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近似数》第2课时同步练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近似数》第2课时同步练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近似数》第2课时同步练习

《小数的近似数》第2课时同步练习

一、我会选。

(1)关于“36000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约等于3.6万元

B、等于36万元

C、约等于4万元

D、等于4万元(2)把125634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A、12.5亿

B、13亿

C、12.5634亿

D、1亿

(3)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约是3844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是()。A、38万千米 B、38.44万千米 C、0.3844万千米

(4)46()391≈46万,( )里可以填()

A、0~4

B、0~5

C、5~9

(5)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600800000约是()。

A、6亿

B、6.008亿

C、6.1亿

二、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4800=()万 4502130=()万

500000=()万 3917500=()万

三、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30000000=()亿

4670000000=()亿

357570000=()亿

590000000000=()亿

四、我是小法官。

(1)把74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0.074万。()

(2)5776500000≈58亿。()

(3)24.988≈25表示精确到个位。()

(4)准确数有时大于近似数,有时小于近似数。()

(5)675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67万。()

五、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山东省土地面积约是153300平方千米。()

(2)河南省土地面积约是167000平方千米。()

(3)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是469000平方千米。()

(4)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其近地点的平均距离为363300千米,远地点的平均距离为405500千米。()()

六、按要求解决问题。

(1)把325000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2)把6927600000吨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

(3)把444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

(1)关于“36000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约等于3.6万元

B、等于36万元

C、约等于4万元

D、等于4万元(2)把125634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C )。

A、12.5亿

B、13亿

C、12.5634亿

D、1亿

(3)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约是3844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是( B )。

A、38万千米

B、38.44万千米

C、0.3844万千米

(4)46()391≈46万,( )里可以填( A )

A、0~4

B、0~5

C、5~9

(5)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600800000约是( A )。

A、6亿

B、6.008亿

C、6.1亿

二、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4800=( 2.48 )万 4502130=( 450.213 )万

500000=( 50 )万 3917500=( 391.75 )万

三、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30000000=( 2.3 )亿

4670000000=( 46.7 )亿

357570000=( 3.5757 )亿

590000000000=( 5900 )亿

四、我是小法官。

(1)把74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0.074万。(×)

(2)5776500000≈58亿。(√)

(3)24.988≈25表示精确到个位。(√)

(4)准确数有时大于近似数,有时小于近似数。(√)

(5)675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67万。(×)

五、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山东省土地面积约是153300平方千米。( 15.33万)

(2)河南省土地面积约是167000平方千米。( 16.7万)

(3)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是469000平方千米。( 46.9万)

(4)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其近地点的平均距离为363300千米,远地点的平均距离为405500千米。( 36.33万)( 40.55万)

六、按要求解决问题。

(1)把325000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325000平方千米=32.5万平方千米≈33万平方千米

(2)把6927600000吨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

6927600000吨=69.276亿吨≈69.28亿吨

(3)把444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44400千米=4.44万千米≈4.4万千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类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 = a+(b+c)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 = b×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 = 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 (a+b)×c = a×c+b×c (*减号和除号后面添加或拆开括号时,括号里面 要变号) 一、加减法简便运算 999+99+9 3065-738-1065 1883-398 3999+498 276+228+353+219 (2130+783+270)+1017 2214+638+286 2357-183-317-357 7755-(2187+755) 2365-1086- 214 497-299 2370+1995 899+344 (181+2564)+2719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58+262+138 (375+1034)+(966+125) 378+44+114+242+222 2356-(1356- 721) 1235-(1780-1665) 368+2649+1351 89+101+111 24+127+476+573 400-273-127 327+(96-127) 442-103-142 374-205+226-95 3000-999 (78+61)+39 700-82-18 348+163+242+410+ 537 二、定理的应用

