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001]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001]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001]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自2010年6月正式列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后,我校以试点工作作为工程教育提升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面向浙江区域实际的工程实践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实现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精细化培养。为此,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改革,如:修订相应专业标准,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国际交流等,积极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目前两个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均已完成2010级、2011级、2012级校内二次招生工作;学生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充满兴趣、报名踊跃,经过选拔,两个专业分别独立组成了卓越工程师班,按专门制订的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学。

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顺利。

二、组织管理

(一)“卓越计划”管理实施工作体系

校院两级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卓越计划”管理实施工作体系,下设领导小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办公室。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由浙江省特级专家、校长张立彬为组

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主要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政策协调、资源保障等;“卓越计划”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挂靠教务处;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由学校相关专业专家、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合作企业领导和教授级高工组成,指导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提出质量标准、协调校企关系、担任教学顾问(如图1所示)。

学院“卓越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卓越计划”工作实施小组主要由分管学院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各学科方向具有良好工程背景和素质的一线骨干教师组成;院级“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委员会由与培养专业相关、省内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设计院和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学院教学、科研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审议工程师培养方案、拓展整合实践资源、组织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和聘请企业师资等,同时在合作企业,分别设立人才培养协调组、教师组、(实践课程)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及规划各项建设工作。

图1: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组织管理体系架构

(二)“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工作体系

“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组织管理体系职责如下(如图2所示):(1)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人才培养宏观决策机构,由学校和企业有关领导、专家组成,负责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等。公司总经理担任中心主任,企业为中心提供物质与经费保障,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中心主任负责宏观指导,领导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及规划各项建设工作。

(2)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的专家教授组成,负责制定企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3)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制度建设、制定教学软硬件条件建设方案、落实教学任务、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由公司技术总监兼任办公室主任,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一名主管日常工作。

(4)师资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教师聘任、考核及奖励等制度,负责企业师资的遴选和聘任工作,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接收学校教师的挂职锻炼。由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兼任办公室主任,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一名主管日常工作。

(5)教学委员会负责企业学习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工作,开展日常的教学研究和交流工作。教学委员会由技术中心主任、各研究所所长以及学校的专家教授组成。

(6)各职能部门及车间组成执行机构,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学生的学习、实习和校企合作中的其他具体工作。

图2:“卓越计划”校企合作组织管理体系架构

三、政策措施

(一) 校级政策措施

学校非常重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及七个教育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制订了各项政策和措施,保障卓越计划落实。具体如下:

(1)对两个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每年各拨款20万元,对七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每个计划拨款20万元,从经费上保障项目的实施。

(2)对卓越工程师班采用二次招生的形式组建。既在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两个专业学生中遴选,时间为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初,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学院组织面试,然后综合学生学习成绩和专业兴趣择优录取。对于录取的学生单独组班,组成卓越工程师班。

(3)在教师评聘上,选择具有双师型的优秀教师为卓越工程师班授课,同时要求学院聘任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使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 二级学院政策措施

1.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管理机教学师资技术中心主

任、各研究所教学委员

执行机技术物流销售采购制造技术各子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制订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工作方案,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实现矩阵、课程体系、校内学习阶段培养方案、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培养措施等八个方面完善和细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学院制定《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条例》,制定和完善了《企业师资延请与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办法》等系列管理办法。

同时,结合化学工程师的职业特点与要求,制订了《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学生选拔办法》。选拔办法以兴趣为导向,通过工程设计初试、职业倾向测试、实验技能和面试等多个环节,测试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学生的工程培养潜力、职业意向、动手操作能力等。

2.机械工程学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是建立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机械工程的模式。为此,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在杭州的骨干机械制造类企业建立了基于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合作机制,并签订合作协议。主要参与企业有:杭州杭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杭州爱知工程车辆有限公司、中粮包装有限公司、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并与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中粮包装有限公司建立国家工程教育中心。

除了根据学校要求选择优秀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卓越工程师班授课外,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按倍

系数计算,以此来鼓励优秀教师为“卓越计划”作贡献。

四、培养模式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

1.基本要求

培养标准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卓越计划”行业专业本科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浙江工业大学目标定位、优势与特色而制定,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达到以下要求:

①系统的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及具备初步相关技能;

②通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③掌握项目及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

