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毕业论文-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工程毕业论文-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工程毕业论文-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所在学院:食品工程分院

专业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二0一五年四月

目录

题目 (1)

摘要及关键词 (1)

一、试验材料与设备 (2)

(一)试验材料 (2)

(二)试验器材 (2)

二、试验方法 (2)

(一)工艺流程 (2)

(二)操作要点 (2)

1. 红枣汁的制备 (3)

2. 胡萝卜汁的制备 (3)

3. 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配方优选 (3)

4. 不同稳定剂对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稳定性研究 (4)

三、结果与分析 (4)

(一)酶法提取枣汁条件的确定 (4)

(二)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最佳配方的确定 (4)

(三)稳定剂对复合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5)

(四)产品检验结果 (5)

1.感官评定结果 (6)

2.理化指标检验结果 (6)

3.微生物指标检验结果 (6)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摘要:为了确定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红枣和胡萝卜为原料,用酶法提取枣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枣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在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中分别加入CMC(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钠3种稳定剂,研究稳定剂对复合饮料的影响。经过试验得出结论,枣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枣重的5倍,果胶酶用量0.20%,在50℃下提取4h。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汁40%,胡萝卜汁45%,蔗糖 8%,柠檬酸 0.10%。选择海藻酸钠作为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稳定剂,其适宜用量为0.15%。该复合饮料色泽红润,口感细腻,酸甜适口,具有浓郁的胡萝卜和红枣的复合香气,是集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天然饮品。

关键词:红枣汁,胡萝卜汁,复合饮料,加工工艺

Red jujube - carrot compound bever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of red jujube - carrot

compound beverage of red jujube and carrot as raw material, using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jujube juice, jujube juice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and jujube beta-carotene the best formula of compound beverage, respectively in jujube - carrot compound beverage joining CMC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 xanthan gum, sodium alginate 3 kinds of stabilizer,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tabilizer to compound beverage. After experiment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of jujube juice extraction as

follows: the water content of jujube weight

Keywords:red jujube juice, carrot juice, compound bever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1.前言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饮料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天然、营养、保健成为人们饮料消费的重要指标。而果蔬复合饮料不但可以使各成分间营养互补,同时也可借助各个成分中特有的风味,获得具有较佳感官品质的饮品。

红枣是一种营养佳品,被誉为“百果之王”,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镁及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等,营养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另外,红枣还具有安神健脾、补肾、止咳、降血压等多种保健食疗功能,所以,人们历来就把红枣视为极佳的滋补品。

胡萝卜,属伞形科胡萝卜属,2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西南部,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每100 g胡萝卜鲜重含水分88.3 g,蛋白质0.741 g,粗纤维1.714 g,碳水化合物4.94 g,可溶性糖2.55 g,钙45.5 mg,磷57.1 mg,钾75.3 mg,胡萝卜素4.34 mg,维生素C 4.74 mg,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营养价值,享有“小人参”的美誉,也有滋润和治疗皮肤干燥症、治疗眼疾、防癌抗癌之功效。用胡萝卜制取不同风味的胡萝卜蔬菜饮料,色泽柔和诱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蔬菜饮品。

由于红枣果肉中存在大量果胶类物质,不能直接压榨提汁。传统红枣汁生产中采取水浸打浆法,加工中的营养和香味物质容易损失和变化,浸提率低,浸提时间长。采用果胶酶提取枣汁,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破坏组织结构,使内容物易溶出,浸提速度快,浸提率高,产品稳定性也大大提高。本文就枣汁的酶法提取以及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制备、加工工艺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充分利用红枣和胡萝卜原料,加工成受消费者青睐的复合型理想保健饮品,不仅有解渴作用,还具有营养保健功能。

1.1试验材料与设备

1.1.1试验材料

红枣,胡萝卜,果胶酶,蔗糖,柠檬酸,CMC,黄原胶,海藻酸钠,复合磷酸盐(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焦磷酸钠)

1.1.2试验器

名称型号厂家

电热恒温水浴锅 HHS21-4 北京长安科学仪器厂

阿贝折射仪 NAR-1T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数显鼓风干燥箱 GZX-9420 MBE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均质机 40-10S 上海东华高压均质机厂

精密pH计 PHS-3C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07HWS-2 杭州仪表电机有限公司

2.试验方法

2.1工艺流程

红枣汁制备工艺:红枣(干枣)→挑选→清洗→去核、切碎→果胶酶浸提→过滤→枣汁。

胡萝卜汁制备工艺:胡萝卜→分选清洗→脱皮→切片→软化→打浆→过滤→胡萝卜汁。

复合饮料加工工艺:枣汁+胡萝卜汁→混合→调配→均质→杀菌→灌装→封口→冷却→成品。

2.2操作要点

2.2.1 红枣汁的制备

选择核小肉厚、无霉烂、无虫蛀的优质干枣,在水中清洗后沥干,去掉枣核,并把果肉部分切碎。称取一定量的红枣,分别加入枣重的 4、5、6倍水,并用盐酸调节pH值至3.5,然后再加果胶酶,在45、50、55℃的温度下分别浸提 3、4、5 h后用纱布过滤,过滤后测所得枣汁的重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计算出提取率。

提取率(%)=枣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枣汁重量/干枣重量×100%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采用 k(3 )正交设计,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表 1 红枣汁提取因素水平

Red jujube juice extraction factor levels in table 1

因素

水平

A.提取温度/℃

B.提取时间/h

C.用水量/倍

D.酶用量/%

1 45 3 4 0.20

2 50 4 5 0.22

3 55 5 6 0.25

2.2.2. 胡萝卜汁的制备

选择成熟适度、未木质化、表皮及根肉为鲜红色的品种、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胡萝卜,要求肉根肥大、纤维少。以清水去掉泥沙及污物,切去粗糙带绿的蒂把及根须,用4%磷酸钠、0.5%磷酸氢二钠与0.5%的焦磷酸钠组成的复合磷酸盐去皮液在沸腾条件下热烫胡萝卜2—3 min,再经快速流动的冷水冲洗,可完全脱去胡萝卜表皮。脱皮后将胡萝卜切成3~5 mm厚的片状,按料水比1:2将切好的胡萝卜片放人95~100℃的热水中,热烫l5min后,清水中冲洗,迅速冷却至室温,在水中浸泡25min,然后用打浆机打浆,再用4层的纱布过滤即可得到胡萝卜汁。