二年级下数学课时练+试卷第四单元检测卷2

第四单元检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计算48÷8时,想:( )八四十八,商是( );计算63÷7时,想:七( )六十三,商是( )。 2.从56里面连续减去7,减( )次后得数为0。 3.根据口诀“八九七十二”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4.在○里填上“+”“-”“×”或“÷”。 42○6=21○3 24○8=27○9 56○7=14○6 15○3=4○1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2÷=7 30÷=6 3×=21 32÷=8 28÷=4 56÷=8 24÷3=×2÷9=6÷3 6.把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 )<( ) 7.有一道除法算式,除数是9,欢欢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求得的商是3。正确的商是( )。 二、我能算得对又快。 三、在○里填上“>”“<”或“=”。 42÷6○64÷845÷5○56÷732÷4○72÷9 27÷3○3×348÷6○48÷872÷9○40÷5 72÷9○9÷16÷6○9÷940÷8○49÷7

四、算一算,填一填。 五、看得数,写除法算式。 六、解决问题。 1.36人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1)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如果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 2. (1)小鸟需要住几间房子? (2)长颈鹿用56块木板可以造几间房子?

3. (1)买7把剪刀需要多少钱? (2)用54元钱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解答出来。

参考答案 一、1.六 6 九9 2.8 3.72÷8=972÷9=8 4.÷÷÷÷÷- ÷+ 5.6 5 7 4 7 7 4 18 6.21÷756÷848÷645÷5 7.8 二、5 7 9 9 3 4 3 9 4 1 6 9 6 7 7 9 三、< > = = > = < = < 四、6 9 7 8 42 7 五、答案不唯一,如:7÷114÷221÷328÷430÷524÷418÷3 12÷281÷972÷863÷754÷6 六、1.(1)36÷9=4(组) (2)36÷6=6(人) 2.(1)42÷6=7(间) (2)56÷7=8(间) 3.(1)7×4=28(元)或4×7=28(元) (2)54÷9=6(辆) (3)答案不唯一,如:48元能买几支钢笔? 48÷6=8(支)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第二课时

大数的认识——第二课时 四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例2、例3) “一”p/1,“作”p/1的分析 课时进度 4-1-2 学习目标 1、分析“一”p/1,“作”p/1,使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亿以内数,知道该数的某一位在什么数位上,且表示什么;是由什么组成的。 2、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前分析 教材 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学生 学生对于万以内数的读写很是熟练,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关键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 教学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 设计意图 由于时间的关系(一天只有一节数学课),所以在新课前,先分析前一天的作业,而后在进行新授。学生对于万以内数的读写很是熟练,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安排学生先自由读、写,而后组织讨论,老师参与引导,最终得出含两级的数怎么读,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的异同及如何写数。而后进行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作业的讲评 利用课前准备时间与学生交流,使得在黑板上出示数位顺序表 1、“一”p/1 (1)借助数位顺序表 (2)一个多位数加上1后等于100万,这个数是()填一填第四小题方法一:可以将100万写成1000000,而后用1000000—1,算出结果就可以了。

方法二:将100万对照数位顺序表写下来,而后去掉1,这样看着顺序表也能知道答案了。 2、“作”p/1 (1)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84507600,8表示8个(),4表示()个(),5表示()第四题 要看清题目意思,认真仔细 二、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拿出作业本上的最末题 ……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案

观察物体(二)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4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老师带来了两件立体图形,你们认识吗?右边的图形是从左边的立体图形的什么方向看到的呢?对上面。两个完全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居然看到的都是圆形。这是怎么回事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观察物体的第二个课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的三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别摆出这三组立体图形。 (2)摆好后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把看到的形状记录下来。 提问:从上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吗?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思考后,课件出示每组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

小结: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形状相同,从左面看,形状也相同。但从前面看,形状不相同。 (3)教师小结: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对应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 4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 提问: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思考后,课件出示结果。 (三)巩固发散 1.夯实基础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课件出示结果。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课件出示结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作业 一、根据25×4=100直接写得数。 25×8= 25×20= 25×32= 25×12= 25×24= 25×36= 25×16= 25×28= 二、如果食堂每天烧煤的吨数不变,请完成表格。 三、填空题。 (1)两个因数分别是25和8,积是(),如果把第二个因数8乘4,第一个因数25不变,积是()。 (2)两个因数分别是125和20,积是(),如果把第二个因数20除以5,第一个因数125不变,积是()。 四、选择题。 (1)由210×11=2310,可得210×22的积是()。 A.2310 B.4620 C.1155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积()。

