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使用桥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些问题

大家在使用桥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些问题
大家在使用桥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些问题

桥梁博士计算桥梁上部结构

一、截面几何特性和冲击系数:

0、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mm,内力输出单位为KN,弯矩输出单位KN.m,应力输出单位Mpa。

1、从CAD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CAD里面的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

2、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的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

3、从CAD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

4、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5、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分已计入1.2的剪力系数。

6、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

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7、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1.04。(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容重为25KN.m3,但实际上为26 KN.m3,则自重系数为26/25=1.04。素混凝土构件填1即可)

8、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的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9、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的“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的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10、桥博提供自定义截面,但是当使用自定义截面后,显示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心。

11、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大家定义前先做一下统一,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

12、有效宽度输入是比较繁琐的事情,大家可以用脚本数据文件,事先在excel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用Ultraedit列选模式往里面粘贴,很方便!!

14、当采用直线编辑器中的抛物线建立模型时,需要3个控制截面,第一个控制截面向后抛物线,后两个控制截面向前抛物线,桥博里面默认的是二次抛物线!!

15、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

16、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的面积。

17、挂篮操作的基本原理:

挂篮的基本操作为:安装挂篮(挂篮参与结构受力同时计入自重效应)、挂篮加载(浇筑混凝土)、转移锚固(挂篮退出结构受力、释放挂篮内力及转移拉索索力)和拆除挂篮(消除其自重效应)。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前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斜拉桥悬臂施工)

2)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

3)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并将拉索索力转到主梁上。

4)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的结构效应。

5)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作状态);

一般施工过程:安装空挂篮、调索、浇筑部分砼、调索、浇筑全部混凝土、调索、拉索锚固转移、移动挂篮,其中移动挂篮过程采用在同一阶段拆除和安装挂篮来模拟。

6)后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无索结构的悬臂施工,如连续梁、T构等)

7)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的结构效应。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作状态)。

一般施工过程:安装空挂篮、浇筑砼、张拉预应力、释放挂篮、移动挂篮,其中移动挂篮过程采用在同一阶段拆除和安装挂篮来模拟。

18、桥博计算速度很慢,有可能是因为自定义截面,或者是没有定义运算步长(不定义步长则按相邻支撑点之间的最小距离1/50)

19、当横向力分布系数输入1时,则计算出的活载反力为单列车活载反力,单列车活载反力对于我们计算下部时经常用到。

20、大家在计算桥面是双面坡的连续梁时,由于桥博梯度温度默认是从截面最高点往下开始计算的,所以梯度温度计算的偏小,解决的办法就是将主梁做成平坡,梁高取平均梁高来计算。

二、计算截面几何特性

1、CAD查取:

在AUTOCAD中有一个命令massprop可以计算截面的面积、周长、质心、惯性矩,操作简介:(1)首先在CAD中画出如下图的图形;(2)用region命令将图形转化成内外两个区域;(3)用subtract命令求内外区域的差集;(4)用move命令将图形移动至(0,0,0),用scale 命令将图形单位调整为米;(5)用massprop命令计算截面性质(可惜这个命令不能计算抗扭惯距)。

2、采用桥博计算截面惯距

操作简介:本人使用的是桥博3.03,大家可以新建一个项目组,在新建项目上右键选择截面设计,选择C:\Program Files\TongHao\DoctorBridge30\EXAMPLES\Tool\DbDebug2.sds,当前任务类型选择截面几何特征,在截面描述中清除当前截面(包括附加截面还有主截面里面的钢筋),选择“斜腹板单箱单室”(大家在可根据自己计算的截面选择相应的截面,如果桥博内置的截面没有的话,可以选用从CAD中导入,CAD导入将在后面的教程中介绍)输入截面相应的数据(附图)。

3、第三种方法:采用midas/SPC计算截面性质,也是编者向大家推荐采用的方法!!他不仅可以计算抗弯惯距而且可以计算抗扭惯距!!操作简介:首先需要大家把画好的截面存成dxf文件格式(需要把截面的内外区域放到一个图层里,截面单位与刚进SPC里选用的单位统一,本教程选用的单位为米,坐标系为大地坐标系)。(2)在File菜单中选择import/AUTOCAD.DXF,然后选择文件,这时候大家就可以看到你画的截面就被导入SPC中了;(3)选择model菜单中Section/Generate,用鼠标框选截面(被选择后线型变成红色);这一步最关键,在apply正上方,有一个Caculate Properties Now复选框,勾选他,然后选择Aplly;选择Property菜单中的Display可以查阅Asx和Asy(抗剪面积)、Ixx和Iyy(这两项是抗弯惯距)、Ixy、J(抗扭惯距)。也可以用List列表查询,或者输出成文本文件,下面列出的就是文本文件:

A——1.273881453070;Asx——0.706829629623;Asy——0.470480363253;Ixx——0.394983378948(抗弯惯距);Iyy——0.792165028718;Ixy——0.000000000000J——0.446936754149(抗扭惯距)。

4、第四种方法是简化计算截面来计算抗扭惯矩:

对于像简支转连续这种小箱梁,计算截面抗扭惯距时,闭合截面以外的板可以忽略不计,大约为总扭矩的1%左右,结果主梁简化成为一个对称的梯形,简化图形见附件简化截面:

计算公式:It1=4×b^2×h1^2/(2×h/t+b/t1+b/t2)

其中:t,t1,t2为各板厚度

h,b为板沿中心线长度,h为上下板中心线距离

It1= 4×((1.605+0.865)/2)^2×1.48^2/(2×1.5255/0.1746+0.865/0.18+1.605/0.22)

=0.4518 m4

计算出抗扭惯矩为0.4518,而用midas计算抗扭惯矩0.4469,两者之间相差不多!!完全可以用简化模型计算

二、横向分布系数:

1、预制梁(板梁、T梁、箱梁)这一类也可分为简支梁和简支转连续

2、现浇梁(主要是箱梁)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现浇箱梁:一个单箱三室跨径27+34+27米的连续梁,梁高1.55米,桥宽12.95米。

1)支点采用计算方法为为偏压法(刚性横梁法)

mi=P/n±P×e×ai/(∑ai*ai)

2)跨中采用计算方法为修正偏压法(大家注意两者的公式,只不过多了一个β)mi=P/n±P×e×ai×β/(∑ai * ai)

β---抗扭修正系数,β=1/(1+L^2×G×∑It/(12×E×∑ai^2 Ii)

其中:∑It---全截面抗扭惯距;Ii---主梁抗弯惯距,Ii=K Ii` K为抗弯刚度修正系数,L---计算跨径;G---剪切模量,G=0.4E,旧规范为0.43E;P---外荷载之合力;e---P对桥轴线的偏心距;ai--主梁I至桥轴线的距离。

或者采用简化截面计算界面的抗扭,下面就介绍一下这种大箱梁是如何简化截面的:简化后箱梁高度按边肋中线处截面高度(1.55m)计算,悬臂比拟为等厚度板。

①矩形部分(不计中肋):

计算公式:It1=4×b^2×h1^2/(2×h/t+b/t1+b/t2)

其中:t,t1,t2为各板厚度;b为板沿中心线长度;h为上下板中心线距离It1=

4×((8.096+7.281)/2)^2×1.34^2/(2×1.401/0.603+8.097/0.22+7.281/0.2)=5.454 m4

②悬臂部分

计算公式:It2=∑C i b i t i3

其中:ti,bi为单个矩形截面宽度、厚度

Ci为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按下式计算:

Ci=1/3×(1-0.63×ti/bi + 0.052×(ti/bi)^5)=1/3×(1-0.63×0.26/2.2+0.052×(0.26/2.2)^5) =0.3098

It2=2×0.309×2.2×0.26^3=0.0239 m4

③截面总的抗扭惯距

It= It1+ It2=5.454+0.0239=5.4779 m4

大家可以用midas计算对比一下看看简化计算和实际能差多少??