④具备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2.指导思想

依据我国化工、机械行业专业本科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行前期宽口径按类培养、后期多样化专业教育,拓展专业内涵,突出专业特色,促进专业的分类发展,实行人才的精细化培养”的基本原则,通过综合素质课、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学习,通过工程实践和企业现场工程师实践的工程能力与综合素质系统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3.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采用“3+1”培养模式。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专业分两个阶段实施,前三年为校内培养阶段,第四年是企业培养阶段。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专业则是将1年的企业培养分散到每年的短学期完成。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到对口企业参加实际的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活动,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企业现场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

4.主要措施和成效

在培养过程中,两个“卓越计划”试点学院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交流,解读培养计划,让学生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围绕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特别注重课内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引导、激励,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创新和实践意识,如在一年级开展“新生创意设计竞赛”,二年级开展专利设计竞赛、课外科技立项等,三年级开展省级及以上高水平科技竞赛,三种层次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逐次提高,其开展时间与学生培养计划和学生的专业水平相适应。

近两年来,“卓越计划”试点班建立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习自主性高,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参与各类课外科技活动欲望强烈。如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学生录取时仅1/3学生的绩点在以上,其余绩点为~,而目前有2/3学生绩点达到

以上,英语四级通过率100%,居全院第一,还获得了校级优秀班级、校级优秀团支部、优良学风班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学院乃至全校的表率;在课外科技活动中,30人次参与专利设计竞赛,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5个,学生参加校运河杯课外科技活动,发表研究论文4篇(1篇国际会议、2篇国内会议、1篇B类核心期刊),获得科技立项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基金立项10项,参加人员19人,12人次参加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校三等奖2项,另有2人作为成员参加华东区和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得华东区和全国特等奖。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学校提出了“整合课程,优化体系”的总体要求,强调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大类课程的统筹与协调,提高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根据《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工作方案》和各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相关学院落实了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1)校企合作建设课程体系的模式。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包括教师资源、先进设备与技术、实验环境、研究开发条件等,与本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实行优势互补。

(2)优化培养方案,强化设计课程群建设。如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根据现代工程设计要求,在低年级开设《化工概念设计》和《化

学化工常用软件》并与原有设计课程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贯穿4学年本科教学。同时,将课程群建设与化工设计竞赛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3)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机械工程学院依托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和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两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平台及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开设一批前沿性专业选修课和系列实验课程,体现先进性、实验性、研究性、探索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等特色;依托企业教学基地,开设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强化学生的D(设计)、I(实现)经验。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则通过有机整合,独立设置《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工综合实验》实验课程,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构建“三层次一创新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等等。

(4)加强学生第二课堂顶层设计,促进与课内实践教学互动融通

以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为桥梁,在重点推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学生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的基础上,举办新生创意设计竞赛、专利申请与创造发明竞赛等赛事,辅以“运河杯”课外科技竞赛和科研助手等活动,确保竞赛4个学年不间断和实现学生全覆盖,形成完整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5)打造支撑实践教学改革的软硬件平台。

建设两个学院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包括化工过程计算机模拟基地、卓越化学工程师培养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在内的一批校级工程实践基地,强化信息化开放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双师型”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见图3:“卓越计划”实践教学平台架构)

图3:“卓越计划”实践教学平台架构

(三)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要求各专业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强化专业内与专业外、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环节整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1.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近两年来,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对专业教师申报的“卓越计划”

教学改革项目给与优先考虑,2011年立项的教学改革项目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体系的建设、化学反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等7项;2012年立项的教学改革项目有:国际化化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阻力冲突分析与解构等7项,这些项目为专业教师在上述框架体系内的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基本保障。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特点,引入问题式、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更多引入工程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有机化学教学中采用了改进的“PBL”问题式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摒弃严重滞后于工程技术进步的内容,引入工业和工程实践中已经采用或将要采用的先进技术内容,学生自主查阅并上交小报告;引入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自主开发的塔板设计软件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等。

2.机械工程学院

广泛实行项目式教学方法,将一门或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工程项目中,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课程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系统把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从事工程项目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研讨、组织、演示讲解、团队协作和沟通等基本能力。其中,主题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强化学生的C(构思)、D(设计)、I(实现)、O(实施)等阶段的工程经验。我们结合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特色,依照工程能力提升规律,为学生设计了四阶段的主题项目综合实践。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每位同学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同时,鼓励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展开积极互动,促进教师对企业需求和工作模式的了解,提高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效果。

建立灵活的评价机制,改革考试方法,更多的课程采用完成工程项目、模块化上机考试、小论文、面试、一页开卷或全开卷等形式进行。

实行全面开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教学平台的实验课以及实验项目,不仅实验课程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空间,而且实验项目也可以自由选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五、师资队伍