B.除以8 C.不变 (3)一个因数不变,要使积扩大为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应()。 A.不变 B.扩大为原来的9倍 C.扩大为原来的3倍 五、先口算,再填空。 (1)2×5= 2×10= 2×20= 2×200= 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_________。(2)900×3= 300×3= 30×3= 15×3= 规律: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也_________。 六、列竖式计算。 710×18= 306×54=

519×24= 225×60= 42×78= 七、解决问题。 (1)一箱货物重297千克,62箱这种货物共重多少千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准备将练习本发给15个班级,每班144,学校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有一块面积是360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坪,宽是9米。现在要把宽扩大到36米,长不变,扩大后的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果店2千克梨售价5元,3千克香蕉售价10元。小明的妈妈要买6千克梨和9千克香蕉,共需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数学智慧园。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课课练-一课一练)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统一单位 年级 班 姓名 一、我会看,我会估。 绳子大约有( 绳子大约有( 那么长。 二、我会用 作标准。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 长。 三、比高矮。 小马大约有( )个高。 山羊大约有 ( )个高。 公鸡大约有( )个高。 3条绳子绕在3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 ( )最长,( )最短。 数 学小 博士 A B C

(2) 厘米和用厘米量 年级 班 姓名 一、看一看,填一填。 1. ( )厘米 2. ( )厘米 3. ( )厘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 1.这本练习册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2.数学书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三、我是测量小高手。 这个图形是( )形, 四条边共( )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 ( ) ( ) 一只蜗牛往墙上爬,第一天爬了30厘米,晚上 却滑下10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牛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 )厘米 ( )厘米( )厘米 ( )厘米 数学小博士

(3)米和用米量 年级班姓名 桌子高约80( ) 床长2( ) 牙刷长约15( ) 汽车长约3( ) 茄子长约20( ) 小红高130() 二、我会填。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作单位。 2.用尺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 3.1米=( )厘米800厘米=( )米 4. 9厘米比( )少4厘米。 5. 18厘米-9厘米=( ) 厘米60米+7米=()米 三、我会比较。 1.在里填上“>”、“<”或“=”。 33厘米23厘米100厘米1米 40厘米4米1米30厘米+70厘米2.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厘米60厘米6米66厘米60米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1.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口算。 62—30+25= 16—5+31= 20+28—13= 89—39—6= 2.在计算90—50+29时,先算(),再算(),结果是() 3.40与20的差再加上35,列式是(),结果是() 4.竖式计算。 46+36+18= 93—26—35= 23+47—28= 5.上午在摘了38个西瓜,下午摘了46个西瓜。 (1)一天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运走了60个,还剩多少个? □○□=□()□○□=□() 答案: 1.57 42 35 44 2.减法加法 69 3.40-20+35 55 4.100 32 42 5.(1)38+46=84(个)(2)84-60=24(个) 1.2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1.第一行摆9个圆,第二行摆5个,第一行比第二行多()个,第一行移()个到第二行就同样多。 2.第一行摆8个,第二行摆12个,两行相差()个,第二行去掉()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3.画一画,再解答

(1)在横线上画△,比☆多6个,△有()个☆☆☆☆☆☆☆ □○□=□ (2)在横线上画△,比○少7个,△有()个○○○○○○○○○○ □○□=□ 4.看图填空。 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 (1)第一行添上()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2)第二行拿掉()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3)从第二行拿()个摆到第一行,两行的个数就同样多。 答案: 1.4 2 2.4 4 3.(1)13 △△△△△△△△△△△△△7+6=13 (2)3 △△△ 10-7=3 4.(1)6 (2)6 (3)3 1.3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在横线上画○,比△少2个。 △△△△△△ □○□=□ 2、笑笑摘了21个葫芦,强强摘的葫芦比笑笑多12个,强强摘了多少个葫芦?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笔记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例2、例3,完成教科书P6“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按数级读数。 2.在尝试、比较、归纳等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 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读万以内的数。 课件出示一组数。 师:你会读这些数吗?(指名读数) 师:怎样读万以内的数呢? 【学情预设】学生一般都知道万以内数的读法,会读这些数,也能说出怎么读。少 数学生说不完整,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2.揭示课题。 课件展示教科书P2主题图。 师:像这样比万更大的数我们又该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打 下基础。再一次展示教科书P2的主题图,让学生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探究整万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2。 师:第一个数怎么读?读一读。 【学情预设】万以内的数,学生都会读。 师:第二个数怎么读?试一试。 先同桌互相读,教师再指名读。 【教学提示】 重点让学生说 一说这些数中间和 末尾的“0”怎么 读。