2.2.3 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配方优选

在红枣-胡萝卜的复合饮料中加入柠檬酸和蔗糖,通过对原汁(红枣汁、胡萝卜汁)

含量、加酸量、加糖量的比较选择最佳配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采用k(3 )正交设计,复合饮料配方优选因素水平见表2。

表2 复合饮料配方优选试验因素水平

Table 2 compound beverage recipe optimization test factor levels

水平

因素

a.红枣汁/%

b.胡萝卜汁/%

c.柠檬酸/%

d.蔗糖/%

1 35 45 0.05 6

2 40 40 0.10 7

3 45 35 0.15 8

2.2.4 不同稳定剂对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稳定性研究

通过添加稳定剂和均质使果肉颗粒能均匀地悬浮在饮料中,起到稳定作用。在已调配好的复合饮料中分别加入CMC、黄原胶和海藻酸钠3种稳定剂,浓度分别为0.05%、0.10%、0.15%、0.20% 4个级别,再于16 MPa下进行均质,静置10 d,观察其稳定性。

3 结果与分析

3.1酶法提取枣汁条件的确定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k(3 )正交设计,比较加水量、酶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枣汁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枣汁浸提条件。由表3可知,影响枣汁提取率的排列顺序为C>B>A>D ,即用水量对枣汁提取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时间,最后是提取温度和酶用量。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提取率越高;浸提时间越长,提取率也越高;但温度越高,浸提时间越长,就会使枣汁中的热敏性以及挥发性成分损失越多,影响其风味和营养价值。该试验的结果还表明:在pH值3.5的条件下,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枣重的5倍,酶用量为0.2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 h。

表3枣汁浸提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3 jujube juice extracti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

试验号

因素

提取率/% A提取温度B提取时间C用水量D酶用量

1 1 1 1 1 54.89

2 1 2 2 2 58.35

3 1 3 3 3 59.06

4 2 1 2 3 56.17

5 2 2 3 1 59.30

6 2 3 1 2 51.08

7 3 1 3 2 56.48

8 3 2 1 3 56.10

9 3 3 2 1 54.60

K1172.30 167.54 162.07 168.79

K2166.55 173.75 169.12 165.91

K3167.18 164.74 174.84 171.33

R 1.91 3.01 4.26 1.81

3.2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最佳配方的确定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k(3 )正交设计,比较原汁含量、加酸量、加糖量对复合饮料的色泽、香气、滋味以及组织形态的影响。组织10人小组,按照评分标准对各处理所得的复合饮料进行感官鉴评。由表5可知,影响复合饮料品质因素的排列次序依次为c>d>b>a;最佳的配方组合为a2、b1、c2、d3,即红枣汁40%,胡萝卜汁45%,柠檬酸0.10%,蔗糖8%。

表4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感官评定

Table 4 red jujube sensory evaluation - carrot compound beverage 级别色泽香气滋味状态总分

一级

橙红

27-30分

具有典型的枣

香及胡萝卜气

18-20分

酸甜适口风味

柔和无异味

27-30分

均匀一致

18-20分

90分以上

二级

橙色

24-27分

具有枣香及淡

胡萝卜味

15-18分

酸甜适口无异

24-27分

有轻微分层

15-18分

80-90分

三级

淡黄

20-24分

枣香味淡

10-15分

酸甜比失调、

有异味

20-24分

有分层

10-15分

60-80分

四级

浅黄色

20分以下

无枣香

10分以下

酸甜比失调、

有严重异味

20分以下

严重分层

10分以下

60分以下

注:色泽、香气、滋味、状态满分分别为30、20、30、20分。

表5红枣一胡萝卜复合饮料配方试验结果

Table 5 red jujube a carrot compound formula test results

试验号

因素

感官评定/分a红枣汁b胡萝卜汁c柠檬酸d蔗糖

1 1 1 1 1 76

2 1 2 2 2 83

3 1 3 3 3 73

4 2 1 2 3 87

5 2 2 3 1 73

6 2 3 1 2 77

7 3 1 3 2 74

8 3 2 1 3 78

9 3 3 2 1 80

K1232 237 231 229

K2237 234 250 234

K3232 230 220 238

R 1.67 2.33 10.00 3.00

3.3稳定剂对复合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在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中分别加入CMC、黄原胶、海藻酸钠3种稳定剂,使用浓度分别为0.05%、0.10%、0.15%、0.20% 4个级别,静置10 d,观察其稳定效果。加入稳定剂CMC的复合饮料静置10 d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沉淀,严重分层,且上清液颜色很淡,清亮透明。加入黄原胶的复合饮料均有不同程度的沉淀,饮料的最上层有悬浮物。加海藻酸钠饮料的稳定性均较好,但当浓度为0.05%和0.10%时,略微有沉淀,而海藻酸钠的浓度为0.20%时,因粘稠度大,口感不佳。因而试验选择海藻酸钠作为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稳定剂,其适宜用量为0.15%。

3.4产品检验结果

3.4.1.感官评定结果

表6饮料的感官指标检验结果

Table 6 drinks sensory index test results

指标感官指标

色泽橙红色,具有良好色泽

滋味具有红枣及胡萝卜的双重风味,味感协调,

酸甜爽口

香气具有红枣及胡萝卜的双重香气,且香气协调

柔和

组织状态均匀稳定,口感细腻,无分层、沉淀现象3.4.2理化指标检验结果

表7饮料理化指标检验结果

Table 7 drinks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 test results

检验项目产品结果

溶性固形物10%~12%

酸度0.10%~ 0.20%

3.4.3.微生物指标检验结果

表8饮料微生物指标检验结果

Table 8 drinks microorganism index test results

检验项目产品结果

菌落总数≤l00个/ml

大肠菌群≤3个/l00ml

致病菌未检出

4.结论

枣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干枣:水=1:5,果胶酶用量为0.20%,在pH值3.5、温度50℃的条件下浸提4 h。

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汁40%,胡萝卜汁45%,柠檬酸0.10%,蔗糖8%,海藻酸钠0.15%。

该产品色泽红润,口感细腻,具有浓郁的胡萝卜和枣的复合香气,酸甜适口,是集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天然饮品。

参考文献:

[1]刘桂君,卢晓蕊,蒋捷云,等.未来我们喝什么—中国饮料未来发展趋势[J].饮料工业,2004(5):1-7.