(一)校本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正式出台了《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办法》、《浙江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企业师资聘用方案》两个文件,对卓越工程师所需师资从校内师资培养、企业师资聘请方面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保障体系。

(1)45周岁及以下的专职专任教师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列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重点培养对象,要求全脱产参加实践锻炼6个月以上:近五年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在企业工作时间不足6个月的教师,近两年内新引进或新转入教学岗位的教师。

(2)学校设立青年工科教师工程能力培养专项基金,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工科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该实践经历及其

考核结果作为工科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参考条件。

(3)学校对从企业聘用的担任专业课(含实验课)教师和实践环节的师资在聘任条件、聘用待遇、聘请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准备试点推行工科教师评定副教授职称必须有6~12个月的企业锻炼经历。

(二)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根据学校相关政策,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制定了《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办法》和《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企业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强化学院内专职教师的工程技术水平和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师理论水平;实行实践环节的双导师制度;从制度(包括岗位聘任和支撑晋升)、经费等各方面提供切实的保障,以建立一支具有融教学、科研和生产于一体,适应工程教育终身化的工程教师队伍。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院已聘请了省内化工行业龙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学院企业专家委员会。2010-2011学年、2011-2012学年,分两批面向全学院通过自荐或推荐方式完成了共40名的校内指导教师聘任,并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了“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校内导师。目前,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正和已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联系,丰富和完善企业导师的信息库,并完成企业导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

2.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教师队伍优选那些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对于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制订了《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办法》,对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任务的工科教师的要求可以分为教师基本要求和工程能力要求两部分。教师基本要求包括广博的知识面、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卓越的工程教育教学能力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并结合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加强对教师队伍工程能力的培养,胜任“卓越计划”对教师要求。

学生在企业主要培养场所在企业现场一线,包括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维修服务等部门;指导教师由企业现场一线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针对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制订了《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企业师资聘请与管理办法》,要求具有扎实的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较强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他们应该是企业工程领域的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兼职教师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工程实践性和技术先进性。兼职教师的主要优势决定着他们与专职教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上的分工与合作。结合《“卓越计划”合作协议书》有关内容,每年委派5名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工程实践培训,承担生产、项目开发任务,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优化;同时,聘请10家合作企业共30余名专家、中高层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卓越工程师班授课教师按倍计算教学工作量。

学院力争在3年内相关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至少有6门专业课

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

六、校企合作

传承我校50余年的工程教育基础,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作为工程教育提升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面向浙江区域实际的工程实践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直接对接浙江省化工、制造业等支柱产业,产学合作基础较好、工程师培养已有较好成效,依托学科全部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原有产学研合作优势,重点探索本科阶段后备工程师培养模式。

2010年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与中化集团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7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其后,陆续与巨化集团公司、镇海炼化等大型国企签订了合作协议;机械工程学院也先后与杭州杭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为保证学生在企业专业学习,学院与每家签约企业联合建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指定每位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培养方案。建立考核和评估机制。

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从2010年开始实施,两个专业每年共计划组建3个班,100人左右,所以,目前从整个学校来说学生受益面还不是很大。卓越工程师班采用“3+1”模式,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定,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同参与卓越班学生第四年在企业阶段的培养工作,为该项目组织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企业教师队伍,负责学生在企业阶段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一届工程卓越班学生将于2013年下半学期进入企业进行学习。

(一)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建设的情况。

(1)浙江工业大学与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巨化集团公司、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包装有限公司、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申报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于2102年获教育部批准建设。2012年与杭州市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合作申报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并获批建设,同时,向教育部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2)依照《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建立了中心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及制订《企业阶段培养目标和方案》,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分教学周安排认知实习、上岗操作、项目研发等各阶段学习任务,定期公布可提供课程、实习岗位、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建立了满足校企合作需要的管理制度。包括:《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课程管理办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师资聘任办法》、《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生产实训规程》、《企业阶段培养过程质量巡视与督导的管理办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和实施办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师业务考核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

②组建了中心指导教师队伍。组织企业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校指导教师共同成立教学团队,开设企业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定期给予企业教师提供教育学、管理学领域的知识培训,开设讲座、研讨会等;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到

企业进行实践能力锻炼。

③工程实践硬件设施建设,企业为学生工程实践提供良好的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3)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基地汇总表(见表1)

表1:浙江工业大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基地合作企业汇总表

(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1.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拟定的企业培养包括:一年级暑期的生态园区概念设计实践,二年级暑期的企业认知实践,三年级暑期的企业工艺与生产实践、设计与操作实践,四年级工程项目综合设计等。