先计算一下全截面的抗弯和中性轴,下面拆分主梁需要用的到

采用<<桥梁博士>>V2.9版中的截面设计模块计算全截面抗弯惯距,输出结果如下:<<桥梁博士>>---截面设计系统输出

M文档文件: D: \27+34+27.sds

文档描述: 桥梁博士截面设计调试

任务标识: 组合截面几何特征

任务类型: 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截面高度: 1.55 m

计算结果:

基准材料: 50号混凝土

基准弹性模量: 3.5e+04 Mpa

换算面积:7.37 m2

换算惯矩: 2.24 m4

中性轴高度: 0.913 m

沿截面高度方向 5 点换算静矩(自上而下):

主截面:

点号: 高度(m): 静矩(m3):

1 1.55 0.0

2 1.16 1.77

3 0.775 1.83

4 0.388 1.58

5 0.0 0.0

计算成功完成

结果:I全= 2.24 m4 中性轴高度H=0.913m

下面来讲一下主梁拆分的原则:

将截面划分为τ梁和I梁,保持将两截面中性轴与全截面中性轴位置一致。τ梁和I梁顶板尺寸在两肋间平均划分。由于中性轴位置不变,可计算底板尺寸,具体尺寸见附件I梁和T梁。

对于I梁:

248.5×22×52.8+45×15×36.8+41.8^2/2×40=(2x+40)×20×81.2+20×15×66.2+71.2^2/ 2×40

解的x=49.9cm

对于T梁:

x=785/2-2×49.9-40=252.7cm

采用<<桥梁博士>>V2.9版中的截面设计模块计算τ梁和I梁抗弯惯距输出结果如下:

I梁:

<<桥梁博士>>---截面设计系统输出

文档文件: C:\Program Files\DBStudio\DrBridge\Tool\DbDebug2.sds 文档描述: 桥梁博士截面设计调试

任务标识: 组合构件应力验算

任务类型: 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截面高度:1.55 m

计算结果:

基准材料: JTJ023-85: 50号混凝土

基准弹性模量: 3.5e+04 Mpa

换算面积: 1.43 m**2

换算惯矩: 0.446 m**4

中性轴高度: 0.897 m

沿截面高度方向 5 点换算静矩(自上而下):

主截面:

点号: 高度(m): 静矩(m**3):

1 1.55 0.0

2 1.16 0.353

3 0.775 0.364

4 0.388 0.315

5 0.0 0.0

计算成功完成τ梁:

<<桥梁博士>>---截面设计系统输出

文档文件: C:\Program Files\DBStudio\DrBridge\Tool\DbDebug2.sds 文档描述: 桥梁博士截面设计调试

任务标识: 组合构件应力验算

任务类型: 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截面高度: 1.55 m

计算结果:

基准材料: JTJ023-85: 50号混凝土

基准弹性模量: 3.5e+04 Mpa

换算面积: 2.31 m**2

换算惯矩: 0.713 m**4

中性轴高度: 0.908 m

沿截面高度方向 5 点换算静矩(自上而下):

主截面:

点号: 高度(m): 静矩(m**3):

1 1.55 0.0

2 1.16 0.557

3 0.775 0.578

4 0.388 0.507

5 0.0 0.0

计算成功完成

算得:I型梁= 0.446 m4;T梁= 0.713 m4

在计算拆分后的I梁或者T梁的抗弯惯矩时,由于结构是多跨连续梁,所以应该考虑抗弯刚度修正系数。

根据中跨:边跨=34 :27= 1.259 : 1

查《梁桥下册》P204页等截面连续梁等效简支梁刚度修正系数表:

内插,得:

项目边跨中跨

K 1.371 1.891

求取β值:

中跨:

β=1/(1+L^2×G×∑It/(12×E×∑ai^2 Ii)

=1/(1+34^2×5.4779×0.43E/(12×E×2×(1.245^2×0.446+3.888^2×0.713)×1.891))

=0.16059

边跨:

β=1/(1+L^2×G×∑It/(12×E×∑ai^2 Ii)

=1/(1+27^2×5.4779×0.43E/(12×E×2×(1.245^2×0.446+3.888^2×0.713) ×1.371))

=0.18022

这样通过上面计算出的结果就可以利用偏压法公式和修正偏压法公式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了。

从上面我能看出常见的预制梁包括板梁、小箱梁、T梁跨中横向力分布系数:

对于板梁和小箱梁由于横向联系比较薄弱,所以采用铰接板梁法对于T梁有横隔板比较多,认为是刚接,所以采用刚接板梁法梁端横向力分布系数:通常采用杠杆法下面就讲一下30米简支转连续T梁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

主梁横断面见附件

桥博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见附件

包括主梁宽、抗弯、抗扭、左板长、左板惯矩、右板长、右板惯矩、主梁跨度G/E等首先计算主梁的抗弯抗扭惯矩(中梁、边梁断面尺寸见附件,梁高200cm)中梁:A——0.856000000000;Asx——0.400980727409Asy——0.354751134759Ixx——0.422696666511 抗弯惯矩Iyy——0.142340833333Ixy——0.000000000000;J——0.014830056019 抗扭惯矩边梁:A——0.844000000000;Asx——0.3911326358909;Asy——0.355302089507Ixx——0.417957000632 抗弯惯矩;Iyy——0.129234681082;Ixy——0.007858546209;J——0.014676184393 抗扭惯矩。

由于结构是多跨连续梁(本文假定是3x30简支转连续T梁),所以应该考虑抗弯刚度修正系数根据中跨:边跨=30 :30= 1.0 : 1,查《梁桥下册》P204页等截面连续梁等效简支梁刚度修正系数表:

内插,得:

项目边跨中跨

K 1.429 1.818则在计算边跨横向力分布系数,边跨的中梁和边梁的抗弯惯矩需要乘以1.429

中梁:0.6040;边梁:0.5973而在计算中跨横向力分布系数,中跨的中梁和边梁的抗弯惯矩需要乘以1.818

中梁:0.7685;边梁:0.7599对于计算抗扭惯矩在上次课程中我们给除了箱梁断面的简化计算公式,在这里我也给出T梁断面的简化计算公式,见《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李国豪石洞编第21页。

左板惯矩右板惯矩就是等刚度桥面板抗弯惯矩,他是考虑相邻两篇主梁间桥面板的连接作用,其宽度取相邻横梁间距,翼板厚度取靠近主梁梁肋d1/3处的厚度,详细说明请参照《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李国豪石洞编第22页。

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这里所说的桥面的中心线仅指图示中的中央分隔带中心线,当我在左面输入L4=0.5,L2=11.75,右侧输入R4=0.5时,桥面中线距首梁是12.25;如果我在左面输入L4=0.5,右面输入R2=11.75,R4=0.5,这是桥面中线距首梁就是0.5,这么说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回事了吧,其实很简单的。

下面就输出2列车的横向力分布系数,其他的只需把车列数修改一下就可以了,这里就不再输出了。

下面来简单说一下杠杆法

在结构描述中主梁间距为5*2.15

桥面中线距首梁的距离为11.25(到梁位线处)这样就可以看结果了

总结:上面讲述的是简支转连续T梁的边跨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中跨只是抗弯惯矩不同而已,而对于简支梁就更简单了,不用考虑抗弯刚度修正系数。对于箱梁计算跨中横向力分布系数时需把铰接勾选上,其他相同,计算梁端横向力分布系数的时候只需把梁底宽范围都化成是1,而不像T梁直接两点相连。

上述讲述的正桥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而对于斜桥横向力分布计算,只是梁端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时需考虑与跨中横向力影响线混合,叠加部分取大值(这种方法叫做混合影响线法),跨中则是正常计算。

主梁横截面图:

输入数据对话框:

中边梁断面:

抗扭简化:

等刚度桥面板抗弯惯距:

三、箱梁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在直线桥梁计算中,输入使用信息->活荷载描述->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如果是箱梁,这个系数该怎么计算?

=汽车车道数(比如3)*车道折减系数(比如0.78)*偏载系数(活载增大系数,一般1.15)=3*0.78*1.15,其实就是把箱梁当成1根梁,车道折减系数可以见规范;

偏载系数(活载增大系数)一般1.15,简单计算可以见<桥梁工程>活载增大系数,方法和你上面说的差不多,把腹板当纵梁,计算腹板最大横向分布系数/(活载/腹板数),就是说不*这个偏载系数,就认为每个腹板受力一样大,实际是有差别的,1.15只是一般用值,作为一般结构设计可以够用。

桥横断面:0.5m(护栏)+15.75m(车道)+1.5m(人行道包含0.25的栏杆)

我的数据:

活载

人群集度:1KN/m

满人宽度:1m

汽车车道数:1

人形道宽度:1m

横向分布系数:汽车=(37.24(盖梁支反力影响线面积)*15(城-A均布荷载)*1.25(剪力增大系数)+300)*4(车道数)*0.67(4车道折减)=2675.31

人群=37.24(盖梁支反力影响线面积)

满人=37.24(盖梁支反力影响线面积)

这样的数据有没有问题?