[2]杜立红.果蔬复合饮料研制工艺[J].保鲜与加工,2003(5):38.

[3]张艳萍.胡萝卜的营养价值与保建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l999(12):99.

[4]兰社益.胡萝卜汁风味调配和悬浮稳定性的研制[J].食品科学,l999(7):70—72.

[5]席美丽,李志西,王小铁,等.酶法提取红枣汁的工艺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2(4):52

—54.

[6]韩溶涔,许林妹,刘莹.红枣汁提取的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师,l998(3):13—14.

[7]刘秀河.枣汁提取和澄清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l998(1):34—36.

[8]丘华.混汁型枸杞枣茶加工技术[J].食品工业,2000(2):25—27.

[9]徐斐,王璋.酶在柑桔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l999(1):33—34.

[10]张权林.酶膜分离法果汁澄清工艺[J].食品与机械,l996(6):40—41.

[11]韩玉杰,李志西,杜双奎.红枣酶解法提汁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3(11):85—87.

[12]朱秀灵,车振明,唐洁,等.胡萝卜复合磷酸盐去皮试验研究[J].食品科技,2004(6):35—

38.

[13]王振平,窦云萍.枸杞复合果汁的稳定性和配方优选试验[J].食品科学,l994(6):24—27.

致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即将走完大学生涯的第三个年头,回想这一路走来的日子,父母的疼爱关心,老师的悉心教诲,朋友的支持帮助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渐渐长大,也慢慢走向成熟。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论文得以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您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思维,细心的指导一直给我很大的帮助。然后还要感谢同学们,他们给予我极大的帮助,耐心的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感谢传授我知识的老师们,更要感谢那些对我学习上支持和鼓励的人,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食品安全的论文

食品安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需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 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15年上半年比较典型且死伤人数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共有68起,其中甘肃古浪县村支书嫁女宴致使上百人食物中毒事件最为典型,中毒人数上百人,而且此事件正发生在过年期间,事件影响巨大。另外一些,就是食物中含亚硝酸盐而产生的中毒事件,发生率也非常高,多是因为一些餐馆为了节省开支,非法使用工业食盐所致。还有就是,上半年正是春夏植物生长旺盛季节,很多人喜欢采摘野菜,因为不了解一些野菜食用安全常识而导致食物中毒。 2015年1月13日,陈女士从菜市场和家乐福超市买回了各种新鲜食材给家人做午饭,可饭后大家都出现了头晕、上吐下泻等症状,幸亏抢救及时,后经海珠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初步检测表明,陈女士一家是亚硝酸盐中毒。 5月28日下午3时50分,徐莉、徐超业两姐弟饮用了在莞城八达路某士多店购买的两盒绿色纸盒包装“王老吉”后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抽搐、呕吐白沫等症状,晚上8时,莫见齐、殷桂良两人同样因饮用绿色纸盒包装“王老吉”后出现头晕呕心、四肢乏力等症状于晚上10时到普济医院就诊。市食药监局接报后,立即组织莞城街道、公安局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开展调查。 2015年6月1日,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共查获42万吨僵尸肉,价值30多亿元,部分走私冻肉已经进入市场。 2015年1月14日21时46分许,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珂糖业公司金珂糖厂发生甘蔗糖浆池中毒事件,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这次事件共导致12人中毒。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此外,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

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题目POLISHING OF CERAMIC TILES 抛光瓷砖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 班级复材0802 学生 学号20080103114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17(3), 401–413 (2002) POLISHING OF CERAMIC TILES C. Y. Wang,* X. Wei, and H. Yuan 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90, P.R. China ABSTRACT Grinding and polishing are important steps in the production of decorative vitreous ceramic tiles.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finishing wheels and polishing wheels are tested to optimize their sel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glossines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surface quality before machining, but also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ramic tiles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of grinding and polishing wheel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lishing wheel is the key for a good final surface quality. The surface glossiness after finishing must be above 208 in order to get higher polishing quality because finishing will limit the maximum surface glossiness by polishing. The optimized combination of grinding and polishing wheels for all the steps will achieve shorter machining times and better surface quality. No obvious relationships are found between the hardness of ceramic tiles and surface quality or the wear of grinding wheels; therefore, the hardness of the ceramic tile cannot be used for evaluating its machinability. Key Words: Ceramic tiles; Grinding wheel; Polishing wheel

食品工程毕业论文-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所在学院:食品工程分院 专业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二0一五年四月

目录 题目 (1) 摘要及关键词 (1) 一、试验材料与设备 (2) (一)试验材料 (2) (二)试验器材 (2) 二、试验方法 (2) (一)工艺流程 (2) (二)操作要点 (2) 1. 红枣汁的制备 (3) 2. 胡萝卜汁的制备 (3) 3. 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配方优选 (3) 4. 不同稳定剂对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稳定性研究 (4) 三、结果与分析 (4) (一)酶法提取枣汁条件的确定 (4) (二)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最佳配方的确定 (4) (三)稳定剂对复合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5) (四)产品检验结果 (5) 1.感官评定结果 (6) 2.理化指标检验结果 (6) 3.微生物指标检验结果 (6)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摘要:为了确定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红枣和胡萝卜为原料,用酶法提取枣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枣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在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中分别加入CMC(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钠3种稳定剂,研究稳定剂对复合饮料的影响。经过试验得出结论,枣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枣重的5倍,果胶酶用量0.20%,在50℃下提取4h。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汁40%,胡萝卜汁45%,蔗糖 8%,柠檬酸 0.10%。选择海藻酸钠作为红枣-胡萝卜复合饮料的稳定剂,其适宜用量为0.15%。该复合饮料色泽红润,口感细腻,酸甜适口,具有浓郁的胡萝卜和红枣的复合香气,是集营养和保健于一体的天然饮品。 关键词:红枣汁,胡萝卜汁,复合饮料,加工工艺 Red jujube - carrot compound bever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of red jujube - carrot compound beverage of red jujube and carrot as raw material, using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jujube juice, jujube juice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and jujube beta-carotene the best formula of compound beverage, respectively in jujube - carrot compound beverage joining CMC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 xanthan gum, sodium alginate 3 kinds of stabilizer,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tabilizer to compound beverage. After experiment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of jujube juice extraction as follows: the water content of jujube weight Keywords:red jujube juice, carrot juice, compound bever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说明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说明 1、流行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15`)——粗滤(80℃)——迅速冷却(5℃)——精滤(5℃)——调配(80℃)——高温杀菌(90℃/15`)——灌装(88℃)封盖 2、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孙庆文、侯庆的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粗滤(80℃)——澄清处理(80℃)——调配(80℃)——精滤(75℃))——杀菌(90℃)——灌装(88℃)封盖 3、方法1和2的主要区别:方法1:高温浸提,冷却出浑后精滤澄清,最后再提高温度灭菌;方法2:浸提后保持自然温降,高温澄清,最后也高温杀菌。 4、方法2的优势:澄清透明度高,澄清状态稳定。节能效果显著。 1 、关于茶饮料的澄清