◎教学笔记【学情预设】预设1: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 预设2: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师:这两种读法哪一种更简便?(后一种) 师小结: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第一种读法中都有一个万字,可以提取出来,就成 了第二种读法,这种读法更简便。 师:最后两个数怎么读?再试一试。 学生先读给同桌听,再读给大家听。 三百零八万和四千零五十万。 (2)比较归纳方法。 师:你发现整万数的读法和万以内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读法相同,只是整万数读完后要在最后面加个“万”字。 师小结:读整万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练一练。 课件展示教科书P6“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对比读出四组数,加深学生对万级的数与个级的数读法一致的感受,从而更 好地掌握整万数的读法。 【设计意图】此题重在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每个计数单位的个数,把个 级上的数移到万级上,使学生感受含有两级数的读法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从而得出整万数的读法。 2.探索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3。 师:这些数又该怎么读? 让学生自己先结合数位顺序表试着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2)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学情预设】预设1:这些数也有两级,但是个级上有数。 预设2:先读前面的万级,读完还是在后面加上“万”字。然后读个级上的数。 当学生给出不同答案时,鼓励各抒己见,但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3)师:上面有的数中有0,有些0我们就读出来了,有些0就没有读出来。我们 再读一读,边读边找,哪些0读出来了?哪些0没有读出来?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4)师:想一想,0什么时候不读?什么时候要读?怎么读? 【学情预设】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 都只读一个0。 (5)引导学生总结含有两级数的读数规则。 师:读数时有哪些规则?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什么情况下“0” 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 【学情预设】预设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预设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预设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 读一个0。 师小结并板书。 【教学提示】 通过两种读法 的对比,学生能感 受到第二种读法更 简便。 【教学提示】 每级中“0”的 读法是读数的难 点,教师要让学生 自主发现方法,并 指导读数。 【教学提示】 对于总结读数 的方法这一环节,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 间说清自己的想 法,最后教师再进 行规范小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 从克到吨(第二课时)教案 沪教版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从克到吨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从克到吨(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表示较重的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吨做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 2.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回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借助学生已有的关于克、千克的活动经验、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丰富1吨米的量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进行克、千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常规积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重量单位,请 你回忆一下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重量单位? 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t=1000kg 1kg=1000g 1t=1000kg=1000000g 学生回答 二、换算、加减法 (一)同一单位量的换算 研究书上25页第4题的前八题:师巡视 核对:选2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 的? 独立完成 说理由使学生会通 过换算,将不同

(二)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例:8t-4500kg=()kg 1.尝试解决 2.发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 3.组织汇报 4.归纳:将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5.练习:剩下的5题 6.小结观察 尝试 质疑 讨论 独立完成 再核对 单位的两个量之 间的加减计算转 换成同一的两个 量之间的计算。 三、应用 1.进一题(题5) (1)读题、审题 (2)试列式并计算 (3)交流反馈 (4)怎样写答句 (5)归纳: 2.去尾题(题6) (1)读题、审题 (2)试列式并计算 (3)交流反馈 (4)怎样写答句 (5)归纳: 3.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具体的 题。 4.练习:针对班级情况出2题: 比较大小: 2700千克()27吨 30000千克()30吨 2吨()1900克 7100000千克()7吨 5.小船可载重58吨,大船的载重量比小 学生尝试完成 会处理简单 的结果出现“进 1”或“去尾”实 际问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练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调查与数据收集1. 下图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活动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看电视看书运动旅游其他业余活动人数1810862 (1)最喜欢()的人最多,最喜欢()的人最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2.试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销售量(台)20151214152025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 3.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蔬菜种类胡萝卜西红柿茄子白菜人数10155?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比吃茄子的人数多 12 人,喜欢吃白菜的有()人。 (2)喜欢吃胡萝卜和西红柿的一共有()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 1.(1)看电视;其他业务活动(2)10-6=2(人)(3)18-8=10(人)(4)18+10+8+6+2=44(人) 2.(1)三;(2)日;(3)二、五。 3.(1)5+12=17(人) (2)10+15=25(人) (3)喜欢吃四种蔬菜的多少人? 10+15+5+17=47(人)