1)横向调整系数

汽车:应该是1列车的效应。就不要乘以4了

人群:其实人群调整系数,要和集度和宽度相协调。即横向加载时:人群调整系数*集度*宽度=纵向效应。所以如果你这里集度和宽度都是1的话,人群调整系数就应该是37.24*3.5(实际集度)

满人:同上。和人群不同效应,反映在横向加载区域不同。

2)恒载分配

你是算箱梁横梁还是桥墩盖梁,如果是盖梁,那么和支座位置有关,不存在“均布”等问题,另外如果是盖梁,一般箱梁横向2个支座,那么荷载(横载,活载)作用于盖梁的作用点是固定的,这样直接用桥梁博士横向加载功能,有些不妥。

如果是箱梁横梁,恒载分配2种方法都有人用过。比较倾向按腹板位置(或集中荷载,或腹板宽度均布),至于各个腹板比例,1.5系数我觉得没有根据,要看实际情况的。平分应该能满足设计要求。另外实际上活载也存在分配问题。比如跨中附近活载传力类似恒载,通过腹板传递给横梁,但一般计算横梁时,必定重车车轮直接作用在横梁上加载,即横梁附近活载直接传递给横梁。桥梁博士横向加载原理就是认为活载在横向加载区域内直接作用于横梁。对于一般跨径,横梁附近活载效应远大于跨中附近活载效应,所有采用桥梁博士横向加载是可以接受的。

3)你标题,是车道数影响。应该有影响的。对于特定截面,填1个车道与2个车道可能效应是一样的(取最不利原则),但对于整个结构应该是不同

四、横向加载说明:

横向加载:是否横向加载。

横向加载是指,车辆在结构上的布置,是参考规范的“车辆荷载横向布置”的图示,对结构进行加载的。也就是说,车辆在我们所定义结构的坐标系中,是垂直于坐标系运动的。通常的上部结构,车辆是纵向、延x轴移动的,此时不能选择“横向加载”;当验算桥墩盖梁或箱梁桥面板的横向受力时,车辆是垂直于x-y坐标系运动的,此时应选择“横向加载”。选择“横向加载“后,需指定汽车的车道数、“横向加载有效区域”以及是否“自动计入车道折减系数”。

横向加载的最终效应解释:

汽车效应= 多列汽车加载的效应*汽车横向分布系数*折减系数。(此处的多列车效应,是根据用户输入的车道数,通过影响线加载而得;不是简单的一列车的倍数。)汽车冲击力= 汽车效应*冲击系数。(此时用户应自己输入汽车冲击系数,因为横向加载不知道结构的纵向特征,而冲击系数是根据纵向跨径计算的。)

挂车效应= 一辆挂车效应*挂车的横向分布系数。

人群效应= 人群集度*人行道宽度*人群横向分布系数

满人效应= 人群集度*满人总宽度*满人横向分布系数

特载效应= 一辆特载效应*特载横向分布系数。

特殊车列效应= 一列特殊车列效应*特殊车列横向分布系数。(全桥只加一列)

中-活载效应= 0,程序不计算中活载的横向加载;

轻轨效应=0;程序不计算轻轨的横向加载。

加载时,每列汽车的总重为1KN,每轮重1/2KN;每辆挂车的车轮合计总重1KN,每轮重1/4KN;每列特列的总重为1KN,用户在定义特列分布时,分配各轮重;每辆特载的车轮总重1KN,用户在定义特载分布时,分配各轮重。程序把这些荷载的重量定义为1KN,是因为程序无法判断横向结构的纵向特征,无法计算一列车对此时需要验算的横向结构的影响力大小,这个影响力的大小体现在“横向分布系数”中。此时的横向分布系数,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横向分布系数,它的大小就是一列汽车(或一辆挂车)对这个横向结构的作用力的大小。

例如,对一个桥墩盖梁(假设可以进行横向加载),一列汽车对它的作用力大小是根据纵向结构的特征计算而得的,跟结构纵向的跨径有关。跨径越大,参加作用的汽车越多;如果是连续梁,可能还要考虑其它跨的影响。再如,对截取的一段箱梁断面进行结构分析时,采用横向加载,此时一列汽车对它的作用力大小其实就是个别几个重车轮的作用力大小。

而对于人群(或满人)效应,在“横向加载有效区域”中已经填入了人行道分布区域,程序

会据此进行影响线加载。所以此时的人行道宽度应该为1。这里的人群横向分布系数与汽车的相同,是指单位人行道宽度(1m)的纵向作用力大小。一般情况下,这个纵向力会考虑人群集度的大小,所以此时窗口中的“人群集度”应该填1。其它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与此相似。这里的关键是用户应该理解上面所列的对最终效应的解释。

横向分布系数和偏载系数都是在单梁分析时所提出的概念,横向分布系数是针对由多片梁组成整个桥宽时提出的,偏载是真的单个箱梁形成桥宽时提出的概念。

横向分布系数:由于多片梁组成桥宽,而荷载在桥宽范围内几乎是可以随意布置的,故各片梁的受力是不均匀的,为了安全,我们要找到受力最不利的那片梁,用它来控制其他各片梁段设计。

偏载系数:由于上述原因,整体箱梁的各个腹板受力是不均匀的,有点受力大,有的受力小,但各个腹板是不能单独计算、单独设计的,整个箱梁是一个整体,而且单梁计算是不能考虑偏载效果的,各个腹板是一样来考虑到,故所有点腹板都按最不利的那个来计算。所以叫它偏载系数更形象,但它的本质是“荷载放大系数”;

横向折减系数是当车道较多时,各个车道上的荷载很难同时达到设计荷载的数值,故需要折减,而且车道越多越难以同时达到,所以折减的更多。和荷载的横向布置位置无关。

五、桥博关于横向力分布系数讲解:

1、进行桥梁的纵向计算时:

a)汽车荷载

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整体结构其分布调整系数就是其所承受的汽车总列数,考虑纵横向折减、偏载后的修正值。例如,对于一个跨度为230米的桥面4车道的整体箱梁验算时,其横向分布系数应为4*0.67(四车道的横向折减系数)*1.15(经计算而得的偏载系数)*0.97(大跨径的纵向折减系数)=2.990。汽车的横向分布系数已经包含了汽车车道数的影响。多片梁取一片梁计算时,按桥工书中的几种算法计算即可,也可用程序自带的横向分布计算工具来算。计算时中梁边梁分别建模计算,中梁取横向分布系数最大的那片中梁来建模计算。

b)人群荷载: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整体结构,人群集度,人行道宽度,公路荷载填所建模型的人行道总宽度,横向分布系数填1即可。因为在桥博中人群效应=人群集度*人行道宽度*人群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城市荷载填所建模型的单侧人行道宽度,若为双侧人行道且宽度相等,横向分布系数填2,因为城市荷载的人群集度要根据人行道宽度计算。多片梁取一片梁计算时,人群集度按实际的填写,横向分布调整系数按求得的横向分布系数填写,一般算横向分布时,人行道宽度已经考虑了,所以人行道宽度填1。

c)满人荷载

对于整体箱梁、整体板梁等整体结构,满人宽度填所建模型扣除所有护栏的宽度,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填1。与人群荷载不同,城市荷载不对满人的人群集度折减。多片梁取一片梁计算时,满人宽度填1,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填求得的。

注:

1)由于最终效应:

人群效应=人群集度×人行道宽度×人群横向分布调整系数。

满人效应=人群集度×满人总宽度×满人横向分布调整系数。

所以,关于两项的一些参数,也并非一定按上述要求填写,只要保证几项参数乘积不变,也可按其他方式填写。

2)新规范对满人、特载、特列没作要求。所以程序对满人工况没做任何设计验算的处理,用户若需要对满人荷载进行验算的话,可以自定义组合。

2、进行桥梁的横向计算时

a)车辆横向加载分三种:箱梁框架,横梁,盖梁。

计算箱形框架截面,实际是计算桥面板的同时考虑框架的影响,汽车横向分布系数=轴重/顺桥向分布宽度;