茶饮料的品质,是指茶饮料的茶滋味、茶香、茶色、卫生和澄清透明等诸方面。澄清透明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高,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很优秀。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低,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较低劣,甚至被认为是已经变质。在某种程度上,茶饮料的澄清透明程度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它在市场中的销量和销价。经过比较,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澄清透明度最好的茶饮料是统一乌龙茶。它就像品质最醇厚的葡萄酒一样清澈透亮,赢得了最多的消费人群的青睐。 茶饮料的生产成本,是指原料、包装、人工、水、电、蒸汽消耗等诸方面。其中水电汽能源的消耗是生产成本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进行澄清处理需要的能源消耗量是很巨大的。 2、茶饮料传统澄清工艺的原理 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所消耗的大部分能耗是为了进行茶饮料的澄清处理。

苹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苹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摘要:以浓缩苹果汁为原料,经过稀释、调配、护色、杀菌等重点工序处理,生产苹果汁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生产配方,同时比较了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Vc 对苹果汁饮料的护色效果。试验得出,苹果汁饮料的最佳生产配方为:柠檬酸0.15%,柠檬酸钠0.20%,单宁酸0.06%,白砂糖6%,浓缩苹果汁16%。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Vc 3种物质对苹果汁饮料的护色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考虑产品的质量安全,选择0.60%Vc为最佳护色剂。 关键词:苹果汁;饮料;配方;护色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of Apple Juice Beverage Abstract:Concentrated apple juice was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 in this experiment, apple juice beverage was produced through dilution, blending, color protection, sterilization and other key processes. By using orthogonal test, the best formula of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was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color protection effects of three color protection agents Cys, NaHSO3 and Vc on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were compared. The best formula of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was composed of 0.20%citric acid, 0.20%sodium citrate, 0.06%tannic acid, 6%white sugar and 16%concentrated apple juice. Besides,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color protection agents in the color protection effects on the apple juice beverage. Considering the quality safety of the product, 0.60%Vc was chosen as the best color protection agent. Key words:apple juice; beverage; formula; color protection 0 引言

食品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doc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中文题目紫薯营养薯片的配方优化及工艺设计 英文题目Purple potato chips nutritional formulation optimization and process design 学生姓名班级 451004 学号 45100424 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目录 第一章紫薯薯片的研究意义 (3) 1.1紫薯的营养成分 (3) 1.2紫薯薯片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3) 1.3紫薯薯片研究的可行性 (4) 第二章试验方案的论证 (4) 2.1紫薯营养薯片的配方优化及工艺设计 (4) 2.1.1实验原料 (4) 2.1.2实验仪器 (4) 2.1.3调味料的制备 (5) 2.1.4工艺流程 (5) 2.1.5实验方案 (5) 2.1.6紫薯配方的优化及工艺设计 (5) 第三章本课题的重点及难点 (9) 第四章预期的结果 (9) 第五章研究进度 (9) 5.1查阅资料阶段 (9) 5.2准备阶段 (9) 5.3试验(设计)阶段 (9) 5.4分析写作阶段 (9) 5.5答辩准备阶段 (10) 参考文献 (11)

第一章紫薯薯片的研究意义 1.1紫薯的营养成分 紫薯营养丰富具特殊保健功能,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都是极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其中富含的维生素A可以改善视力和皮肤的粘膜上皮细胞,维生素C 可使胶元蛋白正常合成, 防治坏血病的发生, 花青素是天然强效自由基清除剂。 而硒和铁是人体抗疲劳、抗衰老、补血的必要元素,特别是硒被称为“抗癌大王”,易被人体吸收,可留在血清中,修补心肌,增强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合成和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预防胃癌、肝癌等癌病的发生。 紫薯富含纤维素,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胃蠕动,清理肠腔内滞留的粘液、积气和腐败物,排出粪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保持大便畅通,改善消化道环境,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动物实验表明含大量花色苷的紫薯饮料能显著抑制由四氯化碳引发肝损伤鼠血清中谷氨酸草醋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一焦葡萄糖酸转氨酶(GTP)的上升,且对血清和肝脏中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物及氧化脂蛋白的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黄肉红薯饮料则不能。Fredenck等人每星期5天共4星期,给大鼠灌胃2.5mL分别含1%、5%和10%花色苷的5%乙醇水溶液/kg体重;再给大鼠灌胃0.5mL四氯化碳/kg 体重,18h以后,测得血清中天冬氨酸和丙氨酸转氨酶量明显低于只灌胃四氯化碳的对照组,说明花色苷能抑制四氯化碳引发的急性肝损伤。 另外,紫薯还可去皮烘干粉碎后加工成粉,色泽美观,营养丰富,是极好的食品加工原料,可作为各种糕点的主料或配料。紫薯从茎尖嫩叶到薯块,均具有一定保健功能,是当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中的食品。 紫薯薯片色泽鲜艳,醇香薄脆,松脆可口,是居家旅行经久耐人寻味休闲零食。 1.2紫薯薯片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目前,国内外对于薯片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土豆薯片、红薯薯片、木薯薯片和混合薯片,伍雨江等对常压油炸马铃薯片后的煎炸油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综合分析得出了抑制煎炸油氧化的最佳参数[1];胡小泓等在红薯中添加适量辅料,用光波和微波加热处理,将红薯加工成一种无油新型工艺食品[2];张容鹄等研究了油炸木薯薯片的加工工艺[3];张宇凡等研究了土豆和红薯混合薯片的主要配料、老化条件、干坯含水量和油炸温度对香菇营养薯片质量的影响,建立了该产品生产的适宜配方和主要条件[4]。紫薯薯片国内外尚无有人研究,成为薯片中的一大空白,国内外对于紫薯的研究十分丰富,但一般局限于对其药用价值的研究,孙金辉等研究了紫薯花色苷的组成结构、稳定性、保健功能及其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应用[5];朱珠等研究了溶剂萃取法提取色素,考察了不同提取剂对紫薯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6];沈静文等研究了利用酶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实施细则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及《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指导教师资格 1、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工程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 2、首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必须进行试做并经过验收合格,才能具备指导教师资格。 3、指导教师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设计类1:8;自然科学论文题目1:6。超过限额,要说明理由并报教务处批准,未经批准的超过部分不计算工作量。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每周不应少于10小时。在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得外出。如外出,必须向学院请假。 2、选择题目,进行必需的先期准备,详细填写任务书。 3、审定学生撰写的开题报告和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方案,批改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图纸、外文资料译文。 4、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按时进行答疑与指导。注意抓好文献资料查阅、方案选择及论证、论文大纲等关键环节的指导。 5、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试验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6、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 7、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进行详细、全面的审核,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给所指导的学生评出合理的审阅成绩,并在答辩前交答辩委员会。 8、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认真做好记录,评定学生成绩。 9、负责收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成果,交研究所(教研室)统一保存。 三、外聘教师的选聘和管理