第二课时不同方法整理数据1.下表是二(2)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1)每个“正”字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气象小组把6 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数据 晴天 雨天 阴天

四年级数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05页回顾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熟练的进行相关的计算。 2、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从系统概括的能力。 3、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系统梳理知识要点,整体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难点:系统梳理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实物投影、表格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整理复习课,要整理复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家也拿出笔来,在纸上和老师一起写,既要快,又要写工整。(板书:整理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2、明确目标。 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看本节课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然后把你学到的知识点记下来,形成一个知识的框架,看看谁设计的内容最完整,最美观。你可以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形式整理,整理完之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交流完后让每个小组的一位代表汇报你们组的情况,开始吧!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进行创造性的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初步内化知识结构。) 展示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对遗忘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或看书,教师要恰如气愤的引导和点拨。如有设计的比较好的,教师可直接使用学生设计的知识网络。)同学们整理的真的太完美了,如果你感到你的整理还有不完美之处,就修改一下吧! (设计意图:留出自主时间,让学生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口算练习。 (课件出示新课堂总复习第2课时第1题) 直接写得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估算和笔算 教材第9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巩固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理。 2.通过比较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验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且有余数的计算。 难点:掌握商的估算方法。 口算卡、图片、配套光盘。 1.口算卡。 420÷20=270÷90=640÷20=840÷40= 800÷80= 360÷30= 460÷20= 360÷40= 2.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930÷30 280÷20 69÷30 1.教学估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商大约是多少。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 (2)估计商大约在什么范围内,可以引导学生计算: 30×10=……得数是300,所以商要比10大; 30×20=……得数是600,所以商要比20小。 因此,商应该在10到20之间。 2.明确算法,理解算理。 (1)用竖式计算。

所以,380÷30=12(个)……20(根)。引导学生理解“1”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2)演示验算步骤: 自己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3)算一算这些题,比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425÷30 425÷50 526÷40 526÷80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第9页“练一练”) 1.630÷15=144÷12=300÷30=220÷18= 675÷45= 480÷64= 240÷12= 580÷29= 2.在○里填上“>”“<”或“=”。 240÷40○2×3500÷50○132÷12 730÷90○640÷80 21×20○980÷2 3.用竖式计算。 8 4 2÷27 4 6 6÷33 1 0 1÷89 2 0÷19 2 1 5÷5 6 8 0÷78 4.解决问题。 如果每名同学要分得54本书,可以怎样分呢?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数与代数(2)-同步练习-人教

第2课时数与代数(2) 1.填一填。 (1)用0、3、6、8和小数点组成下列各数,每小题每个数字都要用上并且只能用1次。 ①写出一个小于1并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是( ),省略这个数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②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且最大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 ③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3的小数是( ),这个数中,“8”在( )位上。 ④将以上三小题中的三个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 )。 (2)零点零四八写作( ),它是由( )个0.001组成的。 (3)3.5和它的计数单位的和是( ),1.89和它的计数单位的差是( )。 (4) 9.495保留整数是( ),精确到百分位是( )。 (5)0.3 m=( )cm 3050 kg=( )t( )kg 80 m=( )km 4m25 dm2=( ) m2 2.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 0.78是两位小数,9.78是三位小数。( ) (2)35.35读作三十五点三十五。( ) (3)把480730000四舍五人到亿位是4.8亿。( ) 3.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8和4.9之间有( )个小数。 A.1 B.10 C.无数 D.无法判断 (2)把3.7607保留三位小数是( )。 A. 3.760 B.3.76 C.3.761 D.3.767 (3)下面各数,把0去掉后大小不变的是( )。 A. 780 B.7.80 C.7.08 D.7.008 (4)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结果是1.09。这个小数是( )。 A. 10.9 B.0.109 C.1.09 D.109 (5)鸡兔同笼,上数12个头,下数40只脚,笼子里有鸡( )只。 A.8 B.6 C.4 D.2 4.按要求做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课时练(附答案) 1.1认识厘米和米 1.在正确的测量方法下面打√。 2. 在○里填上“>”“<”或“=”。 4厘米○ 4米 10厘米○ 9米 100厘米○ 1米2米○ 20厘米 1米○ 90厘米99米○100米 3. 在()里填上cm或m。 一棵树高7()围巾长80() 跳绳长1()60()杯子高15()4. 从大到小排一排。 8米 72厘米 1米 80厘米 1厘米 10米 5. 算一算。 1米-80厘米=( )厘米 1米+40厘米=( )厘米48米-8米=( )米 35厘米-7厘米=( )厘米