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始“卓越工

程师”试点班的教学工作,开设了化工生态园区概念设计,为增强学习效果,于暑期短学期开设了“化工生态园区概念设计实践”课程,2011年联系了浙江上虞精细化工园区的浙江闰土、浙江皇马、浙江中欣等5家公司、2012年联系了闰土、金科集团等4家公司和上虞精细化工园区管委会参观实践,增强学生对化工厂生产工艺与装置、化工园区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2012年暑期,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36位同学到宁波LG甬兴、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进行认知实习,了解外企和国企的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营销体系、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规定,掌握高分子产品(塑料、橡胶等)、石油炼制及石化产品的加工流程、公用工程与化工厂三废处理工艺等。

2.机械工程学院

制订了《企业阶段培养方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2010级第一届“卓越计划”学生将于2013年9月送到企业培养,具体实施效果待企业培养阶段完成后再总结。

七、国际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1、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1)与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如与波兰-华沙理工大学等建立了院校合作关系,以交换生的形式培养学生;

(2)学生走进第二校园活动,每年我院组织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如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开展“第二校园经历”游学项目,开

拓学生视野;

(3)邀请国(境)外高校、公司的教授、技术人员来学院交流、讲学,近两年来邀请了包括了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普度大学、Praxair 公司、荷兰爱因霍芬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高校等20多人次来我院通过“寿恒讲堂”平台给学生讲授国外在超重力、生物柴油、燃料电池、新能源材料、聚合反应工程等工程领域的技术进展。

(4)与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学签订了“2+2”合作协议,修订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计划,增设了工程伦理、工程数学等课程,并拟逐步开设全英文的专业课程。

2、机械工程学院

(1)学校与美国北伊利诺大学(NIU)签订协议,设立“4+1”合作项目。以此为契机,机械工程学院和NIU工程与工程技术学院就学分互认、联合授予学位、访学交流、双语教学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2010年5月,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机械系师生代表团一行10人来我校访问。活动中,学院安排其参与机械工程实验班的项目式教学课程,并对水上救生机器人、逃生式防盗窗、垃圾自动分类设备等学生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作详细交流。2011年3月,学院组织15名同学赴美国北伊利诺大学(NIU)参加爱短期交流学习项目,其中包括了机械工程实验班与卓越班的部分学生。从美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到前进的机器人技术,从NIU学生的课外设计到费米国家实验室,再从团队合作到领导力,12天访学扩大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工科学生掌握多元文化以及拥有与不同国家的同行交流、沟通和合作共事的能力。2012年11月,学院又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建立“3+2”联合培养项目,在学生选拔、课程体系、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2年6月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企业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人文与环境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从事电气工程技术研究、电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电力生产技术运行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及市场经营等工作,具有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潜质,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勇于担当电气工程师的角色,能够承担电气工程师的责任。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掌握以数学、力学和相关科学学科与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标准、规章和法律法规。 5.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文听、说、写的基础,能在工作时用外语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 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20xx年修订)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规范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简称“卓越班”)教学管理,提高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卓越班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为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努力形成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第三条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 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第四条卓越班学生在第六学期末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硕卓越班),未获得推免资格的卓越班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卓越班)。 本科卓越班:本科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