加酸核桃红枣复合饮料加工工艺研究(1)

第33卷 第9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33N o.9 2005年9月Jour.of N o rthw est Sci2T ech U niv.of A gri.and Fo r.(N at.Sci.Ed.)Sep.2005加酸核桃红枣复合饮料加工工艺研究Ξ 张京芳,陈思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 以红枣、核桃为原料,探讨加酸核桃红枣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该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技术和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核桃仁去皮的适宜条件是在100℃下用10g L N aOH浸泡3m in,藻酸丙二醇酯(PGA)与单甘酯是该酸性复合饮料较理想的稳定剂,该复合饮料最佳配方是:枣汁与核桃浆体积比为2∶1,每升复合饮料加入蔗糖40g,蛋白糖3g,单甘酯1g,柠檬酸3g,磷酸二氢钠1.5g及PGA4g,其适宜的杀菌条件是100℃下煮沸杀菌15m in。 [关键词] 核桃;红枣;复合饮料;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T S275.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29387(2005)0920081205 核桃仁和红枣营养丰富,富含功能性成分[1,2]。近年来对红枣、核桃的加工利用越来越多,红枣除用于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蜜枣、干枣、枣粉、枣汁等。核桃仁除直接食用外,也可制成核桃乳、蜜制核桃仁、核桃粉等加工品。当前人们对饮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更趋以将营养、安全、保健融为一体。在植物蛋白饮料中加入果汁,既可以增加饮品的营养,又能掩盖某些蛋白饮料的不良风味,改善其口感[1,3]。若将核桃仁加工成单纯的核桃汁,则汁液粘稠,风味单一。而配以风味独特的枣汁,再调制成酸性饮料,不但风味爽口,而且营养合理。截止目前,尚未见到将核桃、红枣复合制成酸性蛋白饮料的研究报道。本试验以红枣、核桃仁为原料,使两者在营养、口感、风味等方面进行互补,研究加酸红枣核桃复合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探讨其稳定技术及工艺配方,以期为该酸性复合饮料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并为核桃、红枣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原辅材料 红枣、核桃、白砂糖、蛋白糖、羟甲基纤维素钠(C M C)、藻酸丙二醇酯(PGA)、黄原胶、单甘酯、蔗糖酯(食品级)、柠檬酸、磷酸二氢钠(分析纯)和果胶酶(诺和诺德公司提供)。 主要仪器 打浆机(H P2550A)、胶体磨(250型)、均质机(GXB60268)。 1.2 方 法 1.2.1 工艺流程 本试验的工艺流程为: 核桃→去外壳→挑选→浸泡→去皮→磨浆→过滤→核桃浆γ 红枣→挑选清洗→烘烤→破碎→浸提→澄清→过滤→澄清汁η →调配→均质→灌装→脱气→杀菌→冷却→成品 1.2.2 核桃浆的制备 核桃浆的制备步骤为:①挑选浸泡。取优质核桃仁,用清水浸泡8~10h,核桃仁和水的质量比为1∶2。②去皮。将核桃仁用100℃,10g L N aOH溶液处理3m in,再用冷水冲洗。 ③磨浆。加入核桃仁8倍质量的热水打浆,采用孔径1mm的筛布过滤后,胶体磨细磨。 1.2.3 枣汁的制备 枣汁的制备步骤为:①选料清洗。选优质干枣,流动水冲洗2~3次。②烘烤。在60~80℃温度下烘烤1~2h,至红枣发出焦香味。③保温提汁。将红枣适当破碎,加红枣质量10倍的水,再加入0.1mL L Pectinex Sm ash,于45℃下浸提8~10h,用孔径2mm筛网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0.5mL L Pectinex5XL,在40℃下保温8h,过滤得澄清枣汁[4]。 1.3 试验内容 1.3.1 核桃仁去皮试验 (1)碱液浓度对去皮效果的影响。选优质核桃仁,用清水浸泡8~10h,核桃仁和水质量比为1∶2,然后将核桃仁置于温度为70 Ξ[收稿日期] 2004212227 [作者简介] 张京芳(1965-),女,陕西合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加工工艺与功能成分分析研究。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说明完整版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 说明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茶饮料制作方法的简要说明 1、流行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15`)——粗滤(80℃)——迅速冷却(5℃)——精滤(5℃)——调配(80℃)——高温杀菌(90℃/15`)——灌装(88℃)封盖 2、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孙庆文、侯庆的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粗滤(80℃)——澄清处理(80℃)——调配(80℃)——精滤(75℃))——杀菌(90℃)——灌装(88℃)封盖 3、方法1和2的主要区别:方法1:高温浸提,冷却出浑后精滤澄清,最后再提高温度灭菌;方法2:浸提后保持自然温降,高温澄清,最后也高温杀菌。 4、方法2的优势:澄清透明度高,澄清状态稳定。节能效果显着。 1、关于茶饮料的澄清