答案: 1. 2.<< = >>< 3. mcm m cm cm 4. 10米>8米>1米>80厘米>72厘米>1厘米 5. 20 140 40 28 1.2 认识线段、解决问题 1.在线段的下面画√。 2.量一量。 AB= BC= AC= BD= AD= CD= 3.画一画。 (1)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铅笔长20( )。(2)旗杆高10( )。 (3)一根手指大约宽1( )。(4)一块橡皮长3( )。 6.圈出合适答案。 答案: 1. 2. 2cm2cm4cm6cm8cm4cm 3. 略 4. 6 6 5.(1)cm (2)m (3)cm (4)cm 6. 长窄短 2.1不进位加 1.列竖式计算。 32+6= 24+3= 59+4=

20+67= 33+25= 30+18= 2.连一连。 3.二(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2人,二(1)班一共有多少学生? 4.商店里卖出了44个西瓜,还有5个,商店里原来有多少个西瓜? 答案: 1. 38 27 63 87 58 48 2.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第二课时教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 教材第109页第2题、111页练习二十五第4、第5、第7、第16、第19、第21题。 1.让学生回忆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点移动,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加、减法以及简算等)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与内化知识。 重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与单位换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小数加、减法及其简算等。 难点:小数与单位换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多媒体课件。 师:篮球巨星姚明之所以能在2002年以状元的身份加盟NBA火箭队,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身体条件很出众。 (课件出示:姚明身高2.26米,臂展2.21米,腰围1.42米) 师:读完上面的信息,你对上面提到的数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板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

1.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师:小数的意义和数位顺序表,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 (课件出示练习题) 填空。 (1)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2)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右边第一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4)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5)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6)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7)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两位小数有()个。 (8)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9)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小数与分数有何区别,它们又有怎样的联系? (全班汇报) 师:读出下面的数。(出示课件) 25.3359.031102.450.2650.0170.010106 师:读写小数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全班汇报) 师:上面的小数中,哪些是两位小数?哪些是三位小数?哪些小数可以化简?如果把25.33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时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时练习 第一课时 1、将下面的两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计算的算式。 ①12+19=31 31—6=25 ②36+18=54 73—54=19 ③42—29=13 50—13=37 2、小刚有图画书25本,故事书比图画书少6本,小刚共有多少本书? 3、学校买来17个足球、20个篮球和5个毽子,借出14个球,还剩多少个球? 4、先补充条件,再解答。 ①树上原有45只小鸟,飞走8只,(),现在数上有多少只小鸟? ②客车上原有54位乘客,到某站后下去10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③客车上的乘客到达某站后下去17人,又上来9人,现在一共有36人,()。 5、用算式38—17+24编一道应用题。

