sterilization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真菌等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经过灭菌的物体称为无菌物体。 disinfection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以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 antisepsis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cleaning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asepsis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干烤:171℃1小时160℃2小时 巴氏消毒法:62℃30分钟,72℃30秒。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就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得变成了得缘故。(本题1、5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与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得方法有与,常用与方法,抑制得方法有与。(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得基础就是核酸得三个著名得实验为、、.(本题1、5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得方式包括、_____、_____与。(本题2分) 1、纯培养就是其中()得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得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得培养细菌得培养基就是()。 A、马铃薯培养基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与ED途径就是进行( )替换得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B、光合生物中得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得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与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就是在()。 A、无酶时B、无ATP时C、有细胞色素时D、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得目得,灭菌一词指得就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得数量 C、消灭所有得生物 D、只消灭体表得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得( )。 A、核酸 B、酶类 C、糖类D、细胞壁 7、青霉素族得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 A、病毒 B、真菌C、革兰氏阴性菌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 )之外. A、它们就是自我复制得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就是细菌存活所必需得成分 D、它们就是接合所必需得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得关系得就是( )。 A、微生物进化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巴斯德得曲颈瓶试验否定了有关微生物得"自生说”。( ) 2、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 3、八孢裂殖酵母就是酵母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这类生活史得代表.( ) 4、链霉菌与毛霉都呈丝状生长,但就是它们不都属于霉菌.( )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doc

第一章 1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2 微生物学的发展: 1664年,胡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法国人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德国人柯赫(细胞学之父) 3 微生物学(Micobiology):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 一、细菌(Bacteria) 1.细菌细胞形态a球菌(Coccus) b杆菌(Bacillus)c螺旋菌(Spirlla) d其他形状的细菌 2.观察细菌的方法 1活体观察压滴法悬滴法菌丝埋片法 2染色观察(细菌染色法) 死菌: 正染色: 1)简单染色法2)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 负染色:荚膜染色法等 活菌: 用美蓝或TTC(氯化三苯基四唑)等作活菌染色 3.细菌细胞的结构 1 细胞壁(cell wall)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 a.细胞壁的功能A.固定细胞外形B.协助鞭毛运动C.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 D.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 E.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F.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b.细胞壁化学组成 1)高等植物纤维素2)霉菌几丁质3)酵母甘露聚糖,葡聚糖 4)细菌: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胞壁酸, 短肽);磷壁酸;脂多糖 注意: G+` G-细胞壁成分的区别 占细胞壁干重的% 成分G +G - 肽聚糖含量很高(30-95)含量很低(5-20) 磷壁酸含量较高(<50)0 类脂质一般无(<2)含量较高(-20) 蛋白质0 含量较高 A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 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B间体(mesosome,或中间体):与细胞壁合成有关;可能与核分裂有关(有学者认为间体是一种赝象) C细胞质(cytoplasm )和内含物( inclusion body) 质粒(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 ) 质粒功能:R因子:与抗药性有关; F因子:与有性接合有关 其他质粒:与抗生素,色素合成有关; 基因工程中作为目的基因载体 D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细菌的核较原始,无核膜和核仁,在核区中充满深度卷曲、折叠的DNA双螺旋细丝。故称为核质、类核、拟核等 E 芽孢(endospore/spore)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由于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无繁殖功能; 芽孢是生物界中抗性最强的生命体 能产生芽孢的菌属不多,主要湿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的两个属——好氧性的芽孢杆菌属和厌氧性的梭菌属,球菌中只有芽孢八叠球菌属,螺菌中的孢螺菌属。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资料

第一模块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3. 细菌的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二. 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