茶饮料的品质,是指茶饮料的茶滋味、茶香、茶色、卫生和澄清透明等诸方面。澄清透明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高,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很优秀。如果一种茶饮料产品的澄清透明度较低,就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眼中显得品质较低劣,甚至被认为是已经变质。在某种程度上,茶饮料的澄清透明程度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它在市场中的销量和销价。经过比较,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澄清透明度最好的茶饮料是统一乌龙茶。它就像品质最醇厚的葡萄酒一样清澈透亮,赢得了最多的消费人群的青睐。 茶饮料的生产成本,是指原料、包装、人工、水、电、蒸汽消耗等诸方面。其中水电汽能源的消耗是生产成本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进行澄清处理需要的能源消耗量是很巨大的。 2、茶饮料传统澄清工艺的原理 在传统的茶饮料生产工艺中,所消耗的大部分能耗是为了进行茶饮料的澄清处理。 影响茶饮料澄清度的主要原因,是茶液的冷后浑现象。形成茶液中的冷后浑现象的主要因素是茶乳酪,它在高温时溶解,温度降低时变为不溶,形成冷后浑。我们日常饮茶时,

食品加工论文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牛蒡山药火腿肠的研制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院系(点):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

目录 1引言 (1) 1.1牛蒡、山药的营养及保健功能 (1) 1.2牛蒡、山药的加工现状 (2) 1.3研究意义 (2) 1.4研究内容 (3) 2材料和方法 (4) 2.1主要材料和仪器设备 (4) 2.1.1 实验材料 (4) 2.1.2仪器设备 (4) 2.2 实验方案设计 (4) 2.3测定方法 (5) 2.3.1感官鉴定方法 (5) 2.3.2产品理化和卫生指标测定 (5) 3加工工艺 (6) 3.1加工工艺流程 (6) 3.2工艺操作要点 (6) 3.2.1原料肉的选择与处理 (6) 3.2.2搅拌并腌制 (6) 3.2.3斩拌 (6)

3.2.4灌肠结扎 (6) 3.2.5熟制杀菌、冷却 (6) 3.2.6质量检验 (7) 4结果分析与讨论 (8) 4.1各因素添加量对火腿肠品质的影响 (8) 4.1.1 不同牛蒡浆添加量对火腿肠品质的影响 (8) 4.1.2 不同山药粉添加量对火腿肠品质的影响 (8) 4.1.3 不同大豆蛋白添加量对火腿肠品质的影响 (9) 4.2牛蒡山药火腿肠的最佳配方的正交试验 (9) 4.3质量指标 (12) 4.3.1 感官指标 (12) 4.3.2 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12) 5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引言 1.1牛蒡、山药的营养及保健功能 牛蒡原产于中国,有“东洋参”的美誉。牛蒡,既是营养丰富的蔬菜,又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牛蒡二年生草本,高1-2 c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支,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 cm,宽15-40 cm。我国主要分布台湾、山东、江苏、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牛蒡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表1-1[1]。 表1-1 每100g鲜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项目含量项目含量 蛋白质 4.7 g 维生素c 25 mg 脂肪0.8 g 钙242 mg 糖类 3 g 磷61 mg 粗纤维 2.4 g 铁7.6 mg 胡萝卜素390 mg 锌、镁、铜— 维生素B 0.02 mg 尼克酸 1.1 mg 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如有健脑作用的天门冬氨酸占总氨基酸的25%-28%,精氨酸占18%-20%,且含有Ca、Mg、Fe、Mn、Zn等人体必需的元素;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癌、抗突变的作用。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牛蒡果实含牛蒡甙、脂肪油、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牛蒡甙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菌的作用,能治疗热感冒、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等多种疾病。研究表明,牛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掺杂Tb3+的ZnO-Ga2O3-SiO2玻璃陶瓷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摘要 本文简述了发光材料相关理论:简述发光材料的发光过程和发光机理,介绍了稀土离子的光谱理论,概括了稀土发光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Tb3+的ZnO-Ga2O3-SiO2(ZGS)玻璃陶瓷和共掺杂Tb3+,Eu3+的ZGS玻璃陶瓷发光材料,利用热分析(DTA-TG)、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分析各组成含量对其中的纳米晶体组成和对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工艺参数和组成对比,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和组成含量。 对掺杂Tb3+的ZGS玻璃陶瓷的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检测。XRD结果表明:从700℃开始有纳米晶体形成,900℃烧结为最佳。当组成中n(Zn)/n(Ga)=0.58时样品获得只有ZnGa2O4晶体分布在无定型SiO2玻璃基体的玻璃陶瓷。Tb3+位于ZnGa2O4晶体与玻璃相的交界处。激发光谱分析表明,掺杂Tb3+的ZGS玻璃陶瓷为Tb3+特征激发,最强激发峰为255nm,是Tb3+的4f-5d跃迁,次强激发峰为377nm,是Tb3+的4f-4f跃迁。发射光谱分析表明Tb3+的ZGS玻璃陶瓷呈现Tb3+的特征绿光发射,为Tb3+的5D4→7F J (J=6,5,4,3)跃迁发射,最强发射峰位于545nm,属于Tb3+的5D4→7F5磁偶级跃迁。 掺杂Tb3+,Eu3+的ZGS玻璃陶瓷只表现出Eu3+的发光性能,为Eu3+的D0→7F J (J=0,1,2,3,4)特征跃迁,最强发射峰为615nm,是红光发射,为5D0→7F2电偶极跃迁。可能的原因是少量的Tb3+没有掺入晶体中。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Tb3+掺杂,镓酸锌,玻璃陶瓷,发光性能

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碳酸饮料的基本特征 [30min] (一)碳酸饮料的定义:指含有CO2的软饮料的总称 (二)分类 1.果汁型碳酸饮料:指含有2.5%及以上的天然果汁。 2.果味型碳酸饮料:以香料为主要赋香剂,果汁含量低于2.5%。3.可乐型碳酸饮料:含有可乐果、白柠檬、月桂、焦糖色素。4.其它型碳酸饮料:乳蛋白碳酸饮料、冰淇淋汽水等。 (三)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1.CO2在碳酸饮料中的作用。 2.CO2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有: (1)液体的温度。 (2)环境绝对压力。 (3)液体与CO2接触的面积和时间。 (4)CO2的纯度。 (四)碳酸饮料生产主要设备 1.水处理设备(澄清、过滤净化、消毒等,前面水处理已讲过)。2.糖浆调配设备(化糖锅、夹层锅、配料缸)。 3.碳酸化设备:CO2气调压站、水冷却器、汽水混合机)。4.洗瓶设备。