训练。 本硕卓越班:本硕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X(“X”工程类卓越班为3年,法律类卓越班为2年)”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实践能力训练和硕士公共基础课程学习,X年为硕士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阶段。 第五条学院应依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简称“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应高于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体现专业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体现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学校标准应细化到可实施、可检查的程度,并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学院应制定科学、先进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要体现“三个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重、强化基础与注重个性并重。 卓越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实现“三个一”,即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年(不少于32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经历。 第七条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 学生本科阶段修读产学合作共同开发工程实践类(法律实务类)课程学分总数应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的1/3。本科阶段课程中至少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一定年限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心得体会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一部记录教师成长性的好书,书中的“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为广大一线教师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提供了诸多心得体会。尽管这些案例在我们的教学中都非常普遍,但却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重新思考这些由于太过熟悉而一叶障目的东西。此书的每个小节都很简单,“请你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如果你完成了”三个环节。另外还有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就是每隔20天就会有一篇“为期20天的教学实践检验”,而且每个检验都不同,这样不仅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目标,还可以实时实地的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读罢此书,我得到最多的启发就是教师要从自身寻找发展的动力,从改造自我开始。老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一旦建立则难以消除。如果学生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位严肃的、面带愤容的老师,他们立即就会变得异常警惕和机敏,甚至立刻改变自己想要信任新学期老师的这种想法。即使老师后来“改变”了这种不友好的表现,要扭转学生对你的第一印象也很难,这比一开始就以积极的言行举止面对学生要困难得多。因此,在我班报到后的第一节课就告诉他们,能有幸做他们的老师,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对我来说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也向他们保证,接下来的这一年将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年,也将是充满精彩和胜利的一年在为学生展现美好愿景和幸福蓝图的时候,尽量展示出自己的热忱。当学生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向他们表明我是一个充满快乐和激情的老师时,他们将会变得更加快乐和热情。这就是双赢! 尊重自我,尊重学生,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首先应该做到的。著名教育家马卡 连柯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默森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实际上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但最重要的是要最终孩子的思想,允许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逻辑发现问题,分析,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哪怕最后的方案不是那么切合实际,但终究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对学生而言,敢于尝试和批判性思维比拘泥于教材、拘泥于传统更值得称赞。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里的老师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师,每天从小事做起,尽可能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又是一个不平凡的老师,他把“爱”自然而然贯穿于教育的某一环节,也会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灵。读罢此书,犹如一顶清泉,令人醍醐灌顶,涣然冰释。篇二:《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从优秀教师向卓越教师》读后感 这本书的设计就像茶余饭后的小点心,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他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是有意无意的改变。这是这本书的前言,正如这本书所说,花几分钟的时间,看两三篇,都是受益匪浅的。 《从优秀教师向卓越教师》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打开目录看,共180天,每隔20天,还会提供一个简短的调查,以检测哪些策略对你有效,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每一小节都非常具体的写出:“请你静心的思考”、“你可以这样做”两个环节。像“巧妙地安排座位、教会学生利用错误使自己进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等等??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常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看后觉得受益匪浅,诸如“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一个不轻易犯错的人通常是一个不愿意冒险的人,而不敢冒险的人通常很难取得成功。” 全书的策略是围绕爱展开的,爱能产生力量,有了爱,自己才愿意去做事情,并且不会感觉很累,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价值。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 课堂问题是每一个老师都要遇到的,该怎么去做,也许大多老师都会选择批评,惩罚,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资料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 2010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 础理论、实验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系统知识,获得化工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石油和天然气加工为特色,能在炼油、化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化工过程软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物理化学、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热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本专业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学科。实验班学生培养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加工过程中的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主线培养,营造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良好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4)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程序设计语言(C)、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炼制工程。 四、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取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产品从构思、市场调查与方案论证、制订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研发团队组成分工及进度安排、样机的测试定型、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市场销售和维护支持等基本流程,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管理、应用与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升级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高尚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能体现哲理、情趣、品位、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养成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_^|||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_^|||具备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及方法论、法律等知识,对文学、艺术、美术、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修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做卓越的教师》读书心得.

《做卓越的教师》读书心得 2016-06-29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鲜活的事例、警醒的语言、充满文采的将研究性教师的成长之路诠释的淋漓尽致,舒展洒脱的叙述了:专业发展、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家庭教育、教师培训、组织教研这八项专题。内容全面,叙述详尽,简直可以说是一部教师宝典。现将几点感想分享如下: 一、“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 这是开篇第一句话,也是全书的核心所在。我们的教育就是用卓越的教师培养卓越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求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是的,教师的高度和层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将孩子们举过肩头,为他们在将来的岁月里,成就伟大的梦想和人生的卓越助上一臂之力。 二、善于反思登新高 书中写道:“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这些话让我对“教育反思”这一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当一个教师缺少反思时,他的行动往往是盲目的;只有不断检验、鉴别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时,教师才能走向自觉,在行为上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展,从自在的人走向自为的人。因此我们要做到“为实践而反思,对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三、做会上课的老师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求我们创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凸显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成为探索和发现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先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书中写道“如果把新课程教学比作磨豆子,其中“知识和技能”就是“豆子”,是基础性内容,没有了“豆子”就会推空心磨;“过程与方法”就是推磨的技巧,没有这个技巧也推不出豆浆;“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愿不愿推的动力问题,缺少了动力,也不会取得成功。”这里通过打比方,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做了浅显易懂的解释,虽然自己在教学中,每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认识到:知识与技能、过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样本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点方案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 专业基本情况 (2)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5) 3.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6) 4. 培养方案 (7) 4.1 本科阶段 (7) 5.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7) 5.1 校内学习阶段 (18) 5.2 企业学习阶段 (20) 5.3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9)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36)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9) 2 2020年4月19日