横梁,盖梁,汽车荷载横向分布调整系数可取纵向一列车的最大支反力(该值可由纵向计算时,使用阶段支撑反力汇总输出结果里面,汽车MaxQ对应下的最大值,除以纵向计算时汽车的横向分布调整系数来算得),进行最不利加载。

对于人群(或满人)效应,在“横向加载有效区域”中已经填入了人行道分布区域,程序会据此进行影响线加载。人行道宽度填1。

横梁、盖梁计算时,这里的人群横向分布系数与汽车的相似,是指单位横向人行道宽度(1m)的支反力。在计算支反力时,这个系数已经考虑人群集度的大小,所以此时窗口中的“人群集度”应该填1。

c) 横向加载最终效应

(假设汽车车道数输入为3)如果计入车道折减系数则折减系数=0.78(公路技术规范),不计入则=1.0。

汽车效应=三辆汽车加载的效应(每辆汽车的总重为1,每轮重1/2)×汽车横向分布系数×车道折减系数。

汽车冲击力=汽车效应×冲击系数。(此时用户应自己输入汽车冲击系数,因为横向加载不

知道桥梁的实际纵向跨径,但冲击系数是根据纵向跨径计算的。

六、混合影响线

我们在计算正桥梁端横向力分布系数的时候,通常采用杠杆法而对于斜桥,通常我们采用混合影响线法。所谓混合影响线,就是杠杆法与跨中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方法的混合,图中青色线就是混合后的影响线对于板梁,由于板都比较窄,所以可以象T梁一样板中间为1,绞缝中心线为0,这里就不再附图了对于杠杆法支点的取法:箱梁取的是梁肋中心线与主梁顶面交点(见附图)8 )而对于板梁取的是绞缝中心线。

箱梁:

箱梁支点取法:

七:提问:

1、一个是有关桥博中三种计算横向分布系数的方法的的问题。其中杠杆法和偏压法及铰

桥博常见问题问答

常见问题解答 第一节直线桥梁设计计算 一、一般步骤 1 利用本系统进行设计计算一般需要经过:离散结构划分单元,施工分析,荷载分析,建立工程项目,输入总体信息、单元信息、钢束信息、施工阶段信息、使用阶段信息,进行项目计算,输出计算结果等几个步骤。 2 结构离散的一般原则:参考使用手册P36。 二、总体信息 1 极限组合计预应力与极限组合计预二次矩 V3.0中预应力二次矩的计算方法仅适用于连续梁,其他结构形式不适用。程序仅考虑竖向边界条件对变形的约束影响(次竖向力产生的弯矩),没有考虑次水平力和次弯距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对于连续梁,应只选择“计入二次矩”,但应保证在形成超静定结构后不能有体系转化;对于一次落架或逐孔施工的结构体系,可以采取一次落架的模型计算。 对于大跨度连续刚构体系的桥梁,由于结构的线刚度比较小,二次效应的比重比较小,对于梁体,计不计二次效应对极限组合内力基本影响不大。但对于墩身的计算应分计入预应力和不计预应力两种工况进行偏安全的计算(墩身中没有预应力通过,预应力对墩身的效应就是二次效应了)。 2 累计初位移 选择此项表示新安装的工作节点将根据邻近节点的累计位移作为本节点的初始位移,对于除悬臂拼装以外的结构在计算时不应勾选该项。一般情况下,对于悬臂施工的结构,要输出位移图的时候,同一节点处,由于施工缝的影响,位移会不连续(有突变)。如果想输出连续的位移图时,可选择此项,此时,输出位移图时,新单元的左节点位移以已浇筑单元右节点累计位移为准来进行输出,这样就可以得到一张连续的位移图 (慎用仅用于出图) 三、单元信息 1 单元的自重: 单元的自重是根据用户指定的截面大小和自重系数在单元安装阶段自动计入的,如果不计入自重,则将自重系数置为0。附加截面的自重是根据附加截面中指定的计自重阶段来计算的。 2 附加截面: 附加截面用来模拟结构单元截面的分次施工或不同材料等情况的,附加截面与主截面共同形成有效断面参与结构受力。输入数据图形显示中主、附加截面的横向 (自重系数同时影响主、附截面) 位置有时出现重叠现象,由于系统没有输入主、附截面的横向相对位置,因此会出现此类情况,这并不影响结构的计算,因为平面杆系计算中不考虑截面对竖直轴的几何特性,因此横向位置没有影响。 系统根据用户设定的截面几何特征和材料特征以及施工特征在各施工阶段合成有效截面。 3 截面 (1)湿接缝用附加截面输入,注意计入自重阶段和参与受力阶段。

midas问题解答

1.在midas中横向计算问题. 在midas中横向计算时遇到下列几个问题,请教江老师. 1.荷载用"用户定义的车辆荷载",DD,FD,BD均取1.3m,P1,P2为计算值,输入时为何提示最后一项的距离必须为0? 2.同样在桥博中用特列荷栽作用时,计算连续盖梁中中支点的负弯距相差很大.其他位置相差不多. 主要参数:两跨2X7.5m,bXh=1.4X1.2m,P1,P2取100 midas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264.99kn.m 桥博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430kn.m 通过多次尝试及MIDAS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最终的结果如下: 肯定是加载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每个梁单元的计算的影响线点数改成6,或者,将梁单元长度改成0.1米,就能保证正好加载到这一点上。 由这个精度引起的误差应该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消除,也是有办法的。 2.梁板模拟箱梁问题 腹板用梁单元,顶底板用板单元,腹板和顶底板间用什么连接,刚性?用这个模型做顶底板验算是否合适?在《铁道标准》杂志的“铁道桥梁设计年会专辑”上有一篇文章,您可以参考一下: 铁四院康小英《组合截面计算浅析》 里面讨论组合截面分别用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与梁+板来实现,最后得出结论是用梁+板的结果是会放大板的内力。可能与您关心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先按您的想法做一个,再验证一下,一定要验证!c 3.midas里面讲质量转换为荷载什么意思! 是否为“荷载转为质量”? 在线帮助中这么写: 将输入的荷载(作用于整体坐标系(-)Z方向)的垂直分量转换为质量并作为集中质量数据。 该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地震分析时所需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已输入的荷载,转成质量数据,不必第二次输入。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将二期恒载转成质量。 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自重不能在这里转换,应该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转换。 准确来讲,是算自振频率时(特征值分析)时用的,地震计算时需要各振形,所以间接需要输入质量。 一般计算可以不考虑。 但是,新通规D60要求:冲击系数的计算依据是基频,所以,如果可能,还是需要算一下基频的。 4.拱桥的屈曲分析中如何考虑移动荷载 现在做一个下承式拱桥,桥面较宽(近期双向4车道加两个非机动车道,远期为双向6车道),无横向联系,在屈曲分析中怎么考虑移动荷载的影响? 需将活载按最不利的加载位置求出来,再作为静力荷载加入。(幸亏MIDAS有一个移动荷载**的功能,上面有一按钮,可直接将最不利荷载存成文本文件,然后,另存为一个项目,导入这个文本文件就有了新的静力工况了,里面的荷载就是最不利的荷载。值得注意的是:最不利的荷载位置布置后,是没有考虑冲击的。不好意思,纠正一下,可能是我记错了,前二天用6.71版的做了一下,发现保存的文本文件中已经考虑了冲击系数,特此更正! 在采用梁单元模型进行建模的时候,如何模拟横桥向多个支座,来进行抗扭验算。我采用了横向建立节点后,与主梁采用钢接,这样计算的扭矩结果好像同不采用直接计算扭矩的值时一样的,这样好象在PSC设计的时候抗扭计算总是不能通过。横向的支座一般就是按您这样

(整理)midas荷载组合与桥博的对应关系.

