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学画松树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学画松树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学画松树教案

《松树的画法》教案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写意松树的表现技法,通过学习松树画法使学生热爱中国画。

教学重点:

了解松树的形态特征,掌握写意松树的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

做到用笔苍劲有力、墨色丰富,对松树有一定的组织和表现能力。

教学材料:

山水笔、墨水、宣纸、国画颜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双勾法画树干时已经简单了解松树的画法,今天我们将要完整来学习怎样画树。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松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

2、松树画法的步骤:先画树枝干后添松针,最后上颜色。

a、松树干的画法

用笔苍劲有力,要毛而不光;墨色较重,画松皮用方圆组成,不要程式化。

b、松针的画法

有半圆和圆形之分,要注意参差错落和疏密分布,一般由外向里画。

c、着色方法

先给松针染以淡墨,然后着以花青色;松树枝干一般着以赭墨色。

三、课堂小结

历代山水画家对松树的画法表现得非常生动,把松树的挺拔、苍劲的气魄表现的极为充分,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除了要认真临摹他们的作品外,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观察、体会,不断探索出松树的其它画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在4开生宣纸上临摹课本《松树图》

五、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学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小学美术《学画松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课题:学画松树 课业类型:绘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松树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通过实践,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松树,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范画。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 国画用具。 学具准备: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描 写松树的古诗。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用基本问题引发对大概念的思考;设计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讲解美术知识和技法要求;要有启发、引导思维和创意的提问和讨论;具体的作业要求;注明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 接诗游戏。 师: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读书背古诗,今天老师考考你们,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大雪压青松”,下一句是? 生:“青松挺且直”。 师: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

师: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品格呢? 生: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你还知道哪些写松树的诗?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师: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吗? 生:(松、梅、竹) 师: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在风雪中依然挺拔青翠,被称为我们民族的吉祥树,“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松树又被称为常青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松树,因此成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水墨的表现方式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板书课题) 二、观察欣赏 1、多媒体出示黄山松视频。 在出示视频前提出要求:观察感受松树的外部形态特征。边看边思考。 师生交流: 松树形态各异,我们第一课学习《形的魅力》时曾学过直线形和曲线形,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对黄山松进行分类。

《学画松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动物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 利用真实的松树和国画写意松树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2.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

最新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2)汇编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1)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他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小松树大松树低高回答惭愧(难为情) 风伯伯大山爷爷孩子 摸着低下了头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这一大一小的两棵松树长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 指导读好“喂” 。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 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学画松树》名师教案

《学画松树》名师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五年级下册“中国写意画法”小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精选了两幅国画名家描绘松树的作品,以及一幅黄山迎客松的摄影作品。其中,两幅国画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的松树形态特征:金农的《百木之长》主要表现松树的苍劲屈曲、姿态优美的感觉,而胡也佛的《迎客松》表现的是松树在贫瘠的山石缝中生长的坚韧、挺拔、舒展的形象。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比、欣赏、实践,引导学生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松树。在松树的表现中,知道如何把握枝干的一般表现方法,如何理解“树分四岐”以及如何用“品”字形结构表现松针是很重要的。松针的画法以中锋用笔,运笔方向有向心和离心两种基本方式,这是表现好松树的基础。教材中提供了相关分解图,对用笔方法、用墨方法也有比较明确的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水墨画的工具、材料的特性有了比较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尤其是对用笔、用墨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备了进一步表现中国水墨画的能力。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笔方法学画松树。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3.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的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教学难点:巧妙地运用墨色的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准备国画所需要的工具材料。 学生:带齐毛笔、调色盘、墨汁、宣纸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 1.让学生观看微课并思考。 画面中老师画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的?先画了什么后画了什么? 2.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来画松树。(板书) (二)深入学习 一、对比欣赏 1、出示迎客松图片,分析其造型特点。 2、出示胡也佛《迎客松》,对比迎客松图片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枝干画法 1.出示一组松树的摄影图片,感受松树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松树的枝干特点(根部粗分枝细,两边不对称,前后有遮挡,表皮不光滑,有疤结……) 2.观察画家是如何描绘松树枝干形态的 出示松树笔墨作品,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画法: (1)中锋干笔勾枝干 (2)“树分四岐”,前后有遮挡,左右不对称 (3)侧锋淡墨皴树皮,有虚实变化,中间圆两边长 教师随机示范枝干画法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2.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3.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二、观察欣赏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

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 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 (1)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松针。 (2)画松针时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并有浓淡层次感。 三、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松树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中锋干笔,在后面的染色环节可以运用湿笔侧锋来画)。 四、欣赏分析 1.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国画松树) 分析所欣赏国画松树的作画流程。 (1)分析运用了哪些松针的表现方法。 (2)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 (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2.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松树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3.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挺拔的松树》教案