5、灌装设备。 二、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 净化←CO2。 (一)工艺流程(一次灌装法) 水源→水处理→冷却脱气→净化→定量调和→冷却混合灌装→压盖→检查→成品→白砂糖→称得→溶解→过滤→糖浆调和检验←消毒←清洗←容器。 (二)糖浆的制备与凋和 1.糖的溶解: (1)冷溶法。 (2)热溶法。 2.调和糖浆的调配 加入顺序:原糖浆(加甜味剂)→加防腐剂→加酸味剂→加果汁→香精→色素→水(碳酸水)。 (三)碳酸化过程 1.CO2气调压站; 2. 水冷却器; 3. 汽水混合机(碳酸化罐)。 (四)灌装、杀菌、检验 1.洗瓶; 2. 灌装; 3. 杀菌;

4、冷却、检验。 三、碳酸饮料生产常见的制裁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结:碳酸饮料生产工艺及设备。 介绍指含有二氧化碳的软饮料,通常由水、甜味剂、酸味剂、香精香料、色素、二氧化碳气及其他原辅料组成,俗称汽水。 一、生产工艺流程-二次灌装 饮用水→水处理→冷却→气水混合←CO2糖浆→调配→冷却→灌浆→灌水→密封→混匀→检验→成品容器→清洗→检验。 二次灌装法流程示意图。 二次灌装法是先将调味糖浆定量注入容器中,然后加入碳酸水至规定量,密封后再混合均匀。又称为现调式灌装法、预加糖浆法或后混合(postmix)法 一、生产工艺流程-一次灌装 饮用水→水处理→冷却→气水混合←CO2糖浆→调配→冷却→→→混合→灌装→密封→检验容器-→-清洗-→-→-检验将调味糖浆与水预先按照一定比例泵入汽水混合机内,进行定量混合后再冷却,然后将该混合物碳酸化后再装入容器。又称为预调式灌装法、成品灌装法或前混合(premix)法。 糖浆的制备 溶糖分间歇式和连续式,间歇式又分为冷溶和热溶(蒸汽加热和热水)。

2018年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整理

2018年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整理 食品毕业论文题目主要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微生物食品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方面,我们写作食品论文时,应根据专业特点和研究最新动态进行选择,符合论文选题的标准,下面就列举一些食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选择参考。 1、协同第三只手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探究--基于食品安全的视角 2、保定市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3、消费者食品安全安心度指数的编制 4、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5、物联网融合环境食品安全云平台用户模型 6、论警察权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7、网络食品销售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现状及建议 9、食品安全犯罪新特征的中观分析 10、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对策 11、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分析 12、浅析食品安全监管 13、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14、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15、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 16、论中国食品卫生与安全标准之保健品的监督与管理 17、动物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18、我国网购食品安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论《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适用 20、海外代购食品质量安全法律监管问题探讨 21、试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22、依法治国背景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23、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4、食品加工中的污染及其安全检验研究 25、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26、肉食品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构建 27、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8、理化检测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29、浅谈动物饲料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30、我国食品安全的信用与执法机制研究 31、大众传媒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责任 32、谈食品检验对肉制品安全的重要性 33、食品安全信息与风险监测评估研究 34、食品安全管理面临机遇和挑战 35、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 36、高校食品安全保障与管理模式分析 37、我国品牌企业的食品安全控制及其政府监管 38、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应用 39、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立法的建设性思考 40、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应重视雇员作用

食品加工方面的论文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项目报告/论文《泡椒凤爪的工艺研究》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 作者签名: 年月日

泡椒凤爪的工艺研究 绪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饮食理念也发生了变化,逐步成为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讲究色、香、味、形、质、器、养的全新饮食观念。尤其更加偏向那种口味独特且富有营养的食品。从而现在很多专家认为要多吃这些营养价值颇高,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这些食物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缓解体内营养比列的失调等。而鸡爪就很符合这类食品,尤其以泡椒凤爪为首。 以凤爪做菜的不是太多,但其中泡椒凤爪却是最受人们青睐的菜肴之一。泡椒凤爪味道咸鲜辣酸、无腥味,色泽洁白、味汁清凉、丰富多样,而且营养丰富便于吸收,因此,泡椒凤爪的制作成为很多人关注的事。 泡椒凤爪的制作工艺很有讲究。工艺方面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如去腥方式的选择、味汁的调配,腌制。因此,我们需要对这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需要我们对泡椒凤爪的制作工艺作出详细的分析总结,探究出最佳制作工艺。

1文献综述 1.1泡椒凤爪简介 鸡爪也称鸡掌、凤爪、凤足。鸡爪味甘,性平,无毒,营养价值颇高,含有丰富的钙质及胶原蛋白,不但能软化血管,而且具有美容功效。鸡爪多皮、筋,少肉,胶质重,常用于煮汤、火锅,也宜于卤、泡、酱,如卤鸡爪、山椒鸡爪、鸡爪;质地肥厚的还可煮熟后脱骨拌食,如麻辣鸡爪、椒麻鸡掌、拆骨掌翅,皆脆嫩可口;取鸡爪的掌肉可爆炒成菜,如香辣掌中宝,脆香爽口、香辣宜人。在众多的鸡爪菜肴中,最为流行的要数泡椒凤爪,不但餐饮酒楼、快餐熟食连锁有售,在超市的休闲食品中也能觅其身影,越来越受大众喜爱。目前,泡椒凤爪在成菜形式上花样众多,有加胡萝卜、青笋、西芹、青红辣椒泡制,也有和猪耳蹄尾一起泡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在泡制鸡爪的调味料配方上,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家各店都有自己的绝招,且都保密,故在风味上也是各不相同。 1.2泡椒凤爪的营养价值 鸡爪内富含的胶原蛋白是人体中所需的硬胶原蛋白,对维护骨骼的强健有很好的作用。对肌肤防衰也有帮助。因胶原蛋白是真皮层中支撑皮肤架构的主要“黏合剂”,属于硬蛋白类,一般占人体所含蛋白质的1/3以上,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类蛋白质。它存在于人体的结缔组织、皮肤、骨、肌腱、韧带、血管中,在皮肤的真皮组织干燥物中,胶原蛋白达90%之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紫外线、自由基等的侵害,胶原蛋白会流失、变质而失去弹性,正常人体每年会流失1%的胶原蛋白,并且合成新的胶原蛋白的能力也会下降,使皮肤变得松弛、缺水、敏感、晦暗,容易产生细纹、色斑和毛孔粗大。这种由于真皮层胶原蛋白缺失导致的衰老现象,已不是表面补水、美白、抗皱所能解决的了。所以到了一定年龄,就有必要每天补充胶原蛋白。 辣椒:辣椒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原料,其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就餐时能增加饭量,多食可增强体力,改善怕冷、冻伤、血管性头痛等症状。同时辣椒中含有一种物殊物质,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荷尔蒙分泌,保健皮肤。富含的维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含有较多抗氧化物质,可预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可以使呼吸道畅通,用以治疗咳嗽、感冒。辣椒还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