相信在用桥博做了桥梁计算之后,再用midas计算,刚开始会遇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那就是:midas里面的荷载组合跟桥博是如何对应的? 说实话,对于初学者来说,midas的前处理(建模阶段)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容易的,但是后处理(结果分析)阶段跟桥博相比就显的有些无从下手了。毕竟两个计算软件是不同的国家开发的。 桥博作为我们国内最优秀的桥梁专业类的计算软件,比较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而且做起直线桥、一般的杆系桥很快捷。而midas这个韩国人开发的软件,里面多多少少总有些地方我们不是很习惯。这两个软件都是很好的软件,对我们的桥梁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然同时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各有千秋。 下面我就荷载组合这个问题来说明一下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一、桥博荷载组合 a.桥博里面常用的荷载组合有: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Ⅰ:基本组合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Ⅰ:长期效应组合 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Ⅱ:短期效应组合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Ⅲ:标准值组合 相应荷载组合的基本定义可以查看规范JTG D60-2004第 4.1.6条~第 4.1.7条的相关规定。 b.桥博里面荷载组合的应用: 1、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查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强度验算结果;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验算: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裂缝验算结果; ?构件的各种应力可供参考,建议用户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压应力应有所控制; 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验算:查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强度验算结果;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法向压应力: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I应力验算结果; (最大压应力验算结果) 法向拉应力(抗裂性): 全预应力构件: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应力验算结果;(最大拉应力验算结果) 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 ?长期效应组合: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应力验算 结果;(最大拉应力验算结果) ?短期效应组合: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应力验 算结果;(最大拉应力验算结果) 主压应力: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I应力验算结果;(最大主压应力验算结果) 主拉应力:查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II应力验算结果;(最

桥智绘常见问题解答

目录 一、安装程序及初始设置 (4) 1.安装在Win7平台VS2008运行库提示错误 (4) 2.程序只能在AutoCAD2010下运行吗? (4) 3.安装完程序后对象显示不完整,只有连续梁没下部结构或只有下部结构。 (4) 4.程序不稳定,有时会出错导致CAD关闭。 (4) 5. 没有找到软件狗的解决方法答:1.如果是本机上插狗的 (5) 6. 菜单上的工具栏无法显示,怎么办? (6) 7.安装后树形菜单没有出现 (7) 8.程序没有加载 (7) 9.用了程序之后无法关闭CAD (7) 10.用了程序之后打不开布局。 (7) 11.如何设置文字,标注等绘图样式? (7) 12.修改设置后,点击确定,弹出窗口报告无法修改配置文件 (7) 13.安装完成软件后,如图是弹出“字体样式设置错误”? (8) 14.导出的脚本如何使其只修改模型的部分内容(只修改模型,或只修改钢束)? (8) 15.如何使程序自动完成空心板布置图满足我的要求 (9) 16.空心板布置图中是否可以用户自己划分板梁 (9) 17.小箱梁布置图是否支持中心线是曲线小箱梁 (9) 18.小箱梁、T梁布置图中湿接缝宽度能否自己设置 (9) 19.导出的横梁模型,施工阶段的荷载是如何考虑的 (9) 二、高架总图 (10) 20.高架总图需要道路啥内容 (10) 21.“承台顶距地面”是什么意思 (10) 22. “平面偏移”是什么意思 (10) 23. “立面水平”是什么意思 (10) 24. 路线信息里面的“选择平曲线”是怎么使用的 (10) 25. 路线信息里面的导入“竖曲线文件”的格式有什么要求? (10) 26. 路线信息里面的导入“地面线文件”的格式有什么要求? (10) 27. 路线信息里面的“选择地面线”一定要选吗? (11) 28. “总体布置”如何使用? (11) 29. “总体布置”中自动生成的表格需要修改吗? (11) 30. 竖曲线的数据修改后“总体布置”中的标高数据自动修改吗? (11) 31.总图可以绘制不同梁高的上部结构吗,可以绘制变高梁吗? (11) 32.总图如何控制伸缩缝。 (11) 33.如何设置一个墩位上多个桥墩或桥墩不在中心线上,这在分幅桥的时较常用。 . 11 34.不同梁高怎么处理。 (12) 35. 跨径布置有何工具能方便操作吗? (12) 36. 路线信息里面的“计算标高”,“计算坐标”是怎么使用的 (12) 37. 路线信息里面的“自动标高”是怎么使用的 (12) 38. 桥面布置对话框中如何输入成分幅桥? (12) 39. 桥面布置一定要输吗? (13)

桥梁智绘常见问题解答

目录 1.导出的脚本如何使其只修改模型的部分内容(只修改模型,或只修改钢束)? (2) 2.如何使程序自动完成空心板布置图满足我的要求 (3) 3.空心板布置图中是否可以用户自己划分板梁 (3) 4.小箱梁布置图是否支持中心线是曲线小箱梁 (3) 5.小箱梁、T梁布置图中湿接缝宽度能否自己设置 (3) 6.导出的横梁模型,施工阶段的荷载是如何考虑的 (3) 一、高架总图 (4) 7.高架总图需要道路啥内容 (4) 8.“承台顶距地面”是什么意思 (4) 9. “平面偏移”是什么意思 (4) 10. “立面水平”是什么意思 (4) 11. 路线信息里面的“选择平曲线”是怎么使用的 (4) 12. 路线信息里面的导入“竖曲线文件”的格式有什么要求? (4) 13. 路线信息里面的导入“地面线文件”的格式有什么要求? (4) 14. 路线信息里面的“选择地面线”一定要选吗? (5) 15. “总体布置”如何使用? (5) 16. “总体布置”中自动生成的表格需要修改吗? (5) 17. 竖曲线的数据修改后“总体布置”中的标高数据自动修改吗? (5) 18.总图可以绘制不同梁高的上部结构吗,可以绘制变高梁吗? (5) 19.总图如何控制伸缩缝。 (5) 20.如何设置一个墩位上多个桥墩或桥墩不在中心线上,这在分幅桥的时较常用。 (5) 21.不同梁高怎么处理。 (6) 22. 跨径布置有何工具能方便操作吗? (6) 23. 路线信息里面的“计算标高”,“计算坐标”是怎么使用的 (6) 24. 路线信息里面的“自动标高”是怎么使用的 (6) 25. 桥面布置对话框中如何输入成分幅桥? (6) 26. 桥面布置一定要输吗? (7) 二、连续梁 (7) 27.连续梁生成图纸后还需要手工修改那些东西? (7) 28.如何绘制顶底板的大倒角、横梁断面为矩形(部分公路设计院设计习惯)? (8) 29.顶板有倒角在断面图中没有倒角绘制错误,为什么? (8) 30.标准断面中顶板倒角如何定义? (9) 31.底板倒角“边腹板倒角Y沿线” “边腹板倒角X沿线”是什么意思? (9) 32.标准断面如何输入成底板圆弧断面,“边腹板曲线控制”有何作用 (9) 33.断面图如何标注腹板中心线或者不标注腹板中中心线而标注腹板结构线 (10) 34.“底平面绘悬臂”是什么意思 (10) 35.“变宽与道路中心线垂直”是什么意思 (10) 36.“选择输出断面”是什么意思,如何使用。 (10) 37.设置了腹板变宽,但是顶平面图绘制没有表示腹板变宽。 (10) 38.梁顶平面绘制正确,底平面绘制错误。 (10) 39.弯梁或变宽梁如何出? (11)

桥梁博士常见问题整理

0、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mm,内力输出单位为KN,弯矩输出单位KN*m,应力输出单位Mpa 1、从CAD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CAD里面的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 2、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的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 3、从CAD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 4、桥博使用阶段单项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5、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已计入1.2的剪力系数。 6、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7、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1.04. 8、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的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9、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的“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的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10、桥博提供自定义截面,但是当使用自定义截面后,显示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心。 11、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大家定义前先做一下统一,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 12、有效宽度输入是比较繁琐的事情,大家可以用脚本数据文件,事先在excel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用Ultraedit列选模式往里面粘贴,很方便!! 14、当采用直线编辑器中的抛物线建立模型时,需要3个控制截面,第一个控制截面无所谓,第二个控制截面向后抛,第三个控制截面向前抛,桥博里面默认的是二次抛物线!! 15、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 16、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的面积。 17、挂篮操作的基本原理: 挂篮的基本操作为:安装挂篮(挂篮参与结构受力同时计入自重效应)、挂篮加载(浇筑混凝土)、转移锚固(挂篮退出结构受力、释放挂篮内力及转移拉索索力)和拆除挂篮(消除其自重效应)。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 前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斜拉桥悬臂施工) )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 )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并将拉索索力转到主梁上。)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的结构效应。 )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作状态); 一般施工过程:安装空挂篮、调索、浇筑部分砼、调索、浇筑全部混凝土、调索、拉索锚固转移、移动挂篮,其中移动挂篮过程采用在同一阶段拆除和安装挂篮来模拟。 ) 后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无索结构的悬臂施工,如连续梁、T构等) )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 )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 )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的结构效应。