《挺拔的松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图画中的多边形图形。 2.能使用多边形工具绘制各种多边形。 3.能运用多边形工具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书、动手操作、观察演示、倾听讲解以及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掌握画图软件中的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创作环节,熟悉多边形在图形表达信息方面的应用,提升用计算机软件工具画图的素养,培养创新意识。 2.通过图画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作品进行评价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提倡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画图程序中的多边形工具,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多边性工具进行图画创作。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出示图片)老师这里有几副图,大家来看一下,然后想想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呢? 这些图形都是用多边形工具画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知识新授 1.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请你们在工具箱中找一找,试一下,看看哪个工具可以画这多边形?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为题,提高学习兴趣,主动探究。) 2.教师主导、点拨,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 许多同学在工具箱中已经发现了“多边形”工具可以画出多边形。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在使用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有的同学认为“多边形”工具不是很“听话”。下面老师为同学们做一次示范,看看怎样才能使“多边形”工具“听话”。 教师演示用多边形工具画一颗挺拔的松树,同时讲述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按课本“跟我来”中的操作步骤,为学生演示画出一颗挺拔的松树。 提问:通过刚才的演示,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树形的最后一条边不需要自己画,只要在最后一点出处双击鼠标左键,计算机会自动将最后一条边画好。) 提问:那谁能总结一下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呢?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一拖、二点、三双击。 3.学生上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评价: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四、课后小结: 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试着画一画课本“做一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将举办新型玻璃展销会。那么,你们就是展销会上的推销员,你们的任务就是将你们公司生产的新型玻璃推销给在场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师:我非常相信你们,你们的推销一定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过,要把你们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销出去,你得首先熟悉新型玻璃。你们都想学习了解

有关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识? 2.师:怎样才能了解新型玻璃的这些知识呢?我们一块来读读课文。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 5.这5种玻璃,你对哪种玻璃有兴趣呢?那就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等。 三、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1.同桌或四人小组或自己找小伙伴,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上台写出所学玻璃的特点、作用。 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交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师适时点拨,强调结合实际和收集到的资料谈)。 四、拓展延伸 1.最近,一个商场要装修,请你帮帮忙,他们该用哪种玻璃?为什么? 2.你们推荐的玻璃除了商场可以用,还有哪儿可以用?(练习句式: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 3.你们推荐了这么多的玻璃,请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说一句话。 师:你们的建议真好!老师谢谢你们。同学们,我们人类真了不起,研制了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玻璃?你们设计了哪些玻璃? 二、展示、推销 1.让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走进展销会场,把你们设计的新型玻璃或已经生产出来的新型玻璃展示给客商吧! 2.学生设计展销形式,展销词。要求: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创意。自行准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窃读记教学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5、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教案人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1课学画松树

教学内容第11课学画松树教学课时总第14 课时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笔方法学画松树。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 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3、学生能够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的没。 教学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教学难点巧妙的运用墨色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教学准备毛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教学过程修注栏 一、(引导阶段) 树身:画树身首先要建立圆柱体概念,在写意画中圆柱体概念很重要,概念就 是难点,难点既要重视又可以突破,这就是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可以自由想象。 画皮要清楚光源和概念,龙鳞可以画在正中,也可以画在一边,主要根据光源的变 化而确定,也可以不太规则,浓淡结合,鳞与点墨结合,这样不呆板。 松针:松针的形态有全开,有半开,有小半开,有扇形。可以由内往外画,也 可以由外往内画,画一朵松针比较容易,画一组松针就比较难,初学者注意避免交 汇黑点,尽量画得自然一些。 出枝:出枝首先是把握枝条向上长的规律,先向上,即使被大量的松针压弯下 来,它的小枝还是向上翘着的,但是像马尾松可以是下垂的。松树出枝与画竹出枝 是一样的,只是竹子出枝是直线三角,而松树出枝是带有弧度的三角。 树根:注意不要对称,树根不是向左就是向右长,不要两边变成等距离,否则 画出来的根就很呆板,姿态就不优美。 一、严谨的教学态度。 龚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术语专业, 没有教学遗漏现象;另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循序渐 进,层层深入,没有知识性错误,说明龚老师在课前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提前 反复研究哪些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哪些范画更适用于教学,并绘制出许多范画供 学生分析,下足了功夫。 二、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节课突出美术课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 教学方式,改变美术课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 对美术课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固有的知识,龚老师根据教学需要,绘制更能体现 山石技法的范画,让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提高视觉感觉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

松树教案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许敏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 (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

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小松树》教案1

课题2、小松树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认“咦、蕨”等4个二类生字,会写“龙、苍”等6个一类生字,明白“只有长得高,才能望得远”这句话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 情意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从“只有长得高,才能望得远”这句话中体会到人不能轻易满足,要不断地学习、拼搏,才能站得高,望得远,视野才能开阔;明白“只 有长得高,才能望得远”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课时:二课时 板书设计: 2、小松树 嫩、矮:龙骨草后? 长高了许多:树后? 长得更快了:森林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1、2节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唱歌导入:《小松树》 2唱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小松树》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词新词的读音,遇到 不熟悉的地方把它反复多读几遍。(生自读) 2、出示带拼音生词,抽卡片指读; 3、同桌互读,同位之间讨论:什么地方特别需要引起注意? 4、分人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思考:你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5、反馈: (1)、正音 (2)、你知道了什么? 师相机出示:“长得高,能望得远”。 7、师:大家思考一下:在课文中的原句相比较,最有吸引力?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只有······才······”