1. 专业基本情况 发展历史: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开办的最早专业院系之一,我校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办和建设能够追溯到1979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之一,迄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198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方向研究生,1992年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获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授予权,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当前已经过第一轮评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品牌专业。 经过30年的发展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前已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 专业特色: 坚持计算机专业特色教育方向,要根据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特点决定,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与其它学科交叉多、应用面 3 2020年4月19日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

我校正式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我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学校日前正式启动了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为学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从2010年起,在我校办学基础好、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特色专业中试办“陶行知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陶行知班”)。就读“陶行知班”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选拔,符合选拔条件的本科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校按所在学院进行资格审核、举办“陶行知班”的学院进行选拔、教务处审批的程序进行。 为贯彻“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学校将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学生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陶行知班”的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切实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一流的课程资源。各“陶行知班”学生将在开办专业的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享受以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五个一流”标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要求的课程资源。同时,“陶行知班”学生还能选择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类别具有针对性的高水平选修课程。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实践锻炼。各“陶行知班”将在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不同实践环节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锻炼机会,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

赵国忠《卓越教师的三大修炼》学习体会

赵国忠《卓越教师的三大修炼》学习体会 今天晚上有幸聆听了赵国忠老师的《卓越教师的三大修炼》,对于教师如何追求卓越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体会。在讲座的开始,赵老师我们带来了一句话,源自于《道德经》——取势,得道,优术。“取势”就是取得正确的方向;“得道”就是得知规律;“优术”就是使方法和能力更加的优异。同时,对于如何做到这三点,赵老师也给我们点明了方向,那便是教师的修炼。 第一项修炼就是修炼我们的卓越精神,就如同赵老师所言,卓越教师,首先有着卓越的精神:他们每天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卓越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以积极乐观的、卓越的精神引领学生、影响学生、成就学生,成就最优秀的学生,成就最优秀的教师。赵老师最推崇的魏书生魏老师也提出了教师精神修炼的状态——松静匀乐,就是指引我们学会让身体放松、让心灵宁静、让呼吸均匀、让情绪快乐,是一种极佳的卓越精神状态,它让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享受,让我们的工作成为一种享受,让我们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同时魏老师也提出了更上一级的卓越精神的修炼之道————“知行恒情”就是把我们知道的、持之以恒、“松静匀乐”快快乐乐地做出来,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舞如歌、如诗如画,做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成就了每一件事情,同时成就了卓越的自己! 教师的第二项修炼便是卓越视野,教师的视野,决定我们优秀的程度,更决定我们教育的高度!视野修炼最好的方式是学习!最好的学习是读书!那要如何读书呢?其一便是读成专家:读专业之书,读教育名著,深知教育本质,熟知教育规律,用最好的理念、最高效的方法,成为一流的教育专家。其二是读成杂家: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

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

从优秀走向卓越——谈教师的三项修炼

从优秀走向卓越——谈教师的三项修炼 义乌中学吴加澍 报告整理FYY 教师的成长规律 老师要经历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走向成熟)高原期——或停滞,或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追求卓越”)完整的教师生涯应该是这样完整。 李海林的“教师二次发展论”(注:我的工作室里有)他认为老师在第一次发展后会迎来高原期,同时伴随“高原反应”——倦怠,思维定势,创新感到困难,假性饱和等等。经历后,再进入二次发展。 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次专业成长是不够的,第一次是自发的。而走向卓越的难度是大的。两次成长是“质”的不同。第一次成长是经验的积累,第二次重要靠理论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第一次主要表现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是思维方式,起决定性的。 怎样从优秀走向卓越 有句口号,我表示质疑,那就是“打造名师,争创名校”。打造名师真的有道理吗?名师是打造的吗?我的结论,名师是“修炼”出来。它们之间差别在哪里?一个多半是靠外界的力量,要在长期的学术修炼中成长起来的。 比如,

于漪老师:我做了一辈子语文老师,一辈子学做语文老师。她的一课三备:钻研教材,独立思考;博览群书,融会贯通;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这就是一个老师的“修炼”历程,记住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修炼。优秀教师的三项修炼 我想引用清朝诗人袁枚:“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其中红色的字分别代表教师学养,思维方式,专业目标。 1、愿景修炼不断追求卓越——行者 2、学术修炼提升学术修养——学者 3、心智修炼转变思维方式——智者 如果能达成,这就是一个卓越型的教师了。接下来我来谈谈这三个修炼。 一、愿景修炼:不断追求卓越 1、卓越教师必经三境界。 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不是非议“优秀”,而是说一种自满的心态。 英国作家说:“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自己最满意的状态。”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人生奋斗必然要经过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一个人在孤独之中寻找理想、寻找生命着落点的痛苦时刻;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个人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而努力的过程;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东华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Ⅰ培养目标 遵循立足专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行业、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3G及各类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Ⅱ培养标准 一、具备运用通信3G工程师所必需的工程技术及专业基础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1.1具备较扎实的移动通信基础知识,以及从事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 1.1.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1.1.2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建立通信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的基本能力; 1.1.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1.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1.2具备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系统工程实现过程中相关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分析与解决故障的基本能力