大家在使用桥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些问题

桥梁博士计算桥梁上部结构 一、截面几何特性和冲击系数: 0、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mm,内力输出单位为KN,弯矩输出单位KN.m,应力输出单位Mpa。 1、从CAD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CAD里面的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 2、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的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 3、从CAD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 4、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5、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分已计入1.2的剪力系数。 6、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 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7、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1.04。(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容重为25KN.m3,但实际上为26 KN.m3,则自重系数为26/25=1.04。素混凝土构件填1即可) 8、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的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9、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的“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的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10、桥博提供自定义截面,但是当使用自定义截面后,显示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心。 11、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大家定义前先做一下统一,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 12、有效宽度输入是比较繁琐的事情,大家可以用脚本数据文件,事先在excel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用Ultraedit列选模式往里面粘贴,很方便!! 14、当采用直线编辑器中的抛物线建立模型时,需要3个控制截面,第一个控制截面向后抛物线,后两个控制截面向前抛物线,桥博里面默认的是二次抛物线!! 15、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 16、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的面积。

桥博疑难解答

桥博疑难解答 1、全预应力构件中,普通钢筋输入还是不输入?对结果有多大影响? 老规范中,如果按全预应力设计,普通钢筋用量一般较少,可以不输。 新规范下为了满足开裂弯矩的要求,普通钢筋的数量可能比较多,输入与不输入的差异较大。钢筋量多对截面特性和中性轴高度的影响明显一些,对截面抗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另外,新规范对预应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这主要因为普通钢筋可以避免构件发生脆性破坏。因此建议还是按照实际的进行输入。 2、附加截面如何添加钢筋信息? 附加截面添加钢筋的操作方法与主截面相同,程序是通过添加截面钢筋对话框中的“安装阶段”变量中输入的施工阶段序号来判断所添加的钢筋是主截面上的还是附加截面上的。 3、桥博中预应力钢束相关单元号是怎么用的?

相关单元号是用来指定钢束位臵的,比如梁格模型中由于程序没有空间定位,所以需要用户指定相关单元号来明确所输入的钢束位臵;在组合构件或者设臵拉索、体外束时也需要定义单元号,因为程序默认预应力钢束只存在于预应力结构单元中。 4、梁格模型中扭矩系数如何计算,对纵梁计算结果有什么影响? 由于梁格划分时,程序建模通常将截面质心放在腹板中心位臵,但实际的截面质心在腹板之外,尤其是长悬臂情况,实际质心与模型质心之间的距离差就是桥博中要求输入的扭矩系数。对纵梁计算影响很小,主要体现在横梁上,因为程序加载是在模型质心上加载,有了扭矩系数后还会在加上相应的扭矩,接近真实情况。 另外,扭矩系数的正负值需要注意,其定义为:单元重心到单元轴线距离,面对单元左端到右端的轴线,如果重心在轴线以外为负,以内为正。可见下例。

5、桥博预应力钢束信息中”松弛率”与规范中指定的”松弛系数”是什么关系? Q: 桥博预应力钢束信息中松弛率与规范中指定的松弛系数是什么关系,如何根据已知的松弛系数计算得到需要的松弛率? A: 规范中,对预应力钢束的松弛损失规定见下文,文中框注部分即为桥博中需要输入的松弛率。.

桥梁博士常见问题整理

、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内力输出单位为,弯矩输出单位*,应力输出单位 、从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里面地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 、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地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 、从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 、桥博使用阶段单项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已计入地剪力系数. 、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地中线到首梁地梁位线处地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地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地位置. 、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 、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地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地“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地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桥博提供自定义截面,但是当使用自定义截面后,显示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心. 、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大家定义前先做一下统一,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 、有效宽度输入是比较繁琐地事情,大家可以用脚本数据文件,事先在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用列选模式往里面粘贴,很方便!! 、当采用直线编辑器中地抛物线建立模型时,需要个控制截面,第一个控制截面无所谓,第二个控制截面向后抛,第三个控制截面向前抛,桥博里面默认地是二次抛物线!! 、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 、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地面积. 、挂篮操作地基本原理: 挂篮地基本操作为:安装挂篮(挂篮参与结构受力同时计入自重效应)、挂篮加载(浇筑混凝土)、转移锚固(挂篮退出结构受力、释放挂篮内力及转移拉索索力)和拆除挂篮(消除其自重效应).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 前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斜拉桥悬臂施工) )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 )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并将拉索索力转到主梁上. )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地结构效应. )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作状态); 一般施工过程:安装空挂篮、调索、浇筑部分砼、调索、浇筑全部混凝土、调索、拉索锚固转移、移动挂篮,其中移动挂篮过程采用在同一阶段拆除和安装挂篮来模拟. ) 后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无索结构地悬臂施工,如连续梁、构等) )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 )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 )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地结构效应. )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

公路桥设计疑问汇总

公路桥设计疑问汇总 各位师兄师姐: 你们好,小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的理解上,小弟理解有一些偏差,现总结如下,希望各位师兄师姐指正,小弟不胜感激。 1、(MIDAS软件计算疑问)公路桥单箱多室整体箱梁纵向计算时车道的布置该如何布置? 在运用MIDAS进行单箱多室整体箱梁纵向计算时,由于设计车道数常大于等于4,且需要考虑车道偏心,这样就出现了诸多的设计疑问。现以一单箱四室,桥面宽25米,设计车道为6车道为例(见下图),对疑问进行一一描述。 图1 6车道设计标准图 进行纵向计算的时候,车道的布置是按图上设计车道布置还是按照通用规范25页的车道荷载横向布置?由于桥面宽,地下限制,支座间距布置有限,车道偏心肯定是要考虑的,如何最不利偏心,采用车道系数进行验算? A: 如果按照图上设计车道布置,那么对于车道的偏心如何考虑?桥博对车道偏心的考虑是按照1.05~1.2的偏心系数进行考虑的,至于MIDAS 如何考虑? B: 如果采用规范25页车道荷载横向布置进行布置,那么是从防撞墙往隔离墙方向布置还是反之(个人觉得是从防撞墙往隔离墙方法布置)?如何考虑车道偏心? C: 假如左车道宽为13米,如果采用规范25页车道荷载横向布置进行布置,那么能布

置下来四车道(2.5*4+0.6*3+0.5=12.3米),如果考虑车道折减系数6车道为0.55*6=3.3,8车道为0.5*8=4.0,那么8车道布置考虑偏心可能比6车道布置更不利。那么这样考虑到底对否? 以上是我对纵向计算的理解,思路有一些乱,请问:对于纵向计算车道的正确布置时怎么样的?如何考虑偏心? 2、桥面板的验算: 个人理解,桥面板的验算也就是桥梁横向环框验算,也就是取1米纵向梁进行验算。 采用MIDAS验算疑问:车辆荷载按照规范25页进行布置还是采用集中荷载(550KN)进行布置? 桥博疑问:计算箱形框架截面,汽车横向分布系数=轴重/顺桥向分布宽度,以此桥为例,汽车横向分布系数=550/25=22,顺桥向分布宽度是指什么?这样计算是否正确? 以上是我对桥面板计算的理解,思路有一些乱,请问:对于桥面板的计算,应该如何进行车道荷载的加载? 3、横隔梁的计算: 横隔梁的计算,主要考虑的是恒载(横梁两边梁体自重及二期总和/2)和车辆荷载。 个人觉得MIDAS验算采取这种方式: 对于恒载,很多院采用的是30%的恒载采用均布荷载布置,70%的恒载采用集中力布置在腹板处。 对于车辆荷载,采用集中荷载作用在腹板处,大小=车辆支反力之和/车道数(桥面横向宽度,到底是除以车道数还是横向宽度,我有点模糊,个人认为是车道数)。 个人觉得桥博验算采取这种方式: 对于恒载,很多院采用的是30%的恒载采用均布荷载布置,70%的恒载采用集中力布置在腹板处。 对于活载,采用汽车横向分布系数进行加载,其值大小=纵向一列车的最大支反力(该值可由纵向计算时,使用阶段支撑反力汇总输出结果里面,汽车MaxQ对应下的最大值,除以纵向计算时汽车的横向分布调整系数来算得),进行最不利加载。另外,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该值是否可以采取车道荷载进行计算,比如说该桥计算跨径为30米,那么一列车的作用力是否等于(10.5*30+(360-180)/(50-5)*(30-5)+180=595。 以上是我对横隔板计算的理解,思路有一些乱,请问:对于横格里昂的计算,我那些地方理解有偏差?