第二课时 1、脱式计算 24+16—18 46—(28+17) 54—(8+23) 2、小猴今天一共摘了48个桃子,吃了14个,被小兔拿走了18个。还剩多少个? 3、一桶油,连桶共重23千克,用去9千克油后,油还有12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4、丽丽今年12岁,爷爷今年62岁。 ①丽丽明年13岁时,爷爷多少岁? ②爷爷40岁时,丽丽多少岁? 5、一天,强强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公园游玩,你能帮强强算算他们应付多少钱? 1 ①3×8=24 42—24=18 ②7×9=63 63—18=45 ③3×6=18 17+18=35 2、和平旅社有单人房8间,3人房18间,和平旅社共能住下多少位旅客? 3、有40人需要过河,租8只小船(每条船限乘4人)和一只大船(每条船限乘6人)够吗? 4、一个汉堡3元钱,明明拿了16元买了4个,()?(先补充问题,再解 答) 5、合唱队的刚好排成4行的长方形队形,其中小林的左边有3人,右边有2人。这个合唱队有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6题。 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7题。 小组合作,用小圆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交流反馈:14÷7=2 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后面三小题。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

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师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迁移 1.在复习完成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第9题。 (1)请学生自己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引导回答:10÷2=5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个,每5个圈一圈。也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5份,2个2个地圈。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0题。 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互相说一说,再写出除法算式。 分析:图1表示把12个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或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列式:12÷6=2 12÷2=6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2.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1题。 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进行练习。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自读“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第5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12÷2=6 18÷6=3 12÷6=2 18÷3=6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儿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怎样以基本字累加来体现字义的。初步认识会意字的造字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看图,初步认识会意字的造字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首儿歌及其生字。 教学目标: 1.学会部分生字词。 2.理解儿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揭示课题 1、认读熟字:木人工心跟 2、板书课题:识字7 二、学生自行看图,自读生字词 1、出示左页左上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词,再想想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看出来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学习生字词 1、出示左页左上图(一) 图上的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走路) 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 出示“人”(指名读),谁会组词?随机出示“工人”一词。 “工人”是干什么的? 谁来把这一组字词读给大家听一听? 2、出示左页上图(二)。

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 出示“从”,你能看出这幅图与“从”字有什么关系吗? (指名读,组词,随机出示“跟从”) “跟从”是什么意思呢? 谁能把这组字词读给大家听? (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3、出示左页左上图(三) 图上画了几位小朋友?人多了,就可以称做“众”,正音。 这三个小朋友排队的样子就像什么字?(众) 仔细看看,这三个“人”字写法有什么不同。 出示“群众”,指名读,读准“群”。 “群众”是什么意思呢? 谁能把这组词读给大家听。 4、巩固认读三组生字词。(可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会发现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呢? 四、看图学儿歌 1、自由读儿歌,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指导读准“条”、“黄”、“变”、“成”。 指导读准:“成”翘舌音,后鼻音。 (2)检查儿歌朗读情况。(同桌互查)

二年级上数学课时练+试卷8 搭配(一)二四

8 搭配(一) 1.用 7、3、9 可以组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2.四个运动员比赛,每两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 3.从宁波到北京有几种走法? 4.每两个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

答案: 1. 6个 2. 6 场 3. 8种 4. 6场

7、《唯一的听众》通过记叙一个被称为音乐白痴的人在老人真诚地帮助下,成长为一位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真诚、持久、热情的关怀和鼓励,会帮助一个人树立起信心,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其主要情节可概括为:家中拉琴遭冷遇——林中拉琴受鼓励——回家拉琴有信心——得知实情倍感激——舞台演奏更自信。 8、《海市》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丝路花雨、彩虹四种奇景。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告诉人们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理想。 9、《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叙述了深圳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奇迹般地发展成世界瞩目的现代化城市,通过今昔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就是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10、《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喜欢的景物有冬天的阳光、窄窄的山径、夏日的永昼、秋风里摇曳的芒草、梦和梦里奇异的感受、平整油亮的秧田、花、读信、看书…… 11、《楼兰之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汉朝与匈奴争夺楼兰之战的著名诗篇。本文结尾巧妙地与题目和开头相照应,不但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让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已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2、《唱脸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脸谱这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也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3、《一个苹果》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14、《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赞美了古人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反复推敲的道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千古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描绘出了江南春风的气韵,使情和景和谐融合。15、《水和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介绍了关于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6、《浪淘沙》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海上的变迁,告诉世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诗人把西湖比做西施,无论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总能令人倾倒,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课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课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