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本科阶段有什么建议

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本科阶段有什么建议? 对于卓越法律人才,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把他归类为两种,第一类是学术型人才,法学教育的深入需要理论性人才和新理念的支撑,所以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绝对不可少。我觉得现在中国培养模式来说,是走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道路。大学法律本科生的课程重点是讲解法律理论,倾向于应然法和实然法的对比,对现有法律条文和法律制度的批判,培养法律本科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意识以及对日常法律现象的反思与质疑。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学的系统讲授,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法学教育不在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而在于对基本要领和原理的教导。法学教育所要求的内容并不是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而是对法律组成部分的分析。法学院不是职业训练学校而是将法学当作一门科学来教导的文化机构。法学教学的方法反映了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和法学家立法、释法的传统决定了法学教学方法的理性化和正规性。法律注释主义成为法律教学的主要特色。第二种,是实践性人才,类似于美国的JD培养模式,大学法学院主要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了解与熟悉法律案例,通过掌握必要的法律程序上的技能来培训其解决法律实务的能力。很遗憾,我们中国的教育很少涉及到这方面,当然这和我们是大陆法系的国家有关的。 所以我认为,大学法学教育应该分为两类,培养两种人才。当然这两类学生的分类,需要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 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我认为我们中国做的还是很好的,我们也是一直是这样做的。首先,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大学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来说非常重要,其实需要有着不同学术观点的老师。法学是个开放性学科,我们学生不必拘泥于一种观点,不同观点对于我们的思考和辨识能力的考验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多开些讨论课。在讨论学课中,由教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搜集材料,到讨论学课上报告。同班的同学根据他的报告,各自发挥自己的意见,详细讨论,再由教授加以评点。所有讨论的问题,大都是社会上重要的事件。这种讨论课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最后,加强学校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请老师来开课或来做讲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必要的,高校之间应该多做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实践性人才,我觉得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JD教育,作为普通法系国家,美国的法学教育主要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属于普通法系国家有关。由于受美国的普通法传统和实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大部分法学学者们认为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非逻辑,因此对案例相当重视。学生从业需要“律师式”思维,判例教学法比较适用该种思维的训练。在上课之前老师通常会将选集的许多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预先熟悉案例,然后在正式上课时老师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提问,设定许多不同于原案例的许多假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进行回答。然后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破绽并与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从论辩中寻找解决案例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法学教育还有一大鲜明的特色,就是由美国律师公会和美国法学院协会两个行业机构控制着法律职业的道德和专业训练的最低标准,对美国法学院进行统一的行业化管理,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行业规章,并为有效地组织、协调和促进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的JD教育对于我们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可能不能不能迅速的改革,但是注重实践首先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首先可以建立“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探索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其次,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鼓励支持法律实务部门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高校任教,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学师资队伍。鼓励法学骨干教师到海外