桥博的一般问题

桥博一般问题 第一节直线桥梁设计计算 一、一般步骤 1 利用本系统进行设计计算一般需要通过:离散结构划分单元,施工剖析,荷载剖析,树立工程项目,输入总体信息、单元信息、钢束信息、施工阶段信息、应用阶段信息,进行项目计算,输出计算结果等几个步骤。 2 结构离散的一般原则:参考应用手册P36。 二、总体信息 1 极限组合计预应力与极限组合计预二次矩 V3.0中预应力二次矩的计算方法仅适用于连续梁,其余结构形式不适用。次序仅斟酌竖向边界条件对变形的约束影响(次竖向力发生的弯矩),木油斟酌次水平力和次弯距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对于连续梁,应只选择“计入二次矩”,但应保障在形成超静定结构后不能有系统转化;对于一次落架或逐孔施工的结构系统,可以采取一次落架的模型计算。 对于大跨度连续刚构系统的桥梁,由于结构的线刚度比较小,二次效应的比重比较小,对于梁体,计不计二次效应对极限组合内力基本影响不大。但对于墩身的计算应分计入预应力和不计预应力两种工况进行偏平安的计算(墩身中木油预应力通过,预应力对墩身的效应就是二次效应了)。 2 累计初位移 选择此项表示新安装的工作节点将依据邻近节点的累计位移作为本节点的初始位移,对于除悬臂拼装以外的结构在计算时不应勾选该项。一般情况下,对于悬臂施工的结构,要输出位移图的时刻,同一节点处,由于施工缝的影响,位移会不连续(有突变)。如果想输出连续的位移图时,可选择此项,此时,输出位移图时,新单元的左节点位移以已浇筑单元右节点累计位移为准来进行输出,酱紫就可以得到一张连续的位移图 (慎用仅用于出图) 三、单元信息 1 单元的自重: 单元的自重是依据用户指定的截面大小和自重系数在单元安装阶段自动计入的,如果不计入自重,则将自重系数置为0。附加截面的自重是依据附加截面中指定的计自重阶段来计算的。 2 附加截面:

直线桥梁设计计算桥博问题解答说课材料

桥梁博士直线桥梁设计计算常见问题解答

目录 一、一般步骤 (1) 二、总体信息 (1) 三、单元信息 (2) 四、钢束信息 (4) 五、施工信息 (5) 六、使用信息 (7) 七、有关输出 (12)

一、一般步骤 1 利用本系统进行设计计算一般需要经过:离散结构划分单元,施工分析,荷载分析,建立工程项目,输入总体信息、单元信息、钢束信息、施工阶段信息、使用阶段信息,进行项目计算,输出计算结果等几个步骤。 2 结构离散的一般原则:参考使用手册P36。 二、总体信息 1 极限组合计预应力与极限组合计预二次矩 V3.0中预应力二次矩的计算方法仅适用于连续梁,其他结构形式不适用。程序仅考虑竖向边界条件对变形的约束影响(次竖向力产生的弯矩),没有考虑次水平力和次弯距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对于连续梁,应只选择“计入二次矩”,但应保证在形成超静定结构后不能有体系转化;对于一次落架或逐孔施工的结构体系,可以采取一次落架的模型计算。 对于大跨度连续刚构体系的桥梁,由于结构的线刚度比较小,二次效应的比重比较小,对于梁体,计不计二次效应对极限组合内力基本影响不大。但对于墩身的计算应分计入预应力和不计预应力两种工况进行偏安全的计算(墩身中没有预应力通过,预应力对墩身的效应就是二次效应了)。 2 累计初位移 选择此项表示新安装的工作节点将根据邻近节点的累计位移作为本节点的初始位移,对于除悬臂拼装以外的结构在计算时不应勾选该项。一般情况下,对于悬臂施工的结构,要输出位移图的时候,同一节点处,由于施工缝的影响,位移会不连续(有突变)。如果想输出连续的位移图时,可选择此项,此时,输出位移图时,新单元的左节点位移以已浇筑单元右节点累计位移为准来进行输出,这样就可以得到一张连续的位移图 (慎用仅用于出图)

桥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A:桥博 0、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mm,内力输出单位为KN,弯矩输出单位KN*m,应力输出单位Mpa 1、从CAD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CAD里面的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 2、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的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 3、从CAD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 4、桥博使用阶段单项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5、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已计入1.2的剪力系数。 6、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7、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1.04. 8、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的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9、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的“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的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10、桥博提供自定义截面,但是当使用自定义截面后,显示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心。 11、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大家定义前先做一下统一,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 12、有效宽度输入是比较繁琐的事情,大家可以用脚本数据文件,事先在excel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用Ultraedit列选模式往里面粘贴,很方便!! 14、当采用直线编辑器中的抛物线建立模型时,需要3个控制截面,第一个控制截面无所谓,第二个控制截面向后抛,第三个控制截面向前抛,桥博里面默认的是二次抛物线!! 15、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 16、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的面积。 17、挂篮操作的基本原理: 挂篮的基本操作为:安装挂篮(挂篮参与结构受力同时计入自重效应)、挂篮加载(浇筑混凝土)、转移锚固(挂篮退出结构受力、释放挂篮内力及转移拉索索力)和拆除挂篮(消除其自重效应)。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 前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斜拉桥悬臂施工) )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 )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并将拉索索力转到主梁上。 )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的结构效应。 )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作状态);一般施工过程:安装空挂篮、调索、浇筑部分砼、调索、浇筑全部混凝土、调索、拉索锚固转移、移动挂篮,其中移动挂篮过程采用在同一阶段拆除和安装挂篮来模拟。 ) 后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无索结构的悬臂施工,如连续梁、T构等) )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 )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 )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的结构效应。 )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作状态);一般施工过程:安装空挂篮、浇筑砼、张拉预应力、释放挂篮、移动挂篮,其中移动挂篮过程采用在同一阶段拆除和安装挂篮来模拟。 18、桥博计算速度很慢,有可能是因为自定义截面,或者是没有定义运算步长(不定义步长则按相邻支撑

如何设置预拱度

桥博常见问题整理(小专题) 一、对桥博组合位移全部废弃,仅供用户自定义组合的解释。 1、对全预应力和A类构件,计算挠度时,按照规范 6.5.2条P63,全截面的抗弯刚度 Bo=0.95EcIo,但桥博直接取的EcIo,所以桥博算出来的单项位移,全截面的抗弯刚度没有进行折减,单项位移、组合位移结果都是是不准确的,全部废弃。 2、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将桥博输出的值加以修整,除以0.95的折减系数,即可得到正确的 单项挠度效应。组合位移的值,用户可以采用报表来完成。 3、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桥博的挠度计算值无需再进行修正。钢筋硷构件在使用阶段是允许开 裂的,挠度验算采用最小刚度原则,即用砖开裂后的最小刚度计算其可能的最大挠度。

二、如何设置预拱度? 1、规范条文: 2、预拱度的设置:桥博不能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设置预拱度,需要用户编制报表,计算出短期 荷载效应下的长期挠度和预加力产生的长期反拱值。通过比较先判断是否需要设置预拱度,若需要设置,则按规范值进行计算。同时,挠度值还必须满足规范6.5.3条的要求:

3、几个系数的取值 4、桥博报表解析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长期竖向挠度(mm) {1000*(1.55-0.0025*W)/0.95*(ZSUM<[DS(iN,2,iS).V],iS=sgjd>+ZSUM<[DS(iN,3,iS).V],iS= sgjd>+0.7*([DU(iN,58).V])+[DU(iN,70).V])}ZDEC<3> 永久荷载产生的荷载+施工临时荷载位移+汽车最小剪力下的位移+人群最小剪力的位移 预加应力产生的长期挠度(mm) {1000*2*(ZSUM<[DS(iN,4,iS).V],iS=sgjd>)}ZDEC<3> 消除结构自重后的挠度 {(1000/0.95*(0.7*([DU(iN,58).V])+1.0*([DU(iN,70).V])))*(1.55-0.0025*W)} 汽车最小剪力下的位移+人群最小剪力的位移