8、小松树有哪几个愿望呢?他每长高一次,都看到了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 起读读1、2节。 三读中感悟1、2节 1 指名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 出示:他寻思起来:“咦,······?”让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3 交流、理解“寻思” 四小结:小松树的愿望满足了吗?他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明白“只有长得高,才能望得远”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小松树想长得高,看到远处有什么?那么,他的愿望满足了吗?他看到了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读3、4节,想想:小松树有什么变化?他看到了什么:找到 后用笔勾画出有关的句子(生自读) 2、四人小组讨论。 3、反馈: (1)松树的变化:那么嫩,那么矮——长高了许多 (2)看到的变化:龙骨草——蕨草、蘑菇、野花、树、一小块天空 4、小松树满足了吗?他又寻思着什么?请同学们读读6——10节 5、反馈 松树的变化:那么嫩,那么矮—长高了许多—张得更高—最高——不停地长看到的变化:龙骨草——蕨草、蘑菇、野花、树、一小块天空——宽广的天空——森林······——? 6、为什么不停地长?“只有长得高,才能望得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7、小松树已经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想象一下,这时小松树 望见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齐读课文。 四、布置练习: 1 一字开花 龙()()()()() 艳()()()()() 阔()()()()() 2 学我品品词 我品“他是那么嫩,那么矮,就连龙骨草也长得比他高得多”中的“那么”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小松树嫩、矮,只能看到眼前的景物。你来品品:-------------------------------------------------------------------------------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写一写:小松树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树了,想象这时小松树望见了什么?

《小松树》教学设计范文3篇

《小松树》教学设计范文3篇 《小松树》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字,会认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唱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松树》,学生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按小松树的成长过程将课文分为四部分。

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看到了什么?画出有关内容。 4、练习复述课文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2交流学习心得。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复述课文。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 思考:小松树为什么要长高?你能在文中找到表现小松树这种感情的句子吗? 2、交流。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又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4、指导朗读。 5、讨论:小松树在成长,变得越来越高,但小松树有一点没变。是什么呢? 三联系生活,理解中心句 1、在成长的`历程中,小松树明白了“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能自豪地将一讲你是怎样想的吗? 2、齐背古诗《登鹳雀楼》,说说这首诗的哪两句话与小松树明白的道理相似。

3、站得高,看得远。你从这个简单的? 《小松树》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教学内容: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小学美术教案学画松树的教案

学画松树的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动物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 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 利用真实的松树和国画写意松树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2. 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松针。 3. 画松针时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并有浓淡层次感。 通过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欣赏国画写意松树是怎样表现的,包括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松树的枝干及松针的绘画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nb

新人教版五年级美术:《学画松树》教案03.doc

《学画松树》教案 【教学内容】 松树的画法(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松针及整棵树的画法。 2、学会松针的着色技巧及颜色的运用。 3、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松针的组合画法。 【教学准备】 教师:绘画工具一套、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学生: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松树干的画法,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针及整棵树的画法。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松针及整棵树的画法。 2、学会松针的着色技巧及颜色的运用。 3、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二、自学指导 1、画松针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2、怎样表现出松针的坚硬? 3、给松针染色用什么样的颜色? 自学内容: 松树树皮如鳞状,树叶如针状,这是松树区别其他树的最大特征。画整棵松树,树叶是由基本相同的单元组成,松针画法有半圆松针和圆松针两种,画松针时要注意参差错落和疏密的分布。画松针一般由外向里画,初学者可能画不准确,用笔往往不能集中在中心,只有通过

不断地练习,才可以避免这个毛病。画松针用笔的粗细,要根据画面的需要来确定,比如有时近景的松树要求画得重些,松针用笔就要粗些,皴松树皮用笔更要粗些。松针一般着绿色或花青色。松树干一般着赭墨色(赭石加墨),也可以用赭石色按松皮的笔道勾勒一次。 三、小组自学,教师巡视。 四、后教环节 1、介绍松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 2、松树画法的步骤:先画树枝干后添松针,最后上颜色。 a、松树干的画法 用笔苍劲有力,要毛而不光;墨色较重,画松皮用方圆组成,不要程式化。 b、松针的画法 有半圆和圆形之分,要注意参差错落和疏密分布,一般由外向里画。 c、着色方法 先给松针染以淡墨,然后着以花青色;松树枝干一般着以赭墨色。 五、当堂训练 展示作业要求,结合例图,图片,学生练习,教师及时辅导。 六、作品评价 讲评作业,评价存在的优缺点。 布置下节课准备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