如何成为一名卓越教师

如何成为一名卓越教师 一、热爱教师工作,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力争讲好每一节课。教师讲好课应立足于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获得必要的知识和培养应有的能力,逐渐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主动、越学越聪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能学到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做出贡献。为此,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广交朋友,让学生接纳你、认可你。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其次要热爱教学工作,对教育事业要有奉献精神,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领会教学内容,要舍得花时间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同时还要树立起搞好教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完成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为己任。 二、掌握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要讲好一门课程,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内容下功夫钻研,不但要做到深刻理解,而且要做到全面掌握。这样才能适当选择教材和妥善安排教材。所谓深刻理解,就是要把课程内容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彻底搞懂,不能有一点含糊,准备回答学生们可能提出的一连串的“为什么”。这是基本的要求。所谓全面掌握,就是要能从全部内容中抽出重点,理出系统,用一根线贯穿起来。这个要求虽然是高了一些,但也要努力争取做到。要知道,即使教师自己明确了重点,理出了系统,再去讲课,同学们听了以后,还可能感到“重点不突出”,“系统不清楚”。如果教师自己就是重点不明,系统不清,同学们所听到的将只是无主次、无头绪的一堆零碎知识。这是因为,把教师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知识,要经过“讲”和“听”的过程,要打一定的折扣。 为讲课而钻研一门学科的内容,绝不能以教学大纲或一本教科书的内容为限,不能要讲多少就只学多少,不能懂得几分就讲到几分。一定要“多走一步,深入三分”,有一定的储备力量。不然,将来会感到无法启发同学,答疑的时候会感到词穷才尽,无法应付。其次,对这门学科过去发展的过程、目前发展的情况、将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它在各个发展的阶段怎样和工程实际相联系,也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不致内容枯燥、范围狭窄,使同学们感到“干巴巴的”、“只有骨头没有肉”。如果能结合自己曾经在这一学科方面结合生产做过的一些科研工作,就更能使讲课讲得生动,使同学们感到更有说服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报告 南昌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我校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在工程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和优势,我校先后召开了校长办公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相关工科学院“卓越计划”专题研讨会,并邀请行业、企业代表共商大计。目前,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正稳步进行,进展顺利。主要做法有: 一、召开各类研讨会 为了实施好“卓越计划”,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及专家组先后多次到学院调研专业情况和教学情况。9月27日,分管副校长带领教务处有关人员到机电学院调研实践教学情况,明确指示要抓好有利时机,利用专业优势,切实加强与省内知名汽车企业(江玲)友好合作,加快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为“卓越计划”打好坚实基础。10月17日,学校邀请了工科学院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代表召开了南昌大学“卓越计划”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如何实施“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校企双方要乘“卓越计划”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合作,做到合作双赢。同时,也只有做到合作双赢,“卓越计划”才能顺利实施。11月15日,分管副校长带领专家组和其它申报“卓越计划”的负责人,来到机电学院检查实施“卓越计划”专业的整体建设情况。在听取和研讨了专业建设问题后,要求申报单位抓紧时间,针对各自专业在实施该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加快建设,特别是合作企业的选定和培养基地建设要尽快落实。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召开了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2013年工作会议。理工处、部分专家工作组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家工作组组长启元主持。 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等形成以下共识。 一、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 专家们讨论了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系,对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认为有必要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二、推动省级卓越计划实施 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三级体系,特别是要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属卓越计划高校的管理、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各省负责支持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调研,了解经费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交流,研讨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实践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专家们认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事关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调研已立项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起草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 专家们认为,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在实施目标和标准上有所差异,但在涵上存在着相同和相似之处。注重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专业认证之间的衔接,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请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专业集中精力实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并办出特色,发挥卓越计划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示和引导作用。 Word文档

做卓越的教师心得体会

读《做卓越的教师》有感 前段时间我在闲暇之余观看了彭兴顺老师所著的《做卓越的教师》,颇有感触,文章内容丰富,文笔清晰,构思精巧。正如书中所说,“教育是打造灵魂的事业!追求卓越是教师体现教师职业幸福的过程。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教师应该树立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正是各种任务和压力,不断进取,从身边小事做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优劣。”在工作岗位上,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 理想,就是一个人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没有目标,无以至千里。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不同教师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分工不同,工作就会有差别。英语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联系实际,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确定目标。学科知识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普通话和语音语调达到应有的水平,课堂教学达到什么要求,班主任工作达到什么程度,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实现理想。干就干出个模样,当教师就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爱护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爱,能产生力量。因为爱,自己才会乐意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才会觉得不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做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寄托着祖国的希望,是父母的孩子,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眼中无差生,只有差别的学生。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转化他们,转变他们。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尽力关注每一个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是优秀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正视压力,不断探索,悦纳任务 优秀的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工作能力是在实际岗位上赶出来的。所谓孰能生巧、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有任务就有压力,怎样对待工作任务,持什么样的态度,是迎接挑战还是逃避?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长,因为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看待任务,开心接受任务。对待任务态度不正,屈于某些压力,憋着心去干,往往会为了完成任务,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态度正了,为提高自己而迎接挑战,即使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只要实践了,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都会在过程体验中有所收获,这样日积月累,定能厚积薄发,出类拔萃。所以一个人,应该把每一次任务都看作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一个人能以良好的心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的去对待工作,对待任务和压力,就能使自己子啊愉悦的氛围工作着,收获着,快乐着!积极的心态是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四、不断学习,勤奋进取 在个人”,平时观摩、学习、培训给教师提供学习素材,一节优质观摩课,一次参观学习都是很好的提高机会。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收益,是自己得到提高。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有成就的、有经验的教师。中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珍珠”珍藏起来。第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教师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是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