桥博导入截面

对于复杂的或无规则的单元截面的输入,以前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坐标输入方式,要求我们先准备好截面所有坐标点的相对坐标或绝对坐标数值,通过整理使之符合桥梁博士的数据要求,然后再进行输入。如果截面坐标点个数很多,数据整理将是一个重复枯燥的事情。而从CAD导入截面,要求我们做的只是将截面按要求绘制后保存为一个CAD文件,然后由桥博导入该文件,截面数据自动形成。 从CAD导入截面的操作过程如下: 1.绘制截面图形:准备需要输入的截面,在CAD中进行绘制好。如图1所示,图中有 3个截面,分3个图层:“0”图层、“1”图层、“2”图层画出,外框与内框颜色设 定都不相同,保存的文件名为“1.dxf”。绘制时有如下规定: 图元必须为LINE、ARC、CIRCLE、PLINE、SPLINE。 图形单位为毫米,精度到毫米。 一个图层对应一个截面。 同一个截面的每个环集的颜色必须不同,每一个环对应唯一一种颜色。 图 1 导入截面图形 2.导入截面对话框各选项含义如下: 图2 从AUTOCAD导入截面 单元编号:导入的截面所在单元的编号。 截面类型:点中单元格,选择导入的截面的属性(左,右,左附1,左附2,左附 3,右附1,右附2,右附3)。 图层名称:导入的截面所在的图层,如果输入了不对的图层或者是不存在的图形,系统将自动返回。 CAD文件名称:点击浏览,选择所要导入截面的CAD文件。 增加、插入、删除行:通过行的增、插、删除操作,设定要输入表格的行数;表 格中可以存在空行,但同一行中必须是3项都输入,或者是3项都不输入。 折线近似段数:从CAD图形导入截面数据时,将图形中曲线转换成多线段,可

桥博计算常见问题处理方式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组合I:基本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组合 组合I:长期效应组合 组合II:短期效应组合最大拉应力 组合III:标准值组合最大压应力 组合III:最大法向压应力、最大主压应力需要满足; 组合I、II:最大法向拉应力、主拉应力需要满足;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 ; 组合I:基本组合;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6条规定;按此组合验算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 组合II:不用 组合III:不用 组合IV:撞击组合;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6条规定; 组合V:不用 组合VI:地震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组合 组合I:长期效应组合;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7条规定; 组合II:短期效应组合;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7条规定;按此组合验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 组合III:标准值组合 组合IV:不用

组合V:施工组合 组合VI:不用 应力组合 组合I:长期效应组合,仅供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的抗裂安全验算(参照规范JTG D62 – 2004第6.3.1条),组合原则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7条规定,但组合时只考虑直接作用荷载,不考虑间接作用,例如不计汽车冲击、不计沉降、温度等;符合规范JTG D62 -2004第6.3.1条规定; 组合II:短期效应组合,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而言是按照抗裂验算的要求进行组合计算的,组合原则按规范JTG D60-2004第4.1.7条规定,并满足规范JTG D62 – 2004第6.3.1条有关规定,即对全预应力构件和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以及预制和现浇构件的最小法向应力组合时预应力引起的应力部分分别按照0.85(全预应力预制构件)、0.8(全预应力现浇构件)、1.0(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的系数来考虑的。其它类型应力以及非预应力构件的各种应力组合由预应力引起的应力部分都是按照1.0的系数考虑的; 组合III:标准组合,所有应力组合时各种荷载的分项组合系数都为1.0,参与组合的荷载类型为规范JTG D60-2004第4.1.7条中短期效应组合中规定的所有荷载类型,只是荷载分项系数都为1.0; 合IV:撞击组合 组合V:施工组合 组合VI:不用

midas常见问题回复

MIDAS/Civil疑难问题解答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2008年7月

目 录 第一章 前处理中的疑难问题 (51) 1.1 程序中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51) 1.2 PSC桥建模助手中,二次曲线的具体方程,以及如何模拟圆曲线? (51) 1.3 如何确定横桥向分析模型中的荷载分布宽度? (51) 1.4 截面特性计算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51) 1.5 程序中的截面特性计算正确吗? (51) 1.6 截面定义无法导出﹡.sec文件。 (51) 1.7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和刚性连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2) 1.8 MIDAS多支座模拟时的注意事项。 (52) 1.9 用弹性连接或者一般连接模拟橡胶支座,刚度的数值怎么填? (52) 1.10 边界条件梁端部刚域与刚域效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3) 1.11 程序中钢结构连接应该如何处理? (53) 1.12 模型没有定义施工阶段时运行良好,为什么定义施工阶段之后无法运行? 53 1.13 程序中如何考虑普通钢筋? (53) 1.14 定义截面钢筋时,如何确定弯起钢筋的具体位置? (54) 1.15 截面钢筋中竖向预应力钢筋参数的意义? (54) 1.16 程序是否可以考虑普通钢筋的重量? (54) 1.17 节点体力的问题。 (54) 1.18 关于温度荷载定义的一点说明。 (54) 1.19 是否可以把一些温度荷载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55) 1.20 有横坡截面如何模拟温度梯度? (55) 1.21 预应力荷载中的初拉力荷载与小位移的初始单元内力有何区别? (55) 1.22 同一钢束组的钢束特性值可以不同吗? (55) 1.23 定义预应力钢束类型时,体外束与体内束的区别? (55) 1.24 定义预应力钢束形状时,布置形状的不同坐标轴有什么差异? (55) 1.25 定义钢束的起始点和结束点的位置一定要在单元的节点位置吗? (55) 1.26 MIDAS中是如何实现钝化荷载的? (56) 1.27 按04规范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定义车道时的桥梁跨度怎么输入? (56) 1.28 移动荷载分析时,程序中的横向折减系数是怎么取的? (56) 1.29 程序可以自动考虑移动荷载的纵向折减系数吗? (56) 1.30 支座沉降和节点强制位移的区别。 (56) 1.31 FX+划分的网格导入到Civil中出现的问题。 (56)

桥博计算3跨箱涵计算方案

精心整理 一.桥梁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为7o,相应的地震动加速度为0.15g;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 二.采用规程及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规范》(JTGD62-2004) 三.计算参数 A. B.荷载 侧壁土压力:箱涵两侧填土采用6%石灰土回填,取土内摩擦角为35°,计算得主动土压力系数u=0.25,按梯形分布载作用在侧壁单元上; 活载:公路—Ⅰ级; 汽车冲击系数: 正弯矩效应和剪力效应:f1=12.876μ=0.436 负弯矩效应:f2=22.367μ=0.45 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跨中横向分布系数按刚接板梁法计算,取车道宽度15m作为桥面宽度,10m跨箱涵刚接板梁每片宽度1m、高度0.6m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取0.228,支点截面按杠杆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为0.5;6m

跨箱涵刚接板梁每片宽度1m、高度0.6m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取0.260,支点截面按杠杆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为0.5;10m跨箱涵满人横向分布系数为1.00,6m跨箱涵满人横向分布系数为1.00,各跨横向分布系数按折线形计算。 10m跨中刚接板梁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结果 梁号汽车挂车人群满人特载车列 1 0.228 0.000 0.000 1.07 2 0.000 0.000 2 0.221 0.000 0.000 1.062 0.000 0.000 3 0.21 4 0.000 0.000 1.051 0.000 0.000 4 0.207 0.000 0.000 1.041 0.000 0.000 5 0.200 0.000 6 0.193 0.000 7 0.186 0.000 8 0.179 0.000 9 0.182 0.000 10 0.185 0.000 11 0.189 0.000 12 0.192 0.000 13 0.196 0.000 14 15 0.930 0.000 0.000 满人特载车列 0.000 0.000 1.181 0.000 0.000 0.000 0.000 1.132 0.000 0.000 0.000 0.000 1.092 0.000 0.000 0.000 0.000 1.068 0.000 0.000 0.000 0.000 1.051 0.000 0.000 6 0.202 0.000 0.000 1.034 0.000 0.000 7 0.190 0.000 0.000 1.017 0.000 0.000 8 0.179 0.000 0.000 1.000 0.000 0.000 9 0.184 0.000 0.000 0.983 0.000 0.000 10 0.190 0.000 0.000 0.966 0.000 0.000 11 0.195 0.000 0.000 0.949 0.000 0.000 12 0.201 0.000 0.000 0.931 0.000 0.000 13 0.207 0.000 0.000 0.937 0.000 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