化学沉积中磷含量Ni-W- P合金晶化 及耐蚀性研究 作者姓名安宁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6-1 指导教师宏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3) 1.1化学镀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3) 1.1.1 化学镀的基本原理 (3) 1.1.2 化学镀镀液组成及作用 (4) 1.1.3 化学镀技术研究概述 (6) 1.1.4 化学镀技术在国的发展 (8) 1.1.5 化学镀技术的应用 (9) 1.1.6 化学镀的发展趋势 (10) 1.2化学沉积层晶化转变机理 (11) 1.3企业设备腐蚀的现状及危害 (11) 1.4本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容 (12)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1.4.2 研究容 (12) 第二章混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制备与实验方法 (14) 2.1实验材料与仪器 (14) 2.2化学镀镀液的组成及配制工艺 (14) 2.2.1 化学镀镀液的组成 (14) 2.2.2 化学镀镀液的配制工艺 (14) 2.3实验方法 (14) 2.3.1 镀前处理 (15) 2.3.2 化学沉积过程 (15) 2.4沉积层检测及性能测试 (15) 2.4.1 沉积层的结构测试 (15) 2.4.2 沉积层的形貌观察及成分测试 (16) 2.4.3 沉积层耐蚀性能测试 (17) 2.4.4 热处理后沉积层的性能测试 (17)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19) 3.1化学沉积中磷含量Ni-W-P合金镀层的微观分析 (19) 3.1.1 镀层的X射线(XRD)衍射分析 (19) 3.1.2 镀层热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23) 3.1.3 镀层的晶化过程及晶粒尺寸 (25) 3.2热处理前后镀层耐蚀性分析 (26) 第四章结论 (28)

各式茶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我国各式茶饮料开始生产工艺流程,茶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时代饮料”。从长远的观点看,是可以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产品,其特点是天然、保健且能解渴,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需求。 从一些主要地区看,世界茶饮料的增长速度很快。美国的软饮料是以碳酸饮料为主的。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饮料一直处于增长之势(如下表所示): 茶饮料消费在西欧尽管每个国家发展不一致,但总体也是处于上升趋势。如瑞士目前已达到每人一年32升。欧洲茶饮料消费情况如下表: 日本开发茶饮料较早,1983年开始大量生产乌龙茶,1985年开始生产红茶,以后品种不断丰富,其大部分产品是不加糖的纯茶饮料。生产情况具体见下表: 日本每人年均消费茶饮料约22升。我国与之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尽管我国工业化生产茶饮料已有三四年的历史,也具备了一定的产量,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饮用瓶装水习惯的逐渐形成,茶饮料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外液态茶饮料的生产流程依不同的产品(如纯茶饮料、果味奶茶、茶汽水等)和不同的包装方式而不同。但是用茶叶为原料的茶浸出液的制备工艺基本上是一致的。 萃取工艺流程:从茶叶中萃取茶汤的浓度因为原料、工艺设备、生产的产品不同而各有差异,水与茶叶的比例一般为1~15∶100。如果浓度大易产生白色沉淀。为降低成本及避免成品在销售时产生混浊,一般是以1%的茶叶进行萃取,萃取温度为70~95℃,萃取时间为5~30分钟,萃取后用250目尼龙布过滤除渣。萃取形式有3种代表形式———夹层锅式、篮笼式、咖啡抽取器式。夹层锅萃取时将热水放入带搅拌器的锅内加热至规定温度投入茶叶,搅拌到一定时间后翻转夹层锅倒出茶萃取液进行过滤。该形式的特点是温度时间易控制,搅拌出料方便,萃取充分。篮笼式萃取是将放有茶叶的篮笼在热水槽内靠设备吊起放下起到搅拌作用进行萃取,不足之处是萃取不完全,茶叶渣取出不便,茶叶易产生涩味。咖啡抽取器式萃取就是喷淋式,是将茶叶放在网上,用规定温度的热水从顶部喷淋萃取,待茶叶充分浸渍后从底部获得茶汤,其优点是易排渣,但不能搅拌,萃取终点不易判别。 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多以茶叶为原料,直接萃取茶中可溶性部分。而欧美国家多采用速溶茶为原料,以净水稀释为茶饮料。在我国生产速溶茶的厂家是福建漳州大闽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采用膜浓缩技术和真空干燥技术,降低了香气和滋味的损失,解决了沉淀混浊问题。用这种方式生产的茶饮料投资少,见效快,易上马,技术指标好控制,产品质量有保证。 影响茶饮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 1.水质。水是茶饮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对茶饮料影响甚大。一般说,水中的钙、镁、铁、氯等离子影响茶汤的色泽和滋味,会使茶饮料发生混浊,形成茶乳。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大于5pp m(百万分之5)时,茶汤将显黑色并带有苦涩的味道;氯离子含量高时会使茶汤带腐臭味。茶叶中的植物鞣质与多种金属离子可以反应,并可生成多种颜色。所以自来水是决不能直接用来生产茶饮料的。生产品质较佳的茶饮料必须用去除离子的纯净水———pH值在6. 7~7.2,铁离子小于2ppm,永久硬度的化学物质含量要小于3ppm。 2.原料。茶叶可分为绿花、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类,各类茶风味各异。